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胜出了。要知道; 对于博喻书院; 并无人看好。甚至很多人认为; 博喻书院能来参加燕安大比,不过是天正帝受不住太后和皇后的要求,才勉强答应的。
  这个结果,狠狠地打了那些看不起博喻书院人一巴掌。
  “真是恭喜县主了,贵院可真是卧虎藏龙。”本以为这次比试终于有人垫底的卢祭酒酸酸地道。还以为对方是个走后门的; 却没有想到还是个高手。
  “县主刚才可真是谦虚了。”这是谦逊过头了,让他们都小觑了对手,明德书院山长和京明书院的山长对视一眼,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到了苦笑。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会被一个女子书院压在了头上。
  至于华丰书院山长,却是脸色不变,只是淡淡道:“败给李女官的学生,也是他们的荣幸。”虽然这么说,但是他的内心远没有这么平静,他选出来参加礼试的弟子,都是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弟,从小对礼仪耳濡目染。其中,第一名卜昆更是出身以礼仪闻名大燕的桐德卜氏,虽然卜昆没有让他失望,夺得魁首,但是他在比试之前,是特意请了卜氏的人过来给另外两个弟子专门上课的,说实话,他在这场礼试之前是信心满满的,却没有想到还是败给了博喻书院。
  这,真的超出了他的预料。
  “都是学生认真,她们是姑娘,自小礼仪上就比男儿要求高得多。”陆若华面对四人的挤兑,依旧是笑意盈盈的样子,“我不过是占了她们家中教养的便宜,再加上有李女官这名师指点,才有了今日的成绩。”
  “不过,我们书院也就在礼仪上不错,其余几项跟各位先生的学子没法比。”陆若华赶紧谦逊道。虽然她们书院夺得了这个开门红,但是这之后的比试她们并不占优势,特别是接下来的骑术,女孩先天在体力上就弱于男子。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谦逊些好。
  “姑娘家苦练礼仪这么长时间,夺得头名也是应得的。”清平侯笑道。虽然这么说,但是他还是对纯安县主越来越赞赏了,要知道礼试还有《礼记》等试题,这三个姑娘能答得这样好,真的不容易。
  四个书院的山长听到陆若华和清平侯的话,点了点头,心中平衡了一些。男子上学堂开蒙读书的时候,女孩在干什么,胡乱读些文章,学些女红,剩下的时间就是练这礼仪了,他们比不过也是正常。
  “侯爷,移步那边的马场吧,都已经准备好了。”负责第二场比试的考官走到清平侯面前回禀道。
  “那就走吧。”清平侯点头,率先起身朝着马场而去,卢祭酒等人赶紧跟上。
  这边,清平侯已经带着人走了,而另一边大家还为礼试的结果讨论不止。
  “阿盼,那个邵柔,我都没有听说过,你知道她是哪家的吗?”一位和华盼关系不错的少女问道。这唐馨和司梅她们都认识,一个出身户部尚书府,一个出身威北侯府,她们不仅熟悉,还经常在一起玩,但是这邵柔她们却是连听都没听过。
  “邵柔是李女官的女儿,曾得冯大家教导,尽得真传,这礼仪自然出众。”华盼解惑道。华丰书院有卜氏和卜昆,她们有李女官和邵柔。
  “怪不得呢,我之前看邵柔行礼,一举一动都像是画儿一样,又不失庄重。”刚才那个询问邵柔身份的少女羡慕:“我的礼仪要是能有邵姑娘一半好,我娘也不用这么愁了,我也能解脱了。”她们家不过是从她父亲这一辈才从农田里走出来,她是父亲和母亲的老来女,但是即便受了家中最好的教养,到底和那些世家出来的姑娘差距极大。如今都到了快议亲的年纪了,她阿娘快愁死了,请了教养嬷嬷,天天看着她。她也知道她阿娘是好心,为的是以后她不被婆家嘲笑。可是,这也受不了日日被摧残啊。
  华盼同情的看了少女一眼,每日什么都不干,只练礼仪也是怪可怜的。
