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零年代金满仓-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屋子里的人看到她那夸张的模样,全都笑了起来,刚刚那种尴尬的气氛一扫而空。
  刘玲玲起身告辞的时候,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以后得多来看看公婆,不能光顾着挣钱就没想到孝顺了,要向大哥大嫂学习。
  “咱们家的日子可真是越过越好了。”
  等着刘玲玲离开,杨国平和王月芽都发出了满足的感叹,在他们这个年纪,已经不再要求太多,只希望儿孙满堂,子孙后代都能过上丰足的生活。
  “小六,你真要去上海啊?”
  杨国平有些不舍的看着杨宁馨,这个宝贝孙女可是全家人的心头好,真不想让她去那么远的地方,家里没有小六,就好像缺了什么,不再完整。
  “是啊,要是被录取上了,我就要去上海念大学。”杨宁馨笑了笑:“还不知道能不能被录上呢。”
  “肯定能录取的,我们家小六这么优秀,那些大学肯定会抢着要。”王月芽伸手摸了摸杨宁馨的头发,叹了一口气:“只不过上海实在有些远,真不放心你一个人去。”
  “是啊是啊,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叫爷爷奶奶怎么放心呐!”
  “爷爷,奶奶,还有三哥也报了上海的学校哩!”
  “他不一定能考得上!”杨国平说得很直白:“他成绩没你那么好!”
  “爷爷,这也说不定啊!”杨宁馨有些啼笑皆非,杨国平就像是上海各大院校的招生主任,一句话就把二柱给否认了。
  “唉,不是说不定说得定的事情,我是觉得肯定考不上!”杨国平忽然想起了什么来:“听二柱说,那个小邱同学填的也是上海那些学校?”
  肯定是跟着小六填的!
  杨国平觉得挺开心的,那个邱成才上次跟二柱说愿意做上门女婿,这次填报志愿也看得出来他的真心,不就是想跟着小六走吗?
  “对呀,不是说邱同学填的学校和你的一样?”王月芽也眉毛眼睛挤在一处,一脸喜滋滋的神色:“有他和你一起去,爷爷奶奶就放心了。”
  “爷爷,奶奶,你们……”杨宁馨觉得脸上好一阵发烧,都快说不出话来。
  现在家里人似乎已经认定了邱成才是她命中注定的Mr。Rright,只要提到他,一家人都是满意的神色。
  难道她就没挑选的自由了?
  杨宁馨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她来到这个时空以后,她的命运就和邱成才联系在一起了,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他都会在她身边出现。
  如果能给她别的选择呢?
  杨宁馨想了想,按着家里人说要招上门女婿的这种意思来看,或许邱成才还不一定想做这上门女婿呢——做上门女婿的人,据说不是家里穷就是自己好吃懒做,一门心思想着坐享其成,才会屈辱的去上门。
  毕竟在这个年代里,还是男权社会,谁也不想向女人折腰。
  “小六,我们也只是随口说说,你别当真。”
  见到杨宁馨的脸居然红了,王月芽赶紧安慰她:“不管小邱同学到时候怎么样,只要你过得好就行了。”
  杨宁馨一摊手,怎么又绕回到邱成才身上来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小六,你们班主任说要你去学校接录取通知书哩。”
  杨宁馨刚刚跨进梅梅饭店,廖小梅就开心地冲她笑:“复旦大学,你被复旦大学录取了!”
  “哇,老板娘,你的女儿可厉害了!”
  “可不是吗,考上复旦大学,这多么难得!听说复旦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呢,比清华北大都不会差的呀!”
  杨宁馨内心没有丝毫波澜。
  从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开始,她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她肯定能被复旦大学录取——因为她考了X县理科最高分,据班主任曹老师说,整个地级市里也是她最高。
  这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大数据分析,杨宁馨并不知道自己在省里的排位,可是从这分数推理来看,如果这种成绩都不会被复旦大学录取,那复旦大学可能在省里招不过十来个人吧。
  她把架子上的磁带整理了一番,和廖小梅说了一句,直奔学校那边去了。
  班主任曹老师看到杨宁馨走进办公室,笑了起来,一边拿着手帕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杨宁馨同学,来了啊。”
  曹老师此刻的脸孔,跟上次他严肃批评她的时候完全是两样,现在的曹老师,温柔敦厚,一副慈祥长者的样子。
  毕竟杨宁馨替他争气了,整个地级市的理科第一名,他终于成为教出状元的名师!
