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村里正去求李家,让李家帮帮我们,李家到现在都没回话。”

    “李家现在不住礼村,住在长平县城,我们村离李家最近,李家也没说让我们跟着养猪卖豆腐。”

    “李家为富不仁!”

    不过,这世上善良的人还是多的,有人听到对李家不利的话,当场反驳道:“李家的李老爷、夫人当年从疫区逃难到长平县,是礼村的王里正收留的他们,当时你们村的里正躲到哪里去了?”

    “哼,你们说谁都不能说李家,小神医就是李家的小姐,她免费给村民瞧病,是天上的医仙转世。”

    “天下的富人多了去了,你怎么就说李家为富不仁,怎么不去说张家、王家、赵家?我呸,我看你大早上去茅厕没擦屁股,乱放屁乱说话!”

    转眼到了二月底,阳光明媚,燕城远郊,鞭炮声震耳欲聋。

 417肠子悔青

    江青云带领灾民,用一个月的时间建好一千多套新房。

    今日,几千灾民将喜迁新居。

    新房离作坊不到一里路,占地二十顷。目前建房用了五分之一的面积。

    外围砌起高墙,正门修建的比较气派,除去正门,还有两个侧门,方便进出。

    这次的千套新房就在正门一进去的位置,中间是青石路,两旁是一排排的新房。

    一排新房有三十套,每套都是用砖瓦砌成,十分坚固。

    新房分为大套、小套。

    大套房子每套四十平方米左右,内设两间小卧房、一间大厅、一间厨房及一间茅厕。

    小套房子少了一间卧房,其余的都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几千灾民脚踏燕城大地,站在新居面前,心情十分激动。

    “这可是燕城,寸土寸金,建一个房子可贵着呢。”

    “没想到,我这个老头子这辈子还能在燕城有房子住。”

    “原来这么多的新房真是给我们住的,不是给燕军住的。我这不是做梦吧?”

    就在几千灾民喜得差点手舞足蹈时,江青云高声宣布一件事令他们心情一落千丈。

    原来所有的石头房不是免费给灾民居住,而是要收房租。

    大套房子的房租每个月收二十个铜钱,小套的收十四个铜钱。

    “我们没有铜钱。”

    “小套的都得十四个铜钱,我就是把自己卖了,现在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房子很好,却不是真心给我们住的。”

    “这哪是给我们住的房子?”

    “明明建的时候说是给我们住的,现在又让我们交房租。”

    “天啊,一个月二十个铜钱,一年就得二百四十个铜钱,我们要是有这么的铜钱,还用逃难吗?”

    就在几千灾民认为被骗了,心情极为烦闷时,江青云接着高声宣布了一件事。

    之前献出地契表忠心的灾民,按照地契的亩数折成房租。没有贡献地契的灾民,就用工钱来抵房租。

    贡献地契数量多的灾民,如果除去房租还有富余,就折成铜钱发到灾民手里。

    当时,许多灾民捐献地契,认为得到的只是暂时有口饭吃有个地方睡,别的什么好处都没有。万万没想到好处落实到了住新房的房租上面。

    十几个管事耐心的给灾民解释,“贡献一亩良田,可折每个月房租五个铜钱,一亩劣田,三个铜钱。”

    这下子灾民沸腾了。

    有个身材高瘦的中年男子灾民急不可耐的冲至,激动的问道:“我叫刘虎子,我家捐地契了,真的捐了,我家能不能住新房?”

    这个叫刘虎子的人是个很憨厚的老实人,总觉得一辈子都还不清周莫玄的救命之恩。

    他在庄子的时候,眼里很有活特别勤快,总是在干活。

    献地契的时候,他是真把周莫玄当救命恩人来看,很早就把家里的所有地契献上去。

    那时,还有人笑话他把所有的地契都交上去太傻,应该只交一部分就行了。

    为此,他还被家里人埋怨。

    “你叫刘虎子。我这有名册,你等下,我给你查一下。”被刘虎子问的胖管事拿出一本不厚不薄的册子翻看,看似随意的问道:“你是哪里人?”

    刘虎子急的脸红脖子粗,生怕册子上没有他的名字,语无伦次的道:“我叫刘虎子,我是照县小摇村的,我家捐地契了,所有的地都捐出去,没有留私,一点都没留。我家能不能住新房?”

