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候选王妃-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仇禹从里头出来,皇上和皇后都很惊讶。
    这事情也许并不复杂,其实宫里头的技俩说起来也就那么几种,不外乎略加变化重新组合,对慎刑司的人来说多半儿司空见惯。很快就能弄明白。
    但是……这时间也还是太短了。
    仇禹一出来就开始清场。
    本来剩下的人就不多了,人人自危不说,主子们全在火头儿上,谁这么不长眼往前凑啊。
    仇禹连慎刑司自己的人都清走了。
    “请皇后娘娘回避。”仇禹冲皇后躬身施礼。
    皇后娘娘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大胆!你竟然怀疑本宫不成?!”
    难怪要清场清得如此干净,原来是怀疑到本宫头上来了!
    本宫要是就此出去了,这宫里头的唾沫星子都能将人淹死。
    皇上也有些疑惑,莫名看着仇禹。
    帝后一体。
    除非极特别的情形,当着皇上的面要皇后回避,确如皇后所说,几乎就是表示皇后涉入其中了。
    “皇上。”仇禹又施了一礼。“若是等臣禀告了情形,皇上觉得可以请皇后同问,臣愿意再说一次。如今事关重大。还请皇后娘娘先行回避。”
    “仇禹!”皇后见皇上没有说话,气愤地站起身来,怒道:“今日之事,你必要给本宫个交待!”
    仇禹索性跪了下来,道:“娘娘息怒。平日这宫里头的事情,老臣都是向皇后娘娘回禀。老臣为人如何,娘娘心中有数。还请娘娘信任老臣一回。今日之事,只怕娘娘不知道还好些。”
    若是有皇上撑腰,皇后并不算什么。但若是能不得罪皇后。自然是最好。
    仇禹有他自己的宫廷生存之道。
    能作威作福的时候,他使劲儿地享受。拼了命的往上爬。不就是为了这个么?该装孙子的时候,他也很会装。上下尊卑。也就这么回事儿。
    皇后犹豫了一下,没有再坚持,挥袖一言不发地出去了。
    “皇上,宜妃娘娘床前的窟窿,并不是从上头挖的,而是从下头打通的。”仇禹直截了当说了勘察的情形。
    这个可能皇上已经想过了。
    二十多年来大权独揽的皇帝并不是草包。
    要是从上往下挖个一人深的大坑,实在太困难了。
    要撬开青砖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青砖都是特制的,铺设过程极其繁复。青砖下头是一层层铺好的碎石,每层碎石之间都填着糯米浆,既密实又防潮。青砖之间也都用米浆和石灰粘得十分结实。
    再说,挖个一人深的坑绝对不是一天能干完的。用蛮力打碎青砖也许不难,要撬开一块再严丝合缝地装回去,如此操作上几天,根本是不可能的。
    既使至坤宫里头所有的宫人太监都是奸人,只怕合力也做不了这个事情。
    实在难度太大,动静也太大。
    宜妃又不是死人,总不会由着人在自己床前折腾。
    从下头挖通就不一样了。
    再结实的地板和宫殿,往下总是泥土。
    泥土就能挖。
    到最后关头才挖最上头的青砖就是,挖通了用随便什么东西略撑住就行了。上头还有地毯遮挡,便容易得手了。
    “地道通向那里?”皇上追问道。
    从下头挖上来,自然要有横向的地道了。(未完待续m。)

☆、第一百七十八章 秘密

“皇上!”仇禹喊了一声,跪了下来,道:“臣下去之后,先是见到一条两丈长的斜向下的地道,泥土尚新,挖掘粗糙,应是最近挖通的。”
    仇禹顿了顿,咬咬牙,继续说道:“过了只是这一段,竟有石室一间,有一人高,两丈方圆,里头堆着些挖地道的泥土。还另通一条横向地道。”
    “嗯?”皇上的眼睛睁大了。
    “那石室与横向地道都砌着长条石,相当的坚固。”仇禹碰头道:“臣等不敢再行探查,请皇上明示。”
    一时间,皇上看着仇禹,仇禹看着地板,两人都半天没说话。
    坚固的地道与石室,只能说明一种情况。
    这地道与石室都是早就有了的。只是最近才被利用来对付宜妃而已。
    在地底下施工要远比地面施工困难。
    挖地道可不是挖挖泥运运土这么简单。
    首先要熟悉地下的情况,至少得有当初修建宫殿的图纸,不然挖着挖着把房子挖塌了,就是一拍两散的结果。
    再者得有挖掘的工具,工程量大了,莳花弄草的小铲子就不行了。
    还需要材料,那些砌地道和石室的长条石分量不轻,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还需要熟练的工匠,在地下辨明方位、组织施工、防止塌方……不懂行干不了。
    还需要干活的苦力……
    还需要解决这些人的吃喝拉撒睡……
    事实上,只有一个人有能力在皇宫里完成这样的地下工程。
    皇帝。
    至于是那一朝那一代的皇帝就难说了。
    这样的工程通常目的只有一个。
    逃命。
    参与的人都会被灭口。
    地下的秘密由皇帝亲自保守,代代相传。
    也许一直传下去。
    也许传着传着就传丢了。
    仇禹实在不知道皇上知道不知道这皇宫下头的情形。
    他觉得应该不知道。
    至少不知道至坤宫底下这一部分。
    不然皇上不会是现在这种神情。
    皇上知道皇宫里头有秘道。
    皇宫里当然有秘道,皇宫里没有,难道民房里才有?
