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伙儿因为睿亲王故意长长的尾音呆愣了一下,差点儿喷笑出来。
  肃亲王笑哈哈地接口,“今儿沾了皇上的福气,吃到了。”
  英亲王也是有模有样的回答,“嗯,吃到了。”
  豫亲王喝了一口沙光鱼汤,语气“认真”,“煎的、炖的、炒的……都吃到了。”
  …………
  皇上听着他们的乐呵劲儿,笑了出来。他让人写卡片的时候只是随口问了一句,哪知道宫人把这句话也给写了上去。
  被宫人喂了一口鸡蛋沙光鱼羹的小阿哥们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发光。嘴里确实是没有吃过的美味,开心;自己终于可以吃到加了盐的食物,稍稍体验美食,兴奋;爱新觉罗一家人如此一家和乐的场景,感动。

  ☆、第 89 章

  和阿玛一起用膳,心情激动又宁静。
  三位小阿哥心里头因为这番从未有过的人生体验五味俱全; 嗅着大人们用的食物香气心潮澎湃; 慢慢地用着他们的蛋羹心思浮动。
  淡淡的香气,淡淡的鲜咸,淡淡的口感回味悠长。
  兄弟三个对视一眼; 这就是阿玛教导他们的; 大自然的恩赐和人类的技艺、情感、智慧升华; 两者碰撞达成的人间真味?
  多尔博发现他们疑惑的表情; 笑着问道:“好吃?”
  大阿哥回答,“吃……叔叔……吃?”
  二阿哥和三阿哥附和着点头。
  多尔博笑了出来; 自顾自地说道:“叔叔吃; 很好吃。口味这般淡的食物,能这么好吃,难得。”
  三位小阿哥听了小表情更为疑惑; 堂叔用的那份也很淡?
  多尔博知道小孩子的食物只是小小的加一点点盐; 口味更淡;他也知道堂侄们听不懂; 可是他的左右都在品味美食没有人和他说话,也没有人听他说话,干脆对着堂侄们自言自语。
  “皇上堂兄说美食就是要用心体会; 体会养育食材的生长环境; 体会食材的生长过程,体会食材被采摘保存烹饪的时候被加注的技艺、情感、调味……,所以一定是要淡。”
  大阿哥咽下一口蛋羹,眨巴一下眼睛没有言语;二阿哥和三阿哥用着口味清淡之极的蛋羹表情香甜; 莫名想起《菜根谭》的一句话,“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多尔博发现堂侄们用的好,都看向他好像催着他继续说,腼腆地笑了笑,“我也不是很懂。可能,就好像一个人穿衣服一样,如果是黑白色之类的衣服,很好认出来;如果是五颜六色花衣服,别人一眼看上去,花花绿绿的,看不到人?”
  三位小阿哥大眼睛咻的一亮,堂叔叔还有这番见解?难得。
  一旁的十贝勒终于品完了他的那份鱼汤,笑着接口,“淡到了极点,才好尽情体会这些道道。淡到了极点,人用着的时候才会彻底放开自己,放松下来,五感都没有任何干扰,专心的体会食物的本源味道。”
  “我的领会是,我们身而为人,有一副好胃口,有一份好资源,可以尽情地享用美食,怎么感激、感恩都不为过。只是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吃的是食物,体会的是一方水土,不是那些调料,也不是那些炫目的花样儿。”
  多尔博听着精神一震。另外一边的十一贝勒放下手里的汤匙,听着缓缓响起的丝竹声里的禅音道语尘境,喝了一口薄酒,同样是笑。
  “享用美食,一定的仪式感和精致讲究必不可少,这也是对食物的尊重,对大自然造物的尊重。不过过分追求这些外在而忽视了美食的来源、美食的历史、个人感情等等,就是舍本逐末。”
  “我听说南方豪绅家里单单吃一个蟹,光辅菜就十大样。为怕不能及时吃会有冷腥,一只一只轮番煮着。琴用高山流水,饮用玉壶冰,饭用新余的粳白米,漱口用兰雪茶……伺候的丫鬟婢女要知情知趣、清秀入画……。”
  多尔博睁大眼睛,不能理解。
  自觉经历甚多的三位小阿哥倒是不以为意,人们放开节制穷奢极欲的时候,什么法子都可以想出来。
  兄弟三个用完了他们的蛋羹,被宫人伺候着漱口,安静地等着下一轮菜。
  十一贝勒瞧着他们因为发型显得的呆乎乎的小样儿忍住笑,怕他们听着这些事儿影响不好换了话题,“冬天的鱼,冬鲫夏鲤,下一轮菜应该是鲫鱼。”
  鲫鱼,冬季吃是最佳季节,在寒风瑟瑟、冷气袭人的冬季,鲫鱼肉肥籽多,味尤鲜美,还有各种养生效果,一般以红烧鲫鱼与鲫鱼豆腐汤尤其鲜美。
  十贝勒想着他最近的研究心得,不确定的摇头,“红烧鲫鱼味重,估计是最后上。”
  三位小阿哥点头,有道理。
  大约十分钟后,第二轮菜上来,果然不是鲫鱼。
  大家伙儿齐齐睁大眼睛。
  厚切的鱼片,雪白中带点粉嫩,油花散布得很均匀,肌理也是清晰可见“如诗如画”。纹理沟壑填满了极致风味,在精致的小碟子里搭配薄荷叶、小黄花瞧着清新又雅致,一副肥硕唯美的诱人画面。
  小阿哥们咽咽口水默默地喝着宫人喂的萝卜鱼汤。
  好喝。
  虽然因为是给他们做的辅食在配料上面受到了限制,但是食材本身的鲜甜淡美入口后的体验简直是无与伦比。
  亲阿玛瞧着他们眼馋的小馋猫样儿笑了笑,低头瞧着碟子里的鱼脍,鱼身晶莹剔透,肉眼可见脂肪层,入口应该是肥美软糯,油脂丰富?
