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屠七生-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灯伴黄卷,读书声随五更天,
  青云路上奋步,吐气扬眉占鳌头。
  。。。。。。
  化作一书生,考取一功名。
  这是姜衡此行的第一目的。
  而今天就要实行了——
  这前世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先有各地集合来此报名的学子进行统一的考试。
  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随后便是殿试。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或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南岐王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南岐王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了解和搞清楚这一些,并不是多麻烦的事情。
  毕竟前世也没少看过这样的电视剧。
  只是今年,据说南岐王祝融已经闭关多年。
  想必应该不会亲自出关来主持一个殿试,多半会选择座下一名王子来代理她的职务。
  南岐王膝下有一子名怀玉,赐封楚王,故名楚怀玉。
  南岐王祝融一族,没有姓氏,他们只有名字,还有一个历代传承的祝融的称号。
  这一代的祝融便是上一代的皇长女,能征善战,与亲夫武穆将军力抗南岐州南疆妖族多年,屡建奇功。
  其夫君在其登临南岐王之前,被困贺兰山战死,城中讲武堂中便有他的雕像。
  每年武试所有参与武试的人员都要去前往祭拜。
  现任南岐王祝融座下原有七子、长子与三子跟随武穆将军先后战死南疆。余下六子中,三子担当代理王侯。而这次主持考试的则是六子怀玉、文学方面的造诣,不弱于现今南岐州第一学士——季晓兰。
  故,有此人坐镇主持考试,诸多学子没有一人有异议。
  。。。。。。
  姜衡,张君宝,彰武早在来之前便报了名。
  在考试的当天,早早的起身,扮作平常的书生混进了考生群中,排队进入考场。
  毕竟是在王子脚下,没有什么飞扬跋扈的事情出现。
  所有人都尽力的保持着安静。
  考场上,也是如此,诸多学子,一人一个房间,房间中还有卧铺,可以在答题的过程中稍微休息一下。
  答题的时间是一天一夜,从进入考场开始,到第二天的上午,钟响之时,考试结束。
  找到了自己房间后,姜衡便走进去,跟随着小官将门给锁上。
  应该是防止考试作弊所用。
  但却允许带纳戒这种东西,就不怕纳戒中放了书籍可以抄写吗?
  对此,得到的答复是——
  只要你抄的东西让大学士季晓兰瞧不出,那也算是你的本事。
  。。。。。。
  此次的考试的题目是——轻重。
  既然是考取功名,自然是以轻重来评辩朝政的问题。
  姜衡随即抬笔,快速写到:
  【外重内轻、外轻内重、各有所失论。】
  天下之患无常处也、惟善谋国者、规天下大势之所趋、揆时度务、有以制其偏倚之端、则不至于变起而不可救。夫立国之初、每鉴前代得失、以定一朝之制、时势所迫、出於不得不然、非能使子孙世守以维万世之安也。嗣世之主、昧于时变、因循荒怠、不思所以持之、欲无中于祸败、岂可得哉。吾尝综观前史、历代内外轻重之际、得失之故、有由然也。夫天子建国、居中驭外、大抵据形胜以临天下、而操纵进退自相维系、是以四方顺轨而下无觊觎、使非集权於中枢、久之必有拥兵坐大而睥睨奸命、适召天下数世之患。然使国家不寄阃於四方、则朝廷又孤立无援、势必至奸臣内擅而外无所忌。此千古以来祸机倚伏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
  学生有言、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如因四朝之乱弱、而归咎其祖宗立国初制之不善、则天下岂有无弊之法哉。
  。。。。。。
  那书笔一气呵成,中间未有停歇。
  。。。。。。
  这文的原创并非是姜衡,只是被姜衡偶然瞧见,记在了脑海中的一片文章。
  毕竟在中国科举存续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年,其间出现的状元文章差不多在千余篇上下,加一些中榜的优秀文章,数量多得不计其数。
  姜衡也是在网上无意中查阅了《历代金殿殿试鼎甲朱卷》,看到了一些古代状元文章,
  这些考生的文章技法、知识底蕴,非绝今天的高考状元可比,各省市的满分文章,与之亦不可相提并论,其文笔之清美、说理之老道、思想之深刻,甲骨文考生、古体诗考生看了,也应该汗颜的。
