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氏被“求”这个字恶心着了,吊着脸冷冷道:“我与丰氏做买卖,地位平等,谈不上谁求谁。”
“哦。”张氏被哽,到嘴里的话都得咽回去,心里骂赵氏摆谱。干脆直奔主题,“我家有白面、鸡蛋可以卖给你。”
赵氏便道:“我与丰氏已经好了契约,只从她那里收白面、鸡蛋。”
张氏气得笑容全无,瞪眼急道:“你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家的白面、鸡蛋一点都不比丰氏家的差,价钱也不会高,我家又跟你家是邻居,你怎么就不从我家买白面、鸡蛋?”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心里跟明镜似的。有些人表面上对我笑哈哈,背地里还不知道说了我们家多少坏话。”赵氏才不会跟张氏客气,“管好自己的嘴,别有的没的都在外面胡扯。哼,长舌妇下地狱!”
张氏气道:“赵氏,你说谁长舌妇呢!”
赵氏瞟见有村人往这边瞧看,特意提高声音,“你有本事以你自己的性命发誓没有说过我们家坏话?”
李家四兄弟走出来站在了赵氏的身旁,把她团团护住。
张氏时常说李家的坏话,特别是最近,嫉妒李家一天吃三顿嫉妒的不得了,逮谁都说李家的坏话,这下被赵氏当面说破了还让她誓,到底心虚,瞪了赵氏一眼就灰溜溜的走了。
赵氏冷声道:“张氏,下次未经我们家人同意,你别进我们家门!”
李健安很少见过赵氏跟妇人直面吵架,问道:“娘,她说我们家什么坏话?”
赵氏咬牙切齿的道:“她说你妹妹给男人瞧病不正经。”
李福康望着张氏肥胖的背影,骂道:“呸!下地狱的长舌妇。”
李健安冷声喝道:“张氏,你再敢诋毁我妹妹的名声,我饶不了你!”
张氏回头见李健安叉腰眼睛里放射凶光,吓得打了个哆嗦。
赵氏带着四个儿子回去继续吃饭,谁知没吃几口,又有人来了,这回来的是章家的丁婆子。
丁婆子今年四十八岁,身材矮小,有点驼背,满脸的皱纹,眼睛混沌,看上去像六十多岁。
她穿着非常破旧的灰衣黑裤,一手拿着一个鸡蛋,站在篱笆外面就把鸡蛋塞进了李健安的手里,往李家堂屋瞧了瞧,见赵氏不出来,就大声道:“我们家人口嘴杂心思多,若有得罪你们家的地方,你们家大人不计小人过。”
“这……”李健安见丁婆子走了,便拿着鸡蛋回去给赵氏。
李福康笑道:“丁婆子认为我们家有了刘大人做靠山会报复她们章家。”
李英华开口道:“丁婆子人还可以,三个儿媳妇不怎么样,特别是大儿媳丁氏,简直就是个搅屎棍,把章家搅合的天天不安宁。”
“你倒是懂的多。”赵氏怕鸡蛋是臭的,特意拿过来放在摇了摇,这一摇果然发现一只鸡蛋里面有液体在晃动,脸色微变,立刻让李健安拿着去厨房。
李福康有些生气的道:“丁婆子给我们家送两只鸡蛋,其中一只竟是臭蛋。”
放假我天天连载更新,亲们用收藏好评打5星好评支持我吧。
30帮扶许家
一会儿,李健安拿着盛着鸡蛋的碗过来,微笑道:“娘,这只蛋的蛋黄都散了,倒是没坏。”
李英华道:“没坏就能吃。”
赵氏想着宝贝女儿那么辛苦操劳,便道:“如意做的鸡蛋羹好吃,你们要是会做,把两个蛋做成鸡蛋羹给如意就着饼吃。”
四兄弟面面相觑,“娘,我们都不会做鸡蛋羹。”
赵氏连忙出声,“我也不会做。”
李福康眼睛亮晶晶,“我给妹妹做荷包蛋吧。”
李敏寒挑眉道:“二哥,散蛋不能做成荷包蛋,只能做蛋花汤或是炒鸡蛋。”
最后四兄弟决定一个鸡蛋做成荷包蛋汤,一个做了两张鸡蛋灌饼。
李如意睡饱觉醒来,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本来就瘦,这下还有点虚弱的感觉。
这具身体经过半个月的食补,比以前好多了,都能在三个时辰烙了八百张饼,不过还远远达不到李如意的目标。
暗暗下决心,从明个开始得练武强身,还得把四个哥哥一起拉上。
眼下要解决的是肚子,洗漱之后将哥哥用心做的饭吃了,心情大好。
李英华清秀的脸在李如意面前出现,一本正经的问道:“妹妹,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李如意想也不想,答道“好消息。”
“娘在大哥和我们的劝服之下,同意修建房子!”
