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开勤政殿后,陆若华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后宫。她除了是当朝宰辅,更是晋王妃,很早之前太后和皇后就给了她可无召出入后宫的权力。
陆若华先去了太后的寝宫,太后年纪已大,但是精神尚好,也不糊涂,太后如今已经有了七十岁的高龄,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长寿之人。但是在一个平均年龄都有七十二岁的时代,陆若华觉得这个年纪还不算太大,她将太后当作亲祖母,自是希望太后能长命百岁。
陆若华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又陪着太后用了午膳才离开。
甘泉宫
皇后正在处理宫务,听到宫人禀报陆阁老求见,还是愣了一下,便命人赶紧将人请进来。
“怎么今日有空到我这来了?”皇后命人给陆若华奉了茶,笑着问道。
“来给皇伯母请安,心中想您了,自然就来了。”陆若华笑着答道。
“你和阿承一个样子,这些年甜言蜜语是一个个地往外冒,真该让那些不说阿承清冷,说你沉稳的大臣看看你们俩私底下是个什么样?”皇后虽是这么说,但是脸上却满是高兴。
“您是我们亲近的长辈,在您这可不就是孩子心性,到了外面,自是要端起来,才有威信不是?”陆若华眨了眨眼,一副亲昵的样子,和皇后宛若母女般玩笑。
“好了,不说这些了。”皇后收起玩笑的样子,问道:“你今日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这些年为了避嫌,陆若华每次来宫中请安穿得都是晋王妃的服饰,向今日一般穿着朝服的次数屈指可数。
“陛下,同意晋阳入朝了。”陆若华直接道。
陆若华此话一落,皇后原本端在手中的茶杯直接失手落在了地上,随着一声瓷器碎裂的轻响,皇后才回过神来。
皇后回过神来后,直接对着身边的侍女摆了摆手,示意其都退下。
待屋内只剩下两人后,皇后想到这些年陆若华对孙女的教导,直接问道:“阿华,你跟我说实话,此事是你筹谋的,还是陛下自己的想法?”天正帝不知道这些年孙女学了什么,有什么志向,但她是知道的。
这些年,太子妃忙着研究火器,太子忙着朝务,晋阳除了跟陆若华这个师父呆在一起,剩余的时间就是跟她这个祖母在一起了。这些年孙女的变化她一直看在眼中,只有在她和天正帝面前还像个少女,其余的时间越发稳重,也越发着迷于朝堂政务。
所以她才有次一问。
陆若华没有想到先发现她想法的不是天正帝,而是皇后。
“我是筹谋了一些,依照我的计划,晋阳早晚要进入朝堂,只是如今被陛下的决定提前了。”陆若华知道皇后有了猜测,也不瞒着。皇后只有晋阳一个孙女,是不会害了晋阳的。
“你想要做什么?”皇后觉得自己脑海中的那个猜测越发不由自主地想要冒出来,惊呼道:“你是想要晋阳学武后?”
“皇伯母这话不对,武后是李家媳,而晋阳是卫氏女,他们两人身份天差地别,不可混为一谈。”陆若华却没有被皇后的惊呼声影响,反而一本正经地纠正皇后的话。
皇后听着陆若华没有否认,便知道陆若华真的想要晋阳称帝。
“古往今来女子称帝者仅有武后一人,你确定你现在的想法不会让晋阳落得和太平公主一样的下场?”皇后责问道。
陆若华听皇后拿晋阳和前唐的太平公主比,不由一笑道:“晋阳虽和太平公主一样都是皇家女,但是两者亦是差别极大。晋阳是太子独女,而太平公主兄长众多;晋阳的教养从一开始我就是按照储君之位教育,而太平公主只是半路踏进朝堂;日后晋阳有陛下和太子教导,有臣从旁辅助,而太平公主那,武后虽对其宠爱有加,也曾权倾一时,但是武后从未将其看作储君过。”
“最重要的是两者的心性不同,太平公主骄奢淫逸,不知韬光养晦,招摇太过,而晋阳则不同,晋阳遇事沉稳,虽有些少年意气,但心性极佳,胸有沟壑,察纳雅言,不懂之处都虚心请教,手段上大刀阔斧,多用阳谋,这点上和太平公主多有不同。”
