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贵女的悠闲生活-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吉祥如意被提做了大丫鬟,但主要是负责穆清婉的贴身保护。吉祥如意自从五年前开始跟着穆清婉学武,十分能吃苦,十五岁的年纪,已经长得一米六左右的个头,十分健美的身材。幸运的事,两人虽然比中原女子壮实了点,皮肤不是细腻的雪白,而是健康的小麦色,但这几年也是好好地保养着,虽不是一般女子的娇弱,但精神奕奕,样子中等也不算难看。
    胡昭经过几年的锻炼,十二岁的年纪,个头猛长,现在已经一米六的身高,身手也是一等一的老练。现在胡昭已经正式归到穆清婉的名下,主要被安排到了外面行走,帮忙打点府外的生意。跟各种人打交道,胡昭也是越发的沉稳。
    五年时间,穆府众人变化了很多。
    穆二爷已经在平城待了十年,十年时间,边塞不少城池都与胡人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或者战争。而平城相对安稳,其中也有穆二爷的很大功劳。但平城的安稳,却引起了别人的心思,毕竟会有一部分急功近利,想要坐收成果。加上穆二爷本就想着调回京城,奈何一直没有消息,虽然其中就有京城的阻拦。这几年穆二爷花了不少钱财,有意的疏通和打点,现在也只是差一个时机罢了。
    而因为这样的时机,回京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
    

第二十八章 时局

  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新旧交替,天下暗潮汹涌,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格局。时势造英雄,时局变换,也涌现出了一批后起之秀。
    最近的十年间,风调雨顺,草原上草长鹰飞,牛羊成群,马匹强健,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个部落逐渐发展,并且逐渐地发展形成了两个极端。
    一部分的部落渐渐地放弃了传统的掠夺习性,反而主动地与中原人和睦相处,比如毗邻平城的喀那部落,通过贸易与中原人互通来往。通过长期的接触和磨合,一些胡人甚至被允许长期在边塞的城池居住,与当地人互通婚姻。长久的发展中,边塞城池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民族大融合。这些地方相对而言,生活条件良好,胡人可以继续经营自己的畜牧业,而又不会面临粮食短缺的压力,和平的生活环境更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他们并不希望草原与中原发生战争。
    而另外的一些部落,体内的好战因子根深蒂固,在部落不断壮大的同时,野心也逐渐地膨胀。他们不满足现有的生活,通过掠夺周围弱小部分的资源和领地,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地范围。尽管如此,草原上的资源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势力越强大,对中原的财富和富饶的土地的觊觎之心越强。
    在这种情况下,草原上的一些部落因为特殊的际遇,在众多部落中异军突起,不断地扩张和侵占领土,部落的实力和规模日渐强大。塔林部落就是其中之一,迅速地成为了草原上最强大的几个部落的几个部落。
    总体上,草原的部落数量逐渐减少,但实力在不断增强。优胜劣汰,实力强大的部落扩张领土的过程,意味着弱小部落的逐渐消亡。
    最近几年,一些胡人部落,不断地向周围的城池挑衅,摩擦和冲突愈演愈烈。景、宣和周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骚扰。
    周国皇帝老迈,荒淫无度。而且一直没有立太子,也没有表现出培养继承人的意图,底下的众多皇子们蠢蠢欲动。虽然周国皇帝的众多儿子中,没有一个出众的,但并不影响他们对于权力的向往,和对高位的炽热追求。因此,周国皇室内斗不断。内忧外患,使得周国的政权慢慢腐朽。
    宣国皇帝宣策,年仅十一岁,却已经登基十年。宣国实际掌权者是宣太后背后的世族慕容家,挟天子而令诸侯,宣策手中并没有实权,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慕容家已经是宣国第一大家族,家主慕容太师是国家的实际决策的下达者,玉玺甚至直接摆放到了慕容太师的书房,朝廷的奏折都以皇帝年幼为名,被直接送到了慕容太师的府中。慕容太师门生遍布朝廷内外,各种眼线,一有点风吹草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慕容太师渐渐老迈,已经开始着手培养下一任的接班人,慕容少主慕容博,少年成才,名声显赫,在三国之间都很出名。相比之下,小皇帝宣策年岁尚小,地位堪忧。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被废的危险。传言,慕容家上位,不过是只差了一个时机而已。
