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太子春日宴这件事在国子监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毕竟是储君相邀嘛。国子监里这两天众人谈论的重大新闻就是:谁能去参加宴会,谁又不能去。(学子也八卦:“我们不是八卦制造者,我们只是八卦世界的搬运工!”)
  结果,截止至春日宴的前一天,李清已经通过我们敬业的小军子童鞋充分掌握了春日宴的宴客名单。。。。。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本人生日,所以两章奉上!鼓掌!!~

  ☆、春日宴进行中(上)

  李清以为这几日长安城里唯一的大事就是太子的春日宴,好吧,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以为的。可是事实是玄宗大boss再出新招,把所有人都炸得头昏眼花。
  就在春日宴的前一天,玄宗召集了身边的亲信大臣们在御花园散步,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当初遇到武惠妃的芙蓉园。
  玄宗记得那时自己还是一个才成年就失去母妃的皇孙,而武惠妃则是年仅十一便父母双亡,被则天女帝接进宫的孤女。两人在芙蓉园里巧会,又在这里相知,同是失去亲人的两人越靠越拢,暗通款曲。可惜当时两人的亲事都不能由自己做主,才一年,自己便去了临淄,娶了王氏。
  玄宗又想起等到武惠妃及笄,自己还苦苦挣扎在临淄,为了等自己,她拒绝了所有的提亲者。之后再一年,自己终于强势归来,到那时,没人再可以阻止两人,是年武惠妃也才十六岁,两人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想到心爱的女人当年便是这样在芙蓉园等了自己五年,再想到自己中意的小儿子近日来却受到别人的欺辱(那个“别人”也是你儿子!。。。),玄宗觉得自己真是亏欠武惠妃母子太多。
  所以痴情的玄宗就问左右近臣:“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也不能长久的没有主事之人。众爱卿看武惠妃可是能担当皇后重任的人选啊?”
  听到这样的话玄宗身边的那几个大臣不要太惊悚哦!陛下,我们只是来陪你散步的,不要吓唬我们好不好!!!
  可是玄宗明显是认真的,搞得大家都好紧张,深怕自己说错话让皇帝陛下不开心~~~~(>_<)~~~~!
  最后,快要退下来的张嘉贞提出武氏祖上出过则天女帝这样的人物,所以绝不能立她为后,以防历史重现。他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其中就包括张嘉贞永远的死对头张说。好吧,这种死对头统一意见什么的想起来就是萌萌哒~
  可是玄宗不满意啊!我就是想要给心爱的女人一个名分嘛,你们怎么能不理解我们之间的感情呢!!?所以玄宗的脸立刻就拉下来了,妈蛋,你们不同意老子的话,老子就不和你们玩了!他甩袖走人,把一帮子大臣甩下在了芙蓉园。。。。。
  皇宫里出了这样大的事,皇宫外的人怎么能不注意到?很快玄宗有意立武惠妃为后的消息就传到了各个达官贵人的耳朵里。
  所以等到第二日太子春日宴的时候,大家的表情都是这样子的Σ( ° △ °|||),你说我们是讨好太子比较好还是讨好十八殿下比较好?
  按说太子是未来的君主,当然是大家力捧的对象。可是要是武惠妃上台成了皇后,那太子这个储君的位子八成是保不住了,到时候十八殿下作为皇后独子必定是要上位的,所以现在讨好他也是应该的。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达成共识,低调做人,不轻易入局。现在局势不明,除了不要命的投机者,很少有人愿意马上就下注。
  基于这样的共识,春日宴上,除了有寒门学子在那边大秀文采以外,家里有点门路,知道皇后之位的纷争的,都低调做人,力求不要被上面的大拿们注意到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可是世家子弟的低调,也导致了向闫文席这样自视甚高的寒门子弟觉得:“哼~什么贵族世家子,一个能拿的出手的都没有,未来果然是属于我们这样的人的!!”(大雾)
  ………………………………………………………………………………………………………分割线…………………………………………………………………………………………
  等李清坐着自己的马车翩翩而来的时候,就看到东宫一点都没有宴会的热闹样子,虽然四周都是才开放的美丽鲜花,但是也压不住无处不在的低气压。李清走进东宫大门,又明显感觉到在场的人对自己都格外恭敬。。。。
  额,好吧,李清当然也知道自己父皇前一天在芙蓉园说的话,但是在他的记忆里好像历史上武惠妃最后没有登上后位,倒是死后才被追封为贞顺皇后。所以李清觉得玄宗就是随口这么一说,也没当真。所以李清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对他转变了态度,毕竟武惠妃还没有封后嘛!你们这些人真的够了!
