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榴绽朱门(闲听)-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船舱里,众人做着针线,说着闲话,程老太太抱着枝姐儿教她认字,姜彦明将邸抄等物交给魏紫带进来,站在船舱外兴奋道:“太婆,李家舅爷中了二甲三十四名!真是大喜的事!”
“是吗?快拿过来我看看!”程老太太忙搂着枝姐儿吩咐道,豆绿将新科进士名册递到程老太太面前,程老太太远远举着,顺着豆绿的指点,眯着眼睛总算认出了李云直的名字,忙放下名录笑道:“真是大喜的事!五郎,快去买些酒肉回来,咱们好好庆贺庆贺!”
“人家李家中举,关咱们什么事!”苏二奶奶用力抖着手里才哥儿的春装褂子嘀咕道,程老太太脸色沉了沉,正要说话,李丹若看着苏二奶奶微笑道:“三哥这趟能中举,那就是说姜家诸亲并没有糟嫌弃,下一科,五郎或许也行,这不是值得庆贺的好事么?二嫂总不会说,五郎的事是姚家的事,不关咱们事吧?”
苏二奶奶轻轻‘哼’了一声,心里有话也没敢顶回去,这李丹若面上温柔,其实最脸酸心狠不过,她真不怎么敢惹她,程老太太生气的‘哼’了一声,目光又扫过拿着针装模作样戳来戳去的姜艳纷和姜艳丰,冷冷的看了几眼才移开去吩咐道:“扶我到后舱上柱香去。”豆绿忙接过枝姐儿,俞嬷嬷陪着程老太太去后舱上香去。
朱衣端了周氏的汤药进来,姜艳莹忙放下针线站起来接过谢道:“多谢朱衣姐姐。”朱衣笑着将汤药递给姜艳莹,又取了茶水、漱盂过来,姜艳丰重重放下针线,看着朱衣吩咐道:“朱衣,给我倒杯茶。”朱衣回头扫了她一眼,没动也没说话,姜艳丰狠瞪着朱衣咬牙道:“连你也瞧不起我?欺负我是个孤儿?”
李丹若烦恼的看着她道:“七妹妹若不欺负自己,没人欺负你,你看看,你们姐妹,哪个使唤丫寰了?大家都没有,怎么欺负你了?”
“我就让她倒杯茶,顺手的事!”姜艳丰硬嘴道,李丹若盯着姜艳丰冷冷道:“姜家败落了,没人顺手侍候你,这事你学到现在还没学明白?”姜艳丰脸色瞬间青白一片,死盯着李丹若,大/奶奶赵氏叹了口气,站起来倒了杯茶递给姜艳丰道:“你五嫂说的对,你得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看看你这衣服,做了四五天了,连半个袖子还没做好。”
“不用你管!”姜艳丰的怒气找到了出口,冲赵氏吼了一声,将手里的衣服高举起扔到地上,怒气冲冲的冲了出去,姜艳纷正兴奋的看着热闹,见姜艳丰直冲出去,挑着眉梢,斜了赵氏一眼,笑眯眯的低下头,继续慢腾腾做起自己的春装来。
李丹若也不理会两人,见周氏吃了药,侧身坐到周氏旁边笑道:“二伯娘看什么呢?”
“看水,这不是咱们家,怎么出来了?见着二老爷没有?我好几天没看到二哥儿和七哥儿了,也不来请安……”周氏突然顿住话,眉头拧的紧紧的,呆了半晌,眼里浮出恐慌,看着李丹若急道:“抄家了?”
