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唐朝小厨娘-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嘶——这天说冷就马上冷起来啦!”柱子哥管理完大堂的琐事,搓着手,跺着脚道。

    “今年倒比往年冷得早,真不知道会冻成啥样啊!”张大叔搓了搓耳朵,在帐台后面边打着算盘,边说。

    “你们过冬的棉服我早都预备好了,回头再给小西再多加几件,她身子弱,要多加保暖才是呀!”刘大婶一边整理碗柜,一边道。在她心里,沈小西已经是比亲闺女还亲的人了,倘若没有沈小西,便没有今日的“天下客”酒楼!再加上沈小西待人真诚,大家对沈小西格外关心,乃是由衷的。

    “柱子哥,很快就暖和了!”沈小西从后厨出来,听了大家的话,安慰道。

    “小西,这腊月才刚开始,怎么也得六九以后才会春暖花开吧!”张大叔听了小西的话,有些不明白。

    正说着,门外一声吆喝:“小西姑娘在吗?”

    寻声望去,只见徐铁匠一个人在“天下客”的大门口出现了。

    “徐大叔,您怎么来了?”沈小西笑问道。

    “小西姑娘,你要的东西,我给你打好了,掂量着死沉死沉的,我怕小西姑娘你拿不动,反正今天铺子里清闲,我便用自家的车,给你拉来了,也省得你自己取了。”徐铁匠一脸的汗,朴实的说道。

    说完又指了指外面停放的拿平板车,车上正是沈小西画稿中绘制的铁炉子,不过现在已是活生生的跃然于眼前了。

    “徐大叔,您真是太好了!快进来歇歇脚,辛苦了!“沈小西客气的让道。

    “不了,还是赶快帮你把这大家伙搬进来吧。小西姑娘,你说放哪,咱就放哪!”徐铁匠憨厚道。

    “嗯……放大堂里吧!我都准备好了。”沈小西指了指大堂的一角,前些日子,她早在大堂的木质窗户那,扣了一个圆洞,准备走烟囱用,当时老夫妇俩不明白,还以为那个圆洞滴透气用的呢,便也没多过问。

    “哎!好嘞!柱子,快!咱爷俩一起抬,这东西可沉了!”徐铁匠招呼了一声,柱子哥倒也勤快,两个人嘿呦嘿呦的,这就把个铁炉子从车上抬到了酒楼的大堂。

    “柱子哥,麻烦你帮我去厨房取些炭来吧!”沈小西对柱子道,自己和徐铁匠一起,登高爬低的,三下五除二,便把铁炉和烟囱组装好了。

    长长的烟囱从“天下客”的窗户伸了出去,看得老夫妇俩瞪圆了双眼,不明白沈小西这又是要演哪一出戏了。

    “小西,这是个什么物件儿?”张大叔问。

    “是铁炉子,大叔,取暖用的”沈小西边忙边答。

    “小西,小西,看看这些炭够不?”柱子倒是实在,从后厨取了整整一筐的炭。

    “够了够了,用不了这些!”沈小西笑着从筐里取了些炭,用铁钩子轻启铁炉子的上盖,将炭引燃,一一放了进去,又轻轻将盖盖上。

    那盖上有一小圆孔,只见许许的青烟热气,渐渐的从空中冒出。

    沈小西又将铁炉子下面的抽屉打开了一半,目的是让里面的空气流通,增加炭的燃烧。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沈小西微微一笑,示意大家静心等候。

    徐铁匠、老夫妇俩、柱子等在场的一干人,全都瞪大了眼睛,准备见证沈小西的奇迹呢!估计这会儿也顾不上冷了。

    “哎——暖了暖了!”没多久,柱子第一个叫了出来,他离铁炉子最近,明显的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暖意,热烘烘的,甚是惬意。前几天因风寒而导致的鼻塞,在这暖意的熏烤下,一下子就通了。

    “还真的啊!”张大叔这会儿也感受到了铁炉子的温度,不禁失声叫了出来。

    “一会儿还会更暖和!”沈小西将炉下的抽屉继续拉大,得意的笑着说。

    “真的真的,更暖和啦!”刘大婶喜悦的笑着,伸出手来,反复的翻转,在铁炉边取暖。丝丝的暖意,瞬间融化了她双手的寒冷,只觉浑身通透,令人顿生舒爽之意。

    只消一会儿功夫,整间酒楼的大堂,立时温暖了许多,酒楼之外虽然天寒地冻,但酒楼之内却宛若春天般的温暖。

    “啊呀呀!小西姑娘,这便是你说的取暖的铁炉子?”徐铁匠在一旁,见证了冬日温情的奇迹,刚才还冰冷的双脚,此刻竟微微出汗了。

    “嘻嘻,这铁炉子除了可以取暖,还能炖煮食物。”沈小西看大家的吃惊样,继续演示道。“可以把锅啊,茶壶啊什么的放在上面,借助炉火的温度,可以加热保温。”

