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厨女当家-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空前的寂静之后,听窗根的一哄而散,生怕被王爷怀疑这句质疑是出自自己之口,别的王爷都可以忍受,像这种怀疑他男人威风的话,是个男人都不能忍啊。
  贺楼远气结,真以为他听不出这句是谁说的?反正这群敢来听窗根的混小子,他一个都没想放过,干脆就让他们有难同当吧。
  凌小柔吃吃地笑,王爷回身就把人压住,狠狠地把她还因带笑而翘起的嘴角吻上,待凌小柔意识到危险时,身上的嫁衣已被王爷一件件地脱下。
  王爷不无得意地道:“今儿我可没喝多……”
  言下之意,绝不会因为喝醉而错过他们美好的洞房花烛夜,凌小柔先是窘了窘,随后也就大方地接受他们成亲的事实。
  甚至不忘主动地伸手为贺楼远解开腰间的大带,贺楼远微一愣神,大带已经到了凌小柔的手上,轻轻一扬,便被扔到铺着厚毯的地上。
  瞧着凌小柔挂笑的嘴角,贺楼远之前一再告诫自己的要温柔、要体贴、要轻轻的……都忘到脑后,好在他还记得凌小柔穿的是新嫁衣,只是加快手上的动作,而没有直接用撕的。
  王爷发起狂,凌小柔哪是对手,等感觉到身上一凉,嫁衣已经落地,至于里面的大红中衣可就没有嫁衣的好待遇,凌小柔忍不住就想,幸好之前为新婚准备的衣服够多,不至于明早起来没得换……
  清晨王爷精神抖擞地出了门,虽然是新婚,他也没有耽误练功。
  最重要一点,王爷情绪有点亢奋,一直看着睡在旁边的凌小柔,他就想把人再抱怀里好好疼爱一番,可又不忍凌小柔太过劳累,只能万般不舍地爬起来练练功,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
  老太妃派习秋过来服侍凌小柔,等凌小柔醒来时,在门外等了许久的习秋指挥丫鬟们端水进屋,侍候凌小柔梳洗。
  整理床铺的小丫鬟脸红心跳地整理凌乱的床铺,凌小柔虽然觉得尴尬,却也不好制止。
  习秋虽然也很羞涩,面上却做出镇定无比的神情,直到看到床上的一抹殷红,习秋才微微有些发愣,想到那日她和老太妃拿到的染血帕子,再看看被小丫鬟红着脸拿起来的床单,习秋有些不淡定。
  好在很快,她便让人将床单收好,不管怎样,都是要回了老太妃的。
  丫鬟给凌小柔挽了新妇髻,用金凤钗固定好,没有戴昨日大婚的凤冠,而是在额前戴了一只黄金镶红宝石的流苏额饰,虽然看似简单,却华丽非常,再配上她大红的新衣,整个人都显得端庄而尊贵的让人不敢逼视。
  梳洗过后,丫鬟们都被打发下去,凌小柔自己也忍不住被镜中的美人所倾倒,上天送了她如此完美的一副皮囊,若不是遇上贺楼远,她都不知是福是祸了。
  贺楼远练了一趟功,又把卫兵们都喊出来,有一个算一个,也不论他们无辜不无辜,反正没有阻止别人听窗根就是他们的错。
  还有,敢怀疑王爷的雄风,不但说的人有罪,听的人也得跟着受牵连!
  一通操练之后,卫兵们都一身一脸的伤,个个都唉声不断,王爷的心情也更加愉悦。
  回来后,就看到对着镜中兀自感叹的凌小柔,玻璃做的梳妆镜清晰地把美人细致地展现出来,凌小柔边照边感叹:“怎么有这么美的人呢?”
  贺楼远只觉得好笑,虽然凌小柔说的也不全是自恋的话,可有人这么夸自己的吗?
  几步上前环住凌小柔的腰肢,下巴抵在她的肩头,对着镜子轻声道:“怎么有这么俊帅的男人呢?”
  凌小柔身子一僵,嘴角抽了抽,这丫的也太自恋了,不过想想自己之前那句话,除了她自己之外,不明真相的人听了,可不就是她在自恋?