  比起少女们的小声羡慕,贵妇们那边的讨论就热烈多了。
  “唐夫人,你们家唐馨真是优秀,这么好的孩子,你平日里都是怎么教的,快让我取取经,我都快被我们家那不上进的愁死了。”简郡王世子夫人对着唐夫人一脸羡慕的说道。她家里那个只知道胡闹,若不是有个县君的身份,她觉得女儿连个像样的人家都找不到。
  “县君是孩子天性,以后就好了。”唐夫人第一次享受被这么多人恭维羡慕,心中美极了,只是道:“阿馨是个爱读书的,她性子安静,又以纯安县主为榜样,这两年这孩子进步这么快,我都没有料到。”如今,她已经不是两年前那个不赞同女儿入学的妇人了,这两年,她看到博喻书院的女学生越来越被人称赞,很多家族都以送女儿入博喻书院为荣。而纯安县主因着创办博喻书院以及对农事上的新贡献被越来越多的女子追捧。
  “对了,阿馨今年多大了,还有两年就要及笄了吧。”旁边另一位贵妇对着唐夫人善意地问道。
  唐夫人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位夫人是对女儿起了兴趣,想到其家中有一个和女儿同龄的,笑着回道:“谢您记着,确实还有两年及笄。”
  听到唐夫人回话,那贵妇又热情了几分,主动找话和唐夫人攀谈。
  唐夫人只觉得打心里舒畅,她以前觉得女儿入博喻书院会阻碍女儿的婚事,如今看来,恰恰相反。她有感觉,这燕安大比结束后,求取女儿的人会多上很多。
  另一边,清平侯坐定后,便下令第二项比试开始。
  比起第一场礼试的文雅,这骑术的比试就显得有些激烈了,也更有看点。少年们一身胡服,英姿勃发,少女们也换上了红色的骑装,端艳明媚,还未开始,便听到周围不少青年少女的欢呼声。
  马场前,少年男女衣襟飞舞,前身微弓,左手持缰绳,右手拿马鞭,神色严肃。随着一声锣响,只见场中的十二匹经由司马监精挑细选的骏马在场中疾驰。
  从看台上往下马场中看去,只见前三匹马距离非常地近,谁也不让谁。不过,最令人震惊地是,这三人中还有一道妃色的身影,虽然纤细,但却有力。
  “前头那位女学子倒是颇为眼熟,我记得上场比试她似乎就上场了。”京明书院山长看向陆若华求证道。
  “确实是司梅。”陆若华点头道。上场比试中司梅位居第九,这个成绩虽不算好,但是也不算太差。
  “司姑娘可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明德书院山长看着司梅超过之前和她并列的两名学子,领先众人,赞叹道。
  “姓司?可是出身威北侯府?”上首清平侯听到几人的对话问道。
  “司梅是威北侯府的嫡次女,从小喜爱武艺,颇有武将家风。”陆若华看着场中飒爽英姿的少女,眉目柔和,“说起来,司梅这骑术还是在边疆的时候,威北侯亲自教授的,据说军中的很多御马好手都不是司梅的对手。”
  众人听到司梅出身威北侯府,倒也不觉得奇怪了。威北侯府和靖北侯府一般依靠军功起家,和靖北侯府文武兼修不同,威北侯府极为尚武,家中子弟个个都是御马的好手,想来这司梅尽得家中父兄真传。
  马场中,司梅一人遥遥领先,率先冲过红线,夺得魁首。
  不过,博喻书院的剩下两位学子唐馨和沈家嫡女沈莹心在体力和马术上被男子压制地太过,只夺得了第十名和第十三名。
  最终这第二场比试,博喻书院位居第三,但是众人也都记住了少女们的英姿。
  第一天的比试就这样落下帷幕,陆若华和清平侯等人辞别后,便来到司梅等人的身旁。
  “怎么了,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陆若华看着一脸伤心的唐馨和沈莹心笑着问道。
  “我们给书院拖后腿了。”只得了第十三名的沈莹心愧疚道。
  “来之前,我怎么告诉你们的,要在胜败面前保持清醒,胜不骄败不馁,怎么这还没败呢,就已经这样了。”陆若华说教完后,又柔声道:“我们大家都知道,你们今日已经尽了全力,你们做得很好,名次不重要。你看,可有人怪你们?”
