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三日后,卖货的人垂头丧气的回来了,东西卖不掉,红糖葫芦的糖衣碎了,糖炒栗子也变干了。
“完了。这批山货要砸手里了。”秦掌柜愁眉苦脸,怎么同样是糖裹着葫芦、糖炒栗子,李家就能卖出去,他的货这么便宜还卖不出去?
粮铺的掌柜派小二到点心铺收糖的钱。
点心铺做红糖葫芦、糖炒栗子前前后后用了几十斤糖,一斤糖几十个铜钱,那可是几两银子。
秦掌柜像割自己身上的肉一样付了银子,然后满心酸楚坐在铺子里望着车水马龙的人流发呆。
他手里还有几万斤山货,怎么办?
“秦掌柜想卖山货,在燕城、长平县城问了一圈人,没有人接他的货。”
“谁不知道秦掌柜做出来的红糖葫芦、糖炒栗子到哪里都卖不掉,哦,秦掌柜自己都卖不掉,还想把山货卖给别人坑别人?”
“李家的吃食能是那么好效仿的?”
“秦掌柜这回可是赔大了。”
“我听说当初秦掌柜抢在李家前面把燕城附近村子的山货都买了,秦掌柜还厚着脸皮去李家请教储存山货的方子,李家的李大人憨厚的过头,竟是告诉秦掌柜了,这下可好,秦掌柜扭脸就弄出红糖葫芦、糖炒栗子到处卖,要把李家的买卖抢光。”
“秦掌柜生着一张笑脸,见人也笑呵呵,其实是个笑面虎,表面跟李大人好,背后就抢李家的买卖。”
“好好的点心买卖不做,非要好高骛远去收山货做红糖葫芦什么的!”
长平县城离燕城很近,商人的圈子不大,秦掌柜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又过了两日,众人听说秦掌柜把山货贱卖给李家。
“李大人怎么还收秦掌柜的山货?”
“我打听清楚了,秦掌柜托人去李家带话,说把山货按原价出售,李家不同意,秦掌柜不得已降价至八成,李家看在这个被托的人面子上同意了。”
“秦掌柜这回可是里子面子都丢尽了。”
“谁叫秦掌柜想算计李家!”
“你们有谁秦掌柜托的是什么人?”
“听说秦掌柜的妹妹是长平县城郝县令的小妾。秦掌柜托的这个人是不是郝县令?”
“你小子知道的还挺多,这次算你小子说对了。”
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秦掌柜正在李家的大厅里向李山赔罪。
几天功夫,秦掌柜瘦了一圈,双下巴都不见了。
李山看在郝县令的面子上见了秦掌柜一面,心里牢记赵氏的嘱咐,无论秦掌柜说的多惨,也不相信,不跟他多说话,等山货卸完货,就打发秦掌柜走了。
守门的奴仆望着秦掌柜骑着驴远去的背影,一脸的蔑视,嘀咕道:“大老爷们卖个山货哭得眼泪鼻涕都流出来,在我们老爷面前装得那么惨,至于吗?”
另一个奴仆道:“惨是不假,哭得一脸的眼泪鼻涕有点假。”
李山急匆匆去找李如意,“闺女,我们家收了这么多的山货,弄得过来吗?”
李如意正在书房看账本,放下账本,起身笑道:“爹,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李家、江家、张家的公猪全部杀完收拾好,猪肉已用李如意亲自调好的调料腌制灌进肠衣,现在挂在李家厨房的院子里风干。
李家香肠将于腊月中旬初上市。
礼村的猪将在腊月中旬宰杀,下旬上市。
山货等香肠做完就可以做成冰糖葫芦、糖炒栗子上市,至于蘑菇酱,数量少,不准备售卖,李家留下来自吃或送亲朋好友。
李山有些愧疚的道:“这回要不是郝县令把我请过去跟我说好话,我今日才不理会秦掌柜。”
“秦掌柜的店在长平县是老字号,开了几十年,算是家传的老店有点底子,这回在买卖山货上载了跟头,算是吃了教训。其实要不是郝县令开口,我也打算收秦掌柜的山货。送上门能赚钱的买卖为什么放过。不过,我出的价钱可不是八成,而是五成。”
“闺女,原来你早就想收秦掌柜的山货?”