    胖管事望了刘虎子两眼,又望了望已经跟过来一个头发灰白满脸皱纹的老妇人、一个瘦小的妇人和两个不到五岁的小孩子,这一家五口,老的老,小的小,能在雪灾活下来,太不容易,亏得有周莫玄救济。

    “刘虎子,册子上写着你家贡献了三亩良田两亩劣田,每月能折二十一个铜钱的房租,能免费住一个大套房,还能余下一个铜钱。你家五口人,大套房足够住了!”

    刘虎子愣住了,然后大声问道:“真的?我家能住套房,还余下一个铜钱?”

    “真的。”

    刘虎子哈哈大笑,都笑出眼泪,跟已经高兴傻了的老妇人道:“娘,我们家有新房子住,每个月还能得一个铜钱。”

    两个小孩子拉着瘦小妇人的衣袖,问道:“娘,我们能住新房?”

    “能。我们有新房子住了。”瘦小妇人喜极而泣,哭的时候,瘦弱的肩膀抖动,看上去随时会晕倒。

    这下子许多灾民潮水般涌上,将十几个管事围住,询问自家能住多大的房子,有没有富余的钱。

    “张大宝,你家贡献了一亩良田两亩劣田,每个月能抵十一个铜钱。你家要是租一个小套房每月只需交三个铜钱。”

    “你家这么多口人,一亩地契都没交,想要住大套房,那就每个月交二十个铜钱。”

    “你家贡献了五亩良田四亩劣田,每个月能抵三十七个铜钱。你家共有八人,我看不如租一个大套一个小套,这样还能富余三个铜钱,每个月能领三个铜钱。”

    有些灾民当时留了一手,没有把所有的地契交上去,现在看到地契能折铜钱抵新房的租金,琢磨着补交地契行不行?

    有个生着三角眼的老婆子仗着年龄大,不怕被人瞧不起,挤到一个方脸管事跟前,讪笑几声,问道:“我家前两天发现还有两亩良田的地契,现在献给县公爷,能不能每个月得十个铜钱抵房租?”

    方脸管事嗅到老婆子嘴里喷出来的口臭,心里有些恶心,板着脸道:“你们家真是好记性,地契还能找不着?春耕结束了,你们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我们县公爷不收地契,地契抵不了房租换不了钱。”

    完了。地契换不了钱抵不了房租,地契上的地远在几百里之外,又不能种,空置两年后,朝廷会收回。地契算是砸手里。

    这个老婆子肠子都要悔青了。她退出人群,儿媳望她的眼神厉害的能吃人。

    儿子生的尖嘴猴腮,气呼呼的跟她嚷道:“这都怪你,非要留下两亩良田。这下子可好,每个月少十个铜钱!”

    老婆子一想到一年要少近一百多个铜钱,后悔难过的呜呜痛哭。

 418搭伙过日子

    不止老婆子,还有几十家当时献地契时也玩小心眼,只交了一部分,没有全部献出。

    在此之前,这些人一直嘲笑像刘虎子一样的人,现在不但笑不出来,都在后悔的哭。

    一个生着一字眉的少年,独自站在人群当中显得有些孤零零,当看到年龄比他小的少年都去询问管事,壮着胆子走过去,问道:“管事,我是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我没有地契,我怎么做才能住新房子?”

    他刚才跟着众人看过新房子。

    房子的外面有井。一排房子有五口井,平均六家共用一口井。

    房子的里面配有崭新的简单的家具木床、桌子、凳子,还有铁锅、案板、菜刀什么的,搬进去就能开伙做饭。

    比他梦里住的房子还要好。

    “你叫什么名字?”

    “五斤。”

    “嗯。怎么叫这个名字?”

    “村里的老人说我生下来五斤,就跟我起名五斤。”

    “哪里人?”

    “河山县野子村。”

    “五斤。哦。找到了你的名字了。你是孤儿,签了十年的长工合同。”

    五斤满脸的期望,“对。是我。我没有地契,也没有钱,能住新房子吗?”

