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悠然的穿越生活-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被县学知道后,学政大人很是气恼,当下言道:“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慈之人,也配考取功名?”当下就将他的功名给革了,便是张家的族人张县令听闻之后也是点头:“正该如此,这样的人便是将来侥幸考中进士怕也是为非作歹之人,说不得还要拖累族里,趁早革了功名拉倒。”至此,算是绝了张老三的仕途之路。原先镇里的几个大户,见他年纪轻轻的就中了童生,都有交好之意,若是他再进一步,少不得就愿意招他为东床。只是如今除了这档子事,谁还拿正眼瞧他?便是原先和他交好的那几个同窗,如今见了他也马上躲得远远的,生怕被他带累了名声。便是不为着名声考虑,只要一想到他做的那些事,都觉得齿寒。他对自己的亲侄女都这样没有半分疼爱之情,何况是自己这些同窗呢?
一时之间,张家的名声地位是一落千丈。尤其是县衙里的那些个衙役,以往听说他家里的二娘子是林状元和沈夫人的正经堂妹,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这些年从不去他家找茬,便是张家村因离着林家庄近些,整个村子受的骚扰都轻上几倍。如今听说他家和林家彻底决裂了,两家和离的事还是林状元和沈夫人亲自派人来办的,便知道这个张家是落败了。于是乎,大大小小的头目有空没空的就来踩上一脚,扣些银子不说,那最重最累的徭役也多落在他家。便是村里受他家连累,被找麻烦的几率都多了起来。顿时,整个村子的人对他家都不满起来。张家的里长还因着两家和离的事被上头找由头凶了一通,里长娘子是个爆仗脾气,三天两头的来他家大骂一通。这一家子如今才觉得事态严重,原以为这事和离完了,他家也赔了银子了,不就过去了吗?怎的事态有些愈演愈烈的样子?只是如今后悔又有什么用?张家老太婆还想着去玉莲家里好生陪个不是,若是再能劝的儿媳回心转意,他们家说不定还能再起来?只是她想的倒是挺美的,他们家的人如今连林家村的村子都进不去。
时间一长,张家的日子每况愈下,张老三从踌躇满志的少年童生一下子变成了没有功名没有前途的庶民,瞬间也颓废了下来。便是张老二对这个差点害死自己的女儿又害的自己夫妻和离的弟弟也很是不满,对于爹娘的偏心更是忍到了极致。妞妞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便是他再喜欢男孩,对自己的头一个孩子也是有几分真心疼爱的。只是他一贯被爹娘和兄弟压制的狠了,当时闺女重病的时候也不过是犹豫了片刻,若是他知道不过是一时的犹豫便会让自己失去妻子女儿,当初便是挣命他也会和爹娘抗争到底的。尤其是张老三被革了功名之后,爹娘还不死心,还想让他去京城求求自己的娘子和沈夫人,好让朝廷恢复老三的功名。张老二在心里冷笑,这家人就没一个人惦记着自己的女儿过的好不好?他对这个家是彻底失望了,表面上他答应了爹娘的指派,还从娘那里要了五两银子,说是上下打点用的。张老三倒是想和他一起去,他却说:“妞妞她娘这会子怕是正厌恶你呢,见了你再生气,这事就不好办了。不如我先去探探情况,等我把她哄高兴了,再提你的事,岂不更好?”便是张老爹也说这主意好,这事便定了下来。
晚上张老二回到自己屋里,从床下的块青砖底下拿出一个铁盒来,里面有娘子在的时候偷着攒下的一些散碎银子和铜钱,约有七八两的样子。又将自己的衣裳都找了出来。他摸着一件藏蓝色的细棉衣裳,这衣裳还是娘子在的时候用自己嫁妆里的布料给他缝的,当时娘亲似乎还嫌娘子不够大方,只给他做了没给老三做。那个时候自己怎么就没帮着反驳呢?这是自己娘子的嫁妆布料,凭什么要给小叔子做?平日里娘说三弟在镇上读书,每季都给他做新衣裳,大哥好歹还有大嫂惦念着每年也能做两身新衣,而自己两年能做一身就不错了。还是娘子进门以后自己的衣裳鞋子才新鲜齐整了,那样好的娘子和女儿,自己怎么就把她们给弄丢了呢?张老二悔恨不已,他如今都不敢去见那娘俩的面,他有什么脸呢?在闺女最需要自己出头的时候他选择了懦弱,如今别说是去求情,就是去看看闺女他都拉不下脸。就在思索间,他已经将自己的衣裳鞋袜都打了一个包袱放到胡同口的柴堆底下。第二天早早的起床将被褥卷了起来扔到墙头外的一棵大树上。照常吃了早饭,没露半分不妥,还把家里的干粮拿上了几个说是路上吃。张婆子见他拿了好几个白面馒头,心里很是不舍,待要说他又怕把他惹恼了耽搁小儿子的前程。只能僵笑着看着他带上馒头和家里仅剩的几个咸鸭蛋,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了家门。
