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你快睡。”
还穿着昨晚上的亵衣亵裤的小顺治快速地用了一点东西,不放心也不舍得自己回去寝殿休息,他就干脆在产房的隔间暖阁榻上眯了一会儿。
皇后要做双月子,皇上要亲自陪着老婆孩子一个月,太后娘娘忙着各种迎来送往的事务尽量抽时间来看看乖孙孙们,多尔衮他们也是在忙碌之余赶着来抱抱小阿哥们,最后反而是大福晋跟着帮忙带孩子的时间最多。
正好她和皇后是亲母女很多事儿也比其他人方便,小顺治有了空闲后就积极地给他们做早教,画画儿把宝宝们的成长点滴都记录下来。
小宝宝们听着亲阿玛弹奏熟悉的曲子,听着额涅亲额涅念着熟悉的书本儿时候的乖巧;洗三时候的张大嘴巴亮出来的大嗓门儿;第一次和亲阿玛一起洗澡的时候,从一开始的哭喊着不甘愿到进了水里就不想出来;初初睁眼时候的水润润,黑白分明……。
还有被外祖母放到园子里光着身子晒太阳的时候不甘愿的哭喊,到后面喊累了抻着胳膊腿儿在太阳底下睡得小猪崽一样……。
刚出生时候削尖一样的脑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饱满起来,因为小顺治生怕他们睡出来大饼脸大扁头的极力坚持,一家人没有根据北方传统给他们睡“扁头”而是时刻注意给他们调整睡觉的姿势,醒了就让他们趴着玩。
太后娘娘笑话他,“这脑袋也不是想睡成什么样儿就睡成什么样儿,皇帝自己当年天天仰着睡,不也没有睡出来扁头?”
小顺治……,那是因为他一直注意侧卧。
大福晋哈哈笑,“这也说明不见得就扁头最聪明。”
嘎尔迪笑着不做声,虽然她不认为小宝宝会长成大饼脸,但她也觉得皇上的圆头好看。
一家人因为如何养小宝宝各自发表意见。到了四五天的时候小宝宝们开始出现黄疸,还好情况轻微小宝宝们只是有些食欲不振,不过这也让一家人心疼不已;七八天后黄疸褪去开始长胖,褪去红潮和胎脂,皮肤开始变得水嫩光滑……。
当然,他们在慢慢地变成人见人爱的漂亮宝宝的时候,小脾气也是越来也大。
大阿哥最安静,可是他吃了十来天奶之后白天也闹着不再吃亲额涅的奶,平时除了亲阿玛亲额涅外最喜欢被太后娘娘和苏茉儿姑姑抱着;三阿哥本来就是兄弟中最闹腾的一个,日常除了亲阿玛亲额涅外每天最喜欢窝在外祖母的怀里不下来。
只有二阿哥是真的乖巧,不光最亲近亲阿玛,喜欢吃亲额涅的奶,他还喜欢太后娘娘、苏茉儿姑姑、外祖母……每一个人。宗室王公、文武大臣们,不管谁抱着他都是不哭不闹,偶尔还会随机奉送一枚无意识的甜美“睡笑”……睁了下眼,动了动嘴唇,嘴角上扬笑了起来。
眼睛弯弯的像两个月牙,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如昙花一现,几乎可以用稍纵即逝来形容。
也许正因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更显珍贵,每个人都因为自己捕捉到了三位小阿哥的笑容而兴奋不已。亲阿玛专门为此画了很多画儿,和他们其他的光屁股画儿一样多。
咳咳。因为他们的外祖母和亲额涅都认为小娃娃三岁之前不穿衣服有助于培养抗寒能力,同为蒙古人出身的太后娘娘表示支持,小顺治虽然听懂了好似知道要穿衣服的小宝宝们的震天哭喊声,却也扛不住两位长辈和媳妇的坚持。
从出生后第二天就开始光屁股,因为绾陌姑娘的到来得以穿了一件小兜兜见客,小宝宝们挥舞着小手攥着兜兜的一角瘪着小嘴,再怎么知道要克制还是忍不住想哭。
当年第一天登基手捧玉玺也没这么激动!
