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敏寒一直都很信任李如意,这回也一样,自信的笑道:“好不好用,过几天你来我家看就知道了。”

    王志高环视四周,问道:“你家打的摇井在哪里?”

    李英华有些自豪的道:“摇井在前院。你刚才路过摇井,竟然没有瞧到?”

    王志高又跟着两人回到前院,见离厨房不远的地上挖出了一个坑,大概是怕人晚上看不见掉进去,现在用石板封着坑面,“摇井打了多深了?”

    李英华摸摸鼻头,“两丈,听你的两位族叔说再打一丈就能出水。”

    “我们族的水井也是打了四丈就能出水了。”

    王族二十几家人共用一口水井。人多井水少,每家每天只能打两桶水。

    本族的人用井水都不够,何况外族的人。

    李家、许家等外来户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在河里挑水吃用。

    再过几天,李家就不用再去河里挑水,而是独家用一口摇井。李家人每每想至此就很是自豪。

    月上梢头,李健安、李福康从县城小集市回来,饼卖完,可是带回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35一成利润

    “今个长平县令走了,县里近千百姓自发送他五里路。”

    “长平县令不是调走,而是告老还乡。”

    “听说新来的长平县令是金鸡镇驿站站长郝大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说郝大人会让衙役赶走全县的游商,以后县城外的小集市会没了。”

    四兄弟都沉默了。房间里的气氛有些压抑沉闷。

    “每天要少二百多铜钱的收入,这可如何是好?”赵氏满脸的焦虑。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县城里的买卖比金鸡镇的好,可是要做不了了。

    李如意缓缓道:“小集市没了就没了,我们家可以走进县城交一个铜钱的摊位税卖饼。”当游商不是长久之计,只是现在没有本钱,开不了店,只能等等再说。

    李英华眼睛一亮,有些惊喜道:“对啊。我们可以去县城里面。”

    李福康语气担忧的道:“县城里面有好多酒楼、面馆、酒馆,家家都卖饼,我们家要是进县城,饼能卖的出去吗?”

    李如意笑道:“大哥,买我们家饼的主顾就是县城里的县民,只是他们走出县城到城门外,现在我们家走进县城卖,他们肯定还会买的。”

    李福康嘻嘻笑道:“哦。对。妹妹说的太对了。”

    李健安紧蹙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平凡的脸也因此变得神采奕奕,“我这一路竟往坏里想,钻牛角尖了,还是妹妹聪慧。”

    李英华望着赵氏微笑道:“娘,你别担心,买卖有我们兄妹。”

    “一人智穷,两人智短,三人智长,我们五兄妹齐心协力,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想到办法。”李如意挽着赵氏去洗漱。

    如今赵氏白天在许家做绣活,晚上回来睡觉。

    李如意兄妹就在李家一直守着。

    李英华将黄昏王海、王志高先后来打听火炕的事说了,而后道:“大哥,明个开始咱们家就砌火炕。”

    “好。”明个轮到李健安、李福康在家,正好可以观摩砌火炕。

    李敏寒有些兴奋的低声道“三弟、妹妹今个可会说了,他们已经跟王伯谈好了,若是火炕砌成功,到了冬天允许王族人去各村揽砌火炕的活,王族人每砌好一家,给我们家付一成的银钱。”

    李健安惊喜问道:“王伯同意了?”

    李英华挑眉道:“当然得同意,不然我们家不教他们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四个字是李如意嘴里说出来的。

    李健安看着李英华得意的样子,有些后悔今个同意让他跟王海谈。这么重要的事情,应由长子出面才显得李家重视。算了,结果很好,就不要多想。

    李敏寒特意补充道:“明个王伯亲自过来砌火炕,他还说不算工钱,也不用管他的饭。”

    李健安笑道:“王伯还是不相信不放心。”

    李福康大大咧咧的道:“我就对妹妹弄出来的这个火炕很相信很放心。”

    转眼便至第二天,王海一早就跟着众人来到了李家。

    李如意一个小女孩不方便与一群大男人说话,半个时辰前已将砌火炕的关键告诉了李健安、李福康。

    众人被李健安、李福康带着去瞧看后院的红土。

    “想要砌好火炕,得用专用土,就是这种黏性好传热快的红土。红土在我们村的山里就有。这些土是我们兄弟从山里挖的挑回家里。”

    “有了红土还不行,还得配上草灰、泥沙。”

    “大家跟我来。”

    “火炕传热的地方是烟道。烟道是砌火炕的关键。”

    李健安声音清亮,开始还有些拘谨,后面就越说越放松。

    众人听李健安说的头头是道,隐约觉得火炕砌好了效果会好。

    李健安讲完之后,王海表情凝重,环视众人问道:“你们以前可曾听说过火炕?”

