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这群男人!哼。没一个好东西!”李如意骂了几句,又想到了自己,若是江青云敢这样,那就再也不给他做好吃的,也不会看他一眼。
“我就是不想跟你二嫂生活差异太大,才决定把她接过来。“李福康又道:”我家蜜儿是女孩,爹不会把她过继给二叔,倒是大哥轩儿有可能。”
这会子李健安也不稳重了,急问道:“妹妹,你同不同意?你若是同意,我这就写信给家里让你大嫂带着轩儿来国都。”
“轩儿是嫡长孙。我说大哥,你真是想什么呢?“李如意抚额,”你是长子,你让大嫂、轩儿来国都,爹已经同意了,你还得跟娘说,我只是你妹妹,我同意也没有用。”
大周国的长子就是看祖宅给长辈养老的。
“对哦。”李福康故意提醒道:“大哥你是长子。”
“我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份。”李健安早就想好了,道:“等我考中进士,就让你们大嫂回长平去。那时,你们大嫂已经在国都见过世面,不会愚孝到答应爹把轩儿过继给二叔。”
江青云得知此事后,缓缓道:“我看他们是会试考试受到打击,想从家庭寻找温暖依靠罢了。”
李如意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本来她就支持几个哥哥这么做,这样就更支持了。
至于爹娘,家里还有二叔、两个弟弟陪伴呢。
几天后,会试张榜,东宫的江青云独占鳌头、慕容仪第三名,出尽风头。
李家四少年当中的李福康本来以为自己落榜,谁知竟是榜上有名,倒数第九名。
这回白鹿书院的十几个考生,之前在书院考试名次比李福康靠前,都没有上榜。
倒是洛河书院的考生上榜的比白鹿书院的多。
这下李福康成为贡士,只要在殿试上再努把力就是进士。
突如其来的喜事,把李家人高兴坏了。李山不像赵氏那样对儿子科举的事无比看重,李福康能考中贡士,对他来说就是意外之大喜。
李福康高中贡士,让在会试上倍受打击的李健安、李英华、李敏寒一下子又有了信心。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李福康本人,贡士哪怕不参加殿试就可以当官了,他的愿望就是在繁华的城府当官,没有心高到做大官,只想着年青时做个县令,到老了当个长史就很知足了。
这一天,他高兴的喝醉酒了,第二天醒来好久头还有点疼。
李如意笑道:“二哥,你赶紧给家里写信,让二嫂别急着来国都,等你殿试之后分到哪个城府再给她写信,让她直接过去。”
李福康的报喜家书在路上走着,国都的殿试还未开始,就发生了一件骇人耸听的大丑闻。
原来,科考会试的考场,一位考官跟十几位洛河书院的考生作弊,这些考生有九人上榜,另外几人没有上榜,心里很不平衡,有一人竟是去刑部告状,把这件事揭发出来,结果可想而知,皇帝怒极,下旨考官、十几位考生(除去揭发者)一律斩首,礼部主持此事,作为主考官的尚书邹远明免职永不录用,侍郎贺子良降职三级并罚一年俸禄,永远不能回国都任职,其余官员包括看守的军士,一律杖打二十。
与此事无关的洛河书院院长羞愧自尽,全体师生悲痛无比,洛河书院名声一落千丈。
会试榜上多出九个名额补录,但是皇帝不允许补录洛河书院的考生,没有把上榜的所有洛河书院的贡士全部取消资格已是他的传递。
就这样来自白鹿书院的李敏寒成为了补录的贡士,运气特别好的上了榜。
李家继李福康之后,又一人考中了贡士,双喜临门。
得知喜讯的李敏寒激动的差点昏厥过去,李如意在他耳边高声道:“四哥,你快写信给四嫂,让她别着急来国都,等你参加完殿试定了去哪个城府,她直接去。”
“好。太好了。我也成了贡士。我能参加殿试,能见到皇帝。我的命真是太好了,我能见到天子。”李敏寒语无伦次。
李如意笑道:“你能见到太子、小皇子,这还想着见到皇帝啊?”
