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婉的几个堂妹表妹在燕王府住了一个夏天,说是避暑,实则是为了亲近周莫玄,想当未来的县公夫人。
她们在王府及燕城都有耳目,将靠近周莫玄的少女一律视为情敌。
周莫玄院子里有几个生得容貌不怎么样干杂活的奴婢,一年跟周莫玄说不上几句话,就这样也成了她们妒忌的对象,让马婉派人去清查几个奴婢的东西,想寻借口把人打发了。
不过,几个奴婢都是老实人,又是王府的家生子,马婉不能用莫须有的罪名将人赶走。
几个奴婢没有走,但是清查的事传出去,闹得周莫玄这个当主子的很没有面子,就跟江青云嘀咕了几句。
周莫玄也是看在周景望的面上,不然早就找马婉理论去了。
今日李如意穿着可是女装,江青云担心周莫玄送李如意被人看到以为二人关系很好,到时传到马婉的堂妹表妹耳里,给李如意惹出一堆麻烦,于是将秦太妃送回去赶紧过来接李如意。
“心意我领了,你快去忙公事。”李如意面露疲惫,朝周莫玄挥挥手。
周莫玄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回头好好谢谢你。”目送二人离去。
李山一直坐在大厅里等待,等到天亮,就在院子里转悠,福伯着急,却是不动声色陪着李山说说话。
江青云、李如意满面春风的回来,跟李山、福伯简明扼要说了经过,当然不会说胎盘的事,这可是忌讳。
李如意笑道:“爹,我要在王府呆几日。我会写封信给娘报平安,上午江哥哥就派人给娘送去。”
李山满口答应。
王府再好也是别人家,何况遍地是贵人,处处是规矩,呆在这里连院子都不敢出,要不是陪着爱女,才不来这里。
幸亏秋收已经过了,要是这几日秋收,那他在这里一呆就是几天,那得急得要命。
江青云道:“如意昨日治好了蔚儿,今日给表嫂接生,两位太医对她的医术佩服的五体投地。刚才要不是我们拦着,两位太医就把如意拉到药房去请教。”
李如意笑道:“他们一把年纪,整整一夜未睡,精神头却好得很,我对他们这股执着也佩服的很。”
厨房的奴仆将早饭送过来,态度恭敬的很,“请江公子、小神医慢用。小的一会来取饭盒,两位有什么想吃的,尽管吩咐就是。”
福伯等奴仆走后,自豪的道:“厨房的人都知道小神医的威名。”
之前奴仆来送饭只说是给江公子,这是头一次说小神医,而且语气比以往都恭敬,言语带着讨好。
一会儿,厨房又送来水果,葡萄、荔枝、苹果、水蜜桃、桔子、红枣一共六样。
李如意看到荔枝、桔子、葡萄,眼睛一亮,早饭都不吃了,先吃水果。
这一幕被江青云尽收眼底,心里暗道:以后多弄些新奇的水果送给如意吃,让她天天这般高兴。
“高绣真是好命,又给王爷生了个儿子!”
“听说王爷为了王妃要进产房,还要亲手给王妃取胎盘。”
“高绣一把年龄,王爷怎么还这样宠爱她?”
315忠义的佃农
“人说女人生孩子就是进鬼门关,高绣这回要是没有小神医就活不了。”
“高绣这个女人给王爷灌了什么迷魂汤,都要四十岁了,还生了个儿子?”
“高绣做月子,王爷就不会在她那里过夜。”
“高绣的儿女都被皇帝赐了爵位,刚出生的小公子会不会得一个县公的爵位?”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皇帝跟咱们王爷不对付,连燕军的粮草都减了,怎么会再赐小公子爵位呢?”
“听说王爷为了王妃,不怕晦气,也不怕落一个克妻的名声,要进产房给王妃取胎盘?”
“夫妻本是一体,王妃有难,王爷岂能坐视不理?”
“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世上妇人难产临终前丈夫却连产房也不愿意进的可是大有人在。咱们王爷乃世间真男人,吾等心里佩服的很!”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县公爷为了救王妃,给王爷磕头相求。”
“我怎么听说不但王爷,就连太妃也要进产房救王妃?”