    众人均答道:“不曾。”

    王海正容道:“今个李家给你说了火炕,还教你们砌火炕,这是在传你们独门手艺。”

    众人望向李健安、李福康的目光立刻多了几分尊敬与感激。

    王海缓缓道:“独门手艺是传给儿子、徒弟的。你们不是李家的人,也未给李家行拜师礼。”

    众人均是面带愧疚,不知如何应答。

    “李家人仁义厚道,你们不能一毛不拔白白学了砌火炕的独门手艺。”王海说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那是。”

    “天下可没有白得的东西。”

    “大伯,你说我们怎么做才好?”

    众人面面相觑,又都望向王海,请他拿个主意。

    王海高声道:“火炕砌好后,到了冬天你们要是去外面砌火炕,所挣到的银钱都得给李家一成。”

    这个时代的人都非常朴实纯厚。王族的人从李家学会了砌火炕,去外面揽活,挣银钱自己拿了,没有李家什么事,这要是传出去,整个家族的名声可就毁掉,许多年都被人瞧不起。

    众人敬重王海,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纷纷点点头道:“行。”

    “我们听大伯的。”

    王海望着族人憨厚的面孔,心里欣慰,接着道:“李家是外来的,我们家族不能占着人多就白占李家的便宜。这传出去全族上下都没脸。”

    “大伯,多谢你提醒我们。”

    “大伯,我们听你的肯定没错。”

    众人纷纷感激王海。

    王海大声道:“人穷志不短。我们家族祖祖辈辈在长平县,没有坏名声,只有好名声。到了我们这里,也不能有坏名声。”

    “那是。外头的人说起咱们家族都是好话。”

    “我们可不能毁掉家族的名声,成了家族的罪人。”

    李如意在厨房里坐着听完王海与族人的对话,心里再次认为跟王海、王族人合作是对的。

    王海、李健安、李福康全程跟着一起干活,众人只用一日就把李家的火炕都砌好了。

    李健安传述李如意的话,“三日后,火炕干了,就可以试烧,到时就知道热不热了。”

    夕阳西下,王海与族人怀着对火炕能否发热的期待心情离开李家去许家吃晚饭。

    王海见族人都没吃煮鸡蛋,也把煮鸡蛋放进了怀里,带回去给丰氏吃。

 36火炕热了

    族人从王海领了工钱,一脸满足的离开。王海把煮鸡蛋放在丰氏手里,“我上午已经吃了一个,这个你吃。”

    以前王海得了吃食,都是给孙子孙女,如今分家了,各过各的,就不给她们了。

    “死老头,总算知道疼我啦。”丰氏得了煮鸡蛋,一脸的欢喜,说话声音也比平日温柔。

    这对老夫少妻分家之后,每天家里吃饭的人口少了,琐事也大大的减少,没有矛盾自是比以前幸福。

    再说,王海通过丰氏从李家接了收白面鸡蛋、修建房子的活,这些天挣了几百个铜钱,又不用分给长子、二子,手头一下子宽裕起来。

    有钱万事足。他说话底气足了,心情跟着好,看谁都顺眼,就是王燕那个丑女儿也觉得耐看了。

    李家。堂屋。

    李健安趁着等三弟、四弟从县城回来的功夫,跟赵氏学了王海与族人的对话。

    之前兄妹只是跟赵氏提了一下砌火炕,并没有说过能得王族族人一分利的事。

    赵氏板着脸问道:“砌火炕是独门手艺,你们就这么传给外人?”

    李健安硬着头皮道:“砌火炕并不难,只要把炕掀开,看到烟道就懂了。”

    赵氏没好气问道:“那能到外面砌火炕赚银钱,这么好的事,你们怎么不想着你爹、二叔?”

