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了,夜里不敢出门怕摔着,拉尿拉屎都得在屋子解决,自从喝了豆浆,天黑都能看见,不用在家里拉屎。”

    一番话说的很粗俗,不过真实的不能再真实。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

    随行的农官都有在农村生活过的经历,频频点头。

    别说燕城方圆百里,就连国都方圆百里的村民都患有夜盲症。

    每年大周国因夜盲症摔伤的人多了去了,甚至还有人摔进粪坑里淹死。

    周冰接过有缺口的碗,也不嫌弃,嗅着浓浓的豆味,喝了几口豆浆,夸赞道:“豆浆是好。”

    两位太医曾在去年就向周冰禀报过,多吃豆制品能够治好夜盲症,还能让人的身体变得健壮。

    不过,亲耳听到百村说这件事,内心还是挺震惊。

    夜盲症的根源就是缺营养,吃几顿好的就能痊愈。肉、蛋、鱼对贫穷的村民来说绝对是奢侈品。

    黄豆可以自家种,一斤黄豆能磨出几十碗豆浆。黄豆就是老天赏赐给贫穷村民的美食。

 481燕王亲临

    小男孩的爹兴奋的道:“我们家的黄豆全部卖给了燕城的作坊,就是那个燕王爷的儿子县公爷开的作坊,得到的钱一半买了黑面,一半买了雪花盐什么的,我们家今年冬天不会挨饿!”

    周冰点头赞同道:“不错。种黄豆好。”

    小男孩的爹一个劲的道:“你们赶紧种黄豆,种了卖了钱,就知道好处。”

    周冰喝完热豆浆,出了一身汗,仰头望着蔚蓝的天空,得想办法让燕城方圆百里外的百姓也都种上黄豆都能吃饱饭。

    这个想法一旦有了,就像蔓藤一样在脑海里疯长。

    “我们去下一个村子瞧瞧。”

    “世子爷那边的情况不知如何?”

    “世子爷去的照村跟红叶村挨着,情况与红叶村相似。那里的村民也开了荒种了许多黄豆。”

    “以前不知道黄豆有这么多的好处,说起来还得谢谢长平县的李家,是他们家把黄豆做出了花样,豆腐、豆浆、豆腐脑、豆皮、豆干、豆腐丝、豆芽什么的。”

    “还有甜面酱、黄豆酱!”

    “对。县公爷的两大作坊产的调料主要的原料就是黄豆。”

    “我们这两日问过的村民,都说把黄豆卖给县公爷的两大作坊。”

    “若是县公爷再多开两间作坊就好了,能够解决许多百姓生存问题。”

    “是。一年只需要多收入几百个铜钱,一家人买二百斤黑面、玉米面吃,冬天就不会饿死。”

    这两日,几个农官建议周莫玄多开作坊的话,听的周冰的耳朵快生茧子了。

    他不禁寻思,周莫玄的作坊到底有多么大产量有多高,竟能带动燕城方圆百里的村民种植黄豆?

    “再进一个村子就返回燕城,去我儿莫玄的作坊瞧瞧。”

    烈日当空,一行人骑马在官道上狂奔。

    下了官道进入一条宽阔的土路,远远的能看到屹立在几里之外的大片建筑群,那里曾经都是荒地,现在已成为燕城的最大作坊及居民区。

    沿着土路前行四里路,路旁开始有柿子树、梨树、桃树,清一色的果树,有的果树上面已经结了果子。

    大树底下好乘凉,树下有卖杂货的小商贩及卖菜卖鱼卖肉卖鸡的村民。

    再往前行,还有茶水摊子、几个瓜果摊子。

    茶水摊子卖的是凉茶,有那穿着七成新绸缎打扮像管家的人在喝茶。瓜果摊子卖的有梨、甜瓜、枣什么的,也有人在购买。

    大下午的竟然还有这么多摆摊做买卖的,想必到了黄昏人会更多。

    这比长平县城门外的小集市可热闹的多。

    光瞧着土路两旁的商贩、村民就能显示出这里的人气旺盛,居民区的人购买力强。

    “王爷、世子驾到!”

    作坊大门前的燕城守军激动高亢的声音,响彻云霄。

    一时间,人人都知道燕王父子亲临,均是激动无比。

    在大门外排队进货的大小商贩没想到在此见到了北地的主人燕王,均是跪下磕头。

    周冰等人下了马,并不急着进去。几个农官在周景望的示意下兴致勃勃向商贩们的提问。

    “你们都是来买货的?”