“太妃是咱们北地第一奇女子。我猜想她老人家当年为了保住王爷,在老王爷的妾室面前伏小,受尽委屈,深知正室的不易,这不对王妃格外的好。”
“老天保佑,王妃产下小公子,母子平安。”
“我们北地要是没有太妃、王爷夫妻,日子可没这么安逸。”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特别是高绣生产遇难产,这么大的事,多少有人知道,在小范围传开,然后就传出去了。
王府后院的女人当然是无比的羡慕妒忌,不过,高绣再得一子,秦太妃、周冰把高绣看得很重,众女收起冒犯之心。
老百姓听到的版本有好几个,秦太妃给高绣接生,周冰给高绣接生,周景望、周莫玄、周月蓉、周琼蕊给高绣接生。
这些事情在王府足不出户李如意父女都不知道,等过了小公子周黎安的洗三,又呆了两日,就与江青云出府回家。
晴空万里,官道两边黄色白色的野菊花怒放,远处山上的山楂树红了野柿子黄了,秋风拂过,凉意袭卷四方,黄色的树叶飘落,铺满大地,秋意盎然。
坐落在半山腰的几座石头房炊烟袅袅,一日之计在于晨,佃农已经进山砍架、摘山楂、挖野菜干了一个时辰的活,现在准备吃早饭。
大铁锅里煮的是井水,井水干净清澈口感微甜,比吃河水好多了,水开了就下面条。
面条是用黑面粉做的,佃农媳妇做的手擀面,厨艺不错,把面条擀的很薄下锅水煮还不容易破。
面条入锅,佃农媳妇赶紧往里面放丝瓜片、小油菜叶、葱花,再放入盐,一指甲壳大的猪油。
一大锅青菜面条汤熟了,带着淡淡的猪油香,用偌大的木盆盛着端上桌,佃农一家人迫不及待的上桌吃饭。
佃农呼噜吃了一大海碗,再盛饭的时候才有空隙开口,夸赞道:“今日的面条真香。”
佃农媳妇得意的道:“那当然,我放了猪油。”
佃农娘问道:“非年非节的怎么放猪油,哪来的猪油?”可是放了猪油可真香啊,能多吃一碗。
佃农媳妇连忙解释道:“昨日我们去主家交鸡蛋,主家赏了一罐猪油、两斤糖。”
佃农娘心道:原来是主家赏的不用我们家花钱。眉开眼笑,问道:“这好的事昨日怎么没听你们说?”
佃农怕媳妇被娘埋怨,开口道:“娘,昨日你和爹很晚才回来,我们没得上给你说。”
佃农爹娘昨日带着孩子去县城看免费的戏,回来时已近亥时,孩子早就睡着了,老人也累得没精神。
佃农娘问道:“多大的罐子?”
佃农媳妇激动的道:“有一尺高,少说装了三斤猪油,白汪汪的可诱人了。那糖也是好糖,比镇里卖的糖颜色浅。”
一直低头吃面的佃农爹抬头道:“都是精贵的吃食。主家待我们家不薄。我们家可不能作对不起主家的事。”
佃农坦然答道:“爹,我晓得。”
鸡棚的鸡长得飞快,附近的百姓听说后都来瞧看,问佃农请教养鸡养的秘方。
用蛆养鸡是李家的独门方子,佃农没有得到李如意的同意当然不能告诉外人。
前天,有人塞给佃农五十个铜钱要那养鸡的方子,这笔钱对于佃农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不过佃农是个老实忠厚的人,就算是五两银子也不行。
这事佃农只是回家跟家人说了,都没跟李家说更没想过邀功。
这个时代忠义的人多。
佃农一家吃饱饭后去干活,四、五岁的小孩子也跟着去捡栗子、摘山楂。
到了下午,全家人满载而归,不过累得腰都支不起来,佃农媳妇给全家人都砌了一碗糖水,特意给孩子的碗里多放些糖,道:“多吃点糖,长个子。”
一家人喝着甜甜的糖水,疲惫一扫而空,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时,邻居家的中年汉子过来,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看样子有好事,“老爷、小姐今日回府,下午去了鸡棚,夸赞我们把猪、鸡养得好,拿了十只鸡走。小姐临走时放下话,李家收野栗子、山楂,栗子一斤一个铜钱,山楂三斤一个铜钱,今日就开始收。小姐说的山楂就是山里红。”
“老爷、小姐终于回来了。”
“小姐要收栗子、山楂,价钱怎么给的这么高?”