342两位父亲
“是。冰糖葫芦、糖炒栗子供不应求,我们家囤的山楂、栗子差不多卖光,地窖里只剩下一千多斤,这是留着过年吃的。眼下离过年还有一阵子,秦掌柜的这批山货正好能赶在年前卖掉。有钱赚是好事。”
李家归根到底没有根基,若李山官职高,郝县令怎么敢开这个口,就算开口,也是亲自带着礼物上门赔罪,而不是把李山请过府面谈。
“好。那我就听你的。”李山看到桌上的三个账本,好奇里面记载着什么,赚了多少银子,又不好意思拿,觉得要是过问,会不会让闺女觉得不被信任。
李如意笑道:“给您。这是豆腐坊、风鸡、山货的账本。每笔支出收入都记载着,一目了然。”
李山翻看账本,不是任余年的笔迹,而是李如意写的。
原来伍余年每隔三天向李如意报账,李如意都会记录在账本上面。
家里的买卖能做的这么大,连几百里外的大商贩都来买货,一买就是几十两银子的货,没有账目清晰的账本可不行。
“闺女,你记得可详细,受累了。”
“这些不是一天的账,而是自秋季之后的账,我每隔三天记一回,半个月一小结,一个月一中结,一个季度一大结,一点都不累。”
李山陆续看完三个账本,没想到盈余最大的不是他与李山天天亲自干活盯着的豆腐坊,而是风鸡。
李家光是在风鸡上面的纯利润就高达三千四百两银子之巨。
从建鸡棚到做成风鸡售卖才几个月时间,就赚了这么多的银子。
“风鸡最赚钱。”
“对。我们家的风鸡一只一两银子,除去送的人自留过年吃的,一共卖掉几千多只,您是早就知道此事,心里应该有谱啊。怎么了,您不高兴吗?”
“当然高兴。”李山脸上笑容不减,心情却有些复杂,再次道:“风鸡最赚钱。”
李如意语气试探问道:“爹,您不会又想买地了吧?”
李山把账本放在桌上,有些拘谨的道:“那个,闺女,我不该拦着你养鸡,我真不知道风鸡最赚钱。”
之前他与赵氏就后悔过,那时还不知道风鸡能赚的具体银子数额。
今日账本摆在他的面前,风鸡赚的银子比豆腐坊一年赚的都多。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拦着李如意。
唉,李如意领着家里的奴仆盖鸡棚养鸡养猪,李山没帮什么忙,就觉得闺女是闹着玩的,能不赔钱就不错了,没想到事情恰恰相反。
身为一家之主的李山,每天起得最早,去豆腐坊干活,夜里睡得最晚,带着招财、进宝巡视整个李家。
他要把家里最累最重的活干了,尽全力为李如意分担。
李如意看到李山一脸的愧疚,连忙劝道:“我也没想到风鸡最赚钱。您快别多想了,我们家现在不缺钱,钱呢,是个好东西,慢慢赚,一步步来,明年春天我们家还养鸡,秋天还会卖风鸡还能赚钱。”
李山有些沮丧,准备离开。
“爹,这个给您收好。”李如意从抽屉里取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几张面额十两的银票,“过年您去同僚家串门得给晚辈压岁钱,这些银票您拿去换成散银。”
“你前天已给你娘八百两银票,不用再给我。”
“这是您的俸禄,您拿去吧。您是军官,官场上面人情费重,不用省钱。”
“你拿去买衣服穿。”李山死活不要,当爹的总算有机会宠爱女儿一回。
以前他在豆腐坊干活,每天李如意都给他分钱,后来家里买卖多了,李如意就每隔几天给他分一次钱。
他身上有银子,都是李如意给的。
李如意不但给他,还给赵氏、李石及四个哥哥钱。当然,李如意给赵氏的钱最多,其次是李石,最后是四个哥哥。
曲三春从厨房领水果、茶叶回来,刚走到四合院门口,看到李山从里面走出来,立刻侧身让出路,低头恭敬的道:“老爷。”
李山应了一声,走出几步,回头看了曲三春的背影一眼,刚才他进四合院时,只有李如意一个人。
前两日,他去郝县令家,郝县令让夫人、小姐出来相见,
他记得郝小姐身后跟着两个奴婢。
两个奴婢长得什么样,他没记住,只记住都是青年妇人,看上去比曲三春年青的多。
下午,天空阴沉黑暗,提前黑了,北风停了,像是要下大雪。
王海戴着厚厚的兔子皮帽子,骑着驴子在官道上面奔驰,往礼村赶。
天色阴暗,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能看到鼻孔呼出白气。
不一会儿,天降白雪,鹅毛大雪,隔着两丈看不清人。王海收了收缰绳,不敢骑太快怕撞着路人,好不容易到了礼村,天已经全黑,村路被三寸厚的白雪全部覆盖。
“开门,是我!”