    离得最近的一个中年胖子穿着八成新的绸缎衣,刚才手里举了一把油伞遮阳,现在把油伞合起来,只是晒了一小会儿就热得满头大汗,绸缎衣被汗浸湿贴在身上,狼狈的很,答道:“是。”

    “你们都是燕城的?”

    中年胖子见几位官老爷个个和颜悦色,大着胆子道:“不是。小的是沙城人。他们几个也不是燕城人。”

    众人答道:“小的是青城人。”

    “小的兄弟是鹿城的,骑马跑了三天来到此处。”

    几位农官一听,青城、鹿城到燕城远的很,六百多里路,好奇的问道:“跑这么远到燕城作坊买什么?”

    中年胖子如数家珍般答道:“小的要买黄豆酱、甜面酱、雪花糖、糖蒜、酱油。”

    “买多少?”

    中年胖子道:“酱油一千斤,黄豆、甜面酱八百斤,糖蒜六百斤,雪花糖有多少就买多少。”

    周景望上下打量中年胖子,这人估计就是个中等商人,忍不住问道:“你口气还挺大,雪花糖那么贵,给你一万斤,你能买的下?”

    “回世子爷的话,小的买的下,有多少都能买的下。”中年胖子一脸的期待,大着胆子问道:“世子爷能卖给小的一万斤雪花糖吗?”

    “小的也能买的下。”

    “世子爷,来排队的人都要买雪花糖。”

    “世子爷,作坊的雪花糖每天限量卖,您能不能下令作坊敞开了卖?”

    众位商贩纷纷开口,抢着要买雪花糖,还有的大声建议周景望让作坊放开雪花糖的销售量。

    “本世子倒是小瞧了你们的腰包。”周景望摇了摇头,微笑道:“不过,这作坊不属于本世子。本世子做不了主。你们还是在此处排队等着吧。”

    周冰好奇的问道:“每天都有这么多商贩排队?”

    燕城守军贺将军非常恭敬的答道:“是。如今天气炎热,早上人最多,中午人最少,到了黄昏人又多起来。”

    周冰特意扫了几眼,排队的商贩少说有四、五十个人,这还是下午,若是早上得有多少人?

    江青云跟往日一样呆在作坊执守,闻讯,立刻带着福伯及总管事前往大门迎接。

    少年穿着一袭白衫,长发随意的用玉簪拢起,肌肤如玉,眉目如画,异常英俊,儒雅飘逸。

    别人都怕热,唯独他不是。众人看到他就觉得好清凉。

    几位农官早就听说过江青云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周景望走上前,朗声道:“表叔,我父王路过此处,顺便来瞧瞧。”

    周冰打量小表弟,打趣道:“你天天骑马来往王府与作坊,也没看见你晒黑。”

    江青云坦然答道:“天生如此。”心道:就我这晒不黑的事,还曾经被如意“嫉妒”过。

    周冰环视四周,作坊用高墙围起来,大门看着十分简朴,不过,透着一股神秘,“我从百里外的几个村子过来。那里的村民说今年地里种的黄豆都卖进了你们的作坊。我过来转转。”

    江青云得知周冰父子来意,心里暗喜,激动的道:“表哥、景望,请进。”

 482处处洋溢幸福

    对于人生经历十分坎坷的周冰来说,还没有当上燕王时,为了养活手底下一帮人,带着亲信打理过秦太妃名下的几间作坊及商铺。

    他对作坊并不陌生。

    在他的印象里,作坊应该是凌乱、充满刺激气味的地方。

    燕城三大作坊的空气里同样充满刺激气味,但是由于作坊的坊间特别大,哪怕摆放了许多物品,在里面工作的人很多,却不显得凌乱。

    他陆续看到了白晶晶的雪花糖、雪花盐,还看到了酱油、甜面酱、酱菜等的制作过程。

    三大作坊生产的食品及调料,特别是雪花盐的制作过程,都是机密。

    为了防止作坊的长工泄密,作坊把制作过程分成几个流程,并在契约里面要求保密。

    今日来的一行人当中只有周冰父子可以进入作坊亲眼目睹整个制作过程。

    几个农官、大总管及护卫全部站在作坊外面。

    他们听到周冰在作坊的坊间不时的发出爽朗的笑声,这是很少见的事。

    周冰由江青云陪着在三大作坊转了一大圈,已经知晓了作坊的对黄豆的需求量之巨,心里震撼之余是非常欣慰。

    他听周景望说食堂安置了燕军的十几个退役残疾老兵,正好时辰还早,顺便过去瞧一眼曾经一起奋战杀场的弟兄们。

    正在准备晚饭众位退役残疾老兵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激动的热泪盈眶,跪下磕头,不约而同的吼道:“小的拜见王爷!”