  和贺楼远倒也半斤八两,谁也说不得谁了。
  新婚第一日要去给太妃请安,凌小柔催促贺楼远快去换身衣服,这才夫妻双双奔了太妃的寿喜园而去。
  此时年根底下,渭城府虽不及北方严寒,园中也是一片萧瑟,除了几株翠竹和几株早发的梅花,到处都枯黄一片,看的人心都跟着苍凉了。
  凌小柔就想到前几日运来的几大车玻璃,原本是想要在宁远王府建座暖房的,只是婚期将近,又时值冬日不好开工,待到明年一定要建一座暖房。
  到时在里面种些蔬菜,也免得到了冬日吃个菜都要从温暖的地方运来,一路上舟车劳顿,等运过来也不新鲜了。
  再种一些能吃能看的花,没事在屋子里摆上几盆,看腻了还能做菜。
  至于老太妃喜欢的那些还养在屋子里的花,凌小柔想着,反正也是要弄暖房,到时也给老太妃单独建一个,王府的地儿很大,人口又少,等开春后还要再扩建一番,到时空地儿更多,若是老太妃喜欢多建两个也无所谓了,玻璃虽贵,可谁让姐有钱了呢。

  ☆、390 丫鬟太没眼力见了

  府里的下人都是从京城或蓟城过来的,没有不认得凌小柔的,见了面自然是要亲亲热热地过来见礼。
  当一个丫鬟喊了声:“表小姐……”
  立即被几个丫鬟给扯了一把,这才记得,表小姐已经嫁进王府,她们也得改称呼了,再唤了一声‘王妃’,王爷拉下来的脸才多云转晴。
  他多不容易才把人娶回来,这些小丫鬟也太没眼力见了。
  挥挥手,丫鬟们退下,贺楼远还在回味那声‘王妃’,心里越发的美,他是王爷,凌小柔是王妃,看谁还不知道这是他的女人?
  春风得意的贺楼远,走起路来越发的脚下生风,凌小柔气的在他的手背上掐了一把,真当谁都跟他一样个高腿长?她的两条腿都要倒腾的飞起来了,还是跟的踉踉跄跄,若不是贺楼远一直牵着她的手,凌小柔一准让他自己快步如飞,自己慢慢走着欣赏府内风光。
  别看此时府里没有什么鲜艳的花儿点缀,可为了这次王爷成亲,光突突的树枝上都绑了各色的缎带,还有一盏盏精巧的灯笼,只是此时天明灯笼没有点起,不然一片灯海中比夜晚的星空还要美上几分。
  贺楼远被掐了,扭头看到凌小柔怪异的走路姿势,才记起他昨晚是如何大展雄风,莫不是把大丫给累坏了?
  “累坏了吧?”心里得意,脚下却放慢速度,甚至还很体贴地扶着凌小柔的腰肢,将她的身子一半的力量都放在自己身上。
  看宁远王小心翼翼的好像怀里是什么易碎的瓷器,丫鬟们都闷笑着,瞧王爷手背上被掐红的一片,真不疼吗?王妃掐人时可没见手下留情,她们看着都替王爷疼的慌,也就王爷还跟没事人似的。
  凌小柔被王爷关切地问‘累坏了吧’时,很想用力地点头,告诉王爷她一路跑的真是累坏了,可一看王爷一脸得瑟,顿时就明白他所说的累非是她想的累,凌小柔白了他一眼,甩开王爷自己走。
  王爷摸摸鼻子,嘿嘿笑着跟在后面。
  老太妃昨晚就没怎么睡,一早起来坐在屋子里想想就偷着乐几声,孙子总算是有希望了,她也是了了一桩心事。
  看同辈的别的姐妹家里都是孙子孙女一堆,甚至有些生子早的重孙子都抱上了,她这孙子还没信,说不急怎么可能?可儿子不急她也没办法。
  好在,别人也不敢当她面揭短,她干脆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原想着儿子刚成亲,晚起些也是正常,却没想一早丫鬟就来回报,说王爷依旧是往日那个时候起来练功的,老太妃恨铁不成钢,亲都成了,他就不能多努把力?怎么一早就起来练功?
  难道儿子那方面真像传闻的有难言之隐?不然放着那么美丽的王妃不多下点功夫,反倒跟他那些刀啊剑啊枪啊亲。
  老太妃越想越是这么回事,也不管天还没亮,吩咐人去给贺楼远做补汤。
  等贺楼远携凌小柔来到老太妃的院子,进到厅里,就见老太妃坐在上首,贺楼玉在旁相陪,见二人进来,贺楼玉又是挤眉又是弄眼,让小夫妻俩忍不住狐疑,也不知老太妃和贺楼玉这娘俩偷偷地商量了什么整人的法子。
  凌小柔给老太妃奉茶,“娘,请喝茶!”
