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做了统计,春秋战国有七八百年时间,诸侯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次数,比后来实现了大一统后的中国,历朝历代发动战争的总和还多。

  普通民众早就厌烦了战争,这个时候,中国确实需要一个秦始皇,哪怕是一个残暴的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真的来了。但六国贵族们的思想,不可能统一到秦始皇的“郡县理论”里来。他们认为秦始皇的胜利,是秦国霸权主义的胜利。

  秦始皇帝一统天下后,他不有学周武王,对自己的子孙及功臣实行分封制度。秦始皇所以不实行分封制度,并不是他认为自己的创建大一统社会结构,是代表了某种历史的潮流,而是他集权的需要。大一统了的中国,在秦始皇帝眼里,只是他一件最珍惜的器物,以大一统的方式,他统治着顺手,所以他就选择了大一统的社会结构。

  所以他不会搞*政策,向六国旧臣、部族说些诸如自己创建的社会是如何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之类的话。秦始皇和他的将军们都认为,军事手段,是解决敌人肉体、与精神上的抵抗的最好方式。敌人不投降,秦始皇就叫他灭亡。

  在秦王朝大一统的路上,堆满了六国之人的皑皑白骨。可是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秦始皇和他的铁骑,居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种历史规律,历史需要秦始皇,秦始皇不知不觉地充当了分封制度狠毒的刽子手,郡县制度刚毅、果敢的催产师!

2、始皇死而地分
2、始皇死而地分

  秦始皇的郡县制度,让太多太多的国王、诸侯们下了“岗”。六国诸侯是分封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有足够多的理由,对秦始皇恨之入骨。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张良也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他组织了一次针对秦始皇不成功的暗弑活动。《史记》说:

  “于博浪沙,遣力士行刺,未中,始皇令天下,大索十日。”

  张良的这次暗弑行动虽然失败,但也破了一个历史记录。此之前,在针对诸侯王或国王的政变中,主角都是王室贵族内部成员,或因权力之争,或因利益之争,分赃不平,引起的宫廷政变。公元前218年,发生的却是一次平民暗弑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行动。现在西方政治暗杀的风格,像是从张良那儿学来的:趁总统或最高领导人出巡,经过某条线路时,找准时间进行截击。历史资料上记载,张良是让一力士用大铁锥击中秦始皇的副车。如当时有炸弹,秦始皇可能就完了。

  这次暗弑活动,只是当时全国反秦活动的一个前奏,秦始皇却没有当回事,依然进行他帝王式、豪华昂贵的出巡。  

  公元前211年,始皇三十六年。此时的秦始皇已经49岁了。这个年龄在当时已经是高寿了。据一份医学资料说,中国人到解放之前,平均年龄才35岁。两千余年之前的大秦王朝,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只会更低。秦始皇却活到了半百之年,他一个人,活了当时几个人的寿命,够长的了。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天上降下了一块陨石。《史记》说: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

  天要下雨,或者下陨石,是正常的自然景象。但有人却要拿陨石说事儿。《史记》里说:有一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

  所谓“黔首”,是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给老百姓起的一个新名儿。“黔首”,黔者,黑色也。字面意思为,黑色面孔的人。

  不管哪个王朝的老百姓,都是很辛苦的,天天劳作,皮肤黝黑。不要说秦朝时的中国,就是现在还有许多乡下农民,也是因为过度劳作,日晒雨淋,要么是身体不好,肤色黝黑,要么是太阳把皮肤晒成“黔首”。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个不知名的黔首,拿陨石做文章,他在天降陨石上刻曰:“始皇死而地分。”

  这黔首可能是六国故族漏网之鱼,按当时的教育水平,还没有能普及到普通“黔首”,都能识文断字的水平。这位漏网黔首,对秦始皇恨到骨子里。所以他咒始皇两件事:一、始皇死;二、地分。

  黔首把他的咒骂刻在天降陨石之上,引来了许多来看热闹的闲人,他们都在看当时中国最早的反动标语:始皇死而地分。这一事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轰动效应。

  有大臣把这件事上奏到秦始皇那儿。秦始皇大怒,他先下令捉拿元凶。但大伙都不知道陨石上的字是何人所为。秦始皇更怒!下令:“尽取石旁居人诛之!”把陨石降落地区的民众,全部诛杀!