  姜衡特别看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文章,确实很清彩、漂亮,考中状元名副其实。
  好在他是一个杂学的好奇者,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片文章,然后有这过目不忘本事的他,自然是将这文章牢牢的记在了脑海当中。
  这一点——也正是当年他能考上大学,并且年纪轻轻就能考上博士的原因。
  老鬼说这是天赋,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寒窗苦读会教会人怎样的东西。
  谁背得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懂得如何做到过目不忘的地步。
  所以,在姜衡看来这算不得天赋,只能算是复制——
  如同窃贼一般的复制。
  虽然可耻,但姜衡也本就不是一个什么正人君子。
  将考卷上墨迹挥干之后,姜衡便到门前将自己的牌子翻过来,这个意思是自己答题完毕要交卷了。
  没多久后,小官便来了,并且带着负责考试的监考。。。。。。监考旁还有两个侍卫陪同。
  ………………………………


第二十章 武穆遗像


第二十章 
  武穆遗像
  ——————————————
  。。。。。。
  姜衡提前交了卷,并非是要显示什么特殊。
  是因为他不愿意在那里浪费自己的时间,即便是要睡觉,他也要挑一个好一点的地方才会睡。
  离开了考场之后的姜衡一路往讲武堂去了。
  因为今日的文试结束之后,明日便是武试的开始。
  两场初试之所以会错开,多半也是因为南岐州府的管理者想到可能会有人身兼文武两门的。
  这一点正合了姜衡的心思,他寻到了讲武堂那里。
  那里是南岐州府最大的武术学堂,在那里修行的多数都是贵族以及王侯子弟。
  除了像武试这样的大日子之外,极少对外开放。
  与其对应的是国子监,那是文士学习的地方。
  据说两边因为文武的问题,经常闹矛盾。所以讲武堂和国子监有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
  这些都与姜衡无关,此刻他需要关心的是接下来的武试会是怎样情况呢?
  应该不会像青岩国的年宴一样,找一群人就直接开打了。
  姜衡在讲武堂的门口,找到了报名处,填上了自己名字之后。便被批准可以进入讲武堂的演武场就看看,因为明天他需要到这里来进行武试。
  所以观察一下战场,也是对那些外来武者的公平。
  不然只有讲武堂的弟子熟悉这里的环境,对其余参与者显然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跨过了讲武堂的大门之后,姜衡一路按照指示到了演武场那里。
  一路上,他并没有受到什么歧视之类的事情。
  比如他是外来客,或者他只有修武境的实力等等。
  一路到了演武场之后,姜衡首先看到的是传说中那个武穆将军的雕像。
  那整座雕像好像是由一块巨型的天外奇石雕刻而成。
  这石头的材质,竟然连姜衡一时半会儿都感应不出来,他可是炼器师。而老鬼此刻并不在自己身边,因为那个叫云姑女子的出现,他一直都没有在回来。即使他白天不能现身,却也宁愿躲在暗处,就那样静静的看着那个女子。
  姜衡能感觉得到这女子和鬼王非一般的关系,所以他没有去插手鬼王的决定。
  而且,他需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他应该去走得路。
  此刻,姜衡站在那武穆将军的雕像前,默默观望着雕像下关于武穆将军一生的记载——
  武乃是武皇一族的姓氏,乃是国姓。
  而武穆将军并非是武皇一族,之所以能享有国姓的待遇,乃是因为其父曾是前任武皇座下第一猛将,力克妖族于西域边陲,最终在人妖两族大战中,力竭战死。
  武皇感念他一生的战绩,特赐给了他唯一的儿子武穆将军国姓,享有皇子的待遇。
  但武穆将军从小深受其母教导,从不以皇族身份为重。少时习武识文、十四岁从军,从士兵做起。
  从军十余年间,履历战功,提升为南岐大将,并率领南岐大军与南疆边陲妖族在十余年间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随后,更是由武皇做媒,与南岐王长公主成婚。
  夫妻二人,共同守卫边陲,十余载,几乎日日在战火中,驱马前行。而在此期间,二人七子降生。却并没有像其余王子一般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在武穆将军麾下,征战沙场。
  于二十年前,妖王西严集合众妖王绕道南岐州西南,一路攻城略地,残害人族生灵,南岐州过半领土皆被占领。
  被武皇调到北境防御北方妖族的武穆将军紧急被调回,集合大军挥师南伐,先后收复三大古国,宝国,上国数十、小国无数。
  又于南疆西南边陲最后一国中相遇妖族联军,奋力血战。
  最终因为后援无力,武穆将军与其长子,三子阵亡。尸骨无存,据说是被妖族抢走,至今下落不明!
