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王府没有女性长辈,好在李如意自认是小姑子,初二刚才张家回来听说洪星华独守空房一夜,就过去替周景晨说好话。

    洪星华那是在战场上厮杀才活下来的人,楚王府出了这么大的事,能够理解周景晨去查案。她心里的小怨气经过李如意劝解也就消除了。

    正月初一大婚,三天后的正月初四,周景晨才跟洪星华圆房。

    当晚,楚王府还放了许多的烟花,本是初一晚上放的,推迟到了今晚。

    全府的人及许多的老百姓一边欣赏灿烂美丽的烟花一边祝福周景晨与洪星华。

    花园里月光如水,花香扑鼻,燕城、国都来的众人漫步花丛。

    周莫玄的外伤好多了,童芸的内外伤也好些了。两人站在桂花树下相拥微笑,若是回到东宫,也能这般平和无事就好了。

    李如意与江青云并肩站在几株茶花树旁边。

    这几日江青云帮着楚王府的人查案子,还给周景晨提了许多建议,一直没有闲着。

    李如意原想着江青云过年能好好休息,养养精神,这样好去蜀地,岂料,江青云仍是很忙碌。这人就是操心的命。

    “正月十四过后,我就出了孝期。”江青云问道:“如意,我们正月十六定亲事可好?”

    李如意心里暗喜,低声答道:“不好又怎样,好又怎样?”

    江青云可是知道这几天好几位将军、文管话里话外的向周景晨打听李如意是否定亲,急道:“岂能不好,必须好。”

    李如意问道:“太妃给你回信了吗?”

    之前江青云在洛城时给秦太妃写信说了要在昆城与李如意定亲。

    直到现在李如意没有听江青云说秦太妃有过回信。

    “回了。”江青云拍了拍脑袋,语气有些愧疚,“腊月三十,我收到的回信,本想新年告诉你,谁知楚王大婚,我替他高兴过头,就把此事忘记了。”

    李如意疑惑道:“你明明过目不忘,怎能忘记此事?”

    “真的是忘记了。”江青云扭过脸去望向别处。

    他不是忘记了,而是秦太妃在信里同意了他们定亲,还让他把李如意带到蜀地去迁坟。

    秦太妃是怕江青云去了蜀地后心情沉重导致生病,若是李如意在江青云身边,那就能够放心了。

    江青云为了成全李如意能在楚地帮助周景晨建成鲜花手工皂作坊,打算把此事隐瞒下来。

    “不信。你骗我。”

    “我姨母早就同意你我的事。我现在东宫任职,没有办法回北地,跟你相聚时日不多,只能急匆匆的跟你定亲事。我姨母为了能够隆重些,还写信给莫玄,让他在陛下面前为我与你请一道圣旨赐婚。”

    李如意娇笑出声,道:“原来太妃想让陛下给我们赐婚。”

    “我是想给你一个惊喜。”江青云心里暗道,总算隐瞒过去了。

    “谢谢太妃。”李如意有些感激的道:“此次,我在楚地,被人要走几幅字,幸亏太妃教导我练字,不然我以前的字实在是拿不出手。”

    江青云模仿秦太妃的语气道:“我姨母曾经对我说过,字如其人,如意那小丫头平素很忙,仍是听我的话坚持练字,心性沉稳,尊重长辈,是个不错的。”

    李如意再次笑了,“太妃对我评价挺高。谢谢太妃。”