  李清一路保持着疏离的微笑跨步向内殿走去,才刚到门口,就听到偏殿里面有人吟诗:
  春意扶柳花先知,
  绿水东流传暖意。
  遥看群山争先碧,
  近触海棠始开颜。
  于是李清便跨入偏殿看看里面是个什么情况。
  原来是一群书生打扮的人在那儿斗诗。李清看着这群书生大多都不像是世家出身,衣着帽饰也仅是整齐而言;但个个眉宇间都有一份傲气。
  对于这样的书生,李清还是很有好感的。一个人的出身是不能由自己选择的,但是一个人的成功却不一定只被出身限制。李清很清楚大唐皇朝的未来不可能只由世家扛起,在未来,朝堂上也必定不会缺少这些出身平民的官员。
  所以李清从没有用有色眼镜看扬名苑的学子,相反,他对于这些不甘于命运,自己奋斗的学子很是敬佩。所以看到这样的斗诗比赛,李清也上前加入了其中。
  能来参加春日宴的寒门学子,除了像闫文席这样特殊的,大多是有文采又懂得变通的人。看见李清加入他们的斗诗会自然不会冷落了这位皇子殿下,所以双方你来我往的交谈的很愉快。
  李清觉得这批学子中确实有值得相交的,学子们则觉得李清虽然比他们小了好几岁,但是灵气十足,做人正派又好学,即便没有那层皇子的身份也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弟弟。偏殿里一时间气氛很和谐,这种氛围正如春日里的微风般温暖人心。
  但是有的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开心,比如我们的闫文席小逗比。
  本来闫文席自己的才华并不出众,又自持身份不同与一般参宴的寒门子弟,所以就没有参加斗诗会,反而是去正殿巴结几个高官贵族。当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又有谁会看重呢?到最后闫文席高枝没攀到反而受了一肚子气,所以他转而来了偏殿想在这群同样没什么背景的学子们身上出出气。
  结果让他看到了李清和这群学子聊得正嗨,闫文席整个人都不好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在挖他墙角一样!
  于是闫文席特意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诸位兄台不是说要斗诗嘛?可是出了什么好诗句,怎么都围在一块啊?到底是什么诗句,让小弟也跟着长长眼。”然后假装是才看见李清一般,“惊叹”到:“原来是十八殿下在这儿啊!怪不得大家伙都围在这儿呢!”他这样一句话说出口在场的所有人就都不开心了,这人什么意思啊,大家在此一起讨论诗句,怎么到他眼里就是咱们在巴结十八殿下了!
  当即就有一位不太沉得住气的陈姓学子反问道:“闫兄此话就唐突了,我等确实是在此斗诗,恰好十八殿下也喜爱诗文大家在一起探讨探讨又有什么问题?”闫文席听了这个话心里越加气愤,口不择言的就把心里想的话说了出来:“十八殿下才不过五岁,陈学年你居然说和殿下探讨诗文,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闫文席不屑于你这样贪慕虚荣,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伍!”
  此时正殿的人们已经被偏殿传来的争吵声吸引过来,等这些人刚到偏殿就听见了闫文席的壮志豪言,然后就看到了十八殿下也站在偏殿中,不过就是脸色不太好看。…_…!在场所有人此刻的心理活动都是:“呵呵!”
  这个时候要是有个身份上压得住李清的人出来说句话,事情可能也就过去了,可是偏偏东宫唯一一个身份比得过李清的太子李鸿没在,为什么呢原来李鸿觉得玄宗才说要立武惠妃为后,自己这边就举办春日宴,到时候自己一定会被人嗤笑的!要不是高尚劝住了他,他可能连春日宴都要取消。。。。。。
  所以没有了太子压场,众人也都不敢开口,开口你说什么啊?这个闫文席虽然是在斥责陈学年,可是也间接骂了十八殿下年幼无知被人哄骗了嘛,你要是现在开口说什么都是错啊!
