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欲破重生-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咳——〃文衍轻轻咳了一声,扶着太皇太后道:〃皇祖母,不如就单宣七叔回来,西北不是还有傅菁么?〃
〃也好!〃太皇太后想想还是应了,永弘及那些与永弘走得近的,听了此言都是舒了一口气。
文衍正准备吩咐黄立传旨,谁知苏越又开了口,道:〃皇上,太皇太后,太后丧仪,也应知会四部之主请来天京吊唁的吧!〃
此话出口,文衍小皇帝极为感激地看着苏越,连带着,也感激地看了看苏简。而苏简耳力超群,听见远处李银笙诵经的声音,竟尔中断了几秒钟,接着便跟着其余几位诵经少女的声音又接了上去。余人未必能够听出,可是苏简听得一清二楚,李银笙念诵经文的声音里分明有一丝紧张与慌乱。
苏越提出令四部之主入京吊唁,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令四部之主入京朝觐小皇帝文衍,以此抬高小皇帝的威信,顺便让小皇帝拢络人心。如今主少而国疑,四部的力量反而能够给文衍有力的支持,而四部之中,西面天钧部自然不会来人,北面天冶部沐永泽被七王永熙收服未久,南面天炎部是柔雅娘家,柔雅自己在天炎军中就有不小威信与人望,而东面洛梅洲则与苏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切,现今还都不完全是忠于小皇帝或是支持小皇帝的力量,但是小皇帝如果想争取力量,四部来朝则是最好的机会。
李银笙怕是也想到了这一点。
〃南征之后,皇上登基以来,四部都不曾来朝。因此,臣以为,这是个令四部之主见识皇上威仪、宣誓效忠新帝的好时机!〃苏越伏在地上说道。〃武侯之言,臣深以为然,〃接口的是文侯承玄,苏简还记得他曾经满口礼啊道啊地教导小皇帝,要搬大道理,让文侯来说自然再好不过了。
〃四夷归,天下治!而今天下太平,皇上的教化之道应泽被四海……〃承玄絮絮叨叨地说下去,仿佛是事先跟苏越说好的一般,此刻是为苏越来撑场子的。
文武二侯一唱一和,小皇帝自是欣慰的,太皇太后也觉得这主意出的不错,顺势就应了。而五王永弘刚才被太皇太后以卢昭之事将了一军,此刻就如蔫了一般,再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而李银笙依旧诵经,声音已经恢复了平稳与漠然。庾信持着龙渊,在她背后侍立着。
太皇太后望向慈英殿,半晌,终于长叹一口气,扶了永璇的手,慢慢转过身去,口中道:〃衍儿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先皇倾注了不少心血在你身上,你还要尽快将各项政务熟悉起来。你且让——那孩子叫什么来着?〃
永璇赶上在太皇太后耳边说了什么,太皇太后边说:〃苏简那孩子,我看着还好,是个机灵的。指点谈不上,且让她护着你学习政务,处理朝政,顺便也鞭策武侯多出点力!〃
这边苏简看着若再无不上前,就又失去机会了,连忙膝行几步上前,对永璇说了些什么,永璇又对太皇太后说了,太皇太后神色之间一怔,便点了点头。苏简珍而重之地从怀里取出那封她摩挲了一年有余,此刻已经淡淡发黄的信封,递给了太皇太后身边的宫人,接着转交到太后手中。
苏简吁了一口气,心中仿佛有个担子放了下来。太皇太后拆开封皮,极快地看了一遍内容,〃哦〃了一声,再度转过身去,口中低声道:〃虽非尾生之信,倒也相差仿佛。〃她扶着永璇的手,拄着龙头拐,领着一群宫人,慢慢离开慈英殿前。永弘腆着脸想要跟上去,被那龙头拐一顿,立时又吓了回去。
文衍小皇帝目送太皇太后离开,对殿下跪着的群臣道:〃诸位在太后灵前行个礼,就都退了吧!〃
众人跪得时间太长,听了此言,谢恩谢得格外真心。接着大家伙儿都使劲揉着膝盖慢慢起身,年纪长一些的老臣,几乎需要互相搀扶着,才勉强起来。谁知文衍又加了一句:〃武侯留步——〃