“再者,和太平公主时期唐中宗和唐睿宗都不是贤明强势之人,这点和陛下与太子不同。如今陛下权揽天下,太子英明睿智,只要陛下与太子属意晋阳继承大位,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陆若华答道。
“你知道吗?你这样的想法很危险,是大逆不道?”皇后道。
“难道皇伯母不想晋阳登位吗?”陆若华反问道:“太子只有晋阳一个女儿,难道皇祖母甘心这皇位落到非太子血脉的人手中”
“最重要的是,皇伯母可以想象一下若是晋阳登上那个位置,到时候女子便不会束缚于后宅之中,可以和男子一样走向朝堂,不依附男子而活,这不是皇伯母期望的吗?”陆若华道。她知道皇后少女时期也曾随沈阁老学习,心中满腹才华,但最后却只能收起这些才华,为天正帝打理后宫。
皇后听了陆若华的话不知想到了什么,一时有些沉默,最后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但愿你和晋阳能够达成所愿,实现你们心中的愿景。”
“多谢皇伯母成全。”
“你去找晋阳去吧,她就在偏殿。”皇后觉得今天受到的冲击有些大,对着陆若华道:“我想一个人静静。”
“是。”陆若华也不勉强,离开了皇后这。
而勤政殿中,自陆若华走后,晋王就来到了殿中。
“皇伯父,唐王密骑已经往安临城而去,京中守备军这两日也有异动。”晋王对着天正帝回禀道:“暗探来报,唐王意欲在三日后发动兵变。”
“此事太子知道吗?”天正帝问道。
“此事唐王做得隐秘,太子不知,就是燕卫也是废了不少功夫才探查到。”晋王恭敬道。燕卫顾名思义是大燕之卫队,从来都是由宗室子弟任首领,只终于龙椅上的帝王。他在跟随靖北侯去南疆时,便慢慢接手了燕卫,如今是燕卫的首领。
“那就将此事透给太子,看太子作何反应。”天正帝道。
晋王明白,天正帝这是要借此机会试探太子了。
第157章 上位
晋王赶紧应道:“是。”随后又试探地问道:“皇伯父这是要?”
“阿承; 朕老了,有些力不从心了。”天正帝叹了一口气道。以前还不觉得什么; 但是这些年随着年龄越大,他当年被先帝和其贵妃所致的旧伤已经开始发作了,再加上每天要处理这么多的朝政; 他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了。
即便是心中有了猜测,但晋王还是忍不住震惊; 不过还是对上首的帝王安慰道:“陛下万寿无疆,想想太后的高龄; 便知道您还正值壮年呢。”
“你也莫要哄朕开心。”天正帝听了这句话; 眼角有些笑意,他母后的长寿让他觉得自己的寿命也会很长。天正帝笑道:“哪里来得什么万寿无疆; 朕不过是凡人之躯罢了,朕这一生受过屈辱; 也权倾天下; 这手上染上过父亲和兄弟的鲜血; 却也让天下海晏河清,百姓丰衣足食。”
“朕这一生功也有,过也有; 不过朕有信心; 日后的史书评价中朕一定是个明君,这就够了。”天正帝笑笑道:“剩下的时日,朕想要安度晚年,过过悠闲的日子; 陪陪皇后,含饴弄孙,做一个天下老者都想要做的事。至于其他的事,就都交给太子吧。”
“当然,还要看太子作何反应。”
晋王明白,天正帝这是要试探太子,若是太子通过了这场试探,那么天正帝恐怕就要将位置传给太子了。
“此事臣会办妥,皇伯父放心。”晋王赶紧应道。看样子天正帝本来就有退位的心思,不过这唐王的谋反更让天正帝加快了这个想法的实施。
另一边,陆若华见到晋阳公主后和其说了关于入朝的事情,看着晋阳公主惊喜的脸色,面露微笑,道:“你记住,只有你在朝堂上站稳脚,你才有资格登上那个位置。”
“唐王,陈王那些人自有你父亲处理,你入朝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朝政,当然,若是唐王陈王发难,你也不必顾及,直接回击就是。”陆若华嘱咐道。
晋阳公主听后点了点头道:“多谢师父教诲,我一定不会辜负师父的期望。”她有着自己的骄傲,她是太子的嫡女,论血脉,她是皇孙中最尊贵的,她绝不甘心自己父亲苦守多年的基业被别的堂兄弟占走。当然,她更不甘心屈居人下。
