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打工吧!公主-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朔州境内,第二天一早,吴攸登上城头,拿着那一沓百姓拖欠赋税的券契,一把火点了个干净。她对欢呼雀跃的百姓们道:“此乃大将军的旨意,只望各位父老都能安心从事农桑,年年仓禀丰实,方不负大将军一片苦心。”
  前两日常州的刘刺史被吴攸斩首之事,多多少少也传入了朔州,百姓本来只是将信将疑。如今吴攸烧了券契,众人方知道赵扬是真心爱护百姓,一时间四处传颂,交口称赞。
  田刺史不曾想到吴攸真的有这样的魄力,见她竟然烧了劵契,免除了朔州的赋税,顿时对她另眼相看,连忙将她请回府中,细细将先前向赵扬借兵春耕的提议和吴攸商议了一番。
  一切都商定之后,吴攸终于带领着这一行人,踏上了回历州的路。
  赶了一天左右,又来到了未进常州时,他们遇见一群孩子的那个村落。
  吴攸命特地命令众人走了来时的那条田间小路,只不过这一回,就没有再听到相同的歌谣了。
  吴攸在车里晃着晃着,忽然前边停了下来。吴攸伸出头去一看,见道路中间站着那日她叫来问话的那名孩子,似乎他正在和最前面的侍卫说着什么。
  吴攸忙自己走下车来,那侍卫有些为难的看向吴攸,道:“大人,这孩子想要见你。”
  吴攸弯下腰对那孩子一笑,道:“正好,我也想要见你。”
  那孩子眨眨眼睛,对吴攸咧了咧嘴。吴攸问他道:“是谁教给你的歌谣,这一回,能告诉我了么?”
  孩子把头一点,对吴攸道:“是陆先生。他让我在这儿,等着你们。”
  随行的人十分奇怪,相对望着,不知道这陆先生是何来历。
  吴攸却只是微微皱眉,道:“他是姓陆?不是姓贺?”
  那孩子道:“陆先生自然姓陆,姓贺的是谁?我不知道。”
  吴攸又是一笑,道:“那还要麻烦你,给我们带路,去看看这陆先生了。”
  孩子伸着手,往那村落深处一指,道:“他就住在我们村子里。你们跟我来罢。”
  田间道路狭窄,吴攸只能带上几个人,跟在那孩子身后,往村里走去。在歪歪斜斜的农舍中间绕了半天,绕到村后,方才看见一座不小的宅院,青石青瓦,砌的整整齐齐。
  吴攸一双布履上满是泥巴,有些踉跄的凑了过去,抬手在门上轻轻一拍。
  那孩子在她身旁叫道:“陆先生,客人来了。”
  众人在外面屏息等待,只听里面有人高声道:“贵客何人,为何而来?”
  吴攸一听那声音清朗悦耳,心中更加好奇,刚想报上姓名,却又一顿,想了想,开口道:“‘天暝难分苍翠色,岁寒方识栋梁材。’——陆先生,在下乃是赵扬大将军帐下,行军司马吴攸,有要事相求,还请先生屈尊一见。”
  她说完这话,院里方响起了脚步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木门“吱呀”一开,竟然是一个二十多岁,温和俊秀的年轻人。他穿一身灰色的粗布袍子,脸上挂着浅浅笑容,道:“吴大人,若不嫌弃敝舍简陋,就请进来喝一杯茶罢。”
  吴攸偷偷在门槛上蹭了蹭脚上的泥土,跟着这位陆先生走了进去。进屋一看,他这两间房舍虽然不大,却恬静风雅,别有意趣。
  跟来的侍卫们和那个孩子也进了院子,守在外面。
  吴攸坐下来以后,便问起了这陆先生的姓名,原来他名叫陆洵,原本就是常州人氏,曾外出游学过数年,久试不第,后来就一直居住在此。
  吴攸问道:“不知道先生在此处,以何谋生?”
  陆洵道:“在下一无所长,以种地为生。”
  院外的人听了这话,心中都有些失望,只有吴攸听了,心中一动,兴致勃勃的道:“那太巧了,我现在正愁找不到会种地的人呢。”
  说罢,她又问道:“不知先生出外游学时,师从那位名士高人?”
  陆洵道:“不是在下故弄玄虚,只是家师特地嘱咐过,叫我等不要在外面提起他的名讳,还望大人见谅。”
  吴攸听了,也没追问,只是接着刚才的话,道:“先生既然擅长种地……可不可以讲讲,到底怎么种,才能把地种好呢?”
