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嫁新室-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唯?”霍香梅是知道许家有四兄弟的,伯仲叔季,光宗耀祖,当初起名字就按这排行来。只不过一直没有见到老二和老四,平时也不见许三郎提起。霍香梅还以为已经不在了。

    “当初我前头的婆娘,阿娘是打算给二兄的。可二兄临结礼一句话都不留,就不见了。还是后来有人说,看见他和邻村的一个寡妇走了。”

    “那个寡妇是冲喜进门的。可是没三天,那汉子还是害病死去了。”

    “之后,那户人家把责任怪罪于她,不同意她出户再嫁。她娘家只有一个大兄,也说不了甚么话。否则当初也不会十银就买了她给人家冲喜。”

    “那户人家天天折磨她,据说饭食也是不够的。在她和二兄走之前,我也是听说过这个命苦的妇子。可是不知道她和二兄甚么时候勾搭在一起,还哄得二兄一句话都不留给家人,就跟她一起出走了。”

    私奔?前汉王朝,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之事。开始时文君之父是为蒙羞,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却又不能不顾自家娘子。当文君穷困时,只得再接济。虽说后来司马相如发达了,文君之父也接受了他,肯定了女儿的眼光。但是当初左邻右舍的眼光和闲言,文君之父估计一辈子也难以忘记。

    现如今许二郎和寡妇私奔,也不知道当时许三郎一家是怎样渡过来的。

    “我跟着胡子阿叔去了管事那的大商行,借用他家门前的位置做买卖。看见二兄在帮忙搬卸货物,我上前确认。二兄扭头就走,他说羞于相认。”

    “我扯住他不放,让他给我说清楚。后来管事见我俩是认识的,卖了个面子,许给二兄半天假。”

    “后来,二兄带了我回去,他在长安租住的地方。那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面住了四五户人家,吵吵闹闹的。”

    “二兄带我进了他住的屋子,里面有一个妇子背着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娃子迎上来,问二兄今天怎么如此快下工。”

    “二兄搓着手指,悻悻的说这个三郎,让我叫阿嫂。我不愿二兄为难,叫了阿嫂。那妇子脸色苍白的说,阿叔慢坐,我去做些吃食。就急忙背着孩子走出去了。”

 第36章 二郎痛哭三郎藏银

    “那时候,我才知道,二兄在那寡妇未嫁时,就见过几次面了。后来居然还在同一个村子里,看到那寡妇被自家阿婆拿点着的柴火戳手臂。二兄怜惜她,好几次偷偷的给她塞蒸饼。后来一起,寡妇对他说自己是活不下去了,准备哪天撑不住了,就一头挂在那家。”

    “二兄一时脑子热,就带着人走了。后来清醒过来,也不敢回家了。因为这妇子没有户籍,他们也不敢住庐,再加上身上没有甚么钱,又害怕被捉回来。”

    许二郎那时是很怜惜那妇子的,可清醒过来,加上一路的担惊受怕,心里更是想念家里了。可是如果往家去,这妇子肯定是活不成了。最后还是不忍心,再说自己已经把这妇子给睡了,说不定孩子都怀上了。

    最后,许二郎拿着自己的户籍在隔壁邑的一个村子里租了一间屋子,安定了下来。白天他跟着同村子的汉子去打零工,到商行扛货、跟着走镖、端菜甚么的都做。那妇子就在家里缝缝补补的,还接了同村富足人家的衣物来洗。结冰的冬天,两只手肿得像萝卜。

    后来,生了三个娃,可都没有活过来。最大的一个在战难的时候还是养不活了。

    期间许二郎有打算给家里口信的,可是一直找不到人带,又怕被那户人知道了,寻来。

    一直到后来逃难,都没能给家里消息。

    最后来到长安,大王建立大晋朝,重新确立户籍。那妇子也能入户了。原来那妇子姓王,叫二花。

    家里分到十几亩地,可这是王二花又怀上了。和王二花商量过后,把地都种上粮食。再到来长安城里租了间屋子住了下来。平时许二郎还是在商行做伙计,王二花就在家缝缝补补的,照顾家里。偶尔再回村子里看看田地,长安米贵,自家十几亩地种得好,不仅够吃,还能粜出去。

    安定下来了,就想着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那户人家应该已经不找了,加上许二郎也认识不少商行的人家,有经过家里那附近的。拜托他们送口信,可是送信的后来回来说,家里都没有人了,不知去哪里了。

