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渣男[快穿]-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瑜低低的笑了一声,说道:“夜深了,不扰妹妹清静了,早些歇息。”
沈芷兰站在门背后,直到完全听不到半点动静,这才回过神来。
沈家这边过年确实清静,但邵家这头,整日里迎来送往,热闹得有些过了头。
大年初一是归宁日,出嫁女携夫婿儿女一同回娘家。
邵玉燕作为原配长女,一回到侯府,完全是一副主人做派,一看到萧氏,邵玉燕脸上便带了三分笑,说道:“可见是母亲疼我,知道我要回来,早早就等着呢。”
为了跟邵玉燕错开时间,萧氏总是每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因而每年大年初一,萧氏总有几分不爽快。
“你怎么回来也不带着两个孩子?”萧氏问道,若说有什么让她开心的,便是邵玉燕自出嫁之后,一直没能生出嫡子,偏偏她又是罗家宗妇,平日里压力别提有多大了。
“老大如今定了人家,大过年的也还要学规矩呢,老小昨夜里似是吹了风,有些风寒。”邵玉燕解释道。
萧氏撇了撇嘴,说道:“大过年的感染风寒,可真是晦气啊。”
萧氏倒是知道邵玉燕不顾侯爷反对,也要将长女定给大皇子的长子之事,这时候说起“学规矩”,显然是在炫耀了,可萧氏也乖觉偏不给她炫耀的机会,转而看向一旁的庶女,问道:“听说你又怀了?你辛苦了。”
那庶女骤然被嫡母这般关怀,还颇有些受宠若惊,当即战战兢兢的回答了起来。
萧氏看了邵玉燕一眼,对着那庶女说道:“你也别这么软和,嫁过去一连生了三个儿子,也该挺起腰做人,若一直这么唯唯诺诺的,还怎么笼络夫婿的心。”
庶女赶忙应是。
萧氏又道:“你这一个接一个的生,身子如何吃得消,我那还有一些上好的血燕,你回去的时候记得带着,你是双身子的人,平日里得多注意。”
邵玉燕望着庶妹的肚子,眼神微暗。
往常萧氏可不敢这般不给邵玉燕脸面,只是如今连邵侯爷都对这个女儿失望透顶,她自然乐得趁乱踩上两脚。
而书房这边,邵侯爷原本最钟爱罗家这个女婿,如今看着他神色也淡了不少,反倒对于二女婿,多问了几句学业。
“你不是要考科举吗?你二姐夫学问极好,平日里有什么不懂的,你也多问问。”邵侯爷对邵瑜说道。
邵瑜赶忙应声,他身在侯府看得十分清楚,邵侯爷是什么立场,大姐和大姐夫肯定也知道,但即便如此,这两人依旧选择了跟大皇子联姻,这般显然就是不曾考虑过邵侯爷的心情。
罗家是大族,倒不是没落了,只是因着多年前的一桩错事,闹得如今的处境不上不下,因而罗家上下都迫切的寻找一个出口,改变如今这样的局面,大皇子此时递过来的橄榄枝,对罗家人也就格外重要。
大皇子联姻罗家,一为看重罗氏,二便是为了通过罗家搭上邵家,这门亲事结的极为艰难,中间好几次险些除了差错,但即便结成了,却并没有如大皇子所想的那般。
大皇子本以为邵侯爷并非不站队,而是在待价而沽,因而罗家这门亲事,在大皇子看来便是给了邵侯爷一个台阶下,这般将人拉入自己的战船完全是顺理成章,但他却没想到邵侯爷是真的纯臣,完全不愿意搅合到皇子之争了,直接卸掉了身上的数项职务,借此来像皇帝表明决心。
多年君臣相得,皇帝自然不会为难自己看重的老臣,邵侯爷虽然是半隐退状态,但邵瑾最近却总是在御前露脸,只是邵瑾这人天生直性子,几乎油盐不进,面对拉拢永远装不懂,面对算计用的是一力降十会的法子破解,倒显得这人比邵侯爷还要难缠。
罗姐夫有意与侯府缓和关系,便开口说道:“瑜弟既然有心科举,不妨到我罗家族学附学,族学里的老先生是同进士出身,学问极佳。”
第72章 侯门中山狼(十二)
邵侯爷神色不变,看了罗姐夫一眼,最终笑着说道:“这个混账还说四年内要考状元呢,随他去吧,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邵侯爷前头让邵瑜和二姐夫学习,如今对着罗姐夫便立马换了一套说辞,这双标的态度让人气闷,偏偏他是长辈,罗姐夫也只能认了。
