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沦为农家女-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子,听外公的意思他和舅舅们都会留下来帮忙,今天晚上肯定不会回去了,中午外公他们来的突然,他们没什么准备,晚上正好打点野物加菜。
赵大祥和赵二祥本来在杨蝉儿家也没什么事,更担心七郎和杨蝉儿两个孩子进山里不安全,因此也要跟去,杨蝉儿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再三要求大舅和二舅进了山里一定不能乱走,一切要听她的不能乱来,又说了一些进山要注意的事情,赵大祥和赵二祥第一次见杨蝉儿这小大人的样子都很新鲜被杨蝉儿逗笑了,很不正经的答应了杨蝉儿的要求,杨蝉儿知道大舅和二舅肯定把她当成小孩儿,没把她的话听进去,暗自摇头,只能是她自己多注意一点了,但愿大舅和二舅不要给她惹麻烦。
而事实上证明杨蝉儿确实看扁了她的大舅和二舅,虽然大舅和二舅路上一直抱着和杨蝉儿开玩笑的态度,但是一进山里就谨慎了很多,随时警惕的打量周围的环境,而且知道一些避开危险和对付虫兽的办法,身上带着的刀具几乎不离手,杨蝉儿都觉得他们过于谨慎了一些,搞得她都有些紧张兮兮的了。
也是,外公他们一家住在三山屯子,背后就靠着的就是三座大山,又怎么会一点山里的知识都不懂,亏她这路上还一直啰哩吧嗦的叮嘱这叮嘱那的,汗!杨蝉儿难得的为自己的自大有些脸红了。
其实赵大祥和赵二祥并非像杨蝉儿所想的什么都没听进去,反而是把杨蝉儿的话都记在心里了,虽然表面上笑嘻嘻的不太正经,那是因为他们想逗逗自己难得见着的外甥女,事实上他们一开始或许有些没把杨蝉儿一个小孩子的话放在心上,但他们都是在山里混惯了的,杨蝉儿说的对不对他们自然能分辨,只是他们没想到自己才五岁多的小外甥女会懂得这么多,心里隐约有几分敬佩。
☆、83。第83章 可想而知
杨蝉儿不是悲天悯人的人,但是亲身体会看到那些穷苦百姓这么冷的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尤其她刚穿到这副身体上,那时候也是这般情形,吃了上顿还不知下一顿的着落在哪,想着就忍不住心酸,他们一路冒着风雪押运粮食的辛苦在这一刻觉得值得。
因为当时五郎消息来得晚,根本来不及赶制棉衣和棉被,杨蝉儿便筹集了大量的棉花和麻布,按照五郎的要求让需要的百姓每户按人头和粮食一起领取,只是昌平县贫困已久,来领取官府救助物资的百姓人数众多,所以每人能领到数量有限,不过只要节省一些,勤快能动手的人都不会因为饥饿和寒冷而过不去这个冬天,当然,对于那些想要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就算饿死也活该。
杨蝉儿从来认为自己不是好人,也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善人,既然花了那么大的心血和力气来做这件事情,除了宽慰自心,能获得相等的回报是最好不过了,五郎的学识得到了当今圣上的欣赏,圣上亲自委派五郎为昌平县县令,把五郎派到这么穷困的县城当县令必定是有考量的,也是考察五郎的能力和本事的好办法,如果能为五郎博个舍己为民的好名声,对五郎的仕途肯定是有助益的。
杨蝉儿的办事能力从来不用怀疑,才不过几天的时间,不光是昌平县城,就连附近的各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了昌平县令的善举,不过五郎声名远播的同时,也相对带来了许多麻烦,附近几个县城的难民一批一批的涌进昌平县,不仅给昌平县的治安带来了难度,也给昌平县的百姓带来了不少麻烦,都已经临近年关了,可是偷鸡摸狗的事情越发的频繁,大多是难民为了活命不得已做下的。
那些难民大多是附近几个县的老百姓,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家里没米没粮,这样下去无非就是两个下场,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后来听说了昌平县令散尽家财救助难民的的消息,这让他们在等死的黑暗中有了一线生机和希望,于是痛下决定拖家带口的往昌平县去,若是真的能领到衣物和粮食,他们就能活下去了。