好像听到了新帝登基丹陛大乐的乐声的小顺治看着小宝宝们的表情,眼里一丝疑惑一闪而过。
没有察觉到不对劲儿,但是同样察觉到阿哥们的不同其他孩子的灵慧的绾陌姑娘笑得一脸欢喜,“大师姐说阿哥们特别聪明,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反响。”
早就听说了朝堂之人的小心思的小顺治听了这话突然心有所感,“当年苏轼先生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至理名言也。”
绾陌姑娘看着现在不自觉散发着一身皇帝威势的皇上,想起当年将将十三四岁的皇上软嫩嫩的包子模样“老气横秋”地说“子类父,大善也。”不由地笑得开怀,“皇上尽管放心,将来阿哥们肯定都是‘类父’。”
还没出月子但是躺了小半个月实在躺不住的皇后娘娘听了这话,理所当然地点头,“长得像皇上多一些。”
“都长得像皇上?”绾陌姑娘趴到大摇篮里的小阿哥们跟前仔细地瞅,“还真都想皇上多一些,大阿哥的眉毛眼睛随了皇后娘娘,二阿哥的脸型随了皇后娘娘,三阿哥的嘴巴下巴随了皇后娘娘。”
“哎呀,还好长的不一样。”绾陌姑娘因为她的发现惊喜不已,“我本来还担心都长得一样怎么分辨,这样好。反正皇上和皇后娘娘都是俊俏人,小阿哥们将来也都是小小美男子。”
小顺治还没说话,皇后娘娘还是理所当然地点头,“美男子。”
小顺治……,小顺治看了一眼又要睡着开始吐泡泡的小宝宝们,默默地去前面处理紧要政事。
迎面而来的大福晋和两位格格一起走过来恰好听了这话,跟着附和,“三位小阿哥将来都和皇上一样英俊。”
十三格格想起昨儿在太后娘娘听到的话,笑着说道:“不光长得像,脾气也像皇上哥哥的稳重。是不是因为小阿哥们最亲近的就是皇上哥哥?”
十四格格也是笑,“这就是小宝宝们和谁最亲近随谁脾气长?昨儿太后娘娘还说小阿哥们第一次被谁抱着就有着和谁亲近的缘份。不光宝宝们亲近第一个抱他们的人,第一个抱他们的人也特别喜欢他们。”
大福晋很是认同地点头,“太后娘娘说的这话有道理。太后娘娘最喜欢大阿哥,睿亲王最喜欢二阿哥,豫亲王他们最喜欢三阿哥。”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婴儿的问题,查了再多的资料,蠢作者也被宝妈基友一顿呱呱。真有用到的时候还是要遵照医嘱和实际经验。
初乳,宝宝出生四五天内的乳汁。据说刚出生的小宝宝第一口奶吃了亲妈的乳汁就能记住这个味道,将来不爱吃奶粉。第一口吃了奶粉就不爱吃母乳。
外蒙古人养孩子,三岁之前不穿衣服,培养他们的抗寒能力。满族有睡“扁头”的习俗,据说他们认为扁头聪明?让婴儿仰卧,枕内装小米或高粱米,各为“睡头”,时间长了,后脑勺就变扁平了,当然,这都是外在因素。还有遗传和变异的强大。
刚刚出生的孩子的皮肤,想象一下皮肤泡在羊水里面十个月的样子,哈哈哈,真的丑的哈。而且顺产的话脑袋被挤压变形。
宝宝们一开始的视力很差,只能看清三十厘米内的事物。一个月以后能凝视光源,二个月起可协调注视物,三个月以后可追寻活动的物体,五个月开始认识母亲,或奶瓶,婴儿时期,不要让孩子看强烈光线,因为孩子眼睛发育阶段,让孩子看强烈的光线,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第43章 第 43 章
嘎尔迪听了她们的说法转身看看侧着小身子打盹儿的小阿哥们,大阿哥的嘴巴靠着二阿哥的后脑勺; 二阿哥的嘴巴靠着三阿哥的后脑勺; 一模一样的侧卧姿势,一模一样的可爱; 不管哪一个她都是一样的爱。
绾陌姑娘也发现了小阿哥们的困意,放低声音说道:“我瞧着三位阿哥一样的喜爱; 将来都是和皇上一样,大清的巴图鲁。”
众人听了都乐哈哈地捂着嘴笑开来; 和皇上一样自然是最好。
