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伪村姑的锦绣田园-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德意去到州府不久就来信,约略叙述了工场情况,告知试机生产伊始有点小问题,都解决好了,一切顺利,请家人勿念。
  锦绣就放下心来,而此时新屋也临近完工!
  因洗衣皂配方卖出去有了银子,大姨夫便舍得让田氏花钱,提议再请一班人马过来,分担围墙和院子里的清理填平以及各处地砖、石板铺砌,让先头来的那批工匠全副精力负责主屋,还有房间里的家具,也可以请木匠进场开始着手制作,如此几样事情同时进行,主屋完成得早,通风干燥些时日,到过年时候,母女们就可以入住新屋了!
  田氏母女自然都听大姨夫的,在大姨夫安排下,二层新房主屋恰好用时一个月便落成了!
  红砖青瓦、结实敞亮的二层新屋,造型古雅大气又不失新颖精致,环绕着青灰色的青砖围墙,在林木萧肃、空旷疏朗的冬日里,显得那样耀眼夺目,锦绣家新屋,毫无疑问地成为东山村最豪华最受关注也备受议论的建筑物!
  这个结果其实锦绣是预料到了,关二叔也暗示过,但锦绣住够了简陋的茅草屋,实在禁受不住优化居住环境的诱惑,明知要应对一些红眼病之类的麻烦,还是决定按着自己的心意去做!
  既然做了,那就没什么好顾虑的,自己的日子自己过,管别人怎么样呢!

  ☆、第四十八章 奇葩冯家

  锦绣没有想到的是:她无意去管别人,别人却非要凑近来,要求她管顾!
  这个别人与锦绣关系也不算远,正是冯家人!
  事情还得从前些日子说开来:那天冯进匆匆忙忙离开了东山村,赶着回南溪村去和妻儿团聚,冯老爷子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加上捎了信去的冯莲花迟迟不回娘家探望他,而留在身边的两个小女儿,冯桃花要绣她的嫁妆,冯柳花也要赶做绣活换零花钱,根本不会主动给他倒碗热汤水喝,二媳妇刘氏和孙女冯玉珍轻易不进他的房门,冯枣花非亲生,更巴望不上,只有冯梁氏负责照管他,奈何冯梁氏也有年纪了,端汤送水擦个脸没问题,抬一桶热水给他洗澡却难!病在床上好些天的冯老爷子其实很想擦个澡,身子痒啊,可一家子这么多人,就连原先冯进在时,都没有谁提出来,要准备热水替他擦洗擦洗身上!
  冯老爷子心里生着闷气,郁郁不乐,脑子里不知怎么地就想起了大儿媳妇田氏,曾经冯老爷子也因感了风寒躺倒床上好几天,那时是田氏负责给他端汤送水,每三两天锦绣和锦玉就会抬了热水进屋,然后母女几个挽起衣袖替他洗头擦背,又把热水倒大盆里,让他自己在里边泡洗一会,再请隔壁刘大进来帮忙扶抱他起来穿衣……
  冯老爷子一直以为,是冯梁氏安排田氏那样做的,现在想来不是,冯梁氏自己都怕冷,五六天不洗澡,哪会三两天就给他搓澡!
  他慨叹不已,自己怎么就忘了这茬呢?田氏,她是个好的啊!
  冯老爷子年轻时也是很看重脸面的,如今年纪大了,他觉得,有时候和小辈们不需要太较真,因而他下了决心:去找田氏赔礼道歉,请她原谅老人脑子不清犯糊涂,田氏离开冯家就当是分家另过,只不要断了亲戚关系!
  有想法就有行动,冯老爷子咳喘着下床,用拐棍支撑起病体再由孙子冯玉海扶着,祖孙俩一步一挪花了半天时间才走到东山村西头,可巧田姥爷那天因家里有事回去了,大姨夫又在新屋那边,锦绣正和方大牛在镇上忙洗衣皂一事,锦玉锦云跟着余氏进菜园子割菜,竟没人拦着冯老爷子,就这么让他见着了田氏。
  田大姨不止一次责怪田氏白长得一副爽快利落模样,内里全是水豆腐,田氏见着冯老爷子那枯槁病相,又满眼热泪,很轻易地就心软了,不仅给了他一瓶秋梨膏,还给包了一大包桃肉干葡萄干杏脯,交待老人自己慢慢吃,分了人去就没了,因为她听锦绣说过:这些果脯是镇上大酒店卖的,因为掌柜的还想买她的猴头菇,所以肯少算些银钱卖给她,制作的时候用了珍贵药材,所以这些果脯有强身健体防病的功效!
  田氏倒是还没白痴到把女儿原话都说出来,而是婉转地告诉冯老爷子:是孩子们的表姐夫从县城带来的,很美味,闲时嚼几粒解解闷,还能补身子!
