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我可以送一些给晋阳和阿琅哥哥他们吗?”卫珩听后果然很欢喜,然后想到自己的两个小伙伴问道。
  “阿琅可是二皇子和二皇子妃的长子?”她记得二皇子和二皇子妃的长子换名卫琅,比卫珩大上近两岁。
  “是他。如今除了晋阳和阿珩,也就他在父皇那还有些宠爱。”至于大皇子府的那些个庶子,特别是那位庶长子,天正帝至今可是都没召见过呢。
  她印象中二皇子妃是个爱说笑的性子,刚大婚的时候,二皇子妃对她照顾颇多。
  “既是你的东西,你自己分配就好。”陆若华笑道。虽然阿珩只有五岁,但是很多东西,特别是独立这种性格,就应该从小培养起。
  “多谢阿娘。”卫珩听后更高兴了。
  和儿子一起围观了礼物,讲了新奇的东西,终于将儿子哄睡后,陆若华和晋王才有了单独的相处时间。
  “阿华。”晋王将妻子拥在怀中,语气中满满地情意和思念。
  “谢谢你阿承。”千言万语最终只化成了这一句话。陆若华靠在晋王身上,尽可能地给晋王温暖。她从内心里感激阿承,她知道除了晋王,没有谁能忍受她这样一个一出门就是五六年的妻子,连孩子都要扔给丈夫照顾的妻子。
  “我以后会一直陪着你,一起白头到老。”陆若华握住晋王的手,承诺道。
  “好。”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如今这久别重逢,更是浓情蜜意,一室旖旎。
  第二天清晨,晋王府的人发现晋王一改平日里的清冷,眼角都带着笑意。
  早饭时,陆若华横了一眼夜里不知收敛的晋王,亲亲热热地跟自家儿子吃完饭后,便往靖北侯府出发了。
  大太太抱着女儿哭了一番后,直骂道:“你这孩子真是个狠心的,一走就是这么多年,连丈夫和孩子都扔在一边。”
  “岳母大人,阿华有才能,我又怎可为了一己之私束缚了阿华。如今阿华功在百姓,功在社稷,我亦是与有荣焉。”晋王赶紧道。
  大太太看晋王对此事没有丝毫芥蒂,心中舒了一口气。她说这话多半是在试探晋王,生怕晋王因这些事怨怪女儿和女儿离心,如今看来,她这心操的是有些多余了。
  一旁的靖北侯也对晋王的回答十分满意。女儿有这个才能,他也不愿女儿被束缚了才华。
  “你这么长时间不回来,家里又添了不少人。”大太太指着旁边一位十二三岁,英姿勃发的少年道:“看看,还认识阿晗吗?”
  “给姑姑请安。”陆晗行礼道。他经常听父亲提起自己这个姑姑,心中只有敬重。
  “阿晗都长成少年郎了,越发有大哥当年的风范了。”陆若华夸赞道。
  “这是你侄女阿芸。”大太太指着世子夫人连氏身边一位七八岁的小姑娘道。
  “当真是可爱极了。”面前的小姑娘没有晋阳公主的聪慧和早熟,却是有小姑娘的鲜活和灵动,极为可爱。
  “这是姑姑送你的见面礼。”陆若华将手上一个羊脂玉的镯子褪下,然后对一旁的连氏道:“大嫂收好,别嫌弃,这还是太后娘娘当年赐给我的。”
  连氏一听赶紧推辞道:“她这样一个小人儿,怎能带得了这样贵重的东西,妹妹赶紧收好,给些别的就是了。”连氏听得出来,这绝不是太后普通的赏赐,这镯子的用料,她敢说就是皇宫都没有几个。
  “这是当年我救下太后娘娘时,太后娘娘亲自赏的。不算什么,阿芸是我的侄女,就当是我对阿芸的祝福。”陆若华看连氏还是推辞,佯装生气道:“要是不收,大嫂可是跟我见外了。”
  连氏听陆若华这么一说,赶紧收下,让阿芸对着陆若华道谢。
  “谢谢姑姑。”小姑娘脆生生地道。
  陆若华喜爱地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她喜欢这样天真可爱的孩子,看到这些孩子,总能让她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纯真。
  “我从宛城带来一些宝石翡翠和云锦,给阿芸打头饰,让阿芸每天都打扮地漂漂亮亮的。”陆若华笑道。
  连氏听后又赶紧道谢。
  “那是你大哥的幼子阿时,如今才四岁。”大太太道。
  陆若华亲近了一番后,给了见面礼,然后看着一屋子的人,却没有看到陆皓,不解地问道:“怎么不见阿皓?”
