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媳妇_望江影-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老族长的一番主持之下,罗素正儿八经的上香,又给祖宗报喜。所谓的报喜词都是老族长请了德高望重的老者写的。按着罗素总结来看,就是如今村里赵石一家丰收,希望了,老祖宗保佑,日后全村的田地都照着这样长就行了。
    拜完了祖宗,早就选出来的二十来个会干活的壮年男丁们早就拿着镰刀跃跃欲试了。
    罗素安排赵林去田里割了第一把稻谷。其他人就赶紧行动起来了。
    其他没被选上的男女老少们则都在田埂上看着田里忙活。有些人还去帮着捆稻子,帮着挑走。
    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像是自家得了丰收一样的。
    他们觉得这都是福气,也从罗素种的这块田地里看到了希望。今天赵城媳妇种的这块田大丰收了,意味着日后整个赵家村也能有这样的丰收了。
    看着结实饱满的稻穗。老人们激动的抓了几粒往嘴里塞。眼眶都激动红了。
    小孩子和女人们则早就准备好了小竹筐,准备待会田里的稻谷收割完了,就帮着去抓鱼。
    罗小虎也在其中。
    他知道姐姐家里要抓鱼,死活不肯州,被罗老根狠狠的抽了两鞭子,躲在赵母的床底下去了。
    罗老根不好去亲家母的床底下抓人,只得气呼呼的走了。
    人多力量大。八亩的水田,很快就被收割完了。男人们一上来,女人们就拿着小篮子去田里捡落下的稻穗。
    看着有女人们下田里了,孩子们也都着急的不得了。看着那些鱼的眼神都发绿了。
    老族长一声令下,“抓鱼咯。”
    “好嘞。”孩子们欢喜的应了一声,像是下饺子一样的,一个两个的往田里蹦,染了一身泥巴,个个都成了小泥人。
    罗素早就找人把村里的木桶和脚盆都拿过来了,里面装了水,只等着鱼上了岸就放水里养着了。
    看着田里热闹的抓鱼的样子,罗素心里痒的不得了。再次感慨自己咋就是个小寡妇的,这种人多的时候,都不好下田地去。
    赵母在边上看着直抹泪,脸上却一直笑着,“咱家有福气啊,这是福气啊。”
    罗素原先以为自家这八亩水田,又是收割稻子,又是抓鱼的,估计要忙活好几天。都做好了大忙一场的准备了。结果在全村人的帮衬下,这八亩水田完全不够看。才大半天的时间,鱼也抓干净了,稻子也上了打谷场了。
    罗素还在忙活着把鱼抬回去呢,早就有村里的老者过来,欢欢喜喜的宣布,说有会种庄稼的老手看过了,这八亩水田,只怕有五六十石粮食。
    听的人一阵闹腾。
    这平均下来,亩产也是有七石了。也就是七百斤的稻子啊。
    这可是比往日里的稻子多了七倍啊。比麦子都要多许多,比那些粗粮都要高产啊。
    这下子是彻底的沸腾起来了。
    回到村里,这边鱼的产量也被估算出来了。抓了一千八百条鱼,大的有两斤多重,小的也有个一斤重,估摸着也有个三千来斤。
    整个赵家村欢喜的像是过年一样的。把整个赵家院里院外的都挤满了。
    老族长激动的抓着其中一条看着很大的鱼,高兴道,“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事情啊。真是老天保佑啊,上天赐福啊。”
    很多赵家村的人都跪在地上拜天拜地的。
    罗素看着很是无奈。这明明是科学的功劳啊。
    好吧,今年确实风调雨顺的,也算是老天爷帮衬了。
