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悠然的古代日常-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加起来可不少银子了的,估摸着是要给如燕添嫁妆的。
胡山脚步一顿,头也不回地道了声谢,就大步离开了。
沈霞见他离开,不禁叹道,原先她也信那些流言几分的,但胡山过来给如燕置办嫁妆时,她便不信了。
能这么细心地给如燕准备嫁妆的胡山,又怎么能舍得伤害如燕呢?
而且沈霞能看出胡山那时眼里的神情,并没有故意绷着脸,故意掩饰情意,而是打心底里的欢喜。
想必能为了妹妹准备嫁妆,对胡山来说,也是件不可多得的事情吧。
对于胡山家里夭折的那几个孩子的事情,沈霞也是知道的。
所以对于胡山将亲情寄托在如燕身上,把她当亲妹子疼,也是很能理解的。
沈霞将目光从胡山身上收回,凤眼又扫了一眼还在傻愣着的村民们,也转身进来店子里。
只留下一群的村民们,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等他们终于回过神来,也只是惊讶地想道,难道胡山跟如燕真是清白的?
不然胡山怎么这么生气,还敢这么坚定的表示他跟如燕是清白的?
自从此时后,人们对于胡山家的流言多少克制住了。
而胡山选妹夫的事情还在继续。
这边的婚事大多都是有长辈定的,小辈基本没有说不的权利。
但同时男女相处其实也没有太严的规定,女子出门也没有说得戴面巾什么的,就正常来往,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长辈手上。
若是孩子提出喜欢哪家的,长辈若是同意的,也是会遵循孩子的心意而去请媒婆上门打探打探。
也有那些强迫性地成亲,长辈自作主张,而小辈只能含泪遵从了。
比如徐家徐元宝当家后,要将她们这些徐家后院里的姑娘们许出去,她们再不愿意,也是无法抗拒的。
当然也有长辈不同意,但小辈死活要在一起,所以心疼孩子的长辈,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忍心看自己孩子寻死觅活,就索性权当没有这个孩子了。
而如燕目前是胡山的妹子,所以胡山就是她的长辈,婚事自然也是由他来把关。
但最近虽然流言没有了,但上门相看的人家,都是一些不大好的。
不是年纪大,长得实在丑陋找不到媳妇的汉子,就是家里贫苦到不行,娶不起媳妇,后边还有一大串弟妹的人家。
胡山是怎么瞧都不满意,心里担忧夏荷不耐烦等太长时间,又反悔不肯把如燕的卖身契交出来,急得他嘴角都起了燎泡了。
但夏荷却没有胡山想得这般,她听见上门的都是歪瓜裂枣的人家求娶如燕,暗自痛快地正乐不可支呢。
她巴不得再多些不好的人家上门羞辱那如燕,让她真把自己当回事,好让她瞧瞧她自个到底只能配的上什么人。
如燕对此倒是没什么反应,哪怕外边妇人们的闲言闲语她也没真往心里去,还反过来安慰胡山呢。
她想着嫁不出去便嫁不出去吧,她还不想嫁呢。
可到底这回依旧没有让她如愿。
只因胡山在后边终于选上了两家不错的人家,打算让如燕选一个。
其中第一人,那人家里有六亩上好的水田,还有二亩普通的菜地,家里只有两兄弟,大的已经娶亲了,他们过来说亲的是小儿子,年纪比如燕大五岁,只是模样一般般,长的挺老实的。
家里的农活都是仨父子跟那大儿媳妇一起忙活的,若是按正常来说,一年到头来除去粮税,还能剩下好些粮食,家里也还算富裕。
那大儿媳妇也是个爽快人,没心眼,真嫁过去他们也说了,若是小两口不乐意一块住,到时就分家,他们二老就跟大的过,就是东西要给大的多一些。
倒也是人之常情,胡山觉得没意见。
而且他家娘亲手艺还好,也会做些手艺东西帮补,家里余钱不少,若是分家也能得不少东西,所以嫁过去是不愁的。
他们家也是那汉子曾经瞥见过如燕,见她生的秀气好看,所以上心了。
这人家也老实,说是他们原先是不大同意的,但孩子实在喜欢,求着他们来的。
但他们也说了,孩子喜欢最要紧,既然嫁过去了,就是他们正经的儿媳妇了,他们也不会亏待如燕的。
胡山觉得挺不错的,一家子都是实诚的,就是那汉子比如燕大了点,模样也不怎么好,但胜在喜欢如燕,能待她好就不错。
至于第二家,其实也不差,是隔壁村的。
那人家境也很不错,家里是酿酒的,在这一带村里也算小有名气。
