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洪星华跟着慕容锦去燕城,洪家的打算是让她嫁给周莫玄,后来,在得知周莫玄已经有心上人后就打消了念头。
洪家压根没想到,洪星华会嫁给当时在燕王府疗伤的周景晨。
洪星华轻声道:“我们洪家与楚军交战死了很多人。”
“当时双方是各为其主。”周琼蕊右手放在洪星华的左肩上,面对面的低声道:“你已经是朝廷封的楚王妃,你的眼界不能只是洪家女。”
内战给大周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经济迅速复苏,百姓安居乐业,楚军与洪家军必须放下血仇共同辅佐新帝巩固江山。
这就是新帝为什么下旨同意洪家与楚王联姻的原因。
一过洛河,秋风瑟瑟,传旨官未到燕城,就已经感觉到北地的凉意。
从邢城至燕城的官道,一路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经常碰见敲锣打鼓成亲的迎亲送亲队伍。
娶媳妇得有房子摆喜宴处处银子,老百姓成亲的多,说明生活过得好。
这里欣欣向荣跟萧条的洛城一带截然不同。
传旨官不止一次的心里嘀咕:这是北地吗,本官是不是走错路了?
699荣封昆城县主
黄昏,官道旁边的驿馆。
传旨官托了朝廷的福享受到一桌美味免费的饭菜。在用饭之后,驿馆的奴仆送来水果、茶点,还有热水。
传旨官见那奴仆是个目光单纯的少年,问道“本官三年前来过北地,当时也是初冬,天气非常寒冷,官道上的常能看到衣不遮体的乞丐,今年再来虽是初秋,官道上却很少看到乞丐。北地的乞丐都去了哪里?”
“大人问乞丐啊,他们有的给大户人家开荒种田种黄豆,有的自己种地。”少年生着一张圆脸,看着顶多十三、四岁,其实已经十七岁娶妻生子了,自豪的笑道:“我们燕王爷今年过年时颁布减农税令,又鼓励村民开荒种黄豆。”
“你是附近村子的人?”传旨官自是知道燕王减掉农税,但那能有多少,再说黄豆,他自己家的佃农就种黄豆,黄豆吃多了肚子胀气爱放屁,价钱贱的很。
“回大人的话,小的是野枣村人,村子离此处五里路,挨着山。”少年也是健谈的人,另外,他在这里摸出门道,一些官员就喜欢了解北地的情况,若是他说的话让官员感兴趣,可能得到赏钱,“小的家里去年种了三亩多黄豆,今年又开荒了五亩,光是黄豆就卖了不少银钱。”
传旨官曾在农司呆过一年,了解农事,有些惊诧的问道:“你家竟有八亩多地的黄豆。为何种这么多黄豆?”
他家的十几个佃农加起来种了二亩地黄豆。这个少年一家就种了八亩。
黄豆地再不用打理,也得播种、浇水、施肥,消耗人力。少年一家怎么舍得在黄豆地上用这么多的人力?
少年道:“大人,十斤黄豆能卖十八个铜钱,我们家八亩黄豆地收了一千四百多斤,只留了四百斤,其余的卖了近二两银子,种黄豆比种地省力气还赚得多,我们家决定明年再开荒三亩地种黄豆。”
北地人稀地广。燕王府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老百姓开荒种麦子是要收一定的农税,但是要是开荒地种黄豆就不收。
传旨官只知道国都的黄豆价钱很低,依稀记得佃农说一斤黄豆一个半铜钱,那可是在物价昂贵的国都,没想到北地物价这么低的地方,黄豆的批发价竟然高达一斤一点八个铜钱!
利润高就是少年家开荒八亩种黄豆的原因。
“野枣村的人家都跟你们家一样广种黄豆?”
“是。”少年忍不住道:“小的家里还养了一头猪。”
“拿什么养猪?”传旨官拍拍脑门,“哦,可以用黄豆藤叶。”
“黄豆藤叶只能在收了黄豆后才能割了喂猪。”少年憨笑道:“平日我们家用豆渣和着山里野菜、玉米叶、玉米棒子喂猪。”
“豆渣是什么?”
