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出远门,皇上对她们这些夫人也很重视,太后娘娘专门让理藩院的人给所有跟去的官员讲解注意事项和简单用语,林夫人是其中学的最好的几个之一。
  林大人无视夫人的骄傲,继续叮嘱,“家里的儿女们?”
  “我们这几家的儿女们,老爷您就放心吧。”去欧洲的这几家的儿女们,都跟着自家老爷学的,用其他人的话说,“夫子派”。要不是她会过日子,不知道家里会穷成什么样儿。
  “皇上也是知道我们的品性,才放心让我们去欧洲,不能辜负了皇上的信任。”此次去欧洲责任重大,林大人其实紧张得很。他和夫人做到家里的小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喝茶。
  “夫人既然跟着学习,可知道神罗帝国就是被两个神职人员的小事儿引发的三十年战争。”
  “外交无小事,必须谨慎再谨慎。”
  林夫人给他倒了一杯茶,纠正他的说法,“老爷说的对,我们要谨慎。不过我们可不是外交,我们是去大清国的地盘儿。”
  林大人一愣,哈哈哈笑,“夫人言之有理。”
  林夫人当仁不让地接受这句话,她可是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夸过的贤内助。
  当年多少汉家读书人为着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技艺震动加羡慕,父亲说东林党的成立就是他们不甘心加入天主教,用天主教义结合儒家学说改出来的教派。
  现在大清国的技艺比西方水平高,生活水平比西方高,他们是去西方赴任,那里以后就是大清国的地盘。
  老两口对视一眼,一起骄傲。
  西方人的文化中心之一,是大清国的地盘。
  他们几个“老夫子”可以在那里收几个学生传授理学……。
  皇上……阿嚏。
  乾清宫的人一起看向皇上,皇上小无奈,“估计那几个老夫子在念叨朕。”
  豫亲王哈哈哈笑,“那几个爱唠叨的老夫人出门一定不会闲着,肯定想着到欧洲正好给他们传授理学的机会。”
  睿亲王端着纯奶转着大核桃,笑眯眯脸,“理学走出国门,也好,不给欧洲人传授女子要遵守的‘三从四德’,就行吧。?”
  皇上……叔父您这语气,一点儿也没有底气。
  小阿哥们一起仰躺着仰着胖脸看着屋顶,曾经他们天天钻研封为国学的理学,在大清国已经成了百家学术之一。
  皇上看了一眼儿子们的反应,继续刚刚的话题,“大清国的疆域越来越大,不同的民族越来越多,因着这两年的改革,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朕的意思,在全大清境内、附属国、属地……实行大清货币,度量衡等一切生活标准统一制定。”
  “鉴于因为商贸的兴盛,商者对银票和钱庄的需求加大,我们来从西方的银行模式找解决方法……。”
  皇上把他对大清国的银行,货币政策娓娓道来。
  十年前站在宁波港和鳌拜他们讨论明朝时期的港口为何关了开,开了关的时候,皇上就有意要做货币这条路。这个时空,大清国一定要在货币金融方面走在前面,让华夏货币不再受欧美货币体系的限制。
  当然,这个时空,或许不会再有曾经历史上那个强大的“美国”。
  大清国的宁波港口。
  来来往往的人群尽量没有动静地做着自己的事儿,不打扰其他人;处理事务的官员们一个个语气和气,态度耐心;进进出出的船只耐心地排队等候。
  港口上大清国的国旗迎风飘扬,代表着一百个民族和巨龙传人的红色旗帜高高矗立,老远就可以看到。
  一个穿着褐色的马褂短打,好像是领头人一样的大清国人拿着大喇叭,站在自家的船头对着集结起来的年轻人大声嘶吼,“记得把自己的垃圾都分门别类地放好,到了港口有不同标志的垃圾桶,绿色的代表好处理,玻璃等物事放到不好处理的红色垃圾桶。”
  “千万记得。记错了害我被差爷们罚银子,加倍地罚你们。”
  前排的一个年轻人克制自己朝港口上看的心思,耐着性子听着领头人不厌其烦地叮嘱垃圾的事儿,大着胆子回话,“我们没有玻璃垃圾。”
  他们穿着一身儿高丽的服饰,看容貌也是高丽人,应该是贫穷的高丽人。
  贫穷的高丽人不会有高丽贵族老爷们才有的玻璃垃圾。
  领头人听懂了他的话,生气,举着喇叭继续大声嘶吼,“在大清国,玻璃是每家每户都有的物事。”
  他也不管这些人震惊的表情,“要想在大清国呆着,你们要把如何处理垃圾的事儿记到骨子里。”
  “看到我们的港口没有,干净、安静,按规矩办事。谁敢不守规矩,被送回老家是最轻的处罚……。”
  港口和海岸,真的是干净、安静。
  怀揣着梦想争家业赚温饱,跟着领头人来大清国做工的高丽年轻人一过海关就发现,港口的高大恢弘不是最深的印象,它的干净、安静,才是给人最深的印象。
  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舒展的,每个人的举止都是有礼的,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亲切的。
  这就是古老神秘、富裕强大的礼仪之邦,他们的上邦师国。
  领头人一边给他们办理手续一边观察着他们,嗯,震撼的表情,拘束紧张的举止。
  他心里头骄傲,嘴上也没有安慰的意思。贫穷的高丽人有机会来大清做工,感到荣幸是应该的。
  和领头人比较熟悉的一位海关人员笑着问道:“都分到预定好的作坊?”