罗姐夫此时也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得罪了这个老丈人,偏偏他已经上了大皇子的战船,如今再想下了,怕是难了。
大皇子虽然失望于没能捆绑上侯府,但罗家也是大族,这般联姻,勉强也能说一声不亏,只是他心里到底如何想,外人便不得而知了。
邵瑜也懒得管这几人之间的机锋,过年在家中偶尔读读书,但大多数时间都在陪着萧氏,无论是原身还是邵瑜,审美都不错,因而萧氏相比较那些丫鬟,倒更喜欢让邵瑜陪着她选衣料挑首饰。
邵瑜这般不务正业,邵侯爷见了没少私下里训斥他“没有男儿气概”,只是邵瑜完全不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萧氏有了邵瑜的好眼光,今次过年期间外出赴宴,倒是出了不少风头,很是得意,萧氏心情好了,对手底下人也大方起来,主母院的人也都盼着邵二爷能长长久久的留在家里,这样就能保证萧氏的好心情。
待过完十五,邵瑜也没有去书院,而是继续留在家中,依旧陪萧氏为主,读书为辅,等到二月初十,邵瑜没有知会任何人,自己提着个小考篮坐着马车便去了考场。
县试第一场,萧氏一整天没见到邵瑜,还以为他出去玩耍了,并没有放在心上,等到邵瑜一连三天都早出晚归,萧氏才后知后觉的找了下人问一声,方才得知邵瑜参加了县试,且如今已经考到了最后一场。
邵瑜虽然说着四年内考状元,但侯府上下别说主子了,就连下人们也都当个笑话听,萧氏还以为邵瑜折腾一段时间就会回来继续习武,没想到儿子不声不响的就去参加了县试,甚至都没跟家里说一声。
萧氏心里止不住的脑补,儿子这般,难道是因为他们平常打击太多了,因而这样重要的事都不想跟家里说了,在萧氏的脑补里,邵瑜就是一棵因为家人嘲笑忽略而暗自神伤的小白菜,可怜兮兮的蹲在角落里长蘑菇。
这样脑补着,萧氏虽然仍然觉得自家儿子考不上,但态度却端正起来了,心下也因为自己的忽略满是歉疚。
等到邵瑜最后一场考完,看见的就是全家齐齐整整坐着等他的场景。
“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事要跟我说吗?”邵瑜问道,看见就连邵大奶奶都挺着快要临盆的身子等着自己,暗道莫非真出了什么大事。
“儿呀,就算考得不好也别灰心,咱们明年再来。”萧氏开口安慰道。
邵侯爷摸了摸胡须,说道:“咱家就没有读书那根筋,你也别搁这死磕了,明天我就跟陛下写个折子,让你去御前当侍卫。”
邵瑾也凑了过来,将一柄长刀递了过去,小声说道:“小弟你别难过,你不是想要我的落雁吗,给你就是。”
邵瑜光速换脸,神情一秒钟从懵逼切换为伤心,仔细观察起来,甚至能看出其中蕴含的失落、羞愧、后悔等种种复杂的情绪,右手却快速的接过那柄宝刀。
落雁呀,这可是一把名刀,终于可以好好玩玩了,邵瑜心下想着。
邵大奶奶也凑了过来,她想了想最终开口道:“小弟别难过,我家里两个侄子县试考了三回都没过,你一次考不过完全不丢脸。”
邵瑜:……
邵家人虽然都觉得邵瑜考不上,但对于彻底遗忘邵瑜的考试这回事,都觉得自己太过忽略儿子弟弟,因而全都满心愧疚,最后这些人全都用自己的方式安慰了一番肯定“落榜”的邵瑜。
邵家自开国便全是武人,从来没想过将子弟往科举方向培养,邵瑜从前读书也多以习字为主,正式进学满打满算也只有在书院的那五个月,即使邵瑜说他是书院第一名,但因为那书院里全是纨绔,邵家人也没觉得邵瑜读书有多厉害,因而他们丝毫不觉得他会考上。
等到县试结果出来,邵瑜居然是第一名的时候,邵府上下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邵侯爷脸上却没有半点喜色,反而私底下悄悄问邵瑜:“你是不是买题了?”
