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悠然的穿越生活-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说这边两人相谈甚欢、其乐融融,那边厢刘氏急匆匆的赶回家里,将今日的事情与王大人说了。王大人一听那林家姐儿竟然在太后跟前都挂了号,便知道林家是他动不得的。因此,只能按下此事,另寻路子。并特意嘱咐他家娘子一定要去林家送一份厚厚的赔礼,若是因此事让人给嫉恨了,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除了太后和皇后的赏赐,绣罗还带来了方心素给她的东西:新书两部、茶叶两盒、绸缎两匹、各色南方干果两盒、月饼两盒并菊花六盆。
这菊花也不是普通的菊花,都是些珍惜的品种。两盆绿菊、两盆墨菊并两盆紫菊。那绿菊和墨菊倒还罢了,前世悠然都曾经见过。只有那紫菊,颜色已经接近深蓝色了,端的少见。前世悠然也只见过淡紫色的菊花。在她的心里,菊花一向是高洁而清丽的,她第一次见开的如此妖娆的菊花。
绣罗笑着说:“这些菊花都是太后赏下来的,一共二十多盆,一小半给了你。郡主说了,这花也不是白给你的。你须用心照顾了,待明年若是能多出几盆来才好呢。”
悠然回道:“姐姐回去告诉郡主只管放心好了,这紫菊的把握小了些,但是这绿菊和墨菊都不在话下。”
绣罗吃了一惊:“你这话当真?”
悠然点点头:“自然是真的,我想郡主最看中的怕就是这两盆绿菊了,我一定全力以赴。”她前世的时候也是很喜欢清新脱俗的绿菊,因此特意研究过绿菊的扦插方法,并且试验成功过多次,心中自是有充分的底气。
送走绣罗一行后,林母首先舒了一口气:“多亏了江司侍来的及时,又带来了太后娘娘的赏赐。若不然,那个王夫人和程太太怕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林安然有些惭愧的说:“姐姐,都怪我不好,我不该将姐姐的事告诉程兄,若不然也不会给姐姐招来此祸了。”
悠然说道:“我看你那个同窗不像是个势力小人,这当中想必有什么误会,说不定是程家的下人多嘴呢。说起来,也怪我。那天就不该贪便宜,让你搭人家的马车。这么一想,我倒是有个想法与母亲和弟弟商议一下。”
两人忙问是什么事,悠然想了想说:“今年秋天的租子已经收上来了,咱们家现今也宽裕些了。家里也该添置辆马车,出行什么的也方便些。再有弟弟现如今也是正经的秀才了,我想着是不是该给弟弟配个小厮?有什么跑腿的活计也有人帮着做做。”
林安然推辞道:“我日常里总是在书院,要小厮也没什么用。倒是母亲和姐姐长日里要做绣活贴补家用,再做粗活,未免太劳累了些,还是给家里买个婆子或丫鬟吧。”
悠然刚要说话,林母咳了一声笑道:“不必再争了,咱家今年光秋收就收了七十多两租子,还有十几担粮食,足够咱们一家子嚼用一两年了。我前些天就已经打算好了,家里买一辆马车,再买上一家子下人。前些日子南方发大水,京城附近来了好些难民。我听你林余大婶说,一家子身体健康的四五口人一共才卖二三十两银子。咱们家也不用买这么些,我想着要是能买上一家三口也就尽够了。我已经托你们林余大叔帮着留意了,若是有那合适的,就过来告诉一声。”
悠然笑着说:“还是母亲想得周到,如此一来,咱们家既有了人手,又不至于让人家骨肉飘零,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林母点点头:“可不是吗?我只要一想到你,就做不出这离间人家骨肉的事来。”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只是过后林安然又私下里找了悠然:“姐姐,你到底是为郡主做了什么事才会让太后这样厚赏与你?”
悠然刚才的说法是她伺候方心素伺候得好,郡主特意向太后娘娘求情,给她赐了这些东西来,也是关照她的意思。这话能瞒得过林母,却瞒不了熟知律法的安然。什么时候,太后娘娘的赏赐那样不值钱了?
