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找到。”
燕王府的奴仆太过,都是各院派人到厨房去领饭。
周双、周英吃饭就在秦太妃的院子,由粗使婆子去领饭回来。
燕王府的饭菜丰盛,但是面积太大,这样冷的天气,饭菜领回来就有些凉了。
周双、周英以前只是三等奴婢,吃的饭都是由二等、一等奴婢选过后放凉的,最近两年当上二等奴婢,才有资格吃上微热的。
大冷天,哪怕是山珍海味,冷了滋味差了,也不好下肚。
李家比燕王府小多了,去哪里步行就可以。李如意的院子离厨房很近,不过几丈远。
饭菜用食盒装着,提过去还是热呼的,再说了,有热炕呢,可以放热炕上热饭菜。
掌勺的田红满脸笑容的站在灶前,问道:“三春,中午吃豆腐干炒肉丝、酱油炒面疙瘩、玉米面馒头,绿豆芽汤,你都要吗?”
曲三春瞅着锅里的菜、汤,还有摆在外面蒸笼里的馒头,高声道:“我喜欢吃酱油炒面疙瘩,多来点。我不要馒头。汤也来点。”
田红在厨房做饭几个月,吃的红光满面,声音也大了,好奇的问道:“这两位就是侍候过太妃娘娘的周家姐妹?”
396炒疙瘩与养猪热潮
曲三春抢着替二女回答道:“是也不是。她们确实曾经是太妃娘娘的人,但不是亲姐妹。”
“你们吃什么,可以自己拿勺子盛。”田红自豪的道:“我的厨艺是经过小姐指点的,我做的炒面疙瘩,县公爷都夸赞好吃,你们要不要吃些?”
周双、周英听到县公爷,眼睛更加亮了,每人要了一碗有些黑呼呼的炒面疙瘩。
哼,这个面疙瘩在燕王府时都没有吃过,还有什么酱油,也没有听说过。
看着有些黑呼呼,闻着挺香,只要是周莫玄爱吃的,那肯定就错不了!
三女提着食盒回院子吃饭。
曲三春在路上还不忘传授经验,“小姐只有早饭在院子吃,平时的中、晚饭在老家、夫人那里吃。小姐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不需要我。”
“谢谢曲姐。”
周双、周英吃过李家的饭菜,简直太好吃。后悔了,刚才在厨房应该多要酱油炒面疙瘩。
偏厅,赵氏与王燕各抱着一个婴孩,跟李如意说话。
赵氏道:“我瞧着两人都是稳重聪慧的。”
李如意点点头,道:“我问过她们了,她们识字,懂礼仪,还会武功。”
王燕目光无比羡慕,“太妃对你真是厚爱有加。”
李如意不把王燕当外人,轻笑道:“我一个小女孩,只见了太妃一面,怎会得此好处。这是江哥哥向太妃求来的。”
赵氏恍然大悟般道:“原来是青云。”
王燕便道:“江老爷对你真好。”
李如意笑靥如花,“相互的。”说是这样说,心里当然领这份情。
这次江青云为她做的事,让她心生感动。
赵氏嘱咐道:“燕儿,出了家门莫再说此话。”
江青云是举人,江家曾是蜀地的望族,他是秦太妃的外甥,燕王周冰的表弟,身份很尊贵。
要是传出去他对李如意很好,甚至为了李如意向秦太妃要了两个奴婢,对他的名声不好,对李如意更是如此。
从古到今,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门第相差太大的婚姻幸福的极少。
江青云极好,赵氏当然希望他能娶李如意,但是李家现在没有跟江家联姻的资本。
哪怕这次秦太妃应了江青云,给李如意送来奴婢,但是不代表秦太妃同意江青云跟李如意的亲事。
赵氏心里清楚的很,不做这个梦。
王燕温顺的答道:“是。”
李如意问道:“嫂子,你昨日回礼村,王族的人进猪崽了?”
王燕有些激动的道:“进了。光是我娘就进了十二头猪。我二哥这个唬的,竟是把围墙拆了,把墙后的一大片荒地平整了,建了好大的棚子,在里面养了三十几头猪。”
赵氏惊诧问道:“那么多的猪,王春分养的过来吗?”
