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英华第一个开口道:“娘,我觉得妹妹说的有道理。张屠夫怕猪下水坏掉,正午日头那么毒,从镇里赶到咱们村送给咱们家。天气这般热,肉食可不能放。”

    李如意朝第一位支持者微笑,“三哥真聪明。”

    李敏寒立刻道:“我跟三哥想的一样。我觉得妹妹说的对。”

    李福康表态道:“要不是妹妹,我们今个一个铜钱都赚不到。我听妹妹的。”

    李健安问道:“妹妹……明个我们能卖什么?”

    李如意露出自信的笑容,“我们现在有了本钱,明个可以上午在镇子,下午在县城卖饼。”

    李健安一脸惊喜,问道:“上午、下午都能卖?”

    李如意点点头道:“对啊。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主顾。饼不像肉食那么容易坏,另外饼便宜好卖风险低,就是利薄。”

    李健安想到生意,便朝赵氏道:“娘,我支持妹妹。”

    这时,六人的肚子都咕咕直叫。

    赵氏是双身子,下午吃了一顿,早就饿了,见五个儿女都是一脸的期待,想到明个又能卖饼赚银钱,纠结了一会儿,终于点头同意。

    李英华拿着油灯给李如意照亮去厨房,李敏寒喜滋滋的跟着去帮忙。

    赵氏问道:“你们今个去集市卖柴是为了给如意做葱花饼买卖凑本钱?”

    李健安笑道:“什么都瞒不过娘啊。”

    “废话。你们都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我能不知道你们的心思吗?”

    李福康嘘了一声,“别让妹妹听见。”

    赵氏又是欣慰又是有些担忧,“你们就惯着她吧。以后她嫁人了,婆家人可不会对她这么好。”

    李健安便道:“我们能惯妹妹一天是一天。”

    李如意端着一木盆卤猪蹄站在堂屋门外,把母子三人的对话都听见了,有些感动,进来之后放下木盆又转身去端别的。

    赵氏忙道:“如意坐下吃,让你哥哥端就是。”

    李如意被李福康按坐下来,笑道:“娘,你还说哥哥呢,你不也惯着我吗?”

    “我以前在你姥姥家也是这样,你姥姥姥爷三个舅舅都惯着我。”赵氏说到去世多年的亲人也不见悲伤,眼泪早就在逃亡时流光了。她早就悟出来,人啊,只要能活着就行。

    李如意嘻嘻笑道:“现在我爹也惯着你。”

    李福康哈哈笑道:“是哦。爹可惯着娘了。”

    赵氏环视儿女,嗔怪道:“这么多肉都堵不住你们的嘴?”

    卤猪肝、心、腰、肚都是切成片,放了满满三大盘子,与一木盆切成块的卤猪蹄摆了一桌子,竟是比过年还要丰盛。

    六人放开肚皮吃。

    赵氏把卤猪肝心腰肚尝了个遍,每样都好吃到要把舌头吞进去,猪下水最贱了,家里就那些调料,真是没想到宝贝女儿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厨艺,有些感慨道:“你们爹、二叔都没有口福。”

    李敏寒吃的满嘴是油,“要是张屠夫早几天送来就好了。”

    李英华有选择症,觉得样样都好吃,不知道吃哪样好,“爹要是在家,肯定不同意大哥、二哥去县城卖炒肥肠。”

    李如意连忙拍马屁,“娘真好真英明。”

    赵氏想到古板倔强的丈夫,笑道:“要是你爹在,让不让你们卖炒肥肠我是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要是得知炒肥肠卖了那么多银钱,绝不会让你们把卤下水猪蹄全部吃掉!”

    李家儿女便笑道:“娘最懂爹了。”

    六人将所有的肉食一扫而光,这回可比下午吃的过瘾多了,幸福感倍增。

    赵氏这就去洗漱睡了,压根没问银钱的事,让李如意又高看喜爱她几分。

    收藏好评留言哦。

 9初做泡菜

    李健安双手把沉甸甸的钱袋放在李如意的手里,正色道:“妹妹,这里面的银钱是你想法子赚回来的,现在都给你当本钱做葱花饼的小买卖。”

    李如意被家人如此信任,莫明的感动,柔声道:“锅里有我烧的热水,你和二哥洗洗再睡。”

    夜深人静。

    李福康亢奋的难以入眠,跟同床的李健安喋喋不休,“我们四兄弟去集市累死累活卖一次柴才得了六个银钱。妹妹真厉害,想了一个法子就赚了这么多的银钱。”