  他夹起一筷子鱼脍进口,眼前好像晃过了和他在冬天一起去冰见吃冰见寒鰤的好友们。
  肉质甜美,脂膏丰腴,入口即能融化在舌尖之上却又不失嚼劲儿,最后留下油香四溢,让你慢慢体悟属于冬天海水的爽脆冷冽,和记忆中一样又不一样的味道。
  豫亲王用着满脸发亮。
  鱼脍中脂肪的润,鱼肉的香,混合在一起,加上新鲜山葵泥的辛辣,未经杀菌、新鲜无比的生酒的刺激,清爽高雅的口感直冲全身各处,视觉、味觉、听觉………全被覆盖,一直朝脑门而去冲击着灵魂。
  好像看到了年少时候的初恋情人,拿起卡片一看,不由地咋舌。
  “不经严寒,如何称王?寒鰤鱼作为鰤鱼中的王者,幼年是短距离打转,成年后开始真正的远距离洄游。秋冬季里南下产卵的季节,海洋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为了抵御寒冷身上积累了大量的脂肪的鱼儿,一路与海浪搏斗,经过寒冷、波涛、雷电的考验……。”
  “……鱼群各个肉质紧实、脂肪肥厚,晋升为鰤鱼中的王者……寒鰤。冰见寒鰤,仅仅在每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间在冰见外海出现几次,经过此处的鰤鱼洄游最长,脂肪和肉质较其他寒鰤鱼也更好,被认为是寒鰤中的最高贵者。”
  十二月在冰见外海出现,运过来,正好是这个时候,豫亲王念得浑身热血燃烧,听得人也是浑身热血沸腾。
  大自然的馈赠将食材进化至最好的状态,根本无需任何的烹饪,就连自负手艺的御厨们也不忍心在它们身上享受自己充满烟火味的技艺,原原本本的把他们的真身呈现上来。
  豫亲王品味着鱼脍中属于海洋的气息,又想起第一次和皇上用鱼脍的经历。
  美食的妙处,就在于此吧,原原本本。
  皇上因为他们脸上享受愉悦的表情微笑开来。传统的定置网捕捞,整个冰见外海每天渔获量只有几百条,恰好是寒鰤鱼最肉肥味美的时候。再加上人类无穷的智慧发明的保鲜方式,最大限度保持鱼的新鲜程度……。
  在这个时代吃到最新鲜的,活杀出来的冰见寒鰤,难得。
  睿亲王感叹出声,“果然是冬天才有的美味。”
  就算是武则天要百花在冬天开放,现在全大清国人都开始研究反季节暖棚种植技艺又如何?
  人类就算能让所有美味的鱼儿一年四季都有,吃到口的也不是那个味儿。什么季节吃什么真的是正经道理,安然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不过那个冰见外海?好像是还属于藩属国扶桑?