李如意咯咯娇笑,又问道:“坏的呢。”
“咱们菜地的葱只剩下几根。”
“我当是什么事,原来是葱没了啊,这太好办了,我们可以从许家买,许家买完了,从跟我们家关系好的人家买。”
许家就是五狗子的家。
许家的许正、马氏也是十五年前逃难到的礼县。夫妻跟李山、赵氏关系一直很好。
这不前些天许正去燕城找李山一起修建城墙。
李如意记得五狗子说过许家的菜地种了许多的大葱。
“我们跟娘说一声,让娘去找马姨买葱。”李健安这就去找在后院散步的赵氏。
赵氏听了此事,当即带着李健安拿着十个铜钱去了许家。
许家与李家距离二、三十丈,就是一排六间茅草屋。
此时,马氏正坐在前院梨树下做绣活。
以前马氏的绣活很一般,是赵氏手把手教她,她为了给家里添进项也肯下功夫,这样学了两年终于学出来,绣的花样可以卖到镇里的布铺。
马氏见到赵氏跟见到亲人一样,在心里她也确实把赵氏当成娘家的妹妹看待,大嘴笑得合不拢,“你怀着身孕呢,有什么事叫我过去就行,还专门跑一趟干什么?”
赵氏笑道:“我家葱没了,到你家来买葱。”
“还说什么买,直接拿走。”
“我家要的量很大,你家的葱多半是要留到冬天吃的卖的,我家怎能不花银钱就拿走。”
“你要给我银钱,我就不让你去我家菜地。”
“这是干什么,唉,早知道我就不来你家买葱。”
马氏朝家里吼道:“六狗子、七狗子,耳朵聋了,赶紧去菜地给你们姨拔葱!”
后院传来两个小家伙的叫声,“姨,你等着,我们很快的。”“姨,你好久没来我们家了。”
赵氏拉着马氏去了堂屋,“这些天我们家里做买卖,几个孩子忙的脚不离地,我厨艺不好想帮忙都帮不上,就在家里呆着,好歹能让他们有个主心骨。”
“这个我听五狗子说了。”马氏停顿一下,感激道:“你们家如意真是好的,教五狗子识草药挖草药。”家里已经吃了好几顿的凉拌马齿苋、苦菜等,以前这个时节爱上火嘴巴里生口疮,现在都不生了。
“如意那是闹着玩的。不过,五狗子认识些草药,有几个治小病的药方傍身也好。”
马氏语气里充满了羡慕与感慨,“五狗子要是能有如意的一成本事就好了。”她是知道李家卖的饼是李如意做出来的。
许家的孩子动作很麻利,七岁的六狗子、五岁的七狗子每人双手抱着一捆葱,从后院走至,把葱放在了李健安的脚下。
六狗子仰着流鼻涕脏兮兮的小脸,问道:“哥,够不够?”
李健安笑道:“这有三、四斤,足够用几天了。”拉着六狗子、七狗子去许家厨房水缸,给他们俩洗脸。每回来许家,这是必做的事情。
马氏不像赵氏爱收拾干净,许家从里到外都脏,许家人从大到小都不干净。
李健安带着两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小孩子出来,马氏把刚才从卧房里上锁柜子里面取出来的一把炒花生塞进他的手里。
赵氏见瘦的腊黄色小脸没有一点肉的六狗子、七狗子眼巴巴的望着李健安手里的花生,“马姐,炒花生你留给你儿女吃。”
李健安脸微红,“姨,我都多大了,还吃零嘴呢。”
马氏毫不在意的道:“他们都是饿死鬼投胎,给他们吃多少都吃不够。”
赵氏没花一个铜钱得了一捆葱,回到家里就跟李如意道:“你马姨死活不收葱钱,这可如何是好?”