  “他还在书院,如今会试在即,不敢叫他分心。”一旁的靖北侯答道。
  “阿皓今年下场?”离京这么多年,虽有书信往来,但是陆若华到底对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清楚。
  “今年下场。”靖北侯答道。
  “临考前确实不该分心。”陆若华点头道:“阿皓还未成亲?”她记得陆皓如今也该有二十二岁了,这在大燕可算是大龄未婚青年了。
  “他说先立业再成家。”陆哲想到弟弟的志气,笑道:“阿爹和阿娘也怕他成亲分心。我找人看过阿皓的文章,他们说阿皓才学文采都不错,今年应该能榜上有名。”
  “我回来也看看。”陆若华想了想道。
  “那当然好。”阿华的才学他是知道的,有阿华指点,相信阿皓这次能中的可能更大。
  接下来几日,陆若华又去拜访了自己老师萧太傅,和萧太傅交谈一番后感触颇深。又去了博喻书院,勉励学子。
  就这样,十日的休沐就没剩下几日了。这日本以为自己会清闲一日,却没有想到崔思若和司梅等人会来访。
  “山长。”崔思若等人请安道。
  “你们怎么今日有空来我这?”陆若华好奇地问道。
  “听说太子有意请山长为晋阳公主师?”


第144章 收徒
  陆若华听到崔思若的问话; 没有惊讶; 饮了一口茶水后; 抬头问道:“是太子妃请你们来当说客的?”
  “是,也不是。”崔思若和司梅对视一眼答道。
  陆若华看了两人一眼; 说道:“说说你们的来意。”
  “山长; 我和司梅也希望山长收晋阳公主为徒。”崔思若拱手道。
  “晋阳公主入博喻书院; 一样可以成为我的弟子。”陆若华笑了笑道,没有接崔思若的话。
  崔思若听到陆若华打着官腔,苦笑道:“是我等不对; 既然来找山长; 就应该坦诚相待。”
  陆若华听到这句话才正了正神色,道:“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山长离京多年; 又深受陛下信赖,说一句简在帝心都不为过。所以在仕途上颇为顺遂; 但是我和阿梅就没有这么顺畅了。”崔思若想想这些年自己做出的政绩却迟迟没有升迁; 嘴角有了些苦意。
  “我记得你是以科举入朝的?”陆若华记得,在自己离京的那一年,崔老太师求天正帝开恩,允许自己长孙女参加科举; 当时朝堂上一片反对。但是天正帝终是看在崔老太师对大燕的贡献; 以及崔老太师门生故旧的求情,和崔老太师无子嗣传承的份上,天正帝不忍崔家就此没落,终究还是同意了崔老太师的请求。
  当时崔老太师只是求天正帝给其孙女一个科举的机会; 并不是要求天正帝直接授官。所以崔思若这个官是靠着自己的才学实打实地考出来的,没有半分虚名。而且还是二甲传胪,据说这还是天正帝有意压一压的结果,不然,崔思若一定会位列前三甲。
  “科举入朝应该更为受到官员尊重才是。”陆若华不解道,比起她这个靠偏道为官的女子,崔思若走得是正途,按理来说更应被同僚接受才对。
  “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崔思若摇头,苦笑道:“我是科举入朝,也是二甲传胪,之后被破例分配到翰林院任编撰,本是个清贵的地方,但是那些才子自命清高,看不起我一个女子和他们平起平坐,对我颇为打压。”
  “翰林院这样的地方清贵归清贵,但到底没有什么实事可做,还不如换个地方,外调也是好的。”陆若华道。翰林院贵就贵在它是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地方,很多阁臣宰辅都在翰林院任过职,编纂便是编订书籍,虽清贵,但却没有实权,更出不了什么政绩。
  “学生也是如此想得,所以求了祖父,最后调任刑部。我虽从未接触过刑狱之事,但也虚心求教,兢兢业业,接下来三年,学生将积压多年的案件全部审理清楚,涉案人员达万人以上,虽比不上前唐的狄公,但也比得上大部分的刑部官员。”说到这崔思若语气中有些不甘,恨声道:“考评的时候我也是得了上上的评价,可是连考评得到中上的官员都升迁了,只有我还原地不动。”
  “何人打压?”陆若华皱眉问道。她本以为有崔老太师的面子在,这些人不敢如此明目张胆。而且若是她,就是打压,也应该在崔思若到五品这个关卡上再打压,何必在其只是七品小官的时候就如此着急出手呢?
