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毒医[封推]-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聊完了素问在外的见闻,华母就讲起了来京城之后的事情。她被接回京城以后。也遇到了许多事情,说起来令人唏嘘不已。
从华母的讲述中,素问验证了先前的许多猜想。华母果然出身名门,但并非之前想的那样来自定北侯府。准确的说,定北侯府其实只是她的外祖家。她本家姓白,在京城也曾是世家之一。后来被定北侯府搞垮了。
虽然白家被定北侯府暗中搞垮了,但华母却丝毫都不恨定北侯府。原因无他。她真正恨的其实是白家。
从出生起,华母就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的家族里。她父母之间并不和谐。几乎时时都在冷战。她父亲生性风流,纳了一房又一房美妾。光是纳妾也就算了,最过分的是她父亲竟然干出了宠妾灭妻的事情,这招致了她母亲的激烈反抗。
反抗的结局是惨烈的,她母亲与父亲终于彻底决裂。她母亲想要和离,但定北侯府碍于两家的面子,却并没有答应这个要求,只是向白家当家人施加了巨大压力。
一转眼的功夫,华母就长大了。她见证了父母之间的悲剧,心中便决心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她不愿意服从白家的利益,只想自己选择未来生活的伴侣。好在有母亲的支持,她终于实现了这个心愿,与当时年少的华老太爷定下婚约。
为了女儿的幸福,华母的母亲力排众议定下了与华家的亲事。这样一来,她几乎得罪了整个白家,生活的环境越发差了,几乎连下人都敢当面对她冷嘲热讽。
见女儿亲事已定,华母的母亲再也没什么可操心的。她早就厌倦了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若非为了女儿,或许多年前就已经自我了断。如今女儿有了好归宿,她再也不堪其辱,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只留下一封鲜血写成的遗书。
对于母亲的选择,华母心中虽然万分悲痛,但并不觉得意外。她知道母亲生活的有多么苦,这样的选择或许才是一种解脱。
家里发生了自尽的事情,白家第一反应自然是隐瞒下去。他们虽然是世家,拥有不晓得权势,但定北侯府却也不是好惹的。若是这条消息走漏风声,他们两家可就算是结下不解的死仇,从此由姻亲变成仇家。
眼见得白家要秘而不宣,华母岂能随了他们的意。她早就将白家人恨到了骨子里,发誓势必要让他们付出代价,以偿还这么多年欠她们母女的。
逃过白家奴仆的监视,华母拿着母亲的血书找到了定北侯府,并将事情的真像全部吐露出来。她别无所求,只愿他们能替母亲讨回公道,最起码不能让母亲埋在白家的祖坟里。她只是一介弱女子,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收到消息后,定北侯府当家人心中悲痛万分。他之前逼着自家女儿忍气吞声,却不料竟然换来了如此惨烈的结局,心中追悔莫及。
就这样,定北侯府杀气腾腾的冲到白家讨公道。他们强行冲开白家人的阻拦,终于看到了自家女儿的尸体。一切都如外孙女所说,自家女儿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活活被逼死的。事实确凿,他们岂能善罢甘休,不讨回一个公道来绝不罢手。
被定北侯府死磕,白家恼羞成怒。他们知道了这一切乃是华母所为,就打算对她进行惩罚,把她送给朝廷重臣做妾。
遗憾的是,他们却再也没寻到华母的行踪。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她便从京城地界消失了一般。他们到处派遣人手搜查,却始终一无所获。直到后来,他们发现华家也是人去楼空,这才意识到了事情可能的真像。
如他们所料,华母其实早就离开京城了,与她一起离开的还有华老太爷。他们拿着婚书,逃到了千里之外的云州,并在那里成亲安家,从此过着夫唱妇随的平静日子。
意识到华母已经逃走,白家恨得咬牙切齿。只可惜有定北侯府在旁边虎视眈眈,他们却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小心应对。面对身为皇帝亲信的定北侯府,白家这点实力自然不够看。双方较量了几轮之后,他们便在斗争中遭遇了失败,从此一蹶不振。
把自家女儿的遗体安葬在自己家的祖坟里之后,当时的定北侯并没有将白家赶尽杀绝。他要留着白家人的性命苟延残喘,将来交给自家外孙女亲自处决。
