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毒医[封推]-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素问听了,立刻一脸认真的说道:“先生,这个太简单了。他们如果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看看历次天花来袭有多少放牛娃感染丧生?”
面对素问的回答,洪迁有些茫然,下意识的追问道:“啊,就这么简单?听你这么说,难道放牛娃感染天花而死的概率比普通孩子低?”
见洪迁不太相信,素问急忙点头确认。按道理来讲,事实确实应该是这样无疑,但具体的她也没做过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尽管如此,她对这个结论却依然充满信心。不信的话,那些人可以随便去调查,结果肯定八九不离十。
第399章 推诿
经过再三询问,洪迁终于确定了素问的确有办法应对天花,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他之前还想着将妻儿送到江南避一避,现在算是打消了这个主意。
见到洪迁再没提出疑问,素问心知他已经被搞定了,于是便一本正经的建议道:“先生,若是素问没猜错的话,应对瘟疫这件事肯定是朝廷当前的烫手山芋,谁都不想沾手。现在有素问从旁协助,这场瘟疫必能有惊无险的度过,先生可以考虑请太子殿下接手。”
闻听这条建议,洪迁不由眼前一亮。他刚才光顾着操心疫情的事情了,竟然忘记了能从这件事里捞取到的政治利益。
最近这段时间,秦王一党步步紧逼。尽管他们没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却已经隐隐有了一丝要与太子分庭抗礼的意味。倘若太子能负担起这次应对瘟疫的重任,并在素问的协助下战胜疫情,必然能巩固当前在朝堂上的地位。
对于素问的提议,洪迁动心了。太子是他耗费心血教导出来的弟子,自然希望能将其塑造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储君,但问题是这件事蕴藏着不可测的风险。
纠结了半天,洪迁才一脸坚决的开口说道:“丫头,你这个建议不错。既然你有把握能平安度过这次疫情,那为师就去劝太子接下这份重任。话又说回来了,这可是一招险棋,胜则从此必将立于不败之地,输则定会满盘皆输。连当前的优势都荡然无存。”
面对洪迁的忧虑,素问马上胸有成竹的出言保证道:“先生,您尽管放心。实话实说,这件事上素问至少有九成的把握。”
说这番话的时候,素问其实还是有所保留。她知道种牛痘肯定能取得成功,平稳度过这次天花疫情没任何问题。即便没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肯定也会比寻常应对之策来得好。只要能少死一些人,这次疫情应对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再次听见素问的保证,洪迁心中的忐忑不由少了几分。他做出刚才的决定,心中其实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在才感觉好受了一些。
轻轻的吐出一口气。洪迁就故作轻松的说道:“丫头,你也别太有负担。向陛下报告的时候,为师会把预期说的悲观一些。这样一来,陛下就不会抱太高期望。哪怕你们没能做到预期效果。这一回也完全能交代得过去了。”
对于洪迁的安慰。素问心中虽知有些多余。却还是颇为感动。在这种时刻,他还能反过来劝慰她,这无疑体现了一种由衷而发的关怀。
商定好了这些事情。素问就先离开了洪迁的书房。她需要做种牛痘的实验,现在却还什么都没准备,这怎么能行?为了尽快开始实验过程,她必须抓紧所有的时间,争取把所有事前需要的准备工作都完成。
