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英华苦笑道:“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本来就是有道理。”李如意又小声道:“里正家要分家了。”就是因为丰氏要跟赵氏说王家分家的事,她才离开堂屋不听人家的家事。

    李英华惊诧道:“丰姨能同意分家?”

    李如意点点了头,“丰姨说想开了,还是早点分开过的好。”

    李英华低声道:“其实丰姨小看了志高哥。”

    李如意好奇的问道:“此话怎讲?”

    “志高哥给我说,他从今年起给书铺抄书,每个月能挣二百多个铜钱,够束脩费了。他就算以后考不上秀才,也能凭着抄书养家。”李英华见李如意不以为然的样子,特意道:“志高哥今年才十二岁,比我只大一岁。”

    “他能想着挣银钱补贴家里就是好的。”李如意的原身对于王志高没有什么印象。她来到礼村都一百多天了,也没见过王志高。不过,冲着王志高能够不读死书,知道靠写字赚银钱,就觉得这个少年是个好的。

    李敏寒喂完鸡,洗了手进厨房,瞧见锅盖白气腾腾,笑问:“还没卤好?”

    李如意指着靠在墙边摇摇晃晃三条半腿的木桌,那桌上放着一个木盆和一个盛着猪油的大碗,“快了。那边有炕过放了盐的肥肠,你要饿了去吃。”

    李敏寒正准备去吃几块肥肠,堂屋里面传来赵氏带着些许自豪的声音,“如意,给你丰姨、姐姐盛碗肥肠尝尝。”

    “好。”李如意朝两位哥哥笑了笑,麻利的取了两个家里最小的碗,盛满肥肠,又取了两双筷子,这就去了堂屋。

    “这孩子真实在,我们两人吃一碗就足够了,你还一人弄一碗。”丰氏瞧到炕成焦黄色的肥肠,再闻到肉香味,口水差点从嘴里咽下来。

    王燕不错眼珠的盯着肥肠,瞧着品相闻着香气就觉得好吃,这可是满满一碗的肥肠,足足有三、四两多,这李如意真是好客大方。

    “姨、姐姐难得来我们家一次,又肯尝尝我做的肥肠,我高兴还来不及,自是要多盛些。”李如意把两个碗放在了母女面前的桌上,将筷子递了过去。

    赵氏柔声道:“这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早就给你送去尝尝了。”

    丰氏母女也好久没有吃过肉了,哪受得了这种诱惑,这就开吃,吃了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两个碗就吃光光,露出油亮亮的碗底。

    李如意微笑道:“盆里还有,我再给你们盛去。”

    丰氏连忙道:“够了。”

    王燕忍不住夸赞道:“实是好吃。没想到如意的厨艺这般好。”

    李如意谦虚的道:“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哥哥收拾的肥肠,弄得干干净净。”把碗筷收走去了厨房。

    丰氏心里大赞猪肥肠味道好吃还解馋,望向赵氏,问道:“你家买的猪下水多少钱一套?”

    节日快乐!亲们的收藏留言好评给5分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哦。

 22卖炒肥肠出事

    “不要钱。”赵氏微笑着把张屠户送猪下水的前因后果说了,“今个健安、福康去镇里遇到张屠户,又被塞了一套猪下水。”

    丰氏跟赵氏道:“张屠户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这都给你家送了三回猪下水了。”

    赵氏微笑道:“是。如意说下次张屠户再送东西,我们家就送他一些青菜。”

    丰氏母女又坐了一会,准备离开,赵氏特意高声道:“英华,你再去盛一碗肥肠给你姨送回家,遇到你姨家里的人就说这是我给志高吃的。”

    丰氏笑道:“你真是有心了,还想着我家志高。”

    王燕望向赵氏的目光里面多了一分感激。

    李英华从厨房快步走出来,“娘,卤猪肝好了,妹妹说吃猪肝对眼睛好,我给志高哥切一块吃。”

    “切吧。”赵氏又跟丰氏道:“志高这孩子天天夜里点油灯看书费眼睛。你可得让他悠着点。”

    丰氏点点头,笑容满面,“吃了还拿,我都没脸再来你家了。”

    赵氏拍了拍丰氏瘦弱的肩膀,“你可别见外。”

    李英华端着一个大海碗出来,上面是两块成人拳头大的卤猪肝,下面是炕肥肠,都快两斤了。

    丰氏母女向李家人道谢,带着李英华回家了。

    很快,李英华去而复返,手里的大海碗盛了满满一碗冒尖红皮的生花生米,喜滋滋的道:“丰姨又给咱们家送了生花生米。”

    赵氏自是欢喜,“留着等你爹回来炸花生米给他下酒吃。”

    李如意在厨房里已经把卤下水都切好了,嘴里吃着一块卤猪肚走到院子,高声道:“等我爹回来,我们兄妹给他买花生米。这碗花生米,您每天吃早晚吃十粒补血,对身子有好处。”

    赵氏微笑道:“天天吃鸡蛋,时不时的吃肉,我还补什么补?”