  此命令下达后,秦始皇觉得不解恨,又令“燔烧其石。”把好好的一块天降陨石,烧成了石灰。

  居于陨石旁边之人,不知有几千几百,个个都成了冤死鬼。此事足见秦始皇之狠毒,是千古以来最正宗的“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人”之独夫。

  事后,为了消除此事件的政治影响,秦始皇令他的皇家御用写手,作《仙真人游》,为秦王朝歌功颂德,并且谱成流行歌曲,让天下人传唱。秦始皇帝为了稳定他的家天下,可谓用心良苦,但也只是在秦始皇死后三年,真如黔首所说,始皇死而地就分了。

谶评:黔首的咒语
谶评:黔首的咒语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他于公元前221年一统中国后,划六国故地,为秦帝国的三十六郡。为了维护大秦帝国的稳定,秦始皇在国家治理上,也采用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

  一、在全国范围内实持“销兵”政策。把流落到民间的武器,以国家的名义收缴上来,销毁熔化成十二个铜人,分镇于全国的十二个地方。秦始皇实持的这种政策,类于现代许多国家的实持禁枪政策,把普通民众抓枪杆子的权利,给剥夺了。

  二、焚书坑儒。以方士卢生等人,乱议时政为借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把不能统一到大秦帝国政治思想上的各类书籍,烧了;把不能统一到大秦帝国政治思想上的许多知识分子,抓起来活埋了。

  做了这两件大事之后,秦始皇还担心他们的家天下,不能长治久安、千秋万代,所以秦始皇还四处出巡,破坏各地特别是中国东南,可能出现的“天子气”。

  “始皇死而地分”这则谶言,刚开始不能算是一个谶言,只能算是一个反对标语。秦帝国一个不知名的“黔首”,很会来事,他把对秦始皇咒语,刻在陨石上,“始皇死而地分”。这句咒语对于当时的秦帝国来说,是一条反动的标语!

  这位“黔首”的“反标”,却代表当时许多人的心声,最后还好,谶言没有完全应验,秦始皇死后,中国大地只是短暂地被楚霸王项羽分了一下,又被汉高祖刘邦统一起来,他创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汉王朝。

  

亡秦者,胡也
《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巡北边”,到秦国的北方边境巡视。燕地有一个方士卢生,“受秦始皇之命”,入海求仙回来。在回来的路上,卢生碰到秦始皇,他向秦始皇帝献出一册,据说是从大海里的海岛上,得到的神秘的图书,图书里有这么一则谶言:

  “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是一个特别迷信的皇帝,他信神仙之说,所以派出许多方士,满世界地帮他找神仙。他还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所以还派出许多方士,满世界地帮他找长生不老药。

  看到这则谶言之后,秦始皇认为:六国已灭,在中国境内,大秦王朝没有对手。而生活在中国北方的胡人,是秦国潜在的、也是最大的威胁!

  所以始皇下令:

  “蒙恬统兵三十万,北击于胡,略河南地!”

  又令秦国大将,攻取了北方胡人的老根据地灵州、夏州、胜州。为了一劳永逸地强化北方的防御,始皇下令在秦国边境上修筑了象征中国的万里长城。所以如果没有“亡秦者胡也”这则谶言,就没有秦长城。

  始皇三十五年,献图书的卢生等人,在背后议论秦始皇。他们认为秦始皇这个人刚愎自用,刑杀以威,天下人只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已经没有人敢向他进忠言。

  “天下人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秦始皇除了迷信之外,还贪婪权势。天下之事,大大小小都要向他汇报。大臣上书,要用秤来称他们奏表的重量,(其时中国没有发明纸,用竹简代书)来考核臣子的责任心。并且一旦有臣子上了书,不分白天和黑夜,必须马上呈报!近侍们如果做不好、做不到,“辄死!”