  “阿馨和阿莹已经做得够好了,换成我肯定是最后一名。”旁边还未上场过的符涵悦眨眨眼道:“咱们又不是阿梅那样天赋异禀,现在这个名次我们都觉得已经够好了。”
  唐馨和沈莹心听了众人的宽解,又重新恢复了斗智,信心满满地迎接第二日的比试。
  陆若华看到面前的六个少女,笑得欣慰。


第111章 燕安大比(三)
  “今日的人似乎比昨日更多了。”华盼看着眼前明显比昨日多出至少一倍的人感叹道。
  “那还不是因为你们书院的姑娘?”昨日羡慕邵柔的姑娘打趣道:“据说昨日博喻书院的成绩已经在京中传开了; 大家都对你们书院好奇极了。”说完后,接着指了指旁边和自己三分相像的妇人道:“你看,我阿娘就是其中之一; 本来她对这样的比试没什么兴趣的,但是一听说博喻书院的姑娘都把男子打败了; 所以特意从家中出来就为了看今日的比试。”要知道她阿娘因着和她一样礼仪不好; 是不轻易出门的。
  华盼笑道:“昨日阿柔她们确实争气; 相信她们今日也不会让我们失望。”华盼望着坐在上首的陆若华; 她记得她们入学的时候,山长就说过; 女子不比男子差; 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荣光。这句话; 她们每个人都谨记在心。如今; 阿柔她们正在实现自己的荣光。
  “还有; 比起昨日的礼试和骑术,今日才是那些文人的盛会。”
  华盼听到这句话点了点头; 今日是文试和琴试; 文试要求学子在两个时辰内写完一篇策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文章写得精彩,可十分不容易; 极为考验学子的功底。
  “据说第一才子封友也会参加,大家都说这第一名非封公子莫属。”说起封友,少女脸上有些红晕; 封友虽然家世不好,但是却长相风流俊雅,又有一身的才学,文采斐然,大家都说其若是入朝必然会前途无量。封友被很多人看好,再加上英俊的相貌,打动了不知多少少女的心。
  “封公子确实是夺冠的最佳人选。”华盼知道眼前的少女对封友有着别样的心思,顺着少女的话说,只是心中却不以为然。被山长亲自训练出来的阿若,文采飞扬,她作为同窗,看过不少阿若的文章,和流传甚广的封友的文章做比较,她自认阿若的文章绝不输于封友,甚至更言之有物。
  但是封友会夺冠的事情,不仅少女这么觉得,就是连高台上几位山长也这么觉得。
  “提前恭喜祭酒了。”明德书院山长看着卢祭酒得意洋洋的色彩,酸酸地道。他真是后悔,当初没有发现封友这么个好苗子,不然怎么会让国子监将这风头抢去。
  “你说笑了,这还未开始比试,一切都还不好说,封友虽然优秀,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明德书院山长和京明书院山长看着卢祭酒假惺惺谦虚的样子,只觉得其是小人得志,心中满是酸味。
  一旁的华丰书院的山长看了三人一眼,并不说话,封友虽然才高,他们书院的学子比不过,但是架不住这国子监其他两个学子拖后腿不是,所以这鹿死谁手还不好说不是?
  倒是上首的清平侯听到后说道:“封友的文章确实华丽。”但也只是说了一句,便不再提封友。他这个年纪,见识过很多的才子,对才子不感兴趣,他喜欢的后辈是那些能出政绩的人。
  看到下面的陆若华,似乎想起什么,对着陆若华问道:“听闻老太师的女公子也要参加今日的比试?”比起封友,他更感兴趣的是老太师,老太师曾在官场上照拂过他,如今崔家的情况他也了解,对于这位崔家的女公子他愿意尽力照拂。
  “正是阿若。”陆若华点头道:“阿若得老太师教导多年,此次上场老太师也是关注的。”
  “既是老太师教导出来的孙女,必然是出色的。”清平侯一副期待的样子。若是老太师能后继有人,他自然也是开心的。
  “阿若自己也很努力,相信结果不会辜负侯爷的期许的。”陆若华笑着答道。
  旁边的四个书院的山长听到陆若华的话,心中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这种预感很快就成真了。
  文试没有骑术比试那么激烈,也没有礼试那么优美庄重,只是随着题目一出,一群比试的学子在下面奋笔疾书。
  两个时辰的时间虽不长,但是也不短。高台上的几个书院的山长和清平侯寒暄着,陆若华看着这些山长卖力推荐着自己书院的学子和后辈,便是不太说话的华丰书院也在奉承着清平侯。陆若华轻笑,她觉得名利这个东西,便是这些大儒都不可免俗。