“走,我们给主家送栗子、山楂去。”
野栗子、山楂在长平县散卖的价钱跟李如意的价钱一样,但李如意要的量大,等于批发。
一家人激动的恨不得插翅飞到李家把栗子、山楂换成银钱。
中年汉子朝佃农爹娘笑道:“叔、婶别急,听我把话说完,李家要求栗子、山楂不能有半点坏的。”
佃农娘连忙道:“我们就算把栗子、山楂卖给外头的人也不能有坏的。”
“小姐还说收山里的蘑菇,按品种干湿程度给钱。”
这下佃农娘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我家有蘑菇,有好几斤,刚晒两天,不干不湿,不知能卖多少钱?”
中年汉子有些得意的道:“我家一袋蘑菇卖了一百一十四个铜钱。新鲜的松蘑一斤八个铜钱,干的十二个铜钱。我家多是干松蘑,卖的钱多些。你家的就不知能卖多少钱?”
316广收山货
夕阳西下,佃农一家来到了李家大门前,前来卖山楂、栗子的村民排成了长队。
佃农仔细一瞧,这些村民多半是礼村人,剩下的是江府的佃农。
佃农一见这么多人排队,担心到了自家价钱会低,还担心李家收够了就不收了,赶紧找了一个礼村的村民问道:“这位大哥,请问谁都能这里卖山货?”
村民露出自豪的笑容,“不能。李家只收礼村村民江府和自家佃农的山货,不熟悉的人送来山货不收。”
李家只扶持相识的人家,这一点远近闻名。那些想来沾李家光的村民,把礼村的村民羡慕死了。
佃农大喜,话也多了起来,“我家就是李家的佃农。今日我家带来一百多斤山楂、五十多斤野栗子,还有十几斤蘑菇。”
“你家几口人?”
“七口。”
“你家摘的山楂少了。我家四口人,平时还要卖豆腐,还摘了二百多斤山楂。”
佃农看到村民身旁的三轮车,上面放着四个半人高鼓鼓的袋子,看样子里面装满了山楂,一脸羡慕的道:“大哥家的人可真能干。”
“我们礼村的人最能吃苦,山楂成熟时大人小孩漫山遍野跑着摘。”村民有些感慨的道:“往年山楂卖的很贱,挑担子去县城门前卖,主顾挑三拣四,一天到晚卖不了多少钱。今年有李家收购,挣的银钱多些还不费力气。”
“是。”
佃农一脸感激,“我们去年都吃不饱肚子,今年给李家种地,秋收后大人小孩子都能吃饱了。”
“不瞒你说,我们家以前也吃不饱,哪怕是秋收后,也得勒起裤腰带过日子,从去年卖李家豆腐开始,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过。”
排在前面的一个老头回过头来,有些激动的道:“李家发达了不忘记拉一把我们这些乡亲。”
“李家可真是仁义。”
伍余年父子带着两个军奴站在门前的空地收山货。
两个军奴负责检查山货,伍大兄弟负责过称,伍余年结算付钱。
五人从下午到现在一直忙碌着,已经收了五千斤山楂、一千多斤栗子、几百斤蘑菇。
伍余年望着红艳似火堆积成山的山楂,有些发愁,决定去一趟药房。
“小姐,小的几人从下午至今已经收了五千多斤山楂,这才来了一半的人,明日还要来人卖山货,山楂不容易存放,要是放了,可就太浪费了。”
李如意一脸自信,“没事。我有方法储存山楂。你别担心,我要做的东西万斤山楂估计都不够用,你就踏实的收货。”
李家连着收了两日山货,把礼村村民、江府李家佃农家的山货全部收完,这件事很快就传遍长平县城。
众人纷纷好奇李家收了这么多的山货目的是什么?
这一日傍晚,江青云散步来到李家,问道:“如意,你买这么多山楂、栗子、蘑菇做什么?”
