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客再来的第一层是自助餐,第二层是商铺,第三层是剧场、拍卖厅。

    自助餐最多能容纳四百多人。开业当天每人打九折,七十二个铜钱,三天后每人八十个铜钱。

    第二层共有十间商铺,其中一半是卖成衣,另一半是卖杂货、粮食、酒。

    第三层的剧场很小,大概能坐五十人,每天演三场,上午、下午、傍晚各一场。

    拍卖厅也不大,最多能坐一百人,开业当天就有一场。

    周明给全城的大商人发了请帖,包括燕城酒楼商业综合城的四位女股东。

    李如意等四女对客再来挺好奇,但是都没去,派出总管事当代表。

    这位总管事可不是一般的管事。他曾是万族的家生子,后来跟着万侧妃进了燕王府,成为燕王府的管事,专门打理万侧妃母子所有的商铺,接触的人非贵则富。

    总管事从客再来回来之后,脸色很不好,一上来就禀报拍卖会的事。

    原来,客再来只收客人拍卖成交价的一成的五成费用,只是燕城酒楼的一半。

    今日客再来拍卖会共拍出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两银子,获得的费用是六百七十八两五钱银子。

    现场的大商人纷纷说客再来的费用比燕城酒楼少一半,以后就到客再来拍卖。

    燕城酒楼商业综合城的利润八成来自拍卖会,若以后没有人来,损失巨大。

 645挫折与麦田增产

    郑怀玉气道:“依我看这客再来开业请咱们去,就是给咱们一个下马威。”

    “算是正面告知。”李如意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效仿开了商业综合城,而那些大商人之前在燕城酒楼拍卖厅时信誓旦旦的以后就到这里拍卖,结果在利益面前,立即改去客再来拍卖。

    童小姐问道:“如意,我们该怎么办,也要把费用降一半吗?”

    齐小姐蹙眉道:“我们降,他们肯定也会降。”

    这才过了几天轻松日子,又有烦心事。做买卖可真不容易,做大买卖就更不容易。

    总管事赞许的点头,道:“小人也是这样认为。咱们商城不能降价。”

    齐小姐问道:“那客人都去客再来拍卖,没有人来咱们商城拍卖,怎么办?”

    “先这样,等我想出办法再说。”客再来的周明是个纯粹的商人,周族有人在朝中当官,官职只是六品并不高,李如意怕三女暗中使手段收拾客再来,特意嘱咐道:“我们是正经经商,对待商业竞争对手,只能用正常的商业手段,不能用别的。”

    经商的最重要的口碑,一旦口碑差了,买卖就很难做的长久。

    李如意不想让燕城的大商人认为她们以势欺人,不想被燕城的大商人孤立。

    四女轻轻点头。

    总管事站在一旁,老脸一红,在客再来的时候就想着用非常手段导致客再来的拍卖厅出事,竟是被李如意猜中,这下收起了心思。

    李如意问道:“客再来的自助餐如何?”

    “小的试吃过,不错,比不上咱们商城,可是比聚英楼强很多了,光是荤菜就有八种,炖鸡、烧鸭、蒸鱼、炒猪肉、烧猪肘子、焖羊肉、炒小河虾。

    素菜的品种有二十样。凉菜四种,其中有皮蛋。热汤两种,粥两种。

    水果两种,还有两种点心,茶水一种,茉莉茶,酒是那种十五个铜钱一斤的坛酒。”总管事细细的回忆,突然间提高声音,“对了,他们家有火锅,不是红铜制的,是那种铁制的,也是用的好炭,不冒烟的那种。”

    童小姐惊呼,“他们也有火锅了?”哪怕不是红铜火锅,就是铁火锅,那也是有了火锅。

    郑怀玉不以为然,道:“大热天的吃火锅,没有放冰,那得多热。”

    “对。”总管事有些激动的道:“客再来的一楼是很热。小的怕凉不怕热,在那里吃了一会儿自助餐就流汗,别人食客都是汗流浃背。”

    李如意心里算了一下,客再来的自助餐也能赚钱,但是不会多。

    自助餐就是吃的人越多,成本越低。

    客再来一层的容纳量摆在那里,每天进的食材远远不如燕城酒楼多,又没有从燕军进货的渠道,是以食材的进价会比燕城酒楼高的多。

    至于二层的十家商铺,李如意觉得数量少,无法形成规模,不足为患。

    “剧场唱的什么戏?”

