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院试上榜秀才名额是三百人,乡试上榜举人的名额只有一百二十人,比院试少了一百八十人。

    三千多名秀才争一百二十个举人,平均三十个人争一个举人名额,竞争激烈可想而知。

    慕容元鸣、李家四少年先后进了考场,被一脸严肃的军士带着去了各自的考位。

    五个人因是同一界考中的秀才,为防止他们交头接耳,被分散开。

    所有考生入了考位,便由朝廷派来的北地科考巡察官礼部侍郎贺子良亲自宣读考场纪律,而后开始考试。

    之前的童试三场考试,贺子良都不曾出现,今日是第一次在亮相。

    这位大人大约三十几岁,身材魁梧,方脸浓眉大嘴,细长象眼,目光犀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名武官,其实是文官,并且还是太上皇在位时殿试点的探花郎。

    殿试一甲前三名的起点比普通进士高。

    贺子良是寒门出身,没有任何背景,就是凭着才识过人,办事谨慎且懂得变通,在太上皇在位时期做到了五品官职,新帝登基后没多久就被任命为正四品上的礼部侍郎。

    乡试的考题是由燕王亲自出的,就在半个时辰前才告诉贺子良与主考官。考生没有作弊的可能。

    三天三夜的乡试考试,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一直到结束。

    这回的考生平均年龄比上回院试的学生大的多,有三成是两鬓灰白的中年人,还有一成是头发白了的老年人。

    哪怕是有过乡试经验的考生,仍有人因为各种特殊原因中途退场失去非常宝贵的机会。

    李家四少年与大多数的考生坚持到了最后,然后浑身酸臭精神恹恹仿佛生了病,缓慢的走出考场。

    一个男子语气惊诧的声音在后面响起,“小神医的哥哥,你们竟是都坚持到最后。你们考的如何?”

 691没考好和得想开

    李家四少年扭头望去,竟是慕容元鸣,只见他蓬头垢面,眼角还糊着眼屎,仿佛叫花子,已然这般模样,竟还能笑得出来,看来他考的很不错。

    “不如何。”

    “这次我要落榜了。”

    “题目我都答出来,就是不知正不正确。”

    “慕容公子,看你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这回肯定榜上有名。”

    慕容元鸣毫不谦虚,哈哈笑了几声,道:“借你吉言!”

    李家四少年一阵心塞,这人简直就是来打击他们的,不想跟他说话。

    已经在燕城李家等待李家四少年的江青云,在上午才得知周冰出的考题,确切的说,是周冰与周景望出的考题。

    李敏寒郁闷的快要哭了,“江哥哥,我考得不好。”

    李健安怏怏不乐的道:“我没有考好。”

    “我太紧张,直到今日快出考场时才发觉策论解题解

    错了,第一步错,后面步步错。”李英华在回家的路上就问

    了三个兄弟,只有他连策论题的题目都解错了,这是非常大

    的失误,也是不应该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江青云面不改色,目光望向李福康,这位是四个弟子当中读书最好的,“福康觉得如何?”

    李福康也是一脸疲惫,精神很差,平时急性子,现在说话语速都慢了下来,“我,觉得还凑合,也不算发挥好。”

    江青云见李家人一脸关心,便道:“你们先去歇息,晚上有精神了再把答卷默写在纸上,我先给你们点评,好心里有个谱。”

    李福康还是有所期望,道:“我不用歇息,这就去书房默写。”

    “我也去,不然睡一觉怕忘记。”李敏寒也跟着去了。

    李健安却是觉得身上太脏,先去沐浴。

    李英华非常沮丧,连饭都不想吃,直接去睡觉了。

    赵氏担忧的道:“英华别睡过头,先用了饭菜。”

    江青云却是道:“就让他去睡吧。”

    李英华睡什么觉,明明是去哭,不想让家人看见罢了。他犯了那么大的失误,江青云没有批评一句,可是他却过不了自己这关。

    李福康、李敏寒默写出来交给江青云,均是一脸紧张。

    江青云看完之后,和颜悦色的道:“敏寒要是在考场上也是这么答的,我觉得发挥的还凑合。不过,此次乡试,人才济济,你想要上榜怕是不能。”