    “真的呀!那岂不是两全?老头子,快去把厨房里的凉饼拿来,我要试一试!”刘大婶听闻沈小西说这炉子可以温热食物,顿时好奇起来。

    随即,两块冰冷的大饼,被放置在了铁炉子上,不一会儿,饼便温软的下来,刘大婶拿在手里,嘘嘘的吹着,心中有莫大的惊喜。

    有了这个铁炉子,一来可以取暖,让“天下客”的生意在冬天更好,二来什么烧水、热饭、保温菜品等等,通通都可以用这一个铁炉子解决了!真是稀罕的物件呀!真好!

    “有了这铁炉子,今年冬天,咱就再也不怕冷啦!”沈小西得意道神色溢于言表,“这铁炉子用起来也很方便,只消在炭火快熄灭前,往里面添置炭块,便可以了。下面的这个抽屉里,可以取炭灰。如果到了晚上睡觉,或是不用的时候,再把这抽屉合拢,把铁炉子封上,便可以了。下次再用的时候,打开抽屉,加炭加火就行。”

    “这么神奇啊!”柱子哥吃着刘大婶刚刚递过来的用铁炉子烤热的饼,惊叹不已。

    看着大家如此开心,又亲眼见证了这铁炉子的神奇,徐铁匠的心里,开始有了小小的萌动。

贞观十一年 第一百零九章冬日的温情——暖炉2

    第一百零九章冬日的温情——暖炉2

    “小西,呵呵,大叔和你商量个事!”徐铁匠满脸堆笑的说。

    “大叔请讲。”沈小西道。

    “你看,这个铁炉子吧……是大叔帮你做的,大叔把做炉子的钱……全都退给你,你看……可不可以……将这铁炉子的仿制权……交由大叔?”徐铁匠吞吞吐吐的说。

    当时的唐朝,民风淳朴,但凡手艺世家,家家都有些密不外传的绝学,徐铁匠也知自己这么明着和沈小西说,多少有些唐突,但他未曾读过书,不会那些托词,只试探着说着,不知道沈小西到底能不能同意呢?

    “没问题,大叔,这做炉子的钱,您且收好,那毕竟是您的手艺,辛苦钱,不容易,小西怎敢贪图?再说草图不是也在你那吗?你且拿去生产吧!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冬日的温暖,也是小西的夙愿!”沈小西爽快的说。

    徐铁匠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沈小西不仅爽快的答应了,连任何条件都没有提。天地下竟有这般便宜的好事!

    “哎!哎!如此,大叔便谢谢小西姑娘了!大叔我一定合理定价,小西姑娘请放心!小西啊!下次再有什么物件要打制,还去大叔那哈!大叔分文不取!天色不早,多有打扰,告辞啦!”徐铁匠乐得屁颠屁颠的走了。

    今天这一趟炉子送的,真是值呀!

    唐朝那时是没有“专利”这一说法,倘若有的话,这徐铁匠就发达了。

    回去后,徐铁匠便闭门不出,整日打造沈小西的铁炉子,终于,数日之后,一副副铁炉子在他的铁匠铺前,闪亮登场啦!

    “哎,瞧一瞧嘞!暖和又实用的铁炉子喽!五两银子一副喽!”徐铁匠拉开架势,在铁匠铺前叫卖开了。

    “呦,徐铁匠,你这卖的是什么呀!”一个路人问道。

    “铁炉子,能取暖,能热饭,可好了。”徐铁匠显然是没有营销经验,说出来的话,都是东一把,西一把的。

    “呦!这冷冰冰的大家伙,还能取暖?你说笑呢吧?该不会是我们买了回去,反倒更冷了几分吧,哈哈哈哈!”另一个路人打趣道。

    “真的真的,我徐铁匠的为人,你们还不清楚?不信的话,你们去‘天下客’看看,我没骗你们!小西那就有一个!”徐铁匠见围观的人渐渐多了,大家不信他,便一时指向了“天下客”。

    “走,咱去看看去!”

    “走嘞!”