    “人家怀的是一个,您怀的是两个,当然得补。”李如意朝站在赵氏旁边的李敏寒使个眼色,后者立马从碗里取了十粒花生米,分成三次强迫性的塞进赵氏嘴里。

    儿女这么孝顺,赵氏心里乐开了花,忙道:“你们也吃。”

    到了傍晚,村里响起急促的锣声。

    李敏寒出门打听之后回来,有些紧张的道:“王族在祠堂开族会,听说王里正要分家。”

    赵氏失声道:“王海家说分家就分家,竟是这么快。”

    李如意轻声道:“丰姨从我们家得到了承诺就有了底气,自是马上同意分家。”

    赵氏想到下午丰氏说起王冬至、王春分夫妻的自私懒惰混账,还有王海的无情,心里有几分担忧丰氏母子三人日后的生活,不由得眉头紧蹙。

    李如意站在赵氏身后,给她按摩肩膀,“娘,我们家只要遵守承诺只从丰姨那里进白面、鸡蛋,就是给丰姨最大的帮助。”

    赵氏轻叹一声,“那我们家就按你说的做。”

    月上梢头,王海家分家的事还没有弄完,李健安、李福康从县城集市卖完葱花饼、鸡蛋灌饼急匆匆的回来了。

    李英华、李敏寒都站在自家篱笆旁边眺望村口好久了,夜盲症痊愈,借着月光能看很远,见两个熟悉的身影出现,连忙迎了过去。

    李敏寒问道:“大哥、二哥,今个怎么回来这么晚,买卖不好吗?”

    李健安沉着脸道:“不是。”

    李福康幽幽道:“出事了。”

    李英华、李敏寒心一怵,不约而同的道:“啊?出了什么事?”

    李健安瞟了李福康一眼,“你别说话只说半句吓着弟弟。出事的又不是咱们家。回家再说。”

    李福康没再吭声,等进了家里,堂屋门还开着就忍不住开口道:“娘,幸亏我们兄弟听了妹妹的话,没有去县城卖隔夜的炒肥肠。”

    李如意已经把油灯点着了,问道:“可是有人卖隔夜的炒肥肠把主顾的肚子吃坏了,出事了?”

    “可不是吗。”李福康一屁股坐下来,“我和大哥头一次在县城小集市卖炒肥肠,刘村的刘柱就在我们旁边卖菜,刘柱见我们的生意极好,就想着也卖肥肠,后来他还特意问过我和大哥,你们家还做不做炒肥肠的买卖,我大哥说暂时不做了。他就做起了炒肥肠买卖。”

    李如意惊诧问道:“刘柱家里什么时候开始卖炒肥肠的,之前都没有听你们说过?”

    之前的葱花饼,现在的炒肥肠。李家卖什么就被人模仿卖什么。好在鸡蛋灌饼在大周国都没有人会做,一时半会县城、金鸡镇没有人摸索做出来。

    李福康答道:“刘柱家就是那天下雨卖的炒肥肠。那天你不是不让我们出摊吗,我们没去县城没有碰到刘柱家的人。听说刘柱本人夜里下雨天回村摔了一跤,把脚扭了。”

    李如意再次跟家人嘱咐道:“下雨天不能出摊。”

    “可不是吗。妹妹说的极对。我们得听妹妹的话。”李福康深以为然,接着叭啦叭啦说刘柱家的事。

    李健安就是去杂房放了大竹篮的功夫,李福康已经在堂屋把刘柱卖炒肥肠出事说了一半,气呼呼道:“二弟,我说了多少回,让你把门关上再说事。”

    李福康摸了摸脑袋,“后面还是让大哥来说。”

    李健安坐下来,低声道:“刘柱家心大,头一次就弄了两幅猪下水,二十多斤的肥肠,没有炕干水也没有炕出油,就这么直接炒了,根本没有我们家做的炒肥肠好吃,加上那天下雨,县城小集市的主顾少,就没有卖出去。

    那晚雨下个不停,刘柱回家路上摔了扭了脚。第二日天晴,刘柱的两个儿子拿着炒肥肠跑了五个村三个镇一个县卖,最后把价钱降到一个铜钱二十个肥肠才卖完。

    可是有五家人吃了肥肠当天晚上就腹泄不止,去药堂看病花了许多银钱还受了罪。这不今个五家人就联合起来到县衙门把刘柱家给告了。”

    今个县里的小集市有好多的人议论此事。李健安、李福康从几个亲自去县衙门目睹审案全过程的老主顾嘴里得知的事情经过。

    赵氏听得心惊肉跳,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李英华、李敏寒后怕的面色苍白。

    李如意轻叹一声,问道:“县令如何判案?”