在定北侯看来,他们侯府亏欠自家女儿与外孙女。如果不是他们当初固执己见,又怎会酿成后来的惨剧?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欠那一对母女一个交代。为了弥补先前的过失,他们派人到处寻找,可惜却迟迟没有寻到外孙女的行迹。
直到临死之前,当时的定北侯还对这件事念念不忘。他留下了遗训,无论花多少财物与精力,都要寻到自家外孙女或者是她的后人。
至于再往后发生的事情,素问就全都知道了。她来了京城以后,立刻就吸引了定北侯府的注意力。她继承了华母年少时的容貌,身上又有一身绝世医术,姓氏又是华,一看便知是华母与华老太爷的后人。
从关于素问的传言中,他们知道了华母这么多年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她两个儿子都没了,如今身边只留下两个女儿作伴,这使得定北侯府的人心中越发内疚。
等华母被接到京城以后,定北侯府的老太太立刻登门拜访。她是华母的表嫂,当时两人曾有过不错的私教。时隔几十年再相见,姑嫂二人一眼便认出了彼此。她们先是相顾无言,而后忍不住就是抱头痛哭,相互诉说分开以后的经历。
虽然彼此相认,但华母却并没有立刻答应将双方的关系公开。她并不是不想认这门亲,只是想在事前征得素问的同意。
现如今,素问是皇帝亲封的安和公主,身份不同以往。认下定北侯府这门亲戚,必然会搅动朝堂格局的变化,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第421章 先祖
知道了华母与定北侯府的渊源,素问总算是解开了心中的一个谜团。她清楚华母其实是希望能与定北侯府恢复关系的,但这件事却又只能从长计议。
与寻常世家不同,定北侯府手握重兵,一向是皇帝的近臣。问题是素问现在分属于太子一派,若是与定北侯府走得太近,就怕皇帝会心生猜忌。要是那样的话,他们还不如继续把关系隐藏下去,等太子将来登基后再说。
尽管心中有这种念头,素问却也没立即表态。她虽然活了两辈子,但政治经验上却还是一个菜鸟,为求稳妥还是询问一下洪迁的意见比较好。
讲了这么多,华母也有些累了,见此素问便和云芝先离开了。她们俩忙了这么长时间,各自也都感到了一阵疲惫,便先回房休息。反正时间有的是,她们并不急在这一时,有什么没说的可以留待日后慢慢交代。
休息了一日,素问第二天一早就去了洪府。她正为定北侯府的事情烦恼,想着向洪迁求教,因此来的便格外早。
听说了素问遇到的情况,洪迁眼中闪过一抹了然之色,但随即就恢复了平时的淡然。他早就知道素问与定北侯府有一段渊源,只是未曾料到竟然如此曲折。时间相隔了几十年,难怪他之前三番两次调查却一无所获。
思考了一下,洪迁就一脸认真的答道:“既然有这样一个缘故,你们又何必刻意隐瞒?陛下手眼通天,或许早就明悟了你们两家之间的瓜葛,只是没有出言点破罢了。”
听了洪迁的分析。素问顿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她之前光纠结双方走进将会带来的风险,却忘了隐瞒实情同样蕴藏着风险。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隐瞒实情的严重程度显然要比实情吐露后的威胁来的更令人不快。
再者说了,一旦双方之间的关系被发现,皇帝只会起更重的疑心。到那时候。隐瞒也将会变成加重罪责的有利证据。
考虑到以上因素,当前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坦白。他们双方之间确实有姻亲关系,这是上一代人造成的结果,没什么见不得光的。至于太子这边的影响,他们平时来往时注意一点便是,尽量把双方之间的交流放到台面上。
有了洪迁的指点。素问便做出了与定北侯府公开亲缘关系的决定。考虑到白家的因素,她又决定要把双方之间的关系搞出两套说辞来。
经过一番商量,素问的想法终于获得了定北侯府的认可。他们捣鼓出了两套说辞,假的那一套用来打发外人,真的那一套则是说给皇帝听的。他们当初闹出的动静不算小。相信皇帝现在定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情报,只是没有把话点透罢了。
做出决定以后,定北侯便主动上了一道折子,将与华母之间的原委一五一十的交代了清楚,并附上了上一代定北侯的遗言。
收到折子后,皇帝面上没什么表示,心中却极为满意。如洪迁所料,他其实早就知晓了定北侯府与素问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直没出言点破。如今他们能主动坦白,他就放心了,这起码说明定北侯心理清楚谁才是这天下的主宰。