    李健安同样心情难以平静,微笑道:“娘说妹妹像姥姥,小时候就很有主意,比大人都聪慧。”

    赵氏的爹娘原来都在农村种地,特别穷苦。

    赵氏的娘为了改变全家人的命运,让赵氏的爹跟着商队去进货卖货,赚到银钱去学堂读书,后来赵氏的爹考上了秀才,光宗耀祖,改换门庭,全家人搬到了镇里。

    赵氏的娘在镇里开了杂货铺,把村里的地都租出去,所有的银钱都用在培养儿子读书,还让赵氏识字。

    当年瘟疫爆发时,赵氏的三个哥哥都已经是童生的身份,若是能活下来,有很大的可能考中秀才。

    李福康问道:“大哥,过几天我们还去集市卖柴?”刚才两个弟弟特意让他来问大哥。

    “看明个的生意好不好。”李健安缓缓说出了心里的想法,“生意要是不好,我们还是去卖柴。娘马上就要生小弟弟,家里缺的东西很多,请稳婆也是需要银钱。今年冬天,妹妹不能再捡着咱们几个穿剩下的衣服穿……”

    李福康轻声道:“你想的比我周全。”

    隔壁卧房的李英华、李敏寒躺在床上也没睡着,不是亢奋,而是浑身酸痛。

    李敏寒呻吟道:“好痛啊。”

    李英华安慰道:“我问过大虎、四狗子,他们都说就第一晚很痛,后面就好多了,等身子骨适应了就不痛了。咱们忍一忍,明个就会好一些。”

    两人忍着不叫出声来,就这样一直熬到半夜,实在是困的不行了,这才睡着了。

    次日一醒来,发现已经是日上三竿,身上的骨头肌肉仍是酸痛,不过比昨晚好多了,想到家里上午还要到镇上卖饼,这个时辰肯定晚了,均是一脸羞愧,连忙爬起来。

    厨房里飘散着猪油、葱花的香气,灶上放着的黑粗瓷盘子里面装着两个直径尺长的葱花饼。

    李如意正在厨房里面切黄瓜、胡萝卜、豆角,抬头微笑道:“半个时辰前,大哥、二哥去镇里卖葱花饼。这是给你们留的早饭。快吃吧。”

    哥俩狼吞虎咽吃完了葱花饼,抢着帮李如意切菜,还问道:“你切这么多的菜是要做什么?”

    “我是要做泡菜。”

    李家有两个半人高的大瓷坛,是赵氏在秋天用来腌咸菜冬天吃的。现在不到秋天,它们都闲置着放在杂房。

    李如意一直想把两口大瓷坛利用起来,做好吃又省事的泡菜,但是被李山否定了。

    李家菜地的菜是收入的一部分。李山从未听说过泡菜,怕年幼的女儿做泡菜失败,把菜都浪费了,就一直不松口。

    李山这一走,李如意赶紧行动起来。

    刚才赵氏过来也问了一句,听到李如意的解释,没有说什么,由着她折腾。

    李如意本来想着只做一瓷坛泡菜,见赵氏不管,干脆把两个瓷坛都做满了。

    李敏寒问道:“泡菜是什么菜,用水泡着吗?”

    李如意手里的刀被李英华夺去了,站到一旁,微笑道:“是用水泡着。”

    两个少年不约而同的问道:“那不就都臭了?”

    李如意秀气的眉毛微微上扬,眼睛亮晶晶,笑道:“当然不会臭。我会在水里放调料。我已经让大哥二哥去金鸡镇里买调料了。到时我教你们做。”

    李英华抬起头定定瞧着李如意,柔声问道:“妹妹,泡菜的方子也是你从梦里得来的?”

    “对。你们学会之后不要说出去。我还指着它在冬天赚银钱呢。”听说这里的冬天很冷,地里没有青菜,就算是富贵人家也是吃咸菜。泡菜比咸菜好吃多了,冬天卖泡菜肯定能赚到银钱。

    李敏寒一听银钱二字,激动的高声道:“你觉得你哥哥我有那么傻吗?我才不会说呢!”

    李英华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打趣道:“我说妹妹,你怎么没想着把泡菜方子带到婆家去,传给我们干什么?”

    “我呸!”李如意气呼呼的给了李英华肩膀一拳头,“我才多大,你就跟我提什么婆家。这婆家是生我还是养我了,我凭啥还没嫁过去就这么顾着婆家!”