“没有没有!二伯娘又做噩梦了,没有的事。”李丹若忙安慰道,姜艳莹搂着周氏柔声安慰道:“母亲别怕,没事,父亲去衙门了,二哥和七哥,母亲又不是不知道,整天会文什么的,五哥刚不是还来说,他们都去会文了。”
“噢!”周氏长舒了口气,紧拉着女儿的手轻松道:“看到你,我就知道做了噩梦,莹姐儿,我这会儿也象做梦……”李丹若悄悄站起来,看着颠三倒四的和姜艳莹说着话的周氏,一时悲从心来,忙低下头,悄悄出了船舱。
姜彦明背着手站在船头,见李丹若出来,忙解下斗篷递过去道:“外头冷,别冻着。”李丹若摇头推回去,脂红已经取了斗篷送出来,李丹若接过披上,戴了帷帽,转头看着姜彦明低声道:“大伯娘的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唉!”姜彦明重重叹了口气,半晌才低落的说道:“大伯娘最疼六郎,六郎没了,她哪里扛得住,六郎……走前我去看他们,就是八郎,也能淡然应变,可六郎……那时我就担心他。”
两人沉默了半晌,李丹若下意识的紧了紧斗篷,转头看着姜彦明道:“六郎也是太婆的心头肉,这事,瞒到江宁,六郎的棺木也就该运到了,到时候……”
“一步步走吧,到时候先请好大夫再跟太婆说。”半晌,姜彦明才低声答道,李丹若苦笑着点了下头,也只好如此。
船离江宁还有十来天的行程,这天刚停靠落下了锚,岸上一个穿着古铜色绸斗篷的中年管事,牵着马挨船大声询问着哪是京城姜家的船只,姜彦明忙应让张旺上岸问了,引上船来,中年管事一眼看到姜彦明,惊喜非常,急跳上船,长揖到底道:“五爷安好。”姜彦明认出是大姐姜艳湖府上的大管事,忙拱手还礼,让进了船舱。
管事给程老太太磕了头,双手撑在膝盖上,斜签着身子坐在圆凳上答着话:“……大/奶奶知道的晚,还是大爷看到的信儿,大/奶奶连夜打发小的回京打听老太太的信儿,柳管事去了永州,孙管事往雄南去了,小的先赶到姜府,又从姜府寻到威远侯府上,再寻到平顺街,这才知道老太太是水路南下往江宁回来,小的就沿着运河一路追过来,原以为要一路追到江宁,倒是巧了……大/奶奶让小的转告老太太,且想开些,来日方长,大/奶奶说大老爷在永州必是好的,就是八爷,我们大爷已经在寻相识的同年同乡,看能不能寻到人照应一二,老太太且放心……”
直说了半个多时辰,管事从怀里掏出个极小的包袱,递到程老太太面前道:“这里头有两千三百两银票子,大/奶奶让带给老太太,大爷做官清廉,柳管事和孙管事那两路也要银子,大/奶奶说让老太太先用着,回头她再筹些银子送过来。”
“回去跟你们大/奶奶说,让她多操心些八郎那一处,三房就余了他一个,我想看着他活生生的回来,至于银子,五郎媳妇的嫁妆保全了大半,我这里不少银子用,这些你也带回去,你们大爷要托人,也要用银子打点,让你们大爷和大/奶奶放心,我和她母亲都好,五郎把我这意思写封信,让他带回去。”程老太太温和的说道,管事连连应了,跟着姜彦明下去歇息了。
第七十一章 江宁
三月底,总算进了江宁地界,还有一天,就能到江宁城了,李丹若悄悄起来,裹了灰白麻布斗篷,出了船舱,左右看了看,坐到主桅下,仰头看着满天星辉。
姜彦明见是李丹若,忙熄了灯,穿了斗篷出来,李丹若听到动静,忙转回头看,姜彦明离李丹若不远坐下,低声问道:“睡不着?”
“嗯,你还没睡?”
“看会儿书。”
李丹若没接话,双手抱着膝,着迷的看着岸上青瓦粉墙在星光下静谧的剪影,轻轻叹了口气,这里,是她从前的家乡,她爱过无数年,恨过无数年。
姜彦明顺着她的目光,看着岸上低声笑道:“江南与京城气象不同,看这景象,倒象一幅水墨画儿,京城宏大壮阔,这里清秀柔美,物产富饶,极宜于居家,咱们要是能在江宁长居下去就好了……也不知道你住不住的习惯。”
“嗯,”李丹若似是而非的应了一声,低低的赞叹道:“比画儿好看。”姜彦明转头看着她,也不再说话,只陪她看着星辉下岸边的风景屋舍。
过了好半天,李丹若长长舒了口气,轻轻摇了摇头,仿佛要把什么过往甩开,转头看着姜彦明问道:“你来过江宁?”
“没有,姑母回来过一回,我常听她说,她极喜欢江宁。”姜彦明解释道,李丹若慢慢‘噢’了一声,姜彦明接着解释道:“你也知道,姜家如今分了三支,其实这三支也就是从曾祖时候才分的,”姜彦明顿了下,接着说道:“这些都是姑母给我讲的古话儿,曾祖那时候,天下还乱着,长房曾祖带着幼弟跟了当时的晋王,后来晋王战败,曾祖也被俘斩首,临死前留了遗言,他的子孙,三代之内不得入仕为官。”
“这也是为了他们好。”李丹若接了一句,姜彦明看着李丹若笑道:“你一听就能明白这深意,可有人不明白,咱们祖上从长房附了晋王起,就迁居到京城,一心读书,不问谁王谁寇,新朝立后,祖父进士及第,直做到太子侍读,参知政事,这中间,三房倒还好,长房进京寻过好些回,想求个进身,都被祖父拒了,怕生出是非来。”
李丹若皱了皱眉头,看着姜彦明,姜彦明低头看着她苦笑道:“咱们这么回来,就怕万一。”李丹若看着河里的粼粼波光,想了想笑道:“也不怕了,不过刁难几句,又能怎么?”