  几位老王爷对视一眼,默契地做了决定。
  不知道吃一个鱼能让叔伯们产生这般的“联想”,皇上用着“好久”没吃到的美味,回忆着记忆中的味道和亲友们的笑容,用心感受着今生此刻的冰见寒鰤给予他的体验,脸上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儿。
  不管每个人心里的“淡”是什么样子,真味又是什么样子,冬季的饮食,冬季吃鱼,吃的就是冰下冷水中出来的那份“淡”,或者因为地理环境特殊形成的回暖气流带来的那份暖意融融的“淡”。
  第三道菜是鱼脍加锅子。和油炸、盐烤、炖煮……完全不同的感受。鱼肉的鲜嫩柔软、鱼皮饱满的胶质感和不同内脏的独特风味。
  鱼脍,鱼肉本身的鲜味彻底释放,瞅着就莹亮可人。薄切的鱼片再蘸以辣根、醋食用,背部的肉清爽淡泊,腹部的甘甜多脂,回味悠长。
  锅子,一般情况下鱼身上最好的部位做鱼脍,其余的部位各有各的吃法,只要是能吃就不浪费。满洲传统的锅子搭配辅料和一些提味的小青菜,皇宫大内精心烹制的冬锅和东北老家乡土十足的乱炖结合,热气腾腾的暖心暖胃。
  寒冷的冬天里头一口热汤下肚。再失意胆小的人也会觉得人生被治愈,恢复了面对严寒的勇气。
  几位老王爷用的额头冒细汗,将薄切的鱼片放到锅子里涮一下,口感又是不一样。锅子里头厚大的鱼肉块被汤汁调味浸透,却还保留着本身的白细鲜嫩,清口不腻,就一个词,痛快。
  肃亲王喝了一口薄酒,声音痛快之极,“用鱼做的东北锅子,久煮味厚不散,正宗。”
  豫亲王也觉得这个鱼好,可以撑得住久煮出味,绝对是好物儿。特别是它的鱼仔,表面充满沟壑不起眼,入口后先感受到其表皮的调皮顺滑,然后是其内部如奶油般的细滑口感。
  小阿哥们瞧着阿玛专心品锅子的神色,长辈们激动的模样,馋。口中的鱼泥粥是经常吃的鳕鱼鱼泥的味道,他们想吃鳕鱼锅子嗷嗷。
  多尔博发现小阿哥们盯着他的锅子有流口水的架势,忍不住想笑。
  他拿起自己身边的卡片朗声念道:“鳕鱼,原产于从北欧至澳洲及美洲东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是欧洲人的主要食用鱼类之一,葡萄牙人尊称它为“液体黄金”。‘鳕’字出自扶桑,扶桑百姓认为这是最适合在冬天下雪的天气吃的鱼。”
  “……一种食量大,非常贪食的洄游鱼类。繁殖力强,集群性生活,捕捉很容易……。各种原因造成它没有寒鰤鱼‘高贵’,价格上有优势。鱼肉味道甘美、滋补养生,正是人体每日所需热量的最佳比例,特别适合小娃娃食用。”
  大家伙儿转头看向皇上和小阿哥们,皇上笑着点头,“鳕鱼香烤也比较好,肉质香嫩,即使烤制过也可以保留了鱼肉原本的嫩滑,吃到最里面满满的肉汁与肉香。做鱼丸、炖汤、红焖鱼头、红烧鱼尾、盐爆鱼仔……都可以。”
  众人笑哈哈。他们当然知道鳕鱼炖汤、红烧都可以。他们只是没有想起来还可以加上东北乱炖这个招数。还特别适合小娃娃食用,所以小阿哥们长得白白胖胖,还有鳕鱼的功劳?
  不错,不错。小胖脸果然是和冬天的白雪堆一样白白厚厚。
  小阿哥们迎着众人的目光睁大眼睛不满地“啊啊啊”。
  他们是吃鳕鱼,但他们长得和鳕鱼完全不一样哇。
  多尔博看着阿哥们的小模样乐呵,鳕鱼在他的想象中就是这样胖乎乎的,浑身雪白无暇。
  小顺治也忍不住乐呵,没见过鳕鱼,光听这个美丽的名字,和它的口感,很多人都会把鳕鱼想象中鱼中的“丰满美人”。
  一顿新颖丰盛的午宴结束,心满意足、口足胃足的大家伙儿在园子里散步。豫亲王默默的在心里总结,“沙光鱼,小家碧玉,风味独特;寒鰤鱼,鱼中小贵族之一,辣美人。鳕鱼,鱼中主食之一,胖美人。”
  果然是“食色性也”。用了比“美色”更美味的“美食”身、心都感到莫大的满足,心无杂念。
  自觉人生再次升华的豫亲王躺到躺椅上闻着梅花和雪花的香气,和小猫儿一样懒洋洋的晒太阳。
  人生还有什么追求?