  陆洵看着吴攸,温声答道:“这其中,自然有许多因素,且这些因素之间,往往互相关联。不过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天时、地利、人和。”
  他继续道:“先说天时罢。如今没出正月,大人来找在下,在下尚且愿意与大人相见。可若是到了三月,大人就是带着千金前来,我也不会见的——所谓耕种,无非是要配合天时行事,若是错过了时机,就算你付出再多心血,照样还是无粮可收。”
  吴攸点点头,道:“先生说的对。正是因为去年齐地各州,战乱频发,收成不尽如人意,所以今年眼看春耕将至,大将军想要在各州之间,好好调度,方才命在下四处寻访贤士,为他出谋划策。”
  陆洵听了,道:“大将军若是这样想,那真是齐地百姓的福气。”
  吴攸又紧接着问道:“那么,地利呢?”
  陆洵道:“地利天时,紧紧相关。不同的水土,养育不同作物。南方产稻米,北方产稷谷。种什么粮食,要因地制宜。”
  说罢,他问吴攸道:“大人,你可知道为何如今北方各州的粮仓,远不如南方充实么?”
  吴攸想了半天,道:“在下不知……”
  陆洵道:“北方的土地,其实并不比南方贫瘠,然而南方雨水充足,湖泊罗布,极易于灌溉。而北方河道之中,泥沙颇多,常常淤塞。若是初春时分不及时修浚渠堰,春耕时便无水灌溉农田。这便是天时和地利相关的一个例子。”
  

    
第22章 回府
  吴攸脑子里对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多概念,但是她也知道“春雨贵如油”的道理。听了陆洵所言,又想起一路来看见的干涸的土地,她叹道:“我来到齐地之后,就没有见过下雨。看来,若是不能引水浇田,就算按时播种,只怕也没有很好的收成。”
  随后,陆洵又接着对吴攸细细讲起了如何调动不同的劳力,在春耕之中分配不同的任务,是之为“人和”。
  一连几个时辰过去,陆洵所言,许多都是吴攸闻所未闻之事,吴攸不觉听得津津有味,连天色渐暗,都没有发觉。
  最后,吴攸忽然想起朔州的虫灾,便问陆洵可否有解决的办法。陆洵道:“蝗灾虽是天灾,却也不是不可以预防。若是能提前掘土杀其卵,到了夏秋,若见虫,则以火扑杀之,即使不能将虫子全部杀死,也能让灾情减轻大半。”
  吴攸听完他这一席话,走出屋去,对院子里的随从们道:“我们若请得陆先生回去,便是替大将军,把今年的赋税都收入囊中了。”
  随后,她又回到屋里,和陆洵谈到天快发亮,方才寻了个地方住下,好好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早,吴攸便请陆洵上了马车,一行人归心似箭,匆匆往历州赶去。
  快到历州境内时,已经接近傍晚,吴攸叫过一名兵士来,吩咐他道:你先骑一匹快马回去,将此事告于大将军得知。陆先生到的时候,请大将军务必在府前迎接。”
  这人急忙应下,往赵扬的大将军府赶去。他一进府,先是碰上了徐厚成。因徐厚成问起,他便将归途之中所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听闻吴攸替赵扬访得了一名精通农耕之法的贤士,徐厚成十分欣喜,对这名兵士道:“大将军就在他书房之中,你快快去罢。”
  这兵士赶到书房时,却听见里面传出一阵琴声。赵扬以前嘱咐过,在他抚琴的时候,若是没有特别要紧的事,譬如军情,尽量不要打搅他。
  见赵扬就在府中,这兵士大大松了口气。他想,吴攸一行车马走的颇慢,还要约莫两个时辰才到,并不急于这一时半刻,于是他便站在廊下,耐心等待。
  谁知不到一会儿,就看见赵玉带着几个侍女,摇摇曳曳的走了过来。
  那晚,赵玉在赵扬屋门口听见了一个令她感到颇为意外的消息。虽然她很气愤,那本子到了赵扬手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但是,很快,她的怒火就消散了——她并不在乎赵扬到底会娶谁,那些眼高于顶,养尊处优的女子全都没有一点心机,也受不了一点刺激。
  虽然她还并不确定赵扬对吴攸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但这件事让她产生了一个新的主意。
  吴攸这样的人,她从前见的,可真不少。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有一样自以为比天还重要,其实却一钱不值的东西,叫做自尊心。
  因此,赵玉觉得,与其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让赵扬把吴攸赶走上,还不如想想如何让吴攸自己卷铺盖走人,后者实践起来说不定更容易,更快一些。
  赵玉一边在心中完善着自己的计划,一边往赵扬的书房走着。在书房门口,她发现了一个昨天没见过的身影。
  见那人风尘仆仆,她直觉此人和快要回来的吴攸有点关系。
  她知道赵扬的规矩,现在她也不敢进屋。于是她轻移莲步,走到那名兵士旁边,问道:“你可是有什么要事,要禀报大将军?”