科考舞弊案影响了李敏寒的人生,也影响到了李英华。
东宫出面把李英华塞进了白鹿书院。此时的李英华已经不是秀才,而是举人,这样的条件是可以进入白鹿书院。
东宫正是因为给白鹿书院送书,才有这么大的面子塞人进去。
不过,周莫玄后怕的跟东宫众人道:“幸亏我听表叔的话没有参与科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江青云道:“太子殿下不如现在让陛下将活字印刷术方子公布天下。”
哪怕是昏庸无比的先帝在世时也没有科举舞弊案,江青云让周莫玄这样做是为帮助皇帝消减这次科举舞弊案带来的负面影响。
761高中状元
殿试之前,皇帝将活字印刷术的方子公布于众,引起轰动,国都的文人写了万人书并在皇宫前下跪向磕头皇帝谢恩。
活字印刷术对民间的冲击也不小,大小书商不得不降价处理手抄书,然后派奴仆去工部排队学习活字印刷术。
手抄书的降价引起了购书潮流,一些人认为以后再也没有手抄书,就花银子收购。
书商受到损失,读书人和老百姓却得到了实惠。曾经高不可攀的书降价了,并且以后用活字印刷术印成的书会更加便宜。读书人和老百姓终于能够买得起书。
这时,经历半年的送书下镇工程全部完成,每个书馆大概五十平米,两个书架,书架上面摆放了启蒙书、农书、医书、诗集、游记等一百本,全部免费。
国都方圆二百里镇子的书馆在同一天对外开放,由当地的县令及名士出面主持,东宫派了几位官员参与几个镇的仪式,镇村的老百姓倾巢出动,人人夸赞太子爱民为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国都的一些人很好奇,特意跑到镇子看书馆,看完后大多
是好评。
“太子倒是会收买人心。”
“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书籍,成本低廉,哼,所有的书馆的书合起来再加上书馆的地皮、各种开销也不过一万多两银子,却给太子赢得好名声。”
“哼,我们这些大家族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在老百姓眼里竟没有太子这一件事做的好!”
“活字印刷术要是我们家族献出的就好了。”
一些大家族的人聚在一起说此事时,心情各异。
转眼间,大周国殿试开始了,所有的新科贡士进入皇宫参加殿试,目睹皇帝龙颜。
李家两位少年终于看到皇帝的模样,中等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龙袍在身不怒而威,原来皇帝周群长的是这个样子,没有他的堂兄燕王周冰英俊威严。
他们还看到了穿着太子袍的周莫玄,简直英俊尊贵的无法用言语描述。
在这样庄严的时刻,周莫玄竟然朝李家两位少年挑了挑眉毛邪笑。
李家两位少年赶紧低下头装作不认识周莫玄。
江青云是贡士第一名,殿试时的座位排在第一位,是整个考场的焦点。周莫玄、周群均是在他身旁多次停留。
殿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前十名才有机会进入面试。
一个半时辰的笔试结束后,众位贡士去吃午饭,而后等候传召。
李家两位少年早就得了江青云的嘱咐,不会在这样的场合跟他说话。
没想到,慕容仪竟是主动过来跟李家两位少年打招呼,还热情似火的很,一下子引来众人关注。
“原来他们就是昆城县主的哥哥。”
“他们算是楚王的义弟,不知道他们此次任职会不会去楚地?”
“听闻昆城县主献红砖方子,楚王从昆城至昌城修了一条红砖官道,这条官道不仅平整不毁马车轮子、马蹄,还大大缩短了往返时间。不知何时国都能有这样的红砖官道通向各大城府?”
“近日风靡国都的手工鲜花皂好像就是昆城县主给楚王的方子。手工鲜花皂真好用,每日我都要用几回。”
众位贡士望着李家两位少年议论纷纷,若不是惧怕恶名远播的楚王,早就上前跟李家两位少年攀谈。
就在这时,体型微胖的总管太监拿着圣旨从大殿里面走出来,众位贡士的目光落在他手里的圣旨。
圣旨里面的十人当中有三人是今科一甲前三名,其余的七名也是二甲前七名。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李家两位少年听到总管太监念到了慕容仪的名字,而后是江青云的名字,顿时,心里为江青云高兴。
“青云弟,走,你我殿前面圣。”慕容仪神色云淡风轻。这里是皇宫,不允许带兵器,不然他会把铁骨扇带进来,然后摇晃着铁骨扇,一幅风流倜傥迷死少女的样子。
江青云面色有些激动。他不像慕容仪那般从容,不过,在走进大殿看到周莫玄的笑脸时,不由得心神大定。太子是他的表侄,皇帝是他常见的人,哪怕是几位高官也都认得。
全部都是熟人。他有什么可紧张的呢?
