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当爸爸的那些年[快穿]-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氏刮了下儿子的鼻子:“去吧,带上平安,在外面注意安。”
  祁修礼开心的欢呼,又有点担心父亲那里。
  柳氏看得好笑:“你父亲那里我去说,不用担心。”
  于是当祁盛埋头在书房处理公务时,就迎来了他这位美艳的侧室。
  柳氏在案旁沏好茶,奉与祁盛后却没有说什么,安静的侍立在一旁服侍研磨。
  祁盛难得享受佳人服侍,又看她着实懂事安静,也没管她,继续处理堆了很高的公务。
  一直到中午该用午饭的时候,祁盛也差不多把公务处理完,看着仍然在旁边打扇服侍的人,问道:“礼儿呢?今日他休息,怎么没在你身边尽孝?”
  柳氏浅笑:“我年纪轻轻,哪需要他留在身边,今日虽说休息,但礼儿向来乖巧,此刻可能正在和他的同窗好友聚在一起探讨学问。”
  祁盛挑眉:“哦?那等他回来我倒要听听他们能探讨个什么结果。”
  柳氏面色不变,继续微笑着说道:“他们才读几本书,能探讨出什么结果,老爷今天不是允他休息嘛,怎能又忽然考较?”
  祁盛也没再为难她,故作认同道:“嗯,那今日就放过他。”
  **
  等到辣椒长出来,祁盛部留籽储存,如今已到八月份,种植辣椒再合适不过,祁盛心下大喜,特意把祁府菜园开辟出来,又请了农活一把手的张嬷嬷,祁盛假意问询实则引导她如何种植,抛开辣椒在如今的稀奇,也不过是普通的一种蔬菜。
  张嬷嬷忐忑的种完辣椒,一天好几趟的往菜园子跑,好在一个月后辣椒苗长势不错,才放下心来精心侍弄。
  如今正是农闲时,祁盛想了想,命衙役到各村通知里正,十天之内上报最新的户籍和人口数量、在种植土地和荒地的情况。
  这个消息一出,第二天余平县的乡绅就通通来拜访。
  祁盛的这一举措,几乎明晃晃的通知百姓要恢复正常的赋税了,百姓们不敢不缴纳,却恳求当地有名望的乡绅能去县太爷那求求情,最起码要等到大豆收获后再缴纳。
  各乡绅应该是讨论过才来找祁盛,于是派出代表刘乡绅向祁盛汇表。
  刘乡绅行礼后,问道:“大人,草民可否斗胆问一句,是否今年税收要按正常标准缴纳?”
  祁盛点点头也没有多说。
  众人虽已猜到,不过心下忍不住叹息。
  刘乡绅继续道:“大人,草民代表余平县百姓感念朝廷和大人这些年的仁慈,只是……只是如今百姓虽刚收了粮,但除去自家吃的,还有很多人家凑不够数,草民斗胆替他们恳求,能不能等大豆收货后再行缴纳?”
  祁盛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同意,这其实是他早就想好的,百姓的收成他也知道,刚缓了过来,本以为今年能存点余粮,可一旦恢复赋税,仍然要过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众人目的达成本要起身告辞,却听祁盛说道:“各位,近两年济州还算风调雨顺,可我余平县依旧做不到人人都能吃饱饭,难道你们就没想过怎么让余平百姓摆脱这种困境?”
  众人苦笑,余平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当地百姓也不如江浙一带有经商的天赋,如今只求着老天能安稳几年,让他们都喘口气!
  祁盛也没再多说,他本想着趁这次机会和他们商议下修路的事宜,不过如今辣椒还是培育期,看不到实际效果任他是余平县的老大也没人会心甘情愿听他的话。
  不过祁盛的话也让众人在私下议论开来,本以为县太爷不久就会有新的政策,不过直到十月份他们才得知祁盛的打算。
  几天以后祁修文归家,先是来祁盛这请礼问安。
  祁盛看着稳重不少的大儿子,问道:“怎么样,这段时间可有何长进?”
  祁修文这段时间的确领悟不少,又有初见双亲的喜悦,一股脑把外出的所见所闻说与他们。
  祁盛沉默的听着,时不时点头,让祁修文心里踏实不少。
  等到晚上,祁修文又独自来到书房。
  “父亲。”
  祁盛看着躬身行礼的儿子好奇道:“怎么,有事要说?”
