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吧?”

    卫娴也知道自家老爹整日忙活,甚是辛苦,便不在撒娇,两只眼睛瞪得大大,充满了希冀。

    卫宁苦笑,这才对典韦吩咐道,“且唤卫三来见我,对了,让他将娴儿救下的那人一同带来吧!”

    典韦正要走,却又见卫娴那双灵动大眼睛死死盯着自己,不由得也是一阵苦笑,这才缓缓退去。

    按照惯例,卫宁依旧抱着卫娴先去内宅,向卫父告安,后者显然还未平息心中不忿,对他也不理不睬,好在卫娴在旁多少缓解了卫父的怒火。卫宁无奈,今日没了老母在旁帮衬,更显得气氛尴尬,只得告退回院。

    等回中庭,典韦与卫三正巧赶来,卫娴扯了扯卫宁胡须,后者才注意到两个魁梧身影后面还有一根瘦弱如柴的嶙峋身体。

    卫宁这才知道为什么卫三会按照卫娴地吩咐将他救回府中了,年龄不过十二三岁,那骨瘦如柴地身体,分明便是皮包骨了,一身褴褛不堪,而两眼无神,双腿战战兢兢,甚至不敢将头抬高半分。

    这便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写照,一个孤儿地凄凉图画。

    那瘦弱少年见着卫娴拥在卫宁怀中,自然知道,这白袍文士,便该是这大宅之主了,脸上带着百分惶恐,慌忙拜倒在地,低着头瑟瑟道,“小……小人……见过,见过小姐,大人。小姐一饭活命之恩……小人虽万死亦不知何以为报……”

    卫宁有些惊讶,这浑身褴褛的少年分明便是难民模样,却从语句中看出几分修养,好似读过点书的样子。

    “卫三!你怎可擅自带人入府中来?”卫宁却不打理他,依旧对卫三断然喝道。

    后者看了看卫宁臂弯上的小祖宗,哭丧着脸道,“小姐强令,小人不敢不听啊……”

    说到此处,卫三还委屈的拉开胳膊,赫然两排小巧的牙印,似乎还泛着血痕……

    卫宁无语,看了看自己丫头,对卫三充满了同情。

    “咳咳!”卫宁瞪了卫娴一眼,咳嗽一声便对那小子问道,“你是何人氏,唤作何名?”

    那少年缓缓抬起头来,正看见卫娴充满笑意的眼神,又见卫宁一脸肃然在前,战战兢兢道,“回……回禀……大人,小……小人……扶风人氏,唤作……唤作……”

    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身体虚弱,卫宁便听他“唤作”“唤作”半晌也没报出名字,语气结结巴巴,不禁眉头大皱,而一旁卫娴不满的又是一扯,道,“父亲,你都将人家吓坏了!”

    卫宁苦笑不已,便将手中那风车玩具拿了出来,对那小子问道,“这事物可是你所做?可有名否?”

    那小子听得卫宁问起,眼睛却从恐慌中缓缓恢复了几分清明,甚至带着一丝自傲,道,“此物……却是小人……所做,唤作,风戏竹人。”

    “呵……却是有趣!”卫宁眼中炯炯有神,盯着那少年,后者只觉得身上如有针芒,冷汗淋漓。

    “你可有家人亲属在安邑否?”卫宁收回目光,看着自家丫头期盼的眼神,无奈问道。

    随着卫宁发问,瘦弱少年眼神终究一暗,语气中带着不少悲痛,“月前国贼李催部将强收我村各户存粮,关中才经大战,秋粮未收,各家各户只余下不过月余之粮,皆是活命根本,如何能交?家父在村临颇有威望,联结乡邻与其理论,却被当场杀死,家母带小人向东出逃,半路又遇盗匪……家母冒死让小人逃脱,得入安邑,自身却惨遭盗匪所害。小人流落异地,身无半分,几日滴水不沾,若非小姐以一饭相救,小人或许便熬不过今日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哼……”卫宁不禁一声冷笑,“强占百姓粮田,擅杀治下之民,李催郭汜之流,本便是盗匪之辈,关中要乱不久了!”

    想到此处,卫宁忽而神色微变,不禁心中一动,董卓昔日从洛阳西迁长安,刮地三尺,金帛粮草满车,号称可供西凉兵战十年,传言虽不尽实,但自己从中劫掠百姓三十万,粮草财物十分之一已是万般骇人,按道理来说,却也该供用两三年之久,董卓虽死,就算经过了内乱大战,也不该征集百姓粮草吧?