    事实上,皇上还知道这些秘道中的两条。
    一条从皇上的寝宫通往宫墙外的夹道。
    一条从御书房通往护城河边。
    这两条秘道的出入口无疑都非常隐秘。表面上绝对看不出异常,需要至少两个人才能推动机关打开门户,如此才不容易被误触动。
    若是一位皇帝到了最后。身边连一两个人都没剩下,那大概也就用不着这秘道了。
    丰裕帝刚登基的时候。就将两条秘道都走了一遍。
    身边的一位太监帮着他开动的机关。
    可叹那太监还又惊又喜,以为得到了皇上的终极信任。殊不知只有死人才绝对不会泄露秘密。
    皇上并不知道至坤宫中的这一条。
    他几乎想立即站起来,亲自下去研究一番,到底这地道通向何方?
    接下来另外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疑问涌进了脑海。
    是谁,竟然知道连他这个皇帝都不知道的地下秘密?
    还有没有其他的秘道和秘室?
    为什么?要用来对付宜妃?
    仇禹已经跪得膝盖发麻,仍是老老实实一言不发,等着皇上拿主意。
    门外有些动静,似乎有人在和守门的太监说话。
    皇上觉得心思有点儿乱。一时想不出万全之策,便让仇禹先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仇禹便到门口问了一声。
    原来是太医过来回禀,说宜妃娘娘性命算是保下了,只是身子伤得厉害,怕是要调养些日子才能恢复。
    这是个好消息,皇上沉吟了一下,对仇禹道:“至坤宫出了这样的事,难免有些不吉利,先封起来吧。将宜妃挪到锦绣宫里头去修养。那些宫人……”
    看皇上将手往下一挥,多半儿马上就要说出一体处死的话来。仇禹赶紧走前一步,劝说道:“兹事体大,若是牵连太广。难免有人多想。再说,回头说不定还会有事用到这些人。”
    意思是说,若是杀得太多,说不定反而不容易守住秘密。
    秘密这种东西,越是守得严,越是多人窥伺。
    而回头探索秘道,肯定还需要些最终要灭口的人,不如索性将至坤宫的人废物利用一把。
    其实仇禹主要想保下他自己的人。
    培养心腹是很难的。
    皇上点了点头,道:“那你去甄别一下。一无所知的先跟过去锦绣宫服侍,有所察觉的留在这边儿守屋子。近身服侍的……给她们点儿机会就是。”
    所谓的守屋子。大概就得与秘道共存亡了。
    而给点儿机会,绝不是给机会她们活下去。而是故意留个空子,让她们有机会自裁。
    皇上已经想明白了,从现在的情形看,至坤宫里头并不需要内应,所以不用留着问口供了。
    仇禹当然不会理解错误。
    宫里头消息传得飞快。
    转眼间,几乎人人都知道了,至坤宫里的宫人竟敢在宜妃的榻前挖坑,害得宜妃娘娘早起跌了一跤小产了。
    动手的宫人自知罪孽深重,寻机自裁了。
    也就是说,一时恐怕找不出指使之人了。
    当然有人背后指使,至坤宫的宫人又不是疯了,怎么会和自己的命过不去?