邵瑜哭笑不得,只能再三保证他凭的是真本事。
但邵侯爷依旧是半信半疑,说道:“别这样,作弊没意思。”
邵瑜直接翻了个白眼。
等到邵瑜府试又是第一名,邵侯爷坐不住了,朝着邵瑜小声说道:“你要真买题了,尽早跟我说,还能替你遮掩一番。”
怎么解释邵侯爷都不信,邵瑜索性懒得理他了。
童生试分为两部分,先考县试,县试通过再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便正式成为一名童生。成为童生就可以参加院试,院试考中,便称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
县试、府试全都通过,邵瑜如今也是个童生了,且因为他是第一名的缘故,在院试时为了照顾当地学政的脸面,几乎不会让第一名落榜,因而他也算得上是一名准秀才了。
邵侯爷思来想去依旧心下难安,找邵瑜身边的小厮打探了一番,见幼子近期也没什么大项支出,平日里也都待在家里,因而也没什么交际,邵侯爷这才后知后觉的开始相信,似乎自己的儿子好像真的要考上秀才了。
全是武人的邵家,竟然能出一个读书人,对于邵侯爷来说,这可真是全新的体验。
县试、府试之间相隔的时间很短,因而去年年底书院便与学生们说好了,开年所有人参加县试,若县试通过就继续往下考若是不通过就直接回到书院继续读书。
而无论县试还是府试,全都需要考生回原籍应考,邵瑜和曹润之户籍在京城,冯晏原籍在兖州,其他人都是苏州本地人。
此时县试、府试全都结束,少年们考试的结果也逐渐反馈给学院,外地考试的十三个人除了郑云这个后进生,全都过了县试,但最终考过府试成为童生的只有六个人。
冯知府简直喜极而泣,他幼子读书也有七八年才考上童生,今年考院试还落榜了,但长子正经读书才多久?半年。长子读书半年就能考上童生,这显然是个读书的好胚子啊,他心下不禁想着,若是早些年就督促长子上进,也许现在都已经在准备参加乡试考举人了。
冯晏和赵华起初还有些不敢相信,毕竟两人还不想这么快参加考试,但学院那边给出的意见却是尽力一试,若是考中那就是中了头奖,若是考不中,他们本就只学了半年,落榜也不丢脸。
也正因着这个缘故,十三个少年参加考试时心态都极为放松,反正家中都有钱,这点赶考的钱对于他们各家来说都是毛毛雨,他们都只当这是一次科举演习,因而他们完全没有出现任何紧张的情绪。
苏州早春甚是寒冷,不少考生直接倒在了考场里,纨绔们的家长相比较他们科考的结果,显然更担心孩子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但偏偏一场场考下来,少年们虽说不上生龙活虎,但明显也不像感染病症的模样,并且日日都胃口极好。
纨绔们参加县试,本来还惹了不少人嗤笑,这些人碍于他们背后的家族当面不敢说什么,背后却嘀咕了不少,待到县试结果出来,众人大吃一惊,甚至连“舞弊”的声音都喊了出来,县衙也不想担这样的名声,先整治了一批带头闹事之人,接着公布了纨绔们的考卷,这才平息了声音。
少年们通过县试自是欢喜雀跃,毕竟他们一直在学院里被邵瑜和曹润之虐杀,因而也没觉得自己学得有多好,如今通过县试了,反倒开始紧张了,因而在参加府试时,心态便有些不如之前了。
若是这些人能继续保持原本的心态,只怕考上童生的人更多,但如今十三个人里出了六个童生,已经十分惹人注目了。
在那些苏州本地望族眼里,至少得是举人才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就连秀才他们都瞧不上,童生这种科举的底层便更算不了什么。但这六个考上童生的是什么人?是纨绔!
这些纨绔本就是望族出身,家中不缺银钱,如今似乎又找到了科举进身的途径,这对于本地的望族来说是什么?这是一个机会!
经过他们细细打听,得知这些纨绔半年来都在同一家学院读书,苏州望族会如何想?这家思齐学院完全是业界典范,从如今传回来的消息里,这家学院里一共十五个学生,在京城那两个一个府试头名,另一个也是府试前十,还有一个在外地考试的是冯知府那个废物长子,竟然也考上了童生。
苏州望族们纷纷想着,连纨绔都能半年内考上童生,这家学院,岂不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纨绔都能如此,若是自家那些乖巧的孩子呢,送进去了岂不是一年就能考上秀才,三年就能考中举人,五年就要做进士了?