自苏越以下,刚刚站起来的群臣闻言又哗啦啦跪下去一片。苏越却在此刻显出沉稳来,口中稳稳地道:〃皇上请尽管吩咐!〃
文衍道:〃朕想,此际快马使人去西北送信,七叔再动身前来,恐怕也要不少时日。朕想,想请武侯先带着几名礼部官员,将为太后治丧之事,大致先列个章程出来。〃他有些为难地道:〃朕也知道此事原不归武侯管……〃
苏越却想都没想,就点头应了,并且对小皇帝说:〃皇上,臣有一不情之请。历来治丧之事,千头万绪,此次更是涉及四部来朝,需要诸多安排,小节之处,也无一不可以疏忽。臣想与礼部尚书等人,在宫门附近寻一处房屋,用作臣等公干的处所。这样方便臣等随时向皇上请示。〃他接着像是立军令状一般,道:〃为太后治丧期间,臣等绝不擅离宫苑一步!〃此话一出,礼部众人全都苦了脸,张同安更是苦得厉害,心想,这靠山不一定找得靠谱,但是监工的一定不会含糊。
小皇帝闻言看了一眼苏越,道:〃如此甚好。〃他接着吩咐黄立,〃传令下去,将中殿前甬道的宫门全部落锁。为太后治丧期间,朕绝不涉足**,将朕的起居全安排在勤政殿。另外将勤政殿外的两处偏殿收拾出来,供武侯等暂住。〃
苏越跟着便道:〃如此,便请石琅将军再调派一些雷字营中人,镇守勤政殿吧,毕竟皇上的日常起居都改换到了中殿之前。而且为太后举丧,再加四部来朝,宫中进出之人也多也杂。有石将军护卫皇上,相信太皇太后更为心安些。〃
苏简听了自家老爹这般说,突然猛醒,方才李银笙借口什么宅邸神庙的在拉拢石琅,而此刻,苏越明显就在帮着小皇帝文衍将石琅往这边阵营里拉。石琅作为镇守京师与皇宫内苑的雷字营的首脑,此刻还真是炙手可热啊!
这会儿五王永弘也看出端倪,上前就要拉住苏越,口中说道:〃苏侯,刚才在宝泉山上的事……待我慢慢与你解说!〃
————————————————————
亲们,这章真的是用ipad码出来的,小非也觉得自己很神……多码了几个字,希望补偿一下昨天少码的。如果大家发现错别字和长得难看的标点符号,请千万谅解!
一百二十四章 劝慰
更新时间2013…10…27 9:03:17 字数:3083
苏越听五王永弘三言两语将宝泉山上发生的事说了一遍,永弘言语之间将石琅描述得仿佛有了十分嫌疑,而自己则撇的干干净净,连那刺客的言语也一字不拉地重复了,只说成是十恶不赦的栽赃嫁祸之语。
苏越静静地看着永弘,耳中听他叨叨了半日,突然道:〃五王殿下,〃他说着看向李银笙那个方向看去,〃皇上英明神武,必能为殿下洗去嫌疑,但若是五王殿下眼下与此事无关,而过去与此事有关,又怎么说?〃
永弘乍一听没明白过来,但是一旦想过来,便脸色灰败,连话都不愿意说,随意抬手向苏越拱了拱,抬脚就走。苏简心里琢磨片刻,也咂摸出些味道来,看了一眼自家老爹,也觉得自家老爹这话说得挺损,连消带打,不仅嘲笑了李银笙与五王永弘离心,而且将矛头稳稳地指向了李银笙一伙儿。
苏简一直佩服自家老爹平日里不声不响,近来更是整日里捣鼓那些种子作物之类,其实苏越的政治嗅觉是极灵敏的,尤其在这件事上,苏越也一定是看出了李银笙有实力也有动机挑动五王永弘与石琅之间的争斗。
她不禁想起当日李银笙来天牢中〃看望〃她的时候,曾说过〃天下最有权势的男人都伏在我的脚下〃。言犹在耳,李银笙似乎就已经不满足于五王永弘拜服于脚下,而希望自己能够登上那个巅峰。而五王永弘做了什么呢?五王永弘将苏简从天牢中释放出来,并且给了苏简〃太傅〃的头衔,因而她才能够向文衍小皇帝施加影响力。而永弘对于小皇帝也好似存了不少香火之情,处处维护,似乎文衍留在那个位子上才是正理,而他自己却从来不曾觊觎那个宝座一般。
这样的五王永弘怎能令李银笙满意?天京城中好些出众的男子都与李银笙暧昧不清,石琅要算一个,而庾信干脆就似入幕之宾一般。而今日更是出了〃上国天女〃之事,李银笙干脆自立门户了。整个过程五王永弘亲眼目睹,没被怄死已经算他大度。