    日子过得好不好,从穿着及精神面貌就能知道。

    十几个人个个红光满面,穿着七成新的棉制半臂短衫、露出小腿的凉裤,脚踏布鞋。

    他们的身上已经没有往日的颓废与失意,只有对生活的期待与热爱。

    以前,周冰在大街小巷看到乞讨的残疾人,就会想到燕兵的退役残疾老兵,是不是日子也过的如此艰难?

    如何安置燕军的残疾老兵一直是周冰的一块心病。

    今年,周莫玄一次性安置了近百名燕军退役残疾老兵,让周冰少了一块心病。

    江青云特意道:“吃食最为得要,食堂需用信得过的人。莫玄便想到老燕军的军士,景望也说好,这事就定了,由大总管去招人。”

    闻言,十几个人心道:原来我们的岗位这么重要,如此得世子爷、县公爷的信任。

    顿时,他们均是深感荣幸。

    作坊的总管事终于捞着露脸的机会了,激动不已的问道:“王爷,您可要进食堂里面瞧瞧?”

    周冰点头,大步流星的进了食堂。

    作坊的食堂跟燕军的食堂很不同。

    最明显的就是面积很大,可以同时容纳一千多人同时在室内用饭,而这样的食堂有三个。

    看食堂当然要看最重要的地方厨房。

    此时,作坊厨房里的洗菜池旁边放着的几十个大盆,有十几个大盆竟然全是切成块的猪排骨,还有三十几个大盆里面放着待洗的胖豆角。

    巨长超大的案板上摆放着两个大盆,每个大盆里面打了几十个鸡蛋,蛋黄蛋清分外清楚,还没有打散。

    挨着墙边是一排灶,灶上面放着蒸笼,笼盖打开,里面放着玉米面、白面混合而成做的馒头,此时,馒头刚上笼,还没有开始蒸。

    厨房墙上贴着食谱,白纸黑字,每天的饭菜写的清清楚楚。

    今日晚饭是排骨炖豆角、炒茄子,主食是二面馒头、鸡蛋汤。

    已经吃过的午饭是红烧河鱼、肉片炒西葫芦、主食是枣馍、豆浆,早饭是凉菜小葱拌豆腐、素炒小油菜、花卷、绿豆粥、每人一个鸡蛋。

    三大作坊的伙食竟然比燕军的好。

    周冰事先没打招呼就过来巡视,又是亲眼目睹,不然实难相信作坊的食堂伙食这般好。

    周景望见周冰站在食谱面前发呆,轻声道:“父王?”

    周冰转身望向他的老兵们,问道:“你们每日做饭可是按着食谱做?”

    众人不约而同的答道:“是。”

    总管事又激动的禀报道:“王爷,食堂的食谱是小神医亲自定的,外出采买由几个管事轮流。”

    江青云心细如发,就知道周冰会多想,特意解释道:“长工在作坊干活不仅需要不怕累不怕脏,还需细心谨慎。我们将饭食弄得好些,长工心里感激,干活都很卖力气。”

    总管事壮着胆子,在一般帮腔道:“作坊的活很辛苦。”

    福伯道:“王爷,雪花盐产量日益增加,大夏天的长工夜里不能歇息得干活,若是吃的不好,身子熬不住。”

    “你们在作坊好好干,好好活着。”周冰对十几个老兵说了这句勉励的话。

    “是。”

    “小的听王爷的,一定好好干好好活着。”

    “小的没想到还能见到王爷。”

    “王爷来看小的,小的这辈子都会记得。”

    十几个粗糙无比的汉子竟是抹着泪送心情复杂的周冰出了食堂。

    总管事朝众位汉子挥挥大胖手,吆喝道:“几千人的吃食呢,你们快回去做饭,去蒸二面馒头炖排骨去,把排骨炖烂些,好多人牙口不好。”

    “您没瞧见小的在目送王爷吗?”