    景国这五年,建邺帝辛勤耕耘,后宫中又多了一批的小皇子和小皇女,而成年的皇子已经长成。而这几年时间,建邺帝功绩平平。
    五年前,景漓从浮山寺为太子景荣求来药引后,带着云敬修和漠北迅速地往京城赶路,途中又经历了几次暗杀,直到与漠北汇合,压力才悄悄减弱。回到皇宫后,马不停蹄地配置解药,让景荣服下。景荣终于度过一劫,但是景漓却因为无故离京,虽出于救人心切,但也被建邺帝好一番责罚。
    太子景荣已经二十有二,虽然阴谋仍在,暗害仍在,但每次都是有惊无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七皇子景漓替他挡去了大半的危险。
    太子景荣嫡妻是太师府大舅舅家嫡女,太子妃与太子是表兄妹。另外,由云皇后做主,太子又纳了两个侧妃,分别是安宁侯府大房嫡长女、户部尚书家大房嫡次女。可惜,太子名下至今,也只有太子妃生的一个两岁的女儿,并没有儿子。
    建邺帝一后四妃齐全。
    云皇后只有两个儿子,嫡次子景漓,现在十七岁,并未娶妻。
    德妃名下三子一女,大皇子、四皇子、十二皇子和二皇女。
    大皇子景昊现在二十有四,已经出宫建府,有一个正妃和三个侧妃。正妃育有一子一女,长子五岁,侧妃共育有三子一女,另外还有姨娘侍妾生下的多个庶子庶女。大皇子在生育子嗣方面,继承了建邺帝的优良传统。大皇子是建邺帝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在与德妃浓情蜜意之时生下,打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了建邺帝的重视。大皇子表面上行为处事十分有分寸,素有贤王之名。太子病弱,子嗣堪忧,甚至隐隐有了废太子改立大皇子的呼声。
    四皇子景湛二十岁,也已经出宫建府,一个正妃两个侧妃,正妃育有一子。侧妃育有一子两女。
    十二皇子景晟十岁。
    二皇女已经出嫁。
    贤妃名下有三皇子和大皇女。三皇子早夭,只剩下一女。大皇女已经出嫁,育有一子一女。
    良妃名下育有十一皇子景遥,现在十一岁,但因为一段渊源,五年前才寻回。
    据说,良妃怀孕八个月之时受到佛祖点发,到京郊的寺院祈福。但可惜在回宫的途中遇到刺客暗杀,良妃受到刺激动了胎气,不幸早产生下了九皇子。当时情况混乱,良妃又一时昏迷,最终九皇子不幸弄丢了。良妃十分自责,自请去寺院带发修行。皇帝女人太多,良妃妃位虽高,但也只是众多女人当中的一个因此同意了她的请求。
    直到五年前,良妃偶然在寺院山脚的一户农家,见到了一个六岁的男童,一时感觉十分地眼熟,派人多方查探,终于确定了这个男童就是丢人的九皇子。皇家子嗣非同一般,经过建邺帝亲自验证才最终确定下来。尽管九皇子找了回来,但良妃并没有回宫,而是请愿继续在寺院为大景、为建邺帝、为九皇子祈福,建邺帝一时大为感动,一番嘉奖之后欣然应允。
    淑妃是四妃中年岁最小的一个,育有九皇子景衡,现在十一岁。
    但凡皇子授予爵位,就基本意味着与皇位无缘了。但是建邺帝的众多皇子,年岁到了就安排出宫建府,但并未赐予封号,其中的含义就耐人寻味了。
    

第二十九章 江南

  自从五岁那年出过一次平城后,穆清婉就再也没有出过平城。最开始的时候,穆清婉手中的生意都是要经过穆夫人帮忙打点,现在,穆清婉慢慢地开始接手。
    穆夫人之前给的穆清婉的铺子和庄子,里面用的都是母亲时期的老人,都是跟了主子多年的可靠之人。而且穆夫人将这些人的卖身契都直接给了穆清婉,,这个时代没有户籍寸步难行,因此穆清婉更加不担心这些人的衷心问题。
    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穆清婉越发地认识到很多地方都缺乏可靠的人手,长此以往必然暴露各种弊端。一些新开的铺子和新买的土地,都是直接从当地雇佣长工,但这都是权宜之计,毕竟很多铺子、田地距离自己太远,难免日子待得久了出现了监守自盗的倾向。
    穆清婉在江南买下的近千亩的良田,已是到了第二个耕种年头。之前也都是由王二舅安排人手,帮忙打理,可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穆清婉便打算尽快早些接手。
    江南水稻一年可种植两季,第一季稻要在清明前播种,第二季稻要在六月底七月初播种。
    已经进了三月份,平城天气回暖,树木抽芽,地上已是嫩黄嫩绿的一片。时间刚好,穆清婉萌生了赶在播种前去江南一趟的想法。
    但穆清婉也才只有十岁,自从宛城一行之后,穆夫人对孩子们出府心有芥蒂,因此穆夫人并不同意穆清婉去千里之外的江南。
    穆清婉缠着穆夫人软磨硬泡撒了好久的娇。
    “娘亲,让我去嘛。让穆七叔跟着我好了,我不会有事的啦。”
    “不行!娘不同意。”
    “娘亲,我现在也会些功夫了。吉祥如意和胡昭都跟着我一起去啦,好不好嘛?”