“嗯,我也是这么想,也不是什么大事,咱们……”姜彦明看着岸边,停了片刻才接着说道:“在江宁只怕也耽误不了几年,大伯父他们是遇赦不赦,可太婆她们不是,我离京前特意寻卢郎中问过这事,太婆她们这么轻的发落,只要遇赦,必是能赦免的,朝廷的赦免又勤,运气好,不过一两年就有大赦,若是那样,咱们只怕就得赶紧启程返回京城,只有回到京城,才好谋划大伯父他们的事,总不能让他们老死在流放地。”
“嗯,”李丹若不舍的看着岸边,有些低落的答应了一声,姜彦明仔细看着她,低声问道:“你喜欢这里?”
“嗯,”
“那等这事了了,咱们两个到江宁来住着?”
李丹若转头看着姜彦明,姜彦明接着道:“我知道你性子恬淡,我也从来没想过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你要是喜欢这里,等家里的事了了,咱们就搬到江宁来住着,买几亩田我去打点,若还有余暇,再教几个学生,夏天咱们泛舟湖上,秋天登高远眺,到冬天拥炉夜话,春天咱们到处看花看柳去,还可以走的远些,苏杭都离江宁不远,你说,好不好?”
姜彦明期待的看着李丹若,李丹若眼睫抖动了几下,垂下去没有说话,这是她要的生活,可是……
“丹若,从前是我为人不谨,你的话,这些天我时时想起,”姜彦明有些艰难的接着说道:“往后,我不会再伤你的心,你放心。”李丹若抬头看着他,沉默了片刻才低低说道:“让我想想。”
隔天午后,船在江宁码头停下,头一天就赶到姜家大宅报信的张旺引着两人往船上上来,两人中,头前一个三十四五岁,中等身材,微微有些发福,留着两络胡子,一件紫酱色织锦缎长衫,腰间系着根黑玉带,阴沉着脸,看着倒很有几分威严,看年纪,这个应该是长房嫡长孙,如今的管家人姜彦武了,后面一个二十五六岁年纪,背着手摇着折扇,一件翠绿的织锦缎长衫,没系腰带,长衫飘飘忽忽的,很有几分公子哥儿的派头,李丹若倒一时辨不出是哪个。
李丹若隔着帘子看着两人装束,微微皱了皱眉头,都是没出五服的,明知有丧事,还穿成这样,看来,昨天担心的事,倒没白担心。
两人进了船舱,李丹若悄悄隐在帘后,仔细听着前面的动静。
“老太太安好。”听声音应该是年长的姜彦武,
“大郎安好,一恍又好些年没见面了,这是三郎吧,长这么大了。”程老太太温和的应道,
“啊?哈!难为老太太还记得三郎,真是难得,啊?难得,我还记得老太太当年,真是威风八面……”还是姜彦武的声音,
“大哥这些话,等回到家里再叙吧。”是姜彦明的声音,跟着姜彦明的话的,是一声讥讽的轻笑,应该是三郎姜彦斌:“回哪个家?是你们想回就能回的?”
“老太太,前儿接了信儿,我就禀报了父亲,这是大事,父亲也拿不定主意,也只好开祠堂请大家伙儿议一议,这事也不好议,昨晚上总算议定下来,我们姜家诗书传家,奉公守法,断没有违逆不法之徒!族里议下了,此等不肖子孙,不得入姜家祖坟,姜家,也不认这样的子孙,这话,少不得我亲自过来传一趟,还请老太太见谅。”姜彦武的声音透着极度的痛快和得意。
“原来姜家还有这规矩,我倒是头一回听说,照这么说,不知道令曾祖要如何自处?”姜彦明答的极快,
“你!”姜彦武的声音里透着怒气:“敢污辱先祖,我对你不客气!哼,族里已经议下了,爷亲自过来通传一声,这就是天大的脸面,别给脸不要脸!”
“明哥儿,算了。”程老太太声音平和淡然:“既是这样,也不过就是个另立门户,他们在城南,我们就到城北买宅买地安置就是,坟地买大些,回头把你祖父也迁过来吧。”姜彦明恭敬答应了。姜彦武一声冷哼,一阵脚步声远,想是拂袖而去了。
李丹若从帘后转出来,程老太太示意她坐到竹榻上,叹了口气道:“一路上我就担心这个,唉!”