李如意眼睛眨眨,道:“江哥哥,这件事容我卖个关子。”
赵氏指着爱女跟江青云道:“你两位叔叔每天都问她,她嘴巴严的很,就是不说。”
李英华把江青云请到一旁,低声道:“我妹妹还委托王伯伯收购山楂、栗子,每一样都是几万斤,你可不知道,我家的地下库房都堆满了。”
“她竟是买了这么多?”
“她就是这么大胆。”
“不怕放坏?”
“都用缸装着,缸底放着石灰,再用油布包裹,防虫防腐坏。”
“你家的粮食也是这般存放?”
“是。果子也是。”
“我曾听周伯说过,府里的地窖放粮食也是用的此方法。”
“江哥哥,原来你家也是这样。”
“只用来存粮、果子、油、糖之类,从未存过山楂、栗子。”
李英华摊开双手微笑道:“栗子、山楂都是便宜货,谁家都不会存这些。我妹妹却要与别人家不同。”
“那你信不信她?”
“当然信。我妹妹说要弄出许多人爱吃的新鲜吃食。”
江青云夸赞道:“如意的小脑袋瓜不知是怎么长得,真是聪慧。”
李英华喜滋滋,也不忘夸赞道:“你过目不忘,这么年少就考中举人,才真的是聪慧无比。”
李如意问道:“你们俩说什么呢?”
李英华反应很快,答道:“我跟江哥哥说下月我们大哥成亲,到时家里的事多就不去他家。”
今年是闰七月,过了两个七月,八月姗姗来迟。李健安与王燕的大婚之日定在黄道吉日九月初八。
江青云有孝在身不能参加喜事活动,哪怕周莫玄成亲也要回避不能出现。
李家没有请江青云,但是话里话外告诉他这件事。
李英华的意思是下个月他们兄弟去江青云府的次数会减少,让江青云不要以为是在疏远他。
李如意见江青云脸上没有显露孤独痛苦的表情,菀尔道:“江哥哥,到时我会做一些新鲜面食,每样都送给你品尝。”
“谢谢。”江青云目光落在李如意身上,几日不见,好像又长高了些,道:“周伯拿了几只鸡棚的鸡让我瞧,还特意当场称了称,最轻的一斤一两,最重的有一斤三两。你那养鸡的方法甚妙。”
“你家的鸡比我家晚养几日,已经有这样的斤两,喂的很好。”
李福康凑过来问道:“江哥哥,你家的猪养的怎么样?”
江青云道:“我不曾亲眼瞧过,不过,听周伯说那些猪长势喜人。”
李敏寒站在坏笑,道:“江哥哥,你以为我二哥是关心你家的猪吗,不是,我二哥担心他老丈人家的猪养得不好,然后隔三差五的问我妹,现在又问你。”
李福康羞得脸通红,“没有的事。我就是觉得好奇。”
上次李福康去张家,张屠夫特意悄悄嘱咐,让他留意一下李家、江家的猪长得快不快。
他问李如意三次,今天头一次江青云,就被李敏寒嘲笑。
仲秋节在大雨之中来临,今年李家在节前光是新出的松花皮蛋就卖出两万多个,算上混糖月饼、豆制品、糖蒜等,赚的钱是去年几十倍。
李家人忙晕了头,直到今日才有空闲歇息,才想到地窖里存放的山货。
李山忍不住问道:“闺女,你是不是忘了的那些山货?”
317要亏本了
“没有忘记。”
身为长子的李健安有些担忧问道:“妹妹,你为何不在过节卖山货?”
大周国很重视仲秋节,朝廷的官员都能休沐三日。
北山书院院长为了照顾家里住的远的师生,特意放假三日。
李家四少年三天都在家里渡过,昨天看到家里的买卖比去年同期忙碌许多,还跟着干活帮忙。
当时,四少年就想问李如意这个问题,只是怕分了她的心神,就忍到现在。
“我从未打算在仲秋节卖山货。”李如意耐心的解释道:“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现在除了我们家,别人家也有山楂、栗子,我们家这么早卖赚不到钱。”
李英华好奇的问道:“你是打算过些天再卖?”
李如意这回交了一个底,“要等大哥与大嫂成亲之后。”
李健安问道:“妹妹,你是不是怕我成亲家里人太忙,所以把卖山货推后?”
“不是。大哥,你不要想太多。”李如意云淡风轻的道:“我们家现在下人多,很多事不用亲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