  “差爷猜的对。几个作坊委托我们牙行,我在高丽呆了小半年,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么几百个人。”
  领头人觉得自己这一趟真的受了老大罪。另一位海关人员却是笑着提了一句,“你们做牙行的,就是要精挑细选。上次有个牙行拉来三百人,被检查出来有一半不合格,有的不符合入关条件,直接遣返。”
  “这……?感谢差爷提醒。”领头人心头突突跳,暗暗后怕。
  一半人不合格,一趟生意白做了。
  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海关人员对于他的震惊不以为意,现在不说周边小国,就是洋人都有不少偷渡来大清国,海关的检查越来越严格是必须的。
  繁琐的通关手续办完,领头人带着这伙儿被预定的作坊人手直接敢去自己的牙行;海关的官员们继续忙碌。
  京城皇宫乾清宫。
  皇上认真地听着几位老叔的提议,说出自己的意见,“关于国库银子,还有另外一方面需要注意。随着外来银子的注入,大清国上层社会的物价大幅度提升,间接影响到底层,让民间老百姓的日常花费越来越高,此事不能放任。”
  “挖完矿出来,金子银子不好立即投入使用。货币和物事的价值,要有一定的保证。”
  睿亲王皱眉,大家伙儿也都皱眉,货币之事影响甚大,肯比兵事。
  豫亲王感慨,“皇上一说,确实是这么道理。一两银子一个鸡蛋和一文铜钱一个鸡蛋……都是一个鸡蛋。现在大清国的银票的使用增多,钱庄也越开越多。朝廷需要保证老百姓拿着一两银票可以买到五百个鸡蛋。”
  皇上点头,工业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避免不了,必须时刻注意控制。
  小阿哥们……一起呆愣。
  一两银子五百个鸡蛋?
  “我”在位的时候,内务府报上来的好像是五百文/六百文/三百文?
  内务府办事上下拿好处他知道,可不知道居然这么个拿法儿。当皇帝一天的膳食费用是五十两银子,自己经常为着一顿饭吃了老百姓一家人一年的支出心疼,要节俭,不敢吃……。
  合计着这些银子都被内务府“吃”了?
  大阿哥生气,二阿哥生气,三阿哥板着脸攥着小拳头捶地。
  他的银子嗷。
  亲阿玛看了一眼小阿哥们,气呼呼的?
  误以为他们是因为昨天故事里的情节气愤,亲阿玛笑了一下继续他们的讨论。
  “柴米油盐酱醋茶,煤炭的价格保持稳定,现在的米价是二十五文钱一斤,前些年是二十文一斤;至于油,油价有上浮。”
  皇上想起被地中海老百姓热情的称呼为“地中海甘露”的植物油皇后……橄榄油,“去年在南方栽种的橄榄,榨出来的橄榄油,朕用着挺好,可以继续栽种。油的方面,质量和数量都要严格管理。”
  坚决杜绝“地沟油”!
