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生小记[金推]-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过去不同的是,卢八娘也开始有了长远的打算,原本她最欣赏欧洲一位国王的话,“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过去的她不想要孩子,不想要任何牵挂,只要谋得自己一生的富贵平安就可以了,但是她有了孩子,比她自己更令她珍爱的孩子,她不可能不为他们的未来着想。
  于是淮北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律法,卢八娘很巧妙地在遵从当前的礼法的大纲下,更加严格地要求官员和为淮北大营公务人员的私德,并同时设置了非常严格的惩处措失。
  上行下效,淮北的风气从头便打下极好的基础,毕竟这里的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还是主旋律,奢糜之风并没有盛行。于公,按规章制度办事贯彻到大营的每一个角落,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于私,赌博、娼妓都被禁止,庶民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士人官员限定正妻外纳妾不能超过一人。
  其实很多规章制度并不是卢八娘创造的,而是历朝历代都曾出现过,只是制度有了能不能真正执行下去才是关键。卢八娘在惩处方法上用了些心思,公事上有错的自然有律法管着并没有什么,对于私德不修的人她会既不罚款也不会将动刑,只是将犯了错的人解职调去做一段时间的劳役。
  免费的劳役哪里都非常需要,淮北大营早就下了减少庶民劳役时间以及逐渐释放奴仆的文书。不论淮北军还是各处的官府需要役使人员,需要用钱雇用,于是各处官府都很热衷于抓违反律法的人,也算解决了执行不力的困难。
  卢八娘的这些新举措毫无疑问地得到司马十七郎的赞同。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他更重视的是人口、经济的发展。比如限制纳妾,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因为过多的女子做妾,社会上娶不到妻子的男人数量增加,不稳定因素也就增加,对人口增长也极为不利。
  遥想当年,司马十七郎的先祖夺得帝位后竟令上万美女充实后宫,以至于后宫人数过多,每晚住到哪里已经无从选择,只得坐着羊车由着拉车的羊儿随意走入宫中,最后留下羊车巡幸的故事。
  皇帝的超级豪华奢侈的表率带动了世风的败坏,公卿贵族也跟着竞富争豪,,王恺与石崇比富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炫耀财富,争夸豪丽的结果必然是加紧聚敛,贪污受贿。有人曾评价,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危害之大。前朝之所以很快亡国,此实重要原因之一。
  司马十七郎读史,读得最用心的就是这一段,所以他崇尚简朴,平日与士卒同吃同住,不近女色,不搞特权等等。这些他一直在淮北军中身体力行,推广贯彻,现在他在卢八娘的新法基础上又添改些许,定为淮北军的军规。
  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除了要有坚强的信念、强大的武力、高超的战术,还要有严格的纪律!
  从东海岸到西边的子思城,从淮河到黄河,整个淮北地区稳定而高速地成长着,到处一片欣欣向荣。
  马车轻快地奔驰着,卢八娘从打开的车帘向外望去,远方几处农舍掩映在绿树从中,周围是整齐的稻田,间或看到成片的桑园,荷锄的农夫,送饭的农妇,嘻戏的儿童,秋收在望,喜悦的气氛就在空气中波散着。
  从淮北大营出来,一路最常见的就是这样的景色,旭儿和捷儿看得多了便也不再稀奇,缠着卢八娘问道:“母妃,我们今天就能见到父王了吗?”
  卢八娘一笑,“是啊,一会儿我们就能看到你们的父王了。”
  “我好想父王啊!”
  “我也想!”
  “这一次我们就与父王常在一起了。”卢八娘安慰两个儿子道。自从司马十七郎出征就没有再回大营,他们分开已经快两年了。正在说话间,前面突然传来了喧哗声,“是你们的父王来接我们了。”
  “父王来了!”旭儿和捷儿赶紧又向窗外张望,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车旁响了起来,司马十七郎的脸就在车窗外,“父王来接你们了!”
  “父王!”
  “父王!”
  “旭儿和捷儿长大了!”司马十七郎感慨着直接从马上跳到车子上,打开车门坐了进来,将两个儿子抱在怀里,向卢八娘笑道:“王妃倒是一点也没变。”
  “王爷却变了。”卢八娘微笑着说。在重重压力下,司马十七郎被打磨得愈加出色,眼下的他身着素色战袍,气度非凡,只一见面便令卢八娘的芳心情不自禁扑通通地跳了起来。
  感受到王妃眼中的思念和爱慕,司马十七郎的眼睛愈加地亮了,他将两个儿子放在怀里再揽住卢八娘,一家四口抱在一起,“好想你们啊!”
