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田喜事:腹黑小农女-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吴明与同窗接触的日子虽然不多,却在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了不少人脉。

    要说到为什么有人要找吴明代写书信,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原来白川书院名气大,自然就有不少富贵人家的子弟慕名而来,哪怕学问再差,来白川书院混几天日子,回去也是吹嘘的资本。

    这样的公子哥儿,大多学问都不怎么样,都是家里人寻了关系走后门送进来的,家人为了让这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吃点儿苦头,也了解一下人生疾苦,都选择让他们寄宿在书院。

    书院虽然吃住不愁,跟家里那些丫鬟婆子一大堆的环境自然无法相比,这些公子哥儿才住了几天就叫苦连天,纷纷要写信给家里的女性长辈,寻求母亲及祖母的庇护。

    可自打一位写信回家诉苦,却被父亲赶过来臭骂一顿,还当众挥舞着那封诉苦信,说他写个信都错字连篇,一定要在白川书院好好住上几年,改头换面才许回家的事情发生之后,众多公子哥儿们人人自危,毕竟大家水平都是半斤八两,谁也不敢保证写信回家,会不会遭到同样的下场。

    不写信是要继续吃苦的,写信可能要吃更久的苦,于是公子哥们想到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主意,找个学问好的同窗代写书信,那不就两全其美了?

    于是,吴明的创收之路就这么开始了。

    吴明虽然年纪小,学问却好,尤其写得一手好字,仿个颜体宋体都是漂亮非凡,这些都是平日里常练的字体,又看不出是仿写的,所以短短几天内就接了好几封代写书信的任务。

    吴明利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写个家信引经据典,声情并茂,连要求他写书信回家的公子看了都感动得泫然泪下,坚信自己在书院里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迫切需要家人的拯救。

    没办法,公子心里苦啊。

    书信写得好,效果自然就好,效果好了,公子们出手自然就大方,这个二两那个三两的,几封信写下来就挣了这么多银子。

    荷花听了吴明的发家史,只觉得哭笑不得。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她的想象力啊!

    吴明见她还虎着脸不说话,讪讪地笑道:“不光是书信,他们还跟我说,往后让我帮忙题个诗词,写个扇面条幅什么的,他们要拿去参加文会,还要送人……这些都是有润笔费的。”

    他算着,这些都是小活计,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得的回报却很丰厚,至少他能赚够自己的束修和生活费用,不用再花荷花的银子了。

    荷花无奈扶额,片刻才正色对吴明说道:“小明,这种事你不必做的。你现在才十三岁,要是做惯了这种事,肯定会耽误学业,那可就是因小失大了!”

    她在前世见过太多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儿,可不想让吴明这么小就走上歪路。

    吴明一惊,忙认真地说道:“我知道,这几日我都在读书呢,你看,这是我每天写的字,还有给自己的订的功课,荷花你放心,我知道轻重,不会耽误学业的。”

    荷花看他的本子上写着每日要做的事,写几张字,背几页书,先生安排的功课,都工工整整地抄在本子上,就连枕边也放着书,显然是临睡前还要读的,心底不由得就软了几分。

    他有多刻苦,难道她还不清楚么?

    说到底,他这么努力赚钱,还不是能让自己轻松些?

    荷花放缓了语气,轻声说道:“你记得就好。”

    听着外头响起了学子们的脚步声,荷花站起身来:“你该去上课了吧?我们也先回去了。”

    田大强拿起食盒,也说道:“小明你别太辛苦了,缺啥少啥的,只管叫人捎信回去,在书院里好好读书,啊?”

    荷花想起一件事,忙又说道:“对了,我在老姑那儿放了一百两银子,你要是急用,就去县里找老姑,永丰酒楼,你记住啊。”

    吴明不愿违逆她的好意,点头应允:“嗯,我记住了。”

    荷花和田大强又嘱咐了好几句,才不舍地离去。

    吴明站在书院门口,望着他们的背影远去。

    荷花来了又走了,他这心里就像是满了又空了。

    除了空,还多了一丝不明的东西。

    荷花赚了那么多银子,他可要加倍努力,不被她落下才行!

    白川书院位于县郊外,等荷花和田大强回到县里,天已经开始黑下来了。

    田芳正在吩咐小雀儿去把各处的灯点起来,见荷花回来忙迎了上来:“荷花,你咋才回来呀!”