    “作坊明日就开工。你被分到酱菜作坊,学徒工一个月能拿一百八十个铜钱。”

    “真的?”五斤眼睛一下子精亮,激动的心扑通跳。

    他曾在河山县打过杂工,给人掏粪池,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冻死人,这是最脏最累的活,不包吃,掏一个粪池需要大半天的时间,累得两条胳膊抬不起来,两条腿打哆嗦,才挣四个铜钱。

    一个孤儿,哪怕是户籍在当地村子里,县城的人仍是不敢雇他,他能找到的活就是掏粪池,并且掏粪池的活也不是天天能有的。

    这个世道挣钱太难。

    没想到,周莫玄的作坊每个月给他开这么高的工钱。

    至于酱菜是什么,他不知道,酱菜作坊的活,再累再脏,总比掏粪池强吧。

    “当然是真的!”

    “太好了。”五斤喜得嘴都合不拢,心里不知道怎么感谢周莫玄才好。

    他见过周莫玄,英俊不凡似仙人,心里祈祷大恩人周莫玄长命百岁。

    管事心里同情这个模样生得不错年龄跟他的长子相仿的少年孤儿,继续道:“你可以与人合租一个小套间,每人只需掏七个铜钱,余下的足够养活你自己。”

    五斤又发愁了,环视四周,别人都是一家人,只有自己是孤儿。

    一个矮瘦的老头子从人群里走至,拍了拍五斤的肩膀,“五斤,老头子我也是一个人,我们合租一个小套间,你看怎么样?”

    “当然好。齐爷爷!”五斤在庄子里的时候受过在雪灾里面痛失儿孙的齐老头的照顾,露出憨厚的笑容,“我多出点房租,我出十个铜钱。”

    齐老头挥挥手,“臭小子,我哪能占你便宜。我在酱油作坊一个月能拿二百一十个铜钱。我出十个铜钱,你出四个铜钱。你把钱攒下来,以后取个媳妇!”

    就这样,一个孤儿与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头分别在作坊有了活计,然后合伙租了一个小套间,开始过日子。

    有那寡妇带着幼小的儿女与鳏夫搭伙租房子过日子,这么着寡妇再嫁,小孩子有了继父,有了依靠,鳏夫娶妻,不再孤独,生活上有人照顾,各取所需。

    灾民通过一个多月的庄子生活,彼此了解,看对眼的就搭伴过日子。类似上面两种情况的不少。

    江青云坐在座椅上,面色略显疲惫,望着不远处的几千灾民,静静思考。

    收留灾民,建作坊,给灾民建房子找活干,这个主意最初是李如意提议,真正实施每一步都是由江青云带着福伯、十几个管事去做。

    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计其数,江青云长这么大头一回管理这么多的人,操不完的心,不过收获也很多。

    他在安置灾民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让灾民不劳而获,这个观点与李如意不谋而合,经过周莫玄同意,让灾民献上地契或签长工契约。

    知人知面不知心。最难掌握的就是人心。

    一些灾民嘴上说的很好听,做牛做马报答救命之恩,真正做事却不是说的那样,捐献地契留一手或压根不捐,甚至不愿意签长工契约。

    这次,江青云又与李如意商量,不能让灾民白白住进新房,决定用地契抵房租的方式,明明白白的告诉灾民,越是忠心贡献越大,得到的好处越大。

    事实证明,这样做正确。

    几千灾民住新房的心情特别迫切,短短的两个时辰就全部选好房子,当日就从庄子把被褥衣服碗筷什么的搬过来居住。

    为了让灾民有吃有喝,作坊给灾民提前预支一个月的工钱。

    灾民拿到工钱支付房租,还能在新房区的粮铺、柴房、杂货铺买柴米油盐。

    粮铺、柴房、杂货铺就建在新房区的中部,都是很大的房子,里面囤满了粮食、木柴、生活用品,价钱比燕城便宜的多,跟金鸡镇的价钱差不多。

    一斤黑面两个铜钱、两斤玉米面三个铜钱、两大捆柴三个铜钱、一斤盐六个铜钱、一斤鸡蛋六个铜钱、一个直径尺长的木盆十个铜钱、一把铁锁六个铜钱、一根绣花针加一小团线两个铜钱等等。

    至于猪肉、鸡、糖、布匹什么的,也有卖,只是考虑到目前灾民的经济情况,进货量很少。

    灾民拿到预支的工钱买东西,主要是买黑面、玉米面、盐、木柴及急需的日用品,然后回到新家将灶火烧起来,火炕烧热,再做点黑面面条或是玉米面糊糊把肚子填饱,最后摸黑洗洗睡觉。

