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秀才家的小娘子-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淑德家真的建成了这个房子,钱家可就跻身富贵人家行列了,这不仅仅是一间瓦房,这可是富贵和地位的象征啊,以后村上找茬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而上门攀亲戚的人会越来越多。一间瓦房除了能住之外还能提高身份,跟现代人喜欢豪车一个心理,但凡开了豪车上路,其他车辆鲜少有主动赶超或者故意别车的现象,大家对有钱人都有种畏惧心理,这是千年不变的真理,不承认是不行的。
为了住上豪华大房子,钱兴旺两口子干起活来更加有干劲了,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了,光靠他们四人已经完全干不过来了,而且钱兴旺每日还要去镇上摆摊,所以现在需要雇佣人手来帮忙干活了。
淑德本想在村上的外姓人家中挑出几个干净勤劳的农妇来做工,但是钱兴旺觉得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好,而且做鱼丸的时候,钱家两个嫂子干得也挺不错的,淑德也就没再坚持,同意了先找两个嫂子帮忙做工,不过事先讲好了,一旦出现什么纰漏,立马就换成外人。钱兴旺见媳妇这么好说话,就立马满口答应了。
过年之后钱大嫂跟钱二嫂本打算继续做买卖的,但是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两人起了争执,两人因此大吵了一架,直接散伙了,买卖也不做了。现在两人正处在互相看不顺眼了的阶段,所以淑德给两人安排的活,都必须得分开,要不然两人肯定又得打到一起去。
毕竟这两人抄袭过自己的东西,淑德对两人并不信任,不敢让两人接触核心工艺,所以这磨面的力气活就都给了两人,根据去年承包收拾鲅鱼的经验,淑德把磨玉米面的活给了钱大嫂,工钱自然是很得钱大嫂的心意,为此钱大嫂干的十分起劲
钱大嫂只要能勤劳点,她这在家磨玉米面赚得钱绝对比摆摊要来的多,毕竟是在家里干活,两个孩子和相公也能跟着一起干,磨多少钱赚多少,也不用跟别人分钱吵架,钱大嫂对于这活计满意得不得了。
淑德之所以给钱大嫂安排这个活还给了这么高的工钱,大部分是因为见识到了亲戚之间翻脸不认人的可怕之处,钱家两个嫂子虽说是有前科的人,但是人还算是好人,淑德不想因为钱的事情让相公跟哥哥们反目成仇,那样对自家相公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小部分原因是淑德短时间内是找不到比较靠谱的人来干活。
正常来讲,钱大嫂给自家打工打习惯了,赚的甜头越多,等以后自家买卖越做越大了,钱大嫂第一反应肯定是高兴而不是眼红,那样自家就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淑德给钱大嫂安排完活之后,并没有马上给钱二嫂安排活,因为二嫂这个人属于那种贱皮子,对她好的人不珍惜,谁对她坏,她就上赶子人家,所以淑德就一直不给钱二嫂安排活,等着钱二嫂自己找上门来。
不过钱二嫂来求自己的时候,淑德并没有难为她,安排她磨小麦粉,给了她跟钱大嫂家一样的条件,钱二嫂见淑德这么好说话,就开始涎着脸讨价还价,被淑德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后,把说了一半的话又吞回去了,灰溜溜的走了。
看到钱二嫂被自己的眼神给威慑住了,淑德愈发的怀念自己前世的霸道御姐范。现在的自己在自家相公面前变得特别的爱撒娇,御姐范也就能在外人面前展示这么一下了。
春播开始之前,家里的生意被钱兴旺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淑德做的无水蛋糕卖得很好,非常的畅销,为此钱兴旺搭上了糕点店的掌柜,跟卖糕点的老板签了供货协议,每天给糕点店送货,一天一结账,这样即使自己投身到粮食种植事业中去,钱家女人们也能继续做买卖,反正挑着货物去镇上送货也不远。