    秦太妃就跟未来婆婆一样。不过,秦太妃非常智慧,比许多妇人强。

    李如意打从心里对秦太妃尊敬,也有两分喜爱。

    她想着日后与江青云成亲,无论是住在国都还在燕城,除了跟现在一样尊敬秦太妃,还要有孝顺的心。

 745定亲和过桥米线

    正月六日,周景晨派周勇陪同周莫玄一行人前往边境巡视楚军驻边防分部。

    上元节,周勇及周莫玄一行人赶回昆城与众人过节。

    次日,江青云与李如意定亲,周景晨、周景望、东宫众人、洪家人观礼后道贺。

    这一日,李如意为了庆祝自己定亲,也是为了表达对江青云的爱意,特意做出了前世享誉全国的美食—过桥米线。

    前世的过桥米线就是云南的特色美食。关于过桥米线有几个美丽的传说,都是妻子为了让丈夫在天冷干农活时吃到热呼的饭菜创新做出来。

    过桥米线主要的食材米线和骨头汤。

    米线是用大米做出来,形状是又圆又长,色泽洁白。米线内含丰富的营养,并且口感爽滑,容易消化,老少皆宜。

    过桥米线的骨头汤可用猪骨、鸡肉、鱼头等汤。

    除去米线、骨头汤,还要有各种配菜。豆芽、鸡片、猪肉片、鸭血、鹌鹑蛋、青菜等,有些配菜直接生的放入,有些配菜需要煮熟放入。

    昆城一年两季大米,四季都有青菜,物产丰富。

    过桥米线的食材在一年四季都有,且成本很低。

    为了适合楚地人的口味,李如意还特意做点些油泼茱萸,若是想吃辣的过桥米线,就往里面放点,又辣又香。

    这道美食被当成最后的主食端上来,一下了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把煮好的米线放进香气扑鼻滚烫的骨头汤中,再放入各种配菜,红的鸭血、白的鹌鹑蛋和米线、嫩绿的鸡毛菜、浅黄色的豆芽,色泽鲜艳,诱人食欲,然后盛到碗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放调料。

    新奇的吃食,人人都要尝一尝,这一尝就觉得真香。

    燕城、洪家人喜欢吃面食,不喜欢吃米,这些天很少吃米饭,然而米线与面条相似,过桥米线有点像高汤面条,他们喜欢爱吃。

    楚王府的人及江青云都是南方人,自是爱吃过桥米线。

    特别是江青云,一直喜吃米食,这个过桥米线是米做的,汤不是那么油腻,又是热呼的,真是很合他的胃口。

    他出了大孝,可以吃荤腥,只是已经吃了五年的素,猛的吃荤菜,竟然吃不了油大的,过桥米线用的是鱼头汤,里面还有多样荤的配菜,正适合他吃。

    这些年李如意为了能让江青云有个好胃口,做出许多的新鲜美食,今日定亲也是如此。

    直把众位男子看的大呼江青云有福气,找了这么体贴入微还能干的未婚妻。

    定亲仪式及酒宴结束后,江青云与李如意独自相处时,江青云取出去年在燕城商业综合城拍卖厅拍下的价值六千五百两银子的粉色钻石送给李如意当定情信物。

    李如意笑靥如花,一看粉色钻石有些熟悉,眼珠子一转,恍然大悟般道:“原来那次太子的人是帮你拍下来的?”

    “是。”江青云声音异常轻柔,轻轻握住了李如意的双肩,“如意,在我心中哪怕是天上日月也比不上你耀眼夺目。”

    李如意迎上容貌异常俊美的少年深情凝视的目光,将粉色钻石握在手心。

    正月十八日,燕城、国都的人除去李家人外,全部离开昆城。

    周景望、周黎安、周蔚和周莫玄、童芸、王氏等人去国都,而后返回燕城。江青云带着福伯、天玑等人去往蜀地迁坟。

    天玑是李如意特意安排他负责照顾江青云一行人的身体。

    楚王府的客人差不多走光了。一下子清静下来。

    到了正月二十日,洪昊、洪珏也走了。洪二爷、洪彬则没有走。

    李如意以为洪彬是为了养伤,而洪二爷是为了陪洪星华和洪彬。

    已经成了少妇的洪星华肤色红润,眉宇含春,低声道:“不是。我爹去年从洛城出来时,我娘放下话来,等我爹一回洛城就和离。我爹不想回洛城,是不想跟我娘和离。”

    谁都不想亲生爹娘和离。洪星华自是不想这样。

    李如意道:“事情都过了一年了,慕容姨应该气消了,不会闹和离。”

    “不是我娘想这样,是慕容家的人。”

    “慕容家的人马上就要送清婉到昆城。到时洪二叔可以跟慕容家的人好好谈谈。”

    “送清婉的人不是那群老古董。我爹跟他们谈也没有用。”洪星华跟李如意住在一座王府,府里就她们两个身份尊贵的女子,一个是周景晨的新婚妻子,一个是周景晨的义妹,本来两个以前就认识,关系也好,现在天天都聊天,关系更加好了。

    “我觉得你可以以你自己为例子,说服慕容姨。比如洪家、燕王府、东宫联手跟楚王府比武,而你代表楚王府打败东宫的童芸。你问问慕容姨,若是她会这样做吗?”