    看文容易,码字不易。亲们,大过节的我还要更新哦,记得收藏留言好评打5星支持!

 23畅想修房

    李健安目光带着两分恐惧,沉声道:“县令一开始以为炒肥肠里面有毒,派衙役抓了刘柱全家过堂,后来听完刘柱全家人说完经过后,下判书说刘柱家售卖腐坏肉食给百姓,打刘柱夫妻二十棍,禁止再卖吃食,罚银七两赔偿原告五家人。”

    衙门打棍子需脱掉人的裤子露出屁股打。

    刘柱夫妻在衙门里光腚被打二十棍,身心都会非常痛苦。

    李如意缓缓道:“刘柱家肯定拿不出来七两白银,得卖地了。”

    当地地属北方,地没有南方的值钱。长平县各村的良田一亩四两,近二亩地才能卖到七两白银。

    李福康特意道:“娘,我们以后要听妹妹的话,如果不听妹妹的话,就会……”

    李健安见赵氏吓得肩膀颤抖,忙道:“好了。你别说了。娘以后肯定会听妹妹的话。”

    李如意握住赵氏的有些凉的手,柔声道:“娘,莫担心。我们家只要在夏天不卖隔夜的肉食就不会出事。”

    这件事令大家吃晚饭的胃口都差了。

    赵氏的心思也由正在分家的丰氏落到了刘柱家出事,心里后怕的很。

    李如意特意到赵氏的卧房,“娘,做什么买卖都有风险,只要不贪婪避开风险就是安全的。”

    “我差点害了咱们家。”赵氏语气里面充满了愧疚。

    “您最后不是也听了我们兄妹的话,当晚就把炒肥肠都吃了,没让我哥哥次日去卖掉吗?”李如意趁机道:“这要是我爹,肯定就听不进我们兄妹的劝。”

    赵氏身体一僵。

    李如意柔声道:“以后我爹回来了,在做买卖上面不听我们兄妹的劝,您可得站在我们兄妹这边。”

    “好。”赵氏点了点头,“我一定帮你们劝他。”

    “给您铜钱。”李如意把钱袋放在赵氏的手里,也是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问道:“你掂量掂量,猜猜是多少?”

    “这么多?”赵氏心里惊喜,打开钱袋一数,“五十个铜钱!”

    李如意笑道:“这不今个我们卖出去一百张葱花饼、二百张鸡蛋灌饼,收入增多,给您的银钱就多了。”

    县城的人现在大部分都知道礼村李家的鸡蛋灌饼了,那是整个北方城府独一家,只需要两个铜钱就能买到。

    赵氏惊喜之后是欣慰,搂着宝贝女儿夸赞道:“我的如意,你真是能干,这么小就能每天给家里挣这么多的银钱。”

    “不止我,还有我哥哥呢。”她的四个哥哥放在前世就是初中、小学生,可在今生的大周国都在拼命的给家里挣银钱,让她心里敬佩喜爱还有些心疼。

    “我生了你们真是有福气。”