王燕微笑道:“他才不养,他嫌养猪脏,他只管卖豆腐,到处跑跑转转,他就喜欢到处转,跟人聊天吹牛。养猪的事都是我二嫂、大虎子兄弟干。”
王春分以前就是个二流子,到处乱转,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都去过,认识的人很多,如今卖豆腐,倒是发挥作用了,礼村的人就数他卖豆腐的速度最快。
每天他头一个回村,哼着小曲,得意的不行。
这也是王海等人没有想到的。
赵氏道:“王春分应该去当卖货郎。”
王燕笑眯眯道:“以前我爹给我二哥说过,让他进点货当卖货郎,他嫌那个累赚得少,也不愿意动脑子想什么货赚钱。豆腐简单赚的多还不累,能卖豆腐的在外面可比卖杂货的有面子,他喜欢被别人夸,一干就喜欢上了。”
卖货郎就是最小的游商,卖针、线、吃食、玩具什么的,价钱比镇里略贵些,挣的就是走路的辛苦钱。
以前卖货郎到礼村时,村里人穷的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货,就算要买的,宁愿来回走十里路去金鸡镇买便宜一两个铜钱的,也不从卖货郎这里买。
卖货郎的买卖不好做。
以前别的村有卖货郎,有个卖货郎还把礼村王福至的媳妇章氏给拐跑了。
这件事发生后,方圆几十里的村民对卖货郎都抵触,导致卖货郎买卖做不下去。
赵氏有些感慨的道:“王春分能出去舍下面子卖豆腐挣钱就行。不然大虎子几个娶媳妇的钱可没地方得。”
王春分、曲花有四个儿子。李家的一对小婴孩没出生之前,李山与赵氏也是四个儿子。
赵氏可是知道前几年有多么发愁儿子娶媳妇。
当时,李山就是个一穷二白的泥腿子,李家所有的钱加起来才几十个铜钱。
王春分有个当里正的爹,这一点就比李山强。
这要是没有李如意想尽办法发家致富还给李山弄了一个官职,李家还不如王春分家。
王燕感觉赵氏望着自己,以为是嫌弃的二哥王春分家里太穷,轻声道:“我二哥养了这么多头猪,会赚到钱给大虎子兄弟娶媳妇。”
“他总算长进些了。”赵氏是近视眼,看王燕的脸,一直朦胧,所以从未觉得王燕容貌普通。
娶妻要娶贤。
目前为止,按照王燕的表现,她是贤慧的。
李如意道:“他们一家子好好养猪,养到秋天我就全部收了。”
王燕好奇的问道:“张家养了多少头猪?”
李如意一字一句的道:“已经进了四十六头。”
赵氏、王燕惊呼:“这么多!”
李如意笑道:“张爷爷去年养猪尝到甜头,今年问过我后一次就进了这么多头。”然后在两女震惊的目光中接着道:“嗯。金鸡镇那个卖馄饨的老爷爷,今年养了二十头猪。”
王燕自是知道黑痣老头,小时候她每次跟着丰氏去金鸡镇,都梦想吃一碗黑痣老头的馄饨呢,惊叹道:“他们的胆子可真大。”
赵氏好心提醒道:“你娘有四妞帮忙,可以多养些猪。”
李如意深以为然,道:“是。我看四妞还算勤快,有她帮把手,丰姨又那么能干,能养二十头猪。”
“四妞……四妞,她定亲事了。下个月就出嫁,帮不了我娘养猪。”王燕神情有些不自然。
赵氏看不清王燕的表情,笑问:“这可是喜事,恭喜。男方是哪里人,家境如何?”