  “乖!”老太妃欢欢喜喜地喝了茶,送了一对祖传的镯子给凌小柔,说是贺楼家世代传下来的,当初还是她的婆婆传给她的,往后也只能传给宁远王妃。
  又说了些小夫妻要相濡以沫,勤俭持家的话。
  之后是贺楼玉给凌小柔见礼,虽然他比凌小柔大,又这么熟了,可该有的礼节总是要有,而且,从此往后再见了凌小柔也不能‘小柔儿’‘小柔儿’地叫,见了面都是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大嫂’。
  就冲着贺楼玉这声清清脆脆的大嫂,凌小柔就送了一份大礼给他,都说贺楼二爷爱做生意,凌小柔送他的就是一只由整块玉雕刻出来的算盘,做工精致至极,连算盘上的杆都跟算盘是一整体,轻轻一晃算盘珠子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倒是把见惯好物件的贺楼玉给稀罕坏了,只说可惜如今没有生意让他来管。
  贺楼远睨了他一眼,“想管账还不容易?这些日子闲着没事,先把渭城府的税银算清了去!”
  贺楼玉‘啊’了一声,“合着算盘不是白送的?”
  凌小柔笑道:“还不是二弟能者多劳?换了别人管账,你大哥还不放心呢。”
  贺楼玉苦着脸对老太妃道:“娘,你看大哥大嫂,刚成亲就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往后还指不定怎么算计我呢。”
  老太妃瞧瞧这个、看看那个,越看越爱,听了贺楼远的告状,呵呵笑道:“这个娘可管不了,要不你也赶快成亲,找个媳妇帮你不就是了?”
  贺楼玉听了一缩脖子,虽然他没想过这辈子不娶,可真让他随便娶个回来也不甘心,有大嫂这样的绝代佳人比较着,他就算不能有大哥的好运,也不能娶的太差不是?
  在他看来,娶妻是要过一辈子,日日相对人的那可是宁缺勿滥。
  老太妃一看他这样子自然明白他心里想的,也就是大儿子刚成亲,老太妃心情好,不然真想好好敲打敲打他,反正不管怎样,等过些日子她可不能任贺楼玉再挑拣下去了。
  渭城府不比京城,贺楼玉也不用再整日扮成纨绔,也是该好好想想终生大事的时候了,前些日子就有不少来提亲的媒人,老太妃可都看在心里,让人打听过倒真有几个不错的,说不定就入了贺楼玉的眼,到时王府就又可以办喜事了。
  丫鬟已将早饭摆上,有很多大厨们都打算在宁远王府的扶持下自己开店,同样也有不少自认做菜还行,做生意就不在行的大厨们决定留下来,不管是到宁远王府的酒楼里做大厨,还是留在宁远王府里做大厨,他们这样领着丰厚的工钱,又不用操心太多,总比要每天用尽心思钻营生意来得轻松。
  尤其是留在王府的大厨,工钱丰厚不说,王府的主子还不多,每日只要做三顿饭加一顿宵夜,实在是轻闲的很。
  还有一些要留在宁远王府的大厨则是想,王妃厨艺高深,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跟王妃学几手,就是王妃稍稍点拨一二,也够他们受用无穷了。
  所以,王府的饭菜都出自这些大厨们之手,虽然都是凌小柔教出来的手艺,可各人又有不同的发挥,就是凌小柔吃了都连连说好。
  因是新媳妇,凌小柔按规矩是要跟在老太妃身后侍候老太妃用饭,老太妃心疼凌小柔昨晚劳累,又实在是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用餐的气氛。
  只是象征地让凌小柔给布了几口菜,便让她坐在身边一同吃饭,好吃的和凌小柔平日就爱吃的,老太妃可劲地往凌小柔的碗里夹,轮到贺楼远时,则是一碗一碗的补汤,整灌了三大碗,老太妃才满意地笑了,好像这几碗补汤喝完,她的孙子就不远了。
  贺楼远喝第一口汤时,看老太妃期盼的眼神就什么都明白了,可连着灌了三大碗,他也吃不消,饭也没怎么吃就饱了,坐在那里看凌小柔捧着堆的跟小山似的碗直乐。
  拿老太妃的话说:吃的多了才能长得壮,长的壮了才能早点给她生个大孙子。
  凌小柔真是又囧又无奈,除了奋力吃也没别的辄。
  贺楼玉怕老太妃想起来再嘟囔他娶媳妇的事,赶紧扒了几口饭就跑,理由自然是帮大哥去管财政,老太妃虽然明白他是怕自己嘟囔,这时候也懒得理他,整个心思都放在喂壮凌小柔上面了。
  老太妃知道凌小柔爱做菜,可若是让她整日都猫在厨房里,累不说,还耽误她抱孙子,再说一府的王妃,哪能没事就围着锅台转?