因为只是送货,不是售卖,所以钱兴旺勉强同意自家媳妇每天跟着钱老娘一起去送货,心疼媳妇是一方面,但是老娘也是要心疼的啊,总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啊,现在淑德每日负责做蛋糕,然后跟着钱老娘一起把东西送到镇上。
钱家的老牛被拿去犁地了,为了赶时间,淑德跟着自家婆婆每日一大早就赶往镇上,不到中午就能回来,刚开始两人拎着筐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累,后来两人走习惯了,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拎着小筐悠悠的走得飞快,脸色也愈发的红润,身体也一天天的变好,果然生命在于运动啊。
镇上的糕点店并没有很大,三十多平米的地方,摆放着零星的几样糕点,大部分都是硬的酥饼和软瘫瘫的糕类,一看这面点师傅的手艺就不到位,但是尝起来味道还算可以,跟镇上的劣质糖果比起来,可是强了不少。淑德看到这样一间小店生意如此红火,基本上就没断过人,心里很是羡慕,同时也十分的雀跃,由此可以看出来镇上的消费水平还是挺高的,那自家生意以后肯定能好做。
淑德为了降低无水蛋糕的生产成本,是把精细玉米面、淀粉和小麦粉三种粉混在一起做的,糖浆也是自己熬制的,钱兴旺自己在镇上摆摊卖的价格是四文钱一斤,因为节约了摆摊的人力费和摊位费,所以给糕点店供货的价格是三文钱一斤,而这边糕点店直接把无水蛋糕的价格卖到了七文钱一斤,还卖得相当的火爆。这着实让淑德感到肉疼,果然经商还是要靠人脉和渠道啊,这糕点店要不是有一大批有钱的顾客,怎么敢卖这个价格,这可是翻了翻的赚啊。
不过肉疼归肉疼,能卖出去赚到钱就行,就算是三文钱一斤供货,对于钱家人来说也是非常满意的价格了,抛掉免费的人力不说,一斤无水蛋糕的成本还不到一文钱,所以这一斤蛋糕纯利润就能赚上两文钱,每天供货五十斤,每天净赚一百多文啊,这对于一个农家来讲可是大收入了,一千斤土豆才卖上200文,而且还是得有人收的情况下。
淑德虽说面上还保持着淡定的表情,但是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把买卖做大了,绝对不让自己的利益被别人榨取了。
冻土层刚刚融化,化了雪的地面还没有完全干燥,钱老爹就雇了一些青壮劳动力开垦了自家周边的大片荒地,钱兴旺活学活用了自家媳妇的劳动承包制,给雇工们也分配了土地承包,按开荒亩数算钱,不仅解决了磨洋工,还一下子提高了开荒数量,在春播之前顺利的开好了十余亩荒地。
这新开垦的十余亩地是要去镇上备案了,要不然被人检举了,那可就是犯了王法的,不过幸好家里有个秀才,因为功名在身,一亩四两银子的田地,到了小秀才这,二两银子就行了,十余亩地也不过花了二十两银子,四家一均摊,每一家倒也没花很多钱。
这个时代的土地之所以这么的便宜,是因为连年战火导致农民们大量流离失所,大量田地被荒废,劳动力死伤惨重,为了鼓励大家种粮食,朝廷才颁布新的土地法,农民只要肯开垦荒地,只要上交了买地钱,就直接给地契,如若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以到镇上土地管理府先备案,以后用粮食一点点还,十年之内能还完就行,这期间不涨利息。
不过对于这附近几个镇上的人们,种地并不能吸引他们,主要是这地方不仅靠海还靠河,鱼儿什么的可以随便捕捞,至于土地,大家随便种点地就够温饱了,粮食不值钱卖不上价,而一个人外出打工就能赚出好几亩地的粮食钱。
海边有货运,青壮年外出打工有很多的工作,大家有很多副业,所以种地的人比较少,再加上地处偏远,大地主们也没盯上这么个小村庄,所以大量荒地还未被开垦,这一下子就便宜了钱家人。
淑德对此十分费解:这么好的政策,大家竟然也不赶紧去开垦,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看来人穷还是有原因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么好的事情能赶上几回啊,等到大地主慢慢形成气候,以后想自家种地都难了,大地主们有无数的办法抢占农民们的那点土地,以后这些有地的村民们只会慢慢的失去自己的土地,慢慢的变成佃农,不断的被大地主们剥削剩余劳动力。