将折子压了两天。皇帝这才做出了批复。他并没有多提别的,只是说亲戚之间该走动就要走动,无需顾忌太多。
收到回复,定北侯心中大喜。他知道皇帝这样批示就是代表同意了,这使得他们双方的走动算是拿到了许可。这年月当臣子的真心不容易,连认个亲戚都必须小心翼翼。若是走得太近。他们还得担心君主是否会心生猜疑,实在是有一种如履薄冰之感。
拿到了认亲许可后。定北侯府便主动放出了将会与安和公主府认亲的消息。反正华母一直都用着上官这个姓氏,他们正好用来伪造双方之间的关系。寻常外人谁也不会起疑。
消息一传出来,京城的舆论场就是一片哗然,谁都未曾想到一向低调的定北侯府竟然与素问有亲缘关系。不能怪京城百姓大惊小怪,实在是这两批人之间看起来没什么牵连。京城的豪门和云州女户,这两家怎么看都不像是有联系的样子。
为了掩人耳目,定北侯府对外宣称华母是他们家的表亲。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们就这么说了,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听到了这样的消息,自然会有好事者去素问那里求证。她已经与定北侯府商量好了,因此颇为痛快的承认了双方之间的亲戚关系。按照事前商议的结果,她还指明了华母乃是定北侯的远房表妹,进一步将双方之间的关系坐实。
有素问的佐证,两家之间却有亲戚关系的事情终于明朗。众人在啧啧称奇的同时,心中还忍不住升起羡慕嫉妒恨的情绪。
这两家如此高调,白家自然也收到了风声。他们偷偷派人看过素问的样貌,一下子就将她与当年的华母联系在了一起。结合定北侯府异常热络的态度,白家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毫无疑问,华母就是他们家当年神秘失踪的大小姐。
时过进迁,白家在定北侯府的打压之下早已今非昔比。他们虽仍顶着个世家的名头,却已经沦落为最末流的世家,几乎都快要被京城百姓遗忘到脑后了。
就在他们为东山再起寻找机会的时候,定北侯府与公主府来了这么一出。他们知晓了华母的身份,自然把主意打到了素问的身上。在他们看来,既然华母身上流淌着白家的血脉,就有义务助白家一臂之力,帮着他们在太子身边谋个一官半职。
不得不说,白家人实在是太天真了。他们光想着能从华母身上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却从未反省过当初又是如何对待她的。
抱着对未来的憧憬,白家把家主的儿子派了出来,直接到公主府求见素问。白家现在的家主乃是华母的庶弟,按辈分他的儿子还比素问高一辈。派一个长辈求见一个晚辈,他们自觉已经做到仁至义尽,公主府自然不能不给面子。
遗憾的是,想象总与现实有不小的落差。他们派来的代表压根就没见到素问,便直接被守门的侍卫给轰出来了。
觉得自己家被轻视,白家岂能忍得下这口气。他们到处宣扬华母白家女儿的身份,企图借此令公主府和定北侯府陷入难堪的窘境。不曾想,天不遂人愿。他们所言起初还有些人会听,但很快就再也没人理会他们这档子破事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这一切都是素问的手笔。她之前就已经料到了白家可能的反应,所以早就做好了应对他们这一招的方案。
一察觉到白家开始散播对华母不利的言论,素问就立即将方案付诸实践。她也没干别的,只是将自己出身华家的事情爆料了出来。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招异常有效,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京城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将白家的言论压制了下去。
将自己的身世告诉素问的同时,华母也把华家的历史说了出来。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一些时日,素问却仍然清晰的记着她提起华家悠久传承时的神情。
从华母口中,素问知道了华家的来历。与一些世家类似,华家也有着悠久的传承,往上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光是历史悠久也就罢了,别的世家并不比华家短多少年,最重要的是华家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祖先——华佗。