张家众人原先还真以为他是真去京城求情去了,一家人都殷切的盼望着他早日将林玉莲母女带回来。张老三更是在家急的坐立难安,想到自己这些日子受到的奚落和冷遇,心里还幻想着等二哥把二嫂给劝回来,自己定要借着二嫂的娘家东山再起,将以往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通通踩在脚下。只是左等右等的,这都几天了,怎么还不见二哥回来呢?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进则退
到最后一家人都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张婆子去二儿子屋里一看,才发现他的被褥都不见了。张婆子在枕头底下发现了一张纸,她不识字,于是拿着纸去给老三看。张老三看了以后顿时火冒三丈,上面的意思是因为爹娘的偏心和老三的狠心害的我妻离子散,我女儿差点连命都没了,现在还想让我去给你们求情?想得美!
张老二识字不多,好几个字都写错了,但是大致的意思是没错的。张老三把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将自己的二哥破口大骂一顿,最后才无奈的抱头蹲了下来。他心里想着:这回我是真完了!
张家老大两口子见老三是彻底没了前途了,于是一改之前捧着他的态度,坚决要求分家,两个老的原先还不乐意。老大媳妇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三弟是谈不上什么前途了,可是爹不能把你的两个孙子也搭上吧?反正要么分家,要么我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去。”老大媳妇以往也是个鹌鹑性子,这回真的泼辣起来了,就连一向厉害的张老婆子也拿不住她。就是张老大对自己的爹娘和小弟也是心寒的,这回要是换成自己的孩子生病,爹娘的态度怕是也好不到那里去吧?以往只盼着三弟将来出人头地了能代携一下家里,如今看这样子,真是个狼心狗肺的!
张家的族长也是恼怒张家两老和老三做事不地道,因此分家一事上都站在张老大那边,将张家大半的土地和银钱都分给了老大。至于张家二老愿不愿意?只要你还想在张家村待下去,就不能不服从家族的安排!
总之,张家是彻底没落下来了,张老三再不甘现下也只能是靠分家得的几亩薄田和父母的接济过活。他过了年就二十岁了,乡下普遍的成婚早,他如今这个样子谁家舍得把女儿嫁给他?这人得罪了状元公,就是子孙少不得也要受牵连呢!
看到张家的下场,秀云和婷然的婆家都不敢作妖。婷然的婆婆还把挑唆自己的大儿媳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差一点就上了这败家娘们的当了。自己真要是把小儿媳得罪狠了,那状元公一家能饶过自己?张家那个媳妇还是隔房的姐妹呢,自家这个儿媳可是人家正经的堂妹。好在婷然虽然爽利些,但也是个会来事的。
这不这一回,悠然又让人给她带了好几件鲜亮衣裳和绸缎过来。婷然看里面有一件墨绿色缎面灰鼠皮里的棉袄不像是给自己的衣裳。想着这一年来婆婆对自己还算不错,自己怀孕后也常常过来帮着做些家务,再者到底还有相公的脸面在那。就拿包袱把皮袄和自己一件没上过身的藏蓝色皮裙包了,又把自己给相公缝的一顶狐皮帽子和一双羊皮靴还有一件去年得的没上身的羊皮袄包到一块。让自家相公拎上一些海鲜干货和一兜黄橙橙的大橘子一起给公婆送去。