    在传闻中,床前的坑不断变小,由一人深变成半人深,再变成一尺深,再之后干脆说成没有坑,就是服侍的人直接下脚绊倒的。
    最后的说法越传越广,渐渐成了主流。
    也是,既然能指使近身服侍的宫人下手,还费事挖什么坑啊。
    后来至坤宫寝殿榻前的坑,成了大昌后宫流传的谜团之一。
    无论如何。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背后主使之人。
    建储匣制度,皇上很快发了明诏,并亲笔写了一式两份的传位诏书。一份自己放在身边保存。一份在大臣们的共同见证下,由御前主管太监亲自登上长梯。将放有诏书的锦匣安放在理政殿正中仁和匾额后头。
    大家都认为,很可能就是这建储匣,让宜妃肚里的孩子遭了秧。
    宜妃盛宠有孕,皇上又提出传位诏书中应同时指定辅政大臣,似乎有传位年幼皇子之意,不能不让人猜想皇上有意将皇位传给宜妃之子。
    既使现在没有这个意思,也不能保证将来没有这个意思。
    有了建储匣,便不会有太子。除非皇帝薨逝。根本无从得知继位之人。
    等到皇帝薨逝,什么都晚了。
    要毁掉未来的威胁,莫若在这威胁还弱小的时候下手。
    没出娘胎的孩子,当然是最弱小的了。
    宜妃月份已大,若是再等下去,即便早产,说不定皇子也能成活。
    必须尽快。
    所以建储匣还没有建起来,宜妃的肚子已经瘪了下去。
    个中道理,渐渐大家都琢磨出来了。
    可是,到底是谁下的手?
    谁的手这么长?
    宜妃的事。梅清自然也听说了。
    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说老实话,她并不怎么看好这个孩子的命运。
    生在帝王家,不一定是富贵命。
    但是。身边的人下手,就这么平白地摔没了,也不能不让人从心底觉得难过,为背叛难过。
    宜妃从遥远的北戎到大昌来,身边的人全部跟送亲的马队回去了,服侍的宫人是另外派过来的。
    即便如此,被近身服侍的人暗害,宜妃也一定会难过吧。
    梅清终于再次见到宜妃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想错了。
    宜妃的脸色不好。非常白,雪白。
    虽然已经过去了些日子。但是失血实在太厉害,宜妃连嘴唇都几乎没有血色。整个人看起来静静地没有生气。
    出入的宫人都非常小心,蹑手蹑脚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
    好些宫人都换了新面孔。
    杨嬷嬷还在,陪在宜妃床头。
    “陈姑娘快来这边儿坐。”杨嬷嬷极力表现得一切正常,热情地招呼梅清在宜妃榻前的锦墩上就座。
    寒暄了几句,宜妃便对杨嬷嬷说道:“嬷嬷去给陈姑娘拿些葡萄来吃吧。”
    新进贡的黑葡萄,乌黑饱满,颗颗圆润多汁,甜得入心。
    杨嬷嬷用剪刀将葡萄一颗一颗剪下来,她的动作优美而缓慢。她才不急,主子的意思当然不是要给客人拿葡萄,只是让她走开而已。
    在错误的时候呆在错误的地方,绝对是宫廷里头最大的错误。杨嬷嬷才没那么傻呢。
    果然,等杨嬷嬷终于端着葡萄回来的时候,梅清早已离去。
    杨嬷嬷惊讶地说道:“哎呀,今日陈姑娘怎的这么快就走了?”