  应该说,秦始皇为了他们家的天下能“一世然后二世,世世不竭,乃至万世”,相当勤政。可秦始皇没有顾及到手下人的感受,以秦始皇的个性,他也不可能顾及到其它人的什么感受!

  在大秦王朝,他就是天,他又是地;他是国家的核心。全大秦王朝都必须团结在以他为核心的周围,否则,也是一个字,死!

  方士卢生、候生是一针见血地,说了许多一些攻击“核心”的话。他们认为:始皇:

  “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未求仙药!”

  秦始皇太贪婪迷于权术,我等不能帮他找长生不老药!   

  如果谁真帮秦始皇找到不老药,他一个人不但要统治当时的所有中国人,他还要统治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人。全天下的大小事儿,只要秦始皇能找到不老药,他一个人就能全包了。不知道这样一个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幸好,卢生他们醒悟快。他对其它儒生们说:“未可未求仙药!”不能帮秦始皇找药。实质更可能是卢生们的牛皮吹炸了,他们早明白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不老药,他们是在为自己找一个逃跑的理由。逃跑之前,还不忘忽悠一下世人,说他们不是找不到不老药,而是不想帮秦始皇这个大*,找不老药。  

  秦始皇听到告密者转述卢生们的犯上“恶言”时,卢生早就逃之夭夭。

  始皇大怒,他说:“朕请这些文化人来,是想让他们为秦国出谋划策,让天下早日得太平。而他们之中有人向朕自荐,说能炼药,朕不惜花费千百万钱财,如徐福等人,不知道了花费了国家多少钱财,到现在连药的影子毛都没有看到。候生,卢生两个,朕赏给他们钱财、官位、美人,对他们这么好,他们还诽谤朕!现在他们居然跑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有没有同伙?他们的家人在什么地方?还有他们的同学和老师呢?这件事一定要重重查处,不管牵及到什么人,不管用什么方式,也不管要杀多少人,此风不可长,定要彻查到底!”

  结果“犯禁者四六百余人,皆坑之咸阳。”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大的文字狱,秦始皇给后世的皇帝们开了一个相当不好的头。事件发生之后,秦始皇的长子对秦始皇说:“爸啊,现在天下刚安定,一些远方的老百姓还没有能真心实意拥护我们大秦王朝。而且这些文化人喜欢孔夫子的仁义,你老人家用重刑坑杀这么多人,恐怕天下人会诽谤您老啊!”

  秦始皇听到儿子扶苏,也不支持他坑杀方士,

  “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把扶苏贬到秦国北方边境上,与蒙括一起筑长城。

  秦始皇之所以发怒,是他认为扶苏与自己居然不同心,在关键问题上,不是向着他,而是胳膊肘儿向外拐。但扶苏毕竟是他最器重的长子,所以他决定吓吓扶苏,或者说是想让扶苏历练一下,但结果却弄巧成拙!  

  秦始皇三十七年,他巡“至平原津”时生了重病。但他很怕死,君臣左右,没有人敢说陛下要死了。所以如何按排后事,皇帝不提,谁也不敢提。

  确实病得不行,始皇才命人写“玺书”赐给太子扶苏。目的十分明确,是要让扶苏回来接他的班。但秦始皇的如意算盘,却让一个叫赵高的家伙打翻了。

  赵高原是秦始皇皇宫里一太监,据说曾经做过始皇的二子胡亥的老师。他说服了丞相李斯,扣留了始皇给扶苏的“玺书”。并与李斯一起,改了诏书,赐令扶苏自尽,另立始皇二子胡亥为帝。最后,历史上最强大的秦国,就被胡亥和赵高给葬送了!  