离开书房,素问就直奔洪夫人的院落而去。她要种牛痘,首先就必须找来可以提供抗体的牛,这样的任务必须求助于她敬爱的师母。
面对素问的要求,洪夫人当即就颇为干脆的答应了下来。她已经知道了天花即将来袭的事情,一听说找牛是为了应对天花,二话不说就一口应承下来。她相信素问的医术,几乎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连一点质疑的心思都没有起过。
这一边忙着寻找携带抗体的牛,另一边洪迁则直接修书一封给太子。他乃是太子的老师,并不怕会引起皇帝的猜疑。
觉得有些话不适合在信里说,洪迁就颇为干脆的邀太子会面。他把会面的时间定在第二天下朝后,地点则就近选在御书房外。反正他们商议的是应对天花疫情,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才不怕别人暗中窥伺。
转眼之间到了第二天清晨,洪迁按照老时间去御书房上朝。今日并不是初一十五,所以来议事的只有一些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满打满算一共也就十几号人。
等所有臣子都到齐了,皇帝便开门见山的说道:“诸位爱卿,关于这次瘟疫的事情,朕昨天已经询问过了,不知你们考虑的如何了?这一次天花来势汹汹,估计半月后便有可能扩散到京城地界。眼下正是朝廷需要诸位爱卿扛起重任的时候,相信定不会令朕失望。”
面对皇帝的询问,在场臣子们面面相觑。他们昨夜都考虑过了,应对瘟疫的重任费力不讨好,还有可能把自己的前途折进去,谁都不愿意。
面对群臣的漠然以对,皇帝心中有些不爽,于是便直接点名道:“韩爱卿,你乃是皇亲国戚,又是国之栋梁,不知昨夜考虑的如何了?若是能将这次天花瘟疫压制下去,这可是大功一件,届时朕与百姓定会念着你的好。”
第一个出言点韩冰的名,皇帝心中其实是抱着私心。他清楚洪迁是群臣里最有能力的一个,却并不想让他涉险,甚至一个不小心丢了性命,所以才打算推韩冰去做炮灰。
对于韩冰此人,皇帝还是有清醒认识的。他仰仗着贤妃兄长的身份,没少捞取政治利益。平时没事的时候,看在贤妃和秦王兄妹的面子上,他姑且忍了。现在朝廷有了麻烦,他又舍不得把有真能耐的臣子派过去送死,就只能想着将韩冰推出去当炮灰了。
面对皇帝的点名,韩冰心中暗骂,表面却未显露出丝毫异色来。他虽然有权势,但不过是个臣子,哪里敢对皇帝的询问表达不满。
朝皇帝行了一礼,韩冰这才一脸惭愧的说道:“陛下,臣愿意为朝廷效劳,只是家中老母近日身子出了问题,一时间走不开。陛下是知道的,臣与贤妃娘娘自幼丧父,是母亲辛辛苦苦将我们拉扯大的。现在母亲身染重病,臣为人子的必须在床前尽孝。”
听了韩冰找出的借口,皇帝脸上闪过一抹怒意。他又不是三岁小儿,实情或托词还是能分辨清楚的,岂能被这番鬼话蒙骗住?
冷哼了一声,皇帝只能凉凉的说道:“韩爱卿,既然令堂身体有恙,你就呆在府里仕疾好了,朕也不勉强。这样吧,本朝一直坚持以孝治天下,对子女尽孝颇为提倡。朕特准你在家为母亲仕疾,这段时日就无须来衙门处理朝政了。”
面对皇帝的惩罚,韩冰却装出一副恍若味觉的样子,当即还没忘出言表示感激。这都是他之前就已经预料到的结果了,因此一点都没觉得惶恐。
在韩冰看来,天花瘟疫这件事绝不能沾手。谁都知道天花难以防治,一旦扩散开几乎就是灭顶之灾。哪怕负责的官员再用心,都不可能抵挡住瘟疫蔓延的脚步。最可怕的就是天花极高的死亡率,这简直就是所有官员的噩梦。
韩冰可不傻,之前太医们的推断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半月后天花来袭,京城必将遭遇一场浩劫,能有十之二三的人活下来就算逆天了。
见到韩冰油盐不进的样子,皇帝心中的失望之情难以言表。他原以为看在平时纵容的情分上,韩冰至少会勉强答应下来,却不料竟然拿孝道进行搪塞。这笔账他现在算是记下了,等这一场天花瘟疫过了,再逐一清算不迟。
事后的清算肯定会有,但现在的惩罚却也不能少。既然韩冰以替母亲仕疾为借口,那他岂有不成全这一份孝心的道理?