397嫁二婚的与防沙
王燕苦笑道:“是方家村的,家里有十几亩地,还有驴子,只是前头的媳妇没了,留下一个五岁的女儿。”
一个黄花大姑娘,嫁给一个带着女儿的二十几岁的老男人。
这当然不是好亲事。
她从娘家回来,一直没说此事。唉,这不是怕婆婆与小姑子笑话吗。
赵氏没有觉得意外,更没有取笑的意思,轻叹一声,便道:“四妞是个不错的,只是被爹娘影响了亲事。”
王燕很是感慨的道:“四妞的亲事太不好说了,我爹托人说了几个月,高不成低不就,要想嫁头婚的,就是那种病歪歪要娶媳妇冲喜,或是生下来就是傻子长到十几岁还尿床,我爹不想让四妞出嫁就成寡妇,也不想让她侍候傻子日子没有盼头,那就找二婚的。
去年说过几个二婚的,条件差,年龄都过了三十,还有四十岁的,这次定下来的人,年龄不到二十五,家境在方家村算不错,有地种,人也老实,不会欺负四妞,只是有个女儿。”
王四妞的亲事,丰氏从头到尾就没有掺合。
王海给王四妞选的丈夫,是个丧偶还带女儿的。
村里有些人误以为是丰氏给王四妞选的,说什么“她自己嫁个丧偶带孩子的,也让四妞嫁这样的。”“分明就是丰氏报复四妞。”
丰氏听到后生气,还要给王四妞准备嫁妆,这个年过的气都不顺,就给王燕一通诉苦。
这世上做继母难,做继奶奶也不容易。
李如意微笑道:“元配留下的女儿,又不是儿子。等女儿大了就嫁出去,没有儿子那么多的事。”
王燕有些激动的道:“是呢。我爹也是这么觉得。”心道:还是李家人说话公道。
“让四妞嫁过去好好过日子,不要虐待继女。”赵氏柔声道:“燕,下次你去礼村,给你娘带三百个铜钱,就说我们家给四妞的添妆钱。”
李家跟王家是姻亲。这次给王四妞添妆钱也是看着王燕的面子。
王燕感激道:“娘,谢谢你。”
三女又说了一会儿话,赵氏见王燕没有提出要奴婢的事,心里比较满意。
秦太妃赐奴婢给李如意的事,不到一天就传到了长平县城,几日后燕城的富贵人家都知晓了此事。
众所周知,秦太妃早就不过问燕王府的事,安心当太妃养老,这此竟是破天荒的给一个七品官员的女儿赐奴婢,如此青睐李如意。
李家、李如意出了一回风头。
那些眼红李山、打李家豆腐房主意的人心里掂量一番,暂时收了害李家的心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周的二月,南地的已经春暖花开,北地还被寒冷笼罩着。
燕城北郊。
原本是荒野的一大片空旷平地,突然间起了十几栋建筑,没几天又起了高高的围墙,把建筑围住,让人们只能窥视建筑的房顶。
这一日,带着寒意的春风袭面,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从官道下来,直奔高墙而去。
这行人是江青云、福伯、江府的四个护卫、李山父女、周双、周英。
到达目的地,看守大门的是两个穿着青衣劲装的中年男子,出自燕王府,都认得江青云主仆及李山父女,就冲着她们帮助周莫玄安置几千灾民,让几千灾民活下来,心里很尊敬佩服。
“表老爷、小神医、李大人、福伯好!”
福伯笑道:“这些天风大,你们守门口受累。”
“不累。”
一行人下马,将马将给看门的中年男子,走进围墙里面,十几栋崭新的建筑,看着都觉得有生气。
李如意夸赞道:“半个月没来,这里就建好了。”
天气这么冷,地都是冻的。江青云愣是组织灾民在这片荒地上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建好了三座作坊。
三座作坊用围墙相隔,每座占地四顷。每座作坊有几座平房,还有一半是空地,用来以后扩建。
北地没别的,就是地广。作坊所在的地是沙石地,种不了粮食,以前一直荒废。
建作坊算是废地利用。回头再安置灾民在作坊做活。
作坊都是按照李如意的图纸设计建出来,建的时候有燕王府的人监工,绝对不会偷工减料。
江青云问道:“如何?”
这些天他每日都会骑马来此一趟,亲眼目睹作坊拔地而起。
每一座平房都按照图纸规划的位置搭建。
所有的灾民都认识他。
李如意点了点头,道:“嗯。比我想象中的好很多。不过,有些地方要改动。”
“什么地方?”
“水槽子的大小。现在的水槽子小了,万一走水,怎么办?”