人往往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发挥的潜能是巨大的,就如这些难民顶着严寒冒着风雪翻山越岭的来到昌平县,这么远的路程,缺吃少喝的,穿的这么单薄,却仍是硬撑着到了昌平县,只是结果却很让人失望,甚至是绝望。
县衙门前确实有官差分发米粮,可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领,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必须是昌平县的百姓,他们这些外县过来的根本领不到,就算苦苦哀求,官差也不肯通融,他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兴高采烈的领回粮食,这比让他们在家坐着等死更难受,谁会甘愿这么坐着等死,谁都不愿意,那么就只能去偷去抢了,而后造成的一系列的反应便可想而知了。
☆、84。第84章 自己盖房
“大舅、二舅,你们把这辟毒丹吃下去,这药丸的药效能管一个月,被一般的毒虫毒兽咬了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要是遇到剧毒的也能拖延一段时间,还有这药粉你们也带一些在身上,要是遇到了打不过的野兽就撒一把过去。”杨蝉儿把她自己制的辟毒丹递给赵大祥和赵二祥吃下去,又给了他们每人一包药粉,虽然她现在知道了大舅和二舅其实在山林里行走的经验很丰富,但小心一点总是没错的。
杨蝉儿去上次布置陷阱的几个地方看了看,这么多个陷阱也只收获了两只野兔和一只山鸡,也不知道是不是山里的野物被杨蝉儿他们用这种方法捕的次数多了现在都知道要小心点避开,现在被绳套套到的猎物越来越少,远不如刚开始那会好用了,杨蝉儿在想他们或许该换过一种捕猎方式了,人家打猎都是带好了弓箭和猎刀,他们家也该装备一下才是,倒是赵大祥和赵二祥看了杨蝉儿这种绳套的布置很感兴趣,央着杨蝉儿兄妹俩给他们讲解。
杨蝉儿因为心里着急想知道五郎他们有没有把地买成,因此只急匆匆的摘了半篓子蘑菇和一些木耳,就拎着野兔和山鸡返回家了,大舅还给她捅了两个蜂窝,要是平时杨蝉儿肯定很欢喜,这时她一门心思在买地盖房的事上,只是敷衍的说了几句喜欢,把蜂窝放在了背篓里收起,就加快了脚步往回赶,大约赵大祥和赵二祥也想早点知道,于是干脆把脚步小的杨蝉儿背在了背上,一路踏着大步子走回家去。
杨蝉儿回到家就见到外公和娘亲他们有说有笑的谈论盖房的事情,就知道事情成了,接过五郎手里的地契田契,杨蝉儿十分激动的捧在手里,脸上笑开了花,他们家终于有自己的田地了,不久之后还会有自己房子,这时候杨蝉儿特别体会到了这份只属于庄稼人欢欣和喜悦,只因为她现在已经是其中的一份子。
乡下人盖房子都是自己动手,并不会另外再请什么人来帮着盖房子,村里相熟的人家都会过来帮忙,也不必给工钱,只要管中午一顿饱饭,赵大鹏他们家的房子就是自己盖的,而且平日屯子里的人盖房子他们也会过去帮忙,因此对盖房子这种事情很有经验,所以杨蝉儿也不必特地找人来指导他们盖房子了,外公和三个舅舅就可以搞定,把该怎么做一步一步的告诉给他们听,该怎么建才稳固。
杨蝉儿对别的倒没什么意见,只是外公他们设计的房子是不是太普通和大众化了些,她看村里十家有八家房子都是建成这个样子的,于是干脆拿起一块黑炭和木板涂涂画画,自己设计起自家房子的构造来,一下点头,一下摇头,一下皱眉,一下子又似乎想到了什么,画了足有半个多时辰才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拿起另外一块木板,把图重新腾了一遍才拿去给外公他们看。
☆、85。第85章 愁得厉害
杨蝉儿对眼前这个过分机灵的丫鬟并无好感,做下人还是老实本分的好,只是以五郎的性格怎么会放这样一个丫鬟在身边伺候,到底不是自己的丫鬟,杨蝉儿就算不喜也不会说什么,梳洗打扮了一番就往大厅去了,大家都已经到了,只等着杨蝉儿一到就开席了。