    “看看徐铁匠到底说的是真是假!”

    “不过,我前几日在‘天下客’吃饭,是感到很暖和,却不曾留意……”

    人们议论纷纷,一窝蜂散了。

    不一会儿,“天下客”的门口,便挤满了前来一探究竟的百姓。

    “呦!今天这是怎么了,还没到饭点,怎么大伙都来了?”刘大婶一见这么多的人挤了进来,感到很奇怪。

    “他张叔、刘婶,那徐铁匠说你们这有能取暖的东西,我们来开开眼!”一个小个子男人冲在第一说。

    “那徐铁匠吹得神呼呼的,说这东西可好了,说你们这就有!”另一个中年妇女道。

    “对对,我们都来看看!”声音有些吵杂了。

    “你们说的可是铁炉子?好好好!大家别挤,一个个来,我带你们去见识一下,徐铁匠说的没错!”刘大婶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一干百姓一下子就充满了整个“天下客”的大堂。

    “呶!就是这个!”刘大婶指了指正在嘶嘶冒热气的铁炉子,上面正烧着一壶水。

    “咦!果然很暖和呀!”

    “我说呢,从刚进来,就觉得你们这舒服,原来是有这个东西呀!”

    “快看快看,还能烧水!”

    “哇!我都不想走了,太舒服了!”

    “那徐老头果然没骗我们!”

    “哎,你说,要是我们买了回去,是不是家里也能这般暖和?”

    “走,去徐铁匠那!”

    “走,快去,晚了就没了。”

    “他刘婶,告辞了!”

    刘大婶刚想仔细讲解一番,却见这满屋的人,在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倏的一般散去了,“这些人,真有意思……”刘大婶看着此刻空空的大堂,不由自主的笑了。

    “徐铁匠,给我来一副!”

    “还有我!”

    “我们最先来的!”

    “我也要,给我两副!”

    那一拨人群从“天下客”出来,又乌央乌央的赶到了铁匠铺。

    “别挤别挤,大家都有,若是没有的,我徐铁匠再给大伙做!”徐铁匠眉开眼笑。

    从演示、讲解,到售卖每一副炉子,徐铁匠接连几日都忙得不亦乐乎,白天买炉子,晚上制炉子。白花花的银子,有如雪花般,飘洒了进来,在徐铁匠的家中越堆越高。

    徐铁匠俨然从一个打铁的手艺人,摇身一变成了个大富豪。不过,徐铁匠到底是穷苦百姓出身,虽说现在挣了这么些银钱,可他从未想过要当财主,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倒是一如既往的为大伙儿打铁、造炉子。

    难免有人打趣问起银钱的用途时,徐铁匠总是憨厚的笑着说:“将来留给儿子盖房娶媳妇儿用!”

    不过,这么些钱,莫说是给儿子用了,就是给孙子盖房娶媳妇儿,想来也绰绰有余啊!

    也便是从那时起,这个冬天,长安城的百姓,一见面,大家的招呼语竟然普遍成了:“嘿!你家装铁炉子了吗?”

    李泰不知从哪得来的消息,这天一大早便带着小福子,兴冲冲的赶到天下客,一进门便感觉暖烘烘的,不由对沈小西大声嚷嚷道:“小西,有如此好的东西,也不告诉我一声。”

    沈小西嘻嘻一笑,伸手指了指后院,道:“早给你准备好了,全堆在后院,十好几套呢,足够你魏王府用了。”

    李泰立时笑开了花,上前拍了拍沈小西的肩膀:“够意思。”

    沈小西一把打掉李泰的手,喝道:“拿远点儿,少占本姑娘便宜!”

    李泰“嘿嘿”两声,缩回手,小声道:“早晚是本王的人。”

    沈小西一瞪眼:“你说什么!”

    “我问今天午饭吃什么?”

    “怎么,早饭才刚吃过,就想着午饭了?”