三位小阿哥好似听到了她们的聊天声音; 小幅度地动了动身体; 小嘴巴一张一合,小手本能地塞到嘴巴里; 含着自己的手指头睡了过去。
大福晋走进看看觉得小阿哥们都睡实了,她想着今儿的天气好,干脆把摇篮上面的纱罩放下来把他们都搬到外头晒一会儿太阳; 自己坐在一旁一边给他们做小衣裳一边看着他们。
绾陌姑娘和两位格格陪着嘎尔迪又说了一会儿话怕她累着; 看了看时辰马上到午时都起身告辞。
等到嘎尔迪午休醒来和额吉一起用了午膳; 和奶嬷嬷一起给小阿哥们挨个喂了一次奶解决了大小便洗了一个温水澡,看着他们倦着胳膊腿儿抱着脑袋睡着; 母女俩来到另外一个房间坐下来说话儿。
大福晋的声音里稍稍带有一点儿严肃; “你阿布来信说他们都会在阿哥们的满月宴之前赶到承德。我估摸着他们会直接和皇上提划旗的事儿; 他们若是来找你拿主意,你直接回绝,什么话都不要说。”
嘎尔迪笑着答应; “额吉放心。女儿相信皇上自有决断。”
“额吉放心。”大福晋脸上的笑容止不住,虽然三个小外孙和他们更为亲近,可是她对睿智的皇上更为相信。
两个人聊起最为关心的,给三位阿哥取名字的事儿,宫人进来禀告说准备妥当,挂念外孙孙的大福晋起身去照看小阿哥们,终于被太医和女医科允许可以站着洗澡的嘎尔迪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收拾自己。
晚上的时候终于忙完的小顺治回来寝殿看到三个吃饱喝足不乐意睡觉的小家伙,他洗漱沐浴后躺到榻上把他们都放到自己怀里趴着锻炼他们抬头。然后他就因为儿子们可爱的反应忍不住挨个亲亲他们的小脸蛋儿。
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脸蛋儿做出表情的小宝宝们使劲地发出一个小抗议的嗯嗯的声音,小顺治更乐了,继续亲亲亲。
额头、眼睛、鼻子各被亲了一圈儿的三位小阿哥……,这是亲阿玛,这是亲阿玛,这是亲阿玛……。
嘎尔迪走进来看到他们的互动忍不住笑了出来,“乳名儿定了吗?”
“还没。”小顺治瞅着好似有反应的小宝宝们笑得一脸慈爱,“几位皇叔都觉得乳名也应该正式起,朕觉得直接就大宝、二宝、三宝的称呼挺好。”
大宝?二宝?三宝?小宝宝们撅着小屁股趴在亲阿玛的怀里,努力克制自己想要哇哇大哭的冲动。
亲额涅感受到儿子们的“伤心”,努力争取一番,“不若都用福字起?”
“福字好。”小顺治觉得可以,对趴着不动的小阿哥们笑着说道:“那就……福大,福二,福三。”
嘎尔迪听得目瞪口呆。她把哇哇哇哭嚎起来的儿子们抱着挨个哄好,看着早慧的他们因为亲阿玛的“故意”含着两泡眼泪委屈巴巴地睡了过去,又是心疼又是想笑。
“皇上可是有事?”嘎尔迪不相信皇上会给小阿哥们这么简单地取名字,皇上一向比任何人都疼爱他们。
小顺治笑了笑转了话题,“过些天承恩公他们就要到承德,梓童可以多和他们处处。”
已经对此有了主意的嘎尔迪张口就要拒绝,知道她心结、顾虑所在的小顺治接着劝她,“政事上的事儿梓童不用担心。其实说起来,应该是我带着梓童回喀尔喀看看。”
“皇上想去喀尔喀吗?”嘎尔迪眼睛发亮,她想让皇上去看看她的家乡。小顺治发现了她的欢喜,声音温柔,“想去看看梓童出生成长的地方。”
“喀尔喀很包容,很广阔。”嘎尔迪兴奋地描述着她心里的喀尔喀,她出生成长的地方,然后小两口温情脉脉地聊着各自儿时的事儿,关于小阿哥们的取名儿一事算是过去。
只是心里存着事儿的小顺治在第二天面对多尔衮送来的一串儿的小阿哥们的乳名儿,大名儿,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决定。
“皇上您想要给小阿哥们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豫亲王真怕皇上就这么喊着“大宝、二宝、三宝”的喊习惯了,“要不……咱们也学着汉家人的辈分字,给后面的儿孙们定个取名的规矩?”
