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毒医[封推]-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起码在这个题目上是这样。
什么东西加热以后,不仅不会融化,反而会凝固?对他们来说,这还真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正如素问之前所举的那个例子,冰在加热以后会融化。在围观众人的心理,几乎所有东西加热以后都会融化,但惟独没想到一种会反过来凝固的东西。想一想冰块和灶糖,这些东西都是受热以后会融化的,并没有一样会反过来凝固。
琢磨了好一会儿,年轻举子最终还是没理出一点头绪来。他满脑子都是素问刚才所说的冰,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东西加热后会凝固。
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年轻举子便一脸沮丧的开口认输道:“华小姐,你这道题目太难了,小声答不出来,这一轮甘拜下风。虽然输了,但小声希望能输的明白。请华小姐将正确答案告知,好让小声回去细细揣摩一番。”
面对这个态度良好的年轻举子,素问不由心生好感,马上就客气的答道:“既然阁下已经认输,那自然是要公布正确答案的。加热后会凝固的东西并不少见,鸡蛋鸭蛋这些都可以。”
听了她的回答,年轻举子脸上立刻闪过一抹懊恼之色。他刚才脑子里光想着冰块了,竟然把天天都要吃的鸡蛋忘在了脑后,真是该死。如果能想起早上才吃过的煮鸡蛋,他肯定能答出这个问题来,又何至于沦落到被人一题秒杀的地步?
不得不说,这个年轻的举子实在是太缺乏经验了。他刚刚之所以脑子里会一直盘旋着冰块的念头,其实全都是素问之前的暗示造成的。
引了一口茶,皇帝这才一脸惊喜的对洪迁说道:“洪爱卿,你这个学生不简单。在问这道题目之前,她故意提起上一道题目,从而起到了转移对手注意力的效果。这一招实在是高,没点经验可做不来。”
面对皇帝的夸奖,洪迁马上就一脸谦虚的答道:“陛下,您谬赞了。素问哪里能想到这些,不过是巧合罢了。说白了,她运气比较好,这次纯属侥幸。”
揭晓了正确答案,围观众人脸上全都闪过了恍然之色。与台上年轻的举子一样,他们之前也都被素问抛出来的冰块论吸引走了注意力。现在知道了正确答案,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惊觉了之前被牵着鼻子走的事情。
明白了这一点,围观众人不由莞尔一笑。大部分人都只觉得刚才被牵着鼻子走不过是巧合,只有一小部分才觉得这都是素问有意为之。
不管是当做巧合的还是当做有意的,他们都只是一笑而过,并没有太当真。在他们看来,像素问这样一个正值妙龄的少女,只要不是做一些触及到众人底线的事情,他们都可以接受。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他们才不会放在心里。
莞尔一笑之后,围观众人便重新琢磨起了素问提出的这个问题。与前两个问题不一样,这道题目并不是那种需要逆向思维的怪题,反而是一个涉及到生活常识的问题。
明白了这一道题目的精髓,围观众人对素问不由越发高看一眼。如果说之前的两道题目展现了素问思维的与众不同,那这一道题目就说明了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有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外加明察秋毫的观察力,难怪她能写出那般充满灵性的诗词?
对于众人心里的念头,素问并不知情。她打败了第三位对手后,立刻就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战斗中。
比赛不止,战斗不息。
只要台上还有一位北方举子存在,素问就绝不会停止战斗的脚步。只有将台上所有北方举子都打败,她才能结束这一场状元擂的比拼。
ps:考虑到时代背景,还特意寻了一下冰水两个字的繁体,结果发现跟简体一样。嘿嘿,有木有觉得作者君很认真?