    “听说买了沙城一个戏班子,大概十几人,能唱文戏也能唱打戏。看一场戏,一个人五个铜钱。小的觉得唱的难听,打的也不热闹,看了半场实在呆不下去就离开了。”

    李如意继续问道:“你不爱听,兴许别的客人爱听。中途退场的客人多不多?”

    “不多也不少,小的退场之前,大概走了七、八个人。剧场总共能坐五十人。”

    李如意环视几人,缓缓道:“看来客再来的老板打的主意是只靠拍卖厅赚银子。”

    总管事目光敬佩,“小神医说的极是。几个大商人也是这么认为。”

    童小姐等总管事走后,问道:“如意,我们的拍卖厅收费不能降价,也不能暗中出手对付客再来,那要竞争过客再来?”

    “拍卖厅的关键是拍卖成功及交易安全。我们只要做到每一场每一件拍卖品都做到,保持很好的口碑,时间久了,自是有人来我们拍卖厅拍卖。”李如意轻叹一声,道:“只是目前,我还想不出竞争的好办法。”

    童小姐向来性子急,很是沮丧的道:“我们的商城开业以来,拍卖厅的纯利润高达八千三百多两银子……难道今后就赚不到银子了?”

    齐小姐眼珠子一转,低声问道:“要不,我们暗中降价,当众收客人一成费用,暗中给客人退一半的费用?”

    “你当客再来的老板是傻子啊,他能打听到我们拍卖厅利润很高,就能打听到我们暗中给客人退一半的费用,到时,除了取笑我们,还会用再次降价打击我们。”李如意摇了摇头,又感慨道:“拍卖刚刚形成,就被客再来破坏行业收费规矩。”

    郑怀玉倒是比童小姐、齐小姐沉稳的多,道:“我觉得我们现在哪怕拍卖厅没有拍卖,整个商业综合城也不会赔银子,既然这样,先不要着急,一边想办法,一边观望。”

    李如意点了点头,道:“我赞成。”

    这一天,因为客再来拍卖厅的事导致四女都闷闷不乐,而几十里外的李山正在完成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一年一度的夏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穿着草鞋在田地里挥洒汗水干活的佃农,将一担又一担的打好的麦子挑到田埂旁边的空地称重量。

    哪怕前些天有场大雨,一些麦子被淋倒,也无法降低李家使用积粪肥田法种下的田地的亩产量,甚至……

    佃农额头全是大汗珠子,激动的对负责称重量登记在册的李家奴仆道:“这两担是一百六十七亩的。那两担是一百六十八亩。”

    “一百六十七亩产麦子二百二十五斤!”

    “一百六十八亩产麦子二百二十六斤!”

    李家奴仆高声大喊,只为了让穿梭在田地之间劳动的佃农们听见这一个个的喜讯。

    以前在风调雨顺的年里,每亩良田顶多产麦二百斤,今年用了积粪肥田法在良田种麦子,收获之前经历大雨袭击,亩产量竟然高达二百二十斤以上,一下子提高了一成多。

    一家佃农种六十亩良田,这下子就至少多出一千二百斤的麦子,打成黑面是近千斤。

 646国之大才

    一斤黑面批发价一个半铜钱,近千斤黑面那就是近一两半的银子。

    特别是在别人家的佃农因为大雨每亩少收十几斤麦子的情况下,

    李家的佃农简直是无比的惊喜亢奋。

    李家近五百亩良田,这下子多出一万斤麦子,打成黑面就是八千多斤,比去年多赚十几两银子。

    “好!太好了!”

    “积粪肥田法好得很!”