“黄豆磨豆浆剩下的渣子。豆渣养猪可好了,猪吃了长得快。”少年摸摸脑袋,“我们家的猪是公猪,开春请人把公猪骟了。骟过的猪长肉就快,肥了杀掉猪肉好吃。”
“本官出入皇宫,只听说骟人,没听说骟猪。”传旨官哈哈大笑,“看你这孩子也不敢骗本官,今日本官累了,你先下去。”
只因他身带圣旨,不敢随处走动,不然得去野枣村亲眼见识骟过的猪,这般回到国都可以跟农司的同僚吹嘘一番,说不定还能重新回到农司去。
传旨官这个身份看着代表朝廷,十分风光,其实特别辛苦还有危险。
宫里一声令下,传旨官就得带着圣旨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大周国各处,像去燕城算是中等路途,若是去吉城、楚地边防,一个来回就得一个月。
风里来雨里去,哪怕大雪封山,也得想尽办法将圣旨送达,若是圣旨丢了,那就得人头落地,若是圣旨延误,轻则杖责,重则丢了官职。
哪有农司安全、地位超凡!
传旨官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决定,赶紧把圣旨传到,而后抢时间看看燕城附近的农村,再到野枣村看看,回到国都复命之后写一封关于北地农民变化很大的奏折献给农司。
于是,次日天蒙蒙亮,传旨官就急匆匆启程去燕城,倒是没忘给少年赏了一粒碎银。
此行目的地是燕城长平县,但是传旨官在出发之间,宫里贵人特意指示,让他先去燕城燕王府向燕王报备。
下午,传旨官到达燕王府,黄昏前,由燕王府大总管贺南、燕城郑刺史、长史带领,燕王府亲兵五十人开路,出燕城至长平县李家。
下午就得到命令的长平县郝县令已穿着官府在李家等候多时。
为了恭迎圣旨,所有人沐浴着盛服,为了不失仪,甚至没有吃晚饭。
夕阳西下,一行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员、亲兵浩浩荡荡的来到李家大门前。
传旨官下马,环视李家人,由贺南告知他接旨人,然后待众人跪下后,展开手里明黄色的圣旨,高声宣读,声音响彻天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楚王文武双全,忠君爱国。燕军军官李山忠厚威猛,仁义纯朴。楚王之义妹、李山之女李如意,聪慧秀敏,贞静贤德,医术精湛,妙手回春,册封昆城县主。”
李如意等待这一刻已久,激动的小脸通红,高声道:“万岁万万岁!”而后起身双手接旨。
“下官拜见昆城县主。”贺南、郑刺史、长史、郝县令、传旨官一律恭敬的上前鞠躬行礼。
“恭喜县主!”
“贺喜县主!”
传旨官特意禀报道:“县主,您的朝服、印章等物将晚几日送到。”
李如意小脸笑意浓浓,问道:“我用不用去皇宫谢恩?”
传旨官正要说此事,“陛下、皇后照顾您未及笄,无需您进宫。”
“多谢陛下、皇后。”李如意心里感激皇帝夫妻善解人意,又捧着圣旨朝着国都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响头,“皇恩浩荡,如意铭记于心,祝愿陛下、皇后、小皇子康健平安,洪福齐天!”
传旨官心里暗赞李如意不愧是楚王的义妹,真是聪慧,落落大方,回去复命时定将她的谢恩方式禀报给宫里贵人。
700福利多与商议亲事
“县主,下官等人便不打扰您。”贺南笑哈哈带着众人离开,让李家人可以放开了尽情欢庆。
李如意把圣旨交给李山夫妻,让爹和娘最先看到。
李家人也是在半个时辰前才从李如意嘴里得知此事,都是难以置信。
幸亏李如意提前说了,不然赵氏会当场激动的晕厥过去,哪怕如此,赵氏在亲眼看到圣旨的内容后,也是欢喜呜呜哭出声,甚至比四个儿子考上秀才还要激动亢奋!