  “我最想父王了!”旭儿叫道。
  “我也最想父王了!”捷儿的声音闷声闷气的,他最小,被埋在了众人中间。卢八娘把他捞出来放在自己的怀里,司马十七郎抱着旭儿,两人靠得紧紧的,能感觉到彼此身体的轻微颤动,他们互相凝视着,一时间都不知说什么好。
  只听着两个小儿在争吵,“我最想父王!”
  “是我,是我!”
  “母妃,你说我们谁最想父王?”旭儿和捷儿争论了一会儿就请他们的母妃来评判了,终于打断了两人的对视。
  “你们都是父王的儿子,都一样想父王的,父王和母妃都知道。”司马十七郎低头看着两个儿子,“父王为你们修了新王府,还给你们建了单独的院子,一会儿父王带你们去看看。”
  “父王,院子里有小马吗?”旭儿问。司马十七郎写信时曾答应给旭儿一匹小马,他一直念念不忘。
  “父王给你留了一匹黑色的小马,还是汗血宝马的后代呢。不过不能养在院子里,要放在马厩中,等你再大一点就可以骑马了。”
  “我也要,我也要!”捷儿不甘被冷落,马上叫了起来。
  “等捷儿长大了父王也会送你一匹小马,好不好?”

  ☆、第八十八章 淮北营风气初更新平北城夫妻终相会〔二〕

  新的淮北首府原是徐州的一座古城,现在重新命名为平北城,在保留了古城原来的西北两面城墙之外,在东南两个方向延长了数里,修建成长十五里,宽十二里的大城。
  卢八娘远远看到宽宽的护城河,高大的城墙,不由得赞美了一声,“好雄伟的平北城!”
  司马十七郎心中是非常自豪的,这座城由数万兵士及俘虏用了几年的时间才修好,期间调用的物资无数,他固然用了不少心血,但卢八娘的功劳也并不小,他由衷地说:“若没有王妃,也不能如此快地建好新城。”
  走过南门护城河上的金汤桥,进了写着平北大字的正南门,马蹄在铺了古板的街道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很快就到了坐落在平北城的中心的淮北王府。
  淮北王府完全是用青砖砌成,院墙又高又结实,具备很强的防御功能,算得上是城中之城,鹤立于周围的一群建筑中。王府内的结构图卢八娘早就看过,所以虽然是第一次迈入,但已经有了一种熟悉感。
  其实各处王府的布局都有一定的规制,也颇为相似:进入正门后的第一重大殿是司马十七郎处理政务的地方,殿名正泰,高大雄伟,用来举办大型的活动和正式的朝见等,两侧的偏殿则是日常所用,也是王府内最先修好的房屋,司马十七郎早已经入住了。
  中轴上的第二重大殿名为雍和,按常规为淮北王日常起居之所,最后一重则是淮北王妃的寝殿,东西两侧配有一些附属建筑和花园等。
  与过去在英郡王府相同,卢八娘带着孩子住到了中间的殿内,空出了最后的内院正殿。她事务繁多,住在内院会很不方便,更主要的是她不想给司马十七郎留下太多的自由空间。
  司马十七郎从不插手内院的安排,他也习惯了与王妃和儿子们生活在一起,看到殿内免不了要乱上一会儿,便邀卢八娘,“我们带儿子们到正泰殿坐一会儿。”
  “你带儿子先过去,我想先看看薛侧妃可否安置好了。”卢八娘这次前来把薛侧妃也带了过来,她成功地让司马十七郎心塞后也给自己增加了一个负担,鉴于薛祺娘的情况,根本不放心将这个人单独留在淮北大营,只有带在身边。于是卢八娘简单把自己殿内的事务布置下去,便去看薛侧妃的院子。
  司马十七郎差不多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位侧妃,闻言不置可否,一手牵着一个儿子走了,“父王带你们去看看新王府。”又向卢八娘道:“事情让下人做,你看看就先回来吧,我们等你一起吃晚饭。”
  卢八娘应了一声,向后院走去。她早已经为薛祺娘在东北角选了一处幽静的小院,并派人事先准备做了初步的准备,又将宁姑姑派去跟了祺娘一路。看到祺娘及贴身的几个下人已经顺利地搬入建好的院中院,各色物品也都齐全,又嘱咐守卫人员要小心谨慎后才离开。
  这边司马十七郎正在考较旭儿的学问,还让他写了一篇字,见卢八娘进来满意地说:“旭儿果真聪慧。”想到捷儿一定要了一只笔涂鸦,便又赶紧说:“捷儿也聪慧得紧。”
  捷儿便扔了笔把他涂成一团黑的纸拿给卢八娘看,“母妃,你看,你看!