    而李催郭汜竟然等不到秋收便要取百姓粮草,这其中的意义恐怕并不是那么简单了。

    卫宁想到此处,已经再没有时间去顾忌这少年的事情了,当即便对典韦道,“老典,你且速速去请奉孝前来,我有大事与其相商!”

    “父亲卫娴嘴巴一撅,当即尖声叫道。

    “娴儿。父亲可有公事要处理,且等你奉孝叔父来后,我再陪你戏耍如何?”卫宁苦笑着拍了拍卫娴脑袋,却被后者忿忿的拍开,别过头去,“我便知道你说话不算话,哼!”

    卫宁无奈,眼睛瞥过还见那少年跪在地上,那瘦弱身体瑟瑟发抖不禁有些不忍,“你且起来罢!”

    “卫三,府中可还缺下人?”卫宁问道。

    “柴房还缺一人……”卫三当即回道。

    “那你便留在府中吧!”卫宁看着那少年,点了点头。想起手上那玩具,道,“不须你干那粗活,多为我孩儿弄些新鲜事物便行了!”

    说道此处,卫宁眉头一挑。看着那少年骨瘦嶙峋模样,不禁叹了口气道,“卫三,你先带他下去,换身衣物,好好洗净身子。恩……还是先让他修养几日吧!”

    卫宁见卫三点头,这才赔笑着对卫娴道,“为父且与你郭叔父计较大事以后,便来陪你……对了,你不是看中你郭叔父那对明珠么?我叫他来。便让他送你把玩,如何?”

    卫娴忿忿的撅起嘴巴,眼睛却是轱辘直转,不情不愿道,“既然父亲要忙,那娴儿便不打扰你了……只是那明珠却是不能少的!”

    卫宁笑了笑,这才甩了甩袖袍往书房而走。

    事实上,自从关中战乱,吕布受逐之后。卫宁对关内动态一直都不甚清晰。如今从各种判断,似乎已有眉目。

    毕竟在这个时代信息地流通始终是所有诸侯最为迫切的事情。卫宁虽然注重情报网的铺开,奈何李儒身前谨慎万分,几乎难以让他渗透进去,而关中内乱,李催郭汜攻入洛阳大肆劫掠屠戮更是将卫宁暗中埋藏的探子挖掘了大半。

    卫宁自然是知道,若没有差池,李催郭汜之争便要开始,也便是献帝东逃的时候。如今兖州战乱不止,曹操自顾不暇。五家半地诸侯齐拥一起,谁能抽身事外?

    这样一个大事件,卫宁自然是不会忘记。但本该作为护送献帝东逃的杨奉,因为他的介入而改变轨迹,提早病死河东,那么会不会继续原本的走向还是未知。

    卫娴见卫宁急匆匆往书房走去,虽然气恼撅起嘴来。却让她稍微安慰的还是自家老爹终于同意让那傻小子留在府中了。

    而且还能得到她垂涎已久的漂亮弹珠。想到此处,刚才的沮丧也消去了不少。卫娴灵动眼睛轱辘一转。背着小手慢条斯理踱步走到那少年跟前,看他还跪在地上,迟迟不肯起身,不禁一阵好笑。

    轻轻踢了踢他,卫娴眼睛眯着,学着大人般的口气道,“父亲让你留在府中,你便要恪守己职,不要怠慢哟……”

    卫三看着卫娴摇头晃脑,老气横秋的模样,不禁一阵好笑,却是那少年很是恭敬的抬起头来,看着眼前这个远比他小上许多地陶瓷女娃,两眼充满感激,“小姐吩咐的是,能得大人和小姐收留,小人必当勤守务劳,不敢有丝毫疏忽……”

    “咳咳!”卫娴握起那粉嫩的小拳头,把在嘴边,忽而蹲下身子,好奇道,“父亲都已经走了,你怎么还不站起身来?别担心啦,父亲其实最不喜欢这些繁冗俗礼,要是你这般拘谨,反倒惹父亲不喜呢。”

    那少年嘴巴浮起一丝苦笑,无奈道,“非是小人不愿起身,只是身体僵直……爬不起来了……”

    卫娴不禁扑哧一笑,“哈哈,你却是好玩……”

    那笑容充满天真无邪,玲珑可人,却是继承了卫宁的俊俏和柳媛的冷艳,八岁的娇小身体,便有着芳华之色,饶是那少年不过懵懂,却也看得眼睛一呆。正是察觉自己的无礼,那少年慌忙羞愧低下脑袋,不敢再看。

    活命之恩,收留之情,少年心中已经决意用生命来报答眼前少女的仁慈了。

    卫娴连蹦带跳的跑到卫三身边,扯着他地衣袍道,“三叔,你看他都饿了几天了,父亲也说要让他修养几日,你却不带他去寻个房舍么?”