婷然对自家相公说:“这刚下了雪,路上不好走,我身子重就不和你一起过去了。你带着儿子一起将这些东西给咱爹娘送过去。”婷然的相公看了那摆了半炕的东西说:“咱们前几天不是已经给了今年的孝敬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东西?要不分一些给岳家送去吧?”婷然笑道:“那倒不必,这些都是堂哥和堂姐让人送来的,这一大包是咱们这少见的一些海货,你送些过去也好让爹娘尝尝味。我这会也做不了针线,这几件衣裳是从堂姐给的里面挑出来的,让娘别嫌弃将就着穿吧。”婷然的相公一看那皮袄和帽子的风毛就知道这都是上好的东西,不由讪笑道:“爹娘在村里也穿不着这样的好衣裳,既然是大姨姐给你的,你就自己留着穿吧。”
婷然笑笑:“我还有呢,再说总不能咱们两口子整日里穿着鲜亮衣裳,却让爹娘穿旧衣的理。我把你旧年没上身的一件皮袄给了咱爹,你今年先穿那件兔毛的,等明年我出了月子就给你做一件狐皮的。”婷然的相公虽然也有些恼怒前些年爹娘偏心的事,但终归是自己的亲爹亲娘,哪有不心疼的。以往只是碍着娘子的面子不好显得太亲近,如今见娘子不和爹娘置气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于是乐呵呵的提着东西和一个大大的蓝绸包袱领着儿子去了爹娘家里。
婷然的公婆知道以前把这个儿媳妇得罪狠了,就是听说了媳妇娘家又来送东西的事也没敢往前凑合,还把想着去沾些便宜的老大媳妇给凶了一顿。只是老两口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愉快的,等到二儿子带着孙子大包小包的过来时,那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尤其是到了年下,老两口穿着儿媳妇送的大毛衣裳,看着别人羡慕的目光,别提有多体面了,心里对小儿媳的那点子不满早就飞到爪哇国去了。
想比而言秀云的婆家就要和善多了,秀云的婆家也是耕读之家,几辈子下来都有读书人,家里自有一番规矩体统。这样的人家比普通的百姓家里更明白秀云这对表姐弟的贵重之处,因此一家子对秀云这个儿媳妇自然是多有讨好拉拢的,她的日子比起婷然来还要好过不少。
听下人们回说自己的两个姐妹都过得好,悠然便放心了。倒是玉莲带着桃良和安然一起回了林家村,原先说的是过完年再回来的,谁承想后来又跟着安然一起回来了。
悠然略一寻思,就知道症结一定是在两个堂嫂的身上。只是这个终归是她家的家务事,悠然倒不好多嘴多舌的。只是让人送了二百斤银霜炭和一些年节用品到玉莲家里。
玉莲是个有心的,她得了悠然姐弟两个的诸多照应,也是个知恩图报的。虽说她手上没有多少钱财,但是自十月底就开始给两家人做衣裳。用的是自己手头最好的料子,连丝线也特意去外头买了最好的回来,还特意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一捆银丝线,用来勾边。她给悠然、沈汐、康泰和林母都做了一身衣裳鞋袜,给庄姝绣了一个小桌屏,俱都做的精细秀美。
当时悠然见了她给自己做的海棠红底银线团芙蓉花的衣裳都觉得很惊艳,自己这两年动针线的时候少了,感觉都快被堂姐超越了。不过这可能是迟早的事,如今自己不用靠这份手艺来挣钱,自然也就没了当初的耐心和热情,不过是得闲的时候绣两针。而玉莲堂姐如今是煞费苦心的钻研这个,还从自己这里借了好几本画谱和绣谱回去揣摩,自然是多有进益。果然不论什么样的技艺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铺子
林母原先想着将玉莲娘俩接到自己家里过年来着,但是被玉莲给婉拒了,只说家里过年的东西都预备好了,色色都是齐全的,就不去婶婶家添麻烦了。林母见她坚持,以前没觉得她这样要强啊,不过既然她这样坚持,那就随她的心意吧。林母心里也知道要是悠然姐弟两个都还没成家的话,她许是愿意过来,如今终究是有些不方便。
这个年总的来说过得有些平淡而寡味,不过转过年去三月初就是春闱了,各地举子在正月底下就纷纷从各地赶到了京城。尤其是沈家的宅子离文华书院和国子监都不远,更是觉得周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沈家也有好几个族人来京赶考,因着沈泽的宅子离贡院近便这附近也比国公府那清净,几人拜见过沈明昌夫妇后,便都来沈泽家里住下了。