  睿亲王同意,“日常物价方面继续管控,大米的价格,等两年我们的大米收获多了,应该会稳定下来。”
  其他几位王爷点头,等到中南半岛没有战乱恢复生产即可。
  君臣几个人接着商讨如何让大清银票走进西方国家。蓝蓝的大海上,几个大型船队在快速行进,朝着大清国宁波港的方向驶来。
  几个大清国打扮的年轻人和和几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在甲板上喝下午茶聊天,一位奥地利口音,绑腿裤厂风衣贵族打扮的年轻人惊讶地问出来,差点维持不住自己的贵族风度。
  “文先生是说,在大清国的贵族家里,最讲究的……两红……两白整烧烤席,只需要花……十二两银子?”
  文先生对于他们的惊讶很是理解,“差一点的燕菜席六两,鱼翅席花五两就够,海参席也是五两,最差的供勤杂人员吃的便席是一两。”
  作者有话要说:  乾隆年间,道光年间,宫里的鸡蛋是1200文一个,差不多一两银子一个。

  ☆、第 97 章

  “当然; 这都是我离开大清时候的物价,现在应该有变化。我家是沿海的……小贵族……”文先生提及自己的出身; 态度自然; 继续提醒来自奥地利的朋友,“京城的物价肯定高。”
  “这已经是很好; 文先生。”另外一个年龄偏大; 稍稳重些的奥地利贵族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尊重; 小贵族出身; 来自大清国; 学识渊博; 幽默风趣,大方体面; 值得做他们的朋友。
  其他几个奥地利人一起点头,大清国的年轻人暗自乐呵。听出来他话中之意的文先生也是乐呵。
  大清国的人出门在外; 天然的就被镀上了一层“金身”,让人高看一眼。
  文先生在心里学着奥地利的习惯,默默地赞美皇帝陛下。
  船队继续前进; 奥地利的贵族们舞会聚会不断,坚持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大清国年轻人或者看书或者找机会和船上的长官打交道。
  三月初三这天一大早; 用完早膳; 换了一身后世警察服饰肩膀上挂着大清国勋章的皇帝陛下; 收到来自宁波港的消息。
  神罗帝国的利奥波德一世派人来大清,船队已经到达进入大清海域的范围。按照时间估计,过几天就会进入宁波港。
  西班牙的来使胡安公爵的队伍; 除了要参加美食节的人已经明确要留到明年至少,其他的人,回去给腓力四世复命走了一半儿,还有一半儿预计在四月份离开,包括胡安公爵自己。
  两方人恰好碰到一起。
  皇帝陛下莫名觉得,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你暗搓搓地在其他圈子里找到一位小伙伴,两个人合议合作的很愉快,结果被圈子里的另外一个本来心知肚明但是不做声的小伙伴直接加入进来……
  小小的难为情。
  察觉到自己的脸皮还不够厚,皇帝陛下扯起嘴角露出一个笑儿。抬起手腕看看时间,七点半。媳妇儿在照顾儿子们起床。他放下心里的事儿来到寝殿里间,宝宝们的房间。
  因为是一胎出生的兄弟,他们还没有分开房间睡,三张小床并排在一个大房间里面。此时此刻,模模糊糊醒来的他们面对自己的新衣服,突然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警惕。
  这件衣服一看就和那件军装差不多,但是又不一样。
  皇后娘娘察觉到小阿哥们白胖小脸上的犹豫,笑出来,“你们阿玛已经换了一身儿这样的衣服。”
  小阿哥们互相看一眼,阿玛也换了这身衣服?
  好像更值得犹豫了。
  完全同意皇上决定的皇后娘娘无视他们的犹豫,直接说道:“今天你们分别和一位长辈一起过节,团宝跟着你十四爷爷,圆宝跟着你十五爷爷,胖宝跟着皇上。”
  团宝……呆愣……。
  单独跟着“十四爷爷”一起过节……。
  圆宝……单独跟着十五爷爷一起过节,他的担心少了一咪咪。
  胖宝……作为家里的小么可以有很多好处,比如单独跟着亲阿玛一起过节,可是他更担心了,这是为何?