    李山欢喜的笑到脸部肌肉僵硬,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句话。完全忘记了当初自己强烈反对所有的地使用积粪肥田法。

    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绿袍、红袍的官员匆匆赶至。他们是北地的农司的农官,奉周冰之令前来统计积粪肥田法的良田的亩产量。

    这次总共来了七位官员,其中五位留在江家的麦子地。

    这两位穿绿袍的是从六品上官职,红袍的是从五品下官职。

    麦子亩产量增加一成多可比番邦大牲口改良北地大牲口品种的功劳大的多。

    毕竟北地荒凉青草少,养的起大牲口的农家不多,而麦田每户农家都有,麦子是能让人吃饱肚子不会饿死。

    农司的两位官员早就认识李山,这回趁着统计亩产量,再次游说李山从燕军出来调入农司。

    好在李山没有让高兴冲昏头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以前种田还行,现在竟然不如举人江青云,再次拒绝。

    正午,日头很毒,佃农仍然热火朝天的收割麦子。李山怕佃农晕倒,强制佃农去阴凉处休息。

    正好,李家奴仆赶着装有解暑的绿豆汤、夹着鸡蛋大饼的驴车来了,李山热情似火的邀请两位农官跟着吃饭。

    佃农吃的鸡蛋大饼喝着绿豆汤,再望向金灿灿的麦穗,一个个喜的嘴都合不拢。

    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这几年能够当李家的佃农,在内战时都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去流浪,如今又靠着李家,学到积粪肥田法……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吃光饼,也不休息,走至李山跟前,恭敬的鞠躬之后问道:“老爷,听说府里打算再养几百只肥猪、几千只鸡?”

    李山穿着旧衣盘腿坐在地上,停止吃饼,抬头答道:“是有此事。”

    燕城酒楼商业综合城的自助餐火的不得了,每天需要杀两头猪、几十只鸡才够食客吃。

    李如意不打算从外面进猪肉、鸡肉,准备下个月起从李家进。

    李家的猪吃豆渣、玉米棒,公猪都骟过,肉质比外面的猪好,非常适合做烤肉。

    李家的鸡吃蛆虫长大,公鸡也是骟过,鸡肉肥美的很,红烧、清炖、卤、烤等味道都极好。

    哪怕价钱贵,也是物有所值。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持高品质,树立好的品牌。让吃过的食客赞不绝口,还回再来。

    “那可太好了。”老头想到的是又可以给李家杀猪、杀鸡挣点银子。

    两个农官早就听说李家养了许多的猪、鸡,猪肉、鸡肉的品质很高,一直没有机会瞧看,这回可来着了。

    于是,在麦收结束之后,两个农官参观了李家的鸡圈。

    “这个李家可真不简单,养牲口竟然比我们农司养的好。”

    “不行,我得上报大人,把李山调到农司。”

    江家。周伯带着一百多个佃农、二百多个短工非常投入的收割麦子。

    五名农官在麦田之间像蚂蚱一下上蹿下跳。

    如此炎热的天气,身为一府之主的江青云也出现在麦地,亩产量增加一成多的大喜讯,令他的俊脸笑容不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就是通过研读大量的农书想出了积粪肥田法。”

    “我家的良田是李家的几倍。李家的良田麦收已经结束,平均亩产量一成多,跟我预料的一样。”

    “如果前些天没有大雨,我们两家的良田亩产量会更多。”

    “我终于靠着书本为农民办了一件实事。”

    置身于黄金色麦海的江青云满满的成就感自豪感。

    农司统计出来的积粪肥田法亩产数据在燕王府的早堂上出尽风头,文武官员齐声祝贺周冰喜获积粪肥田法。

    在一个云淡风清的下午,周冰带领周景望及众位文武官员来到江府的良田。

    为了验证积粪肥田法,江青云特意留下五十亩良田没有收割麦子。

    众目睽睽之下,周伯与一百多名佃农再次投身麦海疯狂收割。

    文武官员各派出三人负责称麦子及监督。

    不到一个时辰,五十亩良田收割完毕,又过了两个时辰,打成麦粒装筐称重,哪怕称太大有点压分量,称出来的斤数仍旧震撼人心。

    “北地的农民有福了。”

    “这五十亩良田使用积粪肥田法种植麦子,每亩产量高达二百二十五斤,比长平县最好的良田产量高出二十八斤。”

    “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良田多产。如今有了积粪肥田法,哪怕老天爷不开眼的灾年也能有近二百斤的产量。”

    “江公子真乃国之大才!”

    “王爷慧眼识英!”

    “王爷千岁千千岁!”

    “恭喜王爷!”