  绝对是没有。
  和豫亲王心有灵犀的豫王妃躺在躺椅上,感受着此生“别无他求”的领悟,对着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建议道:“过两年小阿哥们稍稍大几岁,可以养一只猫儿、狗儿。”
  自家的那只老猎狗,还有王爷刚抱回来的那只小猫儿,想象着它们此刻同样吃饱喝足后趴在自己的脚边打盹儿的样子,简直是神仙不换的美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  满人因为打猎,看家护院的习俗,对于狗,很尊重、爱护。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胖胖的橘猫 10瓶;碧玉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90 章

  大家伙儿听了豫王妃的话; 瞧着她懒散的样子; 想起自家粘人的猫儿、狗儿纷纷笑出来。
  太后娘娘瞧着她们一个个犯懒; 就差一只猫儿、狗儿在手边的样子也是乐呵,“是可以养养。”
  八旗儿郎都应该有一条好猎犬。小阿哥们应该和他们阿玛当年不一样,应该会喜欢养小狗狗、小猫儿。
  他们阿玛……他当年不是不喜欢养小狗狗、小猫儿,是没有时间。
  “养一只鹰也好。”
  “小马也要养。”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提议,都想让小阿哥们将来有着不同于他们阿玛的爱好。皇后娘娘听着婆婆和婶娘们随意的聊天; 难得放松下来和普通女子一样闲着筋骨。
  好像; 确实是应该给小阿哥们各自找一只好猎狗养着?趁着年龄小培养默契和感情。
  睿王妃用了一口清茶; 瞧着皇后娘娘的身上没了平时的“寒气”; 还因为豫王妃的提议心动; 微笑开来,“皇后娘娘的鞋子挺好,走路比花盆底稳当?”
  皇后娘娘诚实地回答; “比花盆底稳当方便,走起路来快可以健步如飞,打架、跑动都可以。”
  在座的人,包括太后娘娘; 都因为皇后娘娘的“诚实”捂嘴笑。
  花盆底是满洲人特有的一种绣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所以又叫马蹄鞋。鞋底以木制成,外裹白布,低的为两寸高,最高的可达四寸、五寸; 鞋帮饰花草鸟等刺绣图案。有的鞋底上也有绣花图案,脚尖处有针线编成的穗子及地。
  民间相传,满族妇女一是爱穿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双脚;二是满族妇女满族妇女上山劳动为防蚊叮,同时免使鞋底遭泥湿,故习惯在鞋底部附木块,后发展为花盆底鞋。
  上身挺直,小臂小幅度摆动。走路时肚子吸气,腹部收紧。因为腹部处于紧张状态能更容易将身体重心顺利转移,腿部容易发力。
  大腿带动小腿,走起路来更省力;大腿发力小腿稍微带一下,女子们的步子轻盈起来,走起路来小身段儿婀娜多姿……。
  满洲女子们非常习惯,也都喜欢。可是对于从没穿过的新手,当年皇后娘娘跟着嬷嬷学习穿花盆底的时候,完全是仗着自己高深的武功没有摔倒。
  步子要小,缓步慢行。等到穿熟练之后再加快速度,否则很容易摔倒或者扭伤脚腕。刚刚学习穿的时候嬷嬷们宫女们随时盯着准备做搀扶。
  胳膊摆动幅度大会造成重心不稳,会摔倒;走路换脚时,脚抬得越高,越增加摔倒的几率;花盆鞋的着力点置于鞋子的中心,只有把重心放在鞋子中间才会稳,换脚时尤其需要注意……。
  皇后娘娘回忆自己学着穿花盆底的经历,跟着露出一个笑儿。花盆底鞋对于满洲女子锻炼身姿有好处,对于练武平衡感极好的她来说,也本应都不是问题。可是她因为练武平时习惯的动作不是以美和小为主。
  所以一直到现在她也穿不出来花盆底“婀娜多姿”的自然美感。
  太后娘娘想着儿媳妇穿着花盆底怎么看背影上都有一股子别扭劲儿,笑着说道:“这鞋子穿着稳当挺好,日常可以穿。”
  皇后娘娘想了一下,点头。鞋子的跟高且细,头部低,不踩水,不踩土,露出来的皮料也不防雨,天气不好的时候还是要花盆底。
  其他妯娌想想,还真是。
  豫王妃有不同意见,“我们在京城住着,哪有土踩?关外的女子还需要穿花盆底,关内的女子我们穿花盆底也就图一个好看。而且……。”
  大家伙儿又是捂嘴笑,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不大明白。睿王妃笑着解释,“现在下大雨有橡胶雨靴,下小雨路好穿什么都行。而且现在年轻一辈人的个头蹭蹭的长,小姑娘们穿着花盆底,比有些儿郎还高……。”
  太后娘娘稍一琢磨明白过来,皇后娘娘还是不大明白。
  众人又是笑。
  一直安静地听着长辈们说话的十四格格给嫂嫂解惑,“我知道这个,十三姐姐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