  当然田氏也没答应冯老爷子,大家还当亲戚来往,她受够了冯家人,不想再跟他们纠缠不清,只把冯老爷子打发走了事。
  而冯老爷子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怎么的,拿了那瓶秋梨膏和果脯回家,只吃了半瓶儿秋梨膏,第二天病竟然就好了!
  当下他把剩下的半瓶秋梨膏当宝贝藏起来,那些果脯也只拿一半给冯梁氏任由她怎么去分给孩子们,另一半,他自己慢慢嚼吃着,时不时分几粒给两个孙子孙女,把冯桃花和冯柳花委屈得掉泪珠,为此冯梁氏没少和冯老爷子吵吵。
  冯进生了病被辞回家长住,冯老爷子虽说也愿意时常见着儿子,但这样一来儿子就少了进项,又是荒灾年,家里粮食本来就不够吃,他还想着靠儿子帮衬一把呢,如今却再加上儿子一家四口吃闲饭,他老汉感觉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就想着让冯进尽快好起来,眼看要过年了,得找点差事做挣几个钱补贴家用,老头子摸摸索索地就起出他那半瓶子秋梨膏,拿给冯进吃。
  开初冯进和小梁氏都不相信这么普通一个白瓷瓶子里盛的是能治病的东西,冯老爷子见他们嫌弃,生气了,说是锦绣进山采得的山梨子,按照医书上寻来的秘方加入许多药材精制而成,不仅滋补还能治病,先前大儿媳妇田氏给他四瓶,都让几个没良心的姑娘吃了,瞧那几个姑娘小脸儿多滋润,往年冷天里她们脸皮可没这么好!这次老头儿再去求了田氏才得着一瓶,只吃了半瓶就好了,冯进不吃拉倒,老头儿还想留着呢!
  冯进一听这就是锦绣做的秋梨膏,想看个究竟,便让小梁氏取了两匙调进热水里喝下,但觉那汤汁甜润甘爽、气味芬芳,咽喉和胸腔通畅舒服,再喝第二次,去了一趟茅房回来,顿感神清气爽,病痛减掉七八分!
  小梁氏听说这秋梨膏能滋润肌肤,忍不住也尝了两匙,又调给儿女喝,玉娇喝完还要喝,小梁氏心里暗自称奇:锦绣,竟然会做这样好的东西!不仅美味可口,还能调理身子滋养容颜!如果多制些出来拿去卖,岂不是很赚银子?
  田氏母女,她们缺心眼么?这样好的生财之路不会利用,前阵子居然可怜兮兮地跑去南溪村找冯进要钱!
  小梁氏心里起了不该有的念头,她却不知道,冯老爷子早已对着冯进耳提面命,要求他不管用什么法子,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田氏母女重新归于冯家户籍!
  “田氏才三十三,还年轻还能生儿子!从前她每日劳作、日晒雨淋才显老了些,现今锦绣和锦玉能干了,锦绣会生财,锦玉锦云帮着干活儿,田氏就享福了!她喝着锦绣做的秋梨膏,吃着锦绣采回来的山珍,锦绣还给买了许多美味可口的果脯给她消闲,她日子不知多安逸!如今是身宽体胖、满脸红光,那容貌比年轻时还要好啊,你不赶紧着些,怕就要落入他人手中了!想想你的三个女儿吧,长大了,能干着呢!给田氏起的那栋新屋,全是锦绣的功劳,以后啊,连田近水那糟老头儿都跟着享福喽!”
  冯老爷子说着,想起田姥爷抱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片汤边喝边阻拦他去找锦绣,那一碗的羊肉啊,香得他口水都下来了,却是半点都没尝着,全进了那死老儿肚子里!
  冯老爷子回想前事,心痛得涕泪交流,冯进暗地里腹诽:现在知道后悔了,早先却为何要听那老梁氏的,为几两银子,害我妻离子散,我还没怪你们呢!
  冯进知礼仪懂孝道,自然不会真的责怪父亲,只嘴上应诺,会去找田氏母女,尽快和田氏复合,这样,正在做的那座新屋,便是冯家的,说不定过年时全家人都能住进去。
  冯老爷子连连点头:他可是看过田氏那块屋宅地的,没个男人帮着计划,娘儿几个啥都不懂,一口气就买了八亩!八亩啊,都圈进围墙,那地基看着,是要起三进的院落呢!
  三进院落,崭新崭新的红砖青瓦房,主屋砌二层,楼上也平坦结实,做姑娘的闺房和小子们的书房最好,可以远望野景,心胸开阔!大儿子年轻时就很喜欢爬树上去看书,现在,不用爬树啦!听说地面也要铺上厚地砖,边上放石条,围上青砖围墙,配山里找到的百年金乌木大院门……哎呀呀,西山村乔地主家都没这么气派啊,老冯家的锦绣,小小年纪就做到了!