  三位小阿哥被亲额涅不容置疑的态度打压,乖乖地神胳膊腿儿穿新衣服。
  亲阿玛越来越“故意”了,明知道他们无法拒绝额涅,故意让额涅给他们穿新衣服。小阿哥们板着脸,心里头小“委屈”。
  亲阿玛一进来就看到媳妇儿雷厉风行的样子,宝宝们一脸憋屈的表情,使劲儿忍住不让自己笑出来。
  一家人都用过早膳收拾妥当,出门过节。
  今年大清国的上巳节,皇帝陛下鉴于往年每次过节后产生的大量垃圾,给过节的人们找了一个主题。
  环保。
  而他今年也没有和大臣们或者亲朋们一起过节,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领着公主们老福晋们命妇们一起过节,他们男子这一伙儿分散开来,各过各的。
  巳时,喧闹的东城大街。
  大阿哥躺在他的小摇车里,旁边是他的“十四爷爷”,祖孙两个在河边沐浴除晦气后,就一直坐在街口的一家茶楼一楼外间,面对着大街,和大街上过节的人群。
  睿亲王今儿也穿了一身儿青绿色的“巡逻装”,看起来很有衙门老爷的气派。他安安静静地用着自己带出来的奶茶,眼角的余光始终放在大阿哥的身上。
  大阿哥表面如常地晒太阳,实则恍恍惚惚,努力用“精神胜利法”告诉自己,这是十四爷爷,这是十四爷爷,关心他,喜欢他,看重他的十四爷爷……。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好像豆蔻年华的小仙女洒下的光辉。规划得宜,管理得善的街道两边,树木郁郁葱葱的生长,各种盆栽插花琳琅满目,各类小摊小贩吆喝声不断。
  装扮一新头上插花的年轻人,黑头发黑眼睛,红头发绿眼睛,黑头发蓝眼睛……一边走一边偷瞄着街道上的小姑娘们,有的踢着蹴鞠,有的拿着风筝,有的拿着折扇,有的拿着大清国新流行的手杖……。
  总之,在这个大清国最正规,最光明正大接触小姑娘们的日子,极尽所能地各展所长。
  已经大婚的同龄人,以及家里的长辈们含笑看着他们的动静,眼神儿鼓励。
  皇上一直想让大清国的女子们可以多多迈出家门,却又通过自身的修养榜样作用提点大清国的人,女子出门不是不正派,不是放肆妄为的理由,它也是一种克己修身,一种在更有自由的情况下的克己修身。
  即使是保守的老人家也都非常欣慰和骄傲,大清国的儿郎们、姑娘们都很守礼,没有利用他们多出来的“自由”做什么逾越的事儿,都知道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自由,知道感恩皇上的圣明。
  这很好,他们也不是食古不化,不想让晚辈们过的更舒坦的老保守。
  青春年华的小姑娘们在家里开明长辈们的资助下打扮好自己,和相熟的好友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边走一边观望街道上的物事,间接被一位风采照人的小儿郎的视线晕红了面颊。
  街上卖奶茶、汤水、黑茶……等饮品的小摊子生意都很好,卖煎包、糕点、果物……的摊贩前面也都围着人。
  很多人买了之后都是一边走一边用。
  半个时辰,一个时辰,没有动静。可能是提前到被“环保”的主题影响,今年过节的人都是自觉地把自己的垃圾分门别类地放好。
  一直到快要回去吃奶午休的时间,以为今天上午是没有什么机会“表现”的大阿哥被太阳照的昏昏欲睡。
  差不多午时的时候,他被自己身边一起吵架的声音引起注意力。
  一位看起来骄纵的小姑娘好似是和她身边的小儿郎吵架,小儿郎的身边站着另外一位弱柳扶风的小姑娘委委屈屈地好像劝架。?
  “表妹?表哥表妹天生一对?”小姑娘好像化身睡前故事里的喷火龙,“我告诉你王三公子,你要是真可怜你这位‘温柔可人’的小表妹,你就娶她为妻,你要不想放下我们两家的亲事,就利索一点儿,不要做让人看不上的黏糊事儿。”
  大阿哥因为那句“表哥表妹天生一对”睁开眼睛,王三公子看似是极力压抑自己的烦躁情绪,他好像是自觉问心无愧?
  就听王三公子护着处于弱势的表妹,语气恳切,“顾姑娘,表妹无亲无故来投靠,家里没有姐妹们,嫂嫂们随兄长外任,我多照顾一二是应该,你不要胡思乱想。”
  “是的,顾姑娘,表哥很尊敬你。”小表妹柔声附和。
  顾姑娘听着他们的默契,更加生气,胸脯剧烈地起伏两下,想说什么说不出口,摸出腰上的鞭子直接动手。
  一言不合就打?
  大阿哥和睿亲王被侍卫们和宫人们不着痕迹地护住。
  大阿哥一下子醒了困,利索地从他的小摇车里爬出来让宫人给穿着小靴子,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