    “我还等着他给我多做些好玩事物呢!”卫娴说着说着,又捧起手中那个风戏竹人,充满了希冀。

    卫三笑了笑,自然是看出那少年身体地虚弱,既然卫宁已经做了吩咐,也便不敢怠慢,一把将那小子提起,便向外院走去,“也不知道你小子修来几生福气能遇见我家小姐,我家公子性情也颇为温良,对下人多有宽容,但愿你能小心谨慎,恪守本分!”

    那十二岁的身体本就弱小,又经历大起大落,瘦弱如柴,卫三便如同提鸡崽般,拎着便走,“小姐既然看中你的技艺,便多花些心思,若弄得小姐不满,我便首先不饶你来!”

    那少年感激的点了点头,“大人放心,小人必定绞尽脑汁,为小姐多造些有趣玩物!”

    “哦!对了,到了现在,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届时安放下人名牌,还需题字!”卫三笑了笑,又问道。

    比起卫宁刚才在前,那久居上位者,掌握十万兵马,一州两郡的天然霸道气势,万万不是他一区区少年所能经受,至此战战兢兢。等卫宁离开,与卫三相处,对于这个同样算是救他一命的中年大叔,少年始终充满了好感和亲近,说话却也不似刚才那般结巴,“小人唤作马钧!”

    “名字倒是不错!”卫三笑了笑,自己本来的名字似乎都快忘记,昔日被卫父救下草原,自己的命便已经属于卫宁,而卫三这个名字,到了现在为止,反而让他引以为豪。

    卫娴一蹦一跳的跟在卫三后面,手中拿捏着新到后地玩具一阵欣喜,张开樱桃小嘴一呼一吹,很是开心。进了书房,眉头紧皱,从书架上翻找许久,才取出一副简单的地图来。这却是他凭借自己记忆中的模样而绘画出来,加上手中情报网络加以完善,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虽然粗糙拙劣,但卫宁却是知道,就是这样一张地图,在这个时代,无疑便是一件无价之宝。

    手指轻轻点上并州,河内,河东,冀南邺城之上,卫宁越发觉得凝重。尤其看着地图上,那一条长龙般的太行群山,卫宁尤其觉得有些担忧。

    如今河东集团能够掌握的土地,表面上能连成一片,但太行山连绵千里,并州与冀州之间的通道不过壶关,箕关两处,邺城处于冀南,唯有河内与其相连,倘若袁绍大军南下,也唯一一条道路可通。

    而现在分明关中乱起,汉帝有逃脱可能,卫宁也是断然不能放弃这天赐良机,尤其在兖州大乱,诸侯无暇西顾地时日,若能取得献帝在手,无疑便是一道安命之符。

    挟天子以令诸侯,卫宁并不在意。但,现在这样一个局势,假袁绍才定幽州,军力不能达至巅峰,若有献帝在手,他必然不能轻举妄动,而他便能争取大量地时间,好生整顿河东集团现在固有的力量。

    要论起疆域来说,现在卫宁手中所握,放眼天下,也算是一道强横地力量,只是这股力量要绽放,最需要的还是时间而已。

    所以,关中的蹊跷,使得卫宁心中不得不留意起来,这毕竟是目前,对于河东来说最为有利的一条道路。

    献帝,他必要争取。

第二百九十六章

    “董卓乃世之豺狼,凶狠霸道,能据关中是为大害,倘若与他时日,坐等山东诸侯自相残杀,他日挥军卷土而来,天下莫再有人能挡其兵锋。可惜,其人好色而骄,吕布也为一狼,董卓终究却是死在女人手中。关中之危,能解,确是天造良化。他虽可当得一方霸主,但李催郭汜之流能赶吕布,却依旧不过看家护院之犬尔!可惜了凉州兵马精锐,落于这区区四具冢中枯骨手中,也将败得一干二净了……”郭嘉摇头晃脑的看着卫宁摊开的地图,分析过卫宁那臆想的猜测,这才缓缓吐了口气道。

    “恩?此话怎讲?”卫宁一疑,不明不白,看着郭嘉问道。

    “兄长莫不是忘了西北还有两只猛虎?”郭嘉笑了笑,轻轻的点开食指,放在凉州的最边疆处,武威,金城。

    “韩遂,马腾!?”卫宁眼中闪过一丝清楚,但又皱起眉头,道,“韩遂昔日与董卓争夺凉州而败,虽能卷图重来,却多靠马腾冲锋陷阵,如今董卓虽死,但其余威犹在,要消化西凉州郡,想必也需要不少时日,如何能对雍州长安用兵?”