谶评:与秦始皇有关的几则谶言
谶评:与秦始皇有关的几则谶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称帝,在位37年,称帝12年。他是一位特别迷信的皇帝,中国历史上至少有四则著名的谶言,与秦始皇有关。

  一、“始皇死而地分”。

  这一则谶言,据名《史记》记载,是一个不知名黔首的咒语。

  二、“今年祖龙死”。

  这一则谶言的发生时间与第一则谶言的发生时间一样,都发生于始皇三十六年。据记载:“始皇三十六年秋,使者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谒使者言,今年祖龙死”。

  “使者奉璧以闻”,秦始皇吃惊地发现,这块被人献上来的宝璧,居然是自己于始皇二十八年,过洞庭湖用来镇浪的传国玉玺!一年之后,始皇三十七年十月,也是一个秋天,秦始皇果真病死在出巡的路上!

  “今年祖龙死”这一则谶言,真的应验了。

  三、“东南有天子气”。

  这一则谶言,也是秦始皇从一位方士那儿得到的一则谶方,本作品的的东南有天子气章节,将祥加讨论。

  四、“亡秦者胡也”。

  这一则谶言,就是本章节所说的这则谶言。燕地方士卢生,于始皇三十二年,给秦始皇带来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图谶里,有这么一句:“亡秦者胡也”。结果只有十多年时间,秦帝国就真的亡了。

  但秦始皇对这则谶言理解错误,他的秦帝国,最后不是亡于北方“胡”人,而是亡于他家里的“胡”(亥)!在《史记——注述》里,唐代人郑玄也认为: 

  “胡者,胡亥,二世之名也。秦(始皇)见图书,不知此人名,反备北胡!”

  有伟人说,强大的堡垒都是从内部开始破,原来这话在秦朝就是真理了!

  “亡秦者胡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弄假成真的谶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病 已 当 立
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则灵异事件:

  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泰山是古代中国皇帝们进行封禅的圣地,对于当时汉王朝许多人来说,泰山既神秘、又神圣!

  但神秘且神圣的泰山,却发生了“大石自起立”这一灵异事件。泰山上一些不“听话”的大石头,居然在山上像动物一样走来走去。这件事发生后,许多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

  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

  上林园是汉室皇家林园,一般人是进不去的。但元风三年正月里的一天,管理园林的官员却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

  枯树复起,奇特但不奇怪。这树说不定是没有死透,营养合适,现又逢春,所以能逢春再发。但奇就奇在,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这可就神奇了!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

  为什么皇家上林园里会发现虫食文?  

  有一个人不但猜测了,而且把他猜测的结果说出来。他不是茶余饭后的说说,而是把他猜测的结果,向当时的皇帝——汉昭帝上了书。

  他说:“陛下,现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大汉昭示,当有匹夫为天子;枯柳复生,意指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我大汉承尧之后,有传国之运,现天降昭示,当求天下贤人以禅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顺天命!”

  此人为鲁地一小官史眭弘。按异姓受命的理论提出时间来说,他是第一个提出异姓可以受命的理论家。这个眭弘,也是一敢说敢做之人,他立即把自己的“理论”,结合出现的异象,向皇帝进言。作为异姓受命的理论探索者,眭弘勇敢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可汉家天子怎么可能就凭泰山、上林两件小小的灵异事件,就把大汉天下拱手让于他人呢?

  汉昭帝下令,“弘妖言惑从,诛之”。  

  五年之后,虫食文却应验了。

  孝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昭帝崩,无嗣”,没有儿子。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称帝后:

  “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

  结果,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让霍光他们给废了。再立之人,姓刘名“病已”!  

  这个刘病已,确实出自故废立之家,他是武帝汉废太子刘据之孙。刘据被人陷害,其“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此孙系于长安狱中。大臣丙吉“哀皇孙无辜”,所以想尽一切办法,保全皇孙。

  眭弘所言“当有匹夫为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