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国都的那一个多月,精神时刻紧绷,只有在去白鹿书院、洛城书院才是放松状态。

    他能娶李如意,能有李家人这样的亲戚,实是幸运。

    李福康道:“明年初江哥哥出了大孝与妹妹定亲,我们便是亲戚真正的自己人。”

    李健安瞟了李福康一眼,这家伙又说了他这个长子该说的话,“妹妹明年十四岁,后年及笄。江哥哥要是不急,让我妹妹在我们家多呆几年,想必我爹娘会很欢喜。”

    李山哈哈大笑。长子的话真是说到他心里去了。

    江青云竟是有些坐立不安,一个多月不见已经受不了,这要几年不见,如何受得了。面色复杂,缓缓问道:“健安,这次书院的季考你排名多少?”

    这下轮到李健安坐立不安了,有些拘谨的道:“一百二十五名。”

    这一界一共五百多名学子。一百二十五名算是中等。

    李敏寒忍不住轻叹一声,道:“江哥哥,我们三兄弟这回考的都很一般,没有一人进入一等,我二哥进了二等,大哥和我是三等。”

    李英华低头不吭声。他考的名次也很一般。

    李如意瞟了江青云一眼,明明是要当妹夫的人,一句话就让四个大舅哥心情紧张,嗔怪道:“下午再说。”

    这般李家四少年准备在郡公府小住三天。

    次日上午,天降小雪。书房。

    李如意跟江青云说起慕容锦跟洪二爷大闹和离的事,“我是支持洪二爷的做法,就是不知道怎么帮他。”

    “我听慕容仪说过此事。”

    “对了。慕容仪可是洪二爷的小舅子。他是什么态度?”

    “他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江青云见李如意一脸关切,道:“慕容家族并非慕容太傅一人说了算,慕容锦与洪二爷和离的事,便是慕容家族那群老古董的意思。慕容家族曾经有媳妇守寡一辈子,还有先先帝赐的贞洁牌坊。”

    “原来如此。”

 721被忘了说的印刷术

    江青云苦笑道:“何止慕容家族,前朝、本朝的大家族,有的为了名声,甚至有的为了寡妇的嫁妆,想方设法阻止寡妇再嫁。不瞒你说,我的家族在前朝就得过一块贞洁牌坊。”

    李如意有些震惊。

    礼村还没有寡妇,不过别的村里有寡妇,听说大多日子过的不好,但是没听说被亲戚欺负阻止不让再嫁。

    村里的贫苦人家对于再嫁不那么抵触,反倒是城府的富贵家族对于再嫁竟是这般自私无耻狠辣的做法。

    哪怕是江青云的家族在以前也做过类似的事。那块贞洁牌坊就是证据。

    江青云低声道:“你何曾记得慕容家族的何氏,她已经病逝,身为元配,又为慕容家族生下五个儿女,死后却不能埋进慕容家族的祖坟,这就是慕容家族的那群老古董的决定,他们认为何氏患怪病是不详之人,不能埋进祖坟破坏慕容家的风水。”

    在大周国埋进祖坟是落叶归根,也是被家族承认身份的重要标志。

    何氏是正室,死后无法埋进祖坟,对她本人倒没什么,但是会影响她所生的五个儿女被人们指指点点。

    当初,何氏在燕城的时候若是不那么钻牛角尖,不那么好面子,只需悄悄的让李如意把腹中死胎取出,神不知鬼不觉,也就没事了。何氏在天之灵定是后悔莫及。

    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李如意想到那个宁可病死也不相信她说的话的何氏,“何氏的结局惨了些。”

    “是。”江青云缓缓道:“这就是家族。”

    慕容家族是这样,别的家族也好不到哪里去。国都的家族大大小小几百个,每天都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

    他现在开始给李如意说国都的家族有多么的腐朽,好让李如意有个心理准备,以后去国都生活不至于天天都活在震惊之中。

    李如意问道:“我与程老、贺老出的医书已经正式问世,医神的几位弟子甚至自掏腰包找人抄了几百本送给各大家族、各个城府的太医分院,想必给慕容家族送过,怎么慕容家族的人没有看吗?”

