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榴绽朱门(闲听)-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金蕊毫不介意,拉着他直奔母亲的正院进去就没再出来。
午后出门上了车,陈清迈看着李金蕊,委婉的笑问道:“我原想和大伯多聊一聊,讨教一二,大伯今天象是忙的很?”
“他怎么会指点你?他连玮哥儿的事都不管,你别做梦了,这一家子没一个好东西,往后咱们只靠自己,你这么有才华,往后一定能出人头地,到时候让他们都仰头看着咱们!”李金蕊期盼道,陈清迈脸色微变,忙又笑道:“你出嫁前,跟姐妹们闹不愉快了?我看着大伯他们不是都挺好?”
“你懂什么?”李金蕊恨恨的往下扯着嘴角,嘀嘀咕咕从父亲生下来连个奶娘都没寻好说起,一路说到自己和弟弟在府里受到的无数打压,只略过了自己被李丹若坏了姜家那段姻缘的事没敢提起,陈清迈只听的脸色发白。
“……我就横下了这条心,也让那老太婆好好看着,不靠他李家,我也能嫁的好好儿的,过的好好儿的,往后必要她看瞎了眼!你好好上进,我跟着你,什么苦都肯吃,我就不信,你还能比不过他们那一帮子没用的?!那一家子,到现在连个举人也没中过一个,一代不如一代,就会窝里斗欺负我们一家,呸!什么东西!”李金蕊一路说的极其痛快,在二门里下了车,还在说个不停。
陈清迈青白着脸,勉强将李金蕊送进二门,笑着打断了李金蕊的话:“你自己进去歇着吧,我刚想起来,衙门里还有几份极要紧的折子,今晚上无论如何也得批出去,你先回去自己歇下。”
“你去吧,我让人给你准备宵夜,别太累着。”李金蕊忙体贴道,陈清迈胡乱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了。
皇上这一阵子小病不断,谨慎起见,宁老夫人严令寿辰不得大办,李玉靖深通其中的关碍,和刘夫人并不多劝,只和刘夫人商量着,拿了一千两银子的私房出来,施医施药周济穷苦之人,又亲自去大相国寺念了一天平安经,为宁老夫人祈寿,也算是稍稍尽了心。
宁老夫人大寿那天,李水华和裘二爷带着孩子,狄推官陪着李雨菊回来热闹了一天,陈清迈和李家诸亲戚,特别是狄推官走动极近,这一天也用心备了厚礼上门贺寿,热热闹闹喝了顿酒,回去却没跟李金蕊提起半句。
入了冬,李丹若外婆高老夫人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杨氏焦急不安,日夜守护在高老夫人身边,可还是没能留住年迈的老母亲,十一月初七日凌晨,高老夫人在女儿怀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杨氏直哭的晕死过去,李丹若和韩三奶奶轮流守着杨氏,寸步不敢离,直守到高老夫人出了殡,杨氏又多守了一晚,才万分不舍的上车回去。
李丹若心神俱疲的回到霞影居,倒头直睡了大半天,起来梳洗换了衣服,带着魏紫,端着刚刚炖好的红枣莲子羹,往母亲院里过去。
正屋门口,韩三奶奶已经迎出来,低声道:“妹妹来了,母亲这一觉睡的还算踏实,还没醒。”
“我在这儿看着,嫂子回去歇一歇,你瘦了这么多,脸色也不好。”李丹若打量着韩三奶奶道,韩三奶奶忙笑道:“我没事,妹妹比我还瘦,你到暖阁歇一歇?”
“嗯,嫂子别硬撑,赶紧回去好好歇歇,晚上不用过来了,太婆也打发人吩咐过,晚上不必过去请安侍饭,嫂子就回去好好歇这一晚上,母亲这里我看着,明天一早,嫂子再来替换我。”李丹若挽着韩三奶奶,低声劝着将她往外推去,韩三奶奶一脸的迟疑不定,李丹若带着笑接着道:“母亲醒了,心里必定又要难过,我陪她安安静静说说话儿,劝劝她,也累不着,嫂子脸色不好,得好好歇一歇,还有,我刚才让沈嬷嬷去跟大伯娘说过了,请个太医过府给你诊一诊,你这月信都过了小二十天了,说不定……”
“许是这一阵子忙,我也没觉得难过……恶心,哪敢劳动太医?也不是大事。”韩三奶奶飞红着脸低低道,这个小姑子,凡事都这么淡定,连说到这些事,也说的跟赏花喝茶一样淡然,她虽是结了婚的妇人,这一条上头却远不如她,说到这些事,还是不能大大方方的说,总是羞涩的开不了口。
李丹若送走韩三奶奶,轻手轻脚转进室内,探头看了看面朝里睡沉了的母亲,拿了本书,歪在熏炉边的榻上慢慢翻了几页,却无心书上,只看着窗户处那片亮光出了神。
红云不见了,就在她陪母亲送外婆出殡的那几天,李丹若放下书,从荷包里抽出那张字条,歪歪扭扭,是红云的亲笔,字很大,廖廖数个:“我走了,没事,别担心。”她怎么能不担心?沈嬷嬷让平福去打听过,连望京班的杨班主也不知道她去了哪儿,她给杨班主也是留了张字条,说她回家去了,回家!李丹若的心颤抖了几下,她哪有家?她的家……回家了,走了……
李丹若烦躁的将字条塞回荷包,刚才已经让沈嬷嬷再去细细打听打听了,红云这字条留的……她越想越心惊肉跳,这‘回家’,这‘走了’,一想多了,都不是好话!