  承受着丧夫丧子之痛的长公主,悲伤之中,率领武穆将军府中府兵,一路疾驰,在七子楚王怀玉的计谋下,偷袭妖族大营。直接导致妖族联盟崩溃散乱,长公主率领残军一路追讨,最终将剩余被妖族夺走的失地全部夺回。
  因此一役,武皇亲自做主,册封了长公主为下一任南岐王祝融。
  武穆一家剩余五子虽为王,却享有武皇亲子的待遇。
  。。。。。。
  这简单的不过千字的记载当中,姜衡仿佛是目睹了一位为国为民的将军,丰功伟绩、戎马一生的光彩。
  他姜衡并非是君子,但却敬重英雄,尤其是眼前这样的一位足以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退后几步,朝着武穆将军的雕像,恭敬的拜了三拜。
  这时,雕像后传来一阵咳嗽声。
  姜衡并没有感觉到敌意,所以他从容平静的看着那里。
  只瞧见那雕像后面走出来一位扫地的老人家,他苍老的面容,满头银灰色的老发。
  闪过一丝异色,姜衡盯着那扫地的老者。
  他何时出现在这里?
  又是为何出现在这里?
  他看似在扫地,可是他的扫把却从没有触碰到地面,但他每挥动一下地上的浮尘便少了一分。
  好高深的修为。
  姜衡应该猜得到,这种套路是最明显的。历来像这样的地方经常会存在着一些超出常理的前辈高人存在。
  姜衡冲着那老者点点头,再度向武穆将军的雕像拜了拜。转身就要离开的时候,那扫地的老者忽然开口问道:“你觉得这位将军的一生如何?”
  “赤血染黄沙、快刀斩乱麻,金戈伴铁马、英雄未归家!”
  姜衡望着那雕像,掷地有声的答复道。
  显然那姜衡的答复,引起了那扫地老者的注意。
  那老者或许在最早只是觉得这个路过的年轻人,应该只是一个敬仰武穆将军的后辈。
  过来朝拜几下,算是对先辈的尊敬。
  可是这四句诗念出后,却是让他心头一震。抬头望着那武穆将军的雕像,语气沧桑的念念道:“金戈伴铁马、英雄未归家。。。。。。是啊!这人去了战场,就很难再回来了。”
  姜衡看着那个面露沧桑的老者,那老者再度开口问道:“后辈,你叫什么名字?”
  姜衡答道:“姜衡!”
  老者点点头:“走吧!明日别忘了过来这里,参加武试。。。。。。”
  ………………………………


第二十一章 一门三甲


第二十一章 
  一门三甲
  ——————————————
  。。。。。。
  学庭司——南岐州府最具权威的学识之所。
  学庭司大学士季晓兰更是名誉南岐第一学士,所以由他来主考文考初试,没人有异议。
  作为主考,他从考试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批阅文章的准备。初期会有手下的学士们先进行塞选、随后在递交到他手中。
  但不知为何,在听了某位忘年交的话之后,他开始有些着急。
  因为他看重的那位忘年交说今年的文试中应该会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家伙。
  非常特别?