在江青云调整状态时,面试开始。皇帝周群从殿试笔试的第十名开始提问,然后一个个的问到了慕容仪。
慕容仪在会试时是第三名,这回殿试笔试考中第二名,名次提高了。
轮到皇帝周群面试江青云时,周莫玄竟是比江青云还紧张,嘴唇紧抿都不笑了。
哪知,周群没有向江青云提问,而是像长辈语气温和道:“朕少年时曾与皇后去过蜀地,还曾在江族住过一夜,江族的人在天之灵看到你能有今日,也会欣慰。”
瞬间,江青云眼眶发热,但是深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失仪,强忍住没有落泪。
周群微笑道:“朕曾经给你赐婚,把昆城县主许配给你,今日朕点你为状元,日后你好生辅佐太子,多弄出积粪肥田、送书下镇、公布活字印刷术方子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
江青云激动的跪下磕头,大声道:“陛下的话臣铭记于心。龙恩浩荡,臣誓死报效朝廷,陛下万岁万万岁!”
周莫玄忍不住笑道:“恭喜状元郎!”
随即,周群点了一位籍贯在昆城的中年贡士为榜眼,点了慕容仪为探花,其余七名贡士均为二甲。
殿试一甲前三名出炉之后,二甲、三甲的名单相继公布。这回是大周国统考,不分区域,南地来的考生比北地考生多。
李福康、李敏寒在会试的名次就低,这回在殿试考中三甲同进士,比不了一甲、二甲的进士,不过比贡士要强多了,也比意料的结果好很多。兄弟二人心里特别知足,想着赶紧离开皇宫回去家跟家人报喜。
喜讯从皇宫传向四面八方时,宫门大开,一甲前三名披着喜绸做的红光,骑着高头大马,由五百名御林军护送,缓缓行出,开始沿着几条主街游街。
这是天下文人最梦寐以求最风光的时刻,真正是万人瞩目。
762想不到的挫折
几条主街人山人海,哪怕旁边的辅路也人满为患。大周国的百姓尊敬喜爱才子,对新科一甲前三名极为仰慕。
极为英俊的状元郎、风流倜傥的探花将容貌普通榜眼的风头全部夺走。
李如意站在沿街的酒楼二楼,俯视街道,耳边全是女子疯狂叫嚷江青云名字的声音,心里自是有些酸味,不过仍然特别高兴,“江哥哥终于如愿以偿!”
几位奴婢均是一脸喜气的道:“恭喜县主!”
东宫的人一路狂奔而至,带来殿试的喜讯,李家人得知李福康、李敏寒高中同进士,真是喜上加喜!
李如意道:“爹,同进士最高能至四品。日后,二哥、四哥有望成为四品官员。”
七品、六品是低级官员,穿绿袍官服。五品、四品是中级官员,穿红袍官服。三品以上是高级官员,穿紫袍官服。
文官的实职官员,想要当三品以上的官员必须是一、二甲进士出身。这是朝廷的硬性规定。
如果没有参加过会试,连同进士都不是的官员,最高升至六品。
比如长平县的郝县令非会试进士出身,连举人都不是,在长平县任职五年,哪怕政绩不错,官位仍是从七品下,没有升职。
李英华感慨道:“真羡慕二哥、四弟。”
李山笑得嘴都合不拢,问道:“你不羡慕青云?”
李英华摇了摇头,道:“江哥哥是状元,高不可攀,我距离状元太远,不敢羡慕他?”
李如意微笑道:“三哥,我们李家以后好好培养后代,会有机会出状元。”
李健安双眼放光,道:“对,我们李家的儿孙只要坚持读书,就有机会出一位状元!”