    在那本医书里记载了各种各样的怪病,包括何氏的病症,目的就是为了普及大众,不要把患怪病的患者当成妖怪、不详之人。

    原以为各大家族、太医分院的人看了医书,就算不会到处宣扬,也会在内部科普一下。

    谁知,慕容家族还是把何氏当成不详之人,连她死了都不让埋进祖坟。

    “行医、行商人的地位从古到今一直低下。”江青云讲述的是事实,“你们出的医书对于杏林中人是宝贝,可是对于国都的一些大家族,慕容家族那样高高在上俯视一切的,说得不好听,就是废纸一张。”

    李如意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不早说?早说我们还废力气写什么医书?”

    “不。医书必须要出,总有人会看。慕容家族不看,别的家族说不定就看了就信了。”江青云柔声道:“你看我外公家族的人就看了就信了,派人把昭阳接回国都。”

    “这倒也是。”李如意呼出一口气,驱散心里的郁闷,“回头等我家木匠把所有的文字都刻出来做成印刷版,第一本书就印我们三人写的医书,到时,想印几万本免费送百姓看都行。”

    大周国的书籍目前都是手抄版,每本书都是识字的人一笔一划抄出来,价钱很贵。

    王海的儿子王志高就是靠着抄书卖给书铺挣钱交纳部分的束修费用。

    李家所有的书都是手抄版,比如江青云送给李如意的游记,就是他亲手书写。

    李如意以前还觉得手抄的书很有复古感,也让人们珍稀书籍。

    直到她自己出书,才发现太昂贵了,太不利于传播文化知识。

    于是,她想到了前世的印刷术,今年春末就让李家的木匠做印版。

    她没有学过印刷术,只是凭着一点记忆给木匠说个大概,木匠识得字少,只能一边学识字写字一边雕刻字,速度挺慢。

    江青云问道:“你说的印刷版是什么东西?”

    “我以前给你说过,你忘记了?”

    “没有。”江青云指了指脑袋,“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你不曾给我说过。”

    “我竟然没跟你说,那我当时肯定是忙晕了,忘记跟你说了。”李如意还奇怪,前世被称之为古代四大发明的印刷术,怎么江青云不感兴趣,原来,是她自己压根没有跟江青云说。

    那阵子,她忙着带北斗七星弟子及燕王府送来的十几个记名弟子,一个人问一个问题就是二十几个问题,特别是医学上不能敷衍的回答,必须准确还要详细,真是每天累到不想多说一句话。

    江青云来看她,她都不想张嘴吭声,导致忘记说印刷术这么大的事。

    江青云露出一个很理解的微笑,目光宠溺,道:“你现在说给我听也不迟。”

    “你听了肯定喜欢上这个印刷术,比短弩还要喜欢。”李如意一下子来了精神,拿出纸笔边讲边写字,然后双手比划示范。

    江青云很是激动的道:“我很喜欢印刷术。”

    他是读书人,一下子就听出印刷术将会给大周国所有的百姓带来巨大的好处。

    现在读书人少读书人精贵,识字的人也少,八成的人大字不识一个,这是因为许多人家没有银钱买书给孩子上学。

    现在的一本手抄书,哪怕是最简单的启蒙书,不过几百个字十几页,书铺里至少卖一百个铜钱。

    一百个铜钱能买五十斤黑面,够一家人吃一个月。

    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花钱去买启蒙书识字呢。

    有了印刷术,一印就是几千本几万本,成本低人工少,一本启蒙书卖十五个铜钱,价格一下子降了六倍多。

    那些条件稍微好的人就能花钱买启蒙书识字。

    读书人当中也不是人人都有钱,遇到喜欢的书,买不起只能借来自己手抄,这得浪费很多时间,还得欠下人情。

    有了印刷术,所有书籍价格都会降低,读书人就能买的起喜欢的书,不用欠人情浪费时间。

    总而言之,印刷术特别好,比短弩的意义大无数倍,是这几年来,李如意说给他听的最好的新点子,没有之一!