    她也跟着磕了几个头,又找赵母商量了一下,每家人一家人分一条鱼去。那些帮衬了家里干活的,多分一两条。反正今年是第一年,也不指望挣大钱了。最后余个一千来斤,也能换点银子的。
    赵母虽然舍不得,不过看着村里人这样热情,且又诸多帮忙,心里激动,当即就同意了。
    罗素当着大伙的面宣布道,“咱家今年丰收,多亏了大伙的帮衬,也多亏了老天爷的保佑。如今咱图个吉利,这些鱼咱们每家每户的拿一条回去尝尝鲜,盼着日后大伙年年有余。”
    这话一出,大伙又是激动欢喜的一番祝贺道谢。
    越发觉得赵城媳妇不止有福气,人还这样大方,嘴巴又这样伶俐,真是个万里挑一的好媳妇。
    又有人可惜她年轻守寡,心里跟着叹息。
    不过大伙也知道,如今赵城媳妇贤名远播,日后可是不愁嫁不到好人家了。
    ********************
    自从丰收之后,罗素家的门槛也要被村里人踩烂了。大伙都想学这稻田养鱼的法子。
    特别是这稻子,咋就长的这么好的,太让人眼热了。
    罗素这次倒是没和大伙签协议,只让村长做个见证。这各家各户的稻田不一样,种出来只怕有多有少,日后要是有了差别,可别记恨旁人。
    她做事想来滴水不漏,可不想做了好事还受旁人埋怨的。把丑话说在前头,总好过日后人前丢丑的好。
    村里人无有不应的。都纷纷表示会好生侍弄庄稼,出了岔子也不怪旁人。
    罗素这才让族长选了各家各户的当家的,然后领着大伙去田里,告诉他们怎么挖沟壑,怎么种稻子。
    罗素告诉他们,自家如今新选上来稻种是最好的,可以换给其他人家来种。
    虽然用自己调制的药水侵泡过的种子也能高产,但是也比不上如今种出来的,从中选出来的优良品种更加好。
    罗素觉得,用了今年的稻种,估摸着下次的稻子还能高产的。
    学会了罗素这稻田养鱼的法子之后,各家各户的回去了,就赶紧兜着铜钱来罗素家里买稻种了。
    这可是有福气的稻种,可要多买些回去。便是放在自家的粮仓里都行。
    罗素一律按着市价钱卖出去了。童嫂无欺,也不被人占便宜。
    又嘱咐大伙,如今可以把稻田给整出来了,就能准备再种第二季了。
    村里人还在感慨要等明年呢,听了这个消息又是一阵鸡飞狗跳的。
    这稻子一年还能种两季?
    罗素很想告诉他们,不在遥远的南方,也不知道如今是不是还叫泰国的热带地区国家,水稻都能一年三熟的。
    “这稻种能种两季,五月份下了秧,六月份插秧,十月份金秋时节就要丰收了。我这稻田马上也要开始下种子了,大伙可以跟着一起看看。要是大伙拿不定主意,等来年再种也成的。”
    这次谁还敢不相信啊。
    要是之前相信了,这会子丰收的就有自家了。
    他们算是知道了,赵城媳妇这天生就是个种田的料子,大伙不相信的,她偏能种出来。
    罗素也不想表现的太胸有成竹让人怀疑,只笑道,“其实我也没种过两季稻子,只不过看着这次真的成了,才敢试试看的。以前听那个游方的老师傅教的时候,我原也是不信的。如今种了黑耳朵,又弄成了这稻田养鱼了,才十足十的信了。”
    “咱也信了。”
    一个憨厚的老大叔一拍大腿,“赵城媳妇遇着的哪里是游方的师傅啊,那分明是活神仙呢。知道咱老百姓苦啊,都在饿肚子,这才来帮衬的。”
    好吧,原先还担心自己会的太多,让人生了怀疑,刚刚才会多说那番话。没想到这就有人帮自己说的更加高大上了。
    不是妖怪,那是神仙!
    谁敢说那是妖怪,妖怪有这么好心吗?谁敢说那是妖怪,老子把他揍成妖怪!