第376章 上折子
接下来的时间,擂台上简直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在素问层出不穷的脑筋急转弯面前,北方举子无一胜出,最后竟然落了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刚开始的时候,旁观的南方举子还心存登台的侥幸。可惜在接连见证了几位举子落败后,他们就完全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在素问压倒性的优势下,任凭北方举子事前做了多少准备,都休想获得逆转获胜的机会。
到了后来,南方举子已经彻底把自己参与者的身份遗忘岛了脑后。他们与现场围观群众一样,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破解素问谜题的工作中。
当最后一个北方举子猜错答案后,南方举子的思绪终于被拉回了比赛的状态。面对从天而降的胜利,他们在觉得高兴的同时,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情。胜利来的如此容易,这是他们事前从未预料到的,如今也只能苦笑着接受了。
见这个环节的比拼尘埃落定,担任司仪的评判这才出面进行了总结。他将素问狠狠的夸奖了一番后,又顺便点评了一下其他选手的表现。
面对评判的点评,其他选手脸上不约而同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相比于素问的精彩表现,他们这一局几乎是毫无作为。如果一开始韩冰清没有直接挑战素问,说不定他们还能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可惜这样的如果只是一个假设。
总结完之后,司仪就宣布了第三局的结果。毫无疑问,有素问的精彩表现在,南方举子这一边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按照预想中的情况。这一局本来是应该产生一位最后赢家的。只可惜半路杀出个华素问来,这一场预想中的最后赢家并没有产生。尽管没有产生名义上的最后赢家,但素问却被所有的人公认为是第三局的真正赢家,没有任何人表示异议。
毫无疑问,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都能看出来。素问在第三局的比赛中优势有多么明显。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单方面屠杀了一整只队伍,这样的人自然是这一局真正的赢家。
有第三局的胜利在手,南方举子这一边自然赢得了整场的对决。他们用自己真正的实力,证明了与北方举子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不仅如此,他们更是用这种方式。变相的证明了这一次科举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宣布了这一场状元擂的比拼结果后,五位评判还分别发表了观看的感想。他们首先恭喜了获胜的南方举子,然后又勉励了落败的北方举子,最后接着闲扯了一些感受。
状元擂结束的第一时间,打擂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就迅速的开始在京城流传开来。在这个过程中。素问无疑成了最具话题热度的新闻人物。由于她在打擂过程中的表现实在是太过精彩,一时间引来了无数读书人的议论与品评。
无论对素问持什么样的态度,都不能否认其在打擂过程中的精彩表现。她写的新词,她对《论语》的妙解,以及她提出来的那几个精彩的题目,这一切都耀眼的令人无法辩驳。
这一轮热潮下来,素问新一代才女领军人物的名号越发响亮了。就连原来许多对此并不认可的读书人,如今也都承认了她这一身份。能将一群上榜的才子团灭。如果她都无法成为新一代才女领军人物的话,那又有谁有这种资格?
就在南北方举子打擂的事情持续发酵的时候,京城又出现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据说宰相韩冰寻到了证据。能证明洪迁曾密谋过弊案。
这条消息一出,京城上下一片哗然。在这条消息的映衬下,素问的风头终于被压了下去。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紧了朝堂,等着更详细的情报。既然韩宰相寻到了证据,就必须拿出来,否则又怎么能令别人信服?