  卢八娘笑了,两个儿子在一起就是这样,吵吵闹闹的,又特别有趣。自己若是有了什么烦心事,只要与他们在一起,过了一会儿便会笑颜常开。
  司马十七郎也是满脸的笑意,“今天我让军中杀羊庆祝,一会儿就能送来,我们吃羊肉喝羊汤。”
  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的孝期还没有过,依礼法他们还不能吃肉,但是两人都没有真正遵守。卢八娘是从心里没有把齐王的孝期当一回事,她的饮食完全依旧,但当然会瞒住外面的,而司马十七郎出征后也没有再坚持素食,要去打仗的人不吃肉哪里有力气?
  眼下的新王府就在离羯人与氐族相距不过百里之地,正是淮北的最前线,司马十七郎将王府设在此处正是要亲自守国门,保社稷。在战争随时就可能爆发的地方,根本就不可能严格按照孝中繁文缛节去做,而且这也是礼制所允许的。
  送到王府的羊肉与军士所食的完全一样,用大大的行军锅煮出来的,除了盐外几乎没有其它调料,卢八娘挑剔地尝了一口,觉得味道很鲜美后又夹了一块吃了,司马十七郎看着她的表情笑道:“怎么样?这时候的羊特别肥嫩,根本不用多加调料就非常好吃。”说着自己也大口地吃了起来。
  旭儿和捷儿食欲一向好,他们吃饱了就开心地在父王和母妃两个人的陪伴下玩了半晌。
  终于两个儿子都睡了,殿内静了下来,司马十七郎的手在卢八娘的脸上轻轻抚过,“整整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啊!”
  他们分开有一年零九个月了,最长的一次分离。
  “以后我们不再分开这么久了,好不好?”卢八娘也抬起手放在十七郎的脸上,细细摩挲着。
  “好,我们再也不分开这么久了。”司马十七郎替卢八娘脱去首饰,解开外衣,帮她把被子盖好,“你睡吧,我等你睡着了再出去。”
  他们还在孝中,虽然在前线不必管那些繁文缛节,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守着的,而且万一在孝期有孕,影响会非常的坏。司马十七郎知道如果自己留下肯定不可能控制住,于是早就决定住到前殿,但他又舍不得立刻离开,所以找了个借口坐着不动。
  就在十七郎替自己解衣时,卢八娘已经感到他的手就像一块灸热的炭火一样,差一点灼伤自己的肌肤,可想而知他的身体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但没想到他竟然还是决定要走。
  卢八娘定定地盯在十七郎的脸,他的脸在闪烁的烛光下似乎有些变形,眼睛睁得很大,下颚咬得紧紧的,她摸到他按在床边的那只手,火热,而又颤抖着,在被自己碰到后立刻反手抓住了自己,然后伸进了被子……
  急促的呼吸就在耳畔,胸前清晰地感觉到十七郎如同擂鼓般的心跳,卢八娘被完全点燃了,她紧紧地抱住他低声道:“我好想你。”
  “我也一样。”司马十七郎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欲望,又带了无尽的痛苦,他的身体和他的理智在交战,喉间发出一声低沉的嘶吼。
  卢八娘完全理解他的痛苦,因为她自己也正在煎熬,但她猛地咬了咬牙,拉住了十七郎的手臂,“你,还是走吧。”
  她当然不在意守孝之类的要求,但是司马十七郎却不同,他的思想完全是这个时代的,又一向以最高的道德标准身体力行,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一定会变成他心里的一块污点,也许会终生折磨着他。而自己做为这块污点的一部分,也许会打破他心中最美好的存在。
  卢八娘宁可牺牲眼下的欢娱,来换取未来更长久的相知相守,她固然没有什么信仰,但却非常敬佩有信仰的人,这些人历尽艰辛守住心中的净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心灵上升到最高的层次,这是她永远无法企及而又遥遥仰望的。
  想到这里,卢八娘更加坚决地推开了十七郎,“快走吧!”