    所以大伙心里都觉得这是老天爷开眼了。这人一说出口,其他人都纷纷附和。“活神仙啊,活神仙啊。”

☆、第24章

    临着大伙要回去的时候,罗素又嘱咐他们,鱼苗不要放太多,要不然没法子养活。她就是担心大伙太贪心了,到时候弄的鱼和稻谷都没了。
    有些人还是有些担心,索性请罗素到时候去田里指导指导。
    罗素倒是大大方方的应了。反正左右也就这么一次,下次各家各户的,就各凭本事种了。
    等大伙都走了之后,罗素又单独找了老族长,问了村里有没有多余的田地可以买。
    她现在手里有些积蓄,想要买些田地,日后也能多点成本的。
    老族长略微想了想,道,“倒是当初留着一片田地荒着,说是日后要等再迁了人过来分的。只这几年都没有分人过来,也不知道官府那边如何处置的。”
    罗素倒是听说过这个官田的事情。
    因着担心生了变故,到时候没有多余的田地分出来给受了灾的百姓,所以朝廷留了许多的官田。
    说起来,这些官田总数,比起百姓手里的还要多。百姓没多少田地,还要上交沉重的赋税。虽然如今新朝政治清明,减了许多税收,但是也有两成了。且这还是因为赵家村的田地原本是属于赵氏一族老族长留下来的,都是属于赵氏子孙的,所以不会有什么地主剥削的情况。
    像娘家罗家村那样的就不一样了,就是爹爹罗老根他们,都是租了地主家的田地,每年上交四层的税收呢。
    若是赶上官吏贪污,朝廷动乱的时候,这苛捐杂税就更厉害了。
    虽然心有不平,她也知道,这是时代的限制。
    “那要买这些官田,也不知道有哪些手续。我也不买多了,只买几亩水田旱地罢了。”
    “要是不多,倒是好办。”对于族里人买地这种事情,老族长还是乐见其成的。族里子孙兴旺,家境富裕,这是整个赵氏一族的体面。
    “明日我去县里跑一趟,寻县城大人卖个好,再谈这事情。”
    罗素笑道,“若是果真办成了,可要多谢您老了。若是有要花销的地方,尽管开口。可不能让您费力。”
    “行,这事情也是好事,你就放心吧。”
    老族长胸有成竹道。
    官田都慌着,这也是要算税收的。官府这边巴不得有人种上呢。
    罗素回到家里,又把这事情和赵母说了一通。
    如今家中大丰收,粮食堆了整个打谷场,马上要堆满自家的粮仓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好事。赵母如今正是高兴的时候,听着儿媳妇说要买田地,更是一口答应了。
    不过才答应了,又一下子犹豫起来,面露为难,磕磕巴巴道,“这,这原也是好事。只是,只是我这有些难处。辞儿如今赶上恩科了,马上就是秋闱,听说年后还有春闱。这去州府考试便不必说了,听说去北都城那边可要花销不少。住的吃的,样样精贵。若是此时买了田地,恐到时候盘缠不够,耽误他考试。”
    罗素早就算了笔账了,如今她手里有十八两银子。且家中的黑耳朵生意如今抓在自己手里,很是稳定。每次都能收个几两银子她倒是不担心。再加上之前收上来的鱼还有两千来斤,马上就能去换了银子,倒是不担心。
    “娘,这样吧,这次买地的银子我先拿,您那边的就留着二弟去赶考。反正左右都不能耽搁了二弟。且我这边买地,也是想多种点粮食。如今风调雨顺的,赶着好年成,咱多种点粮食才保障。”
    这也是她对黑耳朵的种子量严格控制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商业太不发达了,黑耳朵如果种的太多了,肯定会降价。到时候只能以量来抵充,不大划算。且一旦市场饱和了,黑耳朵卖不出边去了,这东西又不能真的当成粮食来吃。
    且古代这很容易经历天灾人祸的,到时候粮比金贵,有银子都买不到。还不如自家多储存粮食。多余的粮食再换银子,买地。只要家里有了土地,她就不担心以后的日子了。
    赵母也是挨过饿的人,也经历过战乱,所有对于自家儿媳妇的担忧很是理解。
    那会子家里有铜钱都用不出去,再好的东西都换不来一粒粮食。
    “那这样可就委屈你了。”
    “娘说啥子委屈;待日后家中日子过好了,家里还能短了我的那一份?”
    “自然是不能的。便是你日后要改嫁了,我这边也得给你准备丰厚的嫁妆的。”赵母一激动,倒是把改嫁的事情也说了。
    说完之后,脸上就没有刚刚的轻松了。
    罗素装作没在意,笑道,“娘说啥子呢,如今林子和木棉还小,二弟又还在科举,我可不想这么多。左右过几年再说。”又道,“那娘可是答应了?”