 722深入调查和回家

    要不是雪下的大起来,江青云立即安排人去长平李家。等到下午雪小了,江青云与李健安、福伯兵分两路。

    江青云见洪郡公。这是他第二次主动找洪郡公,上次是昨晚,二人在密室长谈。

    这次江青云要说的事不是机密,地点便在议事厅。

    除去洪郡公,还有洪家军的几位军官。

    内容就是统计内战牺牲将士的家眷,有多少寡妇,多少未成年的孩子。

    “我不日便到楚地,到时也会请楚王做同样的事。”江青云简明扼要的说明目的,“想要说服文武百官,必须举出实例。洪家军、楚军战死十万将士,他们的遗孀、孩子何去何从,这关系到整个大周国的发展。”

    没有数据的奏折说服力就小的多。早在北地时,江青云就深谙此事。

    他写的奏折、文章只要关系到民生、国事的一律要列出长长且精准的数据。

    “青云,你放心,此事我们肯定办好。”洪郡公知道江青云是在帮洪家,特别是在帮洪二爷,如果事情能成,洪二爷的大儿子娶二儿媳就不会被慕容家族蔑视嫌弃,慕容锦不会与洪二爷和离。

    江青云得了洪郡公的保证,这就给洪家军的几个军官详细说了他的要求。

    这次统计烈士家眷,不但要统计人数,还要统计年龄,身体状况,家庭财产情况,家族的态度,比如,遗孀、家里几个孩子分别多少岁,身体情况怎么样,家几亩田、住多大的房子,家族对寡妇再嫁的态度等。

    刚开始,几个军官认为不就是统计吗,这事以前干过很简单,谁知听江青云这么一说,竟然统计的这么细,不由得上心起来。

    “我刚才说的需要查询的都写在纸上,你们按照这上面的要求去查询,不要着急,需把活干的细致,干的精准。”江青云特意语气十分严肃的道:“奏折呈上去,定会遭到众位大人置疑,洛城离国都不远,陛下会派人暗查,若是你们提供的情况不准,便是欺君之罪。”

    闻言,几位军官立即非常重视,纷纷保证定将不负重托。

    洪郡公在侧边听边思索,这少年伯爷昨晚受太子之托跟他机密,今日又以东宫中舍人的身份要他配合调查事情,老练沉稳,睿智超凡,真是人间奇才。

    周莫玄能得到这位奇才的辅佐,不是没有可能坐在那个位置。

    那边李家长子李健安与福伯骑马出了洛城直奔长平县城,因要过洛河,河上风浪太大船夫不敢开船,等了半个时辰,风浪小了些这才开船,过了洛河一路狂奔,当日半夜赶到长平李家。

    李健安突然间一个人半夜三更回来,把李家人吓坏了,以为出了什么不好的事。

    “我替东宫办事,先回来一步,弟弟随后就到家。东宫令福伯把我们家的木匠带走。”李健安特意跟赵氏解释了几句,而后道:“今夜便走。”

    赵氏疑惑好端端的周莫玄为何要带走李家的木匠,不过看李健安的神色凝重,便把疑惑放在心里。

    毫不夸张的说,李家木匠是在热呼呼的被窝里被伍余年拉出来的。

    李健安望着自家年近五十岁的木匠,这人眼角还有眼屎,不过目光惊恐以为要把他卖掉呢,连忙安抚了两句,而后道:“我妹妹让你弄的那些玩艺,就是在木头上面刻字用到的所有东西,你这就收拾起来,一块木头都不能落下,全部带上跟着福伯走。”

    福伯认得李家木匠,这人原是军奴,在李家干的久了,李如意认可这人的人品、手艺,就让江青云把这人的军奴奴籍消除了,然后跟她签了卖身契,真正成了她的手下,“县主给你一个发达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你赶紧打起精神,跟我走。”

    印刷术若成功问世,那将轰动全天下,所有跟它有关的人会受到重赏,哪怕是大周国上下蔑视木匠、工匠,也会给李家木匠一定的奖赏。

    这人能到了李家还能跟着李如意,就已经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如今又弄印刷术,简直是幸运无比。虽然年岁已高,但是晚年有这么大的福气,那真是最好的事。

    “多谢小姐。小姐长命百岁。”李家木匠大喜,“福老哥,借你吉言。”

    他在弄印刷术之前就跟着家里的铁匠合伙弄一些新奇玩艺,每回成功都得到李如意的奖赏,吃食、衣物、金银什么的。

    不过,这回动静弄得这么大,看来若成功了,奖赏比以前都高。

    “这就启程。”福伯身负重任,只喝了一碗热水,这就带着李家木匠及几箱子东西走了。

    李健安则是不用去了。他留在家里。赵氏、王燕激动无比,哪里还睡得着觉。

    赵氏终于有机会可以问了,道:“你怎么跟福伯遇上了?”