  祁修文回道:“您不是命我思考咱们县解决贫困的方法嘛,这一路下来,我也留意不少,咱们县富商不多,外出行商的人也少,货物流动太少,像一些必备物资有些甚至比那些富县的价格还贵,儿子思考良久发现,咱们这商人太少的原因一是官路太少,商人赶路不方便,自然不愿意来,二就是没有什么能交易的货物,像小麦、大豆,只能满足百姓们自己的口粮,拿出去交易的太少,小商队来这里只能卖货不能买货,购买的人又不多,自然吸引不了。”
  看祁盛点头认可,祁修文继续说道:“如今余平县几大必需品都有固定的人家贩卖,可他们的经营范围很小,几乎只在临近两个县内走动,货物还大多都是从济州府运来,在儿子看来,这就像水源,如果不能源源不断的流动,定会像一坛死水困缩在一方。”
  祁盛很满意儿子能发现问题所在,“的确如此,那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祁修文回道:“儿子回来的路上思考良久,认为眼下最紧要的还是要先修路,通往县城的几大乡镇如今只有两条能过马车的大路,儿子觉得可以再多修几条。”
  祁盛反问:“修路的确是好主意,不过如今官府能拿出来的钱有限,县里的几个富商虽说能响应一些,但也不会太多,如此,又该如何?”
  祁修文挠挠头:“儿子也想过这个问题,如今土地能收获的粮食已差不多有了定数,儿子在游历过程中遇过一户人家,他家地少,为了能养活一大家子,家里上下养了不少家禽家畜,日子过得比好些有地的人还好。儿子想着余平虽也有人养殖,不过都是留着自家吃,不如鼓励一些村民,尤其是那些家里人多地又少的,加大养殖量,由官府牵头,说服一些商家,统一收购贩卖,也能让百姓多一种收入。”
  祁盛满意点头,发现他这段时间果真在认真寻找突破困局之路,不由心下感慨,大儿子以后若为官,即使不靠外力,也能有一番作为!
  祁盛来到大儿子身边,满意的拍拍他的肩膀,笑着夸赞:“不错,你能想到这些,为父甚为满意。”
  祁修文有些激动,自他第一次落榜后,父亲就再也没有夸赞过他了。
  又听父亲说道:“这个想法再等等,马上又到了农忙时刻,百姓忙着秋收一时半会也没有时间弄这些,你这段时间外出辛苦了,正好好好休整一番,三天后把你这段时间的心得感悟作成文章交于我。”
  祁修文好久没受过祁盛的肯定,此刻心里自然欢喜十足,开心的领命而去。
  **
  如今已到十月中旬,小麦均已播种完毕,余平县的百姓除了少部分外出做活的人,大都清闲了下来。
  祁盛命人采摘了一些新鲜的辣椒在炒菜时使用,祁家众人第一次开始品尝辣椒的滋味。
  柳氏本就有些重口,第一次吃辣甚是惊喜,问道:“老爷,这是什么菜,味道还真是独特,比姜蒜辛辣,却更美味!”
  祁盛把辣椒得来的过程说与他们,王氏惊呼:“老爷,这都没人尝试过,您就敢给自家人吃。”
  祁盛不甚在意的摇头:“哪能啊,我早已找人试验过,绝对没问题。”
  众人不疑有他,祁家都不是喜食清淡的人,如今辣椒加入菜里,众人吃的都很满意。
  祁修文眼前一亮,用辣椒作为调味菜品绝对能吸引很多人,南方等地不少人喜食辛麻,辣椒味美,不愁没人喜欢!
  待吃过午饭,祁修文就随祁盛来到书房。
  “父亲,您是早就打算好把辣椒作为农作物推广开来?”祁修文猜道,父亲一直没有下令实施鼓励养殖的政策,也没再提修路的事,今天特意把辣椒搬出来,怕是早就想好了出路。
  祁盛点头:“嗯,自从得知这种蔬菜后我就有了计划,余平县作为第一个种植辣椒的县城,在它还没有普遍种植的情况下,物以稀为贵,也能让余平县的百姓增收一笔。”
  祁修文兴奋,又与祁盛一起细细谋划一番,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书房。
  过了几天,祁盛以商讨要务为理由邀请余平县的乡绅富商前来。
  众人不知有何要事,均有些踹踹不安,等到来到县府,就看到摆放好的四口汤锅,汤锅由炭盆煮着,锅内汤汁有些暗红,还飘着些红色的条状物体,众人纳闷,大人难道要请他们吃饭?可这一口口锅的也太不文雅!