一夜之间,思齐学院这个名字在苏州打响了招牌,无数望族想着法子将自己的孩子往京城送。
但偏偏京城那家学院不收,甚至十分硬气的表示,他们只要纨绔,不收那些正常的孩子。
第73章 侯门中山狼(十三)
所有人都惊住了,这是什么学院,不要好学生,只要坏学生?送到嘴边的钱都不要,为什么要这么高风亮节?
甚至有人家都开始想着要不要从刚出生的孩子们抓起,要不要先将他们宠成纨绔,然后再送到京城去接受改造?这想法当然只是在心底转一转,好好的孩子真教成纨绔,只怕到时候就纠正不过来了。
邵瑜倒不是非要弄得这么奇葩,只是他的本意也不是将所有人都培养为科举人才,他也不想继续宦海沉浮,想来想去,也就办学能让自己轻松一点,古代纨绔的杀伤力远超现代,若是能用正规手段引导这些纨绔,也算是造福一方了,且邵瑜对于纨绔招收也是有门槛的,他要的都是有些小毛病,但却心思纯良,只是被宠坏了的孩子们,对于那些杀人放火的纨绔坚决不要,甚至有心检举一番,让他们吃一吃牢狱之苦。
有不少人家愿意出重金将孩子送进去,但学院那边态度却十分坚决,任凭多少银钱也不为所动,苏州本地望族们私底下互相打听,得知大家都没有将孩子送进去,表面上夸这学院“富贵不能淫”,但私底下却只能骂人家不知变通连钱都不要。
但这么多人凑在一起脑子动得很快,既然重金贿赂不行,那便找旁的路子,通过那些纨绔的家长们向学院推荐,毕竟郑云就是这么进去的,这般下来,还真有两个真纨绔被送了进去。
其他家长看着那两个纨绔的家长满是羡慕,一时也不知该欣喜自家孩子往日太乖巧了,还是该后悔自己孩子错过这样的机会。
是的,如今在苏州,进入思齐学院读书已经是一次天大的好机会了,既能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又能让孩子科举进身,最妙的是,还能顺势搭上侯府和国舅。
据那十三个少年反馈,侯府公子、国舅儿子和他们同吃同住,有这样的机会,别说两百两束脩,两千两他们都愿意啊。
任凭这些望族再如何折腾,学院那边却咬死了只收纨绔,不过话也没说全,他们预备开一家分院,专门教授那些正常的孩子,束脩依旧是两百两,与思齐学院共享师资力量,苏州倒是有几户人家半信半疑的将孩子送了过去。
邵瑜和曹润之肯定要继续考下去,那考中童生的六个人留在家里继续备考,其他落榜的回京继续读书。
这六人本来对于院试十分紧张,但邵瑜却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如信中所言,有很多人考了十年都没有考上童生,而他们不过半年苦读,就已经成为童生,显然未来可期,今次院试考不中也不必气馁,他们已经通过前两场考试证明自己,此次就算落榜,也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只当是积累经验。
学非一日之功,六人这样想着,心下便轻松许多,对于院试虽然依旧看重,但是对待结果已经比较佛系了,这般心态,最终竟有三人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先前只是通过县试、考上童生就已经让苏州望族大吃一惊,如今还考上了三个秀才,秀才是什么?普通人里的万里挑一,读书人里也是百中取一。
科举一途越往上越艰难,读书既看天分,也看勤奋,一个天赋平平的人若保持勤奋,约莫十年苦读才能考上童生,但若是天资聪颖之人,也许十年就足够完成普通人到进士的转变。
但是这三个纨绔算什么?赵老爷家那个孩子,冯知府家的长子,路通判家的小孙子,这三个全都是苏州城有名的纨绔,虽然这次三人全是吊车尾考中秀才,但也是实打实的秀才,若是在进一步,那就是举人了,真考上举人活动一下就可以当官了。
冯晏考上童生对于冯知府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如今小儿子院试落榜,读了半年书的长子却考上了,虽然是最后一名取中,但冯家也不需要冯晏考前十挣廪生银,考中了就足够让人惊喜,这般想着,冯知府越发觉得这个长子是个可造之材,对于耽误长子多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