    “咦。如意,你这个方法好。我写信说说我娘。”洪星华想到什么,笑容一闪而逝,小声道:“我二嫂已经在来昆城的路上,我大哥给她写信,让她带着我侄子侄女都过来,而后在昆城两人成亲。”

    李如意想到洪彬的身体还没痊愈呢,“你大哥这么急着成亲?”

    “对。我大哥着急。我二嫂也着急,收到我大哥的信,给我大伯、大伯娘禀报一声,就带着我侄子侄女离开洛城往这边赶路。”洪星华伸手戳了一下李如意的胳膊,道:“我大哥说是向伯爷学的,伯爷那么重规矩的人,竟在昆城跟你定了亲事。我大哥就想着在昆城与二嫂成亲。”

    李如意只能呵呵了。

    洪星华长叹一声,“我娘若是知道此事,定会气上加气,我写再多的信也没有用。”

    李如意想了想,用极低的声音道:“再等等,等东宫的奏折递上去,朝廷下告示鼓励寡妇再嫁,那时,慕容家若是再反对,就是反对国策,慕容姨自然会想开。”

    奏折只是鼓励寡妇再嫁,但没有一个字提到大伯子娶弟妹。不过,洪家可以借这阵风把喜事办了。

    洪星华道“王爷也跟我说过此话,只是陛下同意奏折的内容,文武百官同意吗?”

    “到时你就知道了。”李如意曾亲眼目睹江青云起草的奏折,只是详细的数据就列出楚军、洪家军四百户烈士的遗孀儿女人家。

    她还知道江青云在蜀地只停留三日便离开回到国都。算起来月底就能离开蜀地,下月初就能到国都。

 746愿望和招揽名士

    江青云、福伯等人白日赶路,夜晚歇息,从楚地到蜀地整整十天,一路上走官道、坐船,终于平安抵达祖籍。

    当年蜀地地龙翻身,一座城府被埋在地下,几万余人活下的人寥寥无几。

    幸存者没有能力挖掘亲人的尸首,更别提重建家园。

    后来,又陆续发生地龙翻身,朝廷下令禁止百姓在那里居住,还把这座城府的设置给撤了。

    现在大周国的地图上已经没有这座城府的名字。

    江青云一行人特意在上午带着几个和尚来到家族的祖宅,先是进行超渡,然后祭奠所有在地龙翻身中去世的人,最后把泥土装进坛子里。

    一番仪式结束后,江青云、福伯均是泪流满面。

    回到几十里外的驿馆已是晚上,江青云只是吃了些素面就睡下了。他明明吃了安神的药粉,却仍在半夜被噩梦惊醒。

    他梦到当年回到祖宅看到家族毁灭,所有亲人丧生地下,悲痛欲绝,而护龙卫在这个时候出现要取他性命,他都来不及给亲人做法事,就逃往北地燕城,若不是周冰冒着被先帝忌恨的风险派出百名亲兵护卫来接应他,他连蜀地都逃不出去。

    家族毁灭除了天灾,还有人祸。人祸就是先帝。但是直到现在,他不知道先帝为什么要害家族。

    次日一早,江青云感到身体不适,竟是发热得了伤寒,好在有天玑在,也了解江青云的身体情况,开了药又抬出李如意来安慰江青云。

    “我师父常说伯爷心思太重,不要多想,就算想,也要往好里想。”

    “嗯。”江青云俊脸脸色苍白,点了点头。

    本来今日他要去见当地的官员,还想走访一下故友。看来是不能出门了。

    江青云自从认识李如意之后,就很少生病,这回得了伤寒,福伯知道江青云可能是心病犯了,担忧的不得了,一直陪伴左右,还道:“县主明年就及笄,老爷就能娶县主为妻,为家族开枝散叶,以后定会幸福。老爷多想想县主。”