  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有一些人能看淡自身的名利,但是却无法不顾及自己的后辈,面对自己喜爱的后辈,那些让自己不屑或者是厌恶的事情,也心甘情愿去做。更何况,面前的这几位山长也不是什么不在乎名利的人,只这强烈的胜负之心就足以说明一切。
  作为仅次于沈思的次辅,清平侯是真正的大权在握,位高权重。平日里来他这里自荐或者是举荐亲属弟子的人太多,应付习惯了,也就找到窍门了。其实,若是换作旁人,他是没有心情听这些人废话的,不过这两个时辰太漫长,再加上京中这四个书院的山长也都是德高望重之辈,他也不好太过敷衍。
  陆若华看着四个山长说十句,清平侯才回一句,即便如此,四个人还是很欣喜,兴致高昂,她觉得这大概就是权力的魅力吧。
  两个时辰过后,十二份卷子被收到考官身边,陆若华看向下方的十二人,经过两个时辰的奋笔疾书,很多人都有些露出了疲惫,她特意看了一眼崔思若三人,发现三人神态自然,心中微安。
  评卷的时间并不长,很快,考官将两张卷子拿到了清平侯面前道:“侯爷,这两份文章,下官等一时裁决不下,还请侯爷示意这魁首该选哪位。”
  “哦?居然还能裁决不出?”清平侯感兴趣地拿过两份文章,品读起来。
  这样的情况让下方的几位山长感到震惊,他们都以为这次魁首非封友莫属,却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人文章能和封友一决高下。
  “我倒是觉得此文更胜一筹。”清平侯指着自己左手便的这份卷子道:“言之有物。”随后又对着下方的几位山长道:“好了,你们也都看一下。”
  卢祭酒离清平侯最近,赶紧接过卷子,快速读起来,最上面的是清平侯右手边的卷子,也就是被清平侯判为第二名的卷子,卢祭酒一读上面的文章,就知道这是自己弟子封友的文章,用词华丽,摛藻雕章,初读惊艳,但是细细品读下来却没有另一份有深意。就像清平侯说的那样,言之有物,还立意深远,比起封友过分精雕细琢的文章,这份更显得大气。
  看完这两份卷子,卢祭酒知道,他的弟子真的败了,而且败得不冤。
  和卢祭酒有一样感慨的还有另外三个书院的山长,封友文采斐然是不错,但是却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可为佳作,却不可为名作。
  “还请侯爷打开这卷封,让我们也知道这是哪位学子的大作。”华丰书院的山长这次倒是颇为积极。他倒是觉得这魁首很有可能是他们书院的,毕竟他们书院一向以文章闻名。
  清平侯点头同意,一旁的考官赶紧拆开,抽了口气道:“魁首为博喻书院崔思若。”
  考官的话落,一时间空气都静了,几个山长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倒是清平侯第一个反应过来,大笑道:“还是老太师会□□人,如此,想必崔姑娘也算是不辜负老太师的厚望了。”说完后又对着陆若华道:“博喻书院还真是人才济济,怨不得陛下对你们有这么高的期许呢。”燕安大比之前,天正帝还特意和他说起博喻书院,似乎还有着期许,他当时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天正帝比他更了解博喻书院。
  和清平侯想得一样,天正帝确实对博喻书院有不少了解,这还要归功于太后和皇后。他就是对博喻书院再没兴趣,但是架不住母亲和妻子天天兴致勃勃地和他分享书院的趣事,还拿一些女学子做得文章和他一起品评,天正帝是孝子,只能读这些女学子的文章哄太后开心,但是读着读着他就发现,有些文章完全不像出自小姑娘之手,很多地方言之有据,甚至还有不少不错的意见。所以,他才在太后和皇后的要求下,心甘情愿地将博喻书院加入燕安大比上,甚至还有着期许。
  最终,博喻书院以崔思若第一,沈莹心第八,符涵第十的名次夺得第三名,华丰书院险胜明德书院夺得头名。陆若华看着下方笑得灿烂的少女,心情更加美好。
  紧接着就是琴试,和前三场众人一同上场比试不同,琴试是一个一个上前演奏,再由考官打分。
  比起前面或激烈或严肃庄重的比试,琴试倒是令观赏者享受的比试,琴音入耳,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和礼试一样,琴试也多是出身世家的学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