    李英华也不躲,任由妹妹拳头打在身上,反正也不疼,蛮有意思的,笑道:“不是啊。我的意思是你的这个泡菜方子可以赚银钱,可以用来傍身,还可以传给你的女儿我的外甥女。”

    李敏寒想了想,便道:“是啊。妹妹,你还是留着泡菜方子傍身吧,我们不学做泡菜。”

    “你们两个坏蛋。我今天真是要被你们气死了。我罚你们把菜都切了。”李如意前世没有过儿女,脸羞得一红,给两个哥哥一人一脚,心里却是一暖,嗔怪道:“我的方子多了去了,你们休想为了躲懒不学做泡菜。”

    金鸡镇的方向与长平县相反。礼村正好在一镇一县的中间位置。礼村距离金鸡镇十里。

    金鸡镇是北方几大城府至燕城及南地的必经之地,朝廷在此设有驿站,时常有贵人下榻留宿,久而久之成了大镇,居民近二百户,拥有两条主街三条辅街。

    主街有布铺、粮铺、铁铺、杂货铺、首饰铺、酒楼、茶馆、当铺、药堂等。辅街九成是居家户,还有一成的房子是学堂、书铺、钱庄。

    镇里的人生活条件比村里农民强许多,大部分是一日三餐。

    早晨,金鸡镇大部分的人家都起床了,勤快的就自家做饭,懒的就到小酒馆或是馄饨摊买早饭吃。

    李健安、李福康带着一大篮子的葱花饼赶至,站在镇口吆喝。

    “香喷喷的葱花饼,一大张只要一个铜钱。”

    “葱花饼好吃又便宜,一个铜钱一张饼,买九张送一张。”

 10老头订饼

    很快,就有一个穿着七成新宝蓝色长裙红光满面的老妇人走过来,询问了几句,在尝了一块葱花饼之后,掏出三个铜钱买走三张饼。

    一个街坊刚吃完馄饨,抹嘴付钱,见老妇人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葱花饼,便追了过去问道:“刘婶,你今个怎么没吃馄饨?”

    刘婶扭头瞧到馄饨摊的老头在忙着往热气腾腾的锅里下馄饨,神神秘秘的道:“素馄饨一碗两个铜钱。我与老头子每人吃一碗就得四个铜钱。今个我买了三张葱花饼才三个铜钱,还省了一个铜钱。”

    街坊闻到一股子葱香味,盯着饼子问道:“这饼可好吃?”

    “好吃。比我做的好吃,不然我怎么会买三张。”刘婶望了街坊的额头布满密密的汗珠一眼,有些幸灾乐祸的道:“瞧你吃的满头是汗。”

    大热天的吃刚出锅的热呼呼的馄饨,不出汗才怪。

    街坊伸手把脑门上的汗都抹掉,问道:“卖葱花饼的明个还来吗?”

    “我没问。你可以去问问。”刘婶着急给家里的那口子送饼吃,快步走了。

    街坊是个没了老伴的老头,大名贺东风,家里的良田三十几亩全部租出去了,两个儿子都争气日子过得好,每个月各孝敬他五百个铜钱,两个女儿逢年过节的还给他银钱。

    贺东风身上有银钱,又有大把的时间,闲着无事就走到镇口,见两个少年已经被买饼的人围住了,也不着急,等人少了,方问道:“两个小娃娃,你们明个还来卖饼吗?”

    李健安见贺东风穿着八成新的丝绸长衫,就知道是个有钱的主,笑道:“老爷爷,明个要是天晴,我们兄弟肯定来。”

    正在付铜钱的胖中年人有意无意的道:“贺伯,这饼我尝了一块,比我家婆娘做的好吃多了,你不来一张尝尝?”

    “那给我一张饼。”贺东风就花了一个铜钱买了一张,这一吃就停不下嘴了,吃完之后,连连点头,高声道:“明个我大女儿一家要来,我预定十张葱花饼。要是下雨,你们能给我送到家吗?”

    胖中年人嘀咕道:“他们家是礼村的,来回可得十几里路。”

    李福康急忙给李健安使眼色,让他赶紧接下这个活。

    李健安自是不会放弃这笔生意,问道:“爷爷家在哪里,我们兄弟得认个门。”

    贺东风和颜悦色的道:“我姓贺,我家就在钱铺旁边,大门门上贴有门神画像。”

    李健安继续问道:“明个何时给你送饼?”