    江青云回想起跟李如意相处的点滴,特别是这次在昆城离别之前,她主动亲吻了他的脸颊,细声细语的嘱咐他一定要保重身体心情开朗乐观。

    他应该听李如意的话才对。

    以前不好的日子全部过去,哪怕现在他为东宫做事,风险极大,那也要尽一切努力好好的活着,为了他与李如意美好的未来。

    第三日,江青云病好的差不多,见天气也不错,就去见当地官员,将户籍迁了出来。

    此次迁坟是头等大事,迁户籍是第二等大事。

    祖坟要落在国都郊外的山脚下。户籍要落在国都。

    他要在国都以举人的身份参加今年七月的会试、殿试。这是他自幼就有的愿望,也是家族长辈的愿望,哪怕他封了爵位,也要完成。

    当日下午,江青云来到了蜀山书院。在这里见到了阔别几年的数位师长。

    蜀山书院是蜀地最大的官家书院。从蜀山书院走出去的进士多达一百多人。前朝、本朝殿试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有十几人出自这里。

    蜀山书院历史悠久,曾经与白鹿书院齐名。

    只因有一任的蜀王跟白鹿书院的师生交恶,派军队焚烧了书院的藏书五千多本的藏书阁,还杀死了十几个师生,导致书院实力大减。

    不过,蜀王也没有好下场,失去民心,被乱民在城外围攻杀死,尸首分离。

    人祸之后,又是天灾。这几年的地龙翻身,蜀山书院的房子倒塌,砸死几位师长学生还有十几个杂役,导致人气大不如前。

    之前,蜀地的学子去国都的书院求学,直到内战,又回到蜀山书院。

    “青云若是能高中一甲前三名,于你个人是大喜事,于我们书院也是件大喜事。”

    “以青云之才,高中状元不是没有可能。只是青云是太子的人,若东宫主管本届科考,你为了避嫌不能参加。”

    “青云考中进士,日后若是想回蜀地,便来书院与吾等一起教蜀地的学子。”

    “国都争斗太多,哪有书院简单清静。我看青云还是回到书院的好。”

    众位师长纷纷看好江青云,还力争让他回书院教书。

    江青云谢过众位师长的好意之后,向他们提出邀请,东宫需要人手,众位师长为人正直,可以入东宫为官。

    当然,这是对所有人说的话,晚饭之后,江青云又特意去了五位师长家拜访,代周莫玄邀请他们。

    “我表哥是燕王。若是您不想去东宫,可以先去燕城为官。”

    天下人皆知,周莫玄是过继给皇帝、皇后,他的太子之位不牢固,再说了,古往今来,止步于太子之位的人还少吗?

    所以江青云让几位师长先去燕城当官,然后等周莫玄登基,再到国都。

    二月初,江青云、福伯一行人离开蜀地,这一日天降小雨,蜀山书院的两位师长特意骑马过来送行,然后说明来意。

    他们都是二甲进士出身,为人清正,只是家族没落,没有势力。先帝在位时,他们被上级打压,只能回到蜀山书院教书。新帝登基之后,又没有人替他们引见当官。他们的才华一直得不到施展。

    这次江青云的邀请正是时候。不过,相比较起来,他们还是愿意稳扎稳打的去燕城,愿做北地周冰麾下的官员。

    江青云大喜,替北地的百姓向二人深深鞠躬,请二人立即前往燕城,他这边写信告知周冰。

    二月中旬,江青云回到国都时,天气已经转暖,气温回升,大地回春,而周莫玄面临抉择一件大事,是否主管本届科考。

    “表叔,你回来的正好,父皇已经给我说过两次,让我主管科考,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一直以来,周莫玄最信任江青云。

    江青云问道:“礼部主管科考,礼部尚书是皇后的堂兄,若是你主管科考,就夺了礼部邹尚书的风头。皇后可曾在你面前暗示什么?”

 747泄露和因祸得福

    科考何止是出风头,主考官会载入史册,并且成为所有考生的半个师长。

    江青云曾跟礼部尚书邹远明打过两次交道,发现此人外表淡泊名利,实则内心特别在意。

    邹远明是在新帝登基之后当上礼部尚书,这回科考是他第一次在天下文人面前展示权威,若周莫玄要当主考官,夺了邹远明的机会,邹远明必然心生恨意。

    不知朝中是谁出了主意让皇帝分裂周莫玄与邹远明的关系?

    “没有。母后不曾提起过。”周莫玄是喜欢出风头,这些天,许多官员都恭祝他要主管科考的事,让他内心喜悦,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下经过江青云提醒,一下子冷静下来。

    “皇后必是知道此事,但是怕你为了邹尚书推掉此事,日后心生后悔。”江青云低声问道:“朝中是何人提议你当主考官?”

    周莫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