  “老师,我妈妈跟我说,让我来学校领取录取通知书。”
  曹老师点了点头:“对,昨天来的,你这录取通知书算是来得早的,咱们学校是头一份!”
  他拉开抽屉,从里边取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笑眯眯的递给了杨宁馨:“祝贺你啊,杨宁馨同学!以后有空多回母校看看,给学弟学妹们传经送宝!”
  杨宁馨笑着答应:“好的,一定来!”
  她拆开了那个牛皮纸信封,里边一页红色的纸飘了出来。
  鲜红的底色,上边有几个烫金的字体:录取通知书。
  揭开一看,里边抬头写着:X省X县第一中学转杨宁馨同学:经批准,你入我校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
  这可是如愿以偿了,复旦那么多专业,终于被录到了她心仪的专业。
  开始她都不知道填什么才好,曹老师建议她选数学,因为他觉得像杨宁馨这样天才般的存在,肯定要选数学才对得住她的聪明。然而杨宁馨深深知道,数学这种理论性的东西,必须是真正的天才才能适应,像她这种冒牌货,还是最好乖乖的选一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学习的专业,这样比较好毕业。
  要是听了曹老师的话,选数学或者是物理这种理论性强的,杨宁馨觉得她完全有可能会毕不了业。
  而学经济就不同了,首先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她自己的挣钱大业,而且毕业论文也比较好写,不是纯理论的东西,写起来不枯燥,多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案例来写一两个尚未出现在改革开放前期的新理论,这样会让她的第四年大学生活变得轻松愉快。
  录取通知书里夹着一张纸,这是一份证明,让杨宁馨拿了去转户口和粮油关系。
  这就是这个年代里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吃商品粮了吧?转了户口,她就不是胡湾村那个土包子杨宁馨,她就变成城里人了。
  另外还有几张油印的信纸上边有各种提示,都是关于新生报到需要知道的东西。
  看完之后,杨宁馨把那一堆东西放回到了牛皮信封里,看了一眼曹老师,本来想问邱成才的通知书有没有来,可后来一想到那次曹老师怀疑她和邱成才谈恋爱,她又不想多嘴,向曹老师道了一声谢,拿着信封走了出去。
  刚刚下楼,就碰到了二班的班主任。
  “杨宁馨同学,来领通知书啦?”
  二班的班主任一副很开心的模样,见到她满脸微笑。
  “是啊,我三哥的通知书有没有来呀?”杨宁馨停下来,替二柱问了一句。
  “你三哥的没有来,邱成才同学的倒是来了,他也被录取在复旦大学了。”二班的班主任笑得眉毛眼睛都快挤成一堆,邱成才发挥得并不是特别好,以前他差不多总是全校第二,仅次于杨宁馨,可是这一次高考,他在全校只排第三,比杨宁馨差了三十多分。
  奇怪的是,第二名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来,这个第三名的竟然来了,而且还是被复旦大学录取的。
  县一中的老师们都觉得有些奇怪,听说第二名也是填了复旦大学的,但是很明显,第二名没有被录上,因为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昨天是一块儿到学校的,有两份,信封上写得很清楚,除了第一名的杨宁馨,还有第三名的邱成才。
  为什么第二名没有被录上,第三名反而榜上有名,老师们议论了好一阵子,却没有得到答案。有些人推断可能是邱成才家里路子广,但是马上被否认了,大家觉得邱成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家里怎么会有什么好的门路?