沈泽日常还要当值,悠然亲自着人打理他们的衣食住行,务必要让他们觉得舒适妥帖。也是来到古代以后,悠然才渐渐适应这个时代的人对家族的看重和归属感。这几人知道悠然是前科状元公的姐姐,还托她带话,去拜访了安然一番。悠然是尽心尽力的照顾了,但是春闱结果出来后,几人都没有考中,还是让人颇有些失望的。不过悠然看那几个族人自己都没太放在心里的样子,倒是觉得自己倒是白紧张了。直到这几年悠然才渐渐明白她的弟弟当初能考中状元,真的不是单凭运道和韩帝师的面子就可以的,还需要逆天的记忆力和悟性。
大康朝的科举,与历史上的科举有些类似但又有其不同之处。拜穿越皇帝所赐,这里的一个书生除了四书五经要考,算数、律法、农科等都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说朝廷还是比较注重生员的实干能力的。听安然的说法,沈家的这几个族人于四书五经上头倒是无妨的,但是能考中举人的家资都不会太薄,于这农科算数之上便差了些。如今大康朝承平日久,这次参加春闱的足有四千多人,而最后选中的也不过是三百人,十不选一,比悠然见识过的高考还要艰难的多。这还是朝廷控制了举人的年龄,自前朝起朝廷就不允许超过四十五周岁的举人参加会试,本朝也延续了这一规定,要不然来参加春闱的人怕是还要多上一倍。
不过借着这次春闱,悠然的私房银子倒是又丰厚了许多。原来这几年她自己的嫁妆田地和铺子获利都很丰厚,去年过了秋收后,悠然盘点了一下自己的私房,竟然比成亲时多了两千亩地和两间铺子不说,还落下了五千两银子。她想着这银子放在手里也没什么用处,不如再拿出去置些产业。她也是受到了玉莲那处宅子的启示,一个小小的一进宅子,买的时候不过二百两银子,租出去一年就能得三四十两,不过五六年就能收回本钱,还白落一宅子。这个时代有钱的话投资房产还是很靠谱的。
悠然原本是想着拿这些银子再置办个庄子的,只是京郊附近的良田早都没有了,再远一些的地方,地价倒是便宜,可是离得远了,下头的管事就容易出些幺蛾子。见了玉莲那处宅子,悠然心里倒是有了些想法,正好文华大街南头那边有一家酒楼因着经营不善要转卖。因着酒楼年岁长有些破旧,加上它是连着后头一大片院子卖的,因位置好要价不低。但是这房屋实在太破败了些,要是买下来少不得还得重新修缮整改,也不是个小数目。再说这地方离贡院和国子监都有些远了,坐车也要两刻钟,要是再往前二里路,就是再破败些这地方也早卖出去了。那天悠然偶然从那里经过看到了,便让管事去打听了一下。后来又亲自去看过一回,觉得还可以入手,就花了三千两银子将这个酒楼和后头的十来亩地一块买下了。然后直接让人将原本的房子推倒重新盖的。只是悠然没有让人盖酒楼什么的,而是盖了二座二层小楼,一座用来经营一家书肆。另一座则开了一家绸缎铺子,还兼卖一些成衣,二楼则雇了一些绣娘在这里做活,而且这里只做男装,确切的说是只做读书人的衣裳。
后头的那块空地,她让人盖成了一座三进的院子,但是与一般住宅的格局不同,这里面分成了一个个的小院。每个小院的大小不一,最大的院子有五间正房带着东西厢房各两间,最小的院子则只有两间正房和一间偏房。不论大小,每个院子里都有独立的卫浴系统。院子前头还有两口水井,以供租客使用。盖房子加上房间里必备的一些家具和摆设,花了悠然一千多两银子。而那家书肆虽然看着不大却是花了她近五千两银子,毕竟书本什么的都是体积小价格贵的东西。还有文房四宝什么的,一封不起眼的徽墨就要十几两银子,这还是进价。所以说这书肆生意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幸亏到了年底她又进了一笔收益,要不然私房银子都不够用了。
院子虽然在年前就建好了,但是悠然却没往外租房子。直到年后各地举子纷纷赶来了,才综合了一下这附近的房价,将小院一个个的租了出去。按着大小,这些院子每个月的租金从七八两到二十两不等。当然这是什么也不提供的价格,如果你还想吃现成的饭菜的话,还要额外花费。按照荤素多少,每人每月一两到六两银子不等。虽然听着很贵,但是比贡院边上的那些客栈可便宜多了。那些客栈的上等房这个时节一天就要七八两银子,一个月光租金就是二三十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