见瞒不过小弟,悠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她又叮嘱道:“这事,你知道就行了,万不可告诉母亲,省的她忧心。便是你,也无需再多想了,毕竟事情都过去了,多想也无益处。”
林安然攥了攥手里的拳头:“这次是姐姐命好,没有留下什么伤疤。若是不慎伤了脸面,姐姐这辈子岂不是都毁了么?都怪我没用,要是姐姐早早归家,就不会受此灾祸了。”
悠然劝道:“好了,不许你再钻牛角尖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你姐姐我一向福大命大,小时候磕破了头都没事,更别说这一点子皮外伤了。算命先生说了,我是个有后福的。说句不害臊的话,现在我有了太后娘娘赏的紫檀如意,便是将来说亲时都要被男方高看一眼。这辈子不管是嫁给谁,都不敢随意休弃于我。这便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安然重重的说道:“姐姐你放心,我明年一定要考中举人回来,到时候让姐姐的亲事更上一层。”
林悠然笑着说:“好,那姐姐就等着将来让举人老爷背我上花轿。”
第四十六章 买人
绣罗回去以后,便将今天在林家遇到的事情说了。方心素听了秀眉一簇:“这起子小人,消息倒是灵通的很。”
恰好方心简正过来看望姐姐,听了此事后,笑着说:“姐姐不必忧心,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万不会让那姓王的一家子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自沈明昌回来后,有了男性长辈教导的方心简行事愈加的稳重。方心素也希望小弟多些历练,因此只是说道:“无论如何,你只管小心着些。这事与你干系倒不大,但终归牵扯到了一个姑娘家的名声,你可不许胡来。”
方心简点点头:“姐姐放心,我自会小心行事,不会牵连到轻柳姐姐的。便是我自己不成,还有沈泽呢,他的主意多,到时我可以向他请教一下。”
方心素问道:“可是舅舅的那个族侄?听舅母说是个稳重能干的,既如此,你们定要商量出一个万全之策来才好。”方心简点头答应了。
由于那天林家的阵仗搞得比较大,免不了有邻居和亲戚来打探。林母免去了程太太那一遭,将悠然受了太后娘娘的赏赐之事说了。
顿时,整个林家村都沸腾了。虽然离京城不远,但是太后娘娘那也一直都是传说中的人物啊,没想到如今她们村子里竟然有人受了太后娘娘的赏赐。
悠然原本想将紫檀如意收起来的,谁承想许多人家都闻风而至,想要一览御赐之物的风采,她便只好将如意摆在了堂屋里。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林家基本上要被蜂拥而至前来参观的人给淹没了。就连中秋节都也是草草吃了顿团圆饭。照悠然说,不就是一个木雕的如意吗?上面镶的白玉也不是多名贵,如果不是沾了太后娘娘的光,拿出去也就值个几十两银子,还不如那只项圈值钱呢。只不过,这话悠然也只敢在心里吐槽一番。她要是敢说出来,单林母就不会轻饶了她。
这事最后就连县太爷都惊动了,让他夫人亲自过来垂询了一番。县令夫人娘家姓周,谈话间也旁敲侧击的问起了悠然的婚事。被林母一句“闺女刚回来没两天,她年岁又不大,我想着多留她两年才好。太后娘娘说了,悠然的婚事就交给侯夫人了,郡主也说到时候她会帮着参详一二。因此,我也不敢擅专。”
这话一出,不但县令夫人歇了心思。便是附近村子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家也不得不暂时歇了心思。
过了中秋没两天,林余家的大婶过来了一趟,上次林母让林余打听的事有眉目了。
林余婶子也到堂屋拜过了紫檀如意,她觉得坐在堂屋里浑身不自在,就拉着林母来到了室外:“你大兄弟说了,那坊市上新来了一家四口。男的有四十多岁了,也是一家人从南方逃难来的,只是路上不幸遇到了山贼,妻子儿子都了。只还有一个女儿和一对外甥。他女儿今年三十岁,另外还有一个十岁的外孙女和一个八岁的外孙。他女儿原先也常在地主家帮工,灶上的活计还算麻利。现如今就帮着那人牙子做灶下活计,养活一家子呢。倒也有人想买她,只是她一口咬定要一家子在一起。别人瞧他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便都不愿意。照你大兄弟的说法,这一家子对你们家来说倒是挺合适的。那老头虽四十多岁做不了重活,但是一些简单的喂马、洒扫还是能做的。说句不好听的,你们家与别人家不太一样,多真是买了个二三十岁的青壮年来,怕是会有那起子长舌妇胡乱编排。这话也是我多嘴,你别往心里去。”
林母说道:“嫂子和一心为我们娘几个打算,我感激还来不及呢。既然说好,那想来也差不了哪去。只不知她们要多少赎身银子,明就带银子过去。”
林余婶子说:“这样的比一般的要便宜些,一家四口只要二十二两银子。正巧,明日是集市,上次你不是说要买匹马吗?明日就让大余和你一起挑上一匹,再买上车厢,东西就齐活了。”
第二天一早,林母就带着林安然去了县里。原本悠然也想跟着去的,但是林母说不管是人牙子那还是牲畜市场那,都不是姑娘家该去的地方,让她只管好好在家待着。
好吧,不去就不去吧。好不容易这些天家里不怎么来人了,清静一下也好。
到了傍晚时分,悠然刚做好晚饭,便听到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她起身来到院子,只见林母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和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走了进来,后面一个看着有些老的老头牵进来一匹枣红色的马。
那老头问道:“太太,这马牵到哪儿才好?”