她能去哪里?别说这京城里她无亲无故,这个世上,她都是无亲无故、孑然一人,走了,回家,能走到哪儿?能回到哪儿?上回明远侯家六少爷那事,闹的太大了,一连串的人吃了挂落,连三皇子端王都落了不是,京城府衙更是被大皇子骂的抬不起头,还革了半年钱粮,当事的三个衙内,两个打了板子,明远侯家六少爷则被流放了三百里……
李丹若烦躁的起来站到窗下,仰头看着纱窗外已经黄叶落尽的枯干老藤,半晌,慢慢将头抵在窗棂上,心情低落的如同窗外的萧索寒冬,外婆走了,红云生死不明,也许……她真的已经走了,她那样的性子,宁让人恨她,也不愿世人可怜她,纵是赴死,也是笑着挥手只说句‘我走了’,姐妹们都嫁了,也许好,也许不好,这个家也要分了,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三十六章  阴云
太医诊完脉就贺了喜,韩三奶奶有了身孕,宁老夫人欢喜不尽,命人封了上上封儿谢了太医,刘夫人忙带着戴氏赶到韩三奶奶院子里看了一遍,大大小小都交待到,又吩咐戴氏用心挑几个侍候过生产的妥当婆子添到韩三奶奶院子里侍候,忙完了这一通,才到正院给宁老夫人贺了喜。
杨氏精神大振,扶着李丹若赶紧又过去指挥了一通,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的交待了两三遍,才和李丹若往正院去了。
李丹若长长舒了口气,嫂子这怀孕怀的真是时候,有了这个寄托,母亲就不至于天天以泪洗面了。果然,韩三奶奶怀孕这事,成了杨氏心中继女儿嫁妆之后第二等的大事,女儿嫁妆的事,各样东西定了款式数量,就得慢慢等着工匠打出来,这是紧几天闲几个月的事,不比韩三奶奶怀孕,天天要看要指挥,正好韩三奶奶的院子就在杨氏去正院的路上,杨氏干脆天天早上请安时过去看一趟,请安回来再过去一趟,这一趟就要呆上大半天,有用没用的指挥上一大通,隔三岔五的再把李云直叫进来,交待他别惹三奶奶生气,这怀孕的人,可生不得气……
宁老夫人早免了韩三奶奶早上的请安,晚上那一趟,也是刮风不用去,下雨不用去,太阳大了也不用去,不过李府的媳妇都有这待遇,宁老夫人对媳妇的好,那是满京城都知道的。
韩家老太太和两位姑奶奶、媳妇儿们也过来看了好几趟,见韩三奶奶满脸的安然幸福都是打心里往外透出来,韩家老太太这心就实实在在落回到肚子里,回去一心忙着买料子、寻那些别致吉祥的花样儿,准备三个月后,等胎坐稳了,就动手给孩子做各式各样的鞋子、帽子、肚兜、围嘴……韩家老太太加上三位姑娘,个个都是巧手。
杨氏整天忙着韩三奶奶怀孕这件大事,李丹若清闲不少,府里又只有她一位姑娘了,这一阵子,倒静静的看了不少书,若不看书,就到正院陪宁老夫人说闲话、古话儿。
这天傍晚,宁老夫人坐在南窗下的炕上,和李丹若悠闲的说着闲话儿:“……前儿卢家请你大伯母和母亲过去赏雪,你母亲一听说你舅母也去,上了车又回来了,你大伯母拉都拉不住,你大伯母一心想找个机会劝和劝和你母亲和你舅母,能有多大的事?都这么些年的姑嫂了,见了面,说说笑笑,这一页也就算掀过去了,没想到你母亲这回象是真别上了。”
“这事也不能怪母亲,”过了好一会儿,李丹若才低低的答道:“外婆刚咽了气,饭还没含上,大舅母和二舅母两个,一个叫齐了外婆屋里的丫头婆子看着锁箱子,一个就盯着母亲不转眼,母亲虽说是个不使心的,又不笨,凡事明白的很,只气的……我和母亲、还有嫂子,干脆当着她们的面换的孝衣,那些衣服,也让她们洗好了再拿回来的。”
宁老夫人眼里涌起股浓浓的悲伤,过了好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李丹若垂着头想了想,干脆把话说到底:“到后来,两个舅母没翻出什么东西,就话里话外,说母亲来来往往那么多回,要拿也早拿光了,是我劝着母亲别理会,要是在外婆治丧的时候吵起来,是外婆脸上不好看,其实她们算一算就知道了,表哥、表姐们成亲,哪一个不是外婆贴补出来的?外婆的嫁妆,也就那些。”