淑德十分的庆幸自家现在做食品生意,赚到了钱,自己可以潜移默化的给钱家人灌输让粮食变钱的好处,钱家老爹也算是个有点远见的人,知道多开垦荒地留给子孙,要不然光靠自己这两片嘴皮子去劝说,还真不一定能成功。
☆、第34章 牡蛎壳是个好东西
钱家新开的十余亩荒地,八亩用来种植土豆了,因为土豆产量大收获快,现在播种下去,六月份就能收获了,紧接着这片地就可以种玉米,完美的利用了家里的这点田地。
不过肥料是种田的唯一难题,种植土豆需要大量的肥料,而明显家里的肥料不够用,所以悲催的钱家男人们还要去村里买大粪,搞得那一阵子钱家女人们对钱家男人们都敬而远之。
作为现代人的淑德,自然没法一下子接受这种气味,所以每次看见自家相公都会不经意的拉开距离,劳累一天本想跟自家媳妇近乎近乎的钱兴旺,看到媳妇对自己的嫌弃,身心受到了万吨的打击,导致怨念很深。
为此钱兴旺每日进屋之前,都将衣服脱到外面,然后到厨房把全身洗干净后再回屋吃饭,每次洗澡都故意把声音搞得很大,像是在无声的向娘子传达他很干净的讯息。
明明很希望跟自家媳妇近乎一点,但吃饭的时候,钱兴旺还是故意坐得离媳妇很远,也不在饭桌上吃饭了,拿个小板凳坐在灶台边上,活脱脱一副受气的模样,浑身散发着我要跟你冷战的气场,脸上明晃晃的写着:我很委屈。起来夹菜的时候还故意用脚蹭地发出声响,喝水也故意很大声的咕噜,完全让人无法忽略。
“相公,我给你做了肉包子,过来饭桌上吃吧。”
“嗯”
“相公,我给你做了肉丸子,过来饭桌上吃吧。”
“嗯”
“相公,我给你做了红焖鲫鱼,过来饭桌上吃吧。”
“嗯”
“相公,我给你做了花生糖,你要再回答嗯,我就给大妞送去啦。”
“嗯……啊?别啊,娘子,花生糖给我留着。”
“那跟我说话能不能别嗯了”
“是你嫌弃我有味的。”
“我也是第一次碰到沤肥这样的事情嘛,不适应很正常啊,人家又不是故意的”
“我是你相公,我再臭你也不可以嫌弃我。”
“知道了啦,别生气了,小气鬼钱旺旺”
“叫相公”
“钱旺旺!”……“哎呀,你干嘛啊!别弄了,我错了相公,相公,饶了我吧,相公,好相公…哎呀……讨厌死了…你怎么这么烦人啊。”
累了一身的汗,终于把赌气的相公哄好了,淑德也是身心俱疲了,不过为了以后不让自家相公身上沾上臭气,淑德打算解决一下地里肥料的问题。
现代的化肥,淑德肯定是做不出来的。但是沤肥的原理淑德还是知道的,毕竟当初也算是学霸一枚,这么基础的化学知识,课本上还是有讲的。
沤肥成功的话,杂草枯叶和秸秆之类的东西就都能被制成肥料了,这样不仅可以省去买肥料的钱,还能很好的被田地吸收,味道也没有农家肥那么重,倒是解决了种地的一个大难题。
但是沤肥需要发热才能快速发酵,这样六月份种玉米的时候就能用上,不过这就需要一样很重要的东西:石灰。
石灰遇水能发热这个淑德是知道,毕竟当初学历史时,林则徐虎门销烟就是用石灰和海水消灭那些毒害中国百姓身心的鸦片,不过石灰这东西在这个时代都是药用和防虫害的,量少还贵,如果用来沤肥反而会加大自家的种田成本。
不过幸好淑德翻看过自家相公的藏书,《周礼》其中有一段写了石灰的做法,讲述的是早一些的古人是用牡蛎壳燔烧制造石灰的,其实现代的石灰大部分都是石灰岩燔烧而成,但是这边的石头山实在太少见了,而且就算找到石头山,淑德也没有自信能准确的找到石灰岩。所以用牡蛎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不过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出产牡蛎的季节,带壳的牡蛎一文钱两斤,牡蛎肉可以拿出吃,吃不光还可以晒成牡蛎干,这个牡蛎壳小的就烧成石灰,大点的就留着做盛食物的器皿,经过淑德的考量,牡蛎身上的任何东西都能利用得上,完全不会被浪费掉,这门生意还是有很大赚头的。
淑德想归想,这些事情还是要跟自家相公商量一下比较好,毕竟古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是要弱一些,这是钱家一大家子的事情,光靠淑德一个妇道人家随口一说,大家难以信服,而钱兴旺作为这个家里最有文化的秀才,他说的话肯定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幸好自家相公是个勇于创新的人,而且淑德跟相公讲用石灰沤肥的时候,尽量引经据典,每一步也尽量拿身边的一些现象举例子,让自家相公能听得懂,所以淑德说服自家相公倒没费太多的口舌。