    “爹、二叔、妹妹、江哥哥特意在洛城郡公府等我们兄弟,要跟我们兄弟见一面呆几天,才去楚地。”李健安倒是忍得住,没直接说这回李山父女打算在楚地呆几个月,明年开春科考结束后才返回。

    王燕要把熟睡的儿子李轩抱过来给李健安瞧。

    李健安一说起儿子,忍不住乐了,“快一年不见,怪想的,只是他在睡着,别把他弄醒,等下我过去看他。”

    赵氏把王燕打发去厨房看夜宵准备的如何,而后低声问道:“你跟福伯急匆匆的来把咱们家木匠带走,出了何事?”

    上次燕王周冰派周景望亲自过来把李家铁匠带走,李如意说是因为短弩的事。

    李家铁匠就这么一去不反复,听说是进了燕王府的兵部。

    李家现在的铁匠是新来的,身份不是军奴,而是燕王府给李家配的。

    赵氏觉得这回福伯带走李家木匠,事情也不简单。

    “东宫要人。”李健安来之前得了江青云嘱咐,摇了摇头道:“这等机密的事,娘就不要多问。”

    赵氏问道:“你妹妹可好?”

    李健安笑道:“好。从我进家门到现在短短一会儿功夫,您已问过我三次。”

 723视力恢复与谨慎

    赵氏担忧道:“你妹妹第一次出远门,我就是怕她心善救了坏人。”

    李健安安慰道:“有我爹和二叔,还有江哥哥跟着我妹妹。您不要担心。”这下有心情环视家里,大厅多了两个古董,咦,还多了几盆绿植,大冬天看到绿油油的植物,眼睛很舒服,这些定是李如意弄的。

    赵氏一听江青云跟着李如意,这下放心些了。问道:“你们兄弟在书院读书如何,可曾想家?”

    “怎么不想。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这可真是实话。国都再繁华,那也是异乡,在白鹿书院的日子总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哪有长平县的家这么真实,让他觉得心安。

    赵氏忍俊不禁,“咱们家这么大这么好还是狗窝?”

    “娘在家里可好?”

    “好。”赵氏有些激动的道:“我的眼睛好多了,你左手生的绿豆大的痣,我都能看见。”

    李健安惊喜道:“儿子记得上次离开家时,同样的距离,你的眼睛可看不了这么清晰。”

    “你妹妹坚决不让我绣花,每天让你的两个小弟弟拉着我去看树叶,这么坚持了半年多,我就觉得眼睛能看清了,你妹妹又让我去爬山看远处。”赵氏笑容满面,“这些天天冷了,山里风特别大,外面也下了雪,我出不了门。你妹妹就在家里养了许多的绿叶花草,让我没事就瞧瞧。”

    李健安心道:原来大厅的花草是妹妹为了娘的眼睛弄的。夸赞道:“妹妹细心体贴。”

    “对了。我和你媳妇会弹十几首琴曲。明天我们弹给你听。”赵氏语气里透着自豪。

    这就是因为弹琴打发时光,这才没有绣花。不然怎么放得了针线。

    母子好久不见,有说不完的话。

    王燕返回时带来了夜宵,鸡汤馄饨、鸡蛋灌饼、泡菜,都是李健安爱吃的,馄饨里面有鸡汤,泡菜又能解了鸡汤油腻,吃的很舒服。

    赵氏又跟长子说了一阵子话,就善解人意的走了,把长子让给长媳。

    再说福伯带着李家木匠冒着夜色风雪急匆匆去了洛城,次日下午到达,江青云见过李家木匠及那些东西,激动不已,信早就写好,立即让福伯带着信及李家木匠赶去国都东宫。

    倒是李如意心细,怕福伯年龄大这么长途急奔身体受不了,提议休息一晚再走。

    “老奴不累。这等大事,早一点办好早一点心里踏实。”福伯知道这事非常的重要,重要到一刻也耽误不得。

    “我不便现在出现在国都。福伯去国最是妥当。”江青云有想过用李家三位少年,但是他们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