    “不是,来你这里,本王从不吃早饭,就等着中午那一顿。”

    “……”

    晚上,李世民自御书房出来,一进寝宫,忽然感觉很是暖和,没有丝毫凉意,甚是好奇,喊过德公公问话。

    德公公恭敬道:“回皇上,今日下午,魏王殿下前来,在您这寝宫中装了一个取暖的铁炉子,所以如此暖和。”

    李世民仔细观察了暖炉一番,笑道:“这个泰儿,真是个纯孝的孩子!明日让泰儿多送些进宫,让大家都过个暖冬。”

    几日之后,第一批铁炉子便在李泰和小福子的押运下,送入宫中,各宫娘娘都很是好奇的出来看看这个新鲜玩意儿。

    丽妃本就是好凑热闹的性子,围着铁炉子转悠半天,向小福子问道:“小福子,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小福子恭敬道:“回娘娘的话,这是沈小西姑娘做出来的铁炉子,取暖用的,很是好使。陛下特命魏王让宫外赶制了一批,数量不多,专给各宫娘娘使用,一会儿便给娘娘您装上。”

    丽妃娘娘不知为何,一听沈小西就心烦,便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冷冷道:“奇巧yin技罢了,没什么好稀罕的,本宫不要。”说罢,转身便离去了。

    李泰正好听到,不动声色的看了丽妃一眼,没有做声。

    小福子看了李泰一眼:“魏王殿下,那丽妃娘娘宫中是装还是不装?”

    李泰轻哼了一声,淡淡道:“不要更好,小福子赏你了,回去装你屋里。”

    “小福子谢过魏王殿下,不过……小的屋里已经有一个了。”

    “那就给本王的‘文学馆’再装一个,就是小西姑娘最初住过的那间寝室,本王要那暖暖和和的!”

    “殿下,您该不会是想……”

    “多嘴!快去办事!”

    “嘿嘿,好嘞。”

    没几日,气候更冷,丽妃宫中空旷,生了几个火盆也未见温暖,还呛得要命,弄得烟熏火燎的。

    丽妃不由连连咳了几声,也不只是冻得还是呛得。

    旁边的宫女冬梅道:“娘娘,听别的宫中的姐妹说那铁炉子取暖是极好的,而且还干净的很,不如咱们咱们也去领上一个,娘娘意下如何?”

    丽妃动了心思,点头道:“也好,冬梅,你且去内务府问问看,让他们给送一个过来。”

    冬梅领命而去,好半天才两手空空的回来了。

    丽妃问道:“如何?何时把炉子送过来?”

    冬梅低头道:“娘娘,内务府说如今宫中已是没有存货了,这铁炉子乃是紧俏之物,原先赶制的早已被各宫娘娘抢夺一空,下一批赶制出来要等到大半月之后。”

    丽妃怒道:“大半个月?难不成要本宫再冻上大半个月!”她呼了一口气,突然想起什么,道:“本宫记得这炉子当时是魏王李泰命小福子送进宫来的,你且去魏王府看看。”

    “回娘娘,我刚才已经去过了。”

    “如何?”

    “没见到小福子,倒是见到魏王殿下了。”

    “魏王怎么说?”

    “魏王说,这等奇巧yin技之物,娘娘不用也罢,怕污了娘娘的眼目。”

    “啪”一声,一白玉茶盏在地上摔的粉碎,还夹在着几声喷嚏。

贞观十一年 第一百一十章冬日的温情——火锅1

    第一百一十章冬日的温情——火锅1

    窗外北风呼呼的吹……

    这几日,沈小西一个人躺在床上,不知怎的,竟然无比的想念起火锅来。

    各式各样的火锅:鸳鸯火锅、滋补火锅、海鲜火锅、冰激凌火锅、巧克力火锅……

    沈小西一闭眼,就是火锅。

    美味的汤底,沸腾者着翻滚,放入羊肉、肥牛、豆腐、各式蔬菜、蘑菇、虾滑、鱼滑、脑花……稍一涮熟,沾上酱汁,放入口中,那感觉真是太享受了。

    沈小西这一夜睡的,那叫一个香啊!梦里全是各式各样的火锅,不知不觉,枕边已是湿了一大片。

    一大早,沈小西便迫不及待的爬起了床,擦了擦昨晚还渍迹未干的嘴边的口水,一个激灵,翻下了床,焯起桌上的毛笔,润了润笔尖,大笔一挥,刷刷刷,宣纸上一个现代铜质火锅的雏形便诞生了。

    这铜火锅,上小下大,中空放炭,外有一圈围锅,锅中又有隔断,似阴阳太极,被分成两部分。上又有双耳铜环锅盖,真是设计巧妙,堪称艺术。

    这便是沈小西笔下的,大唐贞观年间的铜质鸳鸯火锅!

    沈小西看着纸上的火锅样子,不免又咽了口口水。怀揣着火锅的图纸,兴冲冲的直奔徐铁匠那去了。

    “徐大叔!徐大叔!”沈小西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

    “哎!小西姑娘!你快自己找地坐下,且等我打完手上这个物件哈!”徐铁匠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