“这是你懂事处。”宁老夫人拉着李丹若的手拍了拍,重重叹了几口气道:“你外婆什么都好,就是清高了些,一辈子不屑说钱,你看看,你母亲,你两个舅舅,还有你舅母,都是不知道经营的,你两个舅舅又一直当的清贵官儿,就是不清贵,也不是个肯捞钱、会捞钱的,这些年,竟是过的一年不如一年,落到连脸面都能舍下的地步儿了!唉!既是这样,算了,你母亲和你舅舅那边,先冷一阵子,等大家心里都淡了这事再说吧。”
李丹若跟着叹了口气,外公当年是天下闻名的大儒,两个舅舅也以学问著称,可惜,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这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背后,是要有厚厚的银子撑着的。
年底的好信儿倒是一件接一件,李雨菊也诊出了身孕,狄府遣人报了喜信儿,刘夫人忙打发安氏和几个婆子过府看了几趟,送了不少东西过去。
这些喜事却没有真正冲走宁老夫人心底的凝重担忧,从进了腊月,皇上的病就一天比一天重,大皇子一家忙着四处祈福做法会、道场,施粥施药,连带着整个京城的官宦富贵之家也都跟在后面四处祈福做善事,这个年,竟是在施粥施药祈福中过去的。
宁老夫人将李玉靖叫进来交待了无数回:如此非常时候,安份守拙才最佳,既不能得罪人,也不能卷进哪一处去,皇上的性子,逢着大事,常常有夷匪所思之处。
虽说交待了无数回,宁老夫人还是不怎么放心,李丹若坐在宁老夫人身边慢慢打了根林红络子,说着闲话劝着宁老夫人:“太婆就放心吧,大伯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如今都做到了副都承旨,还能不知足?早就该看明白了,太婆放心,大伯肯定不会搅进这趟混水里。”
“唉,太婆就是不放心,你不知道,这人哪,总是得陇望蜀,当年你翁翁就是这样,做到了枢密副使,就一心要做枢密使,要做本朝头一个使相,唉,那份呕心沥血啊,生生累脱了力,一场小风寒就送了命,你大伯才五十出头不远,这会儿离极品也就一两步之遥,我就怕他一心要位极人臣,反倒惹了祸事,要论才能眼光,你大伯比你翁翁差的远呢,他又是恩荫出身,能做到如今这份上,我都没敢想过,这已经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就掉下来了,唉,我多说了,又怕他不高兴,算了算了,不提这事,不提了,这都是命,菩萨说,有果必有因,我诚心礼佛这些年,一向于人为善,夜里扪心自思,也没种下过什么恶因,菩萨会保佑的。”
李丹若听的心跳不宁,本朝不成文的规矩,宰相及枢密使等极品重臣,须科举正统出身,大伯父李玉靖却是恩荫出身,若没什么特殊机缘,做到如今这个副都承旨,就是顶端了,可如今大伯父这么上进肯劳……李丹若下意识的摇了摇头,仿佛要甩脱这些让人心惊的念头,今年冬天她怎么总想这些不好的事……
“太婆说的是,有因才有果,咱们家这些年,施粥施药,善良待人,哪有什么恶因?大伯是个聪明人,太婆放心好了,对了太婆,听说今年正月底城外老君观要做大醮礼,咱们早些去抢个好位置看热闹好不好?”李丹若岔开了话题,分散着宁老夫人的担忧,也移开自己那些不怎么好的念头。
许是那些行善祈福灵验了,过了年,皇上病体渐好,出了正月,竟又能上朝理事了,笼在整个京城上面的那层看不见的乌云渐渐散尽,宁老夫人念了不知道多少遍佛,一颗心也放回了肚子里,正月里老君观那场大醮礼,她和李丹若没凑上看,为了弥补这一份热闹,宁老夫人干脆带着李丹若,在寒食节前几天就去了城外庄子,到处踏青赏景看热闹,这一年的春天,过的舒适而惬意。
三月底,李丹若嫁妆里的首饰初齐,明晃晃几乎摆了半个院子,杨氏挑剔非常的一件件掂着细看,几个工匠的手艺确实没什么能挑的,杨氏满意非常,姜府里成亲的新房院子也收拾的差不多了,刘夫人遣管事婆子来回跑了几趟,量好了各屋各处的尺寸回来,木匠们心里有了数,开始动手做床、几等需合着屋子大小的大家俱。