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韩冰总算是拿出了所谓的证据。搞了半天,他拿出来的证据就是当初洪迁帮浩然书院学子批改文章的书信。
知道了证据是什么。素问立刻就放下心来。这些东西都是洪迁在进京之前写出来的,那时候连陈德全都还没去云州呢。若说洪迁当时就开始准备弊案。这连三岁小孩都不会信。原以为韩冰伪造出了某些证据,没想到到头来只是虚惊一场。
虚惊一场后,素问就开始思考秦王一党这么做的用意。想要用这些证据搞垮洪迁,这明显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他们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思考了好一阵子,素问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症结。她立即找来了莫易,询问这条消息在京城的流传情况。从莫易这里,他知道了这条消息流传甚广,严重脱离了正常范围。很显然,这条消息背后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搞清楚了这一切,素问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事到如今,她终于明白了秦王一党的用意,不是为搞垮洪迁,而是要借机抹黑他的名声。
看穿了秦王一党的目的,素问和莫易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他们原本就安排了人手净化舆论场,现在更是立刻加大了投入。既然对方想用这种手段抹黑洪迁,他们又岂能坐视不理?除了发动隐藏在民间的人脉外,他们还发动了当初那数十位参加了发布会的名士。
在一群人不遗余力的攻坚下,京城的舆论风向终于被逆转了过来。那份证据的真实情况被解释清楚,洪迁的名声总算是得以挽回。
将秦王一党的阴谋破坏掉以后,东宫马上就派人送来了调查报告。他们认真排查了当初接受过洪迁指点的学子,从中寻出了泄露出这份证据的嫌疑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嫌疑人还是素问和莫易的熟人,正是打过几回交道的李守信。
知道了叛徒的身份后,素问并没有觉得惊讶。她早就看穿了李守信的为人,对他能干出这种事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虽然没觉得惊讶,但素问却还是感到了恼怒。李守信与秦王一党沆瀣一气,竟然还敢算计洪迁,这种行为已经触及到了她的底线。还好有太子一派的人打算出手修理那厮,否则她就要考虑想办法复仇了。
这一阵流言被压下去之后,北方举子那边终于有了动静。酝酿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内部出现了要求结束示威的声音。
说实话,这样的声音其实早就该出现了。只是由于对洪迁不利的流言忽然冒出头来,这样的声音才推迟了出现的时间。他们需要观望一下,看看洪迁会不会在这一波的流言中倒下?如果倒下的话,他们便无需低头示弱。
当然,结果是十分明确的。在这一波流言中,洪迁顺利的挺了过来,还顺势来了个逆转,将秦王一党的阴谋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这样的声音出现后,北方举子内部便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举子们分为两派,一派要求从皇城门外撤退,另一派则要求继续抗争到底。他们两派各执己见,一时间纷纷扰扰,看样子短时间内是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知道了北方举子内部相持不下的情况,洪迁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找准时机,他便趁机呈上了南北分榜的折子。
在折子里,洪迁先替北方举子进行了开脱,表明并非北方举子资质比南方举子逊色。说到底,只是缺乏优秀师长的教导,才致使出现了北方举子考不过南方举子的情况。如果北方举子能有名师指导,肯定能与南方举子在科举中平分秋色。
开脱完之后,洪迁就泛泛的谈了一下改善南北方举子之间差距的措施。当然,他知道这种差距基本上不可能改变,所以并没有着墨太多。
泛泛的谈了一下,洪迁便提起了暂时解决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办法——南北分榜。表面上说着是暂时解决,实际上却是抱着一直沿用下去的打算。他知道导致南北教育失衡的原因十分复杂,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真的解决。
收到这一份折子,皇帝简直欣喜若狂。他这段时间虽然一直表现的云淡风轻,心中却一直在为南北举子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担心。
现在好了,有了洪迁呈上来的这一份折子,南北方举子之间水平存在差距的问题终于可以得到彻底解决。有差距不要紧,他直接把南北方分成两块进行发榜。杜绝了正面竞争,双方便再也不会发生如这一次的示威抗议。
按耐住心中的狂喜,皇帝当即就写下了一封夸奖洪迁的诏书。紧接着,他便把诏书连同洪迁的折子一起发了下去,给朝堂众位大臣观看。
知晓了洪迁提出的南北分榜的建议,朝臣们简直肠子都要悔青了。他们都恨自己思路狭窄,竟然没能想到这么好一个主意。如果这个点子由自己提出,那这一次的功劳岂不是就属于他们了?
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南北方举子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功劳可是会千古留名的。
ps:如果说本书进入完本倒计时,亲们会信吗?