小顺治对此无可无不可,“朕没有意见。几位皇叔商议着来就是。”
豫亲王高兴地答应下来,转而提起另外一个事儿,“前些年黄河下游老是不稳当皇上下令山东、河北一带的百姓出关,确实是大好的政策。地利大辟,户益繁息。汉人和满人相处虽然有着很多不同但也是基本上融洽。”
“只是这两年我听着关外的老王爷们抱怨,汉人不停地开耕土地,经商做工,已经是大大地大乱了满洲人的生活习惯,而且他们做各种活儿都特别勤快,任劳任怨的,很多满人都因此没有了生计。”
“这个倒是难办。”他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禁止山东百姓进入关东找生计。
小顺治沉吟片刻终于开了口,“在朕看来,前朝中后期开始的下西洋、走西口、闯关东等等人口大迁移,其实都是好事儿。几个地方的人大移民,大混居,对于各地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很有好处。至于关外的满人因此受到的冲击……朕会仔细考虑。”
豫亲王一听当下就放了心,笑得一脸讨好,“臣也觉得这些老王爷都是舒坦日子过惯了不知道动脑筋。汉人勤快,我们应该比他们更勤快,怎么可以因此就要禁止汉人进入关外?臣昨儿也狠狠地和他们辩论了一番。”
作者有话要说: 起名废的蠢作者,划拉康熙字典也想不出来。求助小天使们。这个时候清朝皇家还没有定辈份字。好听就应该可以?
顺治年间因为黄河水泛滥开始闯关东,康熙年间禁止闯关东。清中后解禁。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詹詹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第 44 章
小顺治听着十五叔拐着弯儿给那些老王爷们撞木钟,瞅着他笑而不语。
豫亲王摸着光脑门嘿嘿笑; “皇上刚刚提到下西洋和走西口; 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儿。民间老百姓都说走西口,闯东口; 东口到西口喇嘛庙到包头。山东人过东口很多是为了逃难或者是为了生计,可是这些山西人出关却不是。”
“他们一大部分都是在山西衣食无忧; 经商的人,却是离开家乡拖家带口的到了绥远; 远的喀尔喀也有; 把山西人的大精明、小精明也带了过去; 所以才有了蒙古人气的称呼汉人‘胡扎’的话。”
“朕倒是觉得挺好。”小顺治端起他的小茶杯品了一口今年的武夷红茶,面对豫亲王的疑惑慢慢地分说; “朕对此完全是乐见其成。有矛盾说明汉蒙两个民族的人在试图沟通交流,比之前互相不往来甚至仇视对方好很多。”
“至于类似走西口这种自发性的人口迁徙行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时; 那里的人自然就只能走出去。老百姓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出发; 为了追求幸福富裕的生活主动踏上迁徙之路。这是大好事儿。十五叔过些年再看绥远的变化就知道。”
与山东人的逃避战乱或者灾荒不同; 山西人一没有逼不得已的哀怨,二没有听天由命的绝望; 他们主动移民; 彻底把绥远的蒙古人和内地的汉人融合一起……豫亲王琢磨着皇上的话恍然明白过来; 这不就是他们打算朝南方岛屿迁移人口一样的效果?
而且这个主动比被动迁移的效果好的多多,还不需要朝廷操心劳力地安置他们。
“臣明白了。只是这样一来,绥远那边……。”
绥远那边彻底和汉家人融合对于满人的危险?小顺治轻轻摇头; “这些年天下大乱民心思安……十五叔不用担心。”
豫亲王点头,皇上心里有计较就好,“说起来这些年下南洋的那些人……不光在那些小岛安家作户,做工开矿,心里还挂念着中原。朝廷每年从苏丹人手里购买的锡矿比我们自己开采合算很多,等我们把那几个地盘打下来,直接就省了移民的事儿。”
“这两代下南洋的人还念着中原,确实很好。”小顺治把目前东南沿海的形势在心里转了几个圈儿,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八旗子弟挥师南下的期待,他也就不再纠结,“小琉球岛的人……,最近可有消息?”
听到皇上提起小琉球岛,豫亲王的脸色变得郁闷,“前几天郑成功和张家几家人来信要求去老家祭祖。”
小顺治乐了,“这不是进展的很顺利?”
豫亲王跟着笑出来,“臣就是不服气。臣这几年一直在和他们沟通,然而那帮子老顽固坚持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不回中原,就这么僵持着。去年臣邀请他们来京城参加武举和科考,他们也只是让家里的子侄参加。”
“结果他们终于想起来祖宗了,张口就要回来。皇上您没看到那份信,那口气,好家伙,比大姑娘上花轿还矜持。”
虽然他没看,但是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小顺治对于十五叔和他们的嘴炮来往多多少少的有所了解,“他们要回来祭祖,我们热情欢迎……。”他在心里琢磨着大小琉球的事儿,觉得是时候了。
“西藏青海那边打下来容易却是需要慢慢长久地消化,朕的意思最好还是以稳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