上门来的夫妇也和善的很,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年纪跟如燕一样是十四,胡山也有些印象,模样挺细皮嫩肉的一孩子。
只是这个孩子身子不大好,那夫妇也说了,他们家孩子虽然瞧着体弱些,但身子是没什么大病的,就是力气活可能做不大来,还说不信可以去找林大夫问。
但由于体质原因,做不来农活,他家父母便让他念书,所以那孩子是个书生。
读书人,身体自然不比做惯农活的汉子健壮,但胜在脾性很好,而且模样端正,据说念的很好,说不准还能考出点成绩。
若是那样如燕说不准还能做上官夫人。
只是这孩子身子的确弱了些,夫妇也坦言,他们就是瞧中了如燕会照顾人。
但是他们保证也不会亏待了她的,若是他们孩子有出息,也定不会让他随意休了如燕,并保证只会有如燕一个妻子。
而且若是他家孩子没做出什么大成绩,他们说他们夫妻俩还年轻,还能做个二三十年,在他们去之前,也一定会留下足够的银子,保俩人衣食无忧。
若是如燕愿意,不怕辛苦,也可以跟他们学酿酒。
所以听下来,胡山对于这家也挺满意的。
其实最主要的是态度,所有人家里边,就这俩家态度最好。
第211章落定
所以胡山便让如燕自己选,想去哪家。
结果如燕哄着孩子,头也不抬地,只说全凭胡山拿主意。
胡山询问真的让他选,确定不后悔。
如燕却是格外的平静,依旧让胡山选就是,一副认命的模样。
胡山虽然心疼,但到底还是替她仔细考虑比较了起来。
嫁人对于如燕来说其实是目前来说最好的选择了,能拿回卖身契换回自由身,也不用再受夏荷的气。
所以是必须嫁了。
最后胡山选中了后一家,那个跟如燕年纪相当的孩子。
只因如燕虽然身高挺高的,但年纪还是比较小的,若是许给第一家,那汉子的年纪已经成年了,如燕嫁过去就得为人妇。
胡山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心的时候,所以他体贴地给如燕选了第二家。
那孩子跟如燕一个年纪,都还小,所以胡山还跟那人家提了个要求。
让俩孩子先定亲,然后如燕住过去,让俩人先处处,等俩人十六了再成亲。
相当于是个童养媳,让他们先养两年,也让如燕有个缓冲期。
出乎意料的,那对夫妇立时就同意了。
于是乎皆大欢喜。
如燕听见胡山还体贴地替她想了这一法子,也彻底放下了,心里只有满满的感激。
对此村里人收到消息时,又是议论纷纷,但这回都克制着,小范围地讨论着。
都说那如燕保不准还真跟胡山有一腿,不然怎么还要先相处两年再成亲的,所以都笑话说唐家傻,捡烂货。
也有说那唐家的病秧子有人肯嫁就不错了,怪不得他爹娘都不挑,是个女的就成。
总之也是说的各种难听,虽然他们自以为是暗地里小圈子里八卦着,但实际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流言还是流了出去。
还没等胡山暴怒,那很快就成为准亲家的唐家却是出面了。
他们只扬言道,他们俩家的亲事都是双方为了孩子好,所以才先定亲的。
毕竟他们俩才多大的年纪,至于背后嚼舌根,说要俩孩子立时结婚圆房证明清白的人的心思就有待考究了。
最后他们又道,真相如何,时间会证明一切,再者他们自家的事情,也用不着他们这些外人来操心。
若是他们继续故意抹黑他们,胡乱造谣,他们便也不会客气了。
这话一出,众人们见背后说坏话的事情败露,不单单怕胡山知道了暴怒,也怕唐家的报复。
毕竟唐家是做酒水生意的,人面十分的广,三流九教的人认识的也多,为了避免被报复,这下人们是彻底不敢做声了。
再多的心思也只能憋进肚子里。
所以这就是有了亲家的好处,而且还是个有作为的亲家,所以胡山对此十分的满意。
如燕在胡山口子得知未来婆家已经出面替她摆平了一桩事情后,就有了好感。
心知胡山为了替她寻一门好亲事,也是费了不少功夫的,心里的感激,又岂是言语能表达的出来的。
由于胡山想要时间上抓紧些,避免夏荷反悔,唐家那边也是很痛快,选了个就近宜嫁娶的日子,将流程规规矩矩地走了一遭。
虽然时间赶,但却是一样不落下的。
胡山不愿意简办,他只说要让如燕正正经经地出嫁,惹得如燕几次感动地红了眼。
也让外边看热闹的村民们吃惊了一下,没想到胡山还真是用了心的。
当然也有人暗地里眼热,酸溜溜地腹诽着,说是自个的小情人,可不是得上心疼着嘛?