之前赵氏没有从许家收白面、鸡蛋,就是怕马氏不收银钱。瞧瞧,这么多葱要是放到冬天,一斤能卖两个铜钱,四斤就是八个铜钱。
“马姨还给我一把炒花生。”李健安有些感慨道:“马姨家一点都不富裕,对咱们家总是这么大方。”
“富人不见得大方,穷人不见得小气。”李如意说出这句话,问道:“咱们家要盖房,得管人两顿饭,要不给马姨银钱,让人去她们家吃饭?”
赵氏苦笑道:“你马姨的厨艺还不如我。”
“蒸黑面馒头、煮鸡蛋、青菜玉米面粥总能做好吧?”
赵氏露出笑容,“那能。是个人就能。”
李如意接着缓缓道:“我都想好了,给干活的人每顿吃四个黑面馒头、一个煮鸡蛋、一碗青菜玉米面糊糊。”
李健安惊诧道:“那每人每天可就是两个煮鸡蛋了!”
李如意道:“让他们吃了鸡蛋就好好给咱们家干活。”
李英华从厨房里面探出脑袋,问道:“娘,我们家什么时候开始修建房子?”
赵氏的目光在长子与宝贝女儿身上打转,再一次问道:“这么大的事真不等你爹回来办了?”
31修房打摇井
下午,赵氏就派李健安去把丰氏请到家里说了要修建房子的事,最后道:“你家认识的人多,材料什么的你家帮我家买,我家绝对信任你家。修建房子的人工也你家帮我找,我家给每人一天九个铜钱、包两顿饭。”
丰氏心里无比的震惊欢喜,连忙道:“我说妹妹,你找我可就找对了。你放心,最多半个月,肯定给你把房子修建的坚固结实。”
赵氏又把马氏请来,把给建房短工的饭全部包给马氏,当场付了马氏二百个铜钱。
大热天,王海满头大汗的从外村收了白面、鸡蛋回来,一进家门听丰氏说了李家要修建房子的事,惊得半天合不拢嘴,缓过劲来定定瞧着丰氏问道:“卖饼这么赚银钱?”
丰氏低声道:“赵氏悄悄跟我说,卖饼赚不了多少,都是辛苦银钱,这盖房的银钱是贵人赏的。她们家怕钱多乱花掉,干脆修建房子。”
王海想到昨天晚上去李家,堂屋四个角落都沥沥啦啦的漏着雨,房子落败的不行了,再不修建可就出大事,点了点头道:“赵氏做的对。”
丰氏问道:“锅里有我熬的菊花茶,你喝不喝?”
“菊花茶?”王海知道家里有茶,那也是去年的茶叶,就是最普通的砖茶,把碎茶叶烘干合成砖块形状,一两需三个铜钱,用来款待有身份的客人,可没听说过菊花茶。
丰氏有些得意的解释道:“李家给的菊花茶,山里的菊花晒干,用开水冲泡喝,能解暑还能明目。”
王海喝了一大碗温热的带有淡淡花香的菊花茶,觉得身体的燥热都少了些,就出门去找族人买建房材料。
不到半日,李家要修建房的事就在礼村传遍了。
“镇里建房一天八个铜钱,还不管饭呢。李家建房给人每天九个铜钱还管两顿饭。”
“赵氏真是胆大,李山不在家,她一个妇人就敢修建房子!”
“我家那口子已经去里正家里报名给李家修建房子。”
“李家发达了,做吃食买卖才几天,就有银钱修建房子!”
一群人在村口的榆树下谈天,人人都在说李家修建房子的事。
“金鸡镇的刘大人昨个今个两回到李家,听说贵人爱吃李家的饼,特意买了八百张。”
“谁说的八百张,明明是一千张。”
“什么一千张,明明是五千张,不然李家哪来的银钱一夜之间就能修建房子!”
“李家的饼是什么做的,就那么好吃,连贵人都要买五千张吃吃?”
