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年夏眠三四个月,需要比其他海域更长的时间才能长成成参,体积也要比一般的海参小上很多。”
  “就是这样。朝廷禁止破坏性地捕捞海参,是为了我们海参崴好。沿海港口为了保证水域干净不准有大机器作坊,我们就靠这方海域生活。”
  …………
  满语、朝鲜语、汉语、扶桑语……各种语言都有; 其中夹杂着不标准的大清官话,大阿哥听来没有多大障碍。
  海参崴的极地参; 这几次美食大赛都是大出风头,爱吃且会吃的大清国人评价; 和白海的红参齐名; 最好的海参。
  小时候的海参蒸蛋,海参粥; 海参水饺……现在的海参葱爆、海参炖鸡、海参凉拌……都是大阿哥熟悉的菜肴。
  “海参甘温、无毒; 能补胃; 生脉血; 治休息和治溃疡生蛆……。”味甘咸; 补肾; 益精髓,摄小便; 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 故名海参。
  这座北方港口,因为盛产海参取名海参崴……。
  “……堂弟。”
  年轻男子的声音让大阿哥回神,起身,“堂兄好。”
  两兄弟简单地行一个家常蹲抱礼,大阿哥和来的三个年轻人重新落座。
  热情的寒暄问好过后,为首的年轻人笑着开口。
  年轻人叫席特库,一位典型的满洲儿郎,穿着打扮也是传统,金钱鼠尾的发型,稳重淳朴中带着北地人豪爽。
  他是太==祖皇帝的弟弟舒尔哈齐的重孙,驻守海参崴水师的辅国公固尔玛浑的嫡孙孙,也就是大阿哥口中的堂兄。
  “最近海参崴发生的大事多,人们有空都出来聊几句。其他的茶楼戏院都人满,这家茶楼还好,价格稍贵,人不算拥挤。”
  大阿哥也笑,转头看一圈儿二楼喝茶聊天的众人,楼下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眼里带着欢喜。
  “非常热闹,我没想到海参崴的人气如此旺。”
  席特库听了开心,眼神儿骄傲,“等盛京到海参崴的铁路修好,大清国的北都,将来肯定和中都宁波一样旺。过几年堂弟再来看看。”
  “有这个打算。”
  大阿哥觉得他真的挺喜欢这个地方。两兄弟小聊了一会儿,茶楼里有认出来席特库的人都在偷瞄,他们也就没多待。
  按照今天的计划,先去逛逛港口,看看海参养殖,时间充足就去海货集市转转,晚上回去用当地特色菜。
  “瞧见没有?席特库大人。”
  “瞧见,听口音是打京城来的,隔壁两桌跟着一起走的,应该是侍卫。”
  “我心里激动的砰砰跳,谁给我一拳头?”
  “嗷!”的一声。
  不是他们的三位大阿哥之一,也是其他王爷家里的。这是众人的结论。
  “改良式的休闲小清装,哎吆,我回家也做一身穿。”
  “美得你幺,你能穿出这个模样?”
  周围人哈哈哈大笑。
  最后几个侍卫听着众人的窃窃私语,悄无声息地离开。
  长得太好,一双丹凤眼太标准也是小烦恼幺,下次大阿哥出门装扮装扮。
  侍卫们的心声。
  海参崴港口,和其他出海港一样,繁华喧闹,有条不紊。
  进关出关的人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肤色、语言、服饰,一样的面色肃整,规矩有礼。
  进进出出的大船霸占着港口他们的视线。一道道看似精明的目光里透着真实的热切和期待,那是他们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买卖。
  大阿哥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一行人慢慢逛完港口,乘坐一艘刚出的蒸汽式小船下海去看海参养殖。
  五月份的阳光洒在刚刚融冰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太阳好像一个大鸡蛋黄挂在水洗的蓝天上;几朵白云飘荡自在,不停地变换形状。
  这个时候京城是初夏的热度,北部是初春的暖意。
  夏秋季节常见的雾气升腾中,大阿哥一身儿月白色的小清装站在船头,听着蒸汽船的声音,海鸟的叫声,迎着太阳眺望整个海域。
  身材修长挺拔,十三岁的年纪已经和席特库一般高,随了父母的好五官精致立体,嘴角上挑的笑容温柔平和,船上的人都“意味深长”地笑。
  席特库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大手拍拍堂弟的小肩膀。
  “我刚刚听说,堂弟今儿出门逛街,不光引得街上人纷纷回头,还被几个小姑娘拉着送果子手绢?”