  要是你说闫文席不对,可人家是在愤世骇俗,你这么说不就是承认自己就是趋炎附势之辈了嘛?可是你要是说闫文席说的对,妈蛋,你不就是在打十八殿下的脸了吗?到时候人家亲娘做了皇后看你怎么死的!所以这一次大家又都有默契的保持沉默了。。。。
  再说闫文席,一开始他看四周没人出来说话,以为大家都被自己的话惊到了(确实是惊到了),所以他挺胸抬头,颇有一种“我就是正义之神,你们这等凡夫俗子理解不了我的伟大”的感觉;可是他到底不是傻到家啊,在众人诧异、看他好戏的眼神里也意识到不对了,然后他反应过来了,然后他后悔了,然后,额,没有然后了,李清不发话,他也想不出做什么事来弥补了,现在他只能祈祷李清是个真。脑残,会喜欢他这种传承自“奋斗型灰姑娘”的独特风格。。。。
  好吧,你真是想多了,亲~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从今天开始,我更新的时间变了哦!

  ☆、春日宴进行中(下)

  好一会儿,李清才看着闫文席开口:“听这位闫兄刚才的言语,似乎是在批判本殿下的行为咯?本殿下自问是没有出口成章,七步作诗的本事,但看到这殿里有如此之多的文学之士难免也要被勾起兴趣;与诸位探讨探讨。本殿下敬重陈兄人品,愿与之相交似乎也碍不着别的什么人。至于你闫文席,既然你受够了这旁人趋炎附势,,那干脆闭门不出,立志做个当代名士好了,何必再来参加春日宴呢?说到底文人以学术相交,你既然自认为才高八斗,不如就当场赋诗一首以自证好了。”
  呵呵,殿下你真坏!一句话堵死了闫文席的后路,以后这个人要是真想考取功名,即使成绩再好,就凭今天这件事也出不了头。
  现在就看闫文席能不能出口成章做出好诗句来了,他要是做出来了,也算是挽回了一点颜面,要是做不出来,那他的名声在上流社会就算彻底臭了!
  闫文席也没想到李清会让他作诗,他都做好打算要是李清训斥他的话,他就立马服软,再说好话哄哄这个小殿下,事情说不定还有转机。
  可是现在居然要他作诗!!好吧,我们这么说吧,七岁前的闫文席确实算得上是个神童,不然也考不上国子监,但是七岁以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忌世妒能了,学业自然就拉下了,更不用说闫文席怎么算也才十多岁,虽然古人早熟,但这个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差的,要他当众立马做出诗句来简直难为死他了。
  所以闫文席踱步在偏殿里走来走去,绞尽脑汁的想诗句,而旁边的学子们则一脸看笑话的眼神看着他作怪。
  “眼见花红绿,似有春风吹。。。。。。”闫文席勉强编出一句五言诗,可是却再也接不下去,只能尴尬的矗在那里,干干的低声道:“小生不才,今日教各位看笑话了。”
  在场的众人大多比闫文席大上两、三岁,也不是非要难为这个看上去年岁也不大的学子,看李清也没再发话,就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话题岔开了,只是再也没有人上前和闫文席交谈,倒叫他孤零零的立在殿中显得十分不堪。
  且不说闫文席脸色如何难看,内心如何挣扎,这说此时太子李鸿在内殿也不好过。
  李鸿执意不想去前边招待客人,高尚则很是看不上他这种小家子气的行为,力荐太子,要他积极参加春日宴。这一对一直彼此依存的主仆第一次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高尚这边,他是觉得自己明珠暗投,找不到一个好主子,已经起了反心;
  而李鸿这边呢,他觉得高尚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了解自己,对自己是否还要再重用此人起了疑心。
  说起来原先的太子李鸿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李清出生之前,他表面上还是一个待人有礼的翩翩君子,不然玄宗也不会立他为太子。可是自年前太子被玄宗训斥以来,他就越发没有了自信。
  更何况现在玄宗有意立武惠妃为后,这等于是踩到了太子能承受的底线。从心理角度讲,太子这个时候已经接近崩溃了,他每天都在那种自己也许下一刻就会被废除的恐惧中度过,哪还有心思参加春日宴?