  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让人感觉到特别的东西了。
  尤其是这话,还是那个人说的,见着那位如此确定,所以他开始有些耐不住想要过来考场这里瞧瞧,运气好或许就能碰到那位特别的存在呢。
  结果刚到这里,便听说有人在一炷香没到的时间便交卷了。
  要知道在一天一夜的考试时间里面,一炷香提前交了卷,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人来文试完全是应付的。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季晓兰一路到了考场监考考官那里。
  “那个提前交卷的呢?”
  季晓兰从手下人中取来了那名提前交卷的考生的文章,这一看,不当紧。这一看,他依然决定他那位忘年交所言果然是真的——没想到时隔多年,竟然又碰见一个仅以文章就能让自己惊奇的人。
  而多年前的那位自然便是那位忘年交。
  季晓兰连解释都没有解释,便将那份文章带走。
  亲自送到了楚王怀玉手上、至于之后会发生什么,没人清楚,但想必这个人多半要成为今年的黑马了。
  而在文试结束的第二天。
  在前一天晚上,交了卷的张君宝,还有紧随其后交卷的彰武先后回到了客栈后,在姜衡示意下前往那讲武堂去报名,并且特意让他们两个去演武场去看看,尤其是别忘了向那尊武穆遗像拜一拜。回来的时候,还要跟他汇报一下。
  等到二人回来之后,姜衡却有些失望。
  因为他所期待的那位扫地老者却未再出现。。。。。
  一直到第二日的武考开始时。
  姜衡,彰武,张君宝三人去参加武试的时候,首先是抽签分组。
  姜衡运气极好的抽到了一个修为和自己一般的武者、胜利是自然的。当天的武试因为人数众多,所以每一个人都连续进行了三场,进行一步步的晋级。
  姜衡也并未再见到那扫地老者,也没有在武试上发生什么出乎预料的事情。
  难道是自己的错觉吗?
  那老者的确是强者,可是他。。。。。
  或许的确是自己想多了。
  武试的第一天结束之后,隔了一天。
  文考初试的结果也下来了。
  榜单张贴在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入口最显眼的地方。
  无数的学子聚集过去、争相想要靠近那榜单去看看自己的名字可否在那榜单上。
  因为榜单只有前三百名属于合格,所以南岐州府这边还安排了专门巡游的人,在大街小巷上一边走,一边宣布前三百名的名字。
  尤其是前三甲——
  更是直接派人到客栈中去报喜。
  所以,姜衡所在的客栈顿时就热闹了,其中热闹的原因自然不只是姜衡一个人的。还有张君宝以及彰武的。
  此三人便是今年的前三甲,据说在评定当中,还有这样的小插曲。
  除了姜衡的被季晓兰直接题为了第一甲之外,轮到彰武和张君宝的时候,便是犹豫了。
  因为两人写的文章各有千秋,最后只能以时间限定,判定了张君宝为第二甲。
  而彰武则是第三名。
  但张君宝清楚——彰武就是一个莽夫、他哪里懂什么诗词歌赋。
  懂得这些的自然是他背后的姜衡。
  张君宝不得不暗中佩服自己的这个结义大哥,一人同时写两份文章,并且占据了前三名的两个名额。张君宝甚至都觉得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也参加了考试的缘故,多半姜衡会连第二名也给占了。
  。。。。。。
  很快前三甲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三人竟然还是一家人。
  “一门出三甲,这可真是前所未有啊!”
  此时此刻,各大酒馆,茶馆,客栈的谈资都变成了这一门三甲的消息。
  他们都在打听这“一门出三甲”的三位主儿,到底都是什么来历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