    荷花听田芳的语气像是带着几分埋怨,不由得疑惑起来:“老姑,咋地了?有啥事啊?”

    “可不是有事儿么,还是大事儿呢!”田芳拉了荷花过来,劈头问道,“你是咋认识薛神医的?”

    “薛神医?”荷花更听不明白了,“我是认得他啊,咋了?”

    看荷花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田芳恨铁不成钢地戳了戳她的额头:“还咋呀咋了的问,刚才薛神医来我这儿找你呢,就刚才!你说你这丫头,一走走一天,也不说早点儿回来,薛神医等了半天不见你,只好回去了。”

    田大强闻言也愣住了:“你说啥?薛神医来找荷花?”

    这真是怪事儿,荷花不过是个乡下丫头,薛神医怎么会主动来找她?

    看田芳捶胸捣足的懊悔样子,荷花又是好笑又是奇怪:“薛神医来找我?他找我干啥?说没说啥事儿啊?”

    田芳摇摇头:“薛神医是啥样儿的人,咋会跟我说话啊?荷花,薛神医找你到底因为啥事啊?还有还有,你是咋认识薛神医的,快跟老姑说说!”

    她在县城的日子虽然不长,却也听说过薛神医的名头,谁不知道薛神医是县里的名人,却因为性子古怪,连寻常的官吏乡绅都不肯结交的,荷花居然入了他的眼,还主动来酒楼里找荷花,这可让田芳十分意外。

    田芳这个激动啊,要是能搭上薛神医这个关系,那往后酒楼的生意更好做了。

    可是激动之余,她也奇怪,荷花是咋认识薛神医的呢?

    荷花想了想,寻思田芳也不是外人,就把救治梅花的过程告诉了田芳,田芳听得又是心疼梅花,又是对薛神医的医术充满崇拜。

    “过年那时候,我们送到薛府一些药材做年礼,其中还有灵芝啥的,兴许他是为了买药材吧?”荷花想到薛神医那天说用药材抵诊金和药费的事儿,寻思可能是薛神医觉得她卖的药材好,就想再买点儿。

    “哎呀对了!”荷花顺势就想起那天薛神医对玉容娇那张方子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警惕,“他肯定是为了那张药方!”

正文 第381章离去

    当时她告诉薛神医那张方子的几样成分的时候,薛神医就一副心痒难耐的样子,还要她去他府里找他呢,她当时正在气头上,直接就给回绝了,没想到薛神医居然就追到田芳这儿来了。

    荷花皱着眉头想,要是薛神医揪着这个方子的事儿不放,还真是麻烦。

    田芳和田大强也知道那方子值一千两银子呢,不禁面面相觑。

    “薛神医那样身份的人,会惦记荷花你那个方子么?”

    荷花摇摇头:“他不一定是惦记能卖多少银子,只是从医的人,难免都会对这些东西有兴趣。”

    像薛神医那样古怪的人,十有八九更喜欢钻牛角尖,搞不明白的东西,就非要搞明白才行。

    荷花想到这里,便说道:“爹,县里的事儿都办完了,咱明儿就回去吧。”

    田大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自然也对富贵人家敬而远之,生怕惹了麻烦。

    “行,咱明儿就回家!”出来好几天了,他也想家里的媳妇孩子了呢!

    田芳知道这事儿不好处理,也就不留他们了:“那行,明儿让家里的马车送你们。”

    如今酒楼还没正式开张,她家的马车闲着,送田大强他们一趟也不耽误事儿。

    晚上田芳忙着给荷花爷俩收拾东西,又拿了各种布料补品之类的给周氏和小六小七,又给梅花几个姐妹带首饰头花啥的,忙得不亦乐乎。

    田大强一个劲儿地推辞,可是田芳哪里能容人拒绝的,一张嘴噼里啪啦地说了半天,把田大强堵得连客套话都说不出来。

    再说田芳说得也有道理,再有三四个月梅花就要嫁人了呢,她这个做老姑的,给侄女儿添点儿嫁妆也是应该的。

    荷花倒有些过意不去,她本想看着田芳把酒楼正式开起来再走的,可是招惹上了薛神医,她要是不走,只怕田芳这里更麻烦。

    倒不是她把薛神医想得有多坏,只是薛神医这样的人,如果达不到目的,只怕时不时就会过来,田芳这酒楼还没正式开张呢,本来就有泼皮无赖盯着,要是经常见薛神医出入,指不定外面又要传什么闲话,要是说他们酒楼有人生了重病甚至瘟疫啥的,往后谁还敢来吃饭啊?