林母皱了皱眉头:“光想着买马了,倒忘了要建个马棚呢。罢了,看着天色也不像要下雨的样子,先牵到后院与那些羊做个伴。明日里再在大门外建个窝棚,以后就将马车放在那吧。”
那老头答应着将马牵到了后院。感谢大康朝的穿越前辈,推广了普通话,这一家子的官话竟然还说的不错,省去了老大的麻烦。
悠然赶紧沏了茶给林母和安然倒上,两人都喝了。待他回来,林母方看着他们一家子说:“我们家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也不是那起子刻薄的。你们只要踏踏实实的做事,便总有你们的一口饭吃。来见见,少爷你们已经见过了,这是我女儿,你们以后就喊‘姑娘’吧。”
然后又将他们一一指给悠然:“这个是你刘伯,这是她的女儿徐娘子,这是他的外孙石头,外孙女大丫。以后大丫就跟着你吧,石头跟着你弟弟。徐娘子就管这家里的灶上活计和洒扫等粗活。你看如何?“
悠然点点头:“就按母亲说的办吧。”然后又看向几人:“我们家自然不是那等刻薄人家,但也容不得奴大欺主的事。我弟弟虽然年幼,但也是正经的秀才老爷。我虽然不才,在忠义侯府和昌平侯府的夫人那都还略有几分薄面。我对你们的要求不多,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管住自己的嘴巴,这家里的事,不管外头人如何威逼利诱,谁要是敢在外面胡说八道,可别怪我不客气。我们家既然能买了人来,自然也能再卖出去。好了,天色不早了,后面有浴室,里面放了给你们的换洗衣物,你们轮流洗漱一下吧。”
几个人恭敬地答应着去了。
见他们都去了后院,林母问:“闺女,你刚才这样说话是不是有些太厉害了?”
第四十七章 莲藕
悠然说:“母亲,若是可以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既然他们是我们家花钱买来的奴婢,那么就一定要有规矩才是。若不然时间长了,主不主奴不奴的,才是祸家的根本。”她刚来时也很不适应这样的封建社会,尤其是作为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只是既然在这里生存就势必要遵从这里的规则,如今她已经很好的适应了这里的规则并且可以利用它来做对自己有用的事。
安然也在一边附和:“姐姐说的对,母亲万不能太心软。”
林母点头道:“放心,我不会拖你们后腿的。”
悠然摆好饭菜,母子三人都洗了手用饭。
不一会,那四人就已经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出来了。悠然给她们的都是自家的一些旧的粗布衣服,虽然免不了有一些补丁。但是总比她们原先穿的要干净些。
悠然点点头:“恩,看着精神多了,厨房里给你们留了饭菜,你们去吃吧。”
那个徐娘子并没有急着去吃饭,而是先带着女儿将桌子上的碗筷收拾干净了,才去了厨房吃饭。这一点让悠然心里暗自点了点头:还算是有些眼色。
带他们用了晚饭后,林母带她们娘俩将西厢房的两间杂物室收拾了出来,让他们住下了。
回到屋里后,林母又说对着儿女们说:“今晚先这样将就着住,待明日,安哥儿你去你大伯家找几个人帮忙,在咱家对面那块的空场处盖两间屋子并两间窝棚,给老刘头和他的外孙住。省得都挤在这家里,忒不方便。”
安然笑着答应了,林母又到室内搬出一个匣子来递给悠然:“好孩子,你是个聪明的。管家理事样样都来得了,我看你比我还强些。今天,我就当着你弟弟的面把家交给你当了。”
悠然连忙推辞:“母亲,这如何能使得?”