    “不行!”
    “娘~我多带些人手好不好?您就同意吧。”
    “不行!”
    “娘亲,我的好娘亲。我女扮男装就好了。”
    “不行!不行就不行!江南太远了,娘实在是不放心。娘派可靠的人去江南,你不准去!”
    “娘,您年少的时候都跟外祖父上阵杀过敌呢,虎母无犬女呢。娘亲您不要担心嘛,不会有事的。”
    ……
    穆清婉眼看着穆夫人立场太过于坚定,一边劝穆夫人的同时,一边对着旁边看热闹的穆二爷猛眨眼睛。
    “咳咳。”面对自家女儿眨眼卖萌又祈求的眼光,穆二爷无奈地一同劝解穆夫人,“阿珍,要不我多派些人手跟着?”
    ……
    “让我再想想。”穆夫人终于松口。
    “娘亲最好了,最爱娘亲了。”穆清婉搂过穆夫人,“吧嗒”亲了亲穆夫人的脸,高兴地跑开了。
    “这孩子,跟长不大似得。”穆夫人摸了摸被亲的脸,又好气又好笑。
    “哼。女儿这么小,我可实在不放心,你居然开口求情。哼。”穆夫人转头,枪口对准了穆二爷,一脸的埋怨。
    “额。”穆二爷无奈地摸了摸鼻子。“阿珍,孩子们都长大了,咱们也不能跟着一辈子啊。我们的孩子怎么会是经不起风雨的呢?”
    “可是,绵绵一个女孩家,我还是不放心。”穆夫人一脸的忧心忡忡。
    “阿珍,咱们这两年回京城的机会很大。京城那边……孩子们今后面对的东西更多。咱们就绵绵一个女儿,总要多些磨炼,养的心计多些才好。”穆二爷伸手搂住穆夫人语重心长地劝慰。
    “哎,好吧。就听你的。一转眼孩子们也都长大了。”穆夫人抬头看了看穆二爷,“不过,这几天你还是要睡书房。”
    “阿珍……”
    这边穆清婉离开后回了自己的院子。
    “阿姐~”穆澜跟小钢炮一样,小跑过来冲进穆清婉怀里。
    “阿澜,怎么了?”穆清婉捏了捏穆澜的小脸。穆宴长大后变得一点都不可爱,整天一副生人莫近的表情,穆清婉也不能再蹂躏穆宴的脸蛋,自从有了穆澜小团子后,穆清婉又恢复了之前的恶趣味。
    “阿姐,二哥坏,不让阿澜吃杏花糕。”穆澜小团子瞅着穆清婉,一脸的可怜兮兮。
    “额。”穆清婉瞅了瞅穆澜圆滚滚的五短身材,一时失误。
    “阿姐。”七岁的穆宴已经长成了一副酷酷的小正太模样,板着个小脸缓缓走了过来。
    穆清婉心痒,好想伸手揉一把小脸啊,真是怀念过去那个圆乎乎的小团子。
    “阿姐,真的要去江南吗?”穆宴望向穆清婉。
    “嗯,过几日便走。娘亲应该同意了,可真不容易。”
    “那我陪阿姐一起去,我也练武了,可以保护阿姐的。”穆宴坚定地望着穆清婉。
    穆清婉与穆宴姐弟感情很深,毕竟穆清婉跟穆宴年纪相近,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个人待在一起。穆清婉芯子也是二十多岁的人了,看着穆宴一天天长大,就好像是自己带大的穆宴一般。
    “要是你也跟着去,娘亲肯定会反悔的,就等阿宴长大一些吧。我多带些护卫,不会有事的。”
    “阿姐~我已经长大了!”穆宴着急地反驳。
    “呦呵,阿宴长大了呀。”大哥穆琛一脸调笑地也凑了过来。
    “哼。”穆宴怎么说也还只是七岁的孩子,赌气扭头不去看穆琛那张笑眯眯的臭脸。
    穆宴长了一张明艳的脸,雌雄莫辩的年纪,闹起情绪来活脱脱一个别扭的小姑娘模样。
    “妹妹,准备去江南么?哥哥陪你一起去吧。”穆琛好笑地不去看穆宴那张气鼓鼓的小脸,转过头去看着穆清婉。
    “额,大哥你凑什么热闹啊。我都想好了,到时候我女扮男装,跟着二舅舅的商队一起骑马过去,别人怎么看也都是个半大的小子,走的也都是官路。而且我不光带着吉祥如意和胡昭,还多带些护卫一道,不会有什么意外的。大哥不用担心的。”穆清婉连连打住穆琛的话。