  “或许是运气好,他填的那个专业刚刚好报的人少,他就压线上了。”
  专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嘛,大家想来想去,这应该是唯一的答案,邱成才运气好,填报了一个冷门专业,所以就被录上了。
  二班的班主任看了一眼杨宁馨手里那个牛皮信封,乐呵呵的对她说:“这样也好,以后你们可以结伴去上海了,路上也有个照应。”
  杨宁馨的脸顷刻间有些发烫,她随便和那位班主任聊了几句,拿着录取通知书飞快的走出了校门。
  回过头去看了看X县一中的木牌,杨宁馨轻轻的舒了一口气,总算是从这学校走了出来,她即将要走向广阔的社会,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她的手轻轻摸着那个牛皮信封,心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前世只考上了211,这一辈子总算是踏入了985名校。
  她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能不能上清华北大,可是相对于前世来说,能去复旦大学,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拿了通知书回去,廖小梅看着那张转户口的证明就特别激动,眼泪一个劲的朝外边流:“我们家小六可真厉害,以后就是吃商品粮的了,不用回家种地了。”
  杨宁馨心里头暗暗的想,就算她没考上大学,她也没想回家种地啊,她这便宜娘在想什么呢?她难道是个乖乖认命回家种地的人吗?
  “哎呀呀,廖家妹子,你家可得要做酒才行哇,竟然出了大学生!”
  刘三根婆娘一脸羡慕:“小六该是咱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吧?”
  “可不是吗?谁家出过大学生哇?倒是中专生还出过几个!”长顺嫂子啧啧的赞叹着,靠近廖小梅,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廖家妹子,可以拿那个通知书给我瞧瞧不?也沾沾喜气嘛!”
  廖小梅很大方的把录取通知书递了过去,长顺嫂子和刘三根婆娘两个人脑袋凑在一块,看着鲜艳的封面,口水都快流了出来。
  “这上头印的就是录取通知书五个字不是?”
  两个人都不识字,只是在猜测着,那五个字烫金,看上去真神气。
  “是的,”廖小梅暂时充当了老师:“录、取、通、知、书……”
  “真好看,好看!”两个人凑到一起,拿着录取通知书对着光这边晃到那边,金色的字随着阳光也不住的变化着光彩。
  “小六,帮我写个通告,明天开始的三天,来吃饭的都八折优惠!”
  廖小梅心里头激动,恨不得昭告天下,她的宝贝女儿考上了复旦大学,这是杨家的骄傲。
  “妈妈!”杨宁馨瞅了廖小梅一眼,家里头有矿还是咋的,竟然还给出八折优惠的价钱来了,而且是连续吃三天,那她得少挣多少钱啊!
  梅梅饭店的利润并不高,因为县城里的人出来吃饭的并不多,大部分是靠着那些在外边找事情做的农民工,因为他们都比较节省,要是价格标得太高,就会流失顾客。
  在本来就低价的标准上再打八折,这三天岂不是挣不到什么钱了?
  “怎么了,小六?”廖小梅小心翼翼把录取通知书放回到牛皮信封里头,交到了杨宁馨手上:“你不乐意?”
  “妈妈,没有必要啊,不过是考上大学了,何必这样大肆张扬?”
  杨宁馨还有一点小小心虚,她能考上复旦大学,主要也是前世打了好基础,这个年代的知识很浅题目又比较简单的缘故,她自己并没有变成真的学霸。
  “什么叫张扬啊,我就是高兴,我闺女有出息!”
  廖小梅笑得很开心:“儿女有出息,谁不想和别人说哇?”她转头看了看坐在店子里闲聊的人:“你们说是不是?”
  “那是一点都没错!要是我有这么个争气的女儿,别说是三天,十天都可以啊!”