但他们这会子是不敢再说出口了,只得自己憋着。
夏荷最初看见胡山为如燕忙前忙后的,气的够呛,后边听见如燕嫁了个不错的婆家,就更不高兴了。
但由于真怕胡山将她休了,送回徐家去,便不敢发脾气了,只当自个看不见听不见就是。
还是后来听见旁人说,那汉子是个病秧子,就又幸灾乐祸地乐了。
然后才在出嫁的前一晚上,不情不愿地把卖身契扔给了胡山。
胡山见夏荷真的肯将卖身契交出来,觉得她这下是真心想跟他一起过日子了,心里也是高兴,只保证他将如燕的事情处理好后,便会好好跟她一起过日子,抚养好孩子。
说着还将他以前准备送给夏荷,但最终没有送成的一件首饰给了夏荷。
夏荷这才又笑开了,胡山好久没瞧见她笑的这么开心了,虽然是因为首饰,但心里也松快些。
想起自个也算做了件大事,将自个认的妹子妥妥贴贴地安排好,准备出嫁了,胡山心里是特别开心的,脸上笑容也就多了起来。
夏荷瞧见胡山的笑容,虽然比不上那些俊朗的汉子,但是也是浓眉大眼,棱角分明的脸,更显得他男人味十足。
夏荷不禁心快了半拍,旋即将莫名的情绪压下来了。
胡山可不知夏荷怎么想的,他这会子脑子里将东西都过了一遍,确认明天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但最终还是不放心,让夏荷好好休息,他准备再去清点一遍。
夏荷气急,嘴动了动,到底只是恼怒地扯了扯自个手中的帕子,没有再骂出声。
现在胡山这般高兴,她若是再开口,显然讨不着好。
如此这一晚也是安稳度过。
*
第二日一大早的,如燕便穿着胭脂红的新衣裳,已经梳妆打扮好,坐在房间里,等着夫家那边的人来接。
到底是第一回成亲,心里还是紧张的,而且夫家据说人都很好。
最要紧的是,她如今不再是奴籍了,不用再看主子脸色卑躬屈膝的,可以挺直了腰板,堂堂正正地做个人了。
如燕何其感慨,心里对胡山所做的更是感激涕零。
看着铜镜里的自己,脸上的妆容是胡山买来的胭脂水粉,身上的胭脂红新衣,也是胡山让人赶出来的。
这边农家不比城里,因为条件有限,所以买不起大红的精绣嫁衣,他们也觉得穿一回就没用的嫁衣也不值当。
但条件好些的人家,也都会买些贴近红色喜庆的布料,做件新衣。
更贫苦些的人家,就是跟往常一样,早起吃过饭,等夫家来人,就跟出门做农活似的,直接跟人走了。
也没有新衣嫁妆,长辈将聘礼一收,就跟卖女儿似的让她两手空空跟夫家走了,然后转头将聘礼补贴儿子去了。
可见的胡山对她是有多上心,他想要给她力所能及中最好的。
他的恩情,如燕想,自己怎么还得起呢?