    宜妃微微笑了一下,道:“本宫如今精神不济,何必拘着陈姑娘在这儿呢,这葡萄你跟大家分了吧。”
    梅清步履悠然的走向北门,心中却是惊骇莫名。
    她还在想宜妃的话。
    “你知道狼女么?”宜妃问她。
    “狼女?”梅清不怎么明白。
    宜妃苍白的脸上带着复杂而难以言说的神情,轻声道:“那我告诉你吧。”
    北戎历来以培养谍人见长,特别是现任北戎王的祖父和伯父。也就是前任和前前任的北戎王。
    北戎的谍人,男子称为狼子,女子则称为狼女。
    枝枝蔓蔓埋下的谍人们,大多互相之间都不清楚,为了保存力量,配合行动,高级的北戎谍人,有一枚暗记。

☆、第一百七十九章 寻觅

暗记是一枚精制的细铜绞丝戒指。
    绞丝戒指自然很常见,这个戒指的特别之处在于绞丝的特定部位有一根丝是反的。若不是仔细观察,自然是看不出的。
    而且这戒指的戴法也有讲究,要戴在小指之上。
    这个戒指的好处是男女老少咸宜,贫富均可。
    男款略粗大,女款更精细。
    没钱当然只能戴铜戒指,有钱冒充金的亦未尝不可。
    反正这种东西不会整天戴着,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
    不是内行特别留意,是不容易发现的。
    “北戎王告诉我这个,是让我在大昌可以有人可用。”宜妃的声音里带着冷飕飕的味道。
    可是宜妃呆在深宫,几乎就是笼中的金丝雀,接触的人太少,至今也没有见到任何人带着北戎谍人的暗记。
    “狼子和狼女们的首领是狼头。”宜妃想让梅清帮她寻找狼头。
    狼……头……
    梅清心里感觉很不对劲儿。
    “我本来想着,大昌和北戎相距如此之远,北戎王也是鞭长莫及,不如就在这儿锦衣玉食混混日子算了。”宜妃的眼睛完全没有对焦,整个人都带着茫然的神色。“可惜的是,我想混日子,日子却混不下去。”
    “我不怎么想要这个孩子,甚至想过用些手段不要了,说不定顺便还能陷害个谁。可是,我下不去手。我不够狠……别人够。”
    “我差点儿连命都没了……就算一时用不上,也要将所有的人脉先抓在手里。”
    “好妹妹,我知道陆斐很有些门路,你们帮我找到狼头,你们的事儿。我一定好好在皇上身上下功夫。回头你们就回蒙萨去了,这大昌的事儿也就没关系了。”
    宜妃将话说得很明白了,大家互相帮忙。而且你们出了力之后,就能拍拍屁股走路。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后果。只是见梅清表情古怪,宜妃睁大眼睛观察了一刻,有些不得要领,便就没有再继续深谈了。
    梅清的表情古怪是因为她想起了一件很古怪的事儿。
    在出宫的路上她仍然在仔细回想。
    冯嫒的手上……好像曾经有一枚绞丝金戒指。
    金的?铜的?
    戴在那个手指?
    实在记不得了。
    为什么自己会记得这个?她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说不定自己这个身子的原主儿就是因为这个死的。
    也许原主儿知道北戎谍人的秘密。
    也许原主儿就是狼头。
    无知的少年狼头。
    见到一个类似的暗记,产生盲目的信任,结果断送了自己。
    梅清觉得自己的脑袋有点儿不够用了,决定下次见到陆斐的时候好好商量商量。
    皇上身边的大太监王松和狠狠眨了两下眼睛,觉得自己的脑袋不仅仅是不够用了。而简直是见了鬼。
    皇上明明用了早膳就进了御书房和仇禹不知道说些什么,自己一直守在外头。心里还琢磨着,这阵子慎刑司的仇禹经常跟皇上同进同出,实在是少见。今儿又谈了这么些时候,不知道宜妃娘娘小产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谁知道到了差不多午膳的时辰,皇上自个儿推开门从御书房里头出来,仇禹竟然没跟在后头。
    仇禹不见了?!
    王松和偷偷往御书房里头看了两眼。
    御书房很大,也很宽敞,一目了然,并不能藏人。
    仇禹那么大个活人那里去了?
    王松和微微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在宫里。嘴严从来都不是坏事儿。
    皇上对王松和的表现很满意,他打算将王大太监拉下水。
    宜妃性命无忧,精神又差。这几天。皇上除了去看望安慰一下宜妃,其他的时候都在地下徜徉。
    发现一个新世界的感觉真是奇妙。
    仇禹做事相当的稳妥。他从至坤宫的宫人里头选了两个年纪大些,老成懂事的,加上当日曾随自己入内的两名手下,组成了一支小队。这些人的任务就是寻找至坤宫之下秘道的另一头。
    秘道的出口是一堵墙。
    封得严严实实的石墙。
    无论怎么看,都是个死胡同;无论怎么推,都纹丝不动。
    至坤宫的宫人们开始的时候非常绝望。
    她们本来觉得很无辜。自己实在没有加害宜妃娘娘,却落到了如此境地。
    接下来觉得更加无望。本来就够冤的了,再知道了宫里头的秘道。大概绝对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好在仇禹很会鼓动人心。
    他告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