    “多谢江哥哥。”李敏寒心里一空,忍不住落泪。

    江青云望向李福康,也是语气温和,道:“你的确没有发挥好,这是你第一次参加乡试,情有可原。你在考场上的答卷若跟这份一样整洁,尚有一丝希望,不过,也是在可取不可取之间,全凭考官决定。”

    李福康拳头紧握,道:“若是能榜上有名,哪怕最后一名,也好。”

    王志高在院试榜上最后一名,也是秀才。

    李福康很想有王志高这样的运气。

    “尽人事,听天命。”江青云以前都非常严厉,要求特别高,今日难得讲这么多安慰的话,“你们已经努力过,余下的听老天爷安排。”

    两个少年应了一声,江青云见他们非常疲惫,便催促他们去歇息。

    这边李如意在大厅跟赵氏道:“娘,这回考场有几十个考生因身体不适中途退出,痛失良机。我哥哥仗着练过武,身子骨比常人好,一直坚持下来。”

    赵氏曾经反对儿子练武浪费时间,如今事实摆在面前,便改了心思,道:“以后你哥哥仍得练武。”

    李如意接着道:“日后,我哥哥考中进士去外地做官,若没有一个好身子骨,怎能管理好一座县城一座城府?”

    赵氏点点头,认可女儿的说法。

    江青云进来时正好听见母女的对话,寻思自己是不是也要练武?

    赵氏有些急迫的问道:“福康、敏寒考的如何?”

    江青云坦言道:“福康考的不上不下,就看考官如何判卷。敏寒努力下届再考。”

    李如意忍不住道:“娘,我们以前又不是书香门第,我哥哥这才读了几年书,能考中秀才已是相当不错。”

    江青云坐下来喝了口茶水润润嗓子,道:“实不相瞒。当年我也是第二次参加科考才考中举人。”

    赵氏狐疑问道“你参加两届科考?”

    江青云点头,答道:“我九岁考中秀才,十二岁考中举人。”

    李山夫妻不约而同的震惊道:“原来你九岁就中了秀才。真是神童!”

    江青云浅笑,云淡风轻的道:“在我们蜀地的世家,九、十岁考中秀才的不止我一人。”

    李如意曾从周莫玄嘴里听说过江青云的科考事迹。

    江青云在十二岁时考中举人,且是蜀地乡试的第一名,只是下场后大病一场,连主考官与当地官府办的谢师会都无法参加。

    当年的会试,江青云更是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没能参加。

    次年,江青云就从蜀地出发周游天下,开阔眼界,锻炼身体,打算在下一界科考会试、殿试大放光彩。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江族灭族,江青云被护龙卫追杀差点丢掉性命,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到燕城避难守孝。

    这般又错过了科考。

    李如意道:“娘,您听听,江哥哥说的是世家,世家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家族,那样的家族,族里有许多人做官,有族学、有藏书楼。族里的子弟三、四岁就启蒙,五、六岁上学堂,七、八岁上书院。一下场科考就考中秀才。”

    “我考中秀才那年,有两个考生比我年龄还小,都是八岁,一个考中童生,另一个落榜。我考中举人那年,有三个考生十岁考中秀才。”江青云望向国都方向,“国都更是人才济济,本朝曾出过十六岁的状元。”

    几年前,如果江族没有灭族,江青云可能成为大周国第二个少年状元。

    李如意特意问道:“你说的这几人有没有寒门子弟?”

    “没有。”江青云缓缓道:“寒门出贵子很难。我说的那几人都是出自世家。”

    “我爹几年前才做官,还是品级低的官员。我们家能一下子出四个秀才,已是极荣耀的事。”李如意道:“娘,您可得想开。”

 692想通和集体学琴

    这些天赵氏是动了心思,甚至想过,让女儿出面求燕王府,哪怕有一个儿子上榜也行。

    如果儿子中了举人,那可真是光宗耀祖。

    江青云已是长平伯。李如意有一个举人哥哥,她与江青云的亲事阻力也会小一些。

    不过,赵氏只是想想,并没有说出来。

    江青云见赵氏面色复杂,回想这些天赵氏说过的那些话,已然猜到她的想法,心里轻叹一声,道:“赵姨,李家需要脚踏实地。你不要给健安兄弟、如意太多压力。”