  “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朝堂。”崔思若叹了一口气道:“因着山长功绩出众,又深受陛下信赖,但是朝中却又一些流言蜚语,……”说到这崔思若看了一眼陆若华,在陆若华示意下才道:“说山长谄媚陛下,为人奸恶,牝鸡司晨,这些人开始反对女子为官。”
  “到底是我连累了你们。”陆若华听到这句话,有些怔愣,却没有想到还有自己的原因在。
  “不是因为山长。山长只是他们不允我等女子升迁入朝的一个借口而已。”崔思若摆摆手道。
  陆若华也知道自己绝不会是最主要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道:“他们这是怕女子入朝阻碍了他们男子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害怕女子和他们争官位。”
  “山长目光如炬,正是如此。”
  陆若华又问了问旁边的司梅道:“武将那边也是如此吗?”
  “比阿若这边好上一些,但是自从随父亲班师回京后,我虽领着正五品武德将军的散职,却无任何实权,只是每天操练兵士,再无其他职务。”司梅答道。
  “威北侯那边呢?”陆若华问道。如今威北侯府除了威北侯,威北侯世子卧病在床,只有司梅支撑地起门庭了。
  “父亲后来又被陛下派回了边疆,鞭长莫及。”司梅想到当年的事,不禁有些后悔道:“当年我就应该直接随父亲返回边疆,而不是同意母亲成婚的事。”三年前,她已经十八岁,当时她随父亲回京受赏,受不住母亲的苦苦哀求,选择成婚,却没有想到这一耽误,使得她不再被兵部准许回边疆了。
  陆若华沉吟一声,拳头紧握,她知道女子入朝会被男子之身的士大夫所阻挡。要知道,男子之所以有如今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参加科举,能够入朝为官,光宗耀祖,荣华富贵。而女子被阻绝了这条路,只能依靠男子。如今她在这条路上打通一个口子,让女子和男子并尊。遭到这些人的阻碍也是正常。
  更何况,朝堂的官位只有这么多,特别是高位的官职更少,本来官场竞争就大,他们自然不愿意女子也来分一杯羹。
  “山长,这个矛盾不可调和,我们也绝不能让步。”崔思若坚定道,她祖父用一身功勋为她换来的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绝不允许任何人从她手中夺走。
  “既然不能让步,那就只能向前进取。”陆若华起身傲然道。若不是崔思若和司梅今日来招她,她恐怕还不能下定这个决心。
  “我明日便回复太子我同意收晋阳公主为徒。”陆若华冷静道。既然这个以男子为尊的社会阻碍了她们,那她不防将这世上最尊贵的人换成女子。到时,女子和男子并尊,谁还敢阻碍女子为官?
  崔思若和司梅听后大喜,对着陆若华拜道:“我等以后惟山长和晋阳公主马首是瞻。”
  太子得知陆若华愿意收晋阳公主为徒后大喜,亲自带晋阳公主到晋王府拜师。这一举动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只有崔思若等人知道以后的一切都将由陆若华和晋阳公主一同改变。


第145章 针对
  大朝会后; 刑部侍郎李由看着和沈思与清平侯等人一同往文渊阁而去的陆若华; 和旁边的礼部尚书郭淮道:“这才回京; 就将陛下迷惑地让其入文渊阁听政了,这以后还了得?”
  说完后又似乎是在替郭淮抱不平道:“我也就算了,郭兄可是堂堂六部尚书; 陛下居然如此冷落,可见那陆静徳当真会蛊惑圣心。”
  “李兄慎言。”郭淮听到后,脸色也不好; 有些铁青,“陛下的决断; 岂有我等置喙的地方。”
  听到郭淮的话; 李由知道,这位礼部尚书确实是对陆若华入文渊阁听政的事有了不满。
  “两位大人在说什么呢?”大皇子看到李由和郭淮凑在一起,不由走过来问道。这两位是他这些年拉拢到的最高位的两位官员。
  郭淮和李由看到大皇子向他们走来,先是施了一礼,然后对着大皇子道:“殿下好; 我们在谈论陆侍郎的事。”
  “陆侍郎?”听到这个称呼; 大皇子先是一愣,然后才意识到这两人说的是陆若华。在他的意识里; 晋王妃陆若华还没发同陆侍郎画上等号。
  “晋王妃怎么了?”大皇子问道。
  “殿下; 如今在朝堂上; 还是少用晋王妃这样的称呼,去称呼陆侍郎。”郭淮是礼部尚书,又投靠了大皇子; 自是不希望大皇子在礼数上被人诟病。
  旁边的李由也是点头道:“陆侍郎既然已经入朝,又有重职在身,是朝中大员,位列从二品,殿下还是称呼其官职好。晋王妃这样的称呼比较适用于私下,或是女眷中。”没看这几日连天正帝都称呼陆若华这个晋王妃为爱卿或是陆侍郎吗?