  那兵士觉得一阵清香袭来,抬头一看是位仪态万方的美人,还以为自己见了鬼。差点吓背了气。
  赵玉的左右连忙对他使个眼色,道:“这位是赵大将军的妹妹,赵玉小姐。”
  这件事将军府上全都知晓,赵扬也吩咐下去,要下人和兵士们依礼对待赵玉。只不过这人以前没有见过赵玉,又被她的美貌所惊,才有些乱了方寸。
  听赵玉和颜悦色地问自己,他红着脸道:“小姐明鉴,行军司马吴攸吴大人前去各州守讨赋税,很快就要回来了,我奉吴大人之命,前来通报消息。”
  回来就回来吧,赵玉想,还有什么可通禀的?在赵玉眼中,这一切都是吴攸为了吸引赵扬注意所施展的小把戏。
  于是,她对那来报信的人道:“哥哥眼下要教我弹琴,不便见你。那行军司马是否有什么特别之事,我可代为传达的吗?”
  这兵士有些拿不定主意,往屋内瞧了一瞧,在他看来,赵扬正在里面叮叮咚咚的弹得起劲,而吴攸又没说这事情是个秘密。更何况,他也已经把事情始末都告诉了徐先生,徐先生时时跟在赵扬身边,一会儿他应该也会告诉赵扬的。
  赵玉见他犹豫,便道:“若是要事,不便相告,那,一会儿待你和哥哥谈完之后,我再进去罢。”
  那兵士一想,若是他进去之后,赵扬再拉着他问长问短,那赵玉岂不是要在外面一直候着?他心里不忍美人挨冻,便对她道:“吴攸大人此行寻访到一位贤士,很快就要到了。请大将军做些准备,派人在门口等待,以便及时通报大将军出府迎接。”
  赵玉一听,心里冷笑了几声,对那兵士道:“既然是这么重要的事,我一定转达。你看上去赶路很急,也已累了,快去休息吧。”
  *****
  毫无疑问,吴攸带着陆洵赶到大将军府门前的时候,那里又敞亮,又空荡。
  吴攸对陆洵干笑了几声,不顾自己已经眼冒金星,从马车上跳下来,往府里跑去。
  她本以为赵扬在忙什么事情,一时无法脱身,然而进了府中一听,院里飘荡着赵扬那专业水平的琴声,她刚才派来报信的人也不知去向。
  吴攸又急又气,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赵扬的书房前往里一看——嗬,赵扬正和赵玉在那里并肩而坐,赵玉薄纱轻罩,半倚在赵扬身上,芊芊玉指,抚在琴边。
  吴攸快步走进屋去,上前一脚踢在赵扬放琴的案台上——她本来想踢赵扬,最后还是有点退缩了——然后迎着赵扬惊讶的目光,对他道:“大将军,我告诉你,你要是怠慢了陆先生,你、你……”
  吴攸一句话还没说完,忽然眼前有点泛黑。她心叫一声不好,继续指着赵扬道:“我告诉你,你……要……完……”
  赵扬“腾”的站起身来,走到门外,问道:“怎么回事?!”
  屋里赵玉的两个侍女把吴攸搀住了,和赵玉一起,把吴攸扶到了一边。
  吴攸正庆幸自己没晕,一看身边的赵玉,心里顿时又紧张起来。她的脑袋里忽然响起一阵轰鸣,吓得她使劲深深吸了几口气,才没有彻底失去知觉。
  这时,只见徐厚成跑了过来,原来他刚才从府门前经过,已经瞧见了吴攸的马车,却没见赵扬的身影。
  他有些奇怪,赶来一看,屋内已是一片手忙脚乱,众人大气不敢出,赵扬怒气勃勃的立在门口。
  他急忙简明的对赵扬说了一番缘由,赵扬来不及追究,回头指着吴攸,吩咐了句:“送她回屋歇息!”便急匆匆带着徐先生迎了出去。
  *****
  吴攸在晕晕乎乎中被几个人架回了自己屋里,赵玉那充满了真诚和关切的声音在她耳边不时响起,敲击着她脆弱的神经。
  只不过,她实在是没有力气做出任何反抗,只是在心理自我安慰着,这么多人都在,赵玉也不会把她怎么样。
  等她稍微清醒了一些的时候,只觉四周又静了下来。随即响起了轻轻的“啪”一声,似乎是屋门被掩上的声音。
  屋里没有点灯,她睁开眼后,视线还是有点模糊。她看着床边似乎有个身影,便开口道:“烦请你……给我拿些水来。”
  那身影仍然一动不动,吴攸正纳闷时,却听那人开口说道:“吴大人啊,你想嫁给我兄长,也不用这么卖命吧?”