淑德真的是庆幸原主有个教书的爹,要不然跟别人解释自己为啥识字都要费上一番力气,虽说这范老头讨人厌点,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有点用处。
说服了小秀才之后,事情就好办了,小秀才随便跟钱家人一说,男人们感觉有道理之后,这事情就拍板定下来了,买河蚌的钱是钱老爹和钱兴旺两家出,毕竟牡蛎肉淑德最后要做成食品拿出去卖的,所以作为完全受益人,钱家两个嫂子自然不会有异议。
牡蛎的批量购买还是由钱兴旺出马,钱兴旺这人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在利益面前,完全没有读书人好面子的通病。钱兴旺讲起价来,杀伐果断,齐了咔嚓脆,最后以一文钱三斤的价格,成功拿下了河蚌。
卖河蚌的摊贩是靠河那个镇子的渔夫,碰见钱兴旺这么大的主顾,也算是走了好运,所以每天早早的就给钱家送来一牛车新鲜的河蚌,河蚌看着便宜,其实连着壳下来,一个普通大小的河蚌也要一斤左右,也就是说这一文钱也就能买三个河蚌,渔夫这一车就拉来了六百斤的河蚌,一下子就花掉了二两银子,花得淑德实在是肉疼。却乐坏了钱家两个嫂子,因为她们又有钱赚了。
现在钱家两个嫂子对于淑德家的一举一动,那是观察得相当仔细了,一旦发现淑德家有什么活能干,两人保准第一时间冲到淑德家来跟淑德套近乎,钱大嫂是看出来淑德喜欢她家的大妞,每次套近乎都带着大妞来给婶子捶背按腰的。
钱二嫂知道淑德讨厌自己但喜欢孩子,每次都往淑德怀里塞二宝,然后再跟淑德套近乎,淑德实在无力抵抗孩子们卖萌,为了平衡,有时候会将一些自己能干的活也都分出去,这就导致有时候她跟自家婆婆在家闲得无聊,而钱家两个嫂子则忙得脚不沾地。
淑德这两个嫂子也真的是够精明了,她们用淑德给的工钱雇佣各自的娘家人,淑德给两人的工钱十分大方,而这二位给各自娘家人的工钱还不到淑德的一半呢,但是人娘家人都乐颠颠的给她们干活,她们净赚差价,淑德是真的愈发佩服古人的智慧了,不仅自己赚钱了,还把娘家人给提携了,面子和里子都赚足了。
一看到两位嫂子跟娘家人相处得这么和谐,淑德就忍不住羡慕,不过一想到原主的娘家人,又忍不住心酸,唉,偏偏有那么个酸腐的老爹,这让人怎么提携啊,让范老头去卖货,那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找死嘛。“走一步算一步吧,慢慢想办法帮助原主娘家吧,谁让咱欠人家闺女一条命呢。”淑德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过淑德这两个嫂子精明归精明,做事倒也没偷工减料,对于淑德安排的活计,干得干净利索,大的牡蛎壳全都刷洗干净晾干后放进干净的柳筐里,牡蛎肉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牡蛎肚子里的脏东西被敲出来后也都晾晒在院子里,等晒成粒后,留着做饲料。
淑德今年刚开春就捉了二十个小鸡和三十个鸭子来养,家里做食物生意,废弃的土豆皮是小鸡小鸭们的日常吃食,去年做的鱼粉饲料是日常的加餐,因为营养的丰盛,五十只鸡鸭成功的存活了四十五只。
这批鸡鸭被淑德养得膘肥体壮的,跟钱兴旺以前养得那两只瘦弱的母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这两只鸡还是赶上好时候了,熬过了苦日子,换了个女主人,生活水平直线上升,不仅身材丰满圆润了,就连下的鸡蛋也是又大又红。
小的牡蛎壳直接被淑德拿去燔烧,淑德也不知道咋算成功,反正就记得石灰吟里面有那么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所以牡蛎壳被烧成白色粉末后,淑德就将这些东西收好留着沤肥了,反正都是用来沤肥的,全扔进沤肥池里试试就知道成功与否了。
沤肥池挖在了钱家田地的地头,离钱家很近,钱兴旺按照自家媳妇的说法,把农家肥、枯叶、杂草、还有家里剩下的一大堆秸秆全都扔进了池里,然后将燔烧好的石灰一股脑的倒进了池里,盖上池子的盖,只留一个小口放气,之后就等着沤肥料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