林母说:“有什么使不得的,早晚你是要经历这些事的,与其到了别人家里人生地不熟的开始历练。还不如先在自己家里练练手,将来出了门子也不至于两眼一码黑的,什么也不知道呢。”
安然也在一旁相劝,悠然见推辞不过,便收下了。
回去后,打开一看,匣子里放着两锭十两纹银,几块碎银并两大串铜钱。加起来是二十五两银子。
林母没说这些银子要花多久,但是想来,这些就是她掌家的本钱了。以后,没有十万火急之事,是断断不好意思朝林母开口要银子的了。
第二天一早,安然去了大伯家一趟,又去了隔壁村的石匠和木匠家里一趟。
不到半个时辰,石料和木料、瓦片等便陆续有人送过来了。听说林家要盖屋子,村子里在家闲着的青壮年一下子来了十多个人。好在刚过完节,家里的菜蔬、鱼肉的都还算丰盛,徐娘子手脚也麻利,因此虽有些忙乱,午饭也让大家吃的满嘴流油。
前后不过五六天的功夫,两间茅屋并两间牲畜棚便盖了起来。这样一来,以后老刘头便可以带着外孙住在这边,马匹养在这边,离院子略远些,便不会有不好的气味传过去。
盖这屋子的时候,悠然还悄悄地问了林母:“咱家在那地方盖屋子,会不会有人不乐意啊?”
林母疑惑的说:“为什么会有人不乐意呢?前边那池塘也是咱家的,听说可是你爷爷在世的时候花钱买下来的。只要咱们自己愿意,旁人也管不着啊。”
悠然这才知道,院子东北角上的那个池塘是自己家的,她一直以为是村里共有的呢。要是早知道是自己家的,她准会好好利用起来。
还没等悠然想出来怎么利用那池塘呢,竟有人先他一步了。这天用过早饭以后,芳草(也就是大丫)跑过来说他外公有事要见她。悠然虽然觉得有些疑惑,但还是见了他老人家。
老刘头显得有些局促,他搓了搓手说道:“小姐,我刚才去池塘边上挖了些河泥看了看,这池子里应当是有莲藕的。不知道小姐什么时候着人采挖?”
“什么?有莲藕?这以前从没有过啊,你怎么知道的?”一边的林母奇怪的问。
“回太太的话,我以前在安庆府的时候,就是专门给人挖藕的。可以说与藕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因此一个池塘里,有没有莲藕,看上几眼就知道个大概。”老刘头毕恭毕敬的说。
悠然便问:“那依你的经验,你瞧着这池子里大约有多少莲藕?要是采挖的话,大致要多长时间?要准备什么东西,还要找多少人手帮忙?”
老刘头想了一下说道:“多了也不敢说,毕竟那池子总共也不过一亩来地。不过几百斤总是有的,倒也不用找人帮忙,这个活计,没有经验的也帮不上忙。只是我自己来的话,总要七八天才能忙完。另外,我原先挖藕穿的衣裳在北上的路上丢了,还要请姑娘给我一些皮料,我再重新做一身。”
悠然问:“要什么样的皮子?”
老刘头回道:“不拘是什么皮子,只要厚实些、防水好些就成。”
林母在一旁接口道:“可巧家里前些年有头大黄牛不幸病死了,你堂舅帮着将皮子硝制好了,放在那一直没用上呢。做一身衣裳是尽够了,我这就去找出来。”
说着林母便去将皮子找了出来,她还问道:“你可会缝衣服不成?要不,就要你闺女替你做。”
老刘头笑着说:“回太太的话,缝这个不能用普通的针线,不结实不说还漏水。我自有办法,太太不必忧心。”说着,兴冲冲的抱着牛皮出去了。
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反正是做了一套古代的防水服出来,还有类似于现代胶底靴子的鞋套。不过他没急着挖藕,而是先挖了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