    这样的问题,李健安、李福康自是问过李如意。

    李福康连忙解释道:“娘,妹妹觉得到外面的人家砌火炕风险大,不想让爹、二叔去。”

    赵氏又问道:“那王族的人出去就没风险?”

    李健安耐心的解释道:“娘,不一样的。我们家是外来户,家里只有两个成年男子。王族是一个家族,族里有二十几户,男女老少合起来有二百人,再说了,王伯是里正,那是每季能在县城衙门领季饷的人。谁敢招惹王族?”

    李如意坐在一旁,最后开口道:“娘,您也不想想,我爹要在家,他能同意我们砌火炕吗?”

    李健安缓缓道:“妹妹给爹说了好几回做吃食买卖,爹都不同意,去燕城之前还给您留话,让您不要给妹妹本钱做吃食买卖。”

    “行了。别把你们爹想得那么顽固。”赵氏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却是知道丈夫是多么的主观倔强。

    李如意看着赵氏的脸色缓和下来,趁机再次道:“娘,我还有好多的独门手艺,等爹、二叔回来就教给他们,可是呢,我怕我爹不相信我不肯学……”

    赵氏便道:“我支持你,只要你说的是对的好的,你爹再顽固,也得听我的按你说的做。”

    李如意笑眯眯举起双手拍马屁叫道:“哦。娘最好。”

    赵氏忍不住又问道:“你那火炕三天后真的很热?”

    李如意神秘一笑,低声道:“刚才我在厨房做了饭菜生了火,您可以去摸摸火炕的炕面是不是温的。”

    闻言,李福康嗖的箭般射出堂屋,李健安跟着小跑出去了,赵氏腼着肚子激动的去卧房。

    三人先后返回,三双大眼睛在豆大的油灯灯光照耀之中却是十分精亮,异口同声的道:“温的!”

    “我特意把烟道打开小试一下。”李如意眨眨大杏仁眼睛,“我们家用火多,到了冬天,火炕十二个时辰都暖烘烘,到时你们别嫌太热就行。”

    赵氏指着宝贝女儿,欢喜得笑到眼泪都要出来了,“我们怎会嫌热!”

    “冬天外面冷的能把鼻子冻掉,家里面要是暖烘烘,我们一百个不会嫌热。”

    李福康有些疯狂的叫道:“冬天快到吧,火炕快把我热死吧!”

    李如意看到三人的表情,突然间意识到低估了礼村冬天的寒冷。

    她所在礼村属于燕城。

    燕城在大周国的东北,地理位置、气候、农作物、类似前世的国都北京。

    她一直以为燕城的冬天气温就跟北京差不多,却忘记北京在封建社会时冬天的温度比现代要低得多,并且礼村在燕城的东北,温度比燕城还要低。

    赵氏笑过之后,望向两个儿子的目光又带着一些愧疚,“可惜冬天你们兄弟还要去外面卖饼。”

    李健安、李福康不约而同的道:“无妨。我们还能挣到银钱呢。”

    李如意开口道:“我会想法子让我们家人冬天不出门就能赚到银钱。”

    李福康惊喜道:“真的?!”实在是冬天太冷了,别说人了,就连有皮毛的动物都缩在能避风的洞里不愿意出门。

    李健安问道:“妹妹是想着冬天卖泡菜吗?”

    闻言,赵氏条件反射咽了一下口水,怀孕就喜欢酸酸脆脆的泡菜。

    李如意笑着摇摇头,“不是泡菜。是别的。容我卖个关子。”

    “你又想出新鲜的吃食了?”

    “妹妹真厉害,这又有了新的点子。”

    李如意定定瞧着赵氏,缓缓道:“我就怕爹不听我的。”

    “你爹有我。我能说服他。”赵氏在亲手试过火炕的效果之后,彻底的相信宝贝女儿,且大包大揽说服丈夫的事。

    正说着,李英华、李敏寒回来了,这个点比平时要早,竹篮子空荡荡,饼都卖光了。

    堂屋门一开,李英华就赶紧把赚到的铜钱都从怀里的钱袋拿出来摆放在八仙桌上。

    李敏寒目光期盼,问道:“娘,我们家要不要买只狗看院子?”