有她师父,崔姨和司姨,她更知道女子在朝政上未必就比男子差,她也更不想屈居男子之下。她从小得师父教导,师父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她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她想要一个更加富强文明的大燕,她希望大燕的女子能够走出后宅的束缚,男女能够平等,她希望大燕的百姓能够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她希望大燕的孩童都能够读书识字,她希望大燕的老人都能够有所依靠,含饴弄孙。
还有她师父给自己讲的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她真实地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变得那样强大,更加发达,发达这个词还是从她师父口中听说的。
对于她来说,她想要那个位置,是责任,理想,野心等的共同驱使。
“当然,你初入朝堂,又是女子,还需要一事,那些大臣才不会看轻你。”陆若华看着晋阳公主提醒道。
“师父说的是立威?”晋阳公主心领神会。
“当年师父以农事之功入朝,并不受重视,是吴州和宁州之事立威后才被朝臣刮目相看。崔姨和司姨也是如此,崔姨入朝后在刑部兢兢业业,了结万人以上的案件却得不到升迁,最后还是师父将其调入大理寺审理当时最为棘手涉及朝堂权贵之案,崔姨在一个月内查抄了一个侯府两个伯府,才让朝堂之人不敢再轻视。”
“司姨更是如此,直到师父举荐其入当年三韩和倭国的战役中,司姨生擒当时两国的主帅,被封为正三品昭武将军,之后再战场上屡立战功,升至正二品龙虎将军,加封庆北伯,说起来司姨可是第一位以女子之身封爵的人,自此之后,女子才算是在军中有了话语权。”
“所以,我若是入朝,必定要立威,才能让那些朝臣重视我。”晋阳公主分析道。
陆若华点了点头道:“说的不错,你比我,阿若和阿梅好的地方在于你是公主,是皇族,对官员有着威压,但是若让这些人信服你,佩服你,要收拢官员的心,就必须立威。”陆若华答道。
“如此朝中何事可供我立威呢?”晋阳公主有着皱眉,对着陆若华问道:“还请师父解惑。”
“如今朝堂上讨论地最厉害的事情是什么?”陆若华提示道。
“设立学堂,教化蛮夷之事。”晋王公主想也不想直接答道,她为了写师父留下来的那篇文章可是废了不少功夫,索性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且她还得了意外的收获。
“若是有可能,我是想亲自去办此事的,可是估计皇祖父和父亲不会让我去的。”晋阳公主皱眉道。若是她讲此事办成了,确实是个很好的立威机会。
“此事不适合你。”陆若华也否定道:“除此事之外呢?”
“那就只剩下吏部左侍郎贪污一事了。”晋阳公主想了想道,吏部左侍郎这些年以售卖考评政绩收敛了大量的银钱,当然这些官位都是些小的,很多都是六品至七品左右的官位,但是吏部左侍郎游方贪污太过,甚至还卖官。当然游方还算是私下偷偷摸摸干的,比游方更明目张胆的,就是唐王父子了,这两位甚至明码标价,据说一个六品官位二十万,一个七品官位十万。
“最近陛下要彻查卖官一事。”陆若华饮了一口茶道:“想要找一皇族坐镇,太子和唐王要避嫌,陈王也是,韩王又沉迷诗词文章,不理朝政,鲁王因为德妃娘娘的关系也不插手朝政,六皇子又要忙着封爵和改建府邸的事,再加上陈王的立场,所以也不合适。”前几日,朝臣以六皇子年纪日大为由上奏,天正帝同意封六皇子为平王。
“宗室中,安王年纪也不小了,前些日子已经向陛下辞去朝中的职务了,虽然陛下没同意,但是此事也落不到安王身上。”
“至于你晋王伯,他统领都察院,都察院不设政事,只负责监察百官。所以陛下正在为此事发愁,若是你愿意,我可以替你请奏陛下,让你接受此事。”
晋阳公主听后欣喜道:“此事我自然是愿意。只是我出入朝堂,没有经验,皇祖父会同意吗?”说到这,晋阳公主有些担心。
“此事我自有办法,你直说你愿不愿意去做。”陆若华笑道。
“当然愿意。”晋阳公主一口答应,没有丝毫犹豫。
“你要知道,此事面临的阻力可不小。”陆若华提醒道:“你知道要彻查此事,最担心的是谁吗?”