“老头子回来了!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吃饭没?”丰氏语气带着浓浓的惊喜。
王海冷声道:“王春分那个王八蛋在不在?”
“他,哦,他在他家,我可不知道现在他在不在。”丰氏这下知道老头子赶回来是为了继子的那件事,心里很是幸灾乐祸。
王海质问道:“他从外面收猪要冒充好猪的事你知道不知道?”
“我不知道。”丰氏心道:这事跟老娘有什么关系,老娘就算知道也得说不知道。
“有人告诉我,王春分收了五头外面的猪,打算等李家收猪把这些猪混进去骗李家的钱。他还教唆别的人也这么干。王八蛋,一天到晚就知道歪门邪道,老子要打断他的腿!”王海把驴子交给丰氏,一口热水都没喝,这就去找王春分算账。
丰氏牵着驴子,瞧了瞧天,雪下得真大,不知在书院读书的儿子及嫁到李家的女儿冷不冷,至于王春分,关她屁事。
王春分家的猪就养在后院,原本只有六头,加上前几天买回来的五头,一共十一头。
新买回来的猪都是公猪,也是骟过的,不过是才骟了没几日,体型比原来养的猪小多了,就像十一、二岁的少年跟三十岁壮汉,差别太大,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出来。
343直接打晕
王海进了猪圈一眼就认出哪五头是新买的猪,心里那个气。
李家卖的香肠贵,可是对买卖伙伴也厚道,批发收猪的价钱生生比市场上的零售价都高出许多。
一斤去皮去骨的猪肉零售价十四个铜钱,李家批发收猪肉二十四个铜钱。
一斤多给十个铜钱,一头将近二百斤的猪能出肉一百多斤,李家就得多付一两多银子。
这样的好事对于王族来说,打着灯笼都难找。
王春分贪得无厌,竟要以次充好,用外面的猪来冒充,这件事要是被李家知道被外面的人知道,李家不会再跟王族做买卖,外面的人会看不起整个王族。
“王春分,你给老子滚过来!”王海气炸了,声音像打雷。
“爹,你怎么回来?”
“你就这么不想老子回来,你想老子死在外面是不是?”
“没有。我又不是大哥,我不敢那么想。”
“你不敢想,可你敢气死老子。”王海把猪圈的门一关,操起棒子打王春分。
“哎呀,痛死了。亲爹要杀亲儿子。”
“老子今天就要把你打死!老子让你冒坏水,让你干坏事,让你教唆族人,让你以次充好,让你害全族的人!”
“我没有。”
“你敢说没有?五头猪你都买回来了,我看你是手上的银子不多,不然你敢把全燕城的猪都买回来再冒充好猪卖给李家!”
“谁给你说的,哪个贱人给你说的?”王春分对于告密的人,第一个想到就是丰氏。
“贱人?老子看你就是贱人,天生的贱命,有财运也要败掉!打死你!”
“爹,我是你亲儿子,你竟然要打死我。”
“我是你亲爹,你竟然要害死我!”
王春分疼得惨叫,放声嚎哭道:“大虎、二虎,你们是死人,我要被你们爷爷打死,你们要没爹,赶紧来救我。”
“谁都不许进来!”王海气的全身发抖,这回要不是有族人通风报信,后天李家来收猪发现王春分用次猪冒充好猪,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王春分从小到大最怕的就是王海,一点反抗的心思都没有,在猪圈里逃窜,身上不知道挨了多少下,就这样被打晕倒。
王海手里的棒子都打折了,心里的气没减半分,这回一定要把王春分给治过来,不能让他再生坏心思!