  司马十七郎最后在卢八娘的唇上狠狠咬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了殿内。这一夜他根本没睡,练剑练到了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司马十七郎又进来了,当他蹑手蹑脚地靠近床头时,卢八娘已经睁开眼睛向他一笑,不用说她也几乎没睡着。
  司马十七郎了然,不敢再看王妃,便指着正在一旁呼呼大睡的两个儿子说:“你每晚都亲自哄
  儿子睡觉一定会非常累吧。”
  “不,不但不累,我反倒觉得有他们在我身边才让我觉得充实。有空时看看他们睡着的小脸,怎么看也看不够。”
  “我们的儿子自然是最出色的。”司马十七郎说着也俯身看向两张睡着了的小脸,然后不由自主地亲了几下,他略抬了抬身子,下一个亲吻就落到了卢八娘的唇上。他吻得很轻,如蜻蜓点水般地很快离开了,“我服侍你起床梳洗吧。”
  卢八娘不由得又笑了,由着他扶起自己轻声吟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早被孟白带到了这里,卢八娘吟出并不奇怪。
  司马十七郎亦曾读过,马上看着她道:“我只盼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一刻。”
  明明相见了,却又不能相聚,是相见的幸福多一些呢?还是不能相聚的痛苦多一些呢?
  卢八娘和司马十七郎都答不出,但他们身在其间,体味着幸福加上痛苦交缠在一起的滋味。生活就是这样,从来不只是蜜糖,而是酸甜苦辣样样俱全。
  旭儿和捷儿才是真正的得益者,有了父亲的关爱,他们茁壮地成长着。父王不同于母妃,除了会教他们读书习字,给他们讲故事以外,还会带他们去看军队操练,将士比武,有时还领着他们骑马出城,到山里射鸟,去河边捉鱼,男孩子的成长中有了父亲的参与完全是不同的。
  卢八娘偶尔也会参加他们的活动,但大多数时她只是迎接他们回来的妻子和母亲,看着他们带回来的猎物,嗔怪着让他们洗干净再吃饭,听着小儿炫耀他们的见闻,生活是如此简单而美好。
  到了司马十七郎身边后,旭儿的学业很快就纳入正规的轨道,每日一大早就上书房读书,所学的内容都由司马十七郎事先圈定,下午习武及一些杂项。君子需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此时世家子弟的教养都是如此。卢八娘也由此知道司马十七郎竟然会抚琴,大吃一惊之余,卢八娘便会隔三差五地请他抚上一曲给自己听,也算是夫妻间的一件乐事吧。
  司马十七郎对捷儿的要求远没有旭儿那样严格,并没有急着为他安排师傅学习。倒是卢八娘见捷儿特别羡慕旭儿每天读书,便为他选了一位书画家教他学画,因为他特别喜欢到处涂鸦。

  ☆、第八十九章 退幕后卢八娘放权求赈灾于郡守免职(一)

  卢八娘从淮北大营到平北城,意味着淮北的政治中心也由原来在淮河北岸正式向西北迁移了。随着淮北军所控制的土城不再只是淮河北部的一隅之地,而是雄居黄河之南,淮河之北的大片领土,大青山脚下的淮北军大营已经完全成了大后方。用发展的眼光看,淮北军一定会继续向西北迈进,那时候平北城也会成为整个淮北的中心。
  这一次的迁移,也伴随着淮北行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原来的淮北军大营那种类似大家庭的供给制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淮北建立起了一个比同时期诸国都要先进和全面的管理制度。
  这种管理制度在政治、军事方面是封建制以特点的中央集权,但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却加杂着自下而上的自由思潮,能够保障淮北具有足够的活力持续发展。
  卢八娘亲手推动了所有的改革,但她并没有为自己保留任何一个行政职务,这当然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随着司马十七郎到淮北开创一片新天地时,卢八娘就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她也没有为延续自己的权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