三个作坊都是生产吃食,不生产易燃的东西,但是平房的材料多是木头,北地很干燥,容易着火,如果水槽子的水多,产生的水气大,让空气保持湿润,不易着火。
开作坊最重要的是安全,一把火就能毁掉所有。
前世李如意在部队,每次开会上级都要再三强求安全、防火,耳濡目染。
“好。”江青云记在心里,与李如意并肩往前走,北风呼啸,风里卷着沙土,不由得凤目微眯。
李如意嗅到空气里一股尘土味道,等进了一座平房,便道:“开春种些树,就种果树,秋季能吃果子。”
作坊建的仓促,只把十几栋平房建好了,路还没有修平整。
李如意是个实干者,不注意外表,路没修无所谓,但是作坊环境太差也不行,种树防沙尘还能增添绿色,让人看了心情舒畅。
江青云嘴角上翘,“如意,我刚才也是想到种树。梨树杏树。”
李如意想想这一路走的都是不平整的沙石路,道:“你说的几种树要是在此处不容易活,就种山楂。”
山楂在山里没有人管都能成活,肯定能在这里扎根活下来。
福伯笑道:“老爷,小神医这是想让作坊的人日后都能吃上冰糖葫芦。”
三个作坊有一个是制白糖,作坊再种上山楂,等到秋天一片红艳艳,把山楂果子摘了,到了冬天用糖衣一裹就是冰糖葫芦。
江青云笑道:“那就直接种山楂。”
突然间,门外传来一个男子洪亮的声音,“江公子,在下把人给您带来,现在一进大门的两座房子候着。”
398宣布要事
一个穿着冬季军服的中年军官出现在门口,身材高大魁梧,皮肤黝黑,不怒自威。
江青云迎上前,高声道:“劳烦贺将军。”
福伯俯在李如意耳边道:“这位是燕城守军的贺将军。他与燕城长史此次协助县公爷安置灾民。”
李如意微微点头,“我听江哥哥说过他。”
李山是第一次见贺将军,恭敬的道:“下官李山见过贺将军。”
“这位就是李兄弟,我早就听燕军的几位兄弟说过你的名字。”贺将军眼睛一亮,没想到竟然能在此遇到李山。
目光环视李山身旁的几人,两个青年一个小少年,不知有没有女扮男装的小神医。
此次他奉令协助周莫玄安置灾民,听听周莫玄与小神医关系颇近,期盼能见到小神医,然后请小神医为燕城守军的将士诊治疑难杂症。
之前几次他都没有遇到小神医。不知今日能不能遇到。
“将军的名字下官如雷贯耳。”李山不止一次听军官说类似的话,这些人都是冲着自家闺女的面子,可不是因为他这个小小七品芝麻官。
至于贺将军,这位是正五品上的官职,燕城守军的第二号人物,经常与燕军军官打交道,燕军军营里许多人都知道他,哪怕李山一个月去不了几次,也听人说过他。
贺将军豪放大笑几声,便道:“江公子,请。”
很快,李如意就看到了将两座平房紧紧包围的几百名手持兵器的燕城守军。
这些守军比不上燕军,却是正规军,每日训练,轮流看守城门,在城内外巡逻,气势汹汹。
此时,他们板着脸,严肃庄严,不容侵犯。现场的气氛被带动的紧张起来。
江青云让着贺将军、李山先进了平房,然后跟李如意低声道:“等会你先行一步,我们在燕王府汇合。”
李如意回复道:“我去童家给患者复诊。”王氏的血吸虫病已经被李如意治疗一个多月。今日再次去复诊。
偌大的平房,面积大概有一千多平方米,高三丈,真是又高又大。
这座平房离大门近,是用来当仓库的。目前作坊还没有运转,没有生产,没有货物,不过角落里有成堆的木材还有一些工具。
中间的空地黑压压的站着几百个人,有男有女,个个穿着很旧的旧衣,神色卑微。
墙边每隔一丈站有燕城守城的军士,同样手持兵器。
李如意估计平房里的军士加上外面的军士至少五百人。江青云如此慎重,好奇他要干什么?
早就在此等候的十几个管事上前来向江青云等人鞠躬行礼。
为首的一个身材高瘦的管事,必恭必敬的道:“表老爷,今日来的灾民共有八百三十四人,其中六百二十一人是家主,能代表全家,余下的二百一十三人是光棍,自己能代表自己。”
早在半个月之前江青云就让管事统计灾民的户籍、情况等摸底。
几千灾民情况各异,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