  大阿哥听明白堂兄的调侃,无言。
  他怎么不知道这位堂兄如此八卦?
  八卦的堂兄毫无自觉,“这是好事儿。你看看堂兄,走到人群里立马被淹没。”
  ……大阿哥给堂兄一个眼神儿。
  堂兄自己体会。
  “哎,”席特库搓着手,小小的难为情,“这不是我亲额涅给下的命令吗?一定要让我请求大阿哥,让大阿哥瞧瞧海参崴的姑娘们。”
  这位爷,来瞧瞧海参崴的姑娘们……这语气……饶是大阿哥定力高深也扛不住。
  大阿哥实话实说,“不纳侍妾。”
  席特库震惊,“真的不纳?”
  “不纳。”
  “哎吆。”
  席特库不敢相信地看着大阿哥,大阿哥面不改色。
  他憋了一会儿,无法接受地憋出来一句,“我让额涅把人选再重新选选。”
  “估计最后没两个合适的。”
  席特库受到打击。
  因着皇上坚决不纳妃嫔,大清国女子的气焰在节节攀升。
  三位阿哥将来若是都不要侍妾,这些女人的腰杆子不得挺得比男人的还直?
  太可怕了。
  席特库满心高兴自己女儿们将来的未来,担忧儿子们的未来,小船一会儿就到海参崴最大的养殖区之一。
  说是养殖区,其实是保护起来的半野生区。
  海水干净清澈,随着小船行过泛着白花,晶莹剔透。
  海面上间隔十来丈远撒着一张张大网,周围几艘大型渔船在忙碌,有几个渔民穿着新出的水衣从海里冒出头来换气。
  席特库有模有样地给大阿哥做介绍,“这一片海域的水质对比其他地方格外地好。西太平洋的洋流长驱直入,在这里形成强大的气旋流和动力场,水流活、水质清,水动力大……。
  我们的环境保护做得到位,没有污染,老百姓自己也知道爱护。整个海域沿海岸线蜿蜒曲折,浅海滩涂平坦广阔……。”
  大阿哥听得认真。
  他知道海参到了前朝才成为名贵滋补品,被喊成海中人参。而这里,海参崴,常年的冰冷海水加上夏眠,这样的慢生长确保了海参绝佳的品质……。
  下午四点半,当地的海货市集。
  海货是海参崴出口的一大类,其中海参是最为出名的一种。
  人群拥挤,看货问货,讨价还价的声音不断,大阿哥全靠侍卫们撑开落脚的地方。
  席特库从海参的规格、干燥程度、干燥方法,发泡方法挨个说起。
  “……要干透,不干透的买了要尽快吃完。以前用盐干,现在都是自然淡干,淡淡的咸鲜味,原汁原味。”
  “盐干的吃了不比吃面疙瘩滋补多少。糖干的最好看,可那不能吃,吃多了容易生病。”
  他还挨个找出来一个样子给大阿哥看,途中遇到几个“自以为只加了一点糖,不算犯法”的商贩暗示随身侍卫记下来。
  大阿哥眉头微皱。
  糖干的海参就是在干燥过程中加糖,由于有糖的润色滋润,肉刺饱满挺拔,颜色黑亮,外观看起来最漂亮。
  摊贩们看到他好像看到一只“大肥羊”,再看到他身边的席特库立马变得“乖巧”。??