“我连学堂都没上过,你们有考上同进士,有考上举人,你们比我强。日后,我的孙子应该比你们强。”李山已经今非昔比,眼光比以前放远了,对未来充满憧憬。
李如意道:“爹,您和娘好好过日子,长命百岁,看着我们李家子孙考中状元。”
接下来几天,李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就在这时,东宫传来消息,国都的郊外,没有大的地皮售卖,只有小块的地皮,一个作坊都不够建。
“国都郊外空地不少,但是主人宁愿空着也不愿意卖给东宫。”
“这里是国都,寸土寸金,所有的地都有主了,有钱都买不到地。”
“东宫想要拥有自己的一块地都难。太子为此事气了两天,都不好意思跟您说此事。”
“要不您看此事先放一放,等年底看有没有人卖地?”
东宫的官员跟李如意一个劲的陪着不是,闹得李如意也没脾气了。
等官员走后,李如意跟李家人道:“我看有人故意从中作梗,不让太子如愿。”
李家四少年道:“太子献出活字印刷术,在民间风头极盛,都压过了各大家族。地皮的事,兴许是各大家族联手而为。”
“妹妹,你别生气。地肯定能买到,作坊肯定建起来。”
连李山都忍不住道:“以前太子在燕城时,燕王、世子都支持他开作坊。”
李如意目光闪烁,欲言又止。
李石问道:“如意,你的作坊开不了?”
李如意轻叹一声,“开不了。”
李石摸了摸脑袋,问道:“你在昆城开作坊很容易,怎么在国都就这么难?”
“说起来我在义兄的昆城开作坊最容易,比在燕城都容易许多省事很多。”李如意不由得想起在昆城的日子。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昆城周景晨说了算,李如意在那里倍受人们尊敬,干什么事都容易。
哪像在国都,连块合适的地皮都买不到。堂堂太子连这点能耐都没有。
她马上离开国都回燕城,既然作坊连地皮都买不到合适的,那就算了。只等以后周莫玄能够硬气起来再说。
又过了两日,皇帝在皇宫宴请所有进士,包括同进士,李福康、李敏寒再次跟着江青云面圣。
接着,吏部给所有进士、同进士分配官职。
江青云、慕容仪的官职不变。
李福康分到洛城郊外的定县当县令。定县是中等县城,比长平县大。定县县令的官职是从七品上,比长平县令高一级。
李敏寒被分到燕城往北百里的照县当县令。照县跟长平县平级,县令官职是从七品下。这地方年年靠燕王府发救济粮食,比尚县还穷,根本比不上长平县。
李家两少年的官职是东宫跟吏部打的招呼。他们只是七品小官,洛城是洪家军的地盘,燕城是燕王府的地盘,哪怕吏部不这么分,回头东宫也可以通过洪家、燕王府把他们调过去,所以吏部就给个顺水人情。
所有的进士、同进士在任职之前,有探亲假。说白了就是朝廷允许进士、同进士荣归故里探亲。
探亲假期限有规定,进士、同进士的户籍离国都远,探亲假长,反之就短。
李家两少年的户籍在燕城,离国都挺远,就有一个半月的探亲假。江青云户籍迁到了国都,只有五天探亲假。新科榜眼家在昆城,竟有两个月的探亲假。
李山父女、李石、李家两少年归心似箭,准备骑马回燕城。李健安、李英华就不回家了。李健安拜托李如意说服赵氏同意他的妻儿来国都。李英华也拜托李如意说服五狗子同意明年跟他成亲来国都。
李如意跟江青云洒泪辞别之后,带着哥哥布置的两个任务离开了国都。
长平县李家。
李福康、李敏寒高中同进士的事令赵氏、张银芳、吕婷一直沉浸在狂喜之中。
两个少年只读了五年书就考中同进士,这是婆媳三人压根不敢想的大好事。
张家、吕家同样十分欢喜。他们家的女婿成了同进士,女儿妻凭夫贵,以后荣华富贵少不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噩耗从天而降。
吉城边防燕军与一股流窜的狼国骑兵交战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