想到这里,苏简便怜悯地看了一眼五王永弘离去的身影,又看了一眼在慈英殿前漠然诵经的李银笙。要跪在慈英殿前诵经七天七夜,不死也得脱层皮,李银笙对自己还真狠得下心。苏简这么想着,见自己老爹已经起身,点了数名礼部和与礼部有关的官员,大家一起朝前朝宫苑走去。小皇帝文衍满脸郁色,也随着众人出去。苏简便向柔雅使了个眼色,自己跟在小皇帝身后,离开了慈英殿。
而这时,〃天女〃李银笙与她的〃神女〃们,依旧诵经不止。
小皇帝文衍与众臣来到勤政殿,一众内侍宫人正在乱哄哄地改换室内的装饰,将那些金色、红色的帐幔都一一收起来,换上素色的。不少大臣们这时都醒悟过来,他们午时就被宣进宫,在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下经历了太后过世,接着是李银笙受封的一出闹剧。这会儿不少人都还穿着违制的衣裳,就算是以后搬到宫中办公,也得回去换了衣裳才行。更何况丧仪复杂,估计在宫中至少得呆个把月,因此众人也想先行回家一趟,先将家中的琐事再料理以下。大家都看着小皇帝红着眼睛,面色不好,不敢触小皇帝霉头,就都和苏越说。
苏越将这些人都打发了,约定今日申时再次进宫,接着向小皇帝告罪,自己也先行家去,临去之前叮嘱苏简,要她再陪伴一会儿文衍。苏简知道他不放心文衍,觉得宫中危机环伺,她少不得应了,心想,今晚开始,父亲就能名正言顺地陪伴在文衍身边直到丧仪结束。而过不了多久,永熙就能从边关回来,文衍的安全,应该更有保障吧。想到这里,她又与送出来的柔雅唠了几句,两人密密议定,将那两名刺客暗中送到天京郊外,慢慢盘问,但是对外只说是抬到刑部治伤,顺便吩咐刑部睁开眼张开耳,看看都是什么人将注意力放在这两个刺客身上。谈了一会儿,便有宫人前来催促柔雅,说是中殿以前所有甬道的宫门都要下锁,请柔雅赶紧回去。苏简与柔雅两人,互相嘱咐几句保重,便分开了。
就这么耽搁了一会儿,黄立便慌慌张张奔过来告诉苏简,小皇帝不见了。苏简闻言吓了一跳,忙忙地叫了不少人,四处寻找。这时已经早就是下午,日头西斜,宫苑之中,一时之间鸦声阵阵,十分的凄凉冷清。苏简着急,在勤政殿前前后后转了几圈,一头撞上黄立,黄立苦着一张老脸,将苏简请去勤政殿后面一进的一处偏僻宫苑,低声说:〃苏太傅,皇上在这儿发楞呢!〃
苏简一瞅,可不是么,小皇帝一个人,站在那殿门口,眼中直愣愣地看着殿内,面上神色变幻,不知在想什么。苏简顺着文衍的眼光向殿中看去,只见那昏暗的偏殿正中挂着一只条幅,写着〃旰食宵衣〃四个字。
也不知是不是文衍听到苏简进来,幽幽叹了一口气,道:〃太傅知道为什么这里叫做勤政殿么?〃
想了良久,苏简才答道:〃是先皇赐名么?〃她想,先皇永徽帝以勤政闻名,这倒也像是永徽帝的手笔。
她哪里知道文衍此时心潮起伏,正回想着他小时父皇在此操劳政事,只是偶尔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会关心太子的学业,随口考校几个问题。母后卢英鸾也会亲手做了点心糖水,送来与皇上与太子享用。她总会笑咪咪地看着爷儿俩一个姿势享用点心,然后一个表情咂嘴回味。。。
回忆一幕一幕地涌上心头,然而过去的那些美好的时光,都已经因为亲人的逝去,再也不可能回来。就是因为逝去了不再回来,因而已逝去的显得愈发珍贵,而留下来的人则越发孤独与痛苦。
文衍面上一会儿露出温柔的微笑,一会儿神色凝重,一会儿又咬牙切齿,〃太傅——〃
苏简无奈地想,原来文衍没忘了自己也在身侧啊!她无法,只能上前温言劝道:〃皇上,无生者不死,而无聚者不散——〃
苏简也不知道自己想劝些什么,能劝些什么,她搬出的不外乎是人世无常,凡事应该向前看之类不痛不痒的安慰话,可是说着说着,不知怎地,她突然想起了哥哥苏筠过世的时候,想起了刚刚知道吴虹死亡真相的时候,她突然也似觉得心口就如被利刃剜着一般,开始疼痛起来。她说了几句,就觉得自己所说的实在是软弱无力,她的声音里也充满了伤感,此时此地,竟恨不得大哭一场才好——
谁知文衍接口就说了下去——