    人海茫茫的,许二郎也不知去哪里寻自家人,还在不在都难说。大哭一场后,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只是再面对自家婆娘时,心里还是有点别扭。尽管知道不能怪她,当初也是自己最初提出私逃的。可这回自家一个人都找不到了,许二郎心里只能怪自己。

    再后来,想到以后自己只能和王二花相依为命了,大哭一场之后,还是打起精神来干活。

    这会看见三弟,许二郎别扭之后,满是羞愧。等许三郎揍了几拳二郎后,说到阿爹阿娘已经不在了,四弟也不见人影了。

    这汉子嚎嚎的大哭起来,拿脑袋往炕上的长板案直磕头,“阿爹,阿娘,阿弟我是畜生啊,我对不起你们!”

    王二花,听见许二郎的哭声,跑进来,不知所措的说,“三郎,一切都是我的错,不管二郎的事,都怪我。”看见许二郎直磕头,她在地下就跪了下来,跟着磕。

    背上的娃娃被吵的也哭了起来。

    许三郎好半响才出声制止,“好了,起来吧!先看看孩子。”

    王二花赶紧爬起来,把背上的孩子递给许三郎。许三郎晃了晃,孩子就不哭了,还冲许三郎笑。看着这比自家小七还小的家伙,冲着自己卖乖。许三郎那颗再硬的心,也不得不软了下来。

    “那你们之后怎么打算?我和大兄后来逃难,已经不在原来的村子里了。现在在粱邑,离长安城大概五天路程。家里分了六十亩地,原来的婆娘也不在了。”

    “现在娶的婆娘,带了三个娃一起。是个会持家的。家中整理得挺妥当的,这次我走西域做掮客,家中还是靠她打理。”

    “三郎,我已经在长安安家了。长安边上的村子分到十几亩田地,也起了屋子。以前的村里地都被分光了,回去也没地了。还是留在这里,现在二花又怀上了。等孩子生下来,我带孩子去看嫂子和大兄。”许二郎认真的对许三郎说。

    “那也罢。阿弟说去参军,可是后来都不见了,也没消息。”

    许二郎也无能为力,只能跟着感叹一番。

    许三郎惦记着自家的货物,二郎家也没有吃午食的习惯,就和二郎回商行了。

    夕食许三郎倒是提着肉菜,带着大牛上门。给王二花送上些许自家在西域买的货物,还有一匹布和侄子的零嘴。

    王二花在许二郎的示意下,忐忑的接过来。

    之后几天,许三郎都是提着肉食到二郎家吃夕食。二郎让不要再带,三郎依然是我行我素。二郎家地里的还没收成,就他一个在商行搬搬抬抬的,赚不了多少。家中小儿还嗷嗷待哺。

    等许三郎准备启程归家时,还给二郎家买了只母羊,让他给侄子喂羊奶,这是从他妇子那学来的。

    而管事看见许三郎认识许二郎,而许二郎也一直做得不错,让他做了领班的,手下管五六个人,涨了工钱。

    在许三郎走时,王二花让许二郎递给他一个盒子,说是给阿嫂和弟妹的。许三郎之后打开,发现是十支不错的纸花。

    回来收完稻谷找许大郎做煎饼耙子的时候,许三郎就把二兄的情况跟大兄说了。

    大兄恨不得马上去长安把二兄打杀一番,给三郎阻止了。现在阿爹阿娘都不在了,四弟也不见影子。能看见二兄活得好好的那就好了。之前那三个没有活下来的侄子侄女就当做是给爹娘赎罪了。

    “那,二兄家的还有多久就生产?”霍香梅问,她不清楚自家阿嫂生孩子,她需要做点甚么。

    “明年初春,家来的话,怎么也得立夏了。你有空的话,准备两套小娃的衣服就行了。家里也有地方住。”许三郎觉得还是自己幸运,前头的婆娘虽然不在了,但留下来的四个孩子都活得好好的。这后头的婆娘也是个会理家的,孩子也喜欢她。有她在,自己也不用担心什么。有些话和她说,她也是能接上来的。

    还好霍香梅没有听到他的心声,到底是谁跟不上谁啊。

    “唯唯。那这银子到底是多少,还有放在哪里?”