面对皇帝的清算,韩冰心中一点都不在乎。他可没忘记将要来袭的瘟疫乃是天花,所过之处几乎没几个能活下来的。真要是到了瘟疫结束的时候,朝堂上的臣子也已经损失大半。在那种急需人才的情况下,他还能寻不到东山再起的机会。
能有这样的信心,这还多亏了小时候的那一场天花瘟疫。当时他就染上了天花,差一点就死掉了,幸好最后终于熬了过来。
想到这里,韩冰忍不住偷眼打量了一下身边的同僚。他看的清楚,洪迁这个老匹夫脸上可是一点疤痕都没有,显见是从来没染过天花瘟疫的。只要天花来了,相信洪迁肯定会感染。就算不会,他也会想办法创造这种机会的。
必须说清楚,洪迁虽与韩冰年纪相仿,却并非京城人士。他小时候长在江南,所以幸运的并没有赶上那一次天花。
没有心情继续搭理韩冰,皇帝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莫易外祖父的身上,一脸平淡的问道:“赵阁老,你考虑的如何了?赵爱卿可是朝堂上的老臣了,应对各种事件都颇有经验,相信这次的瘟疫定然不在话下。”
面对皇帝的问询,赵老爷子马上就一脸惭愧的开口答道:“陛下,老陈虽然想为陛下分忧,可惜却力不从心。应对瘟疫必然要全力以赴,老臣现在的年岁实在是应付不来。”
闻听此言,皇帝心中暗骂:老狐狸,现在知道年纪大了,平时怎么就没见你这么有自知之明?
ps:男主外祖父出现了,亲们觉得怎么样?坏笑!
第400章 劝说
对于赵老爷子,皇帝其实打心眼里不待见。他以前就三番五次的暗示过他应该致仕,可惜这厮却完全假装听不懂。
一大把年纪了,却宁死都要赖在官位上,赵老爷子这样的行为简直令皇帝不能忍。若非他乃是赵家的家主,又是先皇时就留下来的老臣,皇帝说不定早就对他下手了。他手下有一批臣子需要提拔,赵老爷子那个位置无疑是众人虎视眈眈的目标。
作为一个臣子,赵老爷子对皇帝的心思并非一无所知。问题是他倒是想退,但赵家现在的局势却容不得这么做。
至于原因,那就跟赵老爷子没有嫡子有关了。这年月人人都看重出身,嫡庶之间的差别宛若天堑。他虽然有儿子,但只是一个庶子,又没能记在夫人名下,自然无法与其他世家望族的嫡子相提并论。
从小到大,赵老爷子的庶子就一直没能打入京城嫡子们的社交圈。他们都嫌弃他庶出的身份,自觉与这样的人交往降低了格调,因此明里暗里表现出了排挤的态度。
没能打入嫡子们的社交圈,一个庶子能发挥的作用就颇为有限。这样一来,他的仕途就变得有些艰难。哪怕有赵家的加持,他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四品小官。在高官如云的京城,四品实在是显得品阶太低了。
看到如今的场景,赵老爷子心中都快后悔死了,早知今日,他当初就该狠下心不顾庶子生母的反对,把庶子记在夫人名下。可惜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每当想到这里,赵老爷子心中还会后悔当年对庶子的生母太纵容,才致使其嚣张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在夫人刚刚怀孕的时候,那女人竟然下药害死了尚未出生的嫡子,从而引发了当前的继承危机。使得他不得不死赖在朝堂上不肯致仕。
只可惜后悔已经为时已晚,错误已经酿成。除了想办法死撑以外,他现在什么都做不了。他现在的办法就是拖,期待庶子能干出点成绩来,好获得一个升迁的机会。
尽管抱着这样一个念头,但赵老爷子心中却跟明镜一样。他这个庶子从小就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无论念书还是做官都平庸的很。能混到如今的四品,多半还是靠了他和赵家这么多年在朝堂上的人脉。
庶子越平庸,赵老爷子就越放不下尚未出世的嫡子。在他的想象里,若是嫡子能平安降生,肯定会是个跟他一样惊才绝艳的人物。接手赵家的基业几乎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说实话,赵家的庶子虽然只是个庶出的身份,但毕竟是这一辈唯一的男丁。光是凭借赵家的人脉和经营,他怎么也不该只混到一个四品官。至于造成庶子仕途不顺的原因,赵老爷子心中明白,却又一心想着逃避,甚至故意对自己进行催眠。
说白了,赵家庶子这么多年还没能升迁上来。其实是有人在背后做了手脚。做手脚的并不是外人,而是赵家老太太。
还未出世的亲生骨肉被害死了,赵家老太太又岂会放过凶手的儿子。不能明着来不要紧。她可是有娘家做依靠的,暗地里动些手脚还不是小菜一碟的事情。她娘家可不像赵家人才凋零,身居高位的侄子就有好几个,各个还都与他关系颇为亲厚。