杨氏带着李丹若清点了一遍自己放陪嫁的仓库,古玩中字画古书倒是不少,可金银玉器就没几件了,摆出来也不怎么好看,杨氏和李丹若商量着要遣人出去采买一二,宁老夫人叫过两人发了话,她那库里古玩最多,这一项就从她那库房里挑,算是给若姐儿添妆了。杨氏大喜过望,宁老夫人库房里的古玩,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随便挑几件出来,就比外面买的好不知道多少了。
四月暮春,李丹若懒洋洋的躺在廊下摇椅上晒着太阳,举着沈嬷嬷刚送进来的邸抄慢慢翻看着,翻到最后,突然直起上身坐了起来,姜家大爷姜彦宏点了大皇子敬王府长史!李丹若一下子站起来,拿着邸抄一路急步跑出了院子,姚黄忙推着魏紫和豆绿跟上,李丹若急奔出院子,奔出一射之地,突然停住步子,呆站了半晌,转身垂着头又回来了。
算了,也不是大事,自己是小心太过了,别跟太婆去说这样的事了,除了让太婆烦心,也没别的用处,这事,程老夫人必是知道的,唉,这一辈子,自己是小心太过了些。
魏紫莫名其妙的看着急奔出院子,又耷拉着肩膀慢吞吞晃回来的李丹若,歪头仔细看了看,小意的问道:“姑娘没事吧?”
“没事。”李丹若垂着头摇了下,魏紫狐疑的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才笑道:“姑娘这么跳起来就往外跑,跑出门又这么垂头泄气的回来,还说没事?”
“没事,是这邸抄上,我看错了,自己把自己吓坏了。”李丹若托词了一句,魏紫长舒了口气,抬手拍了拍胸口道:“姑娘把我也吓坏了!姚黄肯定也吓坏了,下回姑娘可得仔细点看,您一吓着,满院子都吓着了!”




第三十七章  暗流
李丹若没提邸抄的事,宁老夫人却和她说起了这事:“前儿的邸抄你看了?”
“嗯,姜家大爷点了敬王府长史。”李丹若轻声答道,宁老夫人满意的点了点头:“也不用太放心上,不算什么大事,一来,敬王府长史这些年换的频繁,二来,这姜彦宏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只怕也入不了敬王的眼。”
李丹若抿嘴笑了起来,也是,想攀,也得要人家看的上眼,宁老夫人挪了挪坐舒服了,示意李丹若换了杯茶,接过杯子喝了两口,看着李丹若笑道:“姜家人口也算简单,一共也就四房,四房先不去说他,如今也就五哥儿一个人了,那三房虽说都是嫡出,可这位三老爷,我看程老夫人待他,竟还不如死去的四老爷!这也不怪程老夫人,这位三老爷也是不招人疼,一味的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总想着一步登天,这天底下哪有一天登天的事?这样做官,这官也就做不上去,偏还喜欢有事没事的揽事炫耀,我也不喜欢他,这姜大爷跟他父亲一个模子,倒是两个小的好些。”
宁老夫人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压低了声音道:“说起来这是程老夫人厉害,说三房这两口子教不出个好孩子,三房后面这两个儿子一生下来,就让人抱到自己院子里养着,为了这个,三太太在外头半含半露的没少抱怨程老夫人,太婆就喜欢程老夫人这一条,当断则断!”李丹若惊讶的挑着眉梢,她还不知道姜家有这段公案,宁老夫人笑了一会儿,才接着说道:“再说二房,其实二房这两口子,我最喜欢,虽说这位二老爷不怎么上进,唉,哪有一家子个个都上进的?这位二太太脾气性子最好,随和不会使心计这一条上头,象你母亲,不过她比你母亲会享受,唉,也不能这么说,她比你母亲命好,先头我是看中了二房那个小的,就是七哥儿姜彦道,跟六哥儿同年,脾气性格长相,处处都好。”
“那太婆怎么?”李丹若歪着头问道,宁老夫人瞥着李丹若,抬手弹了下她的额头笑道:“您这个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