〃都道天家无父子兄弟,可是我父皇待我极好,虽然极严厉,但是我心中从来觉得不缺慈爱。父皇待母后也极好,历来帝王都广纳妃嫔,而父皇曾说,他有母后一人足矣。〃
〃父皇与五叔年岁相近,又是亲手足,也处得极好。〃
〃直到前年,五叔求娶那个女子,父皇还帮他在皇祖母跟前说尽好话。〃
文衍的话中终于没有了恨意,乍一听都是些平平淡淡的回忆。然而细听之下他的话语之中凝聚着浓重的忧伤与疲惫,与他浓重的鼻音相伴,令人痛心。这副年幼的身躯,在这将近一年的时光里,究竟承受了怎样的悲伤和压力。他此刻不再自称〃朕〃,而是破天荒地说着〃我〃,似乎在这里,他才放下了平日里戴在面上的那扇面具,依旧把自己当成那个还能偶尔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将近日来所承受的悲苦,在父亲生前常用的殿宇之中,都一一倾吐出来。
苏简悄悄地从文衍身后退出来,来到殿外,将殿门掩上,并吩咐守候在殿外的宫人内侍各自散去,自己在门外侍立着。
片刻之后,文衍自言自语的话语之间带上了低低的呜咽之声,不久便词不成句,泣不成声。苏简听见文衍以手掩口,将一声声悲泣按捺在口中,心中实在不忍,隔着门低声道:〃皇上,臣告退。殿外无人。〃
殿中文衍的哭泣声停顿了一下,苏简便远远地离开,只守在那小小院落远端的入口处,有一搭没一搭地与黄立聊着。良久,那偏殿的殿门〃吱呀〃一声打开,小皇帝文衍神色如常地迈步出来,面上虽然犹有泪痕,眼睛依然红通通的,但是此前眉心的一股郁结之气却似散了好些,脚步也似轻松了一些。苏简不敢盯着小皇帝细看,只与黄立两个又将小皇帝恭恭敬敬迎回勤政殿正殿。
过不了多久,苏越与其他礼部官员一起,纷纷重新回宫,大家都换上了灰不溜丢的符合国丧礼制的衣服,腰间大多扎了白色的布带,以示为国母守孝。苏简郑重将小皇帝交给自己老爹,这才舒了一口气,自己告罪先回家。她今日从早上开始起,就陪着小皇帝水米未进的,累得够惨的。
可是苏简的脚步还算是轻快,毕竟,永熙,永熙就快回来了。
一百二十五章 边事
更新时间2013…10…28 9:03:19 字数:2933
按照天元风俗,太后卢英鸾这般年纪过世,在自家床上〃寿终正寝〃的,又是皇帝的亲娘,她老人家的丧仪一共要持续七七四十九天。头七天要连续不断地做法事诵经。此后则逢〃七〃举行一次祭礼。在七日之内,所有官府衙门全部关门,街市罢市,七日之后才慢慢恢复。在四十九天之内,天元境内禁宴乐,所有婚嫁喜事都会往后推,以示对太后的哀悼。
李银笙当日在太后的慈英殿前发愿,要为太后连续诵经七日七夜。夜间的情况怎么样大家都不知道,因为慈英殿前晚间会落锁,因此李银笙总有些机会能够休息休息。但是,连着七个白天,李银笙都是一动不动,在慈英殿前念足八九个时辰的经文,水米不进。接连七日,她面色极其苍白,原先莹白如雪的肌肤此时变的得几近透明,露出一道道青筋,看着甚是可怖。
第七日,小皇帝亲自致祭,太皇太后也来到了慈英殿前。皇族中人瞻仰过太后的遗容之后,才是大殓了。太后自灵床上移往事先准备好的棺椁之中,移灵的时候日已西斜,殿外寒鸦聒噪几声,苏简随着众臣,跪在地上,觉得听见一阵极细微的簌簌之声。苏简只觉得奇怪,悄悄抬头,从人丛之中向太后移灵的方向看去。
小皇帝文衍面色极差,眼中燃着怒火,手中紧紧握拳。
主持致祭的礼部尚书张同安也算是个人精,见到皇帝这般神情,大声宣布下一道程序:〃哭灵——〃
这时候,宫人给太皇太后送上一张圈椅。苏简就想起以前看红楼梦的时候,王熙凤亲往宁国府料理侄媳妇秦可卿的丧事,就是这么往圈椅上一坐,然后开始哭灵的。可是以太皇太后老而弥辣的性子,落座之后,却是一声不吭,只是越来越红了眼圈,手中的铁木龙头杖却是越握越紧。
这下张同安可就尴尬了,太皇太后是逝者唯一的长辈,又是所有到场之人中身份最尊贵之人,按礼是要领头哭灵的。可是张同安咳嗽了数声,太皇太后却一声都没有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