  吴攸知道她多半是在想法设法激怒自己,因此转过头去,不想理她。
  赵玉轻声笑道:“你放心,兄长知道你的心思。你不在时,他对我说,等迎娶了那孟家的小姐之后,就纳你为妾。这回,你放心啦?”
  吴攸一惊,一时间脑海中一片空白,丝毫无心去分辨她说的是真是假。一路颠簸原本已经让吴攸胃里翻江倒海似的,现在,迎娶、纳妾这些字眼在她心里冲来撞去,让她非常想吐。
  她下意识的坐了起来,问道:“你、你说什么?”
  赵玉这回发出了一声嗤笑,道:“怎么?你怎么还不高兴了?你不想做妾?”
  

    
第23章 信物
  吴攸转过头,愣愣的看着赵玉。赵玉见吴攸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刚想再奚落她几句,忽然间吴攸扶着床沿,往她身前一凑,“哇”的一声,吐了她满怀。
  赵玉又惊又气,刚想破口大骂,屋门处却传来了一阵响动。赵玉回过身去,见是方才她打发出去的两名侍女。她忙收敛了脸上的怒色,站起来抖了抖裙摆,好像并不介意似的,开始仔细嘱咐那两人为吴攸更换衣服,清洗干净,随后便走了出去。
  俗话说,久病成医,吴攸如今对自己的身体,比原来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她觉得自己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应该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待那两名侍女也离开了,吴攸倚在床头,细细的思索着赵玉的话——她自然知道赵玉说的不能全信,譬如纳妾,很有可能是她故意说来气自己的。
  那么,赵扬要和许地的孟家结亲的事呢?吴攸认为,以赵玉对时事的关心程度,她是编不出这么合情合理的话来的。
  吴攸越想越觉得蹊跷,她想把自己的本子摸出来,给自己增添点和这些人继续斗争下去的勇气,谁知道她的手伸到枕头底下摸了一回,却什么都没有摸着。
  吴攸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慢慢的又往边上掏了掏,底下还是空的。
  她心里一怔,爬起来把枕头往旁边一丢,床上平平整整,连一张纸都没有。
  吴攸大惊失色,险些发出一声尖叫……她的本子,没了!
  *****
  赵扬盯着走进来的吴攸,觉得,虽然吴攸的神色有点诡异,但是她的精神似乎比昨日刚刚赶回来的时候好了许多。
  赵扬心里舒坦了点,见吴攸要行礼,他抬手往旁边一指,出声道:“不必了,坐罢。”
  吴攸没说什么,却也没有坐下,端正的跪在了堂前。
  然后,她慢慢开口道:“小人此番,特地来向大将军请罪。”
  赵扬听罢,饶有趣味的抬起头来,道:“你……何罪之有?”
  吴攸垂着眼,在心里体会着赵扬的语调,一再确定赵扬并没有要把她拉出去砍了的意思之后,方才恭恭敬敬的答道:“小人昨日一时心急,冲撞了大将军。今日小人前思后想,觉得,大将军和小人之间尊卑有别,小人从前太过鲁莽,从今往后,再不敢逾越了。”
  赵扬似乎有些意外,他想了想,放缓了声音,道:“其实你也不必如此……先起来罢。”
  吴攸站起身来,坐到了案边。直到她瞟见赵扬开始翻看案上的书卷,才敢抬起头来,稍微打量了赵扬几眼。
  见赵扬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甚至还有几分欣然,吴攸有些纳闷,难道自己的本子不在他的手上?
  她正想着,只见赵扬将书卷往旁边一推,微笑着站起身来,对她道:“你此次收回来的秋税,本将军十分满意。”
  吴攸瞧见赵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