“我闺女当了县主。从二品的县主是我闺女。我闺女真是有福气有本事,被陛下亲自册封县主。”
可怜天下父母心。
赵氏一直担心秦太妃觉得李如意在家世身份配不上江青云,不同意李如意嫁给江青云。
这件事是赵氏最大的心事,她只是跟李山说过几次,连李如意都没有说。她就是怕伤了李如意的自尊心。
随着李如意渐渐长大,江青云封了长平伯身份更加高贵,赵氏心里更加担心。
这下好了,周景晨帮了李如意一个天大的忙,让李如意成为县主,解了赵氏的忧愁。
“闺女,你是从二品的县主,品级比郑刺史都高。”李山觉得自己不是在做梦吧,竟然生出一个从二品的县主。
“我在帮义兄时,没想过他会回报我。”李如意心里深深感激周景晨。
李福康兴高采烈的跟笑容灿烂的张银芳道:“妹妹每次救人都没想着得回报。”
“我要看圣旨!”
“我姐姐是县主哦!”
李飞跃、李腾高用尽全身力气跳起来要看圣旨。
李英华叫道:“哎,别着急,肯定给你们看。”
李敏寒故意有些坏的问道:“你们能认全上面的字吗?”
李石的大脑袋凑了过来,“我识字,我应该能认全哦。”
全家人轮流看了圣旨,都感觉跟做梦似的。
李山带着李如意去祖宗牌位前磕头,把圣旨念了三遍,然后很是慎重的拿了漆盒收放起来。
全家人正在欢喜的吃晚饭,江青云、周莫玄、周珞炎前来道贺。
这三人是在燕王府用过晚饭来的,带来了秦太妃与燕王夫妻的贺礼。
秦太妃送给李如意一套非常珍贵的红宝石头面,燕王夫妻更是大手笔,送给李如意一座县主府、奴仆五十人。
朝廷给李如意封了县主,却是没有封地、府邸、奴仆。这个就是因为李如意并非皇室的人。
楚王给李如意要来封号,燕王觉得李如意为北地付出那么多,还救了儿子、孙子、部下将军等人的性命,立下很多功劳,必须给李如意送一座县主府。
李如意喜滋滋道:“明日一早我去王府谢恩。”
周莫玄似笑非笑的问道:“谢恩那是明日的事,今日我就想问你一句,你当了县主,比我表叔品级高,可还愿意当我的表婶?”
“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婚姻大事,我自己能定吗?”李如意红着脸瞪了周莫玄一眼,而后又瞟了江青云一眼,见他目光深情的望着自己,扬眉道:“我在数日前就知道义兄为我请封县主的事,我可曾因此骄纵过?”
李福康激动的叫道:“妹妹,原来你早就知道此事,你可真是沉得住气。”
李如意笑道:“圣旨未下,我怎能说出来?”
其实她这个县主跟皇室的县主没法比。
比如,皇室的县主都会上皇室族谱,在史书里有记载,而在圣旨里并没说此事。
皇室的县主有自己封地,一座县城,可以任命县令,获得县城的所有税收。封地就是皇家给皇室县主的嫁妆。而在圣旨里压根没提。
不过,毕竟是从二品的县主,品级很高,地方官员包括城府的主官品级都比她低,见到她要鞠躬行礼,甚至磕头拜见。
另外,每季可领银四百两、绸缎四匹、棉布十匹、粮食十担、肉百斤。
这个肉指的是羊肉。大周国贵人不怎么吃猪肉,朝廷发的肉是羊肉。
还有,县主名下一千八百亩良田免收农税。
这些福利都是朝廷颁发。
以后李如意每年能拿到一千六百两银子。这真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周珞炎道:“小神医,以后我得尊称你为县主。”
李如意笑道:“你是自己人,叫我什么都行。”
赵氏放下思想包袱,对江青云更加的热情,道:“青云,跟你叔去瞧瞧陛下册封如意的圣旨。”
圣旨被李如意收放起来,李山是不知道她放在哪里,其实这是赵氏特意给李如意与江青云找的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
在赵氏的心里,无论李如意是当上县主还是公主,最佳夫婿的人选都是江青云。
这也跟赵氏的性格相符。赵氏一旦认准了李山就嫁给他,哪怕过了许多年贫苦日子,也没有抱怨、放弃。
月上梢头,夜色清凉。偏厅。烛光若隐若现。
“你为县主,我为伯爷。甚好。”江青云坐在太师椅上红着脸,语气有些急促,“这般再过两年,等我出了大孝,你将要及笄,我便向你家求亲。”
这是他第一次跟李如意提求亲的事。不是因为李如意当了县主,他才有此意,而是他怕李如意等着急了,要给李如意明确一个时间。
“早了点吧。”李如意不知怎地,心跳莫明加快,其实她是期待与江青云共同生活,只是她及笄也才十五岁,在前世这个年龄还是初中生,真的很想再拖几年。
“你我早已相知,若不是我执意守大孝,今年年初便向你家求亲。”江青云好奇的问道:“两年是七百多个日夜,你确定到那时仍是早了点?”