  如今的火锅大都在军中流行,煮食方便味道也不错,但对于附庸风雅的人来说,就有些上不了台面。
  祁盛坐于堂前,与县丞和主簿一桌,示意下人们上菜,汤已熬好,祁盛见状端起一盘处理好的羊肉片倒入锅中。
  众人见县太爷都亲自动手了,也纷纷效仿,待煮的差不多了,祁盛说道:“来,众位,我偶然得到一味独特的菜品,今日分享于各位品尝。”
  众人拱手答谢,心里莫名又有些好奇,用公筷夹了些羊肉,学祁盛一样,放入面前已配好调料的小碗调味后品尝。
  有比较重口的立刻就喜欢上了,也不顾尊卑,便直言问道:“大人,您这里面放了什么?竟如此美味!”
  有些虽不能吃辣的也充满好奇,这些人里大都是人精,如此独特的东西,想来必然是好物。
  祁盛也不回答,让他们安心用餐。
  众人一边吃的大汗淋漓一边心里抓耳挠腮,恨不得现在就逼问他们县太爷究竟放了什么东西。
  一直到用完餐,撤销餐桌上了茶,祁盛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有人好奇:“大人,不知这辣椒是否容易种植,产量又是如何?”
  祁盛一一为他们解答,又带他们参观了后院的辣椒园。
  “这批辣椒下来,想必能留下不少种子,到时划分两亩地集中种植,想必繁殖下去足够余平县百姓家家户户都能分配到种子。”
  众人看着缀满果实的植物满是欣喜,一个个眼冒绿光,比看到黄金还要兴奋。
  祁盛看把人诱惑到位了,又把人请回客厅,开始说出他的想法:“余平县位偏地贫,想要发展为富裕的县城必要县上下齐心协力一致努力才是,各位认为呢?”
  众人都眼馋祁盛手中的辣椒,如今听祁盛这么说,也纷纷冷静下来,众人猜测到祁盛有事要他们办,不过想到刚才的辣椒,他们还是感叹祁盛的大公无私,有了辣椒,余平县再过两年便能实现家家户户有余钱。
  余平县最为富有的沈商人先是恭维了祁盛许久,才表忠心道:“大人说的是,余平县能有像大人这样为民着想的父母官简直是我县之幸,沈家略有薄财,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众位商人纷纷响应,各乡绅也表示愿为祁盛解忧。
  祁盛与众人商业互夸一番后才把计划的事说与他们。
  “修路?”
  “大人果真为民着想!”
  “是啊,还是大人有远见,余平县早就该修路了!”
  ……
  众人一致支持,本以为祁盛是要他们捐钱,不过想了想如今独有的辣椒,个个都盘算着要好好表现一番。
  祁盛喝了口茶,笑道:“本官有意再增修六条通往余平县城的大路,不过师爷前后算了下,若实施此计划,耗资必定颇丰,本官也不愿占你们便宜,让你们吃这个哑巴亏,各位刚才也看到了,今年留下的种子至少能种植两亩的辣椒,到时这些辣椒该交给谁出售却还没有定,本官想着各位走南闯北也有些门路,就打算把这些辣椒预售给你们一些,不知各位可有意?”
  众人听了大喜,比起白白捐银子,能换来这么稀有的辣椒还不赚大发了,如今辣椒稀有,前往京城或富裕的江浙一带,仅售给那些达官贵人,还不是他们想售价多少便是多少!
  有些心急的王商人连忙问道:“大人这里预计能产出多少斤辣椒,我们大家也好出价订购。”
  祁盛说道:“你们刚才吃的都是晒制好的干辣椒,这种易于保存,也方便你们携带运送,以目前的产量来看,保守估计一亩能收获六百到一千斤新鲜辣椒,晒制成干辣椒也就是一百到二百斤,如今预计能种植两亩,明年夏季便能收获至少二百斤干辣椒,本官便按这二百斤预售,各位看如何?”
  祁盛说的是最保守的斤两,不过初期为了修路,怎么也得先让这些人尝尝甜头,他的空间里还有辣椒的种子,到时掺些进去,绝对比这些辣椒产值更高!