  席特库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
  “一般人家用,只要是淡干海参就行,口感劲道,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干度好一点差一点没关系。至于品相,刺短且稀疏的、海参皮肤有一点皱皮,都是正常的。”
  “深海野生的海参,生长环境恶劣,水流急,水下压力大……口感最好,但它的肉刺反而更为稀疏短粗。”
  晚上大阿哥回来水师将军府和堂叔一家人用晚食,说起来这个事儿,辅国公固尔玛浑听了年轻人的小烦恼哈哈大笑。
  “这个很正常。没有不法之人,还要刑部衙门做什么?坏人到哪儿都有。”
  “以前是糖少,贵,没人用糖来干燥海参,现在制糖的作坊多了,糖价格下降,海参价格上涨,才有‘聪明人’发明这个法子。”
  席特库咕哝一声,“大清国越来越好,没有良心的不法之徒也越来越聪明。”
  辅国公固尔玛浑瞪长子一眼,“他们也是大清国人,当然越来越聪明。”
  …………
  一桌子的人转头喷笑,大阿哥再一次感叹自己定力深厚。
  辅国公固尔玛浑也意识到自己说了句“傻话”,跟着笑。
  在海参崴,自然是用当地海物。将军府厨师烧制的葱爆海参和宫里的不大一样。大阿哥咽下嘴里的海参,想起阿玛说过的一句话,“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
  其实海参本身滋味平平,一时也说不上来,咬在嘴里之后,最外面带刺的一层软软的,里面的肉脆脆的,滑滑的很有咬劲。
  可是它出了名的养人,温补无害,适合身体虚弱不能大补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海参崴现在野生海参几乎没有了听说。大多是当地的,甚至是内地过去的养殖海参。
  海参养殖,据说是用抗生素提高成活率。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君子竹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49 章

  大阿哥一顿海鲜小宴用完; 终于明白哪里不对劲。
  他被海参崴这个城市的“海参”气息影响了。
  上半辈子的师兄师弟们; 一辈子吃素; 白菜豆腐; 鸡蛋都很少用; 长寿的也很多; 很少生病。
  阿玛也说过; 海参和人参除了增加人的抗病能力,防病能力之外,实际滋补效果; 一只海参和一个鸡蛋差不多。
  也就是说; 身体健康的人压根儿不需要特意吃它。
  把自己转换成客观的存在看待海参崴的一切; 想明白,晚饭后散步,大阿哥首先把海参加糖的问题提出来。
  辅国公固尔玛浑认为没有更好的办法; “海参对当地人来说,就是一个日常海菜。水师驻扎在这里; 当地人也不敢蒙水师里的将士们。主要就是对外地人。”
  对外地人来说,海参是一道大菜,名菜; 很多人吃它都是慕个名。地方官不敢声张; 破坏了这个名声; 海参生意就没了,这不是砸了当地百姓的饭碗?”
  席特库对此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般三十斤海参才能做出一斤淡干海参; 加上捕捞发售人工等等成本,一斤好的淡干海参卖到十两银子不为过。
  加盐,加糖,海参晒干后的重量自然增加,这就是利润。还可以用低价吸引人或者高价高品相骗人。”
  “有些人慕名来到海参崴,是不懂被忽悠了,花十两银子买了半斤海参,半斤盐巴。可有些人纯粹就是贪图小便宜,他们也不想想成本,发现买的不对就哭着喊着去找衙门。”
  大阿哥沉思一会儿,“加糖、加盐,是不是衙门不好定罪?”
  “阿玛曾经提过一次,现在食品方面出来一些新问题,没有律例参考。比如海参里面加一点点糖,人吃得少,只知道不好吃,身体一时之间也看不出什么毛病。”
  辅国公父子两个睁大眼睛,一起喊一嗓子,“皇上英明。”
  辅国公固尔玛浑好像是打开了话茬子,“太医明确说海参加盐会失去滋补效果,但也没有害处。有人气不过告到衙门,衙门最多也只能罚一罚。”
  “不过这也就是银子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加糖。上次巡按大人来海参崴提过将“海参加糖”正式加入律例的问题……新地方官最近主要是对外地人加强海参辨别。”
  上次的巡按大人?大阿哥把此人的消息从脑袋里搜出来,摇头,“新地方官做得对。就算是有律例规定海参里面不能加糖,可挡不住有人知法犯法。”