  可又不想剥夺了凌小柔做菜的乐趣,于是,就分了两个厨娘和几个能干的粗使丫鬟到凌小柔的院子里,若是凌小柔想做什么,只要吩咐她们去做就好,凌小柔就不用事事亲为。
  这样一来,少做事、多吃饭,用不了多久就能养的白白胖胖了。当然,贺楼远的补汤也不能停,什么时候凌小柔有好消息了,什么时候才能放过贺楼远。
  同时让习秋将府里的账目都搬了出来,让凌小柔拿回去慢慢地看。
  凌小柔成亲之前就有准备了,老太妃也不年轻了,总不能整日为府里的事操心?好在府里人口简单,也没有太多的账目,平日习秋也管得很好,拿过来一看也处处分明,只是新进了不少人口需要多费点心。
  好在这些也都有管事婆子打理,凌小柔只要没事看看账本,别被下人们糊弄了就行。
  而最让凌小柔觉得麻烦的就是王府对外的交际,比如这个官员家里儿子娶妻,那个官员家里小妾生了孩子,这些都是要选择性地备礼的。
  以王爷的身份,倒不用每个官员都照顾到,像那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完全可以理都不用理。

  ☆、391 大家都这么熟了

  可谁让王爷初来乍到,总是要做出一个态度,整个渭城府的官员又何其多,不是这家有点事,就是那家有点事,林林总总下来倒也不少。
  不过想想她和贺楼远成亲时,那些官员们送来的厚礼,凌小柔真心不觉得回些礼有多难,贺楼远虽然算不上巨贪,可也绝对跟廉洁扯不上,像人情往来这种事,宁远王总是占便宜的。
  凌小柔抱着账本回自己的院子看,贺楼远则去处理政务。
  别看宁远王才成亲,可因为他初到渭城府不久,虽然是把军队和官员都收拢了,但很多事情还有些伸展不开手脚,更别说是刚接了李旬的圣旨,本来看似平静的渭城府其实也不平静,一不小心就可能让江蒙国有机可趁。
  更不要说渭城府的财政如今还是一团糟,不整理清爽了,他怎么可能安心歇息?
  与那些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捞钱的官员不一样,因宁远王的封地都是自给自足,连军队都是要宁远王用封地的税收来供养,收上来的税银直接就是进到宁远王的库房里,用多少拨多少也都是宁远王一句话的事。
  无论是蓟城,还是在渭城府,可以说封地上的税收就都是宁远王的私人财产,就是封地上的军队也可以算是宁远王自己的军队,同样封地上的百姓也就都是宁远王的百姓了。
  之前在蓟城时就是这样,蓟城是个富足的大城,一向都风调雨顺,虽然因为战乱造成人口流失不少,可情况也比别处好很多,更不要说蓟城海运发展不错,海运的税收可是比别处税收都高,宁远王可真是坐在家里收钱一样。
  可渭城府就不同了,虽然地盘比蓟城要大上不少,可实在是地广人稀,别看多年没打仗,这可里的每任官员都恨不得挖地三尺地捞钱,百姓实在生活不下去的,能搬走的就都搬走了,没有百姓就更不要说税收了。
  而且渭城府虽然三面环海,海运却不甚发达,偶尔有些海上运来的船支,也都是跟那些贪官们勾结的,根本就没有税银可收。
  以至于渭城府每年税收连蓟城的一半都不足,而通过前些日子看到的军册,当兵的人数却比蓟城还多几万人,也不知是真有这些兵,还是有人伪造军册吃空饷。
  以渭城府的税收来看,再养这样数目庞大的一支军队,勉强够得上收支平衡就已经不错了,若是再碰上个灾年,宁远王就得自己掏家底了。
  王爷当然不会做这种拿自己的家底养肥别人的事,所以在渭城府已经被他收拢的情况下,只等转过年他就要好好地派人去军队查查,像吃空饷那种事绝对不能容忍。
  还有就是怎么让渭城府繁荣起来也是关键,查明是否有人吃空饷,只能算是节流,要想让渭城富起来,不用王爷时刻担心要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银子,那就只能开源。
  渭城府越富,税收也就越多,王爷的腰包也就越鼓不是?
  王爷自认从来就不是个清新脱俗的人,银子谁还闲多吗?
  好在,渭城府虽大,在王爷极致的手段压迫之下,那些官员们也都老实了,之前献上家产的贺楼远都没找后账,只是家产充公了也不会再还回去。
  原本还想要送到京城交给李旬,如今渭城府是他的封地,这些银子也都由贺楼远笑纳了,总数算下来,倒是比渭城府几年的税收总数还要多。
  至于还有些混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