    荷花又不能骂薛神医,他毕竟是梅花的救命恩人,再说这人又不是有什么不良的念头,只是对那张玉容粉的方子感兴趣罢了,可是荷花跟玉容娇签了合同,不能把方子透露给别人,薛神医非要问这个方子,这不是让荷花为难么?

    所以荷花觉得,还是自己走了最干净利索。

    次日一早,荷花和田大强跟田芳告了别,上了马车。

    荷花寻思自己来一趟县城还没买什么东西,又算计着这个时辰,薛神医应该在医馆里诊病,更何况自己坐了马车也不用怕人看见,就让车夫拉着自己去逛街。

    虽说田芳给他们带了不少东西,可是荷花家里人多,还有两个小的,小田村又没个买东西的地方,连货郎都是十天八天才去一次的,所以荷花一来到县里,就想着买些零七八碎的日用品。

    周氏生了两个孩子,身体一直不怎么好,荷花惦记着她的身子,先去买了许多补品和食物。

    眼瞅着要四月份了,天气热了,家人的换季衣裳也要做起来了,荷花又买了很多布料,再加上田芳送的,估计给家里每人做个两三套是够了。

    再有小六小七要用细棉布的料子,梅花的嫁妆布料更要挑好的,所以买布料又花了不少时间。

    至于其他的东西就更多了,要在后山种的各种粮食和菜种子,还有各种农具,荷花见有果树苗高兴得不得了,每样都买了不少。

    如今家里有后山了,再多的果树也种得下。荷花想象着过几年就能吃上自己家种的果子,心里美滋滋的。

    买完了必要的东西,荷花又去了首饰铺和杂货铺等铺子,给三个姐姐的头花簪子,各种针头线脑,锅碗瓢盆之类的日用品,自然也少不了小六小七的虎头鞋和拨浪鼓等玩具。

    她现在有银子了呢,当然要花在家里人身上。

    虽然荷花买东西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可是这么一圈买下来,半天也就过去了。

    幸好有田芳家的马车,这些东西都能装得下。

    买完东西时辰已经不早了,荷花叫田大强请车夫在路边小店吃了碗面,又买了些糕点路上吃,匆匆上了路。

    他们启程晚,虽然车夫一路上紧赶慢赶的,还是天黑的时候才到了七里铺。

    再往里就是山里了,他们当然不能趁黑赶路,荷花想着临走之前,田芳托自己来七里铺的永丰面馆看看,便叫车夫直接去了永丰面馆。

    “哟,是二舅爷和荷花姑娘来了,快请进!”

    田芳和梁忠不在七里铺坐镇,自然要把这边的生意托付给信得过的老人,以前荷花经常过来,所以店里的掌柜伙计都认识他们,看他们一进来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刚过了晚饭的时辰,荷花见馆子里还坐着几桌客人在吃饭,笑道:“大家伙都忙着去吧,我们又不是客,可别耽误了生意。”

    她说得有理,众人就散了,只留下一个姓牛的掌柜招呼荷花。

    这个牛掌柜是梁忠家里的下人,因为他忠诚可靠,又是多年的人了,所以梁忠两口子在离开之前,提了他做管家,让他做永丰面馆的掌柜。

    都是自家人,牛掌柜对待荷花自然格外热络,毕竟要是没有荷花的点子,这里的生意不可能这么红火,他也就不可能做这个大掌柜了。

    “二舅爷,荷花姑娘还没用饭吧,楼上有雅间,您二位先上去坐着歇会儿,我叫厨子做几样儿好菜。”牛掌柜带着他们上了楼,又去了厨房。

    等他回来,荷花便问道:“牛掌柜,最近生意咋样啊?”

    “托姑娘和二舅爷的福,店里生意还好。”牛掌柜笑眯眯地说道,“尤其姑娘教我们做的那个香菇肉炸酱面,卖得最好了,平日里能卖几百碗,要是赶上大集,有时候能卖一千来碗呢!”