    “兄长为何不明?”郭嘉有些疑惑,看了卫宁一眼,便在地图上画了起来,“昔日董卓能有二十万兵马,固守洛阳,讨董诸侯,使他损伤过半,西迁不过十万之众。而后董卓调凉州兵马东进,巩固潼关,武关防范关东诸侯。也不过十三四万。”

    “吕布并州军系便占两万之众,而后徐荣降并,五万强军已在兄长手中。李催郭汜与吕布争锋,又该损伤不少,如此说来。留于其手中兵马,最多也不过五六万之数尔!”郭嘉又指了指西凉土地,道,“而韩遂马腾之起,正是董卓西迁,调兵东进减弱掣肘,董卓身亡,早便蚕食了许多力量。马腾如董卓一般,在羌人中颇有神威,算起来。能成军者必然不少于五六万之数。既如此,此消彼长,凉州之力已不弱长安之兵,韩遂素有野心,未必没有入主关中之念!”

    “倘若董卓在,又或是李催郭汜兵强马壮,能心拧一股,韩遂必然不敢有所觊觎,但如今嘛……呵呵。”郭嘉笑了笑。这才对着卫宁道。“却是兄长的天赐良机了!”

    “是了!”卫宁终于是一下清醒了过来,大半年的忙碌和神经地紧绷,让他脑袋根本还没反转过来,徐荣按照历史便早应该因为胡轸的反叛而冤屈战死于长安城下。而他领兵五万征战河东,不仅让他保全了自己,更是使得五万兵马并入了河东军系。此消彼长,李催郭汜能在长安如此安乐,早便已经是不寻常的事情了。

    事到如今,卫宁心中却越见担忧,本因为他的插手。而改变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杨奉的人生轨迹,而徐荣地投奔更是将局面带向了另外一个层次。献帝东逃,到底还会不会发生,而贾诩还会不会献策,已经是卫宁无法看清的未来。

    郭嘉没有察觉到卫宁的走神,眼睛望向地图,却是越发炽热。“如今。袁绍与公孙瓒之战虽已渐告尾声,但后者固守易京。垂死挣扎,袁绍要破,也必然要花不少气力,就算他意图征讨并州,也必然需要休整不少时日!而兖州曹操现在已是自顾不暇,五方诸侯的混战,已经不是那般轻易可以平息的事情了。鲜卑同样内乱不止,十万控弦埋骨北并,元气大伤,数十年再难有南下之力。河东四面之敌,已去其三,唯有关中鸡犬!”

    “若能得长安,迎回天子,首倡义兵,而天下服归!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兵来伐否!?”郭嘉抬起头来,越发狂热,显然对河东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卫宁苦笑,这般便是真的该坐实了乱臣贼子的名头。

    卫宁不禁想到,若是日后戏剧中,自己肯定便是取代了曹操成了老百姓口中奸诈的黑脸形象?老罗若是还弄本书出来,下笔肯定是不会给他留半点情面的……

    可是,不提汉帝地存在到底未来有多少影响,如今的关中始终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肥肉。能得雍州,据两关,已成不败之地。假邺城失手,还能控壶关,箕关守并州,河东土地,假壶关,箕关失手,还能以潼关,武关安身。关中虽遭大乱,但却是一块宝地,而献帝的价值,同样便是一块金字招牌,对他来说,至少短时间内,有着莫大好处。

    “但如今兖州虽乱,但大火未必不会北迁,李催郭汜虽受凉州兵威所胁,然其力不小,若不能短时间里拿下长安,袁绍回过神来,挥兵西进,我当如何?”卫宁虽然是想拿下献帝在手,但却不得不考虑这个现下河东最为紧迫的问题。

    “这个嘛……”郭嘉踌躇了一下,来回踱步,眼睛中有些犹豫,想了半晌,这才重新看着卫宁,“我军北有壶关天险,非常不可破,而袁绍若要攻并,必然需要先夺回邺城咽喉,安定己方,再取河内,壶关任意一处强攻。邺城在冀南,北有袤土,南依黄河,毗邻黎阳,白马,近兖州东郡,不过一水相隔。其城坚,而颇有粮草……我军能得也不过乘其不备尔。但若久守,以我军版图来说,却是颇为有些掣肘。不如……”

    郭嘉将眼神放在卫宁身上,见后者依旧仔细聆听,这才继续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