    “我们能做您的儿女,才是有福气。”李如意真情流露,双手抱住了赵氏。今生老天对她不薄,给了她一个温柔善良勤劳朴实的娘。

    家里做了近半月的买卖,除去交给赵氏的,李如意已经攒了二两多的银子。

    赵氏虽然把银钱看得重,但没有把儿女赚的银钱都要到手里攥着,冲这一点就比许多妇人强。

    母女又说了些话,李如意见赵氏打哈欠困了,就回卧房去洗漱。

    李如意就着昏暗的油灯,环视卧房,大概二十平米,面积不小,只摆着一张老旧的木床,一张摇摇晃晃的八仙桌,连个凳子都没有,显得空荡荡。

    床上的被褥破破旧旧。被子里面的棉花都硬的打结了,保暖的作用大大的降低。

    现在是炎热的夏天用不着被子,到了冬天这样的被子可抵御不了寒冷。

    最要命的是房子,大梁被虫蚁蛀了时常往下掉木屑,茅草房顶破了几个洞,前几天天上下大雨,房子里下小雨。

    要是冬天下大雪,不及时清理积雪,李家的茅草屋很有可能榻掉。

    她原本想着有了银钱,第一件事打井,现在决定翻修房子。

    礼村王族就有会打井的人,正常价格一口摇井四两银,同村的便宜些,也得三分八两银。

    翻修房子也是找礼村本村的人,一个成年的壮年一天给六个铜钱、包两顿饭就行了,人工不贵,贵就贵在材料上面。

    她让哥哥打听过了,李家的八家房全部翻修下来,小修需要五两银,如果大修,就需要十两银。

    小修就是把房梁、房顶换了。大修是保留原有的地基,在上面重新建房。

    按照现在李家的买卖收入来算,一个月至少赚五两银,两个月就够翻建大修房子。

    她想着想着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次日天蒙蒙亮,她准时醒来,头一件事先推开窗户看天气,老天真给力,今个又是晴天。

    李英华、李敏寒已经在厨房里生火、揉面、打鸡蛋干活了。

    李如意洗漱之后进了厨房,开始烙鸡蛋灌饼。

    现在李家每天在金鸡镇卖六十张鸡蛋灌饼、二十张葱花饼。

    前世的鸡蛋灌饼,每张饼要灌进去一个鸡蛋,今世李如意只往饼里打四分之一的鸡蛋,这样成本低,饼的价钱就低,买的人多。

    兄妹三人忙碌了快一个时辰,李英华、李敏寒吃完早饭就带着饼出发。

    金鸡镇的黑痣老头比李家兄弟来的早。

    黑痣老头上次葱花饼失败之后,淋了雨加上生气,病了几天,前两天才出摊子。

    黑痣老头特意买了一张李家的葱花饼,吃了之后就决定不做葱花饼,改做玉米面饼。

    巴掌大的玉米面饼,两个卖一个铜钱。黑痣老头要用便宜的玉米面饼跟李家兄弟竞争。

    能有银钱到外面买早饭吃的主顾,家家都会做玉米面饼,有的人做的还比黑痣老头做的好吃。

    她们宁愿多花点银钱买李家兄弟的葱花饼、鸡蛋灌饼,也不愿意买玉米面饼。

    黑痣老头的玉米面饼卖不掉,只能减少数量,从第一天的一百个,减成现在的四十个。

    李敏寒清亮的声音在镇子里响起,“北地独一无二的鸡蛋灌饼,好吃又便宜,快来买快来吃!”

    黑痣老头正在往热气腾腾的锅里下馄饨,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手抖了一下,手里的馄饨差点没掉地下,嘀咕道:“一斤鸡蛋一斤白面才几个铜钱。一个鸡蛋灌饼三个铜钱,两个五个铜钱,这还便宜?”

    再次提醒亲们收藏留言好评打5分。

 24官员买饼

    有个正在吃素馄饨的胖胖的老主顾笑道:“大爷,李家的鸡蛋灌饼独一无二,卖这个价不贵。”

    黑痣老头再一次心里抱怨道:老天怎么就没让我做出独一无二的吃食。

    另一个身材干瘦的老主顾打趣道:“你这素馄饨里面连鸡蛋都没有,还卖三个铜钱呢。”

    黑痣老头连忙辩解道:“我煮馄饨用柴还有水了。”

    胖胖的老主顾道:“柴山里有,水到处都有。人家鸡蛋灌饼里面除了鸡蛋还有好多的菜籽油,菜籽油可贵着呢。”

    黑痣老头不吭声了,低头捞馄饨。他在家里试着做鸡蛋灌饼,费油费鸡蛋,怕跟葱花饼一样做出来没有人买亏本,就打消竞争的念头。

    “那不是驿站的刘大人吗,怎么走路急匆匆?”胖胖的老主顾目光望向镇街,一个穿着绿色官服的中年男子带着两个穿着黑衣的青年汉子神色匆匆走过来。

    干瘦的老主顾好奇的高声问道:“刘大人,大早晨的你带着人去哪里?”

    刘大人身材高胖,穿着绿官服,就像一个绿皮球,说话时眉毛一动一动,看着很有喜感,挥挥手道:“别提了,驿站来了贵客,嫌弃老崔做的早饭不好吃,在那里发脾气,郝大人派我出来买饼。你们有没有瞧见卖饼的两小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