“是唐王伯。”晋阳公主答道。
“不错,正是唐王。”陆若华问道:“一入朝堂就和唐王对上,担心吗?”
“我是太子之女,天生就和唐王伯对立,既然无法化解,那还不如先发制人。”晋阳公主傲然道:“唐王伯虽然朝中屹立多年,但我也不怵。他触犯大燕律,侵蚀朝廷利益,私自贩卖官位,就应当得到惩处。”
“你有这个想法最好。”陆若华点头道:“若此事你能处理好,你便能直接拿唐王立威,到时朝堂中人就不会有人小瞧你了。”
“师父放心,我会不会辜负师父的厚望。”晋阳公主道。
“那你准备好,明日你入朝,我便会在朝堂上向陛下请奏让你主审此事。”陆若华道。
“是。”晋阳公主应道。
第二日,百官看着站在太子后面的晋阳公主面面相觑,随后天正帝宣布晋阳公主入朝,官员顾不得天正帝还在上首,便开始议论起来,不一会儿朝中便开始有了反对之声。不过有了陆若华和崔思若等人的先例,这反对之声倒是比以前小了不少。再加上本应该最为反对的唐王,陈王都不在,晋阳公主入朝十分顺利。
紧接着,陆若华便向天正帝举荐由晋阳公主主审朝中官员卖官一事,虽有不少人反对,但太子有太子和沈思等人的支持,天正帝的同意,晋阳公主刚一入朝便接下了这个重任。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随后晋阳公主当日便在大理寺开堂,数案并审,当日除了传唤吏部左侍郎游方外,更是传召了唐王府长史。据说若不是唐王府大公子被陛下禁足,被传召到公堂的就是这位唐王府大公子了。
唐王府
“晋阳那丫头片子欺人太甚。”唐王得知自己长史被晋阳直接关在大理寺后,对着黎和安恨声道:“父皇这是不给我活路,要夺我的权啊。”
“和安,事情准备地怎么样了?”唐王冷声问道。
“已经万事俱备,只差殿下一声号令,陶将军便会率领安临军攻进京中。”黎和安答道。
“既然父皇不给我活路,那我也没有必要顾及父子之情了。”
第158章 逼宫
唐王府中; 唐王铠甲在身,看着坐在自己身边的陈王道:“今日之事若成,本王许你爵位世袭罔替; 在新朝除了本王就是你,便是阿琉见到你也要执晚辈礼。”
面对唐王的许诺,陈王一副感动地拱手道:“多谢皇兄隆恩,臣弟和皇兄永不背弃。”两日前; 唐王派人跟他说要起兵的时候; 他着实吓了一跳; 事后细细思量; 才答应了唐王和其一起起兵。
其实若不是他父皇事先对他的那场罢免,他还下不了这个谋反的决心。在他父皇心中; 他始终是唐王一系,就算是他没有跟随唐王起兵; 唐王兵败; 他依旧要被连累问责,到时候恐怕会被放逐。就算是他事先将唐王起兵的事情告诉他父皇,以此换取不被连累,他父皇估计不会动他。但是太子呢?
他和太子在朝堂争斗多年,这结下的仇怨可不少。太子岂能放过他?来日太子登基,他的下场也同样是放逐; 甚至还会丢了性命。与其苟延残喘的活着,他觉得还不如随唐王放手一搏,若是唐王成功; 依照唐王的愚蠢程度,他到时把唐王架空,自己当这大燕的掌权人,简直是易如反掌。到那时,还可图谋大事。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再进一步。虽然这一步可能粉身碎骨,但是更有可能荣华富贵,他决定赌上一赌。
面对陈王恭谦的样子,唐王愈发满意,随后对着黎和安问道:“情况如何了?”
“回殿下,京中守备军已经全都在唐王府门前集结了,算算日子,安临军如今也已经到了京城外。”黎和安答道。
“可以下令让安临军攻城了。”唐王命令道。
“殿下,其实并不用攻城。两日前,靖北侯将左右左右龙虎军调离全部从京城房屋调离,如今城门处都是京中守备军在值守,我以令京中守备看到安临军的军旗就放他们入京。”黎和安带着笑意道,事情能简单些他自然是高兴的。
“龙虎军为什么调离,这点黎大人可有探查?”陈王皱眉问道。要知道龙虎军是镇守京城防卫,全部调离可不是常事,这样的巧合未免有些太巧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