  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使劲儿帮着廖小梅夸杨宁馨,瞧着廖小梅得意的模样,杨宁馨赶紧拉住了她:“行行行,您去买两张纸来,我帮你写通告。”
  可千万别被那些人煽动了,廖小梅是个性情中人,特别感性,那些人说多了几句,指不定她还真会采纳建议,来个十天优惠大酬宾,那这一个月就去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挣不到什么钱了。

  ☆、第 114 章

  第二百八十四章
  月色溶溶; 银白色的月光从树影间漏了下来,在地面上斑驳跳跃; 给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远处的池塘里,青蛙蹲在荷叶上; 咕咕咕的叫; 好像是在招呼伙伴们快些过来; 一起游戏。
  邱成才靠着窗户坐着; 银色的月光从窗外流泻进来; 他沐浴在那一抹银色里; 仿佛一尊希腊的美少年雕像。
  隔壁传来缝纫机“咔嗒咔嗒”的声音,他知道母亲还没睡; 正在给他做衣裳,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外婆的信早些天被送到了母亲的手上,心里边告诉她,邱成才已经被复旦大学录取; 要她给他准备好秋季入学的东西。
  随信而来的; 还有一张汇款单。
  外婆汇了两百块钱过来。
  用途也写得很清楚,一百块钱林淑英拿着请乡邻们来喝酒; 升学宴; 为了庆贺邱成才考上了大学,另外一百块钱是林淑英和邱成才去上海的车费。
  “淑英吾儿; 多年未见,母亲甚是想念,此番成才有幸就读复旦大学; 你可趁此机会重返上海,依偎母亲膝下,让母亲得共享天伦之幸……”
  外婆的信写得很恳切,邱成才能感觉到她那种盼望见到爱女的心情。
  可是,与此同时,他想和杨宁馨两个人一起去上海的愿望破灭了。
  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过杨宁馨了,邱成才整个人瘦了一圈。
  他每次想进城,可却又找不到进城的理由,曾经找了个理由骑了父亲邱兴国的自行车去县城里跑了一趟,可是很不幸,杨宁馨去了广州,没有见着面。
  杨国平和王月芽很热情:“小邱同学,你留下来住一天,明天小六就回来了。”
  可是他不能让母亲在家里坐立不安的等,只能让两位老人失望,告辞离开。他骑着车去了梅梅饭店找廖小梅聊了聊天,问了问杨宁馨的情况,得知她每天都过得充实,完全沉浸在挣钱的喜悦里,邱成才又悲又喜。
  觉得悲凉的是,杨宁馨根本没有像他这样牵肠挂肚的想着他,自顾自的玩得很嗨,欢喜的是杨宁馨过得充实——只要她过得比自己好,那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他和廖小梅提起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和杨宁馨都填了同一所大学,廖小梅听了很高兴:“那可好了,以后你们可以相互照顾。”
  “阿姨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小六的。”
  廖小梅望着他微微的笑,她的笑容很和蔼,看得他心里暖暖的。
  他本来计划着,要是考上大学了,他和杨宁馨一块儿坐火车去上海,一路上两人朝夕相对,坐在火车上一同看车窗外的风景,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
  然而这一切……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就算他联系上杨宁馨一块儿走,他们中间也多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母亲林淑英。
  他挣扎着和林淑英谈了谈如何去学校的安排:“娘,路上边辛苦,火车又很挤,不一定能挤得上去,要是你受不了这份累,也可以不用送我去上海,我这么大一个的人了,难道还会丢了去不成?”
  林淑英很坚定的回答了他:“成才,我肯定要跟你一起过去的,火车很挤那咱们就坐卧铺,大不了多花点钱,你外婆都把车费寄过来了,我还能节省吗?”
  看起来母亲的心意已决,邱成才也不好再出言阻拦,只能任凭着林淑英兴致勃勃的开始准备要带去上海的东西:晒干了的酸豆角条儿,一些坛子菜,几块熏得很好的腊肉,还去隔壁村里收集了一些新鲜莲子,准备自己晒干给母亲捎过去炖汤喝。
  除了这些东西,她开始给邱成才做衣裳。
  “秋天的要做两三套,冬天的也得做两三套,都得在这阵子赶出来才行。”林淑英拉着软尺给他量身材,十分满意:“成才又长高了,这会儿都一米八了,比你爹高了两公分啦。”
  “娘,你别那么辛苦,我的衣裳够穿。”邱成才有些不自在,他又不是女孩子,添置那么多衣裳干嘛。
  “哪里叫够穿?你以前的有些衣裳都不要带去上海了,免得你舅妈看到笑话。”林淑英赶紧把话给截住。
  听母亲说,大嫂方秀媛是个典型的小市民性格,惯会捧高踩低,要是邱成才穿得土里土气的过去,肯定会遭她白眼。她可不能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受委屈,林淑英暗暗打定了主意,一定要给邱成才做两套时髦衣裳。
  她这些天拿了《上海时装》研究了许久,决定给邱成才做一套灯芯绒秋装,夹克衫和裤子配套,另外做一件卡其色的涤卡外套,裤子也选好了布料,用刮挺的涤卡料子,林淑英觉得,以邱成才这样俊秀的外表,再配上精致的衣裳,肯定会先声夺人,不会让她大嫂看轻了他。
  至于冬装……《上海时装》暂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