丰氏被哭哭啼啼的曲花请过来了,趴在猪棚的大门,只听到棚里猪在叫唤,没有人的动静,吓的脸色都白了,叫道:“老头子,你怎么了,你说句话。”
王海把老泪擦干,咳嗽了两声,算是回答了。
丰氏气道:“别人家分家就分了,只有我们家分家了,老的还得管着小的,这日子让我怎么过!造孽哦,快年了都不让我省省心。”
曲花怯懦的叫了声,“孩他爹?”
丰氏瞪眼道:“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你放一百二十个心,王春分死不了。”
“族长回来了,把王春分打了,王春分在外头买的五头猪被族长牵走卖了,说是卖的银子奖励给他报信的人。”
“谁给族长报信了?”
“早知道报信能得到这么多的好处,我就去了。”
“五头猪将近十两银子呢。王春分这回什么都没捞着还赔了银子。”
“活该。谁叫王春分要骗李家的银子。我要是族长,打他是轻的,得把他逐出族门!”
“李家收猪的价钱在方圆几百里都是最高的,我亲戚上我家都要把嘴皮子说破了,让我帮他家给李家说说,明年能不能跟着养猪。”
“我们跟着李家才有今日的好日子,外面多少人羡慕,我们得惜福。”
“有的人想要跟李家合作干买卖,李家念旧情一直跟我们干买卖,我们念李家的好,可不能学王春分欺骗李家。”
王族的人当晚就知道了王海从燕城赶回来收拾王春分的事。
被王春分教唆的族人都庆幸没有听信他的话,不然的话,从外面买回来的猪会被王海没收奖励给举报的人。
礼村的许、金、余家等都养了猪,他们都是本分人,压根没想过从外面买猪回来冒充,听到这件事,均是大骂王春分人心不足蛇吞象,被王海打晕还赔进去五头猪,都是咎由自取。
次日,马氏带着三狗子上李家串门就把这事给赵氏、李如意说了,当然说这事时避着王燕。
李如意冷笑道:“财帛动人心。这么一点利益就能让王春分动歪脑子,王伯伯打他打得好。”
赵氏目光蔑视,道:“以前觉得王春分有几分小聪明,现在看来也是个蠢的,跟王立冬一样。”
马氏道:“王立冬已经被王海从王族除名了,我看王春分再有下次,也落得这样的下场。”
王海的大儿子王立冬现在不知道流落在何方,他又懒又馋,还没有脑子,这么冷的天气,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李如意道:“希望这次王春分能得到教训,不要再犯。”
三狗子送给李如意两双亲手做的缎面鞋,一双粉色,一双紫色,鞋面都绣着小花,崭新的绣花鞋,看着就赏心悦目,“我的绣活做的不好,你别嫌弃。”
快过年了,本地风俗,鞋与邪同音,正月不能送鞋(邪)。
三狗子在心里一直把李如意当师父敬着,逢年过节必须送礼表示感谢。
“你的绣活再不好,也比我强。我不嫌弃。”李如意拿着新鞋在脚上比划了一下,笑道:“你是不是知道我做了粉色、紫色的裙子,特意给我的这两双鞋?”
三狗子微笑道:“是。”
赵氏夸赞道:“三狗子有心了,如意没白教你医术。”
快过年了,李家很忙,不过等到正月会更忙,到时会有许多人来拜年。马氏母女不想麻烦李家,午饭没吃就走了,李如意送给她们两斤香肠等吃食。
“我看这回王海气坏了。”
“我嫂子知道这事肯定也会气。”
“一大家子总有几个惹事的,何况是王族一个大家族。”
“王伯伯这次重惩王春分,也是杀鸡给猴看,以后我们家从礼村收购猪不会出现以次充好的事。”
赵氏嘱咐道:“明日我们家收猪,还是小心谨慎些好。”
344求上门来
次日,李如意派伍余年到礼村收猪肉,王海全程跟着,一切非常顺利。
近百头猪要杀,收拾也要花功夫。伍余年中午就在王海家吃的饭。
别看伍余年只是李家的奴仆,王海还是李家的亲家。王海跟伍余年一个桌上吃饭。
丰氏做了四个菜,两个有肉,还有一盘炒鸡蛋,一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