    “儿子科考已经很努力,全部考中秀才,下界科考再考举人。”李山笑道:“我的儿女个个十分争气,我知足的很。素梅,你也应该知足。”

    赵氏若有所思。

    江青云道:“叔叔去军营定是被同僚羡慕夸赞。”

    “那是。他们把我羡慕的不得了。”李山咧着大嘴笑,比自己当上军官还要高兴,“我准备明日与健安四兄弟祭祖。”

    江青云道:“那我就放健安四兄弟回家休息直到放榜。”

    “我们明日都回长平县城。”李如意感激道:“江哥哥,这些天你也累了,好好休息。”

    “健安兄弟能考中秀才,多亏青云,我们全家对你感激不尽。”赵氏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人,想想夫君、女儿、江青云说的都有道理,打消那些心思。

    江青云谦虚的道:“他们自己努力,你们家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我要读书考秀才!”

    “我也要读书当秀才。”

    李家的两个小家伙在大厅外面的院子围着石桌奔跑,边跑边大喊,高兴的不得了。

    李如意高声道:“你们天天总想着玩,还想长大当秀才?”

    李健安兄弟如何下功夫苦读,李家人都看在眼里,这个秀才真不是靠运气得来的。

    “我没有天天玩。我有识字啊。”

    “每天四嫂都教我识字。”

    两个小家伙非常的理直气壮。

    “你们别去烦四嫂。”李如意朝吕婷眨了眨眼,算是打声招呼,然后对赵氏道:“娘,我们兄妹小时候,都是您给启蒙,我哥哥这才考中秀才,我看从明日起,您给六弟、七弟启蒙吧。”

    为了让赵氏恢复视力,从去年起,李如意就不让赵氏绣花,让赵氏去院子里看绿色望远处。

    赵氏不用绣花,两个小儿子又有儿媳、奴婢帮忙带,空闲时间多了就容易胡思乱想。

    四个儿子才读了三年书就考中秀才,赵氏仍是不满足,还想他们考中举人。

    李如意寻思,干脆给赵氏找点事做,别让赵氏闲着乱想,别来了这么一出。

    赵氏得了夸奖,心里挺美,跟两个小儿子道:“你们四嫂忙着呢,以后我教你们识字背诗。”

    “我打算请个琴师教弟弟弹琴。”李如意望向赵氏、吕婷,“你们要是想学,一起吧。”

    燕城家境富裕的文官,大都请琴师教子女。

    这条街坊就有两位文官的府里请了琴师。上次李山带着儿子去拜访这两位文官,就听到了琴声,其中的一位文官为了显摆自己家的孩子聪慧有才艺,还带李山父子去琴房看他孩子弹琴。

    李如意得知后就有了想法。她这个人五音不全,是不打算学琴。家里人可以学琴,还可以听琴师弹,陶冶情操,反正家里有的是银子,那就在精神上面要求高一些。

    闻言,赵氏竟是比吕婷还要高兴,立即点头同意了。

    李如意带着两个弟弟去洗手。江青云打着帮忙的旗号,跟了过去,微笑道:“你想听琴,以后我弹给你听。”

    “我还对琴一般。”李如意心道:幸亏秦太妃没让我学琴,不然得头痛死。“你会不会弹筝,我觉得筝比琴悦耳。”

    “自是会弹。我还会吹箫。”

    “那笛子也会吹吧?”

    “略会。”

    “你在我面前这么谦虚干什么,你要是说略会,那就是会。”李如意看着俊美无双的江青云细心的给两个小家伙洗手,想想以后想听什么乐器,他就演奏什么,在大周国简直是不要太完美。心里有点甜蜜。

    赵氏特意跟家人道:“几个月前,我无意中跟如意说,我小时候进县城听到举人家的小姐弹琴,十分羡慕。如意就上心了,还怕我不好意思,竟是说给两个弟弟请琴师。”

    王燕夸赞道:“妹妹真孝顺。”

    吕婷慢悠悠道:“我以前学会几日弹琴,没学会。”

    吕族得势的时候,请过琴师教族里的孩子学琴,吕婷姐妹都去学过,不止几日,而是学了一个月,愣是没学会,月考时最后一、二名,回家哭了。

    吕道正心疼女儿,就不让吕婷姐妹学了。

    赵氏道:“傻孩子,你学了以后弹给我孙子听。”

    张银芳一听对哦,学会弹琴,可以给未出世的宝宝听,问道:“娘,我能不能学?”