作为三国时期最有名的神医,华佗如今早就成为一个传说。在万千百姓的心中,他几乎无所不能,任何病症遇到他都能药到病除。
穿到这个世界这么长时间,素问自然之道华佗的地位。由于原来那个世界也有华佗的传说,因此她并没有太往心里去,只以为是巧合而已。不曾想,她穿的这具身体竟然是华佗的后人,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消化了好半天,素问才算是接受了这个现实。直到现在,她才明白华老太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秘方,甚至连失传已久的麻沸散都有。
作为华佗的后人,继承一些秘方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这就跟许多民间艺术一样,传承方式就是在家族中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当然,有着现代思想的熏陶,素问并不认同这种传承方式,但事实确实就是如此。
知道了华家的来历,素问当时就想到了皇帝对待她的态度。毫无疑问,当初能毫不犹豫的允许她为太后医病,这其中定然有华佗后人的因素在。
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素问当即就意识到这个秘密迟早会公诸于世。既然华家早晚都会回归到众人的视线里,那她自然想把这个机会掌握在自己手里。主动纰漏华家的真实背景,这便成了她专心思考的一个问题。
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她就想到了用华家归来的消息打压白家的主意。
☆、第422章 经营
意想不到的是,华家的消息会引起那么强烈的轰动。消息放出去的第一时间,就有许多京城的权贵前来探听虚实。
在消息得到确认后,华家一时间几乎到了门庭若市的程度。京城附近的权贵名流纷纷云集而来,竟然一个个都还打着华家世交的旗号。这般变化令素问始料未及,一时间竟然感觉有些应付不过来,最后只好寻个委婉的理由闭门谢客。
知道了素问的身份,最惊讶的就属莫易了。他原以为素问不过是一个寻常人家的女孩子,却不料竟然有如此不凡的出身。
平心而论,若是单单论出身的话,永宁侯府远远无法与华家相提并论。他们永宁侯府的历史仅仅百年而已,比华家悠久的历史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最重要的是,他们永宁侯府并没有出过能千古留名的名士,但华家却有华佗这位赫赫有名的先祖。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原先的灰姑娘摇身一变成了出身名门的千金。这样的变故来的突如其然,莫易一时半刻有些难以适应,心中总是暗暗的患得患失。
知道了莫易的想法,素问特意为其修书一封。她在信中细数了两人曾经经历过的点滴,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心意委婉的透露出来。温习完共同的回忆,她又谈起了两人畅想过的未来,借此表示了将会与其共度余生的心思。
在这封信的末尾,素问还没忘鼓励莫易上进。她并没有说任何冠冕堂皇的话,只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浓浓的信赖。
收到这一封信,莫易心下颇受震动。他明悟了素问的心思。心中立刻就放下了先前的患得患失,变得重新振作起来。有一个有本事的心上人,这是压力却更是动力。为了他们俩将来的幸福,他接下来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见莫易从阴霾中走了出来,素问觉得十分欣慰。经过了这件事。她越发肯定莫易就是那个生命中正确的人。
这个时代男女地位并不平等,因此导致了大男子主义颇为盛行的现实。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大部分男人都会选择比自己逊色的女子成亲。如素问这般惊才绝艳的女子,爱慕者虽说不计其数,但真正敢下决心追求的却寥寥无几。
对于男人来说,娘子太优秀可不是什么好事。倘若被娘子压一头。他们必将遭受到吃软饭的非议,到时候自己的脸面又该往哪里搁?
与寻常男子不同,莫易并没有大男子主义的缺点。当初素问出身平凡的时候,他并没有嫌弃。如今她摇身一变成了名门之后,他却也没有因此望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