第212章散
如燕再怎么思绪翻涌,还是出嫁了,胡山给她备着的嫁妆,满满当当的凑了半牛车。
唐家这回来接人还是请了辆马车来的,还有一队乐队,滴滴答答的吹着喜乐,热闹非凡,聘礼之前就已经送到了胡山家了,所以他们只有一辆马车跟一群唐家人过来接亲。
但聘礼胡山一件没要,又给如燕搭了回去,连同他准备的嫁妆凑齐了一牛车的嫁妆。
唐家人正朝四周看热闹的人群里边,扔喜糖,也是用红纸包着的糖果。
特别是瞧见如燕这一牛车的嫁妆,笑容是更加亲切了,一直对着胡山说好话。
唐家的小儿子,看着个头跟如燕差不多,只比她高了那么一些些。
但模样也挺俊秀的,俩人站一起倒也相配。
这里没有盖红盖头的习俗,所以如燕出来时一眼就能瞧见她未来的夫君,对方亦然是如此,俩人视线又相撞,立时就不好意思地移开了。
看着俩人羞涩的模样,显然俩人都是挺满意对方的。
胡山瞧见了,也觉得欣慰。
之后礼数一直在走,最后俩人给胡山敬茶,唐宁改了口,跟着如燕叫了声大哥,胡山满意的点点头,喝了茶。
唐宁这才领着如燕往外边去了。
唐家人大方,一路不停地扔喜糖,惹得梨花村的众人们喜的不行,特别是小娃娃们。
有些机灵的小鬼头,好话也是说得很溜,得了不少喜糖,小兜都是满满的。
唐家人虽说是在隔壁村,但位置就在梨花村跟隔壁村交界处不远的地方。
离胡山家其实也不算太远。
若是要回来的话,也方便,但前提是如燕还想回来的话。
随着人们热闹的叫嚷声,吹吹打打的喜乐声,胡山也没有故意为难一番,所以唐家人很顺利的就将如燕接走了。
由于走时唐家人还在不停的扔糖果,所以人群们也都跟着走了。
胡山家几乎是一瞬之间,就冷清了下来。
胡山看着人们远去的背影,不禁叹了口气,心道还好自家的是个小子,若是个丫头,再过十几年这种空荡荡的心情怕是还得经历一回。
感慨过后,胡山也回了院子里,最后再看一眼已经看不见马车,只看得见一群人的背影后,便将大门吱嘎一声,掩上了。
*
隔壁林家老屋,悠然对于如燕出嫁的事情也没有太大的反应。
因为之前夏荷跟她闹翻了,她也不用再上门去见礼,乐的清静。
可听见外边突然就从热闹变得冷清,也不禁感慨了一下。
想必那些送女儿出嫁后的娘家人们也是这种感受吧,倒是男方那边又热闹了起来,毕竟这边是少了一个人,而他们添了一个人。
不管如何,如燕还是出嫁了,随着她三日后的回门,之后的日子里,梨花村尾处就平静了好些时候。
但似乎是如燕的事情关注度比较高,以至于村里家里有适龄的儿女的人家,相看亲事的也多了起来。
而且也跟如燕一样,十分迅速地就拉了对子,到六月份竟然有六七户人家成亲的。
这样倒也是给梨花村添了不少喜气。
而到了六月后,洛州那边再次传来好消息,第一份解药已经试验好了,确认可以让中了瘟疫的人恢复正常,只需七日的时间就能痊愈。
这消息一出,整个华国大喜,圣上更是龙颜大悦,直接下旨,里边说是等这次的事情结束,便召唤这些大夫们上京觐见领赏。
而研发出解药的百里参,名声更是大噪,连带着身为他徒弟的林凡升也是身价倍涨。
让梨花村也轰动了一场,村里人上门来恭贺的更是多,只是明面上是恭喜林凡升师傅立了大功,暗地里却是想跟林凡升拉关系,混眼熟。
惹得昭玉躲在悠然房间里就是好几日,白日里都不能出房门。
让他颇为郁闷。
后来林凡升便开口让他们别上门了,说是已经打扰到他们家的正常生活。
人们这才讪笑着稍稍控制住了。
于此同时,各地的草药也往洛州这边运过来,为了抓紧时间,便将水路撤了封,蒙族一行人也终于得以回家了。
所以他们收到消息,马不停蹄地就开始收拾东西,并且跟林大伯告别。
那登也上门跟林凡升悠然俩人道了别,留给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