与这个时代的寻常老妇人不一样,赵家老太太想的十分明白。反正这个家未来的家主又不是她亲生儿子,是不是兴旺跟她没半点关系。
抱着绝不能让仇人好过的念头。赵家老太太打压起庶子来丝毫都不手软。对内她紧抓管家全不放手,对外则由侄子们负责打压赵家庶子的仕途。如此激烈的表现自然引来了赵老爷子的不满。但她压根就不在乎,甚至还乐在其中。
有几次赵老爷子暗示适可而止。她却对此置若罔闻。被逼急了,她就拿未出世的嫡子说事。这件事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每一次都能把赵老爷子的心狠狠的临池一番。
身为一个母亲,赵家老太太心中自然也不会好受。尽管她每次提起都觉得心如刀割,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咬牙坚持了过来。痛苦她不在乎,只要能给未出世的骨肉报仇,受再大的苦也是值得的。
盯了赵老爷子一眼,皇帝就一脸云淡风轻的开口说道:“赵阁老觉得力不从心了,朕实在是心里南安。这样吧,赵阁老就先换个清闲点的衙门,省的累出个好歹来。”
闻听此言,赵老爷子被吓了一跳。他本来的意思只是想把应对天花瘟疫的重任推出去,可没打算就此被调到清水衙门去。赵家庶子现在根基未稳,正是需要他继续坚持下去的时候。要是真被调到礼部,那岂不是等于被变相致仕。
心思转动间,赵老爷子就急忙一脸惶恐的开口道:“陛下,老臣虽然不能担负应对瘟疫的重任,但可以从旁协助。”
碍于赵老爷子的资格摆在那里,皇帝虽然心中不喜,却又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他含糊的答应了一句,便转而问起了另外几位大臣。与这两位类似,这些人都认为这份差事是烫手山芋,恨不得直接躲得远远的,结果自然没一个表示愿意。
遇到这样的情况,皇帝心中的怒意终于有些压不住了。他原以为自己手下的臣子平时算计的多一些,关键时刻总会以大局为重,却不料竟然看走眼了。
盛怒之下,皇帝直接把手中的折子甩了出去,一脸阴沉的咆哮道:“废物,一群废物。你们平时不是一个个威风的很,怎么关键时刻就全都蔫了?瘟疫当前,朕才发现你们贪生怕死的本性,实在是令人失望之极。”
被皇帝怒斥,刚刚被点到名的几个臣子都低头不语。他们表面上露出惭愧之色,但心中却都对皇帝的怒火不以为然。
皇帝发怒确实恐怖,但也要看具体情况。如今日这般几名重臣都被训斥,他的怒火就显得没那么危险了。俗话说得好,法不责众。哪怕皇帝连肺都要气炸了,到头来却也不能真的拿他们怎么样。
要知道他们几个可都是当今朝堂上的风云人物,绝不是轻易能动得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他们几个被皇帝发落了,肯定会引发朝堂的一场海啸。
见众人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皇帝只觉一阵头疼。他知道他们的心思,但在这种瘟疫即将来袭的时刻,还真是不能轻举妄动。倘若朝堂有了变动,人心必然浮动,到时候应对瘟疫只会变得越发艰难。
想到这里,皇帝把目光投向了洪迁。他多想请洪迁出面主持这次应对瘟疫的事项,但最后终于还是忍住了这个念头。
在皇帝的心理,洪迁是他留给太子将来要重用的臣子。这次应对瘟疫的任务处理好了自然皆大欢喜,但万一有个闪失,后果必然不堪设想。瘟疫确实可怕,但相比于江山社稷的传承,瘟疫那点损失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将视线收回,皇帝便随意的挥了挥手,命令臣子们先退下去。他现在需要冷静,应对瘟疫的事情只能待会儿再议。
走出御书房,洪迁与太子直接就朝远处走去。他们有事情要商议,所以自然要避开这几位大臣。他们两个一起往远处走,自然引起了身后几位大臣的注意。只可惜人家师生摆明了要说悄悄话,几人自然不会主动往前凑。
走到空旷之处,洪迁就开门见山提出太子应该接下这次应对瘟疫的重任。他把这样做的利弊分析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无论如何结果都不会太差。
面对洪迁的提议,太子有些意动。他其实早就想着有一番作为了,可惜却迟迟没寻到合适的机会。如果这次能确保京城平安度过瘟疫,他的声望必然会再上一层楼。到那时候,哪怕秦王再有不臣之心,他也不怕。
尽管心中有所意动,但太子却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