  冯进病了一场好来,心态改变不少,也觉得自己先前与田氏和离析女,实在不应该,女儿毕竟是亲生的,骨血相连,怎么能够说不要就不要呢?
  他踌躇满志准备去找田氏,冯老爷子则满怀期待,父子俩自我感觉太好,情不自禁地就和底下的女人孩子们宣扬:过年要住新屋了!二层红砖大瓦屋,比地主家的房屋还要好上十倍!
  这话顿时令得冯家老少好一阵子都陷在天花乱坠的美梦中!
  小梁氏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明白,如果冯家人能住上田氏的大房子,那么一定是拿她的利益做交换——冯进与田氏复合,为了稳住田氏,冯老爷子肯定会押着冯进住进田氏屋里,到时候,说不定非要让田氏生出个儿子来不可!
  这样,与她倾心相爱的夫君免不了会少疼爱她和她生养的一对小儿女!
  若在以前,小梁氏是不会允许发生这种情况的,但现在,小梁氏觉得自己必须得隐忍,冯家这样的境况,让她看得内心生寒:田氏想回冯家那就回吧,不管怎样,她和夫君不能陷在冯家!她的孩子们不能跟着吃苦受穷,他们一家得挣出去,等夫君考取功名,有能力在外边买了宅子,就没人可以牵绊住她的小家了!
  所以,小梁氏为大局着想,做好了准备要把夫君让出去一阵子!
  除此之外,小梁氏暗自打定主意:做为让出夫君的报酬,她要从锦绣身上谋取一点利益!
  如果锦绣姐妹几个了解到冯家人这些奇葩思想,就算不会吐血三升,只怕也能气得眼睛翻白。
  能够住上比地主家还要好的崭新大屋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冯桃花、冯柳花和冯玉珍,小姑娘心性嘛,吃好住好是第一,还要在同伴中攀比无人能及,虚荣心满涨啊简直!
  尤其冯桃花准备出嫁了,能够让夫家从那样光鲜的门庭里迎娶自己,那日后在夫家自己可是再体面没有的了!
  冯柳花想的则是,住那样好的房子,她一准能说到比镇上更好的婆家!指不定会像杨冬妹那样嫁去县城,甚至州城、省城都不在话下!
  只比冯锦云小半岁的冯玉珍想法就简单多了:她从此也能和锦云一样扎漂亮的辫子,吃很多好吃的零嘴儿了!
  每次村里小女娃们聚在一起玩,锦云都穿得干净齐整,精致美丽的发辫和彩色缎带总能引起全村女孩的羡慕忌妒,偏偏大家都不想得罪锦云,因为锦云背着的漂亮小花布包里,有许多奇巧好吃的零嘴儿,她每人给几粒,很容易地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拥戴……如今的锦云,简直比有钱人家的小姐还要受尊敬!
  冯玉珍不求太多,锦云有什么,她也要有,这就行了!
  姑侄几个兴奋之余,几乎每天早晚都要结伴去村西头看新屋,边看边指指点点,预先定好自己入住的房间!
  冯进是否找田氏交流沟通过,结果如何,没有人具体知道,冯老爷子深信自家儿子在田氏心中是够份量的,只要冯进说几句软话,田氏肯定会立马回心转意!
  锦绣这段时间忙得很,每天跟娘亲妹妹说不上两句话,她更加不了解冯家人的打算。
  进入十一月天气就很冷很冷了,十一月中旬天空开始下雪粒子,然后就是鹅毛雪片零零落落下来,雪粒子和鹅毛雪片交替着下了十多天之后,天气突然变得更加恶劣——大雨倾盆,雨中不仅夹杂着鹅毛雪片,还有密集的雪粒子,雪粒子大的跟人脚拇指大,小的跟豆子那样儿。
  这要放在锦绣前世,就叫冰雹,但眼前这年月就叫雪粒子。
  十一月份下这样密集的雪粒子,村里老人们说,恐怕跟夏季的干旱有关联。
  好在大冬天田地里早没有了农作物,菜园子的萝卜菘菜芥菜也全都收割回来窖藏了。
  雪雨下了三五天才稍微停歇了些,雪粒子少了,雨水停了,鹅毛雪片却是成团成团地扑落下地,东山村地面上的积雪很快深厚及膝!
  而此时人们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寻常的雨雪,简直就是闹雪灾啊!
  村里有五六户人家的房屋被雪压塌了,有的只是半塌,有的却是全塌!