    “不。读万卷书不如行百里路,我一直都在平城书院读书,眼界总是难免小了些。而且我一直慕名江南的清云书院,可惜都没有机会前去。参加会试之前,我有意去江南游历一番。父亲也是同意了的,而且父亲同期的进士范姚,素有才名,可惜没有入仕途的意愿,现在也在清云书院做先生。父亲已经传书请范姚举荐我入清云书院了。刚好妹妹也要江南,我们一起出发,路上也好有个照应。”穆琛对着穆清婉解释。
    穆宴看着穆琛老神在在的脸,一脸的羡慕和懊恼,为啥哥哥能陪姐姐一起去?要是换成我就好了,要是自己再长大点就好了。
    “哇。”穆澜趴在穆清婉的腿上,眼睛在哥哥姐姐们的脸上转来转去,突然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我要跟姐姐一起去,不要不带我。嗝~”
    ……
    “阿澜乖,姐姐回来给你带糕点好不好呀?听说那里的糕点可好吃了呢,好多都是阿澜没有吃过了呢。”穆清婉舔舔嘴,一副吃到美味佳肴的表情。
    “嗝~那……那好吧。就让你去好了。”穆澜的哭声戛然而止,泪眼朦胧地看着穆清婉。
    “呵呵……”
    

第三十章 出发

  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几天穆夫人有时间就过来穆清婉屋里坐坐,或者指挥着下人收拾准备各种外出的行李。
    “绵绵,这件夹袄带上吧,刚入春呢,路上会冷。”
    “绵绵,出门要多带点银票。我在你那双棕色鹿皮短靴子的夹层里缝进去五百两银票,你别忘记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来应急。”
    “让徐娘子跟你一块去江南,她早年时候押过镖,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路上能解决不少麻烦。绵绵,出门在外,你记得凡事多想想,不懂得多问问徐娘子。”
    “对了,你只带上吉祥如意跟胡昭那小子可不行,我让穆七多安排一些人手。”
    “我跟你二舅打过招呼了,你就跟着他的商队一起走吧。走官道稳妥些,到了各处驿站都有人接应。”
    “还有,骑马要是累了就不要逞强,在最近的驿站换马车,知道了吗?”
    “绵绵,出门在外,见到不平的事情,可不要冒冒失失就出手。凡事一定要多想想,知道吗?”
    “你大哥跟你一起呢,也替娘看好他,不行,回头我还要再找他好好说说。”
    ……
    听着穆夫人絮絮叨叨地跟穆清婉嘱咐着,穆清婉心里暖暖地,又有些愧疚。突然有些后悔,这次前往江南的决定是否正确,会不会太草率了。
    穆清婉走上前,双手抱住穆夫人,轻轻靠着她的怀里,闷声说道:“娘亲,我都知道了。娘亲放宽心好了,我保证一定平平安安地回来。娘亲,你对绵绵最好了。对不起,都是绵绵不好,让您担心了。”
    “说什么对不起呢!绵绵是个乖孩子,一直都做的很好很好。绵绵长大了,成长的太快,是娘亲放不开,可是……可是娘的心还没有适应啊。”穆夫人拍拍穆清婉呢后背,感慨万千。
    自己的几个孩子都很懂事,穆清婉是府中唯一的女儿,还是唯一的嫡出大小姐,本该是百般呵护地娇养着。可是女儿从小就太过于乖巧懂事,包括学武,包括学做生意。吃了很多的苦,可是小小年纪却从来都不哭,也不抱怨。而且,很多事情上,女儿做得十分出色,有时候想想自己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或许真的不如吧。平城地处边塞,相比于京城的喧嚣和繁华,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