  不过祁盛也不会部交给他们售卖,如今辣椒稀有,他自然要先上贡给上面的那些人,如今祁家没什么靠山,短时间内他的政绩也不会显著,自然要先把这些稀有物品上贡给朝廷,也好在皇帝那露个脸。
  别怪他巴结上面,毕竟有好东西不第一时间上贡反而私自处理,绝对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好印象,哪怕祁盛如今做的事是为整个余平县好。
  想想当初堪比黄金的胡椒,如今辣椒稀有,自然也会引起上流社会的一番争抢。
  众人心里哀叹太少,又看了看身边的数位富商,不得不感叹知县大人的好心计。
  不用落得逼民出钱的名声,又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以前怎么没看出来祁大人还有如此城府!果然他们这些当官的都不好惹。


第47章 古代严父(四)
  经过好一番竞价, 这些辣椒才被预售完。
  众人都很满意今日的结果,回到书房, 祁盛看着签订好的订单合同和银钱笑出声,余平县的路终于要来了!
  祁修文侍立在一旁, 看着桌案上摆放的银票打心里佩服父亲想得周到!
  如今是农闲时期,雇佣当地的百姓来修路再合适不过,一天三十文钱又管两顿饭,听到消息的百姓纷纷争着来报名,就怕最后名额没了。
  等到过年时,余平县已拥有从乡镇到县城的八条宽敞平整的大路, 百姓们喜不自胜,纷纷感念祁盛是天大的好官。
  在修路期间, 官府又鼓励村民扩大养殖, 甚至还派遣专业的养殖户前往各村指点, 等到过年, 靠修路赚了不少银钱的人家也舍得杀一两只鸡过个好年。
  而祁盛, 如今在皇帝那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印象。
  大盛皇帝整日吃宫廷里的菜肴早就有些腻味, 在初次品尝过加入辣椒的菜肴后不仅胃口大增,还慢慢吃上了瘾,甚至对于火锅也越来越热衷。
  而皇帝的喜欢就像是一个风向标, 在宫廷盛宴上品尝过辣椒滋味的高官达贵名门贵妇们也纷纷议论开来, 辣椒在京城出了一个小小的风头,想必等下一季成熟,必然会引起众人的争抢!
  二月末的时候祁盛又迎来一个好消息, 有从边境赶来的商队带来了他想要的番薯!
  商队当家人徐允言心思精明,知道番薯是个好物,他本打算把番薯带到江浙一带,卖给那里的高官,不过从路上听说了辣椒的事,心下便有了想法。
  徐允言拱手道:“大人,自从小人上次听您打听可食用的粮食后就细心留意,这些都是小人用了大价钱换来的,名为番薯,作为主食再合适不过,小人又仔细打探了一番,此物不仅易于种植耐旱耐瘠,而且高产稳定,正是您想要寻找的珍贵粮种!”
  祁盛查看了摆放在正厅的一筐番薯,的确正是他想要的东西,祁盛欣喜,满意赞道:“有劳徐员外了,不知这些番薯你打算以什么价位售卖?”
  祁盛心里叹气,觉得这次番薯是买不起了,这次可不像辣椒,那两人不识货自然不计较多少银两,可这个徐商人显然有备而来,他预售辣椒的那笔钱光修路就花的七七八八,还真不能出高价购买。
  不过祁盛也没有多少惋惜,番薯能在大盛推广开,百姓能吃饱饭,是不是由他出面也没有那么重要,他又不是除了做这些就干不出政绩。
  再说他空间里还有不少其他作物,偷偷拿出来一二,以从商队购买为名义也不会让人起疑,毕竟不还有辣椒和番薯在前面打头。
  可惜这次祁盛想差了,这些商人一个比一个精明。
  徐允言恭维道:“大人寻找此物也是为了解民生之难,徐某佩服大人的高风亮节,听闻大人这里有种叫辣椒的食物,味道独特却非常受人欢迎,徐某也不打算绕弯子,敢问大人能否以辣椒与它交换?”
  番薯作为粮食除了卖给高官得到一大笔钱或在那些贵人面前卖个好,但能得到的利润毕竟有限,他家中无做官之人,与之打交道的官员也大都是利益往来,像祁盛这种从根本上想为百姓解决难题的好官还真是少见,再加上祁盛手里还有珍贵的辣椒,与之交易再合适不过。
  祁盛惊讶,没想到这人的消息还挺灵通,不过还是点头同意:“自然可以,不过如今辣椒产量有限,初期并不能向你提供多少,但我可以向你保证,往后三年内会优先向你提供。”
  三年时间,辣椒的种植范围还不会扩散太多,和整个大盛朝的富人阶级相比,绝对是个一本万利的吸金利器。
  两人相谈甚欢,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