    赵氏摸了摸正在蠕动的肚子,家里马上就要添两张嘴,开销又增大了,低头道:“养狗要给狗吃粮食。咱们家天天都有人,用不着养狗。”

    李英华给了李敏寒一个安慰的眼神,看吧,他就知道他娘不会同意。

    李如意好奇的问道:“什么品种的狗?”

    李敏寒有些丧气的道:“就是村里那种土狗,今个县城集市有人卖狗崽,白毛、黄毛、黑毛都有,一只两个铜钱。”

    李如意惊诧道:“真便宜,也就是我们家两张葱花饼的价钱。”

    李福康轻声道:“狗下崽一下就一窝,一窝好几只,主人哪里养得起,当然得赶紧便宜卖掉。”

    “妹妹,你想养狗吗?”李敏寒跟李如意猛使眼色,自己说不服娘,妹妹可以说服啊。

 37畅想买驴

    李如意微笑道:“要是村里那种土狗,还需要在集市里买啊,跟咱们村里人要一只不就行了。”

    “不行,别要咱们村里人家的小狗,得要外村人家的狗。”李英华把铜钱推在李如意面前,“咱们家现在有钱了,可得防着点。”

    赵氏正好坐在李英华旁边,伸手戳了他额头一下,嗔怪道:“就你心眼多,把人都往坏里想。”

    李英华笑道:“娘,你是不知道,村里一些人妒忌咱们家妒忌的看我们兄弟时眼珠子都要瞪掉了。”

    李敏寒立刻帮腔道:“我们兄弟去河边洗衣服,十个有九个问咱们家每天卖多少张饼,赚多少银钱。”

    李福康跟着道:“咱们家突然间修建房子、打摇井,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肯定是心里妒忌。”

    “那还是养狗的好。”李健安望向李如意,有些担忧的道:“妹妹常去山里采草药,带着一条狗也好保护她。”

    李英华似笑非笑的道:“她不是已经带着一条狗吗?”

    李如意气呼呼道:“五狗子是我好朋友不是狗好吧!”

    李英华摸了摸鼻头,抛出五狗子的黑历史,“五狗子比真狗还厉害,小时候就能为一口吃的,把家里的几个哥哥都咬了。”

    李如意眼珠子一转,“那是她太饿了,不然不会。”

    赵氏想了想,为了宝贝女儿也得舍得给狗吃的粮食,“好,你们想养狗就养吧,以后狗能跟着如意上山。”

    李敏寒大喜。

    李如意笑了笑,脑海里闪出前世边防军队里的两只大军犬的模样,“寻常的土狗养了也没有多大用,养就养猎犬。这事我看就跟王伯说一声,他认识人多到处走,肯定能找到。”

    李健安道:“妹妹,猎犬上山打猎行,看家不如土狗。”

    “反正要养厉害的狗。”

    一家人用过晚饭,赵氏就去睡了。

    李如意跟四个哥哥商量,多建两间大房专门用来做买卖,“咱们家后院的地很大。”

    李英华好奇的问道:“妹妹,你倒是给我们说说做什么买卖,会用那么大的房?”

    “一年四季不用出门,就在家里能把买卖做的买卖。到时你们就知道了。”李如意见四个哥哥有些失望,神秘的笑道:“其实我还想建一间房,趁着爹不在家,买一头毛驴养在那间房里。”

    四兄弟相视对望,均是满脸的震惊欢喜。

    “咱们村连王伯家里都没养驴子,咱们家要是养了,那真是头一家。”

    “驴子温顺力气大。”

    “多建一间房买驴子养吧。”

    “妹妹,家里要有驴子了,我上山割草养它。”

    李健安激动的满脸通红,声音不由得高了起来,“妹妹,县城小集市、每旬的赶集就有卖驴子的。我还问过,一头成年的母驴五两银,公驴四两银,未成年的小母驴二两五分银,小公驴二两银。”

    李福康也是激动的大声道:“大哥前些天就跟我说,要是咱们家再有多余的银钱就买头大牲口。”

    李英华笑道:“大哥是想买牛不是买驴好吧。”

    李健安干咳一声,故作老成的肃容道:“嗯。我是想买牛,不过后来想想,朝廷对牛的限制很多,咱们家的良田不过十亩,用不着买牛。”

    大周朝有律法保护耕牛,任何人哪怕是皇室也不能屠杀耕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