    “本来有九十二两的,我花了些,还有八十三两。不能放原来那了。”

    于是,霍香梅看着许三郎在三眼灶旁边挖了个小坑,把银子装进瓦罐,再埋进去。上面整平,再放上一小堆做饭用的小树枝。

    “这是二嫂送的纸花,你先挑五枝好看的,剩下的给大嫂送去。还有我拿回来的布料,你也给阿兄家送五半匹。剩下的你给几个孩子和自己做两身冬衣。”

    “到时候,我看能否打些兔子狐狸的,那皮毛取暖不错。我在粱邑听说有木棉买的,可以填进被子和衣服了,据说很暖和。秋收过后,我去看看。”

    霍香梅这时还是很惊讶的,这时候,居然已经有棉花买了,那还盖甚么麦吉被子。直到后来许三郎带她去粱邑买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不是棉花,而是木棉。

    “唯唯。”

    “你给大娃他们做的上衣不错,你给我也做两件,收麦子时穿,在家也能穿。”这几天看着大娃他们的清凉,许三郎暗暗的羡慕。

    “已经给你做了,就在箱子里,你现在试试看?”

    许三郎不等霍香梅,自己翻找出来,穿上,还挺合身的。

 第37章 地窖藏粮阿嫂干架

    许三郎巡视过自家的田地,发现无论是小麦黍米还是粟米稗子都比别人家的长得好,长得快,收获时间也得提前。

    赶紧找了许大牛还有同村子的几个汉子一起过来挖地窖。地窖就挖在杂物房的后面,七八尺深,宽有十几尺,还隔成三间。陆陆续续的,有空就挖,花了将近二十天才完成。挖出来的泥土堆到苏明家种果树的园子里。

    霍香梅让许三郎在屋子后面的菜园子的一角,挖了个坑,把屋子里的大尿缸放进去。尿缸底部打穿,开口离地板两丈高,平时用竹子编织的毯子盖住。尿缸的四周用苇席围起来。

    从此大娃几个不用随地大小便,霍香梅也不用时时刻刻的闻到屋子里散发的尿味。夜晚想上大号时,也不用许三郎或者大娃跟在后面去村子里的茅厕,给她守门口。

    许三妞和许四牛坚决对大兄二兄说,自家也得有这个。

    于是这种菜园子里的小粪坑在新村火速的传开来。不用甚么技术,还方便。另外说,就算是种菜添肥也是方便的。

    这段时间,许家的大豆、红豆、绿豆、豇豆都陆陆续续的成熟。早先时间,豇豆还没开花时,霍香梅就摘了不少豇豆的叶子做菜。喝粥做小菜,这豇豆的叶子味道真不错。

    霍老爹用竹篾编织的草帽挺不错的,给几个娃也弄了每人一顶,小小的,特别的可爱。霍香梅用麻布在帽檐那缝了一圈,遮阳。带着几个娃,背着箩筐,天天外出摘豆。

    家里的簸箕都堆得满满的,新鲜的还用来煮盐水。不仅几个娃爱吃,在挖地窖的大人也爱吃。晒干的红豆绿豆煮糖水,甜甜的,真不错。

    陆陆续续的,这头已经晒干晒好,那头的还没熟,一直到八月初,这些豆才全收回来。豆藤还能拔起来晒干做柴火。

    到八月中旬,别家的麦穗还青青的,许家的就能收获了。虽然没有引起全村子像那回收稻米的轰动,但关注的人依然不少。

    上回稻米丰收,霍香梅还担心会出事。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不管寡而患不均。自家这头丰收,别人家没种。

    许三郎表示没事,他也不是爱出头的性子,决定还是各家送上半斗,让人尝尝鲜。后来霍香梅去溪边洗衣服的时候,还被各家妇子夸奖了。

    这次收麦子,收完麦子收黍米,粟米,一直忙到九月中,别人家也开始抢手麦子。而许三郎家的早就入地窖。

    一百多石粮食,再加上之前的的稻米,许家十口人放开肚皮也得吃上三五年。许三郎决定粜出去一部分。其他人也不反对,因为自家吃过稻米饭之后,对黍米粟米就不是那么在意了。

    最后决定稻米全留着自家吃,麦子、黍米、粟米各留十石。其他的都粜出去。

    赶上好时间,卖了个好价钱。倒是比晚收的高了很多。

    这天,许家人正在院子里吃夕食,白白的大米饭、有葫瓜、骨头汤,还有野葱摊鸡蛋。

    二武急忙的冲进来,“三叔,我阿爹阿娘在晒谷场被人打了。”