  “堂叔说‘坏人哪里都有’,侄儿再加一句,坏人什么时候都有,我们只能是时刻不松懈的防备着。这就跟打击‘私挖人参’,‘贪腐’一样,三五年冒出来一茬。”
  辅国公固尔玛浑愣怔片刻,哈哈哈大笑,“打击走私、贪腐、海贼……这就是大清官员的日常任务之一。”
  席特库摸摸光脑门,嘿嘿笑,“皇上说,打击贪腐,打击走私,就跟人每天要吃饭一样,时刻不能停,持之以恒……。”
  ……泽宪在海参崴看到很多,感触颇深。海参崴在各方利益纠葛之下,保持住这般稳定的发展势头,异常难得。
  固尔玛浑堂叔言语间也不赞同朝廷强行打破这份难得的平衡,他认为如今新上任的地方官争取到海参辨别的宣传,已是大进步。
  反贪腐,反地方宗族土霸,反官商勾结……重在坚持。
  泽宪之前想法过于简单,类似朱元璋皇帝一般大杀特杀,不管大贪小贪一起杀,只能镇压一时,官员人人自危,小贪被逼成大贪。
  …………
  海参崴的人口多出泽宪的预料,人气兴旺,欣欣向荣。
  相对于南方人口还是少得很。地方寒冷,冬天海面结冰,海参崴作为水师北方基地之一,这样的人口正好。
  当地老百姓都很满意当前的状态,现在的日子对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多、很多。
  人人都在期盼着铁路修好,有更多的外地人去到海参崴,自己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
  今年的淡干海参占市场上总体的五成,固尔玛浑堂叔对此非常满意,席特库堂兄说只要他们不放松打压,保持住这个“五成”就是圆满。
  海参里面偷偷加点盐,一般买主都认了,很少闹到公堂,盐干海参私底下成为约定俗成的做法。因为很多人就喜欢花少点银子买买低价海参,吃个名头。
  糖干海参于人的身体有害,而且用品相漂亮扰乱海参高端市场秩序,影响及其恶劣。
  泽宪的想法是修订《大清食品法案》,和其他的食品新问题一起归于刑法范围……
  京城的六月天里,开始准备去承德避暑的亲阿玛看完大儿子的来信,知道泽宪除了想家之外一切都好,放下心来。
  对于泽宪和泽庆、泽安一样,都因着外出有了感悟,午休之前的茶点时间,满心欣慰的皇上照例把信拿给嘟宝和多宝看看。
  果宝、海宝、山宝看不大明白,有嘟宝讲解。
  三胞胎听明白后嘿嘿笑。
  皇上嘴里的纯奶咽下,放下杯子,挨个看一眼,
  三胞胎刷地站起来蹦出一尺远,小胖手捂着自己的小屁股,一脸警惕地看着亲阿玛。
  发现阿玛没有起身,立马齐声大喊,“宝宝们乖乖。”
  亲阿玛极力保持住表情不崩塌。
  嘟宝和多宝捂脸。
  三个小家伙发现阿玛真的没有要动手的意思,反应过来,一起扑到阿玛怀里撒娇,“阿玛,宝宝们乖乖啊。”
  亲阿玛还能不知道他们的德行,挨个捏捏小胖脸。
  小家伙们在阿玛怀里快乐地翻滚闹腾。
  等到用完茶点各回各屋午休。
  “大哥喜欢朱元璋皇帝。”
  “大哥痛恨贪腐和结党。”
  “大哥脾气急躁。”
  三个小家伙在只有他们三个的屋子里一人一句,对视一眼,嘿嘿笑。
  大哥是谁?
  “宝宝们聪明,棒棒哒。”三个小阿哥夸完自己,一样动作钻进小被窝。
  看护三位小阿哥的宫人隐约地听到屋子里的动静,等三位调皮的小主子都躺好后,进来给再次盖好小薄被,轻手轻脚地退出去。
  下午的时候,美滋滋睡一大觉的小宝宝们,被亲阿玛罚去十四爷爷那里做开蒙。
  “分别给你们大哥、二哥、三哥各写一封信,不会写就找你们四哥帮忙,画图也行。知道要写什么吗?”
  “知道。”小家伙们眼睛一闪一闪的发亮,下一个四哥幺。
  皇上发现小儿子们精神抖擞,回答的声音响亮,一点儿也没有背后议论哥哥们的害羞,挥挥手让他们都退下。
  小宝宝兴奋的心情丝毫没有因着亲阿玛的嫌弃降低,一路上昂首挺胸,到了睿亲王府反应过来,他们是被阿玛“罚”来的。
  睿亲王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有空的巴拉巴拉自己的一辈子,自己身边的人,发现最放不下的是三位小阿哥。
  皇上对三位小阿哥太纵容了,一点儿也没有教导前面五个孩子的严格劲儿。
  小宝宝们作为当事人,敏锐地察觉到变化。
  十四爷爷最疼爱小宝宝们,可十四爷爷也最喜欢会飞的大机器。
  十四爷爷生怕小宝宝们玩心大了,将来光有天赋没有品性,不成大器。
  十四爷爷对他们越来越严厉了,小宝宝们小大人地烦恼着,每次都是苦着脸进睿亲王府大门,苦着脸回宫。
  “玉不琢不成器。你们的哥哥姐姐们在你们这个岁数,都是乖乖地跟着老师们开蒙,十四爷爷知道,你们阿玛对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