这些村人越说越玄乎,明明是八百张饼,不到一会儿功夫就传成五千张,也不想一想,五千张饼得烙多长时间,李家就一个灶眼,一个晚上时间能烙得出来吗。
王海办事效益很高,到了晚上就把材料的单子、打工的人名单子都列出来了,让丰氏母子三人拿着去了李家。
丰氏把一张写满字的黄纸交给赵氏,笑眯眯道:“修建房子的材料八两三分银钱足够了,打工的十二人,就算半个月的活,再加上饭钱,二两银钱也够了。我家老头说,全部下来十一两银子。”
黄纸的字是王志高写的。
黄纸比宣纸便宜的多,当然一分银钱一分货,黄纸脆的很容易裂开也不吸墨,没有宣纸有韧性吸墨。
王志高一直用黄纸练字。
闻言,赵氏心喜,“比我们家预算的少,真是谢谢你们家。”看完纸上的内容就交给了长子。
丰氏又道:“我家老头说,你家是做饼的,要是有富余的银钱,最好再打口水井,用井水做饼。”
赵氏收到了宝贝女儿激动的小眼神,微笑道:“姐夫真是有远见。不瞒你说,我们家是想打口摇井。”
“我家老头子说,打摇井三两五分银,打水井三两银。”丰氏怕赵氏不明白,解释道:“摇井上面的摇柄是铁做的,得去镇里铁铺打,水井不需要摇柄,所以打水井比打摇井的便宜。”
李如意开口道:“摇井好。摇井安全。”
李健安兄弟被王志高拉过去讲纸上所写的修建的材料,后者在来之前已经把王海的话都记牢了。
李家给王家付了三两银钱的定金,王家后天就带着材料及人过来开工,五天之后,李家再付给王家三两银,又过五天,李家付三两银,最后等房修建完,打好摇井,付剩余的银子。
李家也是有文房四宝,就是好久没有用过了。
李健安兄弟与王志高写好了契约,念给丰氏、赵氏听之后,李健安替李山按了手印,王志高替王海按了手印,这份契约就成了。
李如意当场就给了丰氏三两银钱的定金。
丰氏没想到李家是李如意管着银钱,心里又高看李如意几分。
丰氏母子喜气洋洋的走后,李家人兴奋的在堂屋里面说话。
李健安把纸交给李如意,“妹妹,你瞧瞧这纸上的人名,都是王族本族的人。”
李如意在前世是医学硕士,到了今生竟是成了只认得几个繁体字的“文盲”。
好在原身认识的繁体字不少,王志高写在纸上密密麻麻的字都认得。
纸上前面都是建房的材料,最后面两行才是人名。
她细瞧了瞧人名,竟是没有丰氏的两个继子,问道:“王伯没给王冬至、王春分说咱们家建房的事?”
赵氏挑眉道:“不知道说没说。那两个懒汉不来才好。”
“娘,我们家应该知会马姨,后个她得给十二人做饭,还有从后个起,咱们家白天修建房子太吵,您就在她家呆着。”
赵氏忙道:“我怎么能让你们守着家,我自个去外面爽快?”
“您怀着我的两个小弟弟呢,听不得吵。”李如意低声道:“我这不是也怕别人说您与马姨的闲话吗。”
李家、许家的男主人都不在家,来了十二个男人干活、吃饭,村里的长舌妇肯定会以此诋毁赵氏、马氏的名声。
李家兄弟跟着劝赵氏,赵氏不是固执的人,再者这个年代的女子把名声看得比命还要重要,就同意了。
马氏得了李家的准信,从后天起做十二个成年男人的饭,这个活计没有什么难度,菜、黑面、柴,家里都有,成本很低,半个月大概能赚几十个铜钱,真是极好的事。
且说金鸡镇驿站的刘大人把八百张饼带回镇里交给了郝大人,由后者献给了贵人。
32灌饼进王府
原来这个贵人不是别人,正是整个燕城的主人燕王的小儿子—周莫玄。
周莫玄今年十二岁,是燕王妃所生,与燕王世子是嫡亲的兄弟,一出生就被朝廷封为从二品的县公。
前些日子他跟着燕王妃一起去燕王府设在凤凰山的庄园瞧看在那里避暑的奶奶燕王的生母秦太妃。
这不燕王府来了信,说是秦太妃的嫡亲外甥快到燕城,秦太妃着急见亲人,也不避暑了,从凤凰山返回燕城。
金鸡镇是凤凰山至燕城的必经之地。
秦太妃、燕王妃母子到达金鸡镇已是夜晚,就在驿站住下来,准备次日离开。
谁知,秦太妃这一激动夜里失眠,黎明才睡着,一觉就睡到了中午。
天下大雨,人不留人天留人,眼瞅着金鸡镇离燕城不过六十里路,车队却是走不了,秦太妃觉得驿站安排的住所干净整洁吃食还算可口,就又住了一晚。
驿站的饭菜却是不对周莫玄的胃口,这位县公爷在王府一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