    灾民在新家的小日子就这么过起来了。

    以前灾民在庄子里面是混住,一家人按男女分开住,现在一家人住在一起,也是团圆了。

    混住时八个人睡一个大炕,八双脚八双鞋散发臭味,半夜放屁打呼噜的都有,空气那个混浊,睡一晚,脑袋晕晕沉沉。现在好了,卧房睡的人少,空气清新多了,且是家人或是脾气性格相投的好友,入睡前还能聊会天,想想就惬意舒适。

    这一夜大部分灾民失眠了,亢奋的居多,小部分的灾民因藏私没献出地契不能免费住新房,万分懊悔,竟是睁着眼气了一整夜。

 419开始生产

    清早,天蒙蒙亮,铛铛铛,锣声敲响,打破了新房区的宁静。

    打更的瘸腿中年男人操着南方口音扯着有些沙哑的嗓子嚷道:“上工的人起床,一刻钟后到作坊吃早饭。作坊管早饭。”

    瘸腿中年人原是燕军立下军功的军士,右腿被狼国军队打瘸了,本应退役回老家。

    他是个孤儿,南方老家没有亲人,就留在了燕城,可是瘸腿找不到好活,每天打杂很累赚不到钱,还被人嘲笑,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周莫玄的作坊需要忠心本分的人,就让二总管赵义招了一批从燕军退下来的残疾军士,其中就有他。

    他与另一个缺了左手的退役军士负责打更及白天巡逻,作坊给他们包吃住,每月还给三百个铜钱。

    打更、白天巡逻这都是轻闲的不能再轻闲的话,是个人就能干。

    他们非常清楚这是周莫玄在照顾他们,赏他们一口饭吃,心里特别感激,决定这辈子就是周莫玄的人了,别说打更,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去。

    瘸腿男人转了两圈,确定所有的人都听到了,而后站在道路中间看着一个个灾民从家里出门急匆匆去作坊。

    之前瘸腿男人在庄子里就负责打几天更,有些灾民认识他。

    “赵大哥早!”

    “赵叔起得真早。”

    “今个赵工头气色看着不错。”

    一个个的灾民有些讨好的跟瘸腿男人打招呼,有的甚至尊称他工头。

    没有人看不起他是瘸子,这是瘸腿男人在燕城打杂工从未有过的待遇。

    瘸腿男人老赵胸膛挺得很直,笑道:“什么工头,我就是打更的。”

    昨天十几位管事已经宣布灾民去哪个作坊上工,今早还是有人迷糊,随着人流到了作坊大门,别人着急去吃早饭,他们却想不起来自己是哪个作坊了。

    有专门值守的管事早早的就来了,就站在作坊的大门前,看到十几个目光迷茫不知道去哪里的灾民,问清原因,哭笑不得,“你们可真够糊涂的。我手上没拿册子。这样,三个作坊的人吃饭都在一处,你们先吃早饭,我去找册子给你们查查。”

    这十几个人连声道谢,赶紧随着人流去吃早饭。

    作坊里面共建了四个大饭堂,每个最多能容纳一千二百人。

    四千灾民除去很老的老人及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子,能上工的近三千人,全部都来吃饭,四个大饭堂到处是人。

    饭堂负责打饭的十几个汉子穿戴干净,声音洪亮,不过要是仔细看,他们或是缺了手根,或是缺了耳朵,都是残疾。

    “每一人领一个鸡蛋,两个杂面馒头,一小碟咸菜,稠粥管够啊!”

    “排队,别急,人人都有鸡蛋!”

    有个在大厨房里忙碌的青年汉子端着一簸箕杂面馒头出来时,容貌把人吓一跳。

    原来他没有鼻子,脸上中间的位置是个红红血肉露出来的坑,很是诡异吓人。

    有个胆小的妇人灾民竟是吓的尖叫起来。

    负责打饭的个子瘦高的中年汉子是个小头,朝众位灾民高

    声道:“我们刘老弟的鼻子是在边防跟狼国人厮杀被刀砍掉的,砍他的狼国人也没落得好处,命都没了,哈哈!”

    闻言,众位灾民看没鼻子的青年汉子目光多了几分敬意。

    “原来这位大哥是杀狼国人的英雄!”

    “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