  冯家也被雪压塌了房屋——原先田氏母女住的西厢茅草屋以及早空了一半的柴草棚全塌了,猪圈倒没事,东厢瓦房和厨房也没事,而正房中间的堂屋却也榻掉了!
  刘氏和一儿一女住的正房西屋以及冯进夫妻住的东屋只是漏进点雨雪,没塌着,冯老爷子和冯梁氏睡在堂屋后半间,半夜里被雪堆和瓦砾活埋,动弹不得,身上又冷又痛,喊破了喉咙,才把冯进喊醒,急忙召集全家人起来,把老夫妻俩挖出来,老两口没被瓦砾和雪粒子砸死,却冻得快变成了僵尸,烤了半天火才回魂!
  天亮之后,冯老爷子和冯梁氏对着那间住了几十年的正房堂屋唏嘘不已,刘氏左揽右抱一双儿女庆幸,冯进和小梁氏一家四口也抱在一起相互安慰鼓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在冯柳花提议下,全家人经过商量,一致认为:旧屋年久失修又遭逢雪灾,再住下去非得出人命不可,田氏那边新屋已建造好,大家赶紧地收拾好东西,今天就搬进新屋住!
  女人们留在家收拾,冯老爷子瘸着一条腿,和冯进先过去找田氏说一声儿。
  冯玉海要扶爷爷,冯玉文便跟着冯进,冯玉娇离不开哥哥也要去,小梁氏担心雪地太滑,一双儿女走路不安全,索性把房门一锁,也跟着去了。
  堂屋塌了,东屋西屋看着都挺危险的,冯家女人们刚吓破了胆,相信短时间内还不能够有力气有精神去撬她的房门偷她的东西,听小姑子说新屋造得非常漂亮,她得先去看看,挑好房间,再回来收拾东西不迟!

  ☆、第四十九章 田氏

  而此刻锦绣姐妹三个还躺在热乎乎的炕上睡回笼觉,雨雪天出门不方便,却好睡懒觉,田氏起身后也不喊醒女儿,由着她们睡。
  田氏细心地叠好自己的两床棉被,无比爱惜地轻轻抚摸着——这是大女儿从县城行商那里买回来的南方棉花做成的被子,外头罩上好看的碎花细棉布,柔软暖和又舒服,晚上躺进去,早上都不愿意起来了!
  想起不久之前自己还躺睡在秸杆做的垫子上,冷天里盖的也是结成团**的木絮被,田氏摇着头,心酸地叹气!
  看着三个女儿各自窝在温暖舒适的棉被里,睡得香香甜甜,田氏只觉心里热乎乎的,说不出的甜美顺畅!天下为娘者都这样,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孩子过上富足美好的幸福生活!
  低头抻抻刚穿上的一身玫红色云纹细棉布夹袄、夹裤,这袄裤里也缝进一层柔软雪白的棉花!
  田氏微笑着,如今穿新衣对母女们来说都不算个事,锦绣这孩子,兴致起来她能一口气给全家每人做五六套衣裳,不带重样儿的!锦玉和锦云让她带得,也开始挑三拣四起来,别人家孩子逢年过节有件新衣穿就欢天喜地,哪敢挑剔,她们姐妹倒好,竟张嘴就说:“我只穿自己喜欢的颜色,不喜欢的都拿走!”
  田氏被她们姐妹三个惊吓了几次,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锦绣给她算了一笔帐:如今姐妹几个的嫁妆银子都有了,全交付给田氏收着,当娘的心头最大一件事情已解决!等来年大牛把州城里的分红拿回来,再慢慢置起家产,一家子就四口人,怎么花用都穷不了!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趁年轻享受,到老了还能穿这么漂亮的新衣裳吗?还能有这样快乐的心情吗?
  田氏是疼爱女儿的,当然希望女儿活得顺心如意、快快乐乐,她心里有了底儿,也就听之任之了。
  庆幸的是女儿能干,比当娘的强了一百倍,从此以后,她就像大姐说的那样——享清福喽!
  田氏面带微笑滑下炕床,穿上放了绒布鞋垫的小羊皮短帮靴子,这也是锦绣从县城买回来的,暖和得很!穿上走路不怕雨雪,还不担心像木屐那样容易跌跤,母女每人两双,式样不同,大姨家也是个个都有皮靴,她姥爷和大姨夫除了翻毛皮靴,还各得了件长及膝盖的老熊皮坎肩,就连关家几口人都每人一双皮靴!
  还有那棉花,锦绣买的时候除了她大姨家和姥爷家,也给关家、刘婶捎上,关木和关杰要给银子,锦绣说两清了,棉花顶房租,以及关大伯和大伯娘帮我家干活儿的报酬!
  她说得有道理,两家人自然都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