    荷花吃了一惊:“能卖这么多?那你们做得过来么?”

    七里铺也就算是个小镇的规模,一天能卖一千碗面条的确是很多了。

    牛掌柜如实地讲给荷花听:“要是现做肯定来不及,咱们这儿的厨子和伙计都是赶早做个几大盆的香菇肉酱,到时候直接浇在面上,做起来方便得很。咱这炸酱面味道好,做得又快,十里八乡来赶集的都乐意来吃,卖得好着呢!”

    荷花在心里算了算账,如果按照牛掌柜说的,这炸酱面做得快,翻台率就高,一桌接一桌地吃下去,一天卖个一千碗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来七里铺赶集的人很多都是一大早上空着肚子来的,过来摆摊的来得更早,干了大半天的活,赶了半天的路,谁不想吃碗热乎乎的面条啊?

    再说只要来吃饭,就有免费小菜,一个人平均花个几文钱,又有面又有小拌菜花生米的,还有免费茶水,回头客自然越来越多。

    像牛掌柜说的这种方式,算是批量生产,人工和成本都比较低,薄利多销,利润还是很丰厚的。

    荷花算清楚便放下心来,又问道:“那还有什么卖得好啊?”

    她想多打听一下市场,这样到县里也好给田芳一些建议。

正文 第382章两清

    牛掌柜想了想,说道:“其他的都差不多,只不过……”

    他顿了顿,才笑道:“就是荷花姑娘做的那个火腿菌菇面,虽然卖得贵了些,可有些身份的人都爱吃,算下来也不少赚呢。”

    荷花听了微微一笑,七里铺这里算是个附近几十个村子的中心,有些家境好些的人也吃得起这个菌菇面。

    她正要再详细追问,却听牛掌柜继续说道:“尤其那位郑小公子,这两个月隔了几天就来一次,每次来必点这个菌菇面,咱们这儿的那些酸秀才啊风流才子啊,都跟着他学,这阵子咱们的菌菇面都不够卖了。”

    郑小公子?郑如松?

    荷花一愣,瞬间忘了自己想要问的话。

    郑如松有那么爱吃这个面吗?还每次来都点?

    她想起上次见面,自己曾经答应过要给他做面吃的,可是接下来发生好多事儿,她连门都没怎么出过,更别提来七里铺了,这事儿就给搁下了。

    这是荷花失信了,她心里不免有几分愧疚,可是转念一想,她去县里的时候也去问候过郑如松了啊,还被他们府上的大丫鬟骂了一顿呢,这就算两清了吧。

    荷花回过神来,想了想,说道:“牛掌柜,要不这样吧,这个菌菇面呢,每天限量供应,就只卖二十碗,只是要做得越发精细才好。”

    牛掌柜也管了一段时间生意了,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笑道:“荷花姑娘这招儿好,明儿我就去外头挂上牌子。”

    这菌菇面的顾客群体与大众群体不一样,都是些附庸风雅向郑如松学习的人,或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群喜欢装13的人,这种人的心态是只要是好东西,那花多少银子都值,要是限量版的,那就更要抢破头来买了。

    再说这个菌菇面本来做法就复杂,又费材料又费人工,这样一天只做二十碗,省下来的人工可以去做其他的菜,利润也不会少。

    荷花想起来一件事,忙又叮嘱道:“要是郑小公子来,可不要说什么限量的,不管他什么时候来,都要给他做。”

    这个面还是他给带火的呢,荷花自然不能亏待他。再说郑如松帮了自己那么多,给他一点儿特权也是应该的。

    牛掌柜忙不迭地答应:“这是自然,荷花姑娘放心便是。”

    这时候饭菜端上来了,牛掌柜坐在下手,陪着他们吃了饭,荷花他们累了一天,吃过饭早早就去休息了。

    荷花躺在热乎乎的炕上,渐渐放松了下来。

    这次出来,她办成了不少事,可也真是累坏了。

    明天就要回家了,想想还真是激动呢。

    从七里铺往小田村赶,那就快多了,他们又坐着马车,第二天早上荷花起早了些,半个时辰他们就到了家。

    虽然才离家几天,家里人看见他们都十分亲热,周氏和梅花抱着孩子迎出来,翠花拉着荷花问长问短,杏花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