吃晚饭,大家就一起在花厅里聊天,九郎下午已经和五郎聊过好一阵,说起了好多事情,最让五郎上心的就是杨蝉儿的终身大事了,尤其是九郎提到杨蝉儿有时候的异常表现,五郎和九郎的看法基本相同,都认为有人趁着他们兄弟不在的时候想要诱拐他们的宝贝妹妹,这可是他们最不能忍受的。
“大哥,你干嘛老盯着我看,而且眼神怪怪的,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打从上桌吃晚饭那时候起,五郎就时不时的看她几眼,尤其在花厅这会,杨蝉儿被五郎分明带着几分意味的眼神看的浑身不自在,终于是忍不住了,白了五郎一眼说道。
五郎比九郎段数还要高些,知道杨蝉儿是什么性子,有些事就算心中已经有七八分肯定也不会问出来,只心里有数暗自安排就好,不然肯定坏事,于是笑了笑调侃道“没什么,就是觉得我们蝉儿成大姑娘了,越长越漂亮,我看是不是该给自己找个妹夫了。”
“大哥,你说什么呢,我才多大,哪就要这么早嫁人,你可别瞎操心。”杨蝉儿想也不想的拒绝道,她即便在古代生活了十几年,可是有些思想仍然没有改变,想她十三岁的年纪,在现代才开始读高中,这么早嫁人还真有些让人接受不了,何况在她内心深处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已经有人在那占了一块位置,她从未深想过,只是下意识的不想和拒绝。
五郎对杨蝉儿心里的想法不了解,不过看杨蝉儿这么干脆拒绝的反应,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的就认为杨蝉儿是因为心里有了人才拒绝的,不然哪个花样年纪的姑娘家提到这事是这个反应的,心里更是愁得厉害,本来想让妹妹晚点在成家的,现在看来只能加快脚步了。
杨蝉儿是根本不想提嫁人的事情,五郎也因为心里有所顾忌所以暂且放下,于是两人不约而同把话题转到了别的事情上,除了家里的事情就是关于杨蝉儿和九郎从家里押运过来的粮食的处置了。
虽然五郎的本意是想让杨蝉儿待在家里绣绣花什么的,女儿家到了这个年纪就不适合在外面到处抛头露面了,只是现在越到年关衙里的事情越忙,五郎忙的是分身乏术顾得上这头就顾不上那头,只恨不能多长几双手脚才好,纵然现在有九郎过来帮忙了也还是忙不开,而且有些事情非要杨蝉儿才好处置,能把粮食和棉被早一日交到需要的百姓手里,说不定就能挽救回一条性命,在人命关天的时候五郎也就顾及不了这么多了,只好让妹妹也来帮忙。
☆、86。第86章 当成上客
“蝉儿这画的是咱们家的房子么?其他的娘是看不懂,不过看这上面画着的一格一格的应该是房间吧,咱们家就这么几个人要这么多房间做什么,要是建这么多间得花多少钱呐,咱家的银钱也不够啊,再说你外公已经把房子的框架给设计好了,囡囡乖,咱就不改了,就按你外公和舅舅们画好的盖。”赵氏虽然纵容儿女,但毕竟盖房子是大事,还是听爹和大哥的比较好。
赵氏并不知道杨蝉儿今天卖药材另外得了六十八两银子,还以为他们今天总共赚回来的就是五郎的那八十两银子,不过也足够她惊讶的了,现在那银子大半都花在了买地上,只剩下二十多两银子,虽然杨蝉儿手里还有些银子,但又要盖房,家里还有其他的开支,必须得省着点用,要真按杨蝉儿在木板上画的那个盖,还不知道能不能盖起来,要是盖到一半就没了银钱就不妙了。
“娘,银子的事情你就不用担心了,俺都准备好了,你们就按俺说的盖好了,这可是咱自家住的房子,得盖的合咱自己的心意才行,你看外公画的那图,俺看村里的人家个个都是那么盖的,没什么不同的地方。”
“傻孩子,这房子可不就是这么盖的,只要牢固能遮风挡雨就是顶好的房子,咱们庄户人家可没城里人那么多瞎讲究。”赵氏显然和杨蝉儿的观念不同,也是一般庄户人家的想法。
房子建成什么样关系到她的切身利益,杨蝉儿是必须坚持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杨蝉儿只好不停的跟赵氏磨,讲解她设计的不同房间的用处,例如书房是给三个哥哥以后读书准备的,净房分两间是因为男女有别,一家人在一起用不方便,练武房是让哥哥们锻炼身手,制药房是她用来炮制药材,赵氏一听觉得的还是挺有道理的,也就没之前那么反对了,杨蝉儿磨完了赵氏又去磨自家外公和几个舅舅,最后终于在晚饭前如愿以偿的让大家按照自己的心意盖房子,虽然现在还没有人觉得她设计的房子有什么不同,等房子建好住进去之后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好处了。