    霍香梅还没来得及问甚么事,许三郎已经拿着锄头冲出去了。

    “二武,你阿爹阿娘怎么被人打了?”霍香梅赶紧问,这许三郎怎么这么冲动的。

    “晒谷场被山娃家占去了,我阿娘就打了起来。”二武盯着三叔家的长板案上的饭菜有点心不在焉的说,很好吃的样子啊,“三婶,我能吃点吗?我还没吃夕食,一点点就好。”,二武比了比手指。

    霍香梅哭笑不得,这娃,你阿爹阿娘都被人打了,你还想着吃,“行,大娃你给武哥装碗饭。老爹你陪着孩子吃饭。我过去看看,你别急。”

    “唯唯。”大娃有点不情愿的站起来去拿碗,二武直接接过来,“我自己来就行了。”

    ……

    等霍香梅来到晒谷场时,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三郎和许大郎站在一起,而张菊花被许大郎拉扯着,对面的妇子也是被一个男人拉着,那个男人只有一只眼睛。

    “今天如果你再不讲理,我不会放过你的,我怕你,我就跟你姓。”张菊花狠狠的朝那女人放狠话。

    “哼!”那妇子鄙视的看了一眼张菊花。两人的头发都有点乱。

    这时里正过来了,不问也知道大概发生甚么事。

    这晒场当时是村子里的人一起平整的,也没有说划分是谁家的,就是谁需要了谁就用。

    现在大家都忙着收割,这场地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这不,时常就发生因为场地问题的小摩擦。互相体谅迁就一下就过去了,毕竟是隔离邻舍的。可是像张菊花和王柳子这样打起来的真没有,大家都忙着收割呢,哪有这个心思。

    原来是张菊花早上起来晒了昨天收割的麦子,然后用新鲜的麦吉占了一块地,想等今天的收割了再晒。况且占了地也能晒麦吉。

    可等她挑着刚刚打好的麦子过来时,却发现自己的麦吉在一旁乱七八糟的,原来的地方,晒着别家的麦子。这不这家的妇子还是那扫呢。

    张菊花本来就不是好性子的,这下更加是被点着了。认为这地是她占了的,没有经过她同意,王柳子不能晒在上面。

    王柳子更是不肯承让,认为这晒场是大家的,谁都能晒,你张菊花霸占就是不对。

    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来,激动了就开始肢体碰撞。过来的许大郎和王柳子的汉子苏春元赶紧拉开各家婆娘。

    这不,二武以为自家阿爹阿娘要被打了,就赶紧往三叔家叫去。以前他阿爹教他,兄弟要同心,上阵父子兵。他打不过那大人,可三叔也是阿爹的兄弟,他肯定行。这不,三叔很给力的拿着锄头就过去了,二武扒着饭菜,给自己一个赞。

    里正最后各打五十大板,先是斥责张菊花不该贪心霸占晒谷场,给比人带来坏的榜样。再斥责王柳子,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把对方的麦吉扔得到处都是,罚她把张菊花家的麦吉收整齐。最后,警告在场的人,绝对不能学张菊花和王柳子这样做,有时间有精力还不如半夜也点着火把去收割。

    大家一哄而散,许三郎看见霍香梅也过来了,和大兄阿嫂打个招呼就拉着霍香梅回去了,自家的夕食还没吃完呢。

    回到看到二武把每碗菜都翻得乱七八糟的,霍香梅没有甚么胃口了,就喝了碗汤。许三郎倒是不介意,还夸赞二武,“小子,有眼力,知道来叫三叔,等会三叔给你摘葡萄吃。”

    没错,许三郎家的葡萄终于熟了,二武表示等到他都差点忘记之前的是甚么味道了。

    夕食过后,许三郎拿着剪子把一束束熟透的葡萄剪下来,放进霍香梅准备好的盆子里。那木盆子已经装满水,里面还撒了把盐。

    几个娃都迫不及待的塞进嘴巴了,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等香兰来找阿兄回家吃食时,二武是拿着给阿爹阿娘的葡萄,仰着肚子回家的。

    让大娃小二给三妞和四牛送些,许三郎拿些给里正、王大兄还有苏明他们尝尝,而霍香梅则给白水芹家送去。霍香梅很喜欢白水芹家的两个小娘子,文文静静的,和她阿娘的性子不懂,一逗笑就脸红。

    许家现在粮仓地窖都不空了,霍香梅也把菜田的菜大量的收割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