    文武官员的夸赞、祝贺声络绎不绝。

    白衫少年江青云风姿绰约,站在文武官员当中如同鹤立鸡群,偏偏非常低调,只是浅笑不语。

    周景望有些激动的道:“父王,我表叔虽不能参加今年的科举,可是他创造出积粪肥田法,比当上状元还要风光荣耀。”

    “正是如此。”周冰俊脸笑容满满。江青云一次次的带给他惊喜。这次的惊喜很大,一下子让北地的麦子产量增加一成多。

    周景望微笑道:“听说小神医家跟着我表叔用积粪肥田法种田,她家的麦子产量也是增加一成多。”

    周冰压低声音道:“小神医与你表叔一起开燕城作坊、养猪鸡、种田,算是心心相映。”

    周景望想到秦太妃对李如意的态度越来越好,看来不会阻止这门亲事,心里由衷的替李如意与江青云高兴,道:“他们真是绝配。”

    端午节过后,燕王周冰通过告示及官报的形式推广积粪肥田法,仍在守大孝的江青云第一次出现在告示、官报上面,落入北地人们的视线。

 647荣封长平伯

    江青云敢这样高调出名,那是因为周催退位变成太上皇,没有权力再派护龙卫杀他。

    同时,两位农官带着周冰的奏折去了国都向新帝报喜。

    这个时代,农事是国家头等大事,能让麦子亩产量提高一成多,造福天下百姓,那是可以封爵位的大功劳,能够名留青史。

    六月的一天,周莫玄一行人从国都回到燕城了,同行的竟有当今皇后的生母晋国夫人于氏、礼部侍郎贺子良、当今帝后身边第一红人慕容仪,还有几个邹家、慕容家的病人。

    国夫人是大周国对于外命妇的最高级别的封号,相当于一品。

    于氏是皇后的娘,在新帝登基后不久就被荣封为一品的晋国夫人。

    众所周知,新帝曾经是晋王,称帝后特意封岳母为晋国夫人,可见对其非常敬重,也有感恩的意思。

    朝廷的一位胖胖的官员在燕王府正门前高声宣读新帝的四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的内容是:燕王治理北地有方,守护边防有功,获得褒奖;朝廷经历内战,国库空虚,然不能克扣军饷粮草让边防官兵心寒,赐金三万两、银五十万两、粮十万担。

    燕王周冰已经是一品亲王,无法再往上升官职。褒奖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军饷粮草是北地军队最为需要的,太上皇在位时,一直克扣,这回新帝直接拨下来金银粮食,虽然不够,但已经表明足够的重视。

    第二道圣旨:江青云因献上积粪肥田法立下大功,特破例封爵位长平伯。燕军军官李山跟随江青云使用积粪肥田法种地亩产增收,赏金十两、绢十匹。并诰告天下,大周国鼓励种田。

    爵位是可以传三代,然后从第四代起每代削一级,福及子孙后代。

    一般立下很大的军功才能封爵。

    不过,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人没有粮食吃会饿吃,历朝历位皇帝都非常重视农事。

    历史上因农事被册封爵位官位的大有人在。江青云并不是第一人。

    最低的爵位是男爵,从五品上。长平伯的爵位,官职是正四品上,比男爵高了几个品级。

    李山是燕军的军官,是周冰的人,新帝没有提他的官职,只是赏赐金、绢,也是表明不会干涉燕军的事。

    第三道圣旨:周莫玄献上一对虎狮兽,仁厚正直,武艺超凡,聪慧敏锐,封爵位郡王。

    郡王的官职是从一品,比从二品的县公高了两个爵位。

    第四道圣旨:新帝派礼部侍郎贺子良为北地科考巡察官,负责监督即将开始的北地秋季科考。

    大周六部的侍郎官职都是正四品上,官职比六部尚书低。

    礼部的一项任务就是负责全国的科考。这次新帝只派出礼部侍郎来,而不是派出礼部尚书,就说明放权给燕王,对燕王很信任。

    “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人磕头谢恩,声音响彻云霄。

    李山早在两个时辰前就来到燕王府候旨,现在跪在最后一排,耳边听着众人的欢呼声,心情无比激动。

    这回他靠着跟江青云种地,竟是得到皇帝的赏赐。只此一事就够此生荣耀。

    当初若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