第377章 做客
在皇帝的力挺下,南北分榜的建议很快就获得了通过。朝臣们虽心思各异,但碍于皇帝表现出来的坚决态度,终于没敢出声表示反对。
获得了朝臣们的拥护,皇帝马上就下了一封圣旨。她将洪迁的书信拓印了一份,连同圣旨一起分发到了北方举子的手中。他这一招釜底抽薪,一下子就将那些对洪迁心存不满的声音打压了下去,同时彰显了朝廷在这一次科举风波中的态度。
知道了圣旨中的内容,广大北方举子纷纷表示了坚决的拥护。他们的士气原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这一回终于迎来了彻底崩塌的下场。
有了皇帝南北分榜的承诺,广大北方举子开始迅速散去。他们在科举中的不利局势已经被彻底逆转,现在早就没了继续留在皇城门外抗议示威的理由。他们撤退的很快,一两个时辰便走了个七七八八,几乎有一种兵败如山倒的感觉。
剩余一些企图浑水摸鱼的举子见势不妙,也都趁着皇帝没有反悔的时候溜了。两三个时辰之后,热闹了好几天的皇城门外终于再度恢复了冷清肃穆的模样。
早在听闻洪迁呈上折子的时候,南方举子就直接解散了队伍。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声援洪迁,这时候自然没有继续留守示威的必要。反正他们有内部消息,能提前预料到局势的变化,所以便抢在北方举子之前解散了声援示威的队伍。
下达圣旨后,皇帝立即就追加了一道圣旨,把关在天牢里的洪迁放了出来。现在要进行南北分榜的工作,他作为这一次的主考,自然不能继续闲着。
被放出来以后,洪迁只匆匆的回了一趟家,然后便再次一头扎进了衙门。有了南北分榜的主意,他之前的工作有不少内容要重新进行审定。他这一忙就是好几天,中间连一次家都没回,还好洪夫人可以天天派洪礼或素问去探望。
说实话,洪迁这一波忙的主要是北方举子那边的试卷。现在要单独分出一个北榜,需要补充八成左右的名额进去,这可不是一个小的工作量。
相比之下,南方这边只需要补充两成成绩尚可的举子便可。他只忙了不到一天的功夫,便将南榜上所有的名单确定了下来。搞定了南榜后,他便将剩余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北榜的工作中,一直折腾了好几天才算结束。
在南北分榜紧张进行的时候,京城百姓却在议论科举弊案发生到现在的种种见闻。在他们的议论中,素问无疑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一个名字。
经过这一场风波的洗礼,素问仿佛经受住了打磨的钻石,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她在南方举子面前发表演说,在众多名士面前侃侃而谈,在状元擂台之上独战群雄……这所有的表现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令她的才名一夜之间闻名天下。
自从出名后,素问的所有信息都成了京城八卦人士最热衷讨论的话题。在八卦人士的挖掘下,她在云州的种种壮举都逐一被曝光在京城百姓的眼前。
她出身女户,在祖父过世后一肩扛起了家里的医馆。她至纯至孝,劝谏生父勤勉向上,可惜却遇到了一个渣爹。她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云州城数一数二的名医,更是慷慨大方的与同行分享行医心得……
素问种种经历不一而足,却都充满了传奇色彩。直到了解了她曾经经历过的风浪,京城百姓才终于对她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
出名以后,素问过往的平静日子便一去不复返。她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的请帖,全都是京城各家的贵女派人送来的。她是清流领袖的学生,又是太子殿下的师妹,更是新一代才女的领军人物,想要交好于她的人简直数都数不过来。
面对各家贵女的邀请,素问犯了难。她虽然接受过华母的贵女教育,但还是第一次对上这种情况,去哪一家不去哪一家简直快把人逼疯了。
还好有洪夫人在,素问总算是有个参谋。在洪夫人的指导下,她将那些比洪府地位低的人家送来的帖子剔除掉,一下子就清除掉了一多半。这样一来,她的压力就要小的多,只需要在剩余的邀请里随意选择几家便可。
经过一番挑拣,素问最后确定了两份邀请。一个是太子妃娘家亲妹妹叶茜雪发来的请帖,另一个则是安阳长公主小女儿送来的请帖。
之所以要选中这两家,素问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决定。叶茜雪乃是太子妃的嫡亲妹妹,当初在陈德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