    赵母听到儿媳妇暂时没有改嫁的心思,心里自然有些欢喜,忙点头,“自然是答应的。”
    和赵母谈好了,罗素也没有后顾之忧,只等着老族长这边的好消息了。又看着满院子的鱼,心里一旁盘算想着还是直接拉到县里去卖得了。那些酒家往日里都有固定的鱼户供鱼,她上次谈生意又遇着不好的事情,后来一直没去成。这鱼又不能一直放着,还是得赶紧散出去。
    她一个人做不了这些事情,就和赵母一起去找了几家关系亲近的老嫂子帮衬,鱼卖完了之后,再算工钱。
    有钱挣,且这卖鱼这样大的营生,也是个热闹。凡是找上门来的,也都欢喜的应了。
    第二日天未亮,就赶着好几辆牛车,托着许多鱼去了县里。
    “卖鱼咯,卖鱼咯,两文钱一斤,先到先得。随便挑,随便选,你买得了便宜,买不了吃亏。大叔大哥们都来看看唷。”
    天才刚亮,整个县城的集市上就传来了阵阵洪亮的吆喝声。
    以前集市上也不是没有人吆喝,去没有人吆喝着这么顺溜,且嗓门还大。仿佛整个市场都是这一个摊子似的。好些人好奇的看过去,只见街角的位置,摆着一个大大的摊子,上面放满了鱼。鱼的个头不大,但是好些还在摊子上蹦跶,倒是十分新鲜的样子。
    又听说才两文钱一斤,比平日里人家卖的鱼都要便宜一文钱。买一条鱼回去,也就是三四文的事情。好些原本摆摊子的人也过来挑了两条用稻草串着,准备待会回去了提回家里去煮着吃。
    县城人多,赶集的也多。这鱼也十分的便宜。慢慢的摊子上的人也多了起来。里里外外的围着水泄不通的。
    罗素寻人看着摊子,自己和赵母负责收钱。几个人忙着热火朝天的。
    等到快中午的时候,这鱼才堪堪的卖了个七七八八的。
    眼见着太阳升起来了,好些原本蹦跶的鱼也没动了,罗素干脆也不卖了。给每个嫂子提了两条。自己留着剩下的准备拿回去用盐腌了,做咸鱼吃。
    见着来帮忙不止有工钱,还另外给了鱼。赵家村的这些婶子媳妇们都高兴的满脸堆笑。
    赵母笑着满脸褶子,“今儿个这生意可真是好,我看好些卖鱼的摊子都要把咱们这边瞪出一个洞来了。”
    罗素笑道,“我这生意一年也没两回,他们是日日都有生意的。左右也碍不着他们。”
    她边收着摊子,边将腰上的袋子给系紧了。
    如果她心里估算的差不多的话,这袋子里可是有好几千文铜钱呢。折算下来又是几两银子了。
    大伙看着她那个兜里也是眼热不已。以前各家各户的,收成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混个温饱。一年要是能有个两三两银子的,那就是谢天谢地了。
    如今这赵城媳妇不止把粮仓都堆满了,还挣了这许多银子。更别提那黑耳朵的生意了。
    好在如今自家也种了黑耳朵,也能有些收成了。偏赵城媳妇又不让种多了,一家最多只能种三亩地。要不然,他们肯定得多种些的。
    几人忙活着收摊子,倒是没有人注意,在不远处的面摊上,坐着两个穿着绸缎袍子的中年男人。
    面摊的老板正小心翼翼的给端了面过来,招呼着两人用。他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可没见过穿着这么体面的人来自家面摊上吃东西呢。
    其中长着美须的中年男人笑道,“这小小的集市倒是热闹,刚刚那鱼摊上恁多鱼。且看着那还不是一家人,估摸着是一起打鱼的。”
    面摊子的老板笑道,“好叫老爷知道。这鱼摊的那些鱼是他们自家养的。一下子养出几千斤呢。”
    “自家养鱼?”另外一个短须男子微微吃惊,“农家也能养鱼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听他们说是他们自家养鱼的。咱们寻思着也不信,只怕是哪里抓的,担心人家抢了地盘,这才扯了谎呢。不过要是她们整天来卖鱼就好了。这鱼便宜,咱寻常人家也能见天儿的吃。”
    两个中年男子点头。他们心里自然也不信这是养的。
    两人还没吃完面条,罗素他们就已经收好了摊子。
    想着待会路上回去少不得要耽误了,她索性去买了十几个馒头,给大伙在路上吃。
    美须中年男人看了,笑道,“百姓之间如此和睦,可见这里民风淳朴。这次来这边上任,倒是也无须担忧了。”
    “大人说的是。”
    见美须男人皱眉,那短须男人赶紧改口,“老爷说的是。”
    原来美须男人正是毗陵县新上任的县令谢成楠。三日前才刚道毗陵县上任。能够分到毗陵县这样的太平县任县令,自然也是来头的。
    这谢成楠乃是北都城谢国公本家的兄弟。因着如今太平盛世,也想从中谋个官身。只不过他一心想做文臣,没能入了马上打天下的谢国公的眼,便胡乱的给扔到了县里做县令。后来又诸多关系走动,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