  “我知道了。”大皇子被说教,脸色有些不好,但是想到这两人如今是除了自己舅父李善外最得用的两个臣子,只得摆出一副受教的样子。
  郭淮和李由看着大皇子没有生气,虚心受教的模样,心中愈发满意。若是八年前的大皇子,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投靠的,但是这几年的大皇子行事上颇有章法,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如此他们才会冒险选择大皇子,为自己博一场荣华富贵。
  “臣和郭大人之前在讨论陆侍郎文渊阁听政的事。”李由回答起之前大皇子问的问题,然后道:“此时陆侍郎恐怕已经跟着陛下和阁臣以及几位尚书在文渊阁了。”如今,除了礼部和刑部的尚书,其余的几位都被陛下叫到了文渊阁,如此架势,一看就是有要事商议。
  说道此事,大皇子脸色十分不好看。陆若华入文渊阁听政的事,他前几日已经知道。若不是黎和安和老四劝他,他早都已经去他父皇那里要个说法了。他看得出来,当他争取到李由和郭淮后,他父皇明显有打压他的意思。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父皇实在是偏心太过。太子家的那个小丫头片子,他父皇居然当个宝,而他的长子,他父皇看都不看。
  不过,想到子嗣,大皇子有一点几位自得。他如今除了长子,杨宛清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儿子,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庶子。而太子呢,成婚这么多年,只守着太子妃,到现在连个儿子都没有。只子嗣传承上,太子比他差远了。
  如今,巴不得太子不纳妾的恐怕大皇子要排前几名。
  “我听李大人说过,陛下如今要讨论宛城的事,叫上陆侍郎也是应该。”大皇子为天正帝召陆若华去文渊阁找借口,同时也是为自己这个至今无法入文渊阁听政的人保留面子。
  李由和郭淮也知道此事伤了大皇子的面子,连忙道:“殿下说的是,陛下定是因为宛城的事才召陆侍郎入文渊阁。”
  “不过此事到底棘手,还请两位大人随我回府商议此事。”大皇子想到黎和安对自己的嘱咐,对着两人拱手道。
  李由和郭淮赶紧应是。
  大皇子府中
  “对陆静徳入文渊阁的事,诸位怎么看?”大皇子看着下方的一众幕僚官员问道。到了府邸,大皇子说话没了顾虑,直呼陆若华的表字。
  “陆静徳入文渊阁,虽只是听政,但可见圣心所在,其前途不可限量。”一位官员捋了捋胡须道:“前些日子陆静徳又收了晋阳公主为徒,可见是站到了太子那一边,如此一个得圣心的重臣,殿下不可不防啊。”
  此话说到了大皇子的心里,在他看来晋阳一家早就是□□羽了。随后道:“诸位可有办法让陆静徳失了这文渊阁听政的资格?”
  “离间?”有人忍不住发声道。
  “殿下,在臣看来,如今既然已经木已成舟,殿下还是不要想着怎么将陆静徳从文渊阁中驱赶出来,还是保住工部比较紧要。”旁边的黎和安觉得大皇子想的事有些不切实际,陆静徳的大才在那里,天正帝不可能看不见。
  “至于离间也不可能,殿下莫要忘了陆静徳还救过太后和陛下呢!”黎和安直指那件快被人忘记的南疆果子的旧事。虽不是什么挡箭救命,那也是敢于直言,救了天正帝和太后的性命。据他猜测,天正帝也是因为这个才对陆静徳有了信赖。
  大皇子听后一皱眉,但也知道黎和安说的是事实,只得道:“那就说说工部的事。”
  “如今工部尚书是李大人,比陆静徳还要高出半个品阶,想来陆静徳也翻不出什么花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