  难道他不知道这时候更是要稳住更是要交好这些世家吗李鸿他当然知道,可是他做了六七年的太子,从来都是别人讨好他,哪有他讨好别人的时候,乍一下子原先这些巴望着自己的人变成了自己的就命稻草,李鸿当然转不过弯来了。所以这时候高尚越是催促他,他就越不愿意去,他越不愿意去高尚就越要催促他,如此恶性循环两人的关系就愈发紧张了。好吧,我们的太子殿下此时就只是一个叛逆期少年,别搞我!
  内殿里的两个人气氛搞得如此之僵,东宫的宫人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高尚对太子实在失望,便自己起身去前边打探消息,才结束了两人间的对峙。。。。
  高尚刚到前殿,就敏锐的感觉到气氛不对,正想找个人问问,那边闫文席看到崇拜的高先生,就想看都了救星一样,飞奔到高尚身边,拉着袖子就要哭诉。
  高尚当即就火了,怎么一个两个的都这么不让他省心!对着太子他是没办法,难道对你这样一个小小棋子他还要忍着?!于是高尚一把将闫文席拉倒一旁,将事情问了个明白。 
  得知事情经过的高尚第一次对自己指定的战略产生了怀疑。原本他以为十八殿下才是个刚开蒙的小儿,好哄的很,可是现在看来,这个小殿下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至少从今天的事中就可以看得出他处事很有条理,也容不得别人在他眼前放肆。(高尚并不知道当日老六老八挑衅李清的事情经过,只知道李清受了老六老八的欺负,玄宗为小儿子出头这样的大概)
  高尚瞄了一眼还在那哭诉的闫文席,心里明白这颗棋子怕是废了。也罢,没了他闫文席还有别人,只要十八殿下一日在国子监,他就有机会找人接近这个小殿下。
  不说高尚将闫文席劝回了家,李清此时正在周旋于一群世家贵族中间。
  这群世家子最小的都比李清大了八岁,已经是准备步入成人世界的青年了,有个别的身上都已经有了功名,他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家族的态度,所以李清得小心对待他们。
  好在原本这些世家就没打算得罪李清,就是李清真的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也有办法把话题接上,更不要说李清内里的灵魂是个成年人了。
  如果说寒门学子们接受李清,是因为李清的热情好学;那么世家子们接纳李清,则是因为他的政治觉悟高,内心承受力大。
  你可别说李清还只是一个黄口小儿,能看出他什么品质来,有句古话说的好,三岁看八十。一个人的学问可以靠岁月的流逝沉积下来,但一个人的心性却在小时候就大致成型了。
  你看太子,都已经十七了还是改不掉自己性格中的轻率;可李清呢,虽然才五岁,但是在受到质疑的时候不急眼;处理事务的时候有条理;与人交谈的时候放得开。从这三点来讲李清就有资格受到大家的尊敬。
  更不要说才五岁的李清身上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威严,而且小小年纪已经开始关注国家大事,他知道朝中三大宰相将要退下两位,他也知道这两个宰相位子的候选人都有谁,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还有最后一点,便是李清明知道自己的母妃有机会成为皇后,但却不骄不躁,稳得住。
  李清这样的品质,让在场的那些人们开始重新估量“武惠妃和十八殿下”这一对母子的战斗力。
  等到了宴会的最后阶段,大家还是没有见到出来宴客的太子,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在意这个问题了,大家都清楚,今天的主角是十八殿下,虽然他没有做什么特殊的事,但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见识。
  在今日之前,人们尊他一声殿下,是因为他有个当宠妃的母亲,但是今日之后,大家敬他,却是因为真的认可他。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李清今后大有可为,相比起已经雕琢好的美玉,才刚进国子监的李清更像是一块皇家出品,还没完全开发的璞玉。
  春日宴之后,各家的长辈们都得到了自己去参宴的小辈发回来的“参宴感悟”,而每份“参宴感悟”里对李清的赞赏也加重了武惠妃夺冠的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