杨蝉儿一直都把心思花费在房子的设计上,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才发现少了三个人,大舅母和二舅母还有三舅舅都不见了,其实她回来后就一直没看见她们,只是没怎么在意,以为她们到村子里转去了,现在问了才知道原来是外公派他们驾着牛车回三山屯子报信去了,外婆在家还不知道他们这边是什么情况,肯定在家里担着心呢,而且家里头大人都出来了,总要回去一两个招呼家里的事情,横竖房子还要一两天才能开始盖,得先丈量好,让人把盖房子的材料运过来了才能开始起地基,到时候三舅舅再带着家里的小子们过来帮忙。
吃过晚饭,家里人又聊了一阵,杨蝉儿兄妹就带着赵家人到了附近的村民家住,赵氏先前已经和人家说好了,那家人得了杨蝉儿家的银钱自然是对赵家人欢迎无比,把赵家人当成上客招待。
☆、87。第87章 实在没法
村子里就这么点大事,杨蝉儿他们家建房的事情已经和几个相熟的人家打过招呼了,大家奔走相告,到了起地基的那一天很多人都来帮忙了,杨老四一家听了消息倒是想要来帮忙的,不过现在杨家老宅的事情就跟一团乱麻似的,杨老爷子从入秋起一直病到现在也没有什么起色,多半都是躺在床上,杨家其他人病的病伤的伤,他根本走不开,而且杨家老宅的人现在提到杨蝉儿一家都是恨得咬牙,坚决不同意他过去帮忙,别的人他还可以不顾,可自己老娘这般闹腾他实在没法子。
盖房的地址就选在离茅屋不远的地方,盖房的材料头天晚上就送来了,主要的东西无非就是木材还有砖瓦,木材是赵大鹏领着儿子去山里砍了几棵大树几个人一起扛回来的,砖瓦则是从孙老二家的窑厂买的,就是孙伯的二儿子。
说来孙伯在白水村里也算得上是很有头脑和胆识的人,当时拼着家里仅存的一点积蓄送了两个儿子去学手艺,后来学成回来了,两兄弟一起开了个窑厂,为了不发生冲突,老二负责烧砖瓦,老三负责烧陶瓷,各管各的,老大当时为了顾着家里没能和他们一起去,两兄弟就各自从自己的生意里抽出一成算给老大,一家子互相体谅和和气气的倒也融洽,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家里的银钱在杨蝉儿手里,买材料这些事情都是一家人商量着,然后从杨蝉儿手里头拿钱去买,不过杨蝉儿发表的意见最多,以杨蝉儿的口才和聪明劲,再加上家里人对她的宠溺和信任,基本杨蝉儿提出来的事没什么不成的,就比如这盖房子用的砖,本来按赵大鹏他们的意思是用土砖砌就行了,后来还是听杨蝉儿的选用了最贵的青砖,要知道村里有些人家没钱盖房的为了节省直接就是用泥巴糊了砌起来的,一般人家里用的是土砖,家里条件好一点的用红砖,只有富贵人家盖房才用青砖,杨蝉儿觉得青砖比红砖耐用好看,也是考虑了一阵才决定选用价格比较贵的青砖,光买砖瓦的钱就花了杨蝉儿十二两银子,这还是孙老二看来两家互相往来的情谊上算便宜了的价格。
这天杨蝉儿他们一家一大早起了,个个都显得精神奕奕的,早早的吃了早饭就忙活起来,因为盖房期间都是要管中午饭的,杨蝉儿他们家厨房太小根本煮不了那么多人的饭,就在院子里临时起了个土灶上面架了口大锅。
大家上工都来得早,加上干体力活消耗得多,很多人不到中午就饿了,因此在中饭前一般人家只要不是太吝啬的都会随便做些吃的给大家打点,杨蝉儿他们家自然不是那吝啬的人,而且大家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杨蝉儿昨儿就让五郎他们进城买了一百斤的大米和面粉回来,这时已经开始给大家做起了菜粥和面饼子。
☆、88。第88章 淡淡米香
赵氏本来是要杨蝉儿歇着不让她干活的,杨蝉儿怎么肯,坚决的揽下了煮粥的活,这时已经在有模有样的做着了,先生了火然后烧上水,等水开了将淘好的米放进锅里不时的翻搅几下盖上锅盖,一边将小砧板和煮菜粥需要的材料从厨房里拿出来一起放在桌子上,将肉和香菇还有青菜都砌成碎末放好,那边赵氏和杨秋儿两个人把新做好的大案板抬出来用三张高凳架在下面摆放在了院子里,然后将面粉拿出来开始和面,和面这绝对是个力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