“我和五郎也想到了。”李丹若低声道:“既是这样,得赶紧去城北寻处合适的宅子,咱们先安顿下来,把棺木在城外找家寺院寄了,正好做几天水陆道场,趁这功夫,再看着买几亩地。”
“好,你和五哥儿商量着去办,不急,也不过多在船上住几天。”程老太太拍着李丹若的手温和道。
“那我和张旺这就去看宅子。”姜彦明站起来道,见李丹若点头应了,出去叫了张旺,下船往城北找经纪行看宅院去了。
连看了两三天,姜彦明看好了两处宅院,接了李丹若一起过去定夺。
头一处是一间五进的宅院,很阔朗,还有处不小的园子,可房屋却有些旧了,李丹若仔细看着房屋各处,若要住人,不油漆修整怕是不行,第二处是一处三进院子,极紧凑,院子密密盖的都是屋子,只有中间一个不大的院子,可里里外外都很新,说是刚修成没两年,主人家就被接到福州老家去了。
李丹若来来回回看了几遍,指着垂花门东边几间高大的厢房道:“难得这里有几间大厢房,回头让人把那堵墙拆了,在这里打一堵墙,就跟里面隔开,成了个单独的院中院,你进来也便当,我看,就这一处吧,那边一处虽好,可若要住进去,修房子的银子费的银子只怕比买房子还多。”
“那好,既这么定了,我去做房契地契,”姜彦明停了下,低头看着李丹若低声道:“就写在你名下,用的都是你的嫁妆银子,丹若,以后,我一定把你的嫁妆补齐。”李丹若抬头看着姜彦明,想了想笑道:“也好,钱财都是身外物,古人不是说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事,你先别放心上。”
姜彦明伸手抚了下李丹若的斗篷,忙又缩回来笑道:“那我先送你回船上,回来再去做契书。”
李丹若看着人收拾宅院,姜彦明雇了人将姜奉礼等人的棺木寄在城外的灵谷寺,连做了七天水陆道场,直忙了十来天,一家人才搬进了新宅院,姜彦明日日往城外奔波着到处看风水之地,还没等看定地方,永州那边有人带着两具棺木,寻到了江宁城。
第七十二章 相煎
送棺木回来的,是大姑奶奶遣去永州的柳管事,一身粗麻孝服,斜签着身子仔细说着六爷姜彦承和大太太延医送药的种种:“……小的寻到大老爷时,六爷已经没了,听李府的闵管事说,出了京城第三天,六爷就病倒了,因为离京城近,差役们说什么也不肯歇几天让六爷调养,大太太和闵管事每到一处就紧着延医诊治,可那些大夫,说什么的都有,那药吃的也乱,赶了十来天的路,进了卫州府,才算歇了几天,闵管事寻了当地的名医叶大夫诊了,说是内结郁气,外感风寒,又失于调养,当时就说不大好,不怎么肯开药,到第三天,六爷就没了。”
程老太太轻轻抖了下,低低的问道:“是二月十一那天没的?”柳管事怔了怔,忙答道:“是。”程老夫人悲伤的一声长叹:“我知道,六哥儿来跟我作别了,二月十一、十二、十三,我连着三夜梦见他,陪我说话,说他要走了,往后不能孝敬我了,我的六哥儿……”程老太太泣不成声。
屋内帘后哭成一片,好大一会儿,程老太太止了悲声,示意柳管事接着说,柳管事擦了眼泪接着道:“小的寻到大老爷时,大太太已经病的极重了,说是六爷走那天病倒的,闵管事本打算陪着大太太在卫州城歇下来,卫州有叶神医,必是能调理好的,等好了再去寻大老爷,可大太太说什么也不肯,说死……也要死在一块儿,闵管事一路上可着银子打点的周到,从离了卫州城,一天不过三五十里,早歇晚走,可到底也没留住大太太,进了河东路地界没两天,大太太就晕迷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震威军节度使刘大人得了信儿,遣人急带着大夫赶过来,大夫是黎明赶到的,可大太太,半夜里就没了,大老爷给大太太和六爷做了几天法事,就打发小的送大太太和六爷回来,闵管事跟忠勇伯府上下都极熟,大老爷说有他留在那儿照应就行,让小的回来跟老太太说一声,让老太太别牵挂,他和二老爷,还有其它几位爷,已经平安到了永州府,身子骨都好,刘大人也极是照应,让老太太放心。”
程老太太微微仰着头,强咽回眼泪,半晌才点了点头道:“辛苦你了,回去也跟你们奶奶说一声,我很好,嫂子侄儿、诸姐妹也好,在江宁也安顿下来了,让她别牵挂,永州那边,让她且安心,就是雄南八哥儿那里,一定请她烦你们大爷多费费心。”
程老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