    “比今个再晚半个时辰送来就行。”贺东风见兄弟俩没有要定金,也没有主动提出来,毕竟他们是第一天来卖饼,镇里人都不认识他们。

    兄弟俩又站了一会儿,篮子里的葱花饼就卖光了。

    卖馄饨的老头额头长豆大的黑痣,已经注意到他们了。

    黑痣老头在金鸡镇摆了二十几年的馄饨摊子,这么多年遇到过许多竞争对手,卖黑面饼、玉米面饼、枣馍的都有,不过那些对手的吃食做的都一般,竞争不过他,货卖不掉砸在手里再也不来了。

    刚才黑痣老头听镇里的人说两个少年卖的葱花饼非常好吃,寻思着要不要买一张饼尝尝,到底有多么好吃。

    其实镇里的人口多,有钱的不少,早餐的市场不小,黑痣老头没有必要担心。

    可是黑痣老头好胜心强,希望在厨艺上能压过一切竞争对手。

    李健安、李福康沉浸在卖完葱花饼大赚特赚的狂喜之中,压根不知道已经被同行的黑痣老头盯上了。

    他们提着空的大竹篮去了药铺买了李如意要的药材,又去了粮铺、杂货铺买了白面、黄酒、糖、盐、醋、油等,满载而归。

    回家的途中就把帐来回算了十几遍。

    今早的一百张葱花饼用的九斤白面、二两油是家里的,葱是菜地里的,成本大约三十五个铜钱,卖了一百个铜钱,纯利润就是六十五个铜钱,比昨天卖炒肥肠还赚。

    刚才他们买的药材、白面等花去了八十五个铜钱,还剩下十五个铜钱。

    两兄弟时不时的望一眼大竹篮里的白面、黄酒等,嘴角忍不住上扬。

    到了村头,大槐树树下坐着的几个老头老婆子对两兄弟问东问西。两兄弟也不隐瞒,就说去金鸡镇卖饼了。

    一个干瘦满头白发的老婆子站起来问道:“你们家的饼竟是都卖完了?”

    “卖完了。”

    干瘦老婆子惊诧道:“我的天,以前我家也去镇里卖过饼,三十张饼卖了一天都没卖完。你们家的财运可太好了。”

    另一个皮肤很黑的老婆子望着干瘦老婆子的目光充满不屑,高高道:“李家卖的是白面葱花饼。你家卖的是黑面饼。镇里人有银钱,有几个吃黑面饼?”

    干瘦老婆子并不生气,眨巴眨巴小眼晴,干笑道:“那不是家里舍不得用白面吗。”

    黑老婆子便道:“人家李家舍得用敢用。”

    另一个眉毛掉到只剩几根门牙也掉了的老婆子,望着李健安兄弟的背影,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赵氏识字还会算帐见过世面,头次做吃食买卖就敢用白面。”

    干瘦老婆子喃喃道:“我家可不敢用白面做饼的买卖。”

    李健安兄弟从村口走回家这一路就遇到好几波人问话,羡慕、嫉妒、难以置信的都有。

    总之,李家去镇里卖葱花饼的事就像风一样在村里传开了。

    赵氏、李如意、李英华、李敏寒认真听着李健安、李福康绘声绘色的描述今日卖饼的过程,不时的发出欢喜的笑声。

    李如意开口道:“葱花饼在镇里卖的好,以后只要不下大雨,每天早晨都去卖。”

    李英华深深的望了两个哥哥一眼,“妹妹,明个你让我与四弟去镇里卖饼。”

    李敏寒跟着道:“大哥、二哥都卖了两回吃食了,我与三哥一回都没卖过呢。”

    李福康急道:“妹妹,范爷爷定了十张饼,明个我和大哥还得去给他送饼。”

    李如意环视四个哥哥都是一脸的期盼都非常想来回走十几里路卖饼给家里赚银钱,心里有些动容,“在我心里认为,去镇里卖饼和在家里干活都是为咱们家做贡献。”

    一上午,李英华、李敏寒切菜、去河边挑水、洗衣服、巡视后院及山里的菜地,一刻都没停的干活。

    李福康高声道:“妹妹,你直说吧,明个你让我们谁去镇里卖饼?”

    李英华实在是受不了李健安犀利霸道的目光,眼帘低垂,轻声道:“妹妹,要不你让我和你四哥下午去县城卖饼。”

    赵氏坐在一旁不吭声,倒要看看宝贝女儿如何安排四个儿子。

 11合理分工

    “我是这样想的,今个下午大哥与三哥去县城,明个早晨二哥与四哥去镇里。”李如意见四人均是一脸惊诧,心里暗笑,接着道:“昨个与今早,县里镇里的主顾已经见过大哥与二哥,并没有见过三哥与四哥。我是想让大哥二哥带着二哥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