    王燕是本着技不压身的原则,只要有条件,什么都愿意学,跟着问道:“还有我,我也想学。”

    赵氏有些激动的道:“那太好了,你们都跟我们一起学。”

    李山还想着安慰赵氏,这下子看赵氏高兴的样子仿佛忘记四个儿子没考好的事,那就不提醒了,道:“请琴师得花不少银子,你们都跟着学才合适。”

    赵氏笑道:“你爹啊,一天到晚就想着省钱。”

    李山只是憨笑,而后望向吃果子的李石,问道:“石头,你要不要也跟着学琴?”

    次日,李家人都回了长平县城,李如意却是去了燕城酒楼商业综合楼,将一份计划书交给几个同伙人瞧看。

    原来,李如意打算在乡试放榜之后,燕城酒楼举办几日举人免费吃自助餐大酬宾的活动。

    一名举人可以带两名亲朋好友,全部免费。

    不过,这个活动有是有一个很小的条件,那就是凡是前来免费吃自助餐的举人,需对对联,如果答不下来,那就请写下一首诗或是两句诗。

    说白了这个活动就是变向的请举人留下墨宝。当然了,举人要是答出下联,可是不用留下墨宝。

    郑怀玉道:“如意,我听我爹说燕城有六百多名举人,这还没算上本届的新科举人。”

 693对联与墨宝

    “历界的举人再加上新科举人,那就算八百名举人,再加上他们带来的亲朋好友,总共二千多人,有的人喜欢占便宜,不止来吃一次,若按两次算,也是五千人次,一个人一百个铜钱,便是五百两银子。”童小姐算过之后,有些惊呆了,问道:“如意,你要用这么多两银子白请那些举人吃自助餐?”

    李如意昨日就向江青云打听过总共多少举人参加会试,笑道:“那些举人当中会有会试、殿试的进士,我们只需要花几百两银子,就能获得他们的墨宝,然后可以拍卖赚银子,还能裱起来挂在自助餐的墙壁,吸引读书人来吃饭。你觉得这些银子花的不值吗?”

    郑怀玉仍是第一个支持,道:“值!小童,我们就听如意的。”

    “童姐姐去了一趟吉城边防,都忘记怎么做买卖了。”齐小姐咯咯娇笑。

    周珞炎激动的道:“小神医,我那里有对联,我可以提供对联!”

    “不用。我已有了对联。”李如意笑得有些坏。

    前世上大学时有一阵子与同学迷上了对联,搜出许多好对联。这下来到大周国可以用上。

    周珞炎非常好奇的问道:“能不能给我瞧瞧?”

    “当然可以。”李如意挑了挑细长的柳叶眉,这就拿笔在纸上写字,“上联。”

    “我也瞧瞧。”齐小姐凑了过来,嘀咕道:“我回去考我哥哥。让他一天到晚说我只会舞刀弄剑不会读书。”

    郑怀玉走至,道:“我爹喜欢对对联。我看他能不能对出来。”

    童小姐霸道的把周珞炎拉了出来,然后站在他的位置,跟三女道:“我们家族今年出了一个秀才,他一天到晚在我爷爷面前晃,还笑我二哥没参加科考跑到边防去参军。待我拿了对联去考他,让他得意。哼!”

    童二公子在燕城书院读了几年书,且读得挺好,上届科考因为王氏患病,他在家侍疾,没能参加,这届科考又是在他参军之后才公布时间,他想着既然已经决定从武,那就不参加科考。

    谁知,童族的那个人考中秀才,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跟族里的人说话,话里话外踩着童二公子。

    不但童小姐气不过,王氏也挺生气。

    李如意一口气写了九个上联,几人像得了宝似的,纷纷拿提笔抄下来。

    几人当中周珞炎读书最多,又擅长对联,惊叹道:“小神医,这九个对子的上联出的真是太精妙,我想了半天一个下联都没想出头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