“女子太早成亲不好。”李如意见江青云俊脸笑容慢慢消失,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女子十八岁才发育成熟,那时怀胎不易流产,产下的婴儿身子康健好养活。”
江青云一下子俊脸通红低下头,半晌,抬头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你这个小脑袋瓜,怎么一下子想的那么多那么远?我刚才分明说的是求亲,不是成亲。”
701母女情深
“求亲之后不就是成亲吗?”李如意此时也觉得刚才说的有些不妥,不过,她是什么性子,江青云很清楚,她没有杂念,只是实话直说。
“英华与五狗子早就定了亲,一直未成亲。”江青云轻叹一声,道:“你即是不愿那么早成亲,我也同意,我等的。只是你得先与我定下亲事,这样互相有个交待,双方长辈心里也踏实。”
其实江青云也怕李如意不同意两年后再定亲,这就是在跟她商量。
李如意在这件事上,也是早就想过,这一生在大周国,遇到了江青云,真是上天给的缘分。
两个人彼此相知又喜欢,现在身份地位又般配,那就顺其自然的定亲。
“君子一诺千金。我知道你守大孝就必须守五年。你后年年初出大孝,那到时你就来我家提亲。”
“好。”江青云终于得了这句话,眉开眼笑,俊脸神采奕奕,整个人比当了长平伯还高兴,忍不住柔声道:“我家族只剩我一人,势力单薄,你如今是县主,下嫁给我,实是委屈你了。”
李如意心里是喜欢听这些话,却是嗔怪道:“这不是后年才定亲吗,离嫁给你还早呢。”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江青云见天色已晚,便道“明日一早,我来接你。”
“你可要到我家用早饭。”
“我还是在府里吃了再来。”江青云露出一个歉意的微笑,道:“刘婆会做一大堆的吃食,我若是不吃不太好。”
赵氏待江青云三人走后,特意把满脸笑容的李如意叫到身边,娘俩说话,问道:“青云可有跟你说了什么?”
“娘,您可真是了解江哥哥。”李如意心花怒放,道:“他跟我说了提亲的事,说是让我体谅他在守大孝,他会在出孝之后来我们家提亲。”
赵氏眉眼含笑,道:“青云这个孩子这回是真急了,不然不会跟你说的这么直白。”
“他呀,脑筋直的很,决定守五年大孝,便一日都不肯少。平时跟我说话,不曾透露半分。今日估计是燕王府的人劝了他,他才跟我说出口。”李如意再次回想了江青云刚才说话的表情语气,又一时激动,把江青云为了李家四少年能够参加科考辞了考官一事说了。
这下赵氏感激的不得了,“青云这孩子暗地里为我们家做了这么多。闺女,你不知道御封考官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所有考生的半个师长。这是多么大的好事,青云为了你哥哥,说辞就辞,还做的这么悄无声息,若不是郡王爷告诉你,青云连你都瞒着。”
李如意只知道当科考考官很荣耀,没想到有这么荣耀,道:“是。江哥哥为我们家做了很多。”
“很多人付出一点,就天天挂在嘴边。青云付出这么多,提都不提,就是怕我们家有心理负担。”
李如意点头,“我知道江哥哥对我好,他不喜欢嘴上说,只是实际做出来。其实我并不喜欢光说不做的人。江哥哥是适合我的。”
“以前我们家地位低,我一直不敢跟你谈你与青云的亲事,怕成不了,你会伤心透顶。如今不同了,你凭着自己的本事当上县主,你配得上青云。”赵氏真是特别喜欢江青云,握住了李如意的手,有些恳求的道:“青云家族只有他一个人,日后有人若是拿此事劝你不要嫁给他,你可万万不能摇摆。”
在大周国,像江青云这样的人,会被视为命硬不详。
然而赵氏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李山也是,他们夫妻结合在一起,哪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