    “王爷风采依旧。世子爷英俊潇洒。虎父无犬子。”

    “今日县公爷要是在就更好了。”

    “县公爷天天能见到王爷。”

    “听清没,记住没,王爷让我们好好活着!”

    众位汉子直到看不到周冰的背影才兴冲冲返回。

    江青云见周冰兴致勃勃,问道:“表哥,可要去燕安坊瞧瞧?”

    周冰道:“去。”能够安置三千多灾民的燕安坊,当然要去瞧瞧。

    很快,宁静安逸的燕安坊迎来了周冰父子一行人。

    此时是下午,成年人大部分在三大作坊干活,留在燕安坊家中的多是老幼。

    负责白日巡逻的几个退役残疾老兵看到周冰,以为眼花了,特意揉了揉眼睛,这才赶紧风似的跑过来跪下磕头,“小的拜见王爷。”

    周冰看着这几人气色也很不错,再听总管事介绍几人的活计,夜里打更白天巡逻,心道:这里可真是安置残疾老兵的好地方。

    周景望环视四周,跟他上次来的时候变化不小,房子、大路都没变,原来变化的是所有的山楂树长高了,坐在家门口的老人脸上挂着笑,孩子跑得特别欢实,到处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周冰问道:“我记得莫玄收留灾民是正月的事?”

 483英雄出少年

    江青云很是感慨的道:“是。到今日六个月零十天。”

    短短六个多月,三千多名灾民得到了安置,有了住所还有了维持生活的差事。

    曾经的大片荒地变成了三大作坊、燕安坊。

    三大作坊的货物远销大周国各大城府,即将远销到番邦各国。

    三大作坊带动了燕城方圆百里的村民开荒地种植黄豆,解决了每逢冬天饿死人的尖锐问题。

    这一系列的好处,不是白白来的,而是以周莫玄、江青云、李如意为首的众人齐心协力用尽心思努力奋斗获得。

    不说别人,就拿江青云来说,从腊月周莫玄收留难民开始,白天就很少在自家呆着,所有的人、账本全部由他管。

    哪怕是到作坊次数最少的周莫玄,在最开始投入了所有的积蓄,在年前、年初顶了巨大的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

    周冰心道:半年就能做出这么大的成就。我儿莫玄与表弟真是好样的。情不自禁高声夸赞道:“自古英雄出少年。你与莫玄所作所为出乎我的意料。”

    江青云谦虚的道:“我们也是得到了你与景望的扶助。”

    周景望道:“那是。父王把海盐场全部交给莫玄,又派了燕城守军守护作坊,还允许你们与番邦交易。”

    周冰望向长子,和颜悦色的道:“我记得是你向我提意派军队守护作坊。”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周冰此生最大的欣慰就是两个嫡子齐心协力。他的两个嫡子的命运比他要好的多。

    周景望俊脸露出笑容,激动的道:“我第一次来三大作坊,看到制作雪花盐,心里就觉得这个方子可不能被人偷学去。我回去就向您禀报此事。”

    江青云夸道:“景望心思缜密,眼光独到。”

    周冰伸手拍了拍江青云,再次夸赞道:“你们让我刮目相看!”

    众人原自返回作坊,这回去会客厅坐着歇息喝水吃果子解渴。

    周冰环视四周,家具非常简单,无非是桌椅圆凳什么的,连个屏风都没有。

    谁能想到如此简朴的会客厅曾经招待过番邦的豪商?

    周冰早就知道江青云在生活比较节俭,极少奢侈,这跟江青云曾经云游四方看见百姓贫苦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小表弟年龄不到双九,思想却比许多青中年人都成熟,办事更是老练成稳。

    这样的人才能够一心一意的为北地的发展出力,是燕王府的福气。

    在看过三大作坊及燕安坊之后,周冰心里非常认同几位农官的提议,如果多建几座作坊,燕城方圆几百里的村民开荒种黄豆,就解决了千年以来的饥饿大难题。

    “青云,你对于三大作坊今后有什么想法?”

    “目前来看,作坊发展迅速,产量销量都很高,燕安坊也是如此。我的想法是维持现有的稳定